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月迹》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迹》

一、【教材分析】

《月迹》这一篇课文,是2004版语文教学书第二单元新加入的文章,一直沿用至今!新课程标准教材在2004版中,仅有两处进行了微调,一处是第六单元中现代是三首换为现代诗二首;一处就是增加的《月迹》这一篇散文。此单元主题为童年趣事,在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画卷。有人童年受到呵护,也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滋味;有人童年单纯可爱,可身上也留下了社会的印记;有人童年远未定型,却表现出了未来的某些个性……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的无尽的宝藏,也是生命长河不竭的源泉。而新加入的本文------《月迹》,其语言朴实无华却又生动无比,对话极短,又使情节延伸发展,把孩子们中秋赏月的情景写得灵动而富有生趣。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相比《月迹》的前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借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还寄托了作者对旧式教育的不满与批评。而后一课《三颗枸杞豆》通过描述三叔临终前的悔恨河和对我的教诲,还给读者以道理上的启发。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更侧重于让孩子品味近代文学大家写童趣的名篇,从不同角度,一方面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培养他们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本篇课文的课前参与时,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预习,孩子们既被作者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所吸引,又对其中的不少词语产生了困惑,提出了不少问题。在课堂学习中,他们通过质疑、研讨、朗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找到了学习中的喜悦,体会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并将许多好词佳句在不知不觉中积淀了下来。预习过后,许多孩子自发地展开习作,在学习中多角度的理解月亮在不同人、不同心情时的不同含义,并在将来的习作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本课中学到的佳词妙句。

三、【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 理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的深刻含义。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特色的语句,揣摩在表达意义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四、【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特色的语句。

五、【教学难点】:理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的深刻含义。

六、【课时】:1课时

七、【课前预习】:浏览“月”图片,在图片下写感受,课上交流。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月亮自古都是文人雅客书法绘画大家泼墨称颂的对象。这些图片是从老师的个人博客中下再来的,很多同学已经对图片进行了赏析,并写下了很多的感想,有几位同学写得特别好。现在,让我们再和月亮作一次亲密接触,欣赏FLASH动画《星星月亮》,聆听教师朗诵自制小诗,思考一下,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每当出现月亮时我总会问/正在天上的月亮/你在做什么/你却总在满天闪烁的星星里/映着孑然的身影/而我在每个堆满书籍的窗口/守望着月亮/守望着被照耀/守望着美/终于/我看见/你披着雀的衣裳/满地全是你的金银/跳出云头、跳上树/又躲进新绿的藤萝/那样玲珑,那样美/在闪烁着星星的夜晚/我的月亮行在云中/轻漫的脚步在朦胧里驰行/仿佛旧照片滑过了灯下的朦胧的听力/打开窗/启开心扉/与月亮一起/追寻梦一般的美。

品味“细细的,净沙,灿灿地闪着银光”:水静、沙细、月明。

板书——景致美(4)看见了美:

先在同学个别回答,然后集体归纳。

2,闭目聆听配乐朗诵,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同学们一定听到了很多精彩的话语,先别急着告诉老师,请在你的心里好好酝酿一番品位一番你听到的最深刻或最生动的话语,然后我们来交流一下!

参考答案:

(1),听见了孩子的话,生动、精彩:

a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充满孩童的童趣。

b、“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含着喜爱、赞美,含着热望、童稚的语言,显出拙朴而诚挚。孩子“所要的”就是美好的事物,月亮在这里就是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的象征,妹妹所说的“月亮是个好”更是一语中的,点明月亮是美好事物的化身。

(2),听见了奶奶的话,深刻、哲理:

a 、“月亮进来了”

传神之笔,奶奶也开小差,发现月亮,初现情趣。

b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奶奶是个有心人:注重引导,鼓励孩子们去追寻发现发展好奇心,满足求知欲。

c 、“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奶奶善解人意,做法机智,语言巧妙,颇为有心。

d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奶奶引导孩子们寻找月亮是极高明的导师。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的人;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作用:没有奶奶这个人物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此处将奶奶这个线索人物进行分析。

板书——语言美3,心中默读课文,提问“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质疑,也可以感悟)

河中惊喜自然美

杯中欢喜人性美

月院中羡慕、嫉妒寻

迹镜中高兴、失望美

(七)、课后感受:这篇散文的学习,重难点很清楚,一个是语言品味,一个是寻美感悟。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总是把学生固定在一个条条框框里面,去学文章结构,去看人物语言,去品人生哲理,学生往往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了。而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做老师的,只是穿针引线,其主导作用罢了!于是,在这堂课上,我大胆的放手让孩子们自己随贾平凹充满童趣童稚的言语,畅游在月下满天的银光中。三个问题,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逐层深入。从行文,到语言,再到领悟,从课本里面,到课堂外面,不都是孩子们自己再说吗?希望,这样的一次尝试,能够给孩子们一种启发,帮助他们在将来的语文学习中,也多提问题,哪怕是最简单的,相信,只要是动了脑筋的,一定会对自己有所提高的!而我,也将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多把孩子们的地位太高些,多让他们发言,更多地发现,学生心中的智慧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