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判断题)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判断题)1、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现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答案:×2、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行政案件,由主要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管辖。
()答案:×3、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制定管辖。
()答案:√5、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电子邮件应归属于书证。
()答案:×6、聋哑人提供的书面证词属于《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所规定的“书证”。
()答案:×7、在盗窃案件中,被侵害人出具的被盗物品的购买发票属于书证。
()答案:√8、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答案:×9、凡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答案:√10、办案人民警察依照简易程序作出当场处罚决定,将决定书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时,被处罚人拒绝签名和盖章的,办案人民警察应当在备案的决定书上注明。
()答案:√11、违法事实确凿,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处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人民警察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有违禁品的,可以当场收缴。
()答案:√12、对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者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以外的其他违法行为的个人或单位处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人民警察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有违禁品的,可以当场收缴。
()答案:×13、当场处罚的,办案人民警察对违法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应当采纳。
()答案:×14、公安机关对行政案件进行调查时,可以使用一切手段收集、调取证据材料,并予以审查、核实。
()答案:×15、公安机关在调查取证时,人民警察可以一人,但应当向被调查人员表明执法身份。
()答案:×16、人民警察对查获或者到案的违法嫌疑人,应当在开具检查证后进行安全检查,发现管制刀具、武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应当立即予以扣押。
()答案:×17、人民警察对查获或者到案的违法嫌疑人可以进行安全检查,发现管制刀具、武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应当立即予以扣押。
(行政管理)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培训材料第一部分一般程序一、行政案件来源:检查发现;举报;投诉;移送;火灾事故调查发现;同级政府或上级机关交办等。
二、对各种案源的处理:填写《受案登记表》进行初步审查,并视情处理。
(一)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的,调查处理:1、有违法事实;2、需要追究行政责任;3、属于本公安消防机构管辖。
(二)不予受理:不属于本公安消防机构管辖,告知报案人。
(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处理:1、没有违法事实;2、违法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行政责任;3、有其他依法不予追究行政责任情形的。
程序要求:(1)内部审批;(2)受害人报案的,制作《不予处理决定书》,3日内送达;无法送达的,应当注明。
三、《受案登记表》的运用:*1、不管是报案的还是监督检查发现的,只要进入行政办案程序的,均应填此表;2、一案一填,同一事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违法嫌疑人因不同案由被查处的,应分别填写受案登记表;一案多人且相同案由的可合用一表,但应注明各违法嫌疑人的情况(审批表中同,但对每一名违法嫌疑人员的处理意见必须分别写明,审批人部分同意或不同意承办意见的,应当具体写明审批意见)。
3、表中案由按受案时掌握的情况,对照消防法四十四种案由填写,一般表述为:“涉嫌违法主体+案由”。
四、报案人提供的有关证据材料、物品等,应当登记。
登记单一式两份,加盖公安消防机构印章,注明提供人、接收人,一份给提供人,一份归档备查。
同时对证据材料、物品采取固定保全措施,明确专人妥善保管。
第二节调查一、基本要求(一)全面:对象——行为人本人,受害人、证人等;内容——有无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轻重,包括:1、违法嫌疑人的基本情况;2、违法行为是否存在;3、违法行为是否为违法嫌疑人实施;4、实施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及其他情节;5、违法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以及不予处理的情形;6、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事实。
每日一法新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每日一法】?新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了规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保障公安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中正确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国行政处分法?、?中华人民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国治安管理处分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案件,是指公安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行为人决定行政处分以及强制隔离戒毒、收容教育等处理措施的案件。
本规定所称公安机关,是指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公安派出所、依法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的公安机关业务部门以及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第三条办理行政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四条办理行政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的原那么,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第五条办理行政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分相结合的原那么,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六条办理未成年人的行政案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七条办理行政案件,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展询问。
对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当事人,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
第八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办案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章管辖第九条行政案件由行为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由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但是涉及卖淫、嫖娼、赌博、毒品的案件除外。
移交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的行政案件,行为地公安机关在移交前应当及时收集证据,并配合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第十条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行政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管辖。
必要时,可以由主要行为地公安机关管辖。
第十一条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
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上级公安机关可以直接办理或者指定管辖。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流程图(最新版)
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 可 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可以在现场或其单位、学校、住所、 居住地(村)委会或其提岀的地点 询问,也可通知其到公安机关。
现场询问时,应岀示工作证件。
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
传唤人,并通知其家属。一1卄!
