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神奇的玻璃教案
神奇的玻璃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教案
神奇的玻璃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语言启蒙》教材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12课“神奇的玻璃”。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幼儿将了解玻璃的特性,认识玻璃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玻璃的透明、易碎等特性,认识不同种类的玻璃制品。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珍惜和保护玻璃制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玻璃易碎的特性,并学会如何保护玻璃制品。
2.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玻璃的透明特性,了解玻璃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玻璃制品(如玻璃杯、玻璃球、玻璃窗等)、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彩笔、画纸、玻璃清洁剂。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盒子,引导幼儿猜测盒子里的物品。
打开盒子,展示玻璃制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玻璃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玻璃的透明、易碎等特性,让幼儿了解玻璃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玻璃杯、玻璃窗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玻璃制品,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4. 玻璃清洁活动(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用玻璃清洁剂清洁教室的玻璃窗,让幼儿亲身体验玻璃的清洁和保养。
5.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谈谈自己对玻璃的认识,以及如何保护玻璃制品。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玻璃2. 内容:玻璃特性:透明、易碎玻璃制品:玻璃杯、玻璃窗、玻璃球等玻璃清洁与保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玻璃制品,并说明为什么喜欢它。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玻璃杯,因为它透明、漂亮,喝水时可以看到水清澈见底。
2. 扩展作业:与家长一起调查家中的玻璃制品,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幼儿大班科学小实验《神奇的杯子》精品教案
幼儿大班科学小实验《神奇杯子》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神奇杯子》这节大班科学小实验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物理现象》。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空气压力”科学原理,通过简单实验,让幼儿观察并理解大气压存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空气压力概念,知道大气压存在。
2. 培养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压力概念。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幼儿感受大气压存在,并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玻璃杯、水、硬纸片、吸管、胶带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给孩子们展示一个神奇杯子,杯口朝下放入水中,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激发幼儿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这是为什。
2.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空气压力概念,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幼儿解大气压作用。
3. 实验操作(10分钟)a. 将透明玻璃杯装满水;b. 用硬纸片盖住杯口,并用手按住;c. 将杯子倒置,慢慢松开手;d.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吸管和胶带制作一个简易吸管抽水机,观察吸管中水被吸上去现象。
5. 分享交流(10分钟)每组幼儿分享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大家共同讨论大气压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大气压概念2. 神奇杯子实验步骤3. 吸管抽水机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完成一个大气压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答案:实验名称:纸巾提水杯实验步骤:a. 将纸巾放入玻璃杯中;b. 倒入水,使纸巾完全湿润;c. 将玻璃杯倒置,用手按住杯底;d. 慢慢松开手,观察纸巾和杯子变化。
2. 作业题目:用生活中物品制作一个简单吸管抽水机。
答案:利用塑料瓶、吸管、胶带等材料制作,原理与课堂实验相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大气压概念有初步认识,但在实验过程中,还需加强引导,提高他们观察和描述能力。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神奇的玻璃》,主要内容是让幼儿通过听故事、模仿、表演等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教材涵盖了第4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小兔子波波意外得到了一块能看清未来的神奇玻璃,从而经历了一系列奇幻冒险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 通过模仿和表演,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故事课件、神奇玻璃道具。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询问:“你们见过神奇的玻璃吗?它有什么特殊的功能呢?”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神奇的玻璃》,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并提问:“小兔子波波为什么会得到神奇玻璃?他用了神奇玻璃做了些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3. 模仿与表演(5分钟)教师选出几名幼儿,让他们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其他幼儿观看后,用语言描述表演内容,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实践活动(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神奇玻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的场景。
