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作品雨霖铃说课(最新)

合集下载

2024《雨霖铃》的说课稿范文

2024《雨霖铃》的说课稿范文

2024《雨霖铃》的说课稿范文雨霖铃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必修篇目之一。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雨霖铃》是明代文学家柳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写秋雨细细、寒风凄凄的气氛,以及对过去欢乐时光的回忆,诗中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这首诗言辞优美,意境深远,是学生感受文学之美、品味诗歌情感的绝佳素材。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雨霖铃》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优美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发展对诗歌的感悟和体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法学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朗诵与解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和艺术美感,同时进行对诗歌的解读和分析;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准备:1. 课件:准备了有关《雨霖铃》的背景资料和诗歌全文,配合图文并茂的课件,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歌;2. 录音:录制了优美的《雨霖铃》朗诵录音,用于学生学习朗诵;3. 学习材料:准备了学生朗诵的《雨霖铃》,以及相关的问题,用于学生学习和思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雨霖铃的意义和与自己生活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诵与解读:让学生朗读《雨霖铃》,同时进行诗歌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雨霖铃说课稿四篇【最新】

雨霖铃说课稿四篇【最新】

雨霖铃说课稿四篇雨霖铃说课稿篇1这篇__被编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词别是一家”板块。

专题所选皆为千古名篇,所写尽是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

这一板块萃集了婉约派四大代表人物的作品,所写尽是离愁别恨。

《雨霖铃》“寒蝉凄切”通过描写清冷的秋景,表达了恋人们难以割舍的离情,感人肺腑,最能引起学生的恻隐之心,柳词细腻的情态刻画也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影响。

__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对古典诗词并不陌生,也掌握了阅读这类文体的基本方法,但还没有养成运用想象,调动情感来填充意象,品悟意境的习惯;另外,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但是对这种纯粹的本真的情感体验得较为肤浅,所以在理解作者情感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鉴于以上分析,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我将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

学习__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作技巧,发挥想象,把握词中意境。

3。

感悟词中离情,获得精神成长。

那么__的教学重点就是感悟词中的离情;教学难点则是学习__的写作技巧,把握词中意境。

接下来,我们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和点拨法相结合2。

谈话法和情境教学法相补充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具体包括:朗读法、勾画批注、运用想象、调动情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下面,我们就说下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设定以下五个教学环节:1。

导入为学生播放歌曲《长亭送别》,营造一种离别的氛围。

趁机请学生调动情感,说说和朋友分别时的场景和心情。

歌词说得真好“今宵别梦寒。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带着这种凄凉伤感的情绪让我共同走进这首离别的绝唱《雨霖铃》。

2。

介绍作者、背景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作者,我将为利用幻灯片为学生补充柳永的创作风格及__的写作背景:柳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长于抒发羁旅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

《雨霖铃》的说课稿范文最新8篇

《雨霖铃》的说课稿范文最新8篇

《雨霖铃》的说课稿范文最新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雨霖铃》的说课稿范文最新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雨霖铃》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雨霖铃》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单元提示强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二、说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知《雨霖铃》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凉清丽的意境和浓重的离愁;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意象特点,把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

三、说重难点重点:感受作者浓浓的离别之愁,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难点:理解、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四、说教法:1、诵读法;2、点拨法;3、探究法。

五、说学法1、预习法;2、质疑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南朝江淹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自古以来,人们往往“伤离别”,柳永作为宋朝大才子,整日混迹于烟花柳巷,与红颜知己把酒言欢、吟诗诵赋。

这首《雨霖铃》就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时写给曾经的红颜知己的用心之作。

2、文本学习(1)初读:学生自由朗读吟诵,注意字音、节奏、轻重、缓急、感知韵律美。

读音:噎、韵脚:切、歇,波、阔,别、节、年。

节奏舒缓,读出有情人离别时凝重氛围。

语调:“更与何人说”一句读出相聚后的独处之苦,余音绕梁。

(2)范朗读:听老师示范朗读,学生找出词中意象,说出这些意象的特点。

意象:上阕有寒蝉、长亭、帐、兰舟,下阕有烟波、暮霭、杨柳岸等。

特点,都是引人伤感之物。

(3)三读:展开想象,感悟由众多意向组成的意境美。

(4)四读:品评诗句领悟表达美,具体方法是炼句。

上阕选择尾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下阕选择“今宵酒醒何处,烟柳岸,晓风残月”,体会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引言概述:《雨霖铃》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作者柳永是宋代著名的词人。

