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凉亭古建凉亭-论中国的古建历史
承德凉亭赏析
承德凉亭赏析
承德凉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内。
这座凉亭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园林建筑,为四面环水的亭台楼阁式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承德凉亭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独特,匠心独具。
其建筑结构独特,以园林建筑为主,体现出古代建筑的杰出艺术水平。
凉亭四周古树参天,景色秀美。
凉亭内部装饰精美,可以欣赏到许多古代壁画、古代楹联等。
凉亭四周的水面清澈透明,是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承德凉亭历经风雨沧桑,古老而神秘。
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变迁,承载了许多古代文化的瑰宝。
今天,它仍然是游客们前往承德避暑山庄旅游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 1 -。
关于凉亭的介绍
关于凉亭的介绍凉亭的定义凉亭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的一种重要构筑物,通常位于花园或庭院的中心或角落,供人们休憩、观赏风景、品茗对弈之用。
凉亭的设计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风光的美,是中华文化与自然的和谐结晶。
凉亭的历史中国凉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凉亭被称为「凉风亭」,建筑形式主要以木结构为主;而到了明清时期,凉亭的建筑形式逐渐演化为以砖石为主的典型汉族园林建筑。
明代凉亭明代的凉亭多以庭院为主,四周有墙壁环绕,配有华丽的门窗,并常在凉亭内设置石桌、石凳。
这样的设计既增加了凉亭的实用性,也增添了凉亭的观赏价值。
明代凉亭的代表性作品有北京颐和园中的「藻井雨轩」、苏州拙政园中的「秋爽斋」等。
清代凉亭清代的凉亭在明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凉亭的形制更加多样化。
清代凉亭常见的风格有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
这些凉亭以其精细的雕刻和宏伟的规模而闻名,代表作品有中国领导人常去的避暑山庄中的「昆明湖畔六角亭」。
凉亭的设计原则凉亭的设计注重对称、平衡和谐,常以方形、圆形或多边形作为基本形状,并通过屋顶的特殊设计和装饰来突出凉亭的美感。
凉亭的屋顶多采用瓦片覆盖,使其更加坚固耐用,同时也起到了防雨遮阳的作用。
凉亭的主体结构多为木质,以及石雕、砖雕等装饰。
其中,凉亭的柱子是关键构件,柱子的形制和装饰常常表现了建筑师和主人的审美追求。
柱子的基座和顶部常常采用复杂的雕刻,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
凉亭的功能和作用凉亭除了提供观赏美景的场所外,也是人们休憩、避暑的理想之地。
炎热的夏季,人们可以在凉亭内享受微风消暑,亦或品茗对谈、下棋对弈。
凉亭的独特设计和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沉浸于大自然的场所。
世界上著名的凉亭世界各地都有许多著名的凉亭,它们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文化的建筑艺术和审美观念。
以下是一些世界上著名的凉亭:1.日本的亭子:日本有许多种类的亭子,如茶亭、庭园亭等。
它们以简洁的设计和纯粹的材料为特点,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出日本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平和的生活态度。
在中式建筑中凉亭被人们所偏爱说辞
在中式建筑中凉亭被人们所偏爱说辞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凉亭在中式建筑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凉亭的结构和设计特点
3.凉亭的功能和用途
4.凉亭在现代中式建筑中的应用和意义
正文
凉亭,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式建筑,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凉亭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凉亭的结构和设计特点独特。
它通常由木结构或石结构构成,顶部为歇山顶或硬山顶,四面开敞,通风透光。
凉亭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匠心,他们巧妙地利用环境和材料,创作出了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建筑形式。
凉亭的功能和用途多样。
在古代,凉亭主要用作休息和观景的地方,人们可以在这里乘凉、赏景、聊天,享受片刻的宁静和舒适。
同时,凉亭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场所,常常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凉亭在现代中式建筑中的应用和意义也在不断拓展。
如今,凉亭不仅被用于园林景观的营造,还被广泛应用于庭院、公园、景区等地,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同时,凉亭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1页共1页。
亭观亭
亭的分类
在众多类型的亭中,方亭最 常见。它简单大方。圆亭更秀 丽,但额坊挂落和亭顶都是圆 的,施工要比方亭复杂。在亭 的类型中还有半亭和独立亭、 桥亭等,多与走廊相连,依壁 而建。亭的平面形式有方、长 方、五角、六角、八角、圆、 悔花、扇形等。亭顶除攒尖以 外,歇山顶也相当普遍。 圆亭
亭
报刊亭
八角亭
颐和园中的 荟亭
留园的舒啸亭
御碑亭
第二种是在亭旁孤植少数大乔木, 以为陪衬, 同时再辅以低矮的花木
如上图苏州的拙政园悟竹幽居亭前的枫杨和北京北海团城玉瓮亭旁的白皮 松主要起配景和构图的作用, 注意姿态与亭的配合, 贵精不在多孤植讲究树形 挺拔、展枝优美, 线条宜人, 通常一株即可, 两株应俯仰相配, 大小相宜, 切忌 平均对称三株以上, 则呈不等边多角形, 各有向背, 互相趋承, 体现动势这与绘 画配景相仿, 看似凌乱, 实则相互呼应, 有主有次。
北方传统木构瓦顶亭
南方传统木构瓦顶亭
(2)西式亭 西式亭的亭顶以穹隆顶、多面坡顶最为常见,柱身部 分多用西方古典柱式或其变形,而平面则多呈圆形或正多边 形。西式亭给人的观感敦实稳重,在色彩上则常用白、蓝、 砖红等醒目艳丽的色彩。
(3)现代亭 现代亭种类繁多,制作用材也是丰富多样,可将其分 为构架亭、竹木亭、草亭、仿生亭、拉膜亭及特殊形式亭。 现代亭是当前最具活力和最能发挥设计者想象力的一种建 筑形式,往往都极具个性特征。
景观亭
相同的亭子
亭
亭(凉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多建于路 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亭一般为开 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 圆形等多种形状。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亭的历史