5. 贴纸游戏(5分钟)教师准备贴纸,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将贴纸贴在相应的位置。
锻炼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神奇的玻璃》板书内容:1. 小兔子波波得到神奇玻璃2. 神奇玻璃的功能:看清未来3. 小兔子波波的冒险经历4. 珍惜与分享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神奇的玻璃》。
2. 家长协助幼儿,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神奇的玻璃》,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神奇的玻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3节《神奇的玻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玻璃的特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玻璃的透明、易碎等特性,知道玻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积极探究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玻璃的透明、易碎特性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思考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玻璃杯、放大镜、玻璃珠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的特点。
(2)邀请幼儿触摸玻璃杯,感受其光滑、冰凉的触感。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玻璃的透明、易碎特性,并举例说明。
(2)教师出示放大镜,让幼儿观察并了解其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讨论,分享生活中见过的玻璃制品。
(2)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幼儿补充。
4. 创作环节(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玻璃制品。
(2)幼儿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玻璃的特性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玻璃》2. 内容:(1)玻璃的特性:透明、易碎(2)玻璃的应用:玻璃杯、放大镜、窗户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描绘玻璃制品的画。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画的玻璃制品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幼儿收集生活中的玻璃制品,并进行观察和描述。
(2)组织幼儿参观玻璃工艺品展览,了解玻璃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3)开展“我眼中的玻璃世界”主题活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玻璃主题的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小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幼儿园小班教案
小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品》,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玻璃”。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认识玻璃的特性,了解玻璃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激发幼儿对语言表达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玻璃的特性,知道玻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用语言描述玻璃的特点及其作用。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玻璃的特点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玻璃,了解玻璃的特性,学会观察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玻璃杯、玻璃板、放大镜、透明的塑料袋等。
学具:画纸、彩笔、玻璃瓶、镜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
(2)邀请幼儿触摸玻璃杯,感受玻璃的质地。
(3)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由玻璃制成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一块玻璃板,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玻璃板的特性。
(2)讲解玻璃的透明、易碎、光滑等特点。
(3)通过举例,让幼儿了解玻璃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认识的玻璃制品。
(2)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玻璃的特点及其作用。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讨论玻璃还可以用来制作哪些有趣的物品。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玻璃2. 特性:透明、易碎、光滑3. 应用:玻璃杯、玻璃板、放大镜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认识的玻璃制品,并用语言描述它的特点。
答案示例:我画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它是由光滑的玻璃制成的,可以装水喝。
2. 作业要求:完成一幅画,并口头描述玻璃制品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玻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观察家里的玻璃制品,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语言习惯,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聆听能力。
