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学反思(两篇)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模板(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模板第【1】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书写“灾、难、洪、认、被”5个字。

初步了解“泛滥、伤害”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一自然段,想象治水前的景象,了解洪水使人们的生活非常痛苦。

课前准备:1.生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展示洪水泛滥的场景。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1.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提问:结合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什么事?2.出示大禹头像,简介大禹:传说是我国部落联盟的领袖,曾经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是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段,相互正音。

3.出示三组词语,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1)第一组:洪水泛滥、毒蛇猛兽、伤害、灾难。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聚焦“灾”字,看字形猜猜“灾”字的意思。

揭示“宀”表示房子,房子里边着火表示灾难。

③说说读了这组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④出示句子,放在语境中再次练读。

指导读好第二句的停顿。

(2)第二组:教训、驱赶、恢复。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3个词语搭配短语。

如“吸取教训、驱赶毒蛇猛兽、恢复农业生产”。

③读词语想画面,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相机理解“恢复”就是变成原来的样子,文中是指百姓又像以前一样生活了。

(3)第三组:淹没、灾难、重新、耕种。

①自由练读这组多音字,根据词语的语境练习读准加粗字的读音。

②指名读,及时正音。

③出示一组新词,比如,“沉没、重新再来、难民、种花”,巩固读音。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较多,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记。

本设计先分板块识记生字词语,帮助学生构筑画面,为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随后再随文识记,了解重点字词在语境中的意思。

体现了在语境中识记、多次复现的识字原则。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相关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

本课讲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通过本课的阅读让学生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体会大禹不顾个人利益,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

学情分析:二年级处于小学低段,学生生活阅历较少,理解能力较差。

但是对神话故事等很感兴趣,在课堂中通过故事朗读视频、故事等方式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进而理解课文的中心。

教学目标:1、了解“挡水、疏导、驱赶、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十三年、到处奔走”等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一心为民的精神,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家来看一张图片,这是“水”的古体字。

水有很多种,溪水潺潺流淌,湖水波光粼粼,海水波涛汹涌。

水孕育了生命,滋润了万物,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栖水而居。

可是,当水四处蔓延,泛滥成灾,就成为可怕的洪水。

这样的水就需要治理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一起走近治水英雄——大禹。

(设计意图:通过与水有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水在生活中的两面性。

)二、讲授新课(一) 1、大禹简介,学生朗读。

2、听课文朗读视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大禹治水的故事。

由此引出问题: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怎样?(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由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下面学习做铺垫。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治水前的景象。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洪水的危害有多大?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由于现在的生活条件很好,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学生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操,在理解上有些困难。

选编本文,旨在引导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力求再现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在读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激发情感,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课文插图、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的相关课件;洪水泛滥的相关视频;大禹治水的故事视频。

2.字词卡片、生字书写动漫。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

搜集有关“大禹”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导入:绍兴有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你们知道那是纪念谁的吗?对,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禹的古代英雄。

出示大禹像,并辅以简单介绍,让学生直观可感,激发阅读故事的兴趣。

2.简介大禹。

禹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治水英雄,他的父亲是鲧。

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

他为治理洪水,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为后人世世代代所传颂,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他的故事吧!(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3.引导质疑:你们读了题目,想要了解什么?4.梳理问题:(1)禹为什么要治水?(2)禹是怎样治水的?结果怎样?设计意图:整体教学可以使繁文简教,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初,引导学生质疑,提出两个问题,使本课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段落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重点: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挂图3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3、指导朗读。

指名读。

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4)齐读课文。

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15大禹治水 教案(部编版)

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15大禹治水 教案(部编版)

15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5个会认字,9个会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练习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5个会认字,9个会写字。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介绍鲧和禹。

大家知道吗?在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人们生活痛苦极了,于是有一对父子俩先后治水,你知道他们是谁吗?(鲧和禹)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是怎样治水的。

简介资料:大禹(出示课件)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

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相互学习。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洪毒蛇兽伤灾难仍退继续认训被恢(2)看投影,读词语。

(出示课件)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仍然消退继续教训被水淹过耕种恢复河道认为农业生产安居乐业(3)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安居乐业: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灾难: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

毒蛇猛兽: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

三、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3.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大家进行评议。

(2)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进行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2目录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内容生动有趣,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教学效果: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1)初读。