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 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史。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到各地,成为地 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 魏晋南北朝时,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驿。之后,亭和驿逐渐废弃。但民间却有 在交通要道筑亭为旅途歇息之用的习俗,因而沿用下来。也有的作为迎宾送客的 礼仪场所,一般是十里或五里设置一个,十里为长亭,五里为短亭。同时,亭作 为点景建筑,开始出现在园林之中。 到了隋唐时期,园苑之中筑亭已很普遍,唐代宫苑中亭的建筑大量出现。 宋代有记载的亭子就更多了,建筑也极精巧。在宋《营造法式》中就详细地 描述了多种亭的形状和建造技术,此后,亭的建筑便愈来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 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 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有极为精辟的论 述:“……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 麓”,可见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 点,在这些地方筑亭,
古建营造系列---凉亭(一)
古建营造系列---凉亭(一)凉亭,传统木结构单体建筑之一。
建筑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小亭。
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
常建在花园或公园中的开敞的纳凉亭榭或北铭亭子,常由柱子支承屋顶建造。
简介1.供行路人避雨或休息的亭子。
唐杜牧《醉倒》诗:“日晴空乐下仙云,俱在凉亭送使君。
”明陆采《明珠记·由房》:“炎威,炙损娇姿,怎如和我凉亭共戏,醉荷风碧簟相依。
”夏衍《秋瑾传》序幕:“右手是凉亭的一半,横断舞台的是一条破碎残败了的石板路。
”1989年《睢县志》:“袁家山(袁可立别业),……前有山门,中有大殿,后有凉亭。
”2. 元代皇帝巡幸时驻跸之处,有东西二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内。
元周伯琦《立秋日书事》诗之三:“ 凉亭千里内,相望列东西。
”选材编辑凉亭,是人们凭借一定材料建造出来的,而材料的特性,也必然会对建筑的造型风格产生影响。
所以,凉亭的造型艺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选用的材料。
由于各种材料性能的差异,因此,不同材料建造的凉亭,就各自带有非常显著的不同特色,而同时,也必然受到所用材料特性的限制。
木亭中国建筑是木结构体系的建筑,所以凉亭大多是木结构的。
木构的凉亭,以木构架琉璃瓦顶和木构黛瓦顶两种形式最为常见。
前者为皇家建筑和坛庙宗教建筑中所特有,富丽堂皇,色彩浓艳。
而后者则是中国古典亭榭的主导,或质朴庄重,或典雅清逸,遍及大江南北,是中国古典凉亭的代表形式。
此外,木结构的凉亭,也有做成片石顶、铁皮顶和灰土顶的,不过一般比较少见,属于较为特殊的形制。
石亭以石建凉亭,在我国也相当普遍,现行最早的凉亭,就是石亭。
早期的石亭大多模仿木结构的做法,斗拱、月梁、明、雀替、角梁等等,皆以石材雕琢而成。
如唐初建造的湖北黄梅破额山上的鲁班凉亭,就是全部以石材仿造木结构的斗拱梁架而建造的。
户山秀峰前的两座分别建于宋代和元代的石亭也是如此。
明清以后,石亭逐渐摆脱了仿木结构的形式,石材的特性突出了,构造方法也相应地简化,造型质朴、厚重,出檐平短,细部简单。
苏州古典凉亭建筑分析
苏州古典凉亭建筑分析介绍苏州古典凉亭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探讨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和保护。
一、苏州古典凉亭建筑的历史和发展苏州古典凉亭建筑是中国园林中的一种重要构筑物,也是苏州建筑文化的代表。
凉亭起源于唐代,中国南方因炎热潮湿,人们在室外休息时需要遮蔽日晒和雨水,于是凉亭应运而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凉亭逐渐成为园林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
苏州古典凉亭建筑起源于宋代,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其构筑风格独特,大多采用木结构,诸如隔扇、板门、黄铜铜钉等细节处理,精美绝伦。
苏州古典凉亭建筑的发展在其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逐渐丰富和完善。
二、苏州古典凉亭建筑的特点1.四合院式结构苏州古典凉亭建筑的基本结构是四合院式,形似“回”字,一进一出,环境古朴清雅。
四合院式的结构能够利于风声的传播和亭内的通风换气,也符合中国古代建筑的气势和特点。
2. 中西结合的造型苏州古典凉亭建筑取晋宋建筑中的架子壳、瓦当造形,以及明清时期的云板、垂花门、础石、点缀、檐下窗截等诸多特点,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也吸收了西方建筑元素的影响,如正方形、圆形、对角线等线条,具有独特特色。
3. 南方园林景观的特点苏州古典凉亭建筑的建造也符合中国南方园林景观的特点,内部多设置水池或假山,增加了荫凉、清新的气氛,让人们在园中感到凉爽愉悦,增添了喜悦和休闲的氛围。
三、苏州古典凉亭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苏州古典凉亭建筑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著称,其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对于增进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以及对于建筑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苏州古典凉亭建筑所传达出来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其中包括中国传统建筑中凝聚的民族精神、南方园林的文化价值、园林文化的审美价值以及中国传统建筑中传承的建筑技术等等。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苏州古典凉亭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苏州古典凉亭建筑精湛的木结构和细节处理,尤其是黄铜铆钉和古董门环的精美,赢得了人们的赞美和叹服。
夏至的传统建筑避暑山庄凉亭夏宫
夏至的传统建筑避暑山庄凉亭夏宫夏至的传统建筑——避暑山庄凉亭夏宫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避暑胜地之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一处集古建筑、园林景观和文化底蕴于一体的景区。