询问查证
询冋未成年人时,应当通知其父母 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其父母或者 其他监护人不能到场的,也可以通 知未成年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 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 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
1.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的;
2.被采取证据保全的场所、设施、物品与违法行为无关 的;
3.已经作岀处理决定,不再需要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
4.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期限已经届满的;
5.被临时查封的危险部位和场所的火灾隐患已经消除 的;
6.其他不再需要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
制作询问笔录,被询问人也可自行 提供书面材料,必要时也可要求被 询问人自行书写。
3.在逃的违法嫌疑人已被抓获或者被发现 的;
4.有人员伤亡,需要立即采取救治措施的;
5.其他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先行采取必要强制措施或其他处置措施。
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
不属于公安机关职
责范围内的事项
公安机关负责人或办案民
警自行回避或申请回避情形
经相关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 证书面传唤。
岀具鉴定意见,并将复印件送 达违法嫌疑人和被侵害人。
依法采取勘验、检查、鉴定、 辨认、证据保全等措施
无法通知或未到场的
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鉴定*
制作辨认笔录,必要时对辨认p—
过程进行录音录像。辨认*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流程图
当场 处罚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 警告或 200 元以下罚款的
案件处理
出示工作证件
载明被处罚人的姓
填写处罚决定书 当场交付被处罚人 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名、违法行为、处 罚依据、罚款数额、 办案人员提出处理意 时间、地点、公安 见,填写审批表,由 机关名称,并由经 办案单位负责人审核
警告、500 元以 下的罚款可以 由派出所决定
处罚人对罚款无异议的
当
在边远、水上、交通不
场
便地区,被处罚人向指
收
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 难,经被处罚人提出的
缴
被处罚人在当地没有
固定住所,不当场收
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了解其身份以及与双 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告知其如实提供证据
询问 被传 唤人
被询问人不满 16 周岁 的,通知其父母或其他
监 求被询问人自行书写
勘验、检查、鉴定检测 抽样取证、先行登记保存与扣押证据
7 日内作出 处理决定
15 日内作出 处理决定
本人基本情况 事实是否清楚 证据是否确凿 定性是否准确
法律适用是否正确
办案程序是否合法
拟做出的处理 决定是否适当 其他应予考虑的情形
审核 内容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一、案件登记阶段1. 公安机关接到行政案件后,应当立即进行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案件的基本信息、受案时间、接警人信息等。
2. 公安机关应当在受理案件后的24小时内,向案件当事人发出受案回执,并告知案件的审理程序和权利义务。
二、立案阶段1. 公安机关在接到行政案件后,应当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应当立即立案。
2. 立案后,公安机关应当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收集证据,听取案件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意见,依法了解案件的有关情况。
3. 立案后,公安机关应当对涉案人员进行询问、调查,并制作询问笔录和调查报告。
三、审理阶段1. 公安机关应当在收集完整的证据材料后,对案件进行审理。
2. 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组织听证,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意见,并将听证情况制作笔录。
3. 公安机关应当在审理期限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向当事人送达。
四、监督阶段1. 公安机关对行政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2. 公安机关应当对涉案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其行为合法、公正。
五、办案质量评估阶段1. 公安机关应当对办理行政案件的质量进行评估,确保办案程序合法,处理结果公正。
2. 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进行整改,以提高办案质量。
六、公告公示阶段1. 公安机关应当对办理的重大行政案件、破案和防范工作进行公告公示,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2. 公告公示应当包括案件的基本信息、办理过程和结果等内容。
上述就是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流程和程序规定,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办案的公正、公开和合法性,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公安机关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程序规定办理案件,确保案件的公正和公开,并积极予以纠正和整改,提高办案质量,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保障。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公安机关在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之前, 违法嫌疑人要求举行听证的,应当听证: (1)责令停产停业; (2)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3)较大数额罚款。较大数额罚款,是指 对个人处以二千元以上罚款,对单位处以 一万元以上罚款,对违反边防出入境管理 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个人处以六千元以上 罚款。 (4)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违法嫌疑人可 以要求举行听证的其他情形。
