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合集下载

体会人物的内心——《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案例分析

体会人物的内心——《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案例分析

体会人物的内心——《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案例分析小学高年段的阅读教学,应侧重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逐渐深入地读书,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将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融进学生的血肉,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一个个鲜活的元素。

所以,我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也是尝试着用这一方法的。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S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

这篇课文记叙了邱少云从隐蔽潜伏到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赞颂了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毅力。

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部分词句。

2、结合学习课文,能抓住课文中有关描写邱少云外表(神态、动作)的词句,并用“我”的内心活动,来体会邱少云的内心活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去理解邱少云的危险处境。

2、从邱少云的外表(神态、动作),去体会邱少云的伟大精神世界。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第一课时(一)内容:初读课文,弄清文章中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细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找准文章的重点段落。

讲读课文第一、二段。

(二)教学过程:1、板书课题,问:“这篇课文歌颂的英雄人物是谁?”2、简介邱少云。

3、提问:“从课题上看,课文中除邱少云外,还有哪个人物?作者和邱少云是什么关系?什么叫‘战友’”?4、检查预习情况。

5、读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给课文分段。

找出重点段落。

6、讲读第一段,弄清战斗的目的、时间和方式。

7、讲读第二段。

问:“第二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志愿军潜伏情况的?”8、小结:学习一篇课文,一定要弄清重点段和一般段之间的关系,我们把一般情况了解透了,对于学习重点段是会有所帮助的。

第1课《邓稼先》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搜集、了解有关邓稼生平事迹及爱国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

2、品析重要词句,结合人物评价与历史背景,学习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品格。

3、体会文章平实真切的语言风格和短句分段的结构特点,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厚情感。

二、重点难点1、品析重要词句,结合人物评价与历史背景,学习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品格。

2、体会文章平实真切的语言风格和短句分段的结构特点,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当我们脑海中浮现中“原子弹”这个词时,你会联想到什么?想到它爆炸的巨大威力?想到它对国防安全的重要,还是想到它涉及的复杂原理?无论我们想起什么,都不能忽略在它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们。

正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让我们的生活更安稳。

“踏遍戈壁共草原,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这是张爱萍将军在悼念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核奠基者邓稼先时所写的词,高度概括了其生平及贡献。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邓稼先》。

(二)人物介绍杨振宁:本文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写的一篇人物传记。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病逝,这位战斗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无比悲痛。

为了缅怀好友,他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邓稼先:(1924.6.25—1986.7.29)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县,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名师整理)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精品教案

知识与能力: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背景介来记叙。

4.相关人物背景介绍。

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

5.作者简介。

第三部分第九、十自然段,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以及第六部分。

这些语段都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赞扬、怀念之情。

第1课《邓稼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1课《邓稼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部编版)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
1.文中开头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 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重大贡献 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二部分
1.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其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 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 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人物介绍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核 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 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他 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试验条 件有限,人身防护条件简陋,邓稼先由于核辐射过多,身患癌症, 英年早逝。
首先,表现在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例如,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 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就激动得热泪 盈眶,这显示出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
其次,表现在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至情。第五部分中“不知道稼 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 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等 语句,都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 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 的一篇回忆录性质的传记。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 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 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下了这篇传记。
文体知识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 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传记分“自传”和“他 传”。传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 实为主;一类是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的手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 精神品格等,它以史实为依据,但并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文学描写。

第1课 邓稼先 第2课时(读邓稼先形象,探人物精神)课件

第1课 邓稼先 第2课时(读邓稼先形象,探人物精神)课件

国籍
(异)
职务
(同)
功劳
(同)
学术水平 (同)
文化背景 (异)
性格为人 (异)
奥本海默 美国
邓稼先 中国
原子弹设计领导人
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
相当
美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锋芒毕露 善于辞令 复杂的人
最不引人注意 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纯”、朴实
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通过对比,表现了邓稼先那种中国学者特有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 心胸宽阔的气质,正因为有如此好的品质,才得以团结众多的科学家, 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样也便自然而然地得出后文的结论:“邓稼先 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 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
“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写邓稼先,为什么先概述 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答题模板] 这个句子运用了……的表现手法(或关键词等),写出“奉献精神”,是因为他从小接受的就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他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核武器事业。这句话既点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又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之情。
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 50 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无尽 思念;同时,作者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
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 50 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 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所以,作者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写法。

第1课《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

(重点)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运用对比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重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4.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敬爱、钦佩、怀念的情感。