我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并要求学生仔细听。

a.老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

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

(2)精读。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

我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我侧重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适时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

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

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

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

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成功之处:1.用激励性的评价在学生心理上搭建展示的舞台。

新课标提出:“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以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孩子朗读的情况,正视孩子们水平的差异,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一些欣赏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责。

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我运用了许多不同的评价语言:“你读得真不错,让我们觉得这些小蝌蚪真的很快活。

”“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觉到这些小蝌蚪是那么的着急。

”“读得真不错,如果再稍稍响亮一些,就更完美了。

”……这样的评价语言并不是泛泛地一味表扬,而是表扬中指出不足,提出了希望,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使孩子心理上得到了展示,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6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篇一《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奇。

大禹的精神是珍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奇,也是极具典型性的,可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肯定难度的。

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阅历,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凄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头就有障碍。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然后,再帮助以视频加深、稳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

假如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利用师生的沟通,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展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受,我想在许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良: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

只有深入的讨论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其次,标准教师的语言。

说话时应当尽量简炼,评价语应当尽量多元化。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许多的启发,也为我今后的教学供应了很好的帮忙和历练,盼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二〔设计理念〕培育学生的自主阅读力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尝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育学生自主阅读力量、语文学习力量。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熟悉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连续培育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力量。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嘱咐、开凿、垒、常年、欣欣向荣、仰慕、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思路。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后反思(整册反思全)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后反思(整册反思全)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后反思(整册反思全)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抓住了两条主线,思路清晰。

文章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另一条是小蝌蚪身体的变化,最终变成了青蛙。

教学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展开,让学生轻松明白,兴趣盎然。

2.《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以读为本,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融入课文。

同时,我抓住了课文中的动词,让学生加动作表演出来,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词的准确。

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充分理解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我还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强了教学效果。

同时,我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使他们学会了如何描述水的不同形态。

通过课文研究,学生受到了环保知识的教育,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回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最后,我布置了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让他们画一画水的变化,并注上说明文字。

但是,有些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融入课文的研究之中,需要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还可以渗透一些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教学《古诗二首》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1、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通过介绍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义。

2、注重古诗的语言表达和意境描绘。

我通过解读每个词语的含义和诗句的意境,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的美妙之处。

3、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

通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情感。

通过这些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古诗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寒号鸟》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描述情境的方式来引入课文,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

由于学生是二年级的,我特别强调了“号”这个多音词,并让学生自学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及作业设计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及作业设计

15 大禹治水一、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课文讲述了大禹十三年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

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

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课文描述的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

选编本文,旨在引领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在本文教学时,要以读为主线,通过“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细读,借助关键词句,了解故事内容——讲述,借助关键词句,练习表达”的教学板块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学情分析: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

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按照提示语,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通过图片识记会意字“灾”,想象画面认识“洪、毒”等字。

3.指导会写“洪、灾”等8个字,重点指导“洪、难、认、被”四个左窄右宽的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4.理解“泛滥、挡水”等词语的意思,利用联系下文的方式理解“泛滥”的意思;利用猜一猜、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挡水”等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可向长辈了解,或在家长帮助下搜集“禹”的资料。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激趣,引入新课1.看图片猜人物,了解“禹”。

(禹,传说是我国部落联盟的领袖,曾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是为民造福的英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尝试自学1.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认知:1、了解黄帝、炎帝的主要事迹。

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说出大禹的主要事迹和治水成功的原因。

技能: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情感: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二、教材分析:重点:大禹治水的事迹和精神。

难点:对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1、大禹像挂图,大禹陵照片。

2、大禹治水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1、黄帝和炎帝的事迹:(1)教师讲述黄帝和炎帝的故事。

然后提问:祖国境内原始社会的遗址主要有哪几个?为什么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2)师生归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2、大禹治水:(1)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中大禹像,将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提问:鲧治水为什么未成功?禹根据实际采用了什么治水方法?(2)师生归纳:禹根据山脉地形,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沟掘渠,使洪水从江河流入大海。

(3)请学生观察大禹治水插图,教师简介禹与群众同甘共苦,顶风冒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艰苦劳动十三年,终于把洪水控制住。

反映了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的聪明才智和人定胜天的气概。

(4)组织学生讨论: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5)归纳: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赞颂,人们为了感谢禹的功劳,称他为“大禹”。