这首词以雨夜的悠扬铃声为主题,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

本文将从词的背景、结构、意境、艺术特色和影响等方面对《雨霖铃》进行深入分析。

一、词的背景1.1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以词为代表的文学形式达到了高峰。

1.2 作者背景:柳永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以婉约清新、感情真挚而著称。

1.3 《雨霖铃》创作背景:柳永在一次雨夜中听到铃声,感慨人生短暂,于是创作了这首《雨霖铃》。

二、词的结构2.1 韵律结构:《雨霖铃》共有七首,每首四句,采用七绝的韵律形式。

2.2 内容结构:词中通过描绘雨夜的景象和铃声的悠扬,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和生命的感慨。

2.3 表达手法:柳永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将雨夜的景象与人生的沧桑相结合,表达了深刻的情感。

三、词的意境3.1 雨夜景象:词中描绘了雨夜的寂静、凄凉的景象,与铃声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3.2 铃声音律:铃声在雨夜中回荡,如同人生的哀怨,勾起了词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慨。

3.3 情感抒发:词中融入了词人对人生沧桑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悲伤,表达了对岁月的无奈和对生命的珍惜。

四、词的艺术特色4.1 婉约清新:柳永的词作以婉约清新、情感真挚著称,体现了宋代词人的文学风格。

4.2 感情真挚:《雨霖铃》中表达了词人深刻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感慨,感情真挚动人。

4.3 对比手法: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雨夜的凄凉与铃声的悠扬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五、《雨霖铃》的影响5.1 文学价值:《雨霖铃》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被后人传颂不衰。

5.2 影响力:《雨霖铃》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还被广泛传诵于民间,成为经典之作。

5.3 传承与发展:《雨霖铃》的词风影响了后世词人的创作,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雨霖铃》这一课。

本节课将采用“说课”的形式进行展开,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重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步骤以及课后作业与反思。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让学生掌握宋词基本特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雨霖铃》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2.过程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等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词人柳永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内容与重难点1.教学内容:词牌名及其来历、词作背景及主题思想、重要词语解析等。

2.教学重难点:掌握宋词的基本特点、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异同点、深入分析《雨霖铃》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三导三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导学、导研、导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词人情感和意境。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雨霖铃》的音频,让学生感受词牌名的来历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词牌名与词作情感的关系。

二、新课导入介绍柳永及《雨霖铃》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词作的主题思想。

三、新课学习1.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阅读《雨霖铃》全词,并归纳出词中的重要词语及意象。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教师点拨: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和指导。

同时,对重要词语进行解析,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雨霖铃》的意境和情感。

3.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让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并引导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完善。

同时,通过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异同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雨霖铃》的情感和意境。

4.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宋词的基本特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等知识点。

柳永《雨霖铃》说课稿

柳永《雨霖铃》说课稿

柳永《雨霖铃》说课稿柳永《雨霖铃》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柳永词两首》。

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本课教学。

一、教材分析《柳永词两首》是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主要涉及宋词,而柳永在宋代词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是宋代第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他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他是婉约词派的创始人。

所以教材把他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高中课本宋词的第一课,凸显了其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的能力。

《望海潮》和《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建议在教授时把《雨霖铃》放在第一课时,因为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维,而这首词更能体现词人的婉约风格,还有,《雨霖铃》这首词感情细腻,可分析的内容较多,理解了这首词,对于《望海潮》的分析就变得简单而且水到渠成了。

今天我就重点说说《雨霖铃》这首词。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宋词的接触较少,通过对初中阶段诗歌的学习,已经能感受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准备用诵读、讲解、合作探究等方法相结合。

四、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2、在诵读中体会《雨霖铃》的凄清意境和思想情感;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词画结合,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2、点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深入探究,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重真情。

五、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中品味意境;2、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与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播放来自网络的一段视频《雨铃霖》。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教材)《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首饱含了千种风情的别离词。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卞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层深入,把离情写得淋漓尽致,备足无余。

其中经典的意象,凄婉缠绵的情感,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都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学习这首词,有助于培养学生品味语言,把握意象,理解意境,鉴赏表达技巧。

从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习目标(说目标)1.知识和技能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赏析及抓住词的意象来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

2、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四、学情分析(说学情)作为中专的学生,对宋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五、教学方法:通过诵读法、问答法、表演法、点拨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精讲巧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地深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六、教学手段:主要以现代化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生共同回忆有关离别的古典诗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上心头2、导语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着苦痛。

