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 雪》

合集下载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本词旨在赞颂无产阶级英雄,抒发词 人的远大抱负,为什么还要描写壮丽雪景 、评点历代帝王呢?
(1)描写壮丽雪景是后文抒情议论的基础。 作者描写北国的严冬雪景,表现景物的壮美, 抒发对其热爱之情,并发挥自己丰富独特的想象, 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画面上,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 的壮美。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所以能很自 然地引出为它竞相折腰的无数英雄。
这三句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情景,“分 外”二字透露出作者对雪后美丽风光的赞美 与热爱。
5.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千里冰封
静景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
万里雪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上阕小结
作者描写北方雪景,视野开阔,画面 雄丽,气势宏大,气魄豪迈。目的是借景 抒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抒发为祖国而 奋斗的豪情壮志。
比高。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山”与 “原”都是静态之物,为什么要写其“舞”、 “驰”?
以“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逶 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 “蜡象”奔腾跃动。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化静为动,极为传神地将冰雪覆盖的 群山、高原写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4.分析“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 妖娆”三句写法上与上文的不同。
7.文中提到哪些英雄为江山折腰?诗 人是如何评论他们?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
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祖(赵匡胤)
成吉思汗(铁木真)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8.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 最后三句为词眼,是本词的主旨所在。 作者用“往昔”与“今朝”对比,用过去的 “英雄”与当今的“风流人物”对比,突出 了“今朝”的风流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 定能不负历史使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创造空前的伟大业绩。

毛泽东《沁园春·雪》原文和译文

毛泽东《沁园春·雪》原文和译文

毛泽东《沁园春·雪》原文和译文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赏析沁园春·雪》赏析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

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

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

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

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

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清沈德潜『说诗碎语』)。

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

对沁园春雪的赏析

对沁园春雪的赏析

对沁园春雪的赏析对沁园春雪的赏析《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对沁园春雪的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沁园春·雪》年代: 现代作者: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词句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惟余:只剩下。

余:有版本作“馀”。

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

形容空旷无际。

顿失:立刻失去。

顿:顿时,立刻。

滔滔:滚滚的波涛。

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驰:有版本作“驱”。

蜡象:白色的象。

须:待、等到。

“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

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

一作银装。

妖娆(ráo):娇艳妩媚。

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略输:稍差。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这里引申为文治。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逊:差。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

“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经典词作之一。

上阕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开篇即展现出宏大的气势,千里大地被冰雪覆盖,万里长空雪花飘舞。

接着,“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描绘了长城内外和黄河上下的雪景,一片苍茫。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则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群山比作舞动的银蛇,高原比作奔跑的蜡象,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的壮丽景象。

下阕议论抒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引发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感慨。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对历史上的帝王进行了评价,指出他们虽有武功,但在文治方面有所不足。

最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表达了作者对当代英雄人物的期待和信心。

这首词意境雄浑,气势磅礴,既展现了北国雪景的壮丽,又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伟大抱负。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人教版《沁园春·雪》诗词鉴赏【原词】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鉴赏】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

毛主席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

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

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主席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

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主席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主席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

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清沈德潜《说诗碎语》)。

毛主席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

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学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评述祖国悠久的历史,这就所见者大、所论者深。

第一句,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一笔囊括了半个中国。

二、三句描写特征,点出题目。

“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广蒙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

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1.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析:这首词上阕描绘了北国壮丽的雪景,展现出宏大的意境。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了作者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自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更是豪迈地表达了对新时代英雄的期待。

2.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艰险,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

但在困境中,诗人仍坚信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实现理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诗人借这首诗抒发了长期被贬的愤懑,同时也表现了豁达的胸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希望和鼓舞。

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成为千古名句。

《沁园春雪》译文及注释

《沁园春雪》译文及注释

《沁园春·雪》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
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惟:只。

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沁园春雪》诗词全文

《沁园春雪》诗词全文

《沁园春雪》诗词全文《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主席于1936年2月所作,他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毛泽东为了视察地形,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北国壮丽的雪景,并通过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感。