其中的凉亭夏宫是避暑山庄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之一。
本文将介绍凉亭夏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文化意义。
一、历史背景凉亭夏宫建于18世纪,是清朝乾隆皇帝为避暑而建的皇家别墅。
之后,凉亭夏宫成为清代各位皇帝的避暑之所,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凉亭夏宫是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杰作之一,也是对中国传统建筑工艺和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二、建筑特点凉亭夏宫整体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凉亭夏宫采用了严谨的对称式布局,由多座建筑物组成,包括宫殿、花园、假山等。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凉亭,起到遮阳、休息的功能。
凉亭的屋顶以黄色琉璃瓦为主,檐口装饰精美,墙面上镶嵌着彩色琉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凉亭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柱子上采用了典雅的彩绘,墙壁上挂有精美的字画,展示了古代皇家的华丽与典雅。
三、文化意义凉亭夏宫作为避暑山庄的核心建筑,不仅仅是皇家避暑的场所,更代表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文化的积淀。
凉亭夏宫的设计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的精华,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独特美学的追求。
在凉亭夏宫内走一走,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建筑艺术,更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古人智慧的结晶。
此外,凉亭夏宫也见证了中国皇家文化的兴衰和传承,是研究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和皇家生活的重要依据。
总结凉亭夏宫作为夏至的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皇家避暑山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建筑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文化意义深远。
每年夏至时节,游客纷至沓来,欣赏凉亭夏宫的美妙景致,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这一古老而壮丽的建筑群,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通过保护和传承,我们可以让凉亭夏宫这一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并告诉后人关于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的故事。
凉亭简介与特点介绍
凉亭简介与特点介绍凉亭简介与特点介绍引言:凉亭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
它既是古人休息避暑的场所,也是文人雅士品茗吟诗的地方。
凉亭的特点独特而别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道。
本文将深入探讨凉亭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起源与历史凉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建筑发展历史。
最早的凉亭可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遮阳设施,用来遮蔽夏季炎热的阳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凉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休息和娱乐场所,在宋代尤为盛行。
宋代的凉亭以木质结构为主,通常以四根柱子为支撑,顶部有檐角和飞檐,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和美感。
凉亭通常建在花园、庭院或湖边,提供一片遮荫和凉爽的环境,让人们可以从炎热的夏季中享受到一丝清凉。
在元、明、清等朝代,凉亭的建造风格逐渐丰富多样。
元代的凉亭融合了北方与南方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而典雅的外观。
明代的凉亭则更加注重装饰和细节,使用了更多的彩绘和雕刻。
清代的凉亭则更加注重结构稳固和华丽的建筑风格。
二、特点与设计1. 结构特点:凉亭以极简的结构设计为主,通常采用四根柱子支撑屋顶,形成独立的建筑空间。
柱子的高度和直径取决于凉亭的大小和重量,通常以保证安全和美观为原则。
屋顶多为大檐盖式,两侧有飞檐装饰,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美感。
2. 材料与装饰:凉亭的建造材料通常采用木材,如檀木、红杉木等。
木材既能保持建筑的稳定性,又能给人带来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凉亭的装饰多以精美的木雕、彩绘和瓷砖为主,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审美理念。
3. 空间布局:凉亭的空间布局非常注重通风和采光,通常开设有多个门窗,以方便空气流通和光线照射。
凉亭的地面通常铺设以石板或砖瓦,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度。
内部通常设置有坐凳、桌椅和茶具等设施,供人们休息和娱乐。
三、凉亭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凉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清凉和闲适生活的追求。
凉亭被视为一种雅致、舒适的建筑形式,它不仅提供了一个休息避暑的场所,还承载了文人雅士的诗文创作和茶道艺术等文化活动。
古建筑之凉亭
古建筑之凉亭建亭地位,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由内向外好看,二是由外向内也好看。
园亭要建在风景好的地方,使入内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赏留得住人,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园亭在这里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园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
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
亭安有式,基立无凭。
园亭的设计构思园亭虽小巧却必须深思才能出类拔萃。
首先是选择所设计的园亭,是传统或是现代?是中式或是西洋?是自然野趣或是奢华富贵?这些款式的不同是不难理解的。
