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的地位: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的课题3,本节课主要学习碳的两种氧化物。此前学生已学了氧气、碳单质以及元素的知识,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质的认识由单质深入到化合物,对今后学习其他化合物知识具有指导意义。与此同时也在为《燃料及其利用》、碳酸、碳酸盐及金属冶炼的学习积累感性材料和知识基础。因此本课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的特点:

1、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材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通过多个“实验探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2、CO2和CO作为生活常见的物质,因此教材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较多,体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已学习过氧气氢气和碳等相关知识,对气体性质的探究有一定的思维方法,并且对CO2和CO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九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学科不久,对化学,特别是化学实验兴趣浓厚,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物质的规律,这为本课题的探究实验提供了情感保障;然而,从学生的能力方面看,虽然具备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及初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了一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掌握CO2、CO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了解CO2、CO的用途,关注温室效应和CO的防毒。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及合作、交流和讨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CO2、CO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是:CO2分别与水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CO与CuO反应中实验装置的组装、步骤先后的分析。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策略:知识联系生活、问题讨论、实验探究、

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来认识事物,希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指导以引导探究为主,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归纳、合作交流,力求学生从“学会”进一步成长为“会学”。

第一课时学习CO2,我将本课时整体设计为4环节。【换页】

首先利用生活常见、学生喜欢的雪碧导入新课,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雪碧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能够很快的验证出CO2气体,由此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顺利引出本课时的学习对象。再通过对集气瓶中CO2的观察,由学生归纳出色味态。再由教师指出CO2三态变化,突出干冰是固态CO2及它的用途。

物理性质中,密度、溶解度无法直接得出,由此进入探究学习环节。【换页】

首先进行阶梯蜡烛的实验,由于该实验的操作要求较高,为了获得现象由教师进行演示,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由现象得出结论。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由学生自主设计其他实验方法,来验证CO2的密度,师生共同归纳可行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换页】

探究活动二中采用预测-验证策略,通过雪碧中含有CO2这一引导,【换页】使学生进行预测并验证。这里将引导学生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更加严谨,现象更加明显,从而对CO2可溶于水的性质有一个感性认识。【换页】

紧接着,将塑料瓶中的水滴到石蕊试纸中使试纸变红,通过问题引导,瓶中的水可能含有哪些物质?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出使试纸变红的物质可能是水、CO2或者是一种新物质,并进行探究活动三。【换页】这也是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由此也从对CO2物理性质的探究转入到对化学性质的探究。

运用假设-探究策略进行实验。我将课本中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石蕊纸花改成石蕊试纸,并对CO2和新物质的探究设计成同时进行,如图所示,将两片试纸固定在试管外壁,用滴管湿润其中一片试纸,然后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对比试纸发生的变化。如此改进实验,既能容易获取实验用具,又能更加明显的对比出结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学生能够在探究中认识到是新物质使试纸变色,即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换页】

再通过问题层层递进,反应生成了什么?同样将醋酸、盐酸、硫酸滴入试纸中,发现石蕊遇酸会变红,类比推出CO2和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换页】并且联想汽水也被称作碳酸饮料,推导出反应方程式。再将变红的试纸烘干,发现试纸变回紫色,证明碳酸不稳定。

最后教师讲授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实际是与氢氧化钙反应,变浑浊是因为生成难容的碳酸钙。

至此,对CO2的性质进行小结,使学生梳理清楚探究实验得证的相关性质。然后进入第三个环节,CO2与生活的联系。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的认识规律,【换页】引导学生思考CO2可以有那些用途,而教师展示的用途又体现了CO2什么性质?使学生真正将知识应用到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换页】

虽然CO2有广泛用途,但要让学生辩证的看待CO2,通过阅读两则新闻,使学生了解CO2不能供给呼吸和带来温室效应,同时阅读教材,小组内交流讨论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危害和应对措施,学生发表观点,教师总结。【换页】

最后是总结反思环节。根据板书内容总结CO2的性质,突出重难点。并提出思考题,使学生对于不同气体的检验方法能建立一定的知识块,由点到面。【换页】

以上就是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换页】

第二课时学习CO,我将本课时整体设计为3环节。其中第二个环节将对CO 的毒性,可燃性,还原性进行逐个突破。【换页】

首先新课导入通过阅读新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问题情境策略,提问这种可怕的夺命气体是什么?引出本课时的学习对象CO。进入知识点的学习【换页】

由煤气中毒首先导出CO具有毒性这一知识点。采用多媒体教学策略演示CO 中毒的原理,使得CO的毒性能够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头脑中。

再通过问题,为什么说CO杀人于无形?让学生思考人为什么感知不到CO 存在而中毒,得出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从而引出了CO的物理性质。最后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交流讨论如何预防CO中毒。【换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