下边整理分享该词的原文、译文和赏析。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赏析】《沁园春·雪》是一首充满激情和豪情的诗歌,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评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

神州的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

让人联想起了柳宗元写雪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一、《沁园春·雪》原作沁园春·雪毛泽东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二、题解及背景(一)题解《沁园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牌名,这自然要归功于毛主席这首大名鼎鼎的《沁园春·雪》,但是《沁园春》这一词牌却是历史悠久。

相传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刘庄格外宠爱其第五女沁水公主刘致而赐建的陪嫁园田,故名沁水园田,又称沁园,外戚窦宪倚仗权势、巧取豪夺沁水公主田园。

后来的文人墨客感叹其事,多咏叹之。

到唐代后,“沁园”已成为典故见诸于文人墨客笔下,并且被引作曲调名,成为诗词用韵题材。

2现在传世最早的《沁园春》词据考证当是宋代词人张先的《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

但是这一首词与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词相比之下无论艺术水平还是影响力均尚显薄弱。

所以后人再以《沁园春》词牌填词之时,多以苏词为参照。

(二)写作背景1935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日渐彰显,占领华北的图谋已经昭然若揭,使中华民族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急遽上升了。

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反日运动。

12月17日到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史称“瓦窑堡会议”。

3瓦窑堡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同志一方面继续对东北军的上层人士开展统战工作,另一方面着手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东征山西抗击日军。

1936年2月5日清晨,毛泽东率中央红军主力抵达陕西清涧河口东渡黄河,在号称“黄河第一湾”的石楼县辛关镇登岸。

暮冬还寒,大雪纷飞,兼之毛泽东正率军从陕北跨过山西,漫天雪景更激发了诗人的英雄主义浪漫情怀,7日红军宿营于义牒镇,毛泽东怀着对革命的必胜信念,挥毫提笔写下了这首至今读来都令人酣畅淋漓的快意之作——《沁园春·雪》。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诗词鉴赏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⑴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中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⑵雪:此词作于红一方面军1936年2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信中说,此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4]⑶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⑹天公:指天,即命运。

⑺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⑻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⑼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辞藻。

[4]⑽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

《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沁园春·雪》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

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

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沁园春·雪近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沁园春雪》全文

《沁园春雪》全文

原文: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⑴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中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⑶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⑷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⑸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⑹天公:指天,即命运。

⑺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⑻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⑼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⑽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

汉时匈奴自称。

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⑾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⑿数:数得着、称得上。

翻译: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沁园春雪的主旨句

沁园春雪的主旨句

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沁园春·雪》上下阙全篇的主旨句是什么?大家学习了里面的哪些知识呢?1、《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含义:这些人物都过去了,可以称之为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也是今天的人。

即歌颂了当今的革命英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胸怀。

原词欣赏: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军从陕北瓦窑堡出发,准备进入黄河进入山西西部的时候。

在袁家沟登山观雪景后作的,1935年10月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抗日前线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给全国人民极大的鼓舞。

年底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12月27日。

《毛》《泽》《东》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会上决定渡过黄河东征。

1936年2月,《毛》《泽》《东》便亲自率领红军渡过黄河进行东征,到华北抗日前线对日作战。

途经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适逢大雪。

面对着雪花纷飞的壮丽河山,联系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毛》《泽》《东》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雄辉豪放的诗篇,词中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憧憬祖国的未来。

1945年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赠给柳亚子先生。

1945年10月14日《雪》公开发表于重庆《新民报晚刊》,引起轰动。

一时间重庆的骚人墨客,纷纷填词唱和,更有一些别有用心者,据说想要填出超过这一首词的。

据大致统计,从1945年11月到1946年2月,国内报刊发表《沁园春》和词30余首,无出其右者。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沁园春·雪》诗词鉴赏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

《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

这首词一直是我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沁园春·雪》鉴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被公认为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诗词作品。

这一点,与作者在政治上的巨大成就无关。

本词尽显作者前无古人的巨大胸怀与气魄,具有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任谁读了都会不自觉地生出臣服之意来。