3、不适用调解处理的案件: 雇凶伤害他人;结伙斗殴;寻 衅滋事;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 理行为;当事人明确表示不愿 意调解处理;当事人在治安调 解过程中又挑起事端;其他不 宜治安调解的。 4、调解记录与调解协议书。
1、收缴、追缴、没收的条件 (1)收缴: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赌 具和赌资;吸食、注射毒品的器具;伪造、 变造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票证、印章 等;倒卖的有价票证;直接用于实施违法行 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 (2)追缴: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 (3)没收:违反其他行政管理所得的财物 或者非法财物。
海拉尔区人民法院判决撤销 一起原告董某姐妹诉被告呼 伦贝尔市公安局海拉尔分局 公安行政处罚一案。
原告姐妹因另案在海区法院开庭过程中与 本案第三人徐某发生口角后厮打,将徐某 殴打致伤。报案后被告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分别对董某姐妹和徐某作出处罚决定。董 某姐妹不服提起复议,复议机关维持了原 具体行政行为后起诉到法院,要求撤销对 其二人的处罚决定。法院开庭审理后查明, 被告对二原告的处罚实体合法,但本院认 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 三十八条“调查终结后,行政机关负责人 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 分别作出如下决定:(一)确有应受行政 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 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规定可以 看出,公安机关对治安案件调查终结后, 应当经过本机关负责人审查,方能作出处 罚决定。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修订(公安部令第88号)88号令的由来—68号令修订旧:2003年8月26日,公安部颁布《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即公安部68号令。
新:两年后,《治安管理处罚法》出台,公安部对68号令进行全面修订,并于2006年8月24日以第88号令发布施行,名称仍保持不变。
修订的指导思想与治安管理处罚法保持一致,切实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既要规范执法行为,从程序上保证公平正义。
从国情出发,考虑公安机关的执法实践需要,不能脱离实践,缺乏可操作性。
(一)与治安管理处罚法保持一致,切实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将对违法行为人的问话:讯问—询问。
询问查证时间:12小时—8小时(可能给予拘留的不超过24小时)。
不适用行政拘留的规定修改为:可以依法决定拘留但不送达拘留所执行。
规定了治安案件的办案期限: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办结(经批准可延长30日)(一)与治安管理处罚法保持一致,切实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再如:传唤后通知家属,告知其传唤的原因和传唤到什么地点,具体方式有:电话、手机短信、传真等方式通知家属。
(二)兼顾公平与效率,适当简化程序。
简化了内部审批程序。
取消了内部审批的法律文书,由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认内部审批的形式。
将扣押的事前审批程序修改为事后报告。
取消:口头传唤后要补办传唤证;当场检查后要补办检查证等。
(三)进一步严密程序,贴近执法实践需要对违法嫌疑人逃跑,如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依法作出处罚决定。
处罚前告知程序可以适用公告告知的方式履行。
安全检查:对查获或者到案的违法嫌疑人应当进行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不需要开具检查证。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治安管理处罚法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68号令的修订与该法保持一致,并进行相应的细化和明确。
(一)调整了案件管辖的原则1、以违法行为发生地管辖原则为基本原则,以违法行为人居住地管辖作为补充。
2、取消:行为地发现管辖规定。
3、违法行为发生地和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之间应当加强办案协作。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证据种类有哪些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证据种类有哪些《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二十三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被侵害人陈述和其他证人证言;(四)违法嫌疑人的陈述和申辩;(五)鉴定意见;(六)勘验、检查、辨认笔录,现场笔录;(七)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公安机关除了办理刑事案件以外,还需要办理其他案件,如行政案件。
公安机关在侦查办案的过程,其实就是调查取证还原事实真相的过程。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证据种类也有详细规定。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些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证据种类的规定。
▲一、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证据种类《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二十三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被侵害人陈述和其他证人证言;(四)违法嫌疑人的陈述和申辩;(五)鉴定意见;(六)勘验、检查、辨认笔录,现场笔录;(七)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调取证据规定《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二十四条公安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违法嫌疑人是否违法、违法情节轻重的证据。