其次,是同种款式中,平面、立面、装修的大小、形样、繁简也有很大的不同,须要斟酌。
例如同样是植物园内的中国古典园亭,牡丹园和槭树园不同。
牡丹亭必须重檐起翘,大红柱子;槭树亭白墙灰瓦足矣。
这是因他们所在的环境气质不同而异。
同样是欧式古典园顶亭,高尔夫球场和私宅庭园的大小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他们所在环境的开阔郁闭不同而异。
同是自然野趣,水际竹筏嬉鱼和树上杈窝观鸟不同,这是因环境的功能要求不同而异。
再次,所有的形式、功能、建材是在演变进步之中的,常常是相互交叉的,必须着重于创造。
例如,在中国古典园亭的梁架上,以卡普隆阳光板作顶代替传统的瓦,古中有今,洋为我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以四片实墙,边框采用中国古典园亭的外轮廓,组成虚拟的亭,也是一种创造。
用悬索、布幕、玻璃、阳光板等,层出不穷。
只有深入考虑这些关节,才能标新立异,不落俗套。
这决非是'套用一只'敷衍了事所能比拟的。
园亭的平立面编辑园亭体量小,平面严谨。
自点状伞亭起,三角、正方、长方、六角、八角以至圆形、海棠形、扇形,由简单而复杂,基本上都是规则几何形体,或再加以组合变形。
根据这个道理,可构思其他形状,也可以和其他园林建筑如花架、长廊、水榭组合成一组建筑。
园亭的平面组成比较单纯,除柱子、坐凳(椅)、栏干,有时也有一段墙体、桌、碑、井、镜、匾等。
古建亭子描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建亭子描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古建亭子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本文将对古建亭子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意义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究古建亭子在中国建筑传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古建亭子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前景。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分章节内容安排。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概述,文章结构以及写作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古建亭子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古建亭子的重要性,展望其未来发展,并给出结语。
通过以上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内容组织和主要讨论点,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古建亭子的描述及相关信息。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对古建亭子的描述,让读者了解这一古老建筑形式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意义。
同时,通过对古建亭子的分析,展示出其在中国建筑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引发人们对传统建筑的思考和重视。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增强读者对古建亭子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保护和传承古建亭子的工作,推动古建亭子的未来发展和繁荣。
2.正文2.1 古建亭子的历史背景古建亭子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最早的亭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起初是为了供奉神灵和举行仪式而建造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亭子逐渐演变成一种供人休息、聚会和避雨的建筑形式。
在中国历史上,亭子常常被用于园林、庙宇、宫殿等建筑中,成为这些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宋、明、清等朝代,亭子被广泛建造,并呈现出多样化的设计风格和形式。
例如,五亭桥、断桥、琼华亭等著名的古建亭子都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和审美特色。
古建亭子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具有一定影响。
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工艺技术和装饰艺术为后世建筑师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对象。
中国古亭的历史沿革 阅读理解并概括主要内容
中国古亭的历史沿革阅读理解并概括主要内容我国古亭的历史沿革一、古亭的定义和起源古亭,又称为亭子,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形式,通常用于休息、避雨和观赏风景。
它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起源可以追溯至几千年前的古代。
古亭最初是为了供奉神灵和祖先而建造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供人们休息和观赏风景的场所。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古亭被赋予了深厚的意义,成为了艺术和建筑的结合体。
在古代的延年宫、太昊陵等场所,都能看到古亭的身影。
它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代表着我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神灵的敬畏。
二、古亭的演变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古亭的功能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在唐宋时期,古亭成为了文人雅士和官员们休憩和创作的地方。
许多文人墨客把古亭作为文学艺术活动的场所,他们在此吟诗作对,赏景品茗,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文。
明清时期,古亭则成为了民间活动的场所,人们在这里举行庙会、聚会、赏月等活动。
古亭作为一种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建筑形式,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
古亭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风格。
从北方坚实厚重的仿木结构到南方精致优雅的亭台楼阁,古亭的演变和发展丰富多彩,展现出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和独特美学。