(难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先生写的回忆性文章《邓稼先》。

新课教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1.作者档案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具有里程碑性的贡献。

2.背景链接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核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

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下了这篇传记。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1.掌握生字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殷红(yān)无垠(yín)萦带(yíng)日曛(xūn)兽铤亡群(tǐng)2.理解重点词语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勤恳恳,竭尽劳苦,直到死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敬畏生命教案:通过开学第一课,感受人生的珍贵和脆弱

敬畏生命教案:通过开学第一课,感受人生的珍贵和脆弱

尊重、敬畏、珍惜人生,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忙碌于工作、学习中,忽略了生命的珍贵。

在开学第一课中,我们应该通过学习与思考来认识生命的重要性,敬畏生命,并用我们的行动来体现这样的价值观。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珍贵而脆弱。

我们的生命有始有终,无法避免生老病死的规律。

但是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瞬间,用心感受每一个瞬间的美好。

我们需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赐予的礼物,是上苍的恩赐。

我们应该感恩之心来看待自己的生命。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时间,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才能来生活中创造美好。

我们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

无论是家人、朋友、同学、陌生人,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珍视。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心他人,关注他们的需要并主动伸出援手。

当我们看到受伤的小动物时,我们也应该尽自己所能来帮助它们,体现生命的价值。

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也体现在我们的爱护环境之中。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应该降低自己的日常生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垃圾分类、减少对空气和水的污染等等。

我们也应该积极参加环保行动,推动社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生态环境的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坚持敬畏和珍视生命的信念,在各种环境中保持忠诚和高尚的品质。

我们的品质和信念,是我们作为社会人的重要标志。

在我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拼搏时,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用智慧和良心来衡量每一个选择和决策。

敬畏生命,就是要用心去看待自己、他人和环境,珍视生命的稀有和脆弱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识,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

通过开学第一课,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来体验生命的奇妙和美好,也有更多的机会来呼唤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让我们一起用尊重、敬畏和珍视的态度来面对生命的价值,构建更美好的未来。

开学第一课汉子读后感

开学第一课汉子读后感

开学第一课汉子读后感开学第一课读后感。

开学第一课是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通过描述一位老师在开学第一堂课上的教学情景,展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责任。

文章以一名年轻老师的视角,讲述了她对学生的期望和对教育的热爱,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和感悟。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鼓励,展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在开学第一课上,老师没有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勇敢追求梦想。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呵护,也让我意识到了作为学生应该珍惜老师的教诲,用心去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在文章中,作者还通过描写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展现了学生对教育的渴望和对老师的尊敬。

在开学第一课上,学生们都表现得非常认真和积极,他们热爱学习,渴望知识,对老师充满了敬意。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对教育的渴望和对老师的尊重,也让我意识到了作为学生应该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不辜负自己的梦想。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展现了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在开学第一课上,老师不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也让我意识到了作为学生应该珍惜教育机会,努力成长,不辜负自己的人生。

通过阅读开学第一课,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了自己的学习机会。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珍惜老师的教诲,努力学习,不辜负自己的梦想。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教育的机会,努力成长,不辜负自己的人生。

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像开学第一课中的学生一样,热爱学习,渴望知识,努力成长,成为有用的人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很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世纪人类历,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长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个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很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很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来学第一课读后感

来学第一课读后感

来学第一课读后感第一课读后感。

《第一课》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教诲,让我深受感动。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也让我对老师这个职业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描述了一位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和教诲。

这位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让作者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作者在文章中写道,“老师的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永远的感动。

”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只有用心去教育,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孤单,不迷茫。

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对老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老师是教育事业中最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他们不计报酬,默默奉献,只希望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和关怀。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伟大的老师,我们才能够茁壮成长,走向光明的未来。

通过阅读《第一课》,我也明白了教育的力量。

教育不仅仅是在教室里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一个老师的言传身教,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让他们受益终身。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老师,感恩老师,让教育事业更加美好。

总的来说,读完《第一课》让我受益匪浅。

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也对老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我会珍惜老师的教诲,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教育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北师大版(2016)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2016)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案(含答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家钱学森的生平事迹;掌握文中的词语。

2.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文中生动、细致的描写。

4.体会人物形象的美,领略文章内涵,体会其丰富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学习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

二、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重点)2.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文中生动、细致的描写。

(重点)3.体会人物形象的美,领略文章内涵,体会其丰富的思想感情。

(难点)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进程:第一课时(预习检测案)(一)导入新课:他被评为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是谁?钱学森(二)预习设计:1、填空《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选自《》,作者是____。

