改革作文评价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摘要: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在优化作文评价上下功夫,创新作文评价的方式,注重情感的投入,真正实现与学生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对话,从而点燃学生创作的激情,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字:作文评价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评价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学生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将作文交给老师,即算完成任务,而老师则花大量的时间批改后,再还给学生,而学生只是看一看分数与评语。这样,评价变成了作文教学的终结,而不是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抓住批改这一环节,在优化作文评价上下功夫,创新作文评价的方式,注重情感的投入,真正实现与学生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对话,从而点燃学生创作的激情,提高写作水平。
但是,当前的作文教学仍存在着许多弊端,需要我们改进:
1、在作文评价中,许多教师无视学生特点,对学生习作要求过高,吝于鼓励,以为自己的严格要求就是认真对学生习作,把认真与苛求混同,把学生当作家看待,使得习作与名作产生错位,结果常常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除了完成每单元一次的作文教学任务,上好每周两节的作文课之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将作文教学与参与生活、观察生活隔离。学生体验
生活、感悟人生、驰骋想象、抒发心灵的时空狭小,甚至不存在,他们又怎能写出有灵感的作文来呢?
3、经常见到教师皱眉审阅学生习作,然后批上:“词不达意,修改。”“内容空洞,补充。”看着学生抓耳挠腮,愁眉不展的神态,我们猛然间理解了“巨笔如椽”的另一种意义——笔重千斤啊。作文成了埋没灵性的坟墓。
4、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不重视表达方法的教学;不注意根据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写作训练;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选择、组织材料和确定中心等写作方法。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或者有话难说、有情难抒,其结果导致学生怕写、厌写作文。
5、传统的作文评价都是统一由教师批阅,这也是不少学校对教师的业务要求。这样每次面对一个班几十本作文,教师往往采取的方法是对一些好的作文,精雕细刻,锦上添花,让学生仿之。对剩下来的作文则评头论足,或置之不理,写个等第罢事。这种空洞单一的评价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更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成就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修改要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但对作文精批细改,不仅使教师的工作量更加繁重,而且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收效甚微,我们痛心的看到学生的作文经常被改的面目全非。长期以来的作文批改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曾有笔者对其所在学校5、6年级400名学生作文批改情况进行
调查,自己坚持按老师批改的意见修改作文的占52%,看到作文被老师改了很多,很难过的占61%,希望老师批改作文时多关注学生体验的占87%。看来,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心灵的飞翔,表达的快乐,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或对作文的批改不应是整个作文教学的最后一道程序,而应是学生再次作文的加油站,为学生更好的写作服务。改革作文修改的评价,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心理兴趣,已经刻不容缓了。
首先应从评价方式上进行的改革: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作文状况的自我检查。首先,学生明确参与评价的意义,其次,根据每单元的具体写作要求,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资料的收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将评价标准分为A、B、C等几个层次,学生自己选定可以达到的目标,学生对同一篇作文可以多次习作、多次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互相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方式很多,同桌互评,四人小组互评,自由找同伴互评,可灵活运用。评价要引导学生关注他人作文中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互评作文时淡化分数和相互比较,强调进步和纵向比较,互评的目的是建立同学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勤奋向上的学风,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家中的学习行为,如写作态度,写作方法的评述,“进步了,那是因为平时多读课
外书”,“你能坚持认真写日记”等等,对端正孩子的写作态度,激发写作热情,阅读课外书籍,进行语言和素养的积累大有脾益。
延时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下来,即使修改再好,也还是那个分数,学生失去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那些暂时不能得到高分的作文,通常是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绩,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而教师则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评价打分。
舍得送分——一篇作文的分数,这就把学生每次的习作水平看成一个不变的“常数”,客观上也就抹杀了他们进步的可能,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实行一篇多练,每练一次,进步一点,就加一次分,这样将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行为转变成过程性、动态作文。既给学生机会,又能调动兴趣。
突破满分——在一次次的修改过程中,学生习作的得分越来越高,当达到“顶峰”——满分时,学生的高分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兴趣却由此变弱。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最高打出120分,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妨突破以前的满分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习作潜力,只要有退步,就照单给分,给学生更大的激励。
总之,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改革作文评价方式也势在必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他们才能真正成为主人。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