三、古亭的现状和价值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亭的存在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在现代城市中,古亭往往成为了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规划的焦点。
古亭作为历史文化的遗产,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另古亭的功能也需要与当代社会需求相结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价值。
古亭不仅仅代表着我国传统建筑的风采,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保护古亭,传承其文化价值,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保护。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古亭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美学价值。
在当下,我们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古亭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古亭的美丽和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亭
中国古代建筑-亭亭亭是最能代表中国建筑特征的⼀种建筑形式。
亭⼦的历史⼗分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以前。
亭最初是供⼈途中休息的地⽅,后来随着不断地发展、演变,其功能与造型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应⽤也更为⼴泛。
汉代以前的亭⼦,⼤多是驿亭、报警亭,亭⼦的形体较为⾼⼤。
魏晋以后,出现了供⼈游赏的⼩亭。
亭⼦不但成了赏景建筑,也是⼀种点景建筑了。
南朝时,园中建亭已极为普遍,亭⼦的观赏性逐渐代替了它的实⽤功能。
唐宋以后,亭⼦的造型更为丰富多样,建筑更为精细考究,尤其是皇家宫苑中的亭⼦,常⽤琉璃⽡覆顶,⾦碧辉煌。
亭⼦的最⼤特点就是:体量⼩巧、式样丰富。
亭⼦的平⾯形式亭⼦的平⾯⼤致有⽅形、圆形、六⾓形、⼋⾓形,及些较为特殊的三⾓形、五⾓形、九⾓形、扇形、梅花形等。
亭⼦的顶式亭⼦的顶式有庑殿顶、歇⼭顶、悬⼭顶、硬⼭顶、⼗字顶、卷棚顶、攒尖顶等,⼏乎包括了所有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
其中⼜以攒尖顶式最为常见,根据其平⾯的不同,⼜有圆形攒尖顶、⽅形攒尖顶、三⾓攒尖顶、六⾓攒尖顶、⼋⾓攒尖顶等多种造型。
⽊亭我国古亭以⽊构架居多,称为“⽊亭”。
⽊亭中以⽊构架黛⽡顶和⽊构架琉璃⽡顶最为常见。
黛⽡顶⽊亭是我国古典亭⼦的主要形式,可谓遍及⼤江南北,庄重、质朴、典雅、俊逸,各具特⾊。
琉璃⽡顶⽊亭多见于等级较⾼的皇家园苑,或⼀些坛庙、宗教建筑中,⾊彩鲜艳,华丽辉煌。
⽯亭⽯亭就是由⽯头建造的⼩亭,在我国古亭中也是较为常见的⼀种。
相较于⽊亭,⽯亭的寿命更长⼀些,⽬前中国现存最早期的⼀些亭⼦都是⽯建亭。
早期的⽯亭多是模仿⽊结构造法,以⽯料雕琢成相应的⽊构架建成。
直到⽯结构逐渐成熟后,⽯材料的特征才得以发挥。
明、清时,⽯材的特性渐为突出,构造⽅法上相对简化,出檐较短,形成质朴、纯厚、粗犷的风格。
砖亭砖亭是采⽤拱券和叠涩技术建造的⼩亭,它既有⽊结构的细腻,也有⽯结构的粗犷、厚重,同时也不乏⾃⼰的特⾊。
相较于⽊、⽯亭,砖亭出现的较晚⼀些,因为叠砖砌筑是建筑技术发展到⼀定⽔平才能实现的。
关于凉亭的介绍
关于凉亭的介绍一、凉亭的定义和历史凉亭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建筑,是一种供人休息、避暑的建筑物。
它通常位于花园、公园或庭院中,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
凉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凉亭多为官府或贵族所建。
宋代时期,随着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凉亭逐渐成为了民间建筑。
明清时期,凉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凉亭的结构和特点1. 结构凉亭通常由柱子、梁、屋顶等组成。
柱子是支撑整个结构的主要部分,梁则起到连接柱子和屋顶之间的作用。
屋顶则是最具有特色和装饰性的部分。
2. 特点(1)小巧玲珑:凉亭通常不大,大小适中,不占用过多空间。
(2)造型独特:凉亭有着独特而精美的外观设计,在造型上往往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3)环境适应:凉亭通常建在花园或公园中,环境优美,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
(4)通风透气:凉亭的设计考虑了通风透气的问题,使人在凉亭内可以享受到清新的空气。
三、凉亭的种类和用途1. 种类(1)回廊式凉亭:回廊式凉亭多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有四根柱子支撑。
它们一般位于花园或庭院中心位置。
(2)四合院式凉亭:四合院式凉亭是由四个小房间组成的,每个小房间都有一个门和窗户。
这种凉亭多见于北方地区。
(3)八角形凉亭:八角形凉亭是一种八边形结构,有八根柱子支撑。
它们通常建在公园或庙宇中。
2. 用途(1)休息避暑:夏天时,在炎热的阳光下休息,可以到凉亭里避暑降温。
(2)观赏花园:在花园中建造一个精美的凉亭,可以让人们在凉亭中欣赏花园的美景。
(3)聚会娱乐:凉亭是一个理想的聚会场所,可以在其中举行各种活动,如茶话会、生日派对等。
四、凉亭的文化意义1. 传统文化代表凉亭作为一种传统建筑,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建筑艺术水平,还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认识。
2. 文化交流平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凉亭也成为了一种文化交流平台。
在国内外各种展览和交流活动中,凉亭常常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出现。
在中式建筑中凉亭被人们所偏爱说辞
在中式建筑中凉亭被人们所偏爱一、引言中式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其中,凉亭作为中式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沉淀,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观赏风景的理想场所。
本文将对在中式建筑中凉亭被人们所偏爱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凉亭在中式建筑中的地位1. 凉亭的历史渊源凉亭作为中式建筑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人们在园林和宫殿中建造凉亭,用以遮阳避雨、休憩纳凉。
凉亭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实用功能,更是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韵味。
2. 凉亭的建筑风格在中式建筑中,凉亭通常采用木质结构,飞檐翘角,形态优美。