本文属于。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被誉为,是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答案: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涂元季人物传记导弹之父2.注音:鉴.()定应.()景出差.()应酬.()档.()案弥.()补颁.()发荣誉.()美国佬.()勒.()紧聂荣臻.()卸.()任头衔.()住宿.()答案:jiàn yìng chāi chóu dàng mí bān yù lǎolēi zhēn xiè xián sù3. 多音字注音组词⑴勒①()②()⑵应①()②()_ _⑶折①()②()③_ _ _ _⑷宿①()②()③_ _ _ _答案:⑴①ēi 勒紧②lè勒令⑵①yīng 应该②yìng 应酬⑶①zhē折腾②zhé骨折③shé折本⑷①sù宿命②xiù星宿③xiǔ一宿4.词语解释①婉言谢绝:②卸任:③折腾:④世俗:⑤应景:⑥老黄历:答案:⑴用婉转的话拒绝别人。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文第1课《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文第1课《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所涉及的都是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了解这些杰出人物的经历,认识他们所做的贡献,感受他们的崇高品格,学习他们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是非常有益的。

杨振宁的《邓稼先》以小标题的形式,从不同方面展示了邓稼先先生的性格特点及优秀品德。

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透过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学术严谨、对革命无畏的学者、战士形象。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回忆了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细节,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实地写出了一位幽默、爽朗、平易近人、关爱他人的鲁迅先生形象。

节选自《资治通鉴》的《孙权劝学》一文,采用人物对话的方式,刻画了三位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同时启发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值得细细揣摩。

在篇章结构、语言形式等方面,也都各有特色,可供研读、积累。

阅读这一组写人的文章,要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选取典型材料,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和写作手法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要在立足于把握课文思想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自己追求理想的渴望。

另外,本单元主要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本单元写作训练“写出人物的精神”要引导学生选取典型的能表现人物精神的细节,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与表现手法来揭示与突出人物精神,塑造出有灵魂的人物形象,让笔下的人物更鲜活,富有个性。

教学建议:片段摩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4. 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5. 学习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1 4.孙权劝学 2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2 1 邓稼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其精神品质,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1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应了解钱学森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操守。

2.应理解纪实性文章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应能理解本文的朴实文风。

【教学重点】1.熟读全文,疏通关键字句、理解文意。

2.从文章的学习中感受到钱学森的精神风采。

3.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朴实无华的语句的深刻内涵。

4.作者借助哪些典型事件,何种手段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1.理解朴实无华的语句中所包含的深刻表达。

2.选择典型事件,突出人物精神境界。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测试1. 检查朗读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听写生字词语:应酬反感架子大美国佬耍滑头最高的奖赏稀罕党费事理胆气壮于心不安心境平和3.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分类梳理。

(二)导入示例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人一旦拥有了地位和名誉,便忘记了原则和纪律,开始不择手段地捞取个人私利。

然而,还有一些人却始终淡泊名利,恪守着人生的道德底线。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那毫不妥协地坚决抵制不正之风,淡泊名利和严于律己,乐于奉献的高尚精神境界以独特的思想个性。

请翻开课文《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三)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涂元季,1939年生,湖北省老河口市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国防科工委高级工程师,为钱学森的秘书。

2.播放朗读录音,请学生圈下生字生词并找出理解全文的关键句。

〖教学参考〗文中有一句“这就是钱学森和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可作为理解全文的关键句。

3.提问:文章写了钱先生几个方面的事情?〖教学参考〗第一是不去美国;第二件是,不走后门,不坐享特权,拒绝变相的公费旅游等等;第三件是,对世俗的金钱看得很淡,哪怕是自己的合法稿费,哪怕是已故父亲的补发工资,都拿来交了党费;第四件是,他对于官阶级别不但不计较,相反,还主动要求降低;第五件是待遇问题,主要是住房,即使是按规定的,他也拒绝有关方面的主动分配。

4、《喜看稻菽千重浪》第一课时学案

4、《喜看稻菽千重浪》第一课时学案

4、《喜看稻菽千重浪》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人物事迹,体会人物精神,认识人物形象在当代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分析探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一、课前预习(一)作者及文体介绍1、走近袁隆平(1)袁隆平简介袁隆平,汉族。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

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

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袁隆平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

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2)对袁隆平的评价①新华网评: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②新浪网评: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

50多年来,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运用科技手段为人类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

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③“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袁隆平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文体知识:(1)新闻与通讯的区别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②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七下语文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七下语文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第1课邓稼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探究小标题的作用。

