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复习框架图[1]
2021届政治一轮复习辩证唯物论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1.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
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
考研政治哲学部分逻辑结构图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局部逻辑结构图表辩证唯物论〔见第一局部结构图〕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见第二局部结构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见第三局部结构图〕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见第四局部结构图〕哲学根本问题〔思维与存在关系〕第一性问题同一性问题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物质观 物质与意识及辩证关系物质的含义及意义意识的起源及本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第一局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和运动、静止及时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实践的含义、特征与形式实践观实践是人与自然的根底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正确的实践观点 社会关系形成的根底社会生活的根本领域社会开展的动力:分方辩证法总特征同一性与斗争性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含义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① 作用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② 矛对立统一规律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不平衡性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③盾共性与个性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④析法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⑤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⑥辩证法根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及方法论⑦质、量、度的含义质变与量变及辩证关系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唯物第二局部辩证法辩证法根本范畴否认之否认规律原因和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肯定与否认辩证否认观及方法论否认之否认过程及方法论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认识和工作方法归纳与演绎辩证法根本方法分析与综合辩证思维的四个根本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规律及其客观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注:图中矛盾分析法包括:①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②成认矛盾普遍性的方法、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④批评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⑤抓重点的方法、⑥看主流的方法⑦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同构性:主体客体中介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唯物主义反映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本质〕认识与实践认识运动的根本规律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三局部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开展真理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然与自由真理的客观性与具体性真理论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价值论价值的含义与特性价值评价的含义、特点与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与价值的区别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社会根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的更替规律历史观的根本问题〔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与运动规律经济根底的内涵 上层建筑的内涵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与运动规律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社会根本矛盾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作用:社会开展根本动力第四局部社会历史开展动力阶级斗争 社会革命 阶级的产生与本质阶级斗争的作用:阶级社会重点直接动力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的社会作用改革的重要动力作用改革社会主义改革科学技术科技革命的重要动力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现实的人及其本质唯物史观考查历史操作问题的原那么 人们群众的内涵和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个人与社会历史历史人物的作用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维导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两大总特征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联系的特征客观性: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主观转移普遍性:时时有联系,处处有联系每个事物都通过中介与他物联系着;同时也是他物联系的中介多样性:联系是多样的条件性1.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3.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系统的观点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系统的整体性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新功能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将丧失原有的功能永恒发展发展的含义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运动=变化→发展(上升的变化),不能说发展是无条件新旧事物的关系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百趋灭亡的东西新、旧事物的区分是否与时间的先后有关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事物具有新结构,适应新环境新事物是旧事物的改良,吸收了旧的优点,增添了新内容新事物符合群众利益,受到群众拥护过程的观点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一切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五对范畴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关系:对立统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方法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观的不确定的趋势关系:对立统一相互区别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事物的内部原因偶然性:外部原因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比较稳定,偶然性不稳定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起决定性偶然性起重要影响作用相互联系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方法论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观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必然是规律,偶然是机遇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可能性指事物发展腐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关系:对立统一相互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中是否有依据)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他们都是可能(现实中是否有充分依据)方法论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主义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外在)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内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关系:对立统一相互区别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生动、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相互联系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即使是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区分假象(客观但虚假)错觉(主观感觉上的错误)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整体结构图】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普遍联系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思现象与本质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义可能与现实哲偶然与必然学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与谬误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社会存在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基本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