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欺骗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违法嫌疑人的陈述和申辩以及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侵害人陈述、其他证人证言,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执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二十五条公安机关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时,应当告知其必须如实提供证据,并告知其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提供虚假证词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需要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证据的,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开具调取证据通知书。
被调取人应当在通知书上盖章或者签名,被调取人拒绝的,公安机关应当注明。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2018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49号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2018年修正)正文:----------------------------------------------------------------------------------------------------------------------------------------------------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2012年12月19日公安部令第125号修订发布根据2014年6月29日公安部令第132号《公安部关于修改部分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11月25日公安部令第149号《公安部关于修改〈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辖第三章回避第四章证据第五章期间与送达第六章简易程序和快速办理第一节简易程序第二节快速办理第七章调查取证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受案第三节询问第四节勘验、检查第五节鉴定第六节辨认第七节证据保全第八节办案协作第八章听证程序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听证人员和听证参加人第三节听证的告知、申请和受理第四节听证的举行第九章行政处理决定第一节行政处罚的适用第二节行政处理的决定第十章治安调解第十一章涉案财物的管理和处理第十二章执行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罚款的执行第三节行政拘留的执行第四节其他处理决定的执行第十三章涉外行政案件的办理第十四章案件终结第十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保障公安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中正确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案件,是指公安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违法行为人决定行政处罚以及强制隔离戒毒、收容教育等处理措施的案件。
本规定所称公安机关,是指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公安派出所、依法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的公安机关业务部门以及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新旧条文对照
第十三条 依法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的公安边防、消防、交通管理等业务部门和边防检查站,对行政案件的管辖, 依照本规定执行,但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二条 铁路公安机关负责调查处理列车上,火车站工作区域内,铁路系统的机关、厂、段、所、队等单位内发生的案件,以及在铁路线上放置障碍物或者损毁、移动铁路设施等可能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盗窃铁路设施的案件。
第四条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五条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六条 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的行政案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保障其合法权益。
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收集证据。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时,应当告知其必须如实提供证据。
第二十七条 公安机关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时,应当告知其必须如实提供证据。
第二十六条 凡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民警察提出回避申请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员提出回避申请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民警察回避的,应当提出申请,并说明理由。口头提出申请的,公安机关应当记录在案。
第十九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员回避的,应当提出申请,并说明理由。口头提出申请的,公安机关应当记录在案。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3)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培训材料第一部分一般程序一、行政案件来源:检查发现;举报;投诉;移送;火灾事故调查发现;同级政府或上级机关交办等。
二、对各种案源的处理:填写《受案登记表》进行初步审查,并视情处理。
(一)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的,调查处理:1、有违法事实;2、需要追究行政责任;3、属于本公安消防机构管辖。
(二)不予受理:不属于本公安消防机构管辖,告知报案人。
(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处理:1、没有违法事实;2、违法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行政责任;3、有其他依法不予追究行政责任情形的。
程序要求:(1)内部审批;(2)受害人报案的,制作《不予处理决定书》,3日内送达;无法送达的,应当注明。