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6)讲一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同桌同学讲)3、大禹陵和夏朝的建立。

(1)教师出示大禹陵、禹庙的照片,介绍大禹陵(也可以让去过大禹陵的学生讲)。

(2)教师讲解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三)知识反馈1、课后填空题。

2、请几个学生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反思第【1】篇〗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

大禹的精神是可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极具典型性的,可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然后,再辅助以视频加深、巩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

如果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利用师生的交流,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

只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二,规范教师的语言。

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动人的故事,既而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

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

这一环节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也就统揽了全文,理解了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

然后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妈妈会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精选8篇)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精选8篇)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精选8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部编版课文《大禹治水》。

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民造福的故事。

本节课的教学,我竭力想紧扣语文要素:以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展开教学。

教学中,通过课件图片,理解词语冲毁、泛滥、淹没,通过图文结合、多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洪水的大,体会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学习“驱赶、恢复”等词语时,我鼓励学生观察字形、结合语境、大胆猜测,再尝试通过联系上文、联系下文、查字典、借助近义词、拆分词语再合并等方法让孩子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理解的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训练,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在领悟人文主题方面,我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去朗读故事,学习四处奔走时,让孩子展开想象,大禹都到过哪些地方?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的词语和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理解词语,力求促使学生积极走向文本,真正体会到禹治水的艰辛与不易,感知他一心为民的'精神。

接着,通过抓住“十三年”、“三次”、“一次”这组数字,学习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让禹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加立体、丰满、高大起来。

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先提取具体信息,再展开想象,指导学生借助提示讲述故事。

以期让孩子初步形成一个课内外紧密结合的阅读体系,掌握读书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2我所上的内容是《大禹治水》的第二课时,是在解决了字词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一起品读,探究课文内容。

一、治水前我通过词语复习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洪水、泛滥、毒蛇、猛兽等词语进行画面联想,从而引出第一自然段,同时图文结合,展示出洪水泛滥的画面,让学生体会老百姓生活的痛苦,从而明确治水的迫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传《15大禹治水》教案(后附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传《15大禹治水》教案(后附知识点总结)

课题:15大禹治水【教学要求】1.认识“洪、毒”15个生字,会写“洪、灾”8个字。

2.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根据提示,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

传说古时候,洪水泛滥,没有人能治得了,只有大禹用了整整十三年的时间,带领人们制服了洪水,人们终于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归家园,安居乐业。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大禹治水》)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2)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

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

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

读第三遍时,在难读【设计意图:自学课文,反复读,每一次读都有新的任务要完成。

】的句子下面画“——”线。

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3)hón g zāi nàn dào rèn bèi yè chǎn 洪灾难道认被业产①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难、认、产”,后鼻音“洪”以及整体认读音节“业”。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③识记生字加一加:“氵”加“共”是“洪”;“讠”加“人”是“认”,“首”加“辶”是“道”。

换一换:“波”减“氵”换“衤”就是“被”。

“推”减“扌”换“又”就是“难”。

减一减:“亚”减“一”是“业”。

猜谜语:“家里失火了。

”是“灾”,“建立厂子”就是“产”。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第6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第6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第六单元《大禹治水》教学反思《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讲的是古时候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

大禹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一.教学效果: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最让人感动。

他在外治水10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

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大禹的精神,我设计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想象并讨论:大禹这位治水英雄,三次经过家门他分别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带着疑问让学生再来讨论,结合课文学生明白了:大禹立志要把洪水治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于是,他全心全意扑在治水上,“舍小家顾大家”。

他不光带领百姓治理洪水,还带领百姓发展生产,他的心是属于老百姓的。

所以顾不上自己的家了。

当我问到学生:“古时候没有挖土机,也没有铁器,禹治理洪水要挖河要劈山容易吗?他会吃哪些苦?”有的学生说:“他可能会被洪水冲走,有生命危险。

”有的说:“可能要在野外过夜,有狼呀什么的。

”也有的学生说:“禹在外面可能连吃的东西都没有。

”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来读课文,效果很好。

二.成功之处: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说说情绪如何,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

并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比较朗读,这样安排,与第一自然段的情景构成鲜明对照,加深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从此,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到达高潮。

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最后提问:“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们说:“大禹,你辛苦了。