其建筑风格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融合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3. 凉亭的功能作用在我国的四季分明中,夏日酷热,人们需要一个清凉的场所休息和纳凉。
凉亭的建造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清凉的需求,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观赏风景的理想场所。
三、凉亭被人们所偏爱的原因1. 独特的建筑结构凉亭的建筑结构独特,飞檐翘角,造型雅致,既具有实用功能,又有观赏和审美价值。
人们在凉亭下休息,不仅可以享受清凉,还能欣赏到优美的建筑风格,感受到古代建筑之美。
2. 融入自然的意境凉亭多建于园林和湖畔之间,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意境。
人们在凉亭中,可以一边品茶一边观赏花草树木,感受自然美景,放松心情。
3. 体现文化内涵凉亭作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凉亭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文化沉淀,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凉亭在中式建筑中被人们所偏爱,不仅因为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实用功能,更因为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与自然的和谐意境。
凉亭的存在不仅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每当我走进一座凉亭,我就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宫殿和园林中,感受到了古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独特理解。
凉亭的故事
凉亭的故事凉亭,是一种常见于公园、庭院等场所的建筑物,主要起到提供休憩、遮阳的作用。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而今天,凉亭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讲述一个关于凉亭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富有的商人,他经商有道,生意兴隆,家中庭院亭亭玉立,树木蓊郁。
但每年夏天,由于高温酷暑,商人和家人都无法在庭院中安心休息。
商人想了很多办法,最终决定在庭院中建一个凉亭,以供一家人休息避暑。
于是,商人花费了很多时间与金钱,精心设计了一个风格独特的凉亭。
据说他请来了当地最有名的建筑师,耐心交流每一个细节,追求完美。
凉亭的四周用红木搭建,檐角处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白色的墙壁镶嵌着蓝色的琉璃瓦片,使得整个凉亭更具艺术感。
挑高的屋顶上,安装了一块漂亮的透明玻璃瓦,让阳光透过来时更加明亮。
凉亭建成后,商人与家人每天都在这里共度闲暇时光。
凉亭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家具,一张雅致的藤椅,一张精致的红木桌。
家人们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读书、聊天、欣赏庭院中的花草树木,感受自然的尊贵。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人的凉亭传为佳话。
人们纷纷来看这个凉亭,赞叹其美,许多人甚至请商人介绍建造凉亭的技巧。
商人大方地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经验,帮助他人完成了更多的凉亭建造。
不仅如此,他还开设了一个凉亭建造的培训班,传授凉亭布局、建造材料的选用和装饰等方面的技巧,让更多人享受到凉亭带来的惬意和舒适。
于是,凉亭成为了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
不论贫富人家,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凉亭,让自己拥有一个悠闲、宜人的休憩场所。
于是,凉亭开始在城市的公园、庭院中广为建造,无论是年老的夫妻,还是小辈子孙,都喜欢在凉亭中聚会、娱乐、交流。
凉亭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更像是一种情感的载体。
在凉亭里,人们相聚,分享快乐与悲伤,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而在炎热的夏天,凉亭更是人们休息避暑的理想场所。
细风拂面,花香四溢,让人沉醉其中。
凉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小小的凉亭,可以带给人们许多的乐趣和惊喜。
凉亭的发展史
北京春和景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永恒的承诺——诚信、高效、创新、双赢。
下面是一个关于亭子的故事。
金山最高处,有一石柱凉亭,名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览亭和吞海亭。
亭中石碑是三百多年前康熙皇帝陪同母亲来到处于大江之中的金山寺游览时留下的古迹。
可以想见(你也可以说是瞎猜),康熙登高远眺,大江东去,水天相衔,诚雄观也。
遂历奋笔手书“江天一览”四个大字。
亭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重修,同治十年(1871)复建,两江总督曾国藩将康熙所写的“江天一览”四字刻在石碑上,放置亭内据传康熙在执笔就书时,“江天一”前三个字一气呵成,而第四个字“览”字笔划多,一时竟想不起来。
却又不肯“不耻下问”,只是嘴中念着“江天一览”四字,无从落笔。
周围大臣侍从一见此情,知道皇上遇一难题,但又不敢直截了当上前提示,虽则一字好提,却怕招来欺君杀头之罪。
正在为难之际,有一大臣计上心来,下跪在皇帝面前说了一声“臣今见驾”。
康熙一听“臣今见”,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
因为“览”的繁体字正是“臣、今、见”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皇帝。
由于康熙愣了许久才勉强写了“览”字,所以这一字显得特别细小。
中国建筑是木结构体系的建筑,所以凉亭也大多是木结构的。
木构的凉亭,以木构架琉璃瓦顶和木构黛瓦顶两种形式最为常见。
前者为皇家建筑和坛庙宗教建筑中所特有,富丽堂皇,色彩浓艳。
而后者则是中国古典亭榭的主导,或质朴庄重,或典雅清逸,遍及大江南北,是中国古典凉亭的代表形式。
此外,木结构的凉亭,也有做成片石顶、铁皮顶和灰土顶的,不过一般比较少见,属于较为特殊的形制。
经选用防腐处理的木材,涂刷上户外木材专用耐候木油以达到更好的防腐效果。
目前比较常见的凉亭就是防腐木凉亭。
防腐木凉亭给人一种清新、温馨的感觉,使凉亭经过风吹日晒而不失其天然木材的属性。
防腐木凉亭有着良好的防水,防潮,防静引电,抗紫外线能力强而且具有很好的美观效果。
凉亭子的亭子
凉亭子的亭子凉亭是最能代表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建筑形式,也是国人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建筑形式。
般说来,亭的体积虽不大:但是造型転富,玲珑多姿,适应性极强。