马克第二性问题思主不可知论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界观特征科学性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法论特征实践性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西方哲学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物质及其的意义义反映论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时间和空间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实践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主体世界实践的要素实践客体的物实践手段质性物质世界客观现实性和人与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的实人的实践社会历史性践活生产实践动实践的形式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造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实践的意义造成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性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物质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的产物统一性与意识本质: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实事求是功能: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和人工智能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普遍联系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普遍联系中的系统基本特征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规律客观性和层次性永恒发展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是事物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对立统一发展的动力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联系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和发质、量、度展的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规律基本规律质量互变量变和质变及其规律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核心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事物联系的环节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的相互关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揭示事物是内在要素与结合方式的统一可能与现实:揭示事物发展中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关系偶然与必然:揭示事物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认识的本质主体与客体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的关系价值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与实践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认识(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本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质和认识的过程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过程到实践(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条件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的补充相互对立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历史和逻辑地理环境: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存在人口因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和社会实践本质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社会本质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有机体劳动资料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类结构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社会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的本政治制度质和要素法律制度结构社会政治政治法律设施结构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政权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核心)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类型社会意识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相对独立性自身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艺术社会观念观念形态道德结构的构成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观念形态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的功能对社会活动的调控功能对社会生活的创新功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基本动力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与技术本质特征创造性社会特征探索性发展连续性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科学技术科技作用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结构的变革史创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造者科教兴国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史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历史人物人民群众个人历史作用反动人物:阻碍历史发展普通个人:参与历史群众路线的内容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第七章结构图】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历史过程技术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历史进程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社会辩证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性人的本质多层次性社会(一切社会关具体性发展人的本质系的总和)历史性和人和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及其关系的发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实现途径:社会实践展主体自身条件人的价值实现条件机遇社会发展必然王国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的特征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事业单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论思维导图
1、坚持了物质客观实在性原则、唯物主义一元论
物质范畴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3、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统 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物质
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
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物质和运动
运动
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
唯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
存在和思维
物 主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原子等粒子
学 及
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一切客观存在
其 基 本 问
流派
物质和意识 何者第一性
作为世界本原的意识是人的意识
唯
主观
心
我思故我在、认识万物的尺度、吾心即是宇宙
题
主
世界本原的意识是独立于“我”之外的客观精神
质
方法论意义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变
指导从事一切实践活动
区分标志
是否超出度(适度原则)
量变是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发生变化,是显著的变化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辩证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
过程 揭示规律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 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方法论意义: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大
辩
和
规
证
发
律
法
展
内外因关系
原理
内因是依据,是第一位原因;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应用