在这首词中,毛泽东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优美的江山常引来各种政治力量的争夺,其中不乏成功者。

但他们还称不上“风流人物”。

真正的风流人物,他不应该仅仅懂得争夺江山,而更应懂得如何去建设江山,使之更加美丽富饶!愿为江山添砖加瓦、增添秀色的伟大胸怀,正是本词冠绝古今的焦点所在。

但非常可惜的是,国内相当一部分文学研究者并未将这种意味阐发出来,而别眼于对“文采”——文学成就、文化贡献的叙说。

这是一种遗憾。

其实,本词“争夺江山、增之娇色”的主旨并不难理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与“江山”相关的三个关键词是娇、英雄与折腰,英雄者莫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古代帝王,折腰便是争夺。

而争夺江山与文学成就、文化贡献无关,那么“惜”从何来?这样,我们就只有一个解释: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并未使江山增色!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我们可以将本词大致翻译为如下现代汉语:冬日里北国的美丽风光是冰雪妆扮出来的。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词以壮丽的雪景为背景,展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深沉的情怀。

下面是我对这首词的赏析。

一、背景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延安看到了大雪纷飞的景象,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词中的“北国风光”指的是中国的北方,其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对当时严寒天气的真实写照。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深情眷恋。

二、深入赏析1.词的上片以写雪景为主,展现出北国壮丽的景色。

诗人通过描写雪后的山川、河流、原野等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同时,“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等描写也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仰。

2.词的下片以议论抒情为主,评价了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代英雄的崇敬和赞美。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承上启下,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3.整首词气势恢宏,意境深远,情感奔放。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议论抒情,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眷恋。

同时,这首词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毛泽东对于革命和建设的思考和追求。

三、个人浅见我认为,《沁园春·雪》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浓郁民族气息的优秀作品。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议论抒情,展现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眷恋和热爱。

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毛泽东对于革命和建设的思考和追求。

整首词气势恢宏,意境深远,情感奔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对比与参照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沁园春·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这首词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其次,这首词的情感表达非常真挚感人,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眷恋和热爱。

红色革命诗词

红色革命诗词

红色革命诗词1、《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4、《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二、红色革命诗词大全100首介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作者:毛泽东久有楚轻狂,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赏析:《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毛泽东写于1965年的一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76年1月号。

作者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以登井冈山为题材,在忆旧颂新中将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实践精神相结合,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熔于一炉,慷慨激昂,表达了作者要继续革命的英雄气概。

三、收集红色革命诗词大全100首的集合:《党旗颂》你有晨曦一样的颜色映红了东方的天宇你有沸点一样的温度让神州变为热土你是阵痛中分娩的彩红嫁接起中华民族腾飞的桥梁你用卓越的成就谱写歌词将春天的故事传唱那把磨得锃亮的镰刀披荆斩棘割去旧中国腐朽的毒瘤那把高高擎起的铁锤力重千钧已砸烂旧社会沉重的枷锁你是一面真理的旗帜穿越88个春秋永不褪色你是一面飘扬的战旗无数优秀儿女为你前赴后继你是一面永恒的党旗旗下回响着庄严神圣的誓词你是漫漫长夜指路的北斗星你是大海上指引航行的灯塔你将金黄的党徽融进殷红的血液积淀出永远不变的信仰你用太阳般的光芒编织未来建设起富饶美丽的家园因为你,七月跳动着熠熠的火焰因为你,七一有着火红的主题你是一张宏伟的蓝图由三代领导人精心设计你是一幅多彩的画卷由十三亿人民共同描绘你如春风吹拂将荒漠变成绿洲你如号角长鸣。

现代诗:《沁园春·雪》

现代诗:《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诗⼈⽑泽东朝代现代体裁词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冰封,万⾥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河上下,顿失滔滔。

⼭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

须晴⽇,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如此多娇,引⽆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射⼤雕。

俱往矣,数风流⼈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作品评述
【原注】:
“原”指⾼原,即秦晋⾼原。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学。