这苦痛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来倾诉他们的离别愁绪。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雨霖铃》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在群星璀璨的北坛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雨霖铃》是课内自读课文,但也可以做教读课文,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作为课内自读课文来处理,主要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三)鉴于以上两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会、宋词的艺术特点;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词中意象,具体领会唐代几位诗人和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作者当时的理想;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雨霖铃》说课稿(附教学反思)

《雨霖铃》说课稿(附教学反思)

《雨霖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

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说教材(一)单元教学目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 包括风格、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目标:1、领会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2、具体领会唐代几位诗人以及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

3、初步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以“离情”为线索,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是柳永的代表作。

本课共有两篇教读课文《雨霖铃》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篇是婉约派代表作,一篇是豪放派代表作。

我选择《雨霖铃》这首词是为了让学生对婉约派风格有一个大致了解,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根据教材特点及《大纲》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第一、知识目标1、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2、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第二、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第二、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教学重点:1、“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2、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难点:名句的鉴赏方法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但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

在初中时已有接触,高一时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采桑子・重阳》,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说教法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一讨论一鉴赏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引言概述:《雨霖铃》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诗文,以其深情的描写和真挚的感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雨霖铃》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诗歌背景、诗歌主题、诗歌结构、诗歌表达手法以及诗歌意义。

一、诗歌背景:1.1 唐代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社会风气开放,文人雅士辈出。

1.2 柳宗元的生平: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清正廉洁而闻名于世。

1.3 诗歌创作背景:柳宗元写《雨霖铃》时正值他流亡岭南的时期,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二、诗歌主题:2.1 怀念故乡:《雨霖铃》通过描写雨夜孤寂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2 忧国忧民: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忧虑,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2.3 追求真理:柳宗元在《雨霖铃》中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实的境界。

三、诗歌结构:3.1 诗歌形式:《雨霖铃》是一首七绝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

3.2 押韵方式:诗中使用了押韵的手法,使整首诗更加优美动听。

3.3 篇章结构:诗歌以写雨夜孤寂的景象为引子,通过对故乡思念、忧国忧民和追求真理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四、诗歌表达手法:4.1 比喻手法:柳宗元通过运用比喻手法,将雨夜孤寂的景象与自己的思乡之情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4.2 对仗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手法,使每句诗的音韵和谐,给人一种韵律感。

4.3 感情表达: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他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五、诗歌意义:5.1 文学价值:《雨霖铃》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成为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2 人生意义:诗中表达了对故乡、国家和真理的思考,激发了人们对于家国情怀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5.3 人情味道:《雨霖铃》通过对雨夜孤寂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思念和渴望,使人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一、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上: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借助对意象的分析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3、深刻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4、运用词中的艺术表现手法指导写作,提高学生写作中借景抒情的能力。

情感上:1、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2、使学生感受词中别离之情的凄苦,从而教育学生珍惜身边之情。

二、怎么教?以诗词讲诗词。

以讲读为主,同时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

以诵读—讨论—鉴赏为主线,主要采用诵读、讨论,在有针对性的意象分析和意境解读中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三、文本解读背景方面解读1.词的地位:位于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的本单元教学以词为主。

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

“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

它比诗更通俗更灵活,更易表达情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2.婉约派的特点:词分两派——婉约和豪放。

婉约派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哀婉之美。

但多数婉约词内容比较窄狭。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表达男女之情的闺怨词,又在词中增添了游子羁旅之思和别恨离愁,使词的境界有所扩大。

《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3.柳永生平由于上一册中学过柳永的《凤栖梧》,学生对柳永的生平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所以在此环节中首先由学生自主发言,介绍“我所知道的柳永”,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

介绍过程中不只限于作品及创作风格的叙述,还可以补充词人的生平逸事,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进行课前准备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

强调几个点:怀才不遇、青楼歌馆、花前月下、真挚。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奉旨填词柳三变”“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一生潦倒、群妓合金下葬4.本词创作背景仕途失意又不甘于在夜夜笙箫中消磨自己一生的柳三变。

雨霖铃》说课稿。一等奖

雨霖铃》说课稿。一等奖

雨霖铃》说课稿。

一等奖本班学生为高二年级,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但是,对于古诗文的鉴赏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之前的研究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但是对于古诗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还不够深入了解。

因此,本次教学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雨霖铃》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分组合作等。

在讲授环节中,老师将结合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雨霖铃》这首词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特点。

在讨论环节中,老师将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雨霖铃》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在分组合作环节中,老师将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词牌填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文学趣味。