无论是在帝王之家,乡野市井。
还是在山间水际.几乎任何地方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而且.亭还有诗情画意。
具有独特的艺术力和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或许可以说,亭是中国古典建筑意正的一个缩影。
石雕亭子我们在观看古代文学巨作或是影视作品时,亭子可以作为那个时代特有的建筑象征,亭子也是造型各异,各具特色,是中国古代一种十分特别的建筑形式。
在汉字的发音中,亭与“停”读音一致,同时让人看着这个“停”字,不免令人发生联想,仿佛说的是一个人站在亭子边上似的相像。
翻看古典字典,原来在汉字的造字中,人们一直在行走,总要有驻足留步休憩的地方,而古代这种亭子的建筑形式,也就是专门为行人驻足小憩而特地量身打造的一个小站点。
正如汉代刘熙《释名》中所说:“亭者,停也。
人所停集也”。
石雕凉亭价格在我国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亭子的形状。
古代人的交通工具基本靠脚,所以走不快。
于是古人在路上建了一个亭子,让人们作为出行路上的驿站留下来。
一般都是按照十里八里的距离修建一个有遮阴防雨的休息场所,供人们短暂停留。
后来随着交通的逐步发展,亭台楼阁因其造型优美,逐渐演变为人们休息和欣赏风景的特定场所,所以这也是景区多亭的目的。
亭子石雕时至今日,亭台楼阁被广泛使用。
在城镇的许多村庄里,有路亭、桥亭,是人们用来遮雨的。
在寺庙、庙宇和神龛里,有钟鼓楼,供亭,享受,供奉祭品,为宗教或祭祀活动服务。
官宅内有亭、戏亭、乐亭、井亭等具有娱乐功能和实用价值的亭台楼阁。
在景点园林中,历史是因为有各种亭台楼阁作为景点,增加了风景的美感。
接下来,请欣赏我们网络收集的我国古代亭台楼阁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亭古建凉亭-论中国的古建历史凉亭是最能代表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建筑形式,也是中国人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建筑形式。
一般说来,亭的体积虽不大.但是造型丰富,玲珑多姿,适应性极强。
无论是在帝王之家,乡野市晓.还是在山间水际.几乎任何地方都能够见到它的身影,而且.亭还有诗悄画惫.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
或许可以说,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愈匠的一个缩影。
凉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城镇乡村中,有路亭、街亭、桥亭.供人遮阳蔽雨.驻足小憩。
在寺、观、庙、祠中,有钟鼓亭、献亭、享亭、祭亭.服务于宗教或是祭祀活动。
在官衙府邸中,又有凉亭、戏亭、乐亭和井亭等等具有休闲娱乐功能和实用价值的亭。
而在风景胜地和园林之中.更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景亭作为点缀,而益增景致这美.水泥仿古凉亭的兴起随着社会的发展,木材的资源越来越少。
再加上木制凉亭,容易腐烂,不耐久的缺点。
于是便兴起了钢筋混凝土凉亭,简称水泥凉亭,水泥凉亭坚固,耐久,表面彩绘后,与木材凉亭外表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
而且价格比木制的便宜许多。
时下最流行的几款凉亭:对角3米带斗拱水泥凉亭(图片)对角3米不带斗拱水泥凉亭(图片)深色带美人靠凉亭(图片)中国凉亭的古典历史四川青城山有亭二十余座,颐和园有亭四十余座.故宫御花园中的亭多达十二座,占全国建筑的四分之三,在拙政园和怡园中,亭也占了全园建筑的一半以上,苏州的畅园仅仅是由五个不同形式的亭组成.而只有一百多平方米的苏州残粒园,也是因为有了一座亭,才得以称其为园的。
正所谓“无亭不成园”,“无亭不成景”,故古时园林亦称作“园亭”或是“亭园”。
亭的造型非常丰富,有方形、圆形、扇形、六角形、八角形等等,此外.还有许多其它特殊的形状和复合形式的亭。
其造型之精巧,构思之奇特,亦每每令人为之惊叹。
而建亭所选用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木、竹、石、砖、瓦、草、琉璃、树皮等等一应俱全,可谓变化多端,形异而质殊。
这些造型丰富、材料各异的亭,遍千百年来.亭的功能和形式几经变迁,从市亭、邮亭发展到观赏亭,它不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临观之美”,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空间,为人们提供了观赏自然、体察万象的场所。
亭可使人神与物同游,进人“顿开尘外想,拟人画中行”的艺术境界,成了锦绣河山中富有生机的“点晴”之笔,故清代著名学者袁枚为之感叹道:“亭之功大矣!”亭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上溯至商周以前。
但亭字的出现,却相对较晚,大致始于春秋战国前后。
甲骨、金文中均未见有亭字,现在发现的最早的亭字,是先秦时期的古陶文和古玺文。
大概可以认为,在秦以前,亭的基本形制或许尚未十分成熟,但至案汉时.亭巳十分普遍,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实用性很强的建筑形象的总称。
春秋战国时期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地的小堡垒。
称亭障、亭褪,为“伺候望敌之所’。
后来秦汉中央集权政府的基层行政单位,同时也是职司的所在地。
《日知录》中载“秦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
”亭有亭长,掌治安等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
如汉高祖刘邦即做过泅上亭长。
汉时封功臣又有“亭侯.之爵位,《后汉书·百官志》有“列侯……以赏有功,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的说法。
蔡伦晚年就曾被封为“龙亭侯”。
这种地方的行政治所大多兼有邮骚职能。
《风谷通义》云:“亭,留也。
今语有亭留、卒待,盖行旅宿食之所馆也。
,兼有邮递、释站和旅舍的作用,所以又称作“亭传”。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西汉时全国共计设有亭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个。
其形象虽不得知.但在宋刻《平江府图》中还可以见到此类建筑的遗制,像高丽亭、陆羽亭、候春亭、茂苑亭等等。
扰如现代的政府招待所。
而随着私营逆旅的出现,亭歼逐渐废弃,但民间仍有在交通要道和村口路旁筑亭的习俗,以作为旅途歇息和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
以至于后来更演变成为一种与乡思、离别、旅愁相关联.富于伤感色彩的象征性建筑。
另外.汉时还常常把日标显着,便于登高眺望的建筑物称亭。
张衡在《西亭赋》中说:“廓开九市.通间带间.旗亭五重,俯察百谜.”蔡质《汉旧仪》中有“洛阳二十四街,街一亭。
十二门,「1一亭。
人谓之旗亭”。
正是根据亭的这种建筑特征,《说文》才给亭下的定义是:“亭有楼.从高省,丁声。
”从古陶文和_V9文来看·亭字写作“R”.”Mw,是建筑形象的简化。
而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更称立方体的台为“亭”,方亭即正四棱台,“圆亭”则是圆台。
由此,我们便不难推想,当时的亭,大概就是一种建于高台之上的木结构的“楼”,只因其所处位置的不同.才有众多的名称。