2.学习《神奇的玻璃》这个故事,了解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学习一些新的单词和基本语言知识,并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的运用。
教学准备1.《神奇的玻璃》故事书。
2.玻璃杯、玻璃球、玻璃瓶等物品。
3.与故事相关的图片和卡通人物。
4.PPT和音频设备。
5.学习讨论材料和工具。
教学内容1. 听故事并讲解首先,教师会让幼儿围坐在一起,然后讲述《神奇的玻璃》这个故事,并在故事中引入玻璃这个材料。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和卡通人物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强调一些难点词汇,如玻璃、明亮、清晰等,帮助幼儿掌握关键词汇,并与孩子们讨论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加强幼儿对玻璃这个材料的理解力。
2. 词汇教学接着,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与玻璃相关的新词汇,如透明、脆弱、硬度等,并与幼儿进行讨论,让他们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丰富的图片和图表来帮助幼儿,并在教学中强调这些新词汇的正确发音。
3. 创意思维启发在幼儿掌握了基本的词汇后,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不同形状的玻璃杯、酒杯、瓶子等物品,并引导幼儿描述和比较不同物品之间的差异,以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玻璃作为创意启发的主题之一,鼓励幼儿尝试使用玻璃杯、瓶子等物品来创造新的事物,并向整个班级展示他们的创意。
4. 创意游戏针对玻璃的特性,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玻璃相关的创意游戏,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和想象力。
例如,工作室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动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玻璃杯,让他们在制作中思考杯子的造型、大小、装饰,以及如何让杯子更美观实用。
通过创意游戏的环节,幼儿能够通过实践中学习和探究语言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
5. 讲述故事并总结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再次讲述《神奇的玻璃》这个故事,引导幼儿总结故事情节和学习内容。
幼儿园科学教案《神奇的瓶子》大班一等奖(通用13篇)
幼儿园科学教案《神奇的瓶子》大班一等奖(通用13篇)幼儿园科学教案《神奇的瓶子》大班一等奖篇1(1657字)活动目标1.体验玩色的乐趣,产生探索的欲塑。
2.进行三种颜色的分类,感知颜色的变化。
3.培养探索瓶子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透明饮料瓶若干个,三种颜色与幼儿同数的圆形标签、红、黄、蓝三色的标志牌各一个。
活动过程一、逛超市,激发幼儿兴趣,发现不同颜色的饮料让幼儿观看逛超市视频,并引导幼儿观察各种饮料,说说对饮料的认识及了解。
(如:颜色)师:“小朋友都看到什么饮料了?他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自由回答)二、观察、探索瓶子的秘密:发现瓶子水都是透明无色的。
1.导人:“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的可是神奇的瓶宝宝。
(揭开遮布)这些瓶宝宝怎么神奇呢?今天他们有一个特殊的本领——会变魔术!”小朋友想不想看它表演魔术呀!2.观察瓶子“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小魔术师,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都是透明的,无色的。
)教师要做准确概括。
三、变魔术——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过渡:“瓶宝宝准备变魔术了,它想请几位小朋友跟它一起变,谁愿意和它一起表演呀!”1.瓶宝宝要求大家和它一起跳舞“拿好你的瓶宝宝,音乐响起,让我们和瓶宝宝一起跳个舞吧。
”(要求:1、瓶子必须晃动起来。
2、音乐停止你和你的瓶宝宝一定停下来)2.观察结果,找变化(1)“小朋友瓶宝宝他们表演的这个魔术好不好呀?”(注意让孩子自己说出变颜色了。
)(2)“它今天表演的是个什么魔术呀?(变颜色了)那咱们来看看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感到很奇怪。
)幼儿讨论:瓶宝宝里的水为什么会变颜色呢?”四、玩变色游戏,进行颜色分类。
过渡:“激发幼儿一起变魔术的兴趣”1.一起变魔术“准备好,瓶宝宝要跟大家一起跳舞了。
(音乐停止)“你们发现了什么?你的瓶宝宝变成了什么颜色?”2、颜色分类游戏:《找朋友》(红、黄、蓝分类)3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小朋友这个魔术是怎么变成的?为什么我们的瓶宝宝变出好看的颜色了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你的瓶子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呀?”(可以引导幼儿拧开瓶盖看一看,原来秘密在这儿呢。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杯子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杯子引言:在大班儿童的科学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个极具观赏性和教育性的科学实验——神奇的杯子。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将学会观察、提问、猜测和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文:1. 实验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枚透明的玻璃杯、一些小颗粒(如白糖、盐、小米等)、一块白纸和一些彩色水彩笔。
2. 实验过程- 步骤一:将杯子填满水,让孩子观察水的状态,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 步骤二:选取一种小颗粒,如白糖,将其加入杯中。
首先,让孩子猜测加入白糖后会发生什么变化,鼓励他们提出各种猜测,并记录下来。
- 步骤三:将加入白糖后的水搅拌均匀,让孩子观察杯中的变化。
让他们描述变化,并和之前的猜测进行比较。
-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分别加入盐和小米,观察杯中的变化,记录下来。
3. 实验结果- 菌落生长:加入白糖后,孩子们会观察到杯中可能会有菌落生长,他们可以观察到菌落的形态和数量。
- 水变咸:加入盐后,孩子们会尝到杯中的水变得咸了,他们可以比较加入盐前后的味道差异。
- 上浮现象:加入小米后,孩子们会观察到小米会上浮到杯面,他们可以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上浮现象。
4. 结论通过实验,孩子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白糖是微生物的营养源,会导致菌落生长。
- 盐可以溶解在水中,使其味道变咸。