四、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老师将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思考。

通过多读《雨霖铃》这首词,让学生深入理解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多写,让学生熟练掌握词的表现手法和鉴赏方法,通过多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课前导入、课中教学和课后拓展。

在课前导入环节中,老师将通过图片和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在课中教学环节中,老师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雨霖铃》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在课后拓展环节中,老师将引导学生进行词牌填空和创作,巩固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以上是本次《雨霖铃》说课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接触过词这种体裁。

初中时,他们只需要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即可。

然而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不够。

我们需要将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以此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雨霖铃》说课(

《雨霖铃》说课(

《雨霖铃》课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件的题目是《雨霖铃》,现在我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谈谈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别离词,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是柳永的代表作。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它的层次特别清楚:分为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层层深入,离情别绪,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有助于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对宋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能够感受古典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基于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通过诵读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和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

(3)、了解婉约词的风格特色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意象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通过学习《雨霖铃》,使学生对宋词有进一步的了解。

在朗读、赏析的同时,把握诗作的景与情,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感情,探究词的意境,并体会婉约的风格特色。

【教学重点】以读带赏,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诗词意像,体会作者感情。

四、说课件特色:1、整个课件课型设计为赏析合作型,从多维度、多层次为学生设置视听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集图片、文字、声音等综合功能为一体,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重视学生从课件中领会古代诗词的意境,培养诗歌鉴赏能力,体会诗歌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引言概述:《雨霖铃》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诗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被广泛传颂至今。

本文将从诗歌的结构、意境、语言、艺术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对《雨霖铃》进行详细解读。

一、结构分析1.1 《雨霖铃》的整体结构呈现出怎样的特点?1.2 诗歌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如何呼应和衔接?1.3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如何体现出柳宗元的思想情感?二、意境描写2.1 诗人如何通过描写雨声、铃声和风声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2.2 诗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句诗句如何展现出时光流逝的主题?2.3 诗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如何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三、语言特点3.1 柳宗元在《雨霖铃》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2 诗中的用典和典故有何特点?3.3 诗歌中的语言如何体现出柳宗元的情感和思想?四、艺术特点4.1 《雨霖铃》的艺术特点有哪些?4.2 诗歌中的意象和符号如何体现出柳宗元的审美追求?4.3 《雨霖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如何?五、影响与评价5.1 《雨霖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传承有哪些?5.2 诗歌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如何被后人所认可和传颂?5.3 柳宗元作为唐代文学巨匠的地位如何在《雨霖铃》中得以体现?总结:《雨霖铃》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杰作,通过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描写,展现了柳宗元高超的艺术境界和情感表达能力。

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当珍惜和传承这样的经典之作,让其继续在文学史上发光发热。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幼儿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我设计了这节以《雨霖铃》为主题的诗歌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互动学习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诗歌的美。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雨霖铃》这首诗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幼儿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雨霖铃》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知道作者和背景。

2. 技能目标:通过诗歌的朗读、背诵,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幼儿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雨霖铃》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雨伞、铃铛等。

学具:幼儿绘画用的纸、笔、彩色贴纸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雨天的声音,让幼儿想象自己在大雨中行走,感受雨天的氛围。

2. 诗歌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雨霖铃》的诗意画面,引导幼儿了解诗歌的内容,解释诗歌中的意象。

3. 诗歌朗读:带领幼儿朗读《雨霖铃》,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画笔和彩色贴纸描绘诗歌中的场景。

5. 背诵练习: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让幼儿背诵诗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 情景扮演:让幼儿分组扮演诗歌中的人物,进行情景扮演,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雨霖铃》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们对《雨霖铃》这首诗的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绘画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用画笔和彩色贴纸描绘出了诗歌中的场景。

在背诵练习中,幼儿们也能积极参与,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雨霖铃说课稿一等奖

雨霖铃说课稿一等奖

雨霖铃说课稿一等奖一、引言作为一名教师,我非常荣幸能与各位分享我获得的一等奖“雨霖铃说课稿”。

这是一门精彩而又有趣的课程,我深信它将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和知识启迪。

在我接下来的说课中,我将向大家介绍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生,是一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

通过学习和欣赏《雨霖铃》这首诗词,学生们将了解它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够提高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雨霖铃》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柳永的生平;- 熟悉《雨霖铃》的诗词内容和文学特点;- 掌握《雨霖铃》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式;- 理解《雨霖铃》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2. 能力目标:- 能够准确地朗读《雨霖铃》,感受其韵律之美;- 能够理解和解读《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情感;- 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雨霖铃》的欣赏之情。