立于城门之上的叫“旗亭”,处于市肆之中的叫“市亭”,建于行政治所的叫“都亭”,筑于边关要塞的叫“亭障,、“亭缝”。
显然.这种楼是一种用于观察、眺望,并具有一定标示性作用的建筑,是从军事需要衍化而成的“望楼”。
故《风俗通义》中说:“春秋国语,胭有寓望.谓今亭也。
”而《释名》中所谓的“亭,停也。
人所停集也”;(兑文》中的“亭,民所安定也”,乃是假借之意.与事传的出现和发展不无关系。
魏晋以降,随着社会的变革,纵情山水、投身自然成为时尚,亭的性质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供人游览和观赏的亭.会稽山阴的兰亭就是如此。
兰亭最初本是一座带有邮异性质的路亭。
据北魏哪道元《水经注·渐江水》中的记载:“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江西南昌孺子亭,号曰廿奉.亦曰兰上里。
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
太守王城之移亭在水中,晋司空何无忌之临郡也,起亭于山椒,极高尽眺矣。
”可见为了能够更好地观赏四周的湖光山色.它曾被太守王K之移到了湖滨,后又被司空何无忌起筑山a,以便极高尽眺。
这样兰亭的功能和作用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实用性的亭转向了观赏性的亭。
建于园林中的亭,现在见到的最早的史料,是北魏杨街之所著的《洛阳伽蓝记》和a道元《水经注·毅水》中有关华林园内“临涧亭”的记载。
华林园的景阳山上建有四川都江堰观澜亭,然华林园在曹魏时名芳林园.当时园中已筑有远远超过了其它类型的建筑。
《长安志》中说:“禁苑在宫城之北,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
,其中亭就有十八座之多,占全苑列名建筑的百分之七十五,可谓历史上大最以亭人园之始。
唐代官吏、士大夫于宅邸、别业中筑亭的亦为数颇多.如诗人王维的辆川别业中的“临湖亭’,宰相李德裕平泉别业中的“添泉亭“、湖北襄樊草庐事抱膝亭“流杯亭“.白居易家中的“琴亭.和“中岛亭”,中书令苏味道宅中时称巧绝的.三十六柱亭”等等。
卒几乎成了园林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景观建筑,并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建筑形式。
唐代的亭,除了湖北黄梅的石构兽班亭之外,现均已荡然无存.只能从日本法隆寺梦殿《建于740年.相当于唐开元二十八年)等一些亭式建筑中,以及西安法门寺出土的铜亭模型中窥见其风采。
但是,从教煌莫高窟唐代洞窟壁画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亭的建筑造型巳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平面突破了四角方形,出现了六角、八角和圆亭。
星顶也有撤尖、房殿、歇山和重橄多种形式。
而从唐代有关记亭的诗文中.我们又可以发现木亭、石亭、茅事和竹亭等不同材料建造的亭。
这些都说明了唐代的亭,已为它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与沿袭至明清时期的亭大致相像。
到了宋代,亭的建造更为普遍.功能和用途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哎宋史·地理志》中可以知道,宋徽宗在良岳中说“叠石为山,凿池为海,作石梁以升山亭,筑土岗以植杏林”。
利用景龙江水在平地上挖湖堆山,人工造园,园中置亭颇多,并运用“对景”、“借景”等手法。
把亭和人工山池相结合。
由此可见此间筑亭,已不再是晋唐那样纯粹地因借自然山水形胜,而是把人的主观意念.把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追求纳人到建亭的构思之中。
开始寻求寓情于物的人工景观的组织了。
宋代绘画多写实,保留至今的也较多,其中常常可以见到一些亭的实例。
有些富丽壮观。
体型较大.有些则是茅草原木,朴素小巧。
在刘松年描绘的临安(杭州)宫苑《四景山水图》及《柳亭虚榭图》中,可以见到带有斗拱的非常情美的凉亭。
在王希孟所作的《千里江山图》中。
又可以见到宋时江南水乡在村宅之旁、江湖之畔,也常常建有各式各样的享.它们与自然山水环境十分融洽.给人以清幽之感。
宋时建亭甚至还出现了追求新奇刺激的不同一般的做法,《鱼隐丛话》中提到.苏东坡“守汝阴,作择胜亭,以韩幕为之”。
《天中记》中载宋理宗时.宦者童宗臣也曾为皇帝制造过类似的可以拆卸折叠的亭.以便随时移置庄山水佳胜处。
《齐东野语》有南宋宦吏张功甫在南湖园中做驾霄亭之事,“于四古松间,以巨铁锁悬之空半,而系之松身。
样登之.飘摇云表”。
凡此种种,大抵嗜奇思巧,求其不同一般,然宋代用亭之盛,亦可想见。
所以《营造法式》一书中,就专门列有亭榭的做法及图样,如大木制度中的亭子用材标准瓦作制度中的亭子用瓦、鹤尾、兽头的尺寸.瓦作制度中的亭子tx 瓦举折及Ek瓦举折等示意图。
亭发展到明清时期.造型、性质和使用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比以前大为发展,不仅在形式上极尽变化之能事,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屋顶精华。
即便是同一平面形式,由于建筑惫匠和处理手法的不同,也会从艺术形象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风貌。
在重视亭的造型的同时,对建亭的位置选择.以及周围环境的配里也都十分讲究,非常注惫亭与其它建筑之间的关系.而且在风景区和园林中。
亭的意境的创造,巳成为刻意追求的目标。
人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寓情于物.移情人境.把主观的情感融汇在客观的筑亭造景之中。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明清时期的筑亭,在建筑的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都巳经达到了十分纯熟而又臻于完善的境地,进人了中国古典亭榭发展的鼎盛时期。
凉亭的建筑造型丰富生动,灵活多样凉亭的建筑造型丰富生动,灵活多样.尽管它只是中国建筑体系中较小的一种建筑类型。
但它却是.3t土木之功,穷造型之巧,,不但在平面形式上追求变化,而且在屋顶做法和整体造型上,在亭与亭之间的组合关系上进行创造,产生了许多绚丽多姿、自由隽秀的形体。
如果以有无围护结构装修为准绳的话.那么亭的造型就可以分为两大类:开敞的称“凉亭:装有福扇的称为“暖亭’。
而从建筑形态的完整性来看,又可以分成“亭.和“半事’。
当然.总地来说.影响其造型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还是亭的平面形态和星顶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变化。
亭的平面形态是中国古典建筑平面形式的集锦。
它的平面形态.以一般建筑中常见的多种简单的几体形态为最多,如正方形、矩形、圆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十字形、凸形等等。
此外,尚有许多特殊的平面形式,如三角形、五角形、九角形.以及一些变形的几体形,如扁六角、扁八角、圭角形、扇面形、梅花形、海棠形等等。
在一些较大的空间环境中,还经常运用两种以上的几何形态组合起来以增加体最,如方胜、双环、双六角形:三叉形等等。
甚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采用一些不规则的平面形式,以适应地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