2.品析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感受邓稼先忠厚平和、纯粹无私、舍己为国等崇高品格。

3.赏析对邓稼先评价性的语句,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杨振宁对邓稼先的深情和赞美。

教学重点:1.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

2.品析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感受邓稼先忠厚平和、纯粹无私、舍己为国等崇高品格。

教学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探究小标题的作用。

2.赏析对邓稼先评价性的语句,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杨振宁对邓稼先的深情和赞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单元提示语导入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

他们中有叱咤(chì zhà)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ruì zhì)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chōng jǐng)与追求。

2.观看视频《我和我的祖国·相遇》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相遇》主要讲述故事的主人公高远隐姓埋名参加原子弹的研发,因病离岗后,在公交车上遇到了自己曾经的恋人,却因为保密规定不能相认。

他在国家的大爱和情侣的小爱面前,毅然地选择了前者。

其实,在那个时期,为了祖国的强盛,许许多多的科研工作者抛弃“小我”,不计荣辱,潜心科研,从而书写出了国家的传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人物传记类文章《邓稼先》,走进那一代鲜为人知的科研工作者。

3.揭示本课学习目标(1)积累基础知识,了解作品写作背景。

(2)感知主要内容,了解人物传记特点。

(3)理清文章思路,探究小标题的作用。

二、检查预习1.人物简介邓稼先(1924—198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中考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提分公式第1课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课件(共16张幻灯片)

中考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提分公式第1课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课件(共16张幻灯片)

作业
语文阅读理解提分口诀
完成阅读《白居易求教》
2、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提示了全 文的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 明中心。
语文阅读理解提分口诀
考点三:关联词
并列关系:既……又…… 或……或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既然……就……
条件关系:只要……就…… 无论……总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哪怕……也
语文阅读理解提分口诀
考点一: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②具体事例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时,要分清文章讲述的是一件事还是几件事?
③他人侧面描叙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引导学生分清文章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体会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语文阅读理解提分口诀
考点二:中心句
找文章中心句,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 中心句。
第二步:做题思路=口诀 GPS定位出“母亲”和“严师”,在原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和 有关母亲的描写,找到文章的第3段第四行,得出答案。
第三步:结合文章写答案。 答:从“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批评我,然后 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是一位严师。
假设关系:如果……就…… 选择关系:不是……就是……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
一方面……一方面……
之所以……是因为……
只有……才……
尽管……还是……
即使……也…… 是……还是…文阅读理解提分口诀
1. 词语替换
《我的母亲》
答案:难过、教育、赶忙、惩罚、颤抖
语文阅读理解提分口诀

学第一课的读后感

学第一课的读后感

学第一课的读后感《第一课》读后感。

《第一课》是一本感人至深的书,它讲述了一个女孩从小到大的成长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她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最终她克服了一切,成为了一个坚强而勇敢的人。

这本书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书中,女孩从小就受到了很多的压力和挫折。

她的父母离异,她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

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沮丧,而是努力学习,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她知道自己要努力奋斗,她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正是因为她的努力和坚持,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会觉得生活很艰难。

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只要我们不放弃,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本书告诉我们,生活虽然困难,但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就一定能够迎接挑战,创造美好的未来。

另外,这本书还让我深刻地理解了母爱的伟大。

女孩的母亲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她为了女儿可以说是付出了一切。

在女孩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总是在她的身边支持她,鼓励她,鼓励她不要放弃。

正是因为母亲的爱和支持,女孩才能够坚持下来,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母亲。

通过阅读《第一课》,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也让我深刻地理解了母爱的伟大。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让我更加有信心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努力,只要我不放弃,我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美好的未来。

感谢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开学第一课 读后感

开学第一课 读后感

开学第一课读后感开学第一课,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散文,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和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

全文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让人在阅读之余,不禁为之动容,思考人生的意义。

散文以作者回忆自己上学时的一次经历开始,当时他还是一个年幼的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

而在开学第一课上,他却被老师点名批评,因为书包里装满了零食和玩具,这让他感到十分委屈和难过。

然而,老师的一席话却让他受益终身,老师告诉他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这段经历深深触动了作者,也让我深受启发。

散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深刻地阐述了教育的真谛。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在开学第一课上,老师不仅教给了作者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如何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这种教育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散文中,作者还深刻地揭示了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

在开学第一课上,老师告诉作者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这让作者深受启发,也让我对学生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不仅仅要有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品德和人格。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的来说,开学第一课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散文,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和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