三、《受案登记表》的运用:*1、不管是报案的还是监督检查发现的,只要进入行政办案程序的,均应填此表;2、一案一填,同一事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违法嫌疑人因不同案由被查处的,应分别填写受案登记表;一案多人且相同案由的可合用一表,但应注明各违法嫌疑人的情况(审批表中同,但对每一名违法嫌疑人员的处理意见必须分别写明,审批人部分同意或不同意承办意见的,应当具体写明审批意见)。
3、表中案由按受案时掌握的情况,对照消防法四十四种案由填写,一般表述为:“涉嫌违法主体+案由”。
四、报案人提供的有关证据材料、物品等,应当登记。
登记单一式两份,加盖公安消防机构印章,注明提供人、接收人,一份给提供人,一份归档备查。
同时对证据材料、物品采取固定保全措施,明确专人妥善保管。
第二节调查一、基本要求(一)全面:对象——行为人本人,受害人、证人等;内容——有无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轻重,包括:1、违法嫌疑人的基本情况;2、违法行为是否存在;3、违法行为是否为违法嫌疑人实施;4、实施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及其他情节;5、违法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以及不予处理的情形;6、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事实。
办理行政案件法律条文(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办理行政案件程序,保障和监督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案件,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或者单位进行的调查、处理案件的活动。
第三条办理行政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第四条办理行政案件,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五条办理行政案件,应当保障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六条办理行政案件,应当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第七条办理行政案件,应当使用全国统一的行政执法文书。
第八条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应当指定一名办案人民警察负责具体办案工作。
第九条办案人民警察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国家规定的法律职业资格;(二)熟悉行政法律、法规、规章;(三)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四)公正廉洁,秉公执法。
第十条办案人民警察在办理行政案件过程中,应当恪守职业道德,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第二章简易程序第十一条对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十二条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遵守以下程序:(一)向违法行为人表明执法身份;(二)告知违法行为人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三)听取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四)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违法行为人;(五)告知违法行为人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三条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使用统一格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一)违法行为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二)违法事实和证据;(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六)公安机关的名称、印章和日期。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下载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下载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程序和规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市民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应当依法行使职权,坚持法治原则,确保公正、公平、公开。
第三条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程序,包括案件受理、调查核实、行政处罚、申诉复核等环节。
第二章案件受理第四条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案件时,应当出具受理凭证,并告知当事人行政诉讼的相关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当事人提起行政案件,应当向公安机关提交书面申请,附带相关证据材料。
第六条公安机关应当按照受理要件的规定,对案件的受理进行审查。
必要时,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补充材料。
第七条公安机关应当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接受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向当事人发出相关通知。
第三章调查核实第八条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收集相关证据材料。
第九条调查核实应当获得相关证据材料,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十条公安机关可以采取询问、查阅、检查等方式调查核实案件。
第十一条在调查核实过程中,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行政处罚第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可以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三条公安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前,应当依法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十四条公安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及时将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复议和诉讼的途径。
第十五条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依法提出复议或者诉讼。
第五章申诉复核第十六条当事人对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