- 小米比水密度小,会导致上浮现象。
5. 拓展探究为了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进行探究,例如:- 加入更多或更少的白糖、盐和小米会有怎样的变化?- 是否有其他物质可以导致菌落生长?- 为什么盐能溶解在水中,而小米不能?- 为什么小米会上浮?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孩子们将会在实验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教学要点在进行这个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引导孩子们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观察: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幼儿园故事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故事教案《神奇的玻璃》。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故事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物品》,详细内容为故事《神奇的玻璃》。
该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通过一块神奇的玻璃,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神奇的玻璃所代表的寓意。
2. 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神奇的玻璃所代表的寓意。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神奇的玻璃一块,故事挂图,PPT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神奇的玻璃,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玻璃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2. 讲解故事(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和故事挂图,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神奇的玻璃》,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小男孩的心理变化。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小男孩为什么觉得神奇的玻璃很神奇?”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寓意。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神奇事物,并画出来。
6. 创意表达(10分钟)学生利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创作一幅以“神奇的玻璃”为主题的画作。
7.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神奇的玻璃》2. 故事人物:小男孩、神奇的玻璃3. 故事寓意:学会珍惜和感恩4. 学生作品展示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以“神奇的玻璃”为主题的画作,并简要描述画作中的故事情节。
答案示例:画作描述了一个小男孩通过神奇的玻璃看到美丽的彩虹,他感到非常开心和珍惜。
2. 课后思考: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神奇的事物?它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神奇的玻璃》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神奇的玻璃》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玻璃及其特点。
2. 通过故事《神奇的玻璃》,培养幼儿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神奇的玻璃》2. 玻璃制品实物(如玻璃杯、玻璃窗等)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4. 音乐CD:《爱的奉献》三、活动过程1. 导入:展示玻璃制品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玻璃的特点(透明、光滑、易碎等)。
2. 讲故事:《神奇的玻璃》。
引导幼儿想象故事中的情境,感受玻璃的神奇力量。
3. 讨论: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如何学会关爱他人?4. 创作环节:根据故事内容,用画笔、彩泥等材料创作一幅关于神奇的玻璃的作品。
5. 展示作品,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观察家庭中的玻璃制品,了解其作用和特点。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增加关于玻璃的主题装饰,如玻璃画、玻璃制品等。
3.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观玻璃工厂,了解玻璃的制作过程,培养幼儿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现力和创造力。
2. 关注幼儿在创作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运用。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延伸活动的实施情况。
六、活动资源1. 故事视频:《神奇的玻璃》2. 玻璃制品图片素材库3. 音乐《爱的奉献》伴奏版4. 创作材料(画纸、彩泥、颜料等)5. 班级墙面展示空间七、活动步骤1. 视频导入:播放故事视频《神奇的玻璃》,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
2. 重述故事:邀请幼儿一起复述故事内容,强化记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交流:讨论故事中的爱心传递,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爱心经历。
4. 创作时刻:根据音乐《爱的奉献》的节奏,引导幼儿创作玻璃作品,感受音乐与创作的结合。
5. 作品展示:在班级墙面展示幼儿的作品,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小朋友观赏。
八、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故事视频的内容适合幼儿年龄,具有教育意义。
2024年幼儿大班科学小实验《神奇的杯子》教案
2024年幼儿大班科学小实验《神奇的杯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神奇的杯子》。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杯子中水的折射现象,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发现杯子中水的折射现象,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原理的理解和描述。