天骄:汉朝⼈称匈奴为“天之骄⼦”,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ki)思汗(han2):建⽴了横跨欧亚的⼤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
题解∶⼀九四五年⼋⽉⼆⼗⼋⽇,⽑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了四⼗三天的谈判。

其间柳亚⼦屡有诗赠⽑,⼗⽉七⽇,⽑书此词回赠。

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报》上,轰动⼀时。

红诗15首简短

红诗15首简短

红诗15首简短1.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4.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6. 《清平乐·会昌》毛泽东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7.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8. 《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9. 《就义诗》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10. 《梅岭三章》陈毅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1. 《狱中诗》恽代英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曾轰动重庆记者追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不知倾倒了多少人。

但不少人并不知晓,这一词作当年在重庆公开发表时所引起的轰动。

近日,中央党校谢春涛教授向记者介绍了有关情况。

谢春涛说,《沁园春·雪》作于1936年2月。

当时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不久,毛泽东初遇大雪,兴之所至,吟诵成篇。

直到1945年9月在重庆谈判期间,才题赠柳亚子,并在不久后公开发表。

谢春涛说,毛泽东1945年8月28日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在重庆的43天中,毛泽东除主持谈判外,还同社会各界朋友进行广泛接触。

柳亚子是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结识的老朋友。

8月30日,毛泽东在桂园寓所宴请柳亚子、沈钧儒等人。

席间,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9月2日,《新华日报》以《赠毛润之老友》为题,发表了这首诗。

9月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又到沙坪坝南开学校津南村看望柳亚子。

在柳的寓所,柳亚子请毛泽东校正他准备收入《民国诗选》的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并向毛泽东索诗。

10月7日,毛泽东将《沁园春·雪》题赠柳亚子,并致信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谢春涛介绍,得到毛泽东题赠的《沁园春·雪》后,柳亚子很快作出了和词《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

10月下旬,柳亚子将毛泽东的赠词和自己的和词在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柳诗尹(瘦石)画联展”上展出,并将两词送交《新华日报》,要求同时发表。

大概是发表毛泽东的词作需经本人同意的缘故,《新华日报》于11月11日单独刊出了柳亚子的和词。

但由于此前《沁园春·雪》已在诗画展上出现,在一定范围内已开始流传,因此,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便根据传抄稿把《沁园春·雪》以《毛词·沁园春》为题刊出。

28日,重庆《大公报》又将毛泽东的赠词和柳亚子的和词一并发表。

谢春涛说,《沁园春·雪》一经发表,即在重庆引起很大的轰动。

一时间,人们争相传诵,好评如潮。

柳亚子甚至将它称为“千古绝唱”,谓“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此前,为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毛泽东不惜冒险亲赴重庆谈判,他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已深深打动了社会各界,为人们所广泛称道。

一阕《沁园春·雪》,又充分地展示了毛泽东博大的胸襟和盖世的才华,进一步地征服了人心,使人们从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共产党身上,更多地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正因为这样,这一词作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文人的猛烈攻讦。

毛泽东词中讲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句,报上就有文攻击他有“帝王思想”,“欲专制独裁”。

《新民报晚刊》和《大公报》刊登词作时,未能注明写作年代,有人就以为是毛泽东重庆之行的新作,更是大做攻击文章。

1945年12月,王若飞将搜集到的攻击《沁园春·雪》和柳亚子和词的文章寄往延安,毛泽东阅后评论道:“其中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

”尽管国民党当局组织一些文人在报刊上大肆攻击毛泽东的这一词作,但私底下又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在词中表现出的气势和文采。

于是,他们便在国民党内暗中布置,要求能作诗填词的人,以《沁园春》词牌填词,企望从中选出几首佳作,以国民党领导人的名义发表,将毛泽东的词比下去。

哪曾想,征得的尽是些平庸之作。

始终也没有搞出一首能与《沁园春·雪》一比高下的词。

《沁园春·雪》课文详细解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段析】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伞,世界。