第十七条上级公安机关受理申诉后,应当及时进行复核,并依法作出复核决定。
第十八条上级公安机关作出复核决定的,应当将复核决定通知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继续申诉或者提起诉讼的途径。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号令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号令公安机关是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保障公共安全等重要职责。
在办理行政案件过程中,公安机关必须遵循相关的法律程序规定,确保办案公正、合法、公平,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行政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法律程序规定。
行政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程序规定。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 送达通知书当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其他行政行为时,应当及时向当事人送达通知书。
通知书应当明确行政行为内容、依据法律规定以及当事人的申诉权利。
当事人应当在接到通知书后15日内,对行政行为提出书面申诉或者申请听证。
2. 受理申诉和听证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当事人的申诉后,及时受理并对申诉进行调查,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对申诉的事实情况,行政机关应当进行认真核实,有关法律规定,应当依法处理。
当行政机关决定听证时,应当在行政行为作出前进行,并将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听证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听证记录应当表示双方当事人的申述和证据情况,听证结束后,应当制定听证报告。
3. 执行行政行为当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执行。
如果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行政法院应当及时受理并作出判决。
行政机关应当依法执行行政法院的判决。
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程序规定。
公安机关是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其办理行政案件的程序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查取证公安机关在接到行政案件后,应当对案件进行认真核查和调查取证。
调查的内容包括事实、证据、相关规定和法律适用等方面。
公安机关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应当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依法进行询问,收集证据,避免采用非法或不实的证据。
2. 进行听证公安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时,可以依法进行听证。
听证的通知应当书面送达,通知书应当明确听证的时间、地点和事项。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新旧条文对照
第二十三条在公安机关作出回避决定前,办案人员不停止对行政案件的调查。
第二十二条 被决定回避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民警察、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在回避决定作出以前所进行的与案件有关的活动是否有效,由作出回避决定的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决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保障公安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中正确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案件,是指公安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违法行为人决定行政处罚以及强制戒毒、收容教育等强制措施的案件。
对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移交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的行政案件,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在移交前应当及时收集固定相关证据,并配合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第二章 管 辖
第九条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如果由违法行为发现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违法行为发现地公安机关管辖。
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收集证据。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时,应当告知其必须如实提供证据。
第二十七条公安机关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时,应当告知其必须如实提供证据。
第二十六条 凡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第二十九条 公安机关送达法律文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办案人民警察依照简易程序作出当场处罚决定的,应当将决定书当场交付被处罚人,并由被处罚人在备案的决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被处罚人拒绝签名和盖章的,由办案人民警察在备案的决定书上注明;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2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保障公安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中正确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案件,是指公安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违法行为人决定行政处罚以及强制隔离戒毒、收容教育等处理措施的案件。