2. 教学重点:观察和实验,发现杯子中水的折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的玻璃杯、水、筷子、光源(如手电筒)等。
2. 学具:每组一套透明的玻璃杯、水、筷子、光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装满水,放在光源附近。
让幼儿观察杯子中的光线变化,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讲解光的传播原理,让幼儿理解杯子中水的折射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杯子中水的折射现象。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杯子》2. 内容:光的传播原理杯子中水的折射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杯子,思考为什么会有折射现象。
2. 答案:杯子中的水会让光线发生折射,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光的折射现象有了基本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例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原理的理解和描述。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大班语言优质教案《神奇的玻璃》
大班语言优质教案《神奇的玻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神奇的玻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玻璃的特点与用途,通过故事《神奇的玻璃》了解玻璃的神奇之处,学习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培养观察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知道玻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会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提高观察与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学会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玻璃的神奇之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神奇的玻璃故事课件,实物玻璃制品。
学具:画纸、彩笔、玻璃制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玻璃制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故事讲解(10分钟)讲述故事《神奇的玻璃》,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玻璃的神奇之处,学习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语描述玻璃制品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玻璃制品,描述其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玻璃特点:透明、坚硬、易碎用途:窗户、杯子、镜子等2. 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透明、光滑、坚硬、易碎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玻璃制品,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答案:示例:我家的玻璃杯是透明的,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的水。
它很坚硬,但也要小心不要让它破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和实物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学会了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玻璃工厂,了解玻璃的制作过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神奇的玻璃制品,与同学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玻璃的神奇特性》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二
《玻璃的神奇特性》是一项有关科学教育的课程,通过探索和实验,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关于玻璃的一些神奇特性。
在班上学期科学教案二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项内容,分析其中的原理和科学知识。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玻璃的性质和应用,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我们将介绍玻璃的定义和性质。
玻璃是一种无定形固体,它通常是通过高温加热石英、矾土和碱金属的混合物制成的。
玻璃具有透明和均匀的特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配方具有不同的颜色和折射率。
它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缘体,可以用来制造电子器件和太阳能电池板等应用领域。
然后我们将进行实验,探索玻璃的神奇特性。
首先我们会进行透视现象实验,通过放置一个透明的玻璃板,观察放置在它上面的某些物体的“消失”,这是因为玻璃会将光线分散和折射,从而导致观察到的物体的变形或位置释放。
接下来我们将挑选几个不同密度的玻璃片进行漂浮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密度和盈浮的概念,最后我们会进行一个非常有趣的组合实验,将不同颜色的玻璃板叠在一起,并照射它们,演示彩虹的形成。
通过这些实验,孩子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玻璃的性质和应用,并了解科学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同时,探索玻璃的神奇特性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促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
班上学期科学教案二的内容非常值得一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
通过这节课,学生能够了解玻璃的原理和特性,进一步了解物理和化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神奇的玻璃家族》趣味教案二:手工制作玻璃小屋
