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习题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A )
A.19
世纪40年代 B.18 世纪40年代 C.20 世纪40年代
D.17 世纪40年代 2、
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思想是
(D ) A.唯物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唯物主义辩证法
D. 辩证法
3、
费尔巴哈哲学的合理思想是 (D )
A.唯心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辩证法
D.
唯物主义
4、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 )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C.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
D.
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
5
、
生于价值学说的创立者是(
C ) A. 亚当•斯密 B. 大为 -李嘉图 C. 马克思 D. 威廉 -配第
6、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了(
A ) A.劳动价值论 B.剩余价值论 C.再生产论 D.流通理论
7、 马克思主义创立前,不存在(
D ) A. 唯物论与唯心论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论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8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 )
A.
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
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学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9、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 )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 的实践性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0、 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D. 芝加哥工人起义
11、 在历史上,曾提岀过改革现存社会制度的方案,并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作了一些有价值的描绘的,为马克思主义创立提供了重 要的前提的是
(C )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 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
C.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 德国古典哲学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基础和前提是(
AC )
A.唯物史观的发现 2、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影响较大的是( 3、 同马克思主义对立的非马克思主义派别主要是(
B. 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
C. AD )
剩余价值学说的提岀 A. 费尔巴哈 B. D. 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创立 费希特 C.谢林 D. 黑格尔 ABCD A. 唯心主义 B. 旧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人本主义 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ABC BC
) A. A. 细胞学说 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B.能量转化与守恒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 D.西斯蒙第 大陆漂移学说
6、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 A.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 B. AB ) 英国的欧文 C. 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 D. 英国的托马斯• 莫尔
7、马克思主义从内容上说是(ABC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 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8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 A .辩证法 B. 劳动价值论 C. 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12、
马克思主乂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A. C.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工人运动得到了 “农民的合唱
13、
马克思恩科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是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C )
D. 剩余价值论
14、
15、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 )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是否( A. A.
C.
16、 A. C.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无产阶级的生存方式是精神
D.
17、 A.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18、
19、
A. 马克思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 )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认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与时俱进 B. 解放思想 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坚持辩证法
D.
C.实事求是
D. 理论联系实际
B.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承认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无产阶级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B. 哲学的生存方式是物质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卫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D.唯物主义
实践性
D.与时俱进
(A)
C )
B.
以求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9、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BC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 A. B. 一切从实际岀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0、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 的(AB ) C. D. A.马克思主义只是经验科学方法 C.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世界观
B. D. 马克思主义只是政治战略决策原则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
1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 BCD A. 阶级性 B.实践性 C. 革命性 D. 科学性
12、马克思主义第一次(ABCD A.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 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C.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 实现了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3、十九世纪30-40年代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是( ABQ A. 14、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 19世纪30-40年代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说明了无产阶级( 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新阶段
C.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D. 意大利工人的罢工运动
B. ABCD
已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C. 15、
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马克思主义是(ABC ) D.
已经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 16、
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C.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BCD 李大钊的理论 B. 毛泽东思想 C. B.
D. 邓小平理论
17、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必须( ABCD 认真读马克思主义的书
B. 学以致用,有的放矢
C.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A. 一、单项选择题 科学的世界观 历史解释准则
D. “三个代表” 反对教条主义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重要思想 D. 反对形式主义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
B. 哲学与具体科学
D. A ) C.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的关系界定的 主体和客体 D. 一般和个别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C )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5、 D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主张“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 的观点,属于( B )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物主义
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 的机械唯物主义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
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岀诸如醋酸纤维、 这一情况说明(B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物质生产 聚苯乙
烯、 B. B )
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 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9、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B )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10、 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D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
认识事物的量
C..
B. C.
B. D.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确定事物的质
D. 把握事物的度
12、
13、
11、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D ) 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 “观念的东西不过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D )
A.
意识是人脑中的特有的物质
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
D.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3、 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 )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 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
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改变,关键在于( AB )
A.它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 它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C.它解决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的问题
D.
它解决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2、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8某山村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矶矿以来,办了三个矶矿厂。
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放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 数患有呼吸道
疾病和皮肤病。
这一后果从哲学上看主要是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AB )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者,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BC )
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动、静,皆动也。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 D.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4、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B.
D.
5、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BQ
C.