本规定所称公安机关,是指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公安派出所、依法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的公安机关业务部门以及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第三条办理行政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四条办理行政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第五条办理行政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六条办理未成年人的行政案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七条办理行政案件,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询问。
对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当事人,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
第八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办案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章管辖第九条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但是涉及卖淫、嫖娼、赌博、毒品的案件除外。
移交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的行政案件,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在移交前应当及时收集证据,并配合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第十条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行政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管辖。
必要时,可以由主要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管辖。
第十一条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
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上级公安机关可以直接办理或者指定管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培训材料第一部分一般程序一、行政案件来源:检查发现;举报;投诉;移送;火灾事故调查发现;同级政府或上级机关交办等。
二、对各种案源的处理:填写《受案登记表》进行初步审查,并视情处理。
(一)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的,调查处理:1、有违法事实;2、需要追究行政责任;3、属于本公安消防机构管辖。
(二)不予受理:不属于本公安消防机构管辖,告知报案人。
(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处理:1、没有违法事实;2、违法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行政责任;3、有其他依法不予追究行政责任情形的。
程序要求:(1)内部审批;(2)受害人报案的,制作《不予处理决定书》,3日内送达;无法送达的,应当注明。
三、《受案登记表》的运用:*1、不管是报案的还是监督检查发现的,只要进入行政办案程序的,均应填此表;2、一案一填,同一事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违法嫌疑人因不同案由被查处的,应分别填写受案登记表;一案多人且相同案由的可合用一表,但应注明各违法嫌疑人的情况(审批表中同,但对每一名违法嫌疑人员的处理意见必须分别写明,审批人部分同意或不同意承办意见的,应当具体写明审批意见)。
3、表中案由按受案时掌握的情况,对照消防法四十四种案由填写,一般表述为:“涉嫌违法主体+案由”。
四、报案人提供的有关证据材料、物品等,应当登记。
登记单一式两份,加盖公安消防机构印章,注明提供人、接收人,一份给提供人,一份归档备查。
同时对证据材料、物品采取固定保全措施,明确专人妥善保管。
第二节调查一、基本要求(一)全面:对象——行为人本人,受害人、证人等;内容——有无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轻重,包括:1、违法嫌疑人的基本情况;2、违法行为是否存在;3、违法行为是否为违法嫌疑人实施;4、实施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及其他情节;5、违法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以及不予处理的情形;6、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事实。
(二)合法:1、双人办案(当场处罚除外);2、表明执法身份;3、依法定程序调查。
(三)及时一、传唤:1、对象:只能是行政案件的违法嫌疑人,不得对违法嫌疑人的亲属、证人等其他人员进行传唤。
对涉嫌违法单位,应当传唤本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适用情形:需要传唤违法嫌疑人到公安消防机构或所在地其他指定地点接受讯问。
到违法嫌疑人住处或单位讯问不办传唤手续;不得异地传唤;不得强制传唤;不得连续传唤。
3、程序:(1)履行内部审批手续。
(2)传唤人大代表:不必报告本级人大常委会或主席团许可(警告、罚款处罚同)。
裁决拘留处罚或采取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应当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或主席团报告,并经许可。
4、口头传唤:对象——当场发现的违法嫌疑人。
程序——补办传唤证,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但口头传唤的情况应在讯问笔录中注明。
5、传唤到案后应立即讯问查证。
(1)传唤证上的“到达时间”——不是出示传唤证的时间,也不是讯问开始的时间。
(2)“讯问查证结束时间”——不等于讯问结束时间。
(3)两个时间的填写——违法嫌疑人自己。
二、讯问和询问*(一)区分对象使用笔录文头:1、案件受理初查阶段,在不确定身份的情况下,可使用“询问笔录”格式文头;2、行政案件进入调查阶段后,要明确区分两种笔录文头。
(二)讯问的要求:1、告知违法嫌疑人权利义务:(1)对办案人员的提问有如实回答的义务;(2)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3)有要求办案人员或者公安机关负责人回避的权利。
再次讯问无需重复告知。
2、要查明违法嫌疑人身份等基本情况。
违法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但只要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可以按其自报的姓名作出处罚决定,并在相关法律文书中注明。
3、讯问未成年违法嫌疑人要通知其监护人或教师到场;讯问聋、哑违法嫌疑人应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在笔录上注明聋、哑情况及翻译人的基本情况。
4、笔录核对后逐页签名或捺指印,末页上签“以上笔录我看过,与我说的无异”。
更正或补充处要逐一捺指印。
最后办案人员、翻译人员签名。
5、对亲笔陈述,违法嫌疑人应在末页上签名或捺指印,办案人员在首页右上方签收。