3. 情感目标:- 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提升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课文分析- 课文内容:《雨霖铃》是南宋时期文人柳永创作的一首抒发思念之情的七言绝句。

它以婉约的语言描绘了雨中婉转悠扬的铃声与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 课文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写了不同的场景和情感,通过运用描写雨声、叩门声和弹琴声等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2. 文化背景分析- 雨霖铃的意义:雨霖铃是古代一种装置在屋檐下的铃铛,当雨滴落在铃铛上时,发出悦耳而凄美的声音。

《雨霖铃》诗中的雨霖铃象征着对逝去的时光和人物的怀念之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思乡之思。

- 柳永的生平:柳永是南宋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文人,他以婉约派词作而闻名于世。

他的词作致力于表达个人的感情和愁思,为后人赋予了许多经典之作。

3. 教学方法- 听课欣赏:通过朗读和欣赏《雨霖铃》的声音和韵律,使学生感受到其美妙之处。

《雨霖铃》说课稿优秀6篇

《雨霖铃》说课稿优秀6篇

《雨霖铃》说课稿优秀6篇篇一:雨霖铃说课稿篇一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其次单元的《雨霖铃》。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其次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着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专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同学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同学、老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公平对话与沟通,在同学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同学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由于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同学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是柳永的代表作。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教学大纲》要求“培育同学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力量,能感受形象,品尝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索,受到感染和启迪”。

依据教材特点及《大纲》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下:学问目标:1、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2、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力量目标:1、初步把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雨霖铃》说课稿(3篇)

《雨霖铃》说课稿(3篇)

《雨霖铃》说课稿(3篇)《雨霖铃》说课稿(3篇)《雨霖铃》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一)大纲的要求与高考的考点大纲要求“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高考考点1、正确理解字句的意思2、对文学常识、典故的辨识与理解3、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辩识与理解4、对意境、主旨、艺术形象的把握5、对感情基调、艺术风格的把握6、两首诗的比较阅读。

高考考点是对大纲要求的具体化。

二者是一致的。

(二)教材的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1、单元教学目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教学总的目标是:学习古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的风格、意境、用典。

着重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能力。

具体为以下三个目标:2、学习鉴赏名句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重点学习名句鉴赏的方法:易词造意法难点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因为这是从鉴赏评价的层次来要求)《雨霖铃》说课稿(二)二、教法与学法设计【内容设计】【理论依据】课型自读、讨论、鉴赏教法与学法力求统一,运用多媒体演示既激趣,又能创设适宜的气氛,更能增大课堂的容量。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音色俱备的长处。

诵读法是语文教育与学习的传统的优秀方法之一。

结合诗论赏析法实际上是以前人的鉴赏理论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想象意境法和名句鉴赏法都是诗歌鉴赏和教学的重要方法。

1、信息加工理论2、诗歌鉴赏理论3、诗歌教学理论教法1、多媒体演示法2、诵读法3、想象意境法4、名句鉴赏法5、结合诗论赏析法此外还灵活运用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和板书图示法。

学法把握整体察背景品味词语反复吟联想想象悟主旨再现意境体诗情易词造意赏名句求同辨异见风格熟读背诵常积累改写运用争创新《雨霖铃》说课稿(三)三、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环节:听——读——析——赏——背——创步骤【内容设计】【课堂调控】【设计依据】第一步导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别赋》)我国古代这种写离情别意的送别诗特别多,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你自己感受很深的写离别的诗句。

2024雨霖铃说课稿范文

2024雨霖铃说课稿范文

2024雨霖铃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比例尺》。

首先,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知识,并且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因此比例尺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在这个阶段进行教学。

另外,比例尺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针对这个课时,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

首先是认知目标,要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掌握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应用。

其次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比例尺的相互转换中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最后是情感目标,通过比例尺的运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重难点方面,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难点是让学生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并能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在教法学法方面,我采用的教法是课前预习法和引导探究法。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和讨论。

而学法则是自主学习法和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互相合作和交流,共同进步。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准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呈现,可以更好地展示教学素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谈话引入,通过一个脑筋急转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比例尺的概念。

然后是检验课前自学成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讨论预习的问题。

接下来是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去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

然后是实际运用,让学生通过例题进行实际操作和运用。

最后是多重训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内容,以巩固和拓展知识。

最后,在全课总结环节中,我会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点,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强化。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将以简单明了为原则,突出重点,清晰易记。