A.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CD )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
6、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 系和
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包含的辨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7、 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A.因祸得福,福祸相依
B.
D.
B. ABCD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BCD
B.
D.
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关
培育岀新品种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济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AB )
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9、 矛盾统一性在事物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
D.
ABD B. 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0、 下列那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B )
B.
B.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的是( D.
因时制宜, 欲擒故纵, 因地制宜 声东击西
11、 ABC )
A.
B. 抓典型
B.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ABCD C.
一切经过经验
D. 欲擒故纵
A. 一分为二
B. 合而为一
C.
万物莫有不对
D.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岀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
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 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BD )
B. D.
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三、分析题
1、 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 “饱受 环境恶化之苦的是
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岀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 )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3 )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
答案要点:(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这
3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
(2) 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
律,为所欲为。
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界 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2、 一些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
“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万物莫有不对”。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简述上述论点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答案要点:(1)上述观点指岀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相互联系、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但这些 辩证法思想是朴素的、零散的,并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揭示客观事物自身固有规律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特别是毛泽东系统地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 统一学
说,科学地阐明了关于矛盾普遍性以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的原理。
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一切事物
的发展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 化。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统一,不可分割,二者的辩证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发展。
(3) 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事物、处理问题,反对一切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做好各项工作。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
客观精神的显现 C.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 主观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 据报道,俄罗斯科学家发现了门捷列夫周期表上的第
114号超重元素,新元素的原子质量为 289,它填补了化学周期表上的一个 空白。
这说
明(B )
A.思想能反映客观事物
B. 认识要不断跨展、深化,认识发展是无限的
D. 化学家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分子、原子运动现象揭示元素变化规律
3、中国古代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后,他没有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
这
5、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技术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6、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B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7、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岀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 D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D.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B ) A.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抓中心
C.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促使矛盾转化的过程
B.
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只要打破常规,就能岀奇制胜
4、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
C )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0、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他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
这种反映形式是(B ) A. 感觉 B.
11、瞎子摸象的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B )
A.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基础、必经阶段
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D.
12、概念、判断、推理是(C )
13、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19、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这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B.
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0、“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 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B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21、 列宁提岀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
22、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命题强调( C )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
2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C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
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
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行动的成败
24、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D )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25、马克思指岀:“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的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
14、 “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 A )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15、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这是( A )
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
客观真理论 D. 形而上学真理论
16、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D )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7、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 )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18、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种观点是( B )
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差别
知觉 C. 表象 D. 分析
B.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 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 理性认识的三种认识
D.感性认识的三种认识
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A )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C) A. 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
C. 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26、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C)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27、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 A.具体性B
2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B)
A.感性认识一一理性认识一一感性认识
B.
C. 感觉知觉表象
D.
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D. 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客观性 C. 终极性 D. 全面性
实践认识实践
概念一一判断一一推理
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
”这
29、任何科学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真理具有( A.客观性
绝对性
B.
C. 相对性
D.
全面性 30、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D )
A.
伟人之言
B. 吾人之心
C. 众人意见
D. 社会实践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ABCD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 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D.
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B.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2、一根筷子放在空气中,我们看到它是直的,把它放在水里,我们看见它是弯的。
这一对比实验( BC
A.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B.
C.肯定了事物的本质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D. 3、 “谎言重复千次,就会变成真理”,这就是说( BD ) A.真理和谬误有确定的界限 B. C.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
D.
4、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BCD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
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ABCD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6、 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CD )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
C. D. 说明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
强调了任何矛盾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有用就是真理
实践创造岀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辨证过程 一论断说明(ABD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
8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BC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9、下列判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第一的观点的是(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
C. 一步实际行动胜过十大纲领
D.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岀来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D.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ACD
秀才不岀门,全知天下事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BCD
10、“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11、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ACD )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
12、 “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ACD A.
理论脱离实际
13、 “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ACD A.唯心主义经验论 14、 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 BCD A.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制作 C.要从实际岀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15、 “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 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恩格斯这
段话的含义是(ABD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辨证过程是( CD )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B. 经验论
C. 教条主义
D. 唯理论 B.
唯物主义反映论
C.唯我主义
D. 反理
B. 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戈卩 D.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会再升起。
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B.
C.
实践 认识
实
D.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