【语言品味】“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

一静一动,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段析】具体写冰封雪飘。

【语言品味】“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由“望”字统摄。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①“望长城内外”中的“望”字与“看红装素裹”中的“看”字互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望”有登高远眺之意,但所见内容却远远超过目光所及,这是为什么?)【语言品味】在雪中想像到雪后,更见作者内心的兴奋。

分外妖娆。

【段析】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

前十句写了眼前实景,这里又用三个虚写句子,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词的上片,具体描绘北国风光,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语言品味】“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段析】这两句在上文的写景与下文的议论之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以承上为主,总括了上片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以启下为主,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语言品味】“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折腰”又与“娇”相呼应。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段析】对历代英雄进行评论。

【语言品味】“惜”字领起以下七个句子,句句都饱含惋惜之情。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并不是“全无文采…‘全无风骚”,批评的措辞很有分寸。

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不但有惋惜至极的意味,而且近于嘲讽了。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②词里评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又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应该怎样理解?)【段析】抒发作者无比信赖革命人民的激情,点明主题。

词的下片,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词人的抱负。

【语言品味】“俱往矣”三个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答案速查①“望”“看”不能互换。

“望”既是尽目光所及,又要凭借想像,而“看”则只有近观之意。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照应了“千里”“万里”。

这“千里”“万里”又正是词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的延伸和扩展,所见内容远远超过目光所及,正好显示了词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使人感受到作为革命领袖的词人的豪迈意兴。

②这是对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的批判,表现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自信、自励和抱负。

毛泽东同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具有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思想。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是要推翻一切剥削阶级,解放全人类,这是从根本上区别于前人的。

人类历史是发展的,后来居上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中国历史上的无数英雄,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由于他们与劳动人民对立的阶级地位,不可能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有多少建树。

就个人而言,文才武功最难兼备。

即使是最杰出者,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他们虽然武功赫赫,称雄一时,但在“文治”这一方面,也都有欠缺,他们个人的才能也不全面。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一种自信、自励和抱负:是对个人才能的自信,这种自信又是建立在对人民力量的信任这一基础之上的;是对未来创造英雄业绩的自励;又是一种抱负和理想,将来人民的江山定要开辟民主、幸福、繁荣、昌盛的新时代。

拓展阅读:毛泽东与人交往的故事欢迎丁玲1936年11月,女作家丁玲逃脱了国民党的囚禁,辗转到陕北,毛泽东十分欢迎她的到来,关切地问他:“现在打算做什么?”丁玲答:“想当红军。

”毛泽东高兴地说:“好啊!还赶得上,最近可能还有一仗,跟着杨尚昆他们的前方总政治部上前方吧。

”丁玲到前方不久,就收到了毛泽东为欢迎她而写的词:《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全词写道:“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丁玲收到这首词,兴奋不己,决心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礼待知识分子毛泽东对知识分于十分器重,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就说,“现在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革愚蠢无知的命。

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单求老粗是不行的。

中国应该有大批的知识分子。

”1955年1月14日,毛泽东请李四光、钱三强给中央领导同志讲课,他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

”1964年2月6日,毛泽东又请李四光、竺可恢、钱学森到他的住所谈科学。

几位科学家坐在他的床边,和他共谈天文、地质、尖端科学,一谈就是三四个小时,如同坐在自己的家里。

半字之师1959年,毛泽东回故乡韶山,此时已是他离别家多的三十二年了。

三十二年,岁月峥嵘,天翻地覆慨而慷。

他深有所感地写了《七律•到韶山》。

完稿后,他虚心地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梅白请教。

梅白看到诗的首句为“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便建议将其中的“哭”改为“咒”。

这一改,诗意较前更为深刻,气势也更宏大。

毛泽东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哭”改为“咒”,就字而言,只改了“哭”的一半,故毛泽东风趣地称梅白为“半字之师”。

敬老尊贤应该应该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故乡。

六月的韶山,己是一片夏日风光。

他特意邀请他读私塾时的老师毛禹珠先生一起用餐。

当年师生,今非昔比。

毛禹珠自感不胜荣幸。

席间,毛泽东亲自为毛禹珠敬酒,毛禹珠十分感激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盈盈地回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