大禹,你真伟大!”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预习提示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材分析《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第十单元“奉献”的一篇主体课文,与后面的《炮手》和《小溪的歌》共同组成一个主题,从不同体裁(神话传说、记叙文、诗歌)、不同国籍、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奉献”这个主旨,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禹治水》是一篇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洪水肆虐,冲毁了庄稼,冲没了房屋,大禹的父亲偷息壤用“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反受处罚,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用“引”的方法治水成功,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的故事。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其中二、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

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练,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一个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十个生字,会写七个。

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课前自己阅读,做到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大概的意思。

教师准备大禹治水的历史及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讲故事导入新课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认真地读了,把你读的故事简单介绍给大家。

师:是的,《后羿射日》、《夸夫逐日》、《女娲补天》……等等神话故事都歌颂了真、善、美,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最新10篇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最新10篇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最新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一秘为您带来的10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篇一本单元围绕着“伟人”这一主题,安排了《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三篇课文,《大禹治水》本势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但在本单元中,基本脱去了“神话”外衣,展现了一个公而忘私、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

作为“伟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它承载着让学生理解英雄的奉献与智慧之重任。

这个故事文本语言及其简全文只有400来字。

第一自然段,抓住四五个词语就勾画出洪水肆虐后的悲惨景象。

第二自然段写父亲鲧治水没有成功,由儿子禹继续治水,巧妙地引出大禹。

第三、四自然段谢了大禹治水的方法以及几个典型细节,用几个有代表性的数字水命他的奉献精神与智慧。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让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去深刻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从而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尤为重要。

然而体会人物的内在精神,离不开环境的烘托渲染,对于认识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洪水究竟有多可怕?这两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授课为第一课时,我的着力点就放在了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和把握上。

首先,在《大禹治水》的初步认知上,我摒弃了神话的色彩,以突出英雄的开篇采用谈一谈你心中的英雄,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的同时,也拉近学生与英雄之间的距离。

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往往出自个人所阅读的书目,对于英雄这个话题很容易展开话题,此时我顺势引入有关英雄的故事《大禹治水》便显得自然流畅。

教师板书课题后,大家齐读课题,采用课题质疑的方式展开教学。

学生问道“大禹是谁?大禹为什么要治水?他如何治水?治水是否成功?”等问题,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就放手让生生之间解决问题,教师起到点拨指导的作用,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就带着问题进入文本的学习,让问题作为导向,驱动学生读中体会和感悟。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说课稿第1篇】一、说文本《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

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着力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顽强治水,一心为民的英雄形象。

这一英雄形象不是平面的、脸谱化的,而是生动可感的,是在课文展现的几个场景中一步步深化,逐步丰满立体起来的。

洪水肆虐,百姓遭难,大禹决心治水,初现英雄形象;治水过程异常艰辛,大禹不畏艰难,吃尽辛苦,英雄的顽强意志使人震撼,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为了治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献身精神让人感动,进一步深化了人物形象;治水成功,百姓讴歌,此时大禹的形象已经不再只是停留于纸上,而是立体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根植于学生心中。

同时本文还具有一定的情节,留有许多空白点,这些都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和语言发展空间。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认识,再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我为本课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文10个生字,读准两个多音字(没倒),认识一个偏旁(衣字旁)。

过程与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反复品读,体会治水的艰辛,感受大禹的英雄形象。

2、创设整体情境,同时发展想象,在情境中明理悟情,提升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展开品读、想象,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这一人物形象,领悟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本课我打算分三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生字词,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创设情境,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体会大禹的献身精神;第三课时,复习巩固,指导背诵,指导书写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毒、蛇”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大禹是我国古代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3、积累“洪水、防洪”等六组词语。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洪水泛滥时人们的生活非常痛苦的情景。

教学重点: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

2、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教学难点: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洪水泛滥的图片。

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朗读生字及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灿烂历史,在这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英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位英雄,他的名字叫“禹”,我们又称他为大禹。

板书:大禹。

引导学生读一读。

2、教师继续引导:大禹是我是我国上古时代的一位英雄,他的伟大功绩主要是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大禹治水的故事。