打铁必须自身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结构图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狭义科学涵义广义时代背景产生的背景思想渊源实践基础列宁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和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立场:阶级性基本内容理论品质社会理想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辩证的唯物论)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上的伟大变革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意识的起源、本质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第二节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客观性事物的普遍联系普遍性:联系与系统多样性世界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事物的永恒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过程性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事物存在的质、量、度量变质变规律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及意义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现象和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原因和结果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归纳与演绎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社会历史趋向和主体选择的关系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能动反映论和直观反映论的区别认识的本质能动反映论:认识是在主体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的发展过程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真理的具体性真理与价值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价值价值评价及其尺度价值选择及其实现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和改造世界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存在历史观基本问题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史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唯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物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主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产生:原始积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简单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基本属性基本矛盾商品价值价值量产生: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本质:一般等价物价值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商品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作用:配置资源、刺激生产、择优汰列实现:有赖于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意义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知识结构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基本条件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特点劳动过程:劳动的二重性内涵:生产过程价值增值过程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积累理论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内涵——本质——源泉——影响因素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积累结果: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一般规律剩余价值流通理论购买阶段——货币资本阶段生产阶段——生产资本资本循环售卖阶段——商品资本前提条件:空间并存于时间继起单个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影响因素固定资本生产资本构成资本周转流动资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出发点、核心问题、理论前提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社会再生产:简单、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利润和平均利润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超额利润剩余价值的主要具体形式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主要表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根源周期性劳动资料:厂房、机器、设备——固定资本预不变资本生付劳动对象:原料、燃料、辅料产资流动资本资本可变资本——转化为劳动力资本本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垄断、垄断资本、垄断利润、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形式、作用经济全球化:表现、动因、后果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阶层、阶级机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长期历史过程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两次飞跃从理论到实践:无产阶级革命、苏俄探索“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内涵和依据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核心——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关系经济:公有制、共同富裕、按劳分配政治: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文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以人为本、和谐社会首先取得胜利的原因——道路的多样性落后国家建设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原因发展社会主义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改革的启示新型政党:产生条件——根本目标——宗旨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原则地位作用:领导核心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立场方法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展望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基本特征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历史必然性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必然趋势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长期的实践过程资本主义的灭亡“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研政治思维导图-辩证唯物论
M 哲学基本问题
唯心主义 G
什么是意识 O
a.主观唯心主义 O b.客观唯心主义 O
人的意识 O 本我意识 (我思故我在) 独立于 "我〃 之外的客观精神 O 宗教创世说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G)
可知论 O 意识【可以认识】 物质 G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V 不可知论 O 不能/不能完全认识 O 二元论+不彻底的唯心论V
实践是 【自然存在】 与【社会存在】 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考点11 O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O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O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1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o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人通过感觉感知
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 G
列宁 G
物质是标志 【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O 这 种 客 观 实 在 0/ 不 依 赖 于 我 们 的 感 觉 存 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定义方式 O 从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
特点 O
物质的 【唯一特性】一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 【根本属性】一运动
运动和静止
^
二者关系 O 两种错误观点
相互区别 O
对立统一 ㊀, 相互联系 o
运动=无条件性+绝对性 静止=有条件性+相对性
相互依赖、 渗透、 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夸大静止,否定运动 = 形而上学
G
夸大运动 ,否定静止 = 诡辩论
辩证唯物论
时空的概念 G
时间:一维性 (一去不复返)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2021考研政治马原考点框架图思维导图框架图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含义创造者继承者讲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续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阶级属性讲是关于无产阶级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对象和内容讲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目标讲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而学说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基本立场: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基本观点: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基本方法: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产生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政治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与发展批评地继承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马克思主义与苏联、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与发展济学学社会主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是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实践性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显著特征)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最鲜明的品格)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发展性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指引着人民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物质及其存在形态近代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第一性(本原)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同一性(正确认识)可知论不可知论物质观物质和物质范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原子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实在性。