板书内容将围绕比例尺的意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展开。

总的来说,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并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
问题二:如何在古诗歌中提炼画面?
教学过程—布置作业
一、背诵《雨霖铃》。 二、继续完善诗古词意境图。
三、提练诗歌元素,设计以“梅兰竹菊”
为主题的家俱草图。设计图请传到
信箱:1012314551@ 。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板书设计
雨霖铃
诵读诗词 解读意象 绘画意境图 绘画解说
目的 目的 目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问题在领悟意象的内涵。
教学过程—品味意境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问题3:如何理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所表现的凄美意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品味多个意象所构成的意境。
突破教学重点。
问题1答案:寒蝉、长亭、兰舟、暮霭、 杨柳、晓风、残月等。 问题2答案:《雨霖铃》中有大量的象 征性意象,比如柳与留谐音,表示挽 留。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 象征离别。 问题3答案:“柳”、“留”谐音,象征 难舍的离情;晓风凄冷,比喻别后的寒 心;残月破碎,象征难圆之意。这几句 景语,将离人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 十分真切,创设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10’M
30’M
35’M
5’M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 查阅资料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请学生在课前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学生介绍 欣赏视频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小组评价表
第一组
介绍作者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绘 图 解 说
教学过程—解读作者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请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作者。
小组评价表
第一组
介绍作者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5
10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绘 图 解 说
10
20 25 35 30 40 25 32 30 27
28
拓展延伸——家俱展示
展示意图:展示蕴含古典诗歌元素的家俱,可以开 拓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教学过程—小结提升
知识 问题一:古诗词欣赏的基本方法?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诗词欣赏的基本方法: 1.诵读诗词,感受音韵美
2.解读意象、品味诗情美
3.揣摩景语、理解意境美
品味语言美 教学过程—分组学习,拓展延伸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课堂练习: 绘制古诗词意境图,要求表现作者“伤 离别”的情怀。 设计意图:体现了“语文教学画中游”的创 新。 化解了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分组学习
感受音韵美 品味诗情美 理解意境美 回归文本
目的
教学反思
第一组 刘泳斯
第二组 何敏慧
第三组 梁蔼玲
第四组 叶梓恩
教学反思
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 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 ——吕叔湘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教学过程—展示成果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第郭 一苇 组枫
第仇 二美 组菊
第陈 三嘉 组惠
第黄 四承 组滔
教学过程—学生解说绘画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船夫高声催促,我们紧握双手不 忍分离,千言万语化作泪千行,离别 的痛苦难以言说。船儿渐行渐远,我 的心碎成一片片…… 难忍思念,我借酒消愁,今晚会 在哪里醒来?也许会是在杨柳成行的 岸边泊船。晨风拂过我的脸庞的寂寞, 我独对残月低诉心中的苦痛!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教学对象分析
美术设计专业高二年级学生, 他们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擅长绘 画。喜欢诗歌却不懂欣赏。美术专 业要求学生具备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通过《雨霖铃》的学习正好可以培 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因此本课的学 习是非常迫切而必要的。
教 学 对 象分 析
整体感知诗歌意象,理解 诗歌的意境美。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学 法
读 中 感 悟 法
小 组 学 习 法
联 想 想 象 法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画纸、画笔
教 教 学学 对过 象程 分 析
课 前 预 习 查 阅 资 料
学 生 介 绍 欣 赏 视 频
诵 读 诗 情 品 味 意 境
分 组 学 习 拓 展 延 伸
小 结 提 升 布 置 作 业
收获一份惊喜, 学生查出《雨霖铃》 中的佳人——虫娘。 虫娘举措皆温润。 ——柳永《木兰花 》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教学过程—欣赏视频
视频欣赏目的:创设情境,营造学习古诗词的氛围,体验诗词 意境。
教学过程—诵读诗情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问题1: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
教学过程—解读意象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问题2:举例谈谈词中的意象给你什么样的 联想和想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能从诗歌中提炼画面,将 诗歌元素融入到专业学习中,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 素养。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重点难点
重 点
解读意象,理解诗歌意境。
难 点
正确理解诗歌意境, 画出贴近词意的意境图。
教 法
朗 读 教 学 法
绘 画 解 说 法
情 景 教 学 法
说 课 要 点
教 材
学 情
教 法 学 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反 思
教材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倪文锦主编)
第六单元 阅读与欣赏
第二十二课 《宋词二首》 《雨霖铃》
教 材 分 析——宋词二首
这两首词风格迥异,可以对比学习。 它们无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教材中都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