6、讯问同案违法嫌疑人,应个别进行。
7、讯问查证时间不超过12小时,从到达时起算。
案情复杂,违法行为依照法律规定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经批准,可延长至24小时;8、不得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进行讯问。
9、“问”和“答”,不能用“?”和“X”等符号代替。
(三)询问的要求与讯问基本相同。
1、不得使用传唤;2、要求如实作证;3、询问未成年的证人、受害人,一般在其住所、学校、单位等进行,并可通知其监护人或老师到场。
三、勘验、检查(一)勘验(不同于火场勘查)(二)检查*1、不同于日常监督检查: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应持《公安消防监督检查证》。
办理行政案件中,为收集违法行为证据,对违法嫌疑人及其随身携带物品、有关场所进行检查时,应执行《程序规定》第65、67条的规定。
2、程序较为严格:需内部审批,出示检查证、制作检查笔录。
消防行政办案中一般不用,而用现场检查笔录。
3、现场检查笔录的制作要求:(1)当场制作;(2)客观记载现场检查过程和检查结果;(3)复查程序结束之前制作的现场检查笔录不具证据证明力;(4)提取实物证据、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的,可在笔录中载明,并尽可能通过拍照、摄像等方式进行固定。
先行登记保存或扣押证据后,可补办相关手续。
(5)由陪同检查人员、单位(场所)负责人签字。
四、鉴定1、不同于火灾原因调查中的鉴定,用于行政办案中对专门技术问题的鉴定,如查处消防产品器材的案件。
2、鉴定主体:一般为公安消防机构指派或聘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机构。
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应当由省级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
对人身伤害的鉴定应当由法医或者县级以上医院进行。
3、鉴定结论由鉴定人/机构签名或盖章。
4、鉴定结论复印件的送达:应加盖与原件核对无异章,送达违法嫌疑人和受害人各一份。
送达方式一:由被送达人在鉴定结论副本上签章,并表明意见;送达方式二:由被送达人在送达回执上签章,并表明意见。
5、重新鉴定(1)申请——批准——鉴定;(2)另行指派或聘请鉴定人/机构;(3)违法嫌疑人和受害人可各申请一次。
6、鉴定费用由公安消防机构承担。
重新鉴定的费用,结论改变的,由公安消防机构承担;没有改变的,由申请人承担。
五、抽样取证1、随机抽样;2、被抽样物品持有人或见证人在场;3、开具抽样取证证据清单,由办案人员和被抽样物品持有人或见证人签名(拒绝签名的要在清单上注明),加盖公安消防机构印章;一式两份,一份交被抽样物品持有人,一份附卷。
4、及时检验:(1)作为证据使用的,及时证据保全;(2)不属于证据的,及时返回。
六、先行登记保存证据*1、强制性措施,适用情形————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
2、基本程序:内部审批——开具清单——处理。
3、注意事项:(1)会同证据持有人或见证人登记证据的名称、数量、特征;(2)对不便移动或提取的证据可在登记保存时拍照;(3)加盖公安消防机构印章,双方签名,各执一份清单;(4)注明起止日期;(5)责成保管,不得损毁或转移;(6)7日内处理(解除封存;收缴;没收);逾期自动解除,不必另行制作解除文书。
七、扣押证据*1、强制性措施,适用条件:(1)物品和文件可以证明行政案件事实;(2)先行登记保存不足以防止当事人销毁或转移证据。
2、与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的取舍:(1)对处于受害人控制中的合法物品和文件不得扣押,可适用先行登记保存措施;(2)对发现的可疑物证、书证等物品,一时难以判断与案件是否有关的,可暂时固定封存,待查清事实后决定扣押;(3)对有条件将涉案嫌疑财物带回公安消防机构处置的,应适用扣押程序,而不是先行登记保存。
3、基本程序:内部审批——开具清单——15日之内处理(退还、收缴、没收)。
(1)履行审批手续;(2)会同持有人清点证据,开具清单写明物品或文件的名称、规格、数量、特征,加盖公安消防机构印章,双方签名,各执一份。
(3)扣押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时要检查,记明有关事项,不得遗失、损毁,不得修改、删除或随意录制。
(4)作出处理决定(解除封存;收缴;没收);逾期不作处理的,要退还。
4、注意事项:(1)不能证明案件事实的,不能扣押;已经扣押的,要立即解除。
(2)扣押、发还物品、文件,同时开具《扣押物品、文件清单》、《扣押物品、文件发还凭证》和《江苏省暂扣款物专用收据》、《江苏省发还暂扣款物专用收据》。
(3)对移交案件中扣押的物品,应当重新办理扣押手续。
扣押物品处理期限重新起算。
(4)对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拟予行政处罚的,已被刑事扣押的物品不需要重新办理扣押手续,但应对扣押物品抓紧作出处理。
第三节告知*案件调查终结后,办案人员应当提出行政处罚意见。
重大案件在告知前要内部集体通案。
1、通案范围:(1)拘留案件;(2)对社会和经济影响较大的停产停业处罚;(3)罚款个人二千元以上,单位三万元以上;(4)案情复杂、办案人员对定性量罚等没有把握的疑难案件;(5)单位负责人认为应该集体研究的其他案件。
2、要求:(1)体现民主,反映不同意见;(2)制作通案记录,分别签名;(3)通案记录入卷。
一、告知的内容1、即将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
一般告知时,处罚的种类和幅度不属告知范围。
2、作出属于听证范围的处罚之前,还应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具体决定(并处罚款达不到听证范围的,也应一并告知),以及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3、违法嫌疑人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未告知这一权利或拒绝听取违法嫌疑人陈述和申辩的,行政处罚不能成立。
不得因违法嫌疑人的申辩而加重处罚,但不排除有新的事实和理由而加重处罚。
二、对告知的处理1、处罚单位的,对单位和责任人员分开告知。
同案二人以上的,分别告知。
2、制作告知笔录,询问违法嫌疑人是否陈述和申辩;对属于听证范围的,尽可能使违法嫌疑人是否申请听证的意见明朗化。
对违法嫌疑人的陈述和申辩,要充分听取和记录,并复核,合理的予以采纳;不合理的要说明理由。
3、签收告知笔录,要能如实反映“告知在前、裁决在后”的办案程序。
对于当日告知、当日裁决的,应将告知时间、审批时间和处罚决定书送达的时间签到时分。
三、应重新履行告知程序的情形:1、复核改变了原先认定的事实、理由、依据的,应当重新告知。
2、审批人对办案部门意见不予认可或加重处罚的,应当根据决定机关确认的事实、理由和依据等重新告知。
3、案件被复议机关或法院决定撤销重裁的,再次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重新告知。
第四节听证听证程序适用于按照一般程序作出有关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一般程序中可能适用的特别调查程序;实质:当事人陈述、申辩的特殊表现形式。
一、适用范围:1、责令“三停”;2、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3、较大数额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