板书课题:15、大禹治水学生齐读课题。

3、理解词语“治水”。

“治”是“治理”的意思,“水”指的是“洪水”,“治水”就是“治理洪水”的意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就是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a、借助拼音朗读生字,读准生字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就借助拼音多拼读几遍。

b、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出示本课的15个生字,引导学生自由读一读。

指生朗读生字,相机正音。

“仍”应该读reng,第二声,不要读成第一声。

“难”是一个多音字,在“灾难”一词中,读nan,第四声;在“困难”一词中读nan,第二声。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2篇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2篇

(教学反思参考1)大禹治水《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

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

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洪灾,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就无异于纸上谈兵,而学不好这一段,也会影响到后面内容的教学效果。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问:“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这时学生的回答只基于想象,并不深刻。

接着,播放了一段洪水冲毁家园的片段,随即又配乐朗读了第一节,这时再问:“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次学生的回答从简单的字面理解升华到了感性的认知,一个个感同身受,发言积极,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好“无家可归”一词,进而读好第一节,便显得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

在此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激发感性认识来促理解练朗读,打响了头炮,为整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扣“千辛万苦”一词,引领学生细细品读。

首先通过看图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难,以及“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使学生对“千辛万苦”有形象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两篇)
(一)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最后制服了洪水,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透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大禹治水》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大禹这个古代的伟大英雄,并通过朗读、表演、想象、体会,感受到孩子对大禹的敬佩。

教学本课,我紧扣“千辛万苦”一词,引领学生细细品读课文。

首先通过看图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难,以及“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通过训练孩子的说话,使他们对“千辛万苦”有了形象的认识。

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

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

最后,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动人的
故事,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

用编故事的方式体会大禹坚持不懈、关心百姓的品质,使学生在心灵上与大禹产生了共鸣,感受大禹一心为民的高大形象。

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的作用。

二、成功之处
1、本堂课,在感悟文章中心的同时,我明白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促悟,使学生对人物的高尚品质有更深刻的体会,悟又带动了读。

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朗读自然就更出色了。

2、教学时我采用讲数字故事的有趣形式,引导学生联上下文,体会数字背后的意思。

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才、仅、却”表达的语气与情感,感悟禹“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大爱境界。

领悟禹能够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就是大爱,就是奉献。

三、不足之处
1.没有把课堂放给学生,讲得比较多,总是把自我的感受过多地强加给学生。

其实,就应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2.本课对于识字的教学不够扎实。

在识字的过程中,仅仅是认读了,有些词语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刻理解。

四、改进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细心备课,虚心学习,一定要懂得舍弃,认真落实每堂课的训练点。

2、在课堂上一定要学会倾听学生,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

3、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课堂的教学语言。

说话时就应尽量简练,评价语应尽量多元化。

4.要关注课堂的生成。

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带给了很好的帮忙和历练,期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提高。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二)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讲的是古时候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

大禹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一.教学效果: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最让人感动。

他在
外治水10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

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大禹的精神,我设计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想象并讨论:大禹这位治水英雄,三次经过家门他分别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带着疑问让学生再来讨论,结合课文学生明白了:大禹立志要把洪水治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于是,他全心全意扑在治水上,“舍小家顾大家”。

他不光带领百姓治理洪水,还带领百姓发展生产,他的心是属于老百姓的。

所以顾不上自己的家了。

当我问到学生:“古时候没有挖土机,也没有铁器,禹治理洪水要挖河要劈山容易吗?他会吃哪些苦?”有的学生说:“他可能会被洪水冲走,有生命危险。

”有的说:“可能要在野外过夜,有狼呀什么的。

”也有的学生说:“禹在外面可能连吃的东西都没有。

”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来读课文,效果很好。

二.成功之处: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说说情绪如何,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

并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比较朗读,这样安排,与第一自然段的情景构成鲜明对照,加深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从此,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到达高潮。

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之中,含而不露,
隐而不晦,使学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最后提问:“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们说:“大禹,你辛苦了。

大禹,你真伟大!”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三.不足之处:时间把握不好。

在观看洪水的视频时,视频播放的时间太长了,有的学生都有点坐不住了,也浪费了一点时间,以至于之后时间来不及了。

还有一个对“治制”的巩固理解的填空练习“禹下决心()理洪水,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最后把洪水()服了”都没有做。

对这两个字的描红也没来得及反馈,还拖课了。

四.改进措施: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想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务必要改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