注意:本篇文章旨在提供教案,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玻璃材料的特点和基本制作方法;2. 学习手工制作技巧,提高手工制作能力;3. 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视觉艺术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玻璃材料的表现能力;2. 手工制作玻璃小屋;3. 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手工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和细节;2. 小屋空间的规划和设计;3. 艺术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玻璃材料1. 给学生介绍玻璃材料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告诉学生玻璃是由石英砂、碱类、氧化剂和钠钾等材料经过高温熔融后制成的。
2. 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玻璃材料,如彩色玻璃、透明玻璃、磨砂玻璃等。
3. 告诉学生玻璃材料在建筑、室内装饰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可以通过讲述建筑中的玻璃幕墙,或者玻璃栏杆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第二步:手工制作玻璃小屋1. 给每位学生发放一份玻璃片和玻璃胶,让学生利用玻璃片拼接出一个小屋的形状。
2. 教师讲解玻璃拼接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做准备工作。
3. 让学生从头开始,一步一步地将玻璃片一片片拼接起来,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小屋。
4.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保证小屋的稳定性和美观度,如有需要,可以示范操作。
5. 在拼接完成后,加透明的胶水加固,让小屋更加牢固。
6. 可以加入一些装饰,如花草、小动物等增加生趣。
第三步:艺术鉴赏1. 让学生对制作好的小屋进行鉴赏。
2. 分别从形状、颜色、造型等方面进行评论。
3. 激励学生给予对作品的评价,从而促进他们对艺术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效果评估1. 让学生相互交流他们在制作小屋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方法,提高他们在手工制作方面的交流沟通能力。
2. 考查学生使用玻璃材料的能力和理解玻璃制作的基本技巧。
3. 分享制作好的小屋的鉴赏和评价,考察学生对艺术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1. 需要提供足够的玻璃片和胶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品。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 (2)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神奇的玻璃》课程名称:神奇的玻璃年级:小班主题:颜色时间:30-40分钟教学目标:- 通过故事《神奇的玻璃》,帮助学生学习并认识不同颜色的名称及其含义。
- 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故事《神奇的玻璃》- 七种不同颜色的透明玻璃纸(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粉红色)- 黑板或白板-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七种不同颜色的透明玻璃纸,并请学生依次说出每种颜色的名称。
2. 引导学生讨论每种颜色代表什么,如红色代表爱、橙色代表快乐等。
故事讲解:3. 介绍故事《神奇的玻璃》,讲述玻璃的神奇之处,并强调故事中的颜色元素。
故事表演:4. 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在黑板或白板上用粉笔或白板笔表示颜色。
5. 教师以念故事的方式讲述故事,学生根据剧情发展在黑板或白板上改变颜色。
讨论与思考:6. 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如:故事中的玻璃是什么颜色的?每次改变颜色后,故事中发生了什么?学生对每种颜色有什么想法和感受?互动游戏:7.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颜色变化的乐趣和神奇,教师可以组织一个互动游戏。
在游戏中,教师将七种透明玻璃纸藏在教室中,学生们需要一起找到它们并按照颜色的顺序放置在一起。
创作活动:8. 鼓励学生用纸张和彩色笔在自己喜欢的颜色上进行绘画创作,可以根据想象来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神奇玻璃世界。
总结:9.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了哪些颜色的名称和含义,并再次提醒学生颜色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扩展:- 学生可带回家,分享颜色在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
- 教师可邀请学生一起探索并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颜色,并用语言来描述和表达。
- 结合课程主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创作一副描绘七种颜色的画作,并进行展示。
注意事项:1. 确保故事内容简明易懂,教学过程愉快有趣。
2. 适当放缓语速,以便学生理解和参与互动游戏。
3.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鼓励互相合作和分享。
神奇的玻璃教学计划
2 神奇的玻璃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2、让幼儿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不同变化。
活动准备:放大镜一个、凸透镜一个、《神奇的玻璃》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流程:1、师生谈话:(1)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玻璃?(幼儿自由讨论)(2)小白兔也有一块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吗?(从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2、出示《神奇的玻璃》挂图请幼儿欣赏,老师讲述故事并提出问题:(1)小白兔在玩时捡到了什么?(2)他有什么惊奇的发现?(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3、出示放大镜。
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从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处,知道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然后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利用这块“神奇的玻璃”战胜大灰狼。
4、看图书听故事。
老师播放故事磁带请幼儿边看图画边听故事《神奇的玻璃》,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提出问题:(1)小兔子是利用什么办法吓跑大灰狼的?(2)如果是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打败大灰狼?5、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玻璃”的神奇之处:看近的物体时,物体变大,离得远就会变小,而且物体是倒立的。
