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使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提高青少年对自然美、艺术美、形体美的感受和欣赏水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更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美育是造就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引导青年学生走向美好生活的明灯,而语文教学的课堂,又是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实施审美教育是加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作出它应有的重要的贡献。在实施审美教育中要明确语文教学采用此手段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它的基本任务,同时要注意在读写听说这四个实施点怎样去实施美育。

一、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美。

普列汉诺夫说:“美则凭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及。教学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预习课,讲读课,讨论课,展示课,无所不包。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是什么形式,都不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美的渗透,美的熏陶。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阅读中品味语言美。

叶圣陶说过:“读的方面,它是包含了了解的程度及欣赏的程度,就像一幅画,你觉得它确实太好了,但问你好到什么境地,那得由你自己体会,从体会的能力就见出欣赏的深浅”。的确,读的过程是对教材加深感觉,形成体验的过程。只有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才能不知不觉使学生的心情得

到陶冶净化。如《珍珠泉》这篇文章所用的字语虽然寻常,作用却实为瑰妙。以“镶嵌着不大整齐的石头”“开放着的野花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水太清太凉了”描绘珍珠泉的地理环境。还用了“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来形容“水泡”从潭底冒出来。深入文章,发掘语言的内涵,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学生在读中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美的意境,在读中感悟美的语言。在这样的美读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愉悦的审美体验,还可以品味到文章的语言美。

2.在阅读中品味节奏美。

洪镇涛先生说,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朗读不仅是将每个字的音发出来,而且要将字音与字义结合起来,遵循词类和句法原则,注意停顿和轻重,进一步到用审美的读法,要能表现文学趣味和兴趣,要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

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如在指导朗读《小小的船》时,教师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多媒体设备,边作生动的描述,边用亲切的语气朗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然后提问:假如你坐在小小的船里,会有什么感觉了?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进一步体会情境,激发美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朗读的的语调的高低、语音的轻重、节奏的快慢、停顿的长短、感情的流露都恰到好处。力求声音与意义的完全融合,对语言的品味,对作品意境的体验,使语感进一步趋于细腻,让学生感觉到语言(声音)的韵律的优美。

3.在阅读中品味音韵美。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具有音美,形美,意美三重美。三种美有机结合,该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欣赏,从而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美感能力的培养还应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情绪体验。一切美都能触动人的情感。没有美的情绪体验,就不能获得美的感受。“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学作品倾注着写作者的感情,富有复杂的人物情绪。因此,教师应善于让学生置身于作品的意境中,去感受领悟美。同时也要求学生能亲自用自己的情绪,去获得美感的愉快和自由。

例如在讲授《再见了,亲人》时,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课文内容

设置了特定的情境(图像),并配上比较忧伤的纯音乐。营造了一个充满伤感、离别的氛围,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亲人之间的依依不舍之情。利用音乐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感恩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与文字语言的结合,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4、在阅读中品味神韵美。

语文“阅读”教学所蕴含的美学因素是丰富广泛的。语文课本课本身的思想内容、体裁、结构、风格、语言表达等都是美的,因此要让学生会欣赏、受陶冶。并且这些文章大部分都是“文学作品”,叶圣陶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领会什么是美,花木山川的美,城市的美,道德品质的美,广大群众为伟大目标而斗争的美,都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得到深切的体会”。

例如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课文《秋天的雨》以“清凉”,“温柔”和“轻轻地”,就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用黄色给银杏树的叶子做了一把小扇”“用红色给枫叶做了一枚邮票”“给田野铺上了一片金黄色的海洋”“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使抽象的“秋天”有形、有色、有声、有神、有情,喷射出诗意的光辉。又借助视觉、听觉等感官手段,把秋天五彩缤纷的景色,小喜鹊造房子,小松鼠觅食,小青蛙睡大觉描绘成了一幅动人的、立体的、充满神韵的秋天的清丽明朗的水彩画,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文章字时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写物附意,扬言切事,抒发对秋天无比热爱和热情赞美的深沉感情。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笔下的美并加以具体的分析感受,要看到作者笔下的栩栩如生的美的形象,使学生的审美、立美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二、在写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感知美。

1、在作文训练表达中,拓展学生的想像美。

写作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去表现美、创造美。审美创造的基础是审美观察。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儿童作文同样不能离开生活。别林斯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要让学生到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去领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美,要让学生深入到现实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同时要求学生在作文表达训练中去创造美,更深刻去理解美,在这种“美是生活”的实践中努力提高审美立美能力。要指导学生平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作生活中的有心人,领略到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使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