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课古代诗歌五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 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 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 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 知军事。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才一接敌,便大败亏 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 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 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 降职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偶尔登上了幽州台,放 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无穷感慨。
新课·讲解
赏析三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 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 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 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 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 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 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
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 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 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 郑使君书》)。今天射洪县城古城墙名为“子昂城”,街道有“伯玉 路”等名称实为纪念陈子昂。
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 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 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 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 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 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 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 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 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 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
赏析一
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桐城辞赋体,是指中国桐城赋派作
家群创造出来的当代辞赋的新的文学属种)。体式的古朴、
文辞的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新课·讲解
赏析二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 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 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正如后人 所作《陈公旌德碑》云:"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 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
作者·简介
20-35岁:读书、壮游 35-44岁:长安求职 44-48岁:陷贼与为官
48-59岁:漂泊西南
知识·链接
泰山(Mount Tai),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
游景区。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 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之称。在汉族传 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 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 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 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最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五 单元
古代诗歌五首
课堂·导入
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公 元700),唐代文学家, 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 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 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 遗。其诗风骨峥嵘,寓 意深远,苍劲有力,有 《陈伯玉集》传世。
作者·简介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 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 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 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 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 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 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课堂·导入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 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 丽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 歌的高峰,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 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 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 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 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 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历来被誉 为“诗史”。
3、涕:古时指眼泪。
4、前:向前看 5
、念:想到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 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 恻悲愁!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Leabharlann Baidu
独怆然而涕下。
新课·讲解
知识·链接
关于幽州台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 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 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 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 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 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
字·词·音
1、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
大。
2、怆然:悲伤,凄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