这种“玻璃”就是凸透镜。
(2)组织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讲述:小朋友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镜子,请幼儿讨论;然后交流凸透镜在生活中的用途。
6、师生进行讨论: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镜的模样和用处,想一想你们还见过其他什么样的镜子?(幼儿讨论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平面镜、凹透镜、哈哈镜等。
活动延伸:小朋友你知道哈哈镜的用处吗?那我们去三楼的哈哈镜那里认识一下它吧,巩固对哈哈镜知识的掌握。
3 醒来后的惊喜活动目标:1、能细致地观察人物动作、神态、表情特征,大胆想象讲述画面内容。
2、体验作品中父亲对儿子默默的爱。
活动准备:1、让家长帮助幼儿回忆与父亲在一起的趣事。
2、父亲、儿子的图片各一副3、教学挂图、幼儿用书第3册的第29页。
探索奇妙的玻璃片:中班科学教案
探索奇妙的玻璃片:中班科学教案玻璃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品之一,但你知道玻璃片中隐藏着许多的科学知识吗?本次中班科学教案将通过实验等方式,带领孩子们探索玻璃片的奥秘,让他们了解玻璃片的构成、性质、用途等相关知识,并通过亲身实验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玻璃片的构成、性质及用途。
2.学会通过实验方法分析、探究物质的性质。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玻璃片的构成与性质。
2.玻璃片的用途。
3.实验探索玻璃片的性质。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引导孩子们回忆生活中常见的玻璃制品,如杯子、窗户、眼镜等,告诉他们都是用玻璃片制成的,并让孩子们感受玻璃片的光滑、硬度和透明度。
2.知识讲解(1)讲解玻璃片的构成: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和氧元素。
硅酸盐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成分之一,它可以在高温下熔融成为玻璃。
(2)讲解玻璃片的性质:玻璃片是一种非晶态固体,没有结晶结构,所以不存在晶格缺陷。
它具有透明度高、硬度大、化学性质稳定等优良性质,同时缺点是易碎、易受热等。
(3)讲解玻璃片的用途:玻璃片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仪器等行业,如制作窗户、车窗、电视、手机屏幕等。
3.实验环节(1)磨沙玻璃片实验:将一块玻璃片放入磨沙机中加工,观察加工前后的玻璃片有何变化。
(2)分解光谱实验:将一张白纸插入窄缝中,让阳光透过玻璃片后再射向白纸,观察白纸上出现的七种颜色。
(3)玻璃片的吸热实验:将一块玻璃片暴露在阳光下,观察玻璃片的吸热情况。
4.总结通过实验,让孩子们感受到玻璃片的透明性、硬度、易碎等性质,引导他们思考玻璃片可以用于哪些场合。
同时,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重点1.玻璃片的构成、性质和用途。
2.利用实验等方式,让幼儿深入了解玻璃片的特殊性质。
3.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和科学思维。
五、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实验让幼儿深入了解玻璃片的性质。
小班语言优质教案《神奇的玻璃》
小班语言优质教案《神奇的玻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品》,具体内容为《神奇的玻璃》。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玻璃的特性、用途以及相关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玻璃的基本特性,了解玻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物品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玻璃的透明、易碎等特性。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神奇玻璃样品、玻璃制品、教学PPT等。
2. 学具:彩笔、画纸、玻璃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神奇玻璃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玻璃的图片,讲解玻璃的基本特性(透明、易碎等),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玻璃制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4. 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玻璃制品?它们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5. 成果展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玻璃》2. 板书内容:(1)玻璃的特性:透明、易碎、光滑等;(2)玻璃的应用:窗户、杯子、镜子等;(3)学生作品展示:玻璃制品图片及特点描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玻璃制品,并描述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玻璃制品是放大镜。
它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可以放大物体。
它的应用场景是观察昆虫、植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积极观察和表达。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其他物品,了解其特点和用途,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语言《神奇的玻璃》
市南区团岛幼儿园大班故事《神奇的玻璃》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学习小兔的勇敢机智。
2.进一步引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兴趣,发现放大镜能把所有的物体都放大。
3.鼓励幼儿乐意在集体面前交流与分享用放大镜看到的现象,增强自信。
活动准备:1.情景设计:小兔子(幼儿饰)、大灰狼(幼儿饰)、兔子的家。
2.课件《神奇的玻璃》3.操作材料:放大镜人手一个、各种细小的材料若干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教师带领幼儿跳着欢快的兔子舞入场,坐定后,请出小客人“小兔子”。
2.待“小兔子”和幼儿做简短的熟悉后,教师交代“小兔子”来的目的。
师:“小朋友们,今天‘小兔子’来到这里和我们交朋友,还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小节目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二)通过欣赏情景表演,教师设计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1.幼儿欣赏故事的前半部分(从开始一直到“小兔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发现玻璃的神奇之处。