【精简考点】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知识框架图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1、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2、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2、真理的检验标准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垄断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垄断的实现形式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垄断资本主义
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的形成与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垄断资本扩展的经济动因
垄断资本在世 垄断资本扩展的基本形式
界范围的扩展 向世界范围扩展的社会经济后果
垄断资本的国际组织
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人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类
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
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 底线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论)
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中介
物质生产实践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社会政治实践
实践论
科学文化实践
实践的新形势:虚拟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在认识活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考研政治背诵逻辑框架图——马原(1)
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可以被认识 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世界不能被认识或者不能完全被认识
哲学其他方面问题
世界存在状态问题
辩证法: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发展的根源在于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
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时空观
时空的特性
客观性 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有限包含、体现着无限)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时空与物质运动关系
联系
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没有离开时空的物质运动 时空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来表现,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的时空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时空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是与物质无关的空洞形式 割裂联系
唯心主义:认为时空是纯粹的主观形式,是先验的、理念的产物
主要表现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能动作用 (原理 1)
正确发挥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内容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作用
实践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和统一 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 2)
【辩证法总图预览】
两大特征
联系 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精髓: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不平衡性: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马原-唯物辩证法-思维导图
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普遍联系(选)含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内部各部分不不能孤⽴立存在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多样性条件性⽀支持/制约可改变可创造不不是任意的系统的观点定义稳定结构特定功能特点整体性整体➡新功能脱离➡丧失原有功能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方法论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永恒发展(选)定义前进上升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关系定义新事物历史前进⽅方向远⼤大前途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新事物不不可战胜新结构&功能,适应改良⼈人⺠民群众利利益过程的观点⽅方法论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五对范畴原因和结果(选)定义前后相继、彼此制约辩证关系区分确定&不不确定的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互相渗透复杂多样⽅方法论凡事预则⽴立,不不预则废必然性和偶然性(选)定义不不同趋势必然性:确定不不移偶然性:不不确定对⽴立统⼀一关系统⼀一必然性存于偶然性偶然性隐藏必然性⽅方法论重视事物发展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总趋势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可能性和现实性(选)定义过去、现在、将来的相互关系可能性:潜在、趋势现实性: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辩证关系⽅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不利利情况的准备现象和本质(选)定义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辩证关系区别统⼀一本质由现象表现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方法论通过现象认识本质内容和形式(选)定义内在要素和要素结构及表现⽅方式的关系内容: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结构和表现⽅方式辩证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方法论重视内容善于运⽤用形式三⼤大规律律对⽴立统⼀一规律律地位(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力其它两⼤大规律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提供了了⽭矛盾分析法——对⻝⾷食物辩证认识的实质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分)定义对⽴立和统⼀一——基本属性统⼀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分离关系相互联结不不能脱离对⽅方存在⽃斗争性:⽆无条件绝对的同⼀一性:有条件相对的相互制约⽅方法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批判地继承,求同存异事物发展中作⽤用同⼀一性利利⽤用对⽅方发展使⾃自⼰己发展吸取有利利于⾃自身的因素向彼此对⽴立⾯面转化得到发展⽃斗争性此消彼⻓长➡量量变地位/性质变化➡质变⽅方法论从事物的对⽴立⾯面把握事物的同⼀一性逆向思维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相互区别内因:存在的基础,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变化的条件相互联系共同推动⽅方法论事物发展由内因决定,受外因影响⽭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定义普遍性特殊性不不同事物不不同⽭矛盾不不同阶段不不同⽭矛盾⽭矛盾及不不同⽅方⾯面具有不不同性质/地位/作⽤用辩证统⼀一关系普遍性⽆无条件绝对特殊性有条件相对⽅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不不平衡发展原理理主要⽭矛盾⽀支配地位决定作⽤用决定⽭矛盾性质⾮非根本⽭矛盾服从地位⽅方法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质量量互变规律律(选)定义质内在规定性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区别事物量量规模、程度、速度排列列组合数量量关系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估计实践中地位和作⽤用度稳定性的数量量界限两端:关节点/临界点量量变数量量增减次序变动相对稳定性 不不显著变化质变性质的根本变化辩证关系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时量量变的必然结果相互渗透量量变:阶段性和局部性的质变质变:旧质在量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量上的扩张⽅方法论理理论过分夸⼤大量量变➡庸俗进化论过分夸⼤大质变➡激变实践适度原则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律(选)定义肯定因素:存在否定因素:灭亡辩证否定观⾃自我否定发展的环节新旧事物联系实质:扬弃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一颗种⼦子➡花➡⼀一坨种⼦子⽅方法论理理论否定实践前途是光明的,道路路是曲折的四个全⾯面和新发展理理念四个全⾯面联系&发展整体&全⾯面⽭矛盾分析⽅方法新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系统的观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客观辩证法外部必然性主观辩证法观念的、逻辑的。