全文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让人在阅读之余,不禁为之动容,思考人生的意义。

这篇散文不仅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学生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牢记散文中的教诲,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猎人海力布》第一课时核心素养教案设计

《猎人海力布》第一课时核心素养教案设计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生字。
巩固作业: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提升作业:再读一个民间故事,写读后感
6.板书设计
2、交流看完视频的感受
3、学生齐读课题
活动意图: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对民间故事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师活动:
1.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大声、快速朗读课文。
2.教师课件出示词语。
3.小组合作,快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活动:
1、学生按要求读文。
2、学生认读词语。
3、小组合作检测词语。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去关注人物故事情节,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海力布的性格特点。
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读文章的时候,边读边画,你能准确地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词语或句子吗?
②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吗?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猎人海力布的。(教师板书课题。)据说在某地的一个山村里,有一块奇特的石头,大家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传说它是猎人海力布变的。海力布怎么会变成石头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去课文中一探究竟吧。
学生活动:
1、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学习重点难点:概括故事情节。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海力布的性格特点,领悟人物精神品质。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1、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吧?故事里有美妙的风景,有感人的真情。这些故事丰富了人们的童年时光。《猎人海力布》就是众多故事中的一个。看看关于他的视频,你们能从中得到什么领悟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5/29
水秀中华
13
2.什么样的顺序记叙 答案: 总述——分述——总述
3.画出过渡句
答案:第4自然段,注意关联词 “不但……更”
2019/5/29
水秀中华
14
4.本文记叙了快妈妈两件事 答案: (1)织毛衣快 (2)干家务活快
5.文中快妈妈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答案:(1)心直口快,干活麻利 (2)乐于助人”
(初级)
2019/5/29 我们的理念:提分!提能水力秀中华!
1
聚焦考点
考点一: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1.什么是写人类文章? 2.如何阅读写人类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
①人物描写 ②具体事例 ③他人侧面描叙
2019/5/29
水秀中华
2
考点一: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3.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①人物描写
就是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生态、心理、外貌、肖像
1. 词语替换
《我的母亲》
答案:难过、教育、赶紧、惩罚、颤抖
2019/5/29
水秀中华
7
2.关联词解析(原文中找答案)
答案: (1)表转折,虽然……但是…… (2)表条件,无论……总…… (3)表并列,或……或
3.找中心句(找文章的结尾句)
答案: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2019/5/29
水秀中华
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 中心句。
2、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提示了全 文的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 明中心。
2019/5/29
水秀中华
5
考点三:关联词
并列关系:既……又…… 或……或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既然……就……
2019/5/29
水秀中华
9
5.你从哪些事例又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慈母?
解析:第一步:审题 哪些事例是指在答题时要答2条至2条以上的事例,圈出关 键词慈母
第二步:做题思路=口诀 看到文章第4段作者眼睛害病的事例,母亲用舌头舔的行 为体现了母亲的慈爱
第三步:结合文章写答案。 答:从作者得了眼翳病,其母亲用舌头舔可以看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的 母亲是一位慈母
2019/5/29
水秀中华
15
作业
完成阅读《白居易求教》
2019/5/29
水秀中华
16
2019/5/29
水秀中华
3
考点一: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②具体事例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时,要分清文章讲述的是一件事还是几件事?
③他人侧面描叙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引导学生分清文章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体会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2019/5/29
水秀中华
4
考点二:中心句
找文章中心句,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条件关系:只要……就…… 无论……总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哪怕……也
假设关系:如果……就…… 选择关系:不是……就是……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
一方面……一方面……
之所以……是因为……
只有……才……
尽管……还是……
即使……也…… 是……还是……
不仅……还……
2019/5/29
水秀中华
6
典型例题
8
4.你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是一位严师
解析:第一步:审题 哪些事例是指在答题时要答2条至2条以上的事例,圈出关 键词严师
第二步:做题思路=口诀 GPS定位出“母亲”和“严师”,在原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和 有关母亲的描写,找到文章的第3段第四行,得出答案。
第三步:结合文章写答案。 答:从“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 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是一位严师。
2019/5/29
水秀中华
10
6.我对母亲怀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案: 我对母亲的怀念、敬畏和感激
2019/5/29
水秀中华
11
课堂达标
1. 注音组词
《快妈妈》
答案:jiào 睡觉 jué 觉得 cháng 长短 zhǎng 长大
2019/5/29
水秀中华
12
课堂达标
1. 词语替换
《快妈妈》
答案:jiào 睡觉 jué 觉得 cháng 长短 zhǎng 长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