教师设计提问:⑴小兔子在草丛里捡到了什么,它有什么惊奇的发现?⑵大灰狼看到小兔子见到一块玻璃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⑶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小结:小兔子捡到的宝贝真有趣,能把看到的东西放大。
2.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后半部分,感受小兔子的勇敢机智。
师:“刚才小朋友们帮小兔子想出了好多战胜大灰狼的办法,我们来看看小兔子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吧!”(观看故事后半部分)提问:⑴在这段表演中出现了谁?⑵小兔子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⑶为故事取名字,进一步巩固理解“神奇”的含义师:“这么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怎样?”(要求:幼儿为故事取名字,教师逐步向《神奇的玻璃》靠拢)3.幼儿观看课件,帮助幼儿完整的理解故事,然后提问:⑴小兔子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吓跑大灰狼的呢?说明小兔子怎样?⑵小兔子真的变大了吗?原来是这神奇的宝贝保护了小兔子,让大灰狼以为它真的变大了,小兔真聪明!猜猜这宝贝叫什么名字?小结:原来这块透明的玻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放大镜。
大班科学神奇的玻璃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玻璃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玻璃的特性和用途;2.学习如何制作玻璃;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玻璃模型;2.玻璃杯、玻璃板、玻璃棒等实物;3.白板、彩笔、盆、水、盐和面粉;4.视频等多媒体工具。
三、教学过程1. 玻璃的特性和用途(3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平时见到过的玻璃制品,例如眼镜、窗户、餐具等;2.解释玻璃的起源、特性和用途;3.演示使用玻璃的优点和注意事项,例如抗腐蚀、保温隔热等。
2. 制作玻璃模型(60分钟)1.分组让学生自制一个简单的玻璃模型,使用白板、盆、水、盐和面粉等基础材料进行制作;2.演示制作步骤,解释每一步的原理和技巧;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玻璃制品。
3. 玻璃制品的制作和使用(40分钟)1.按组分别发放玻璃杯、玻璃板、玻璃棒等实物,让学生进行手动操作;2.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玻璃制品,例如玻璃花瓶、玻璃球等;3.演示玻璃制品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
4. 回顾总结(2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学到的内容,让学生简述玻璃的特性和用途、玻璃模型和玻璃制品的制作方法;2.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3.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留下作业,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实操和亲身体验。
在实践中,一些学生对制作玻璃模型过程中的技巧掌握不够,需要进一步引导。
同时,一些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困惑和迷失。
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次课,可以进一步加强完善制作玻璃模型的技巧训练,并考虑采用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参与。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采用更加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神奇的玻璃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2、让幼儿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不同变化。
活动准备:放大镜一个、凸透镜一个、《幼儿园神奇的玻璃教案》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流程:
1、师生谈话:
(1)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玻璃?(幼儿自由讨论)
(2)小白兔也有一块幼儿园神奇的玻璃教案,你想知道吗?(从而引出故事《幼儿园神奇的玻璃教案》)
2、出示《幼儿园神奇的玻璃教案》挂图请幼儿欣赏,老师讲述故事并提出问题:
(1)小白兔在玩时捡到了什么?
(2)他有什么惊奇的发现?
(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3、出示放大镜。
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从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处,知道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然后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利用这块“幼儿园神奇的玻璃教案”战胜大灰狼。
4、看图书听故事。
老师播放故事磁带请幼儿边看图画边听故事《幼儿园神奇的玻璃教案》,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提出问题:
(1)小兔子是利用什么办法吓跑大灰狼的?
(2)如果是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打败大灰狼?
5、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玻璃”的神奇之处:看近的物体时,物体变大,离得远就会变小,而且物体是倒立的。
这种“玻璃”就是凸透镜。
(2)组织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讲述:小朋友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镜子,请幼儿讨论;然后交流凸透镜在生活中的用途。
6、师生进行讨论:
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镜的模样和用处,想一想你们还见过其他什么样的镜子?(幼儿讨论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平面镜、凹透镜、哈哈镜等。
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知道哈哈镜的用处吗?那我们去三楼的哈哈镜那里认识一下它吧,巩固对哈哈镜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