2-辩证唯物论思维导图
2辩证唯物论思维导图一、辩证唯物论的基本概念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发展规律和人类认识的理论体系。
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辩证唯物论强调事物的矛盾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二、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1.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体,世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2. 运动是有规律的。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和科学实验来发现和掌握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来改造世界。
3.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辩证唯物论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三、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辩证唯物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认识。
2. 矛盾分析法。
辩证唯物论认为,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
人们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指导实践。
3. 发展的观点。
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发展的,事物是发展的。
人们应该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世界,看待事物,看待自己。
2辩证唯物论思维导图四、辩证唯物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 自然科学:辩证唯物论为自然科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强调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自然界的规律,为人类服务。
2. 社会科学:辩证唯物论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3. 思想文化:辩证唯物论强调思想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认为先进的思想文化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可能阻碍社会发展。
考研政治马原结构图
在价值方面
构成,决定:其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构成和决定的 社会因素:劳动力价值受历史和道德因素影响
在使用价值方面: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的源泉(增值)
形成: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 操纵和控制
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 ——两次否定( 一次否定,矛盾 初步解决,但 处 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 具有片面性,二次 否定,实现对立面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三个阶段(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
第三章
认识的本质与规律
认识活动(实践)的构成要素(3 个):主体,客体,中介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实践,反之则相反 认识本质:能动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直观反映论(旧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被动的反映,离开实践和辩证法来考察认识,认为认识是一 次性完成的),先验论(唯心主义—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认识过程的两种形 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认识的发展规律: 认识——实践——认识——实践„„(以至无穷)——反复性,无限性,前进性
生产实践:人与自然→(社会化)→经济生活→经济结构
形式,包含的关系,结果 社会实践:人与人→(社会化)→政治生活→政治结构
科学实验:人与意识→(社会化)→文化生活→文化结构
形式
关系
结果
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内容:(普遍联系,永恒发展)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联系和发展的关系:因果关系 辨证法 关于发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否定之否定原理) 关于联系:五大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对象),内容与形式 意义: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 统一原理的实践意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含义
区别
必 然 性 和 偶 然 性
辩证关系
联系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 脱离开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 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 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 相互转化 机械决定论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割裂二者的错误观点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联系
反对"庸俗进化论" 反对"庸俗进化论" 激变论" 和"激变论"
肯定和否定的含义 肯定和否定的关系——对立,统一 肯定和否定的关系 对立, 对立 两个特点 辩证的否定 实质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践意义
否 辩证的否定 定 之 否 定 规 否定之否定 律
公式:肯定 否定——否定之否定 公式:肯定——否定 否定 否定之否定 从内容上看 从形式上看
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特点
唯 物 辩 证 法 的 总 特 征
联系 联系和系统
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 条件性 整体 部分 二者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 事物的运动 运动 发展的实质 和发展 发展 区别新旧事物的标准 发展 过程论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不变论 内容 反对 激变论 意义 超阶段论 坚持知识, 坚持知识,真理相对性
矛盾的普遍性 和特殊性
事物发展不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平衡性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质,量的含义及与事物的关系
适度的原则
度的含义
质 量 互 变 规 律
把握关节点
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量变的两种形式 质变的两种形式 区别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引起新的量变, 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 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割裂二者的错误观点
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 的方法论意义
可 能 性 和 现 实 性
含义
二者的辨证关系
把握可能性与现实性关系的意义
内 容 和 形 式
含义
二者的辨证关系
二者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本 质 和 现 象
含义
二者的辨证关系
二者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
第二部分 唯物辨证法复习 框架图
制作人: 制作人:缥缈孤鸿影
辩证法
辩证法发展 的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辩证法—唯物,直观, 古代朴素辩证法 唯物,直观,猜测 唯心主义辩证法—神秘性, 唯心主义辩证法 神秘性,不彻底性 唯物辩证法—唯物,现实, 唯物辩证法 唯物,现实,革命
在对事物肯定理解中包含否定 辩 辨证法的特点 从暂时性方面理解物质 证 总的来说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法 与 形而上学—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形而上学 用孤立,静止, 形 而 是否用联系 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联系, 是否用联系,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上 唯物辩证法和形 学 是否用发展 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 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 而上学的分歧及 分歧的焦点: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 分歧的焦点: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 其分歧的焦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含义
统一性 区别 联系 二者的相互关系
基本属性 斗争性
对 立 统 一 规 律
矛盾
矛盾是事物 发展的动力
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内,外因
内因——事物的内部矛盾 事物的内部矛盾 内因 内外因关系原理 外因——事物的外部矛盾 事物的外部矛盾 外因 含义 关系 区别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矛盾问题 联系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的精髓 两者相互转化 两点论, 两点论,重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