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作品雨霖铃说课(最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教学过程—展示成果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第郭 一苇 组枫
第仇 二美 组菊
第陈 三嘉 组惠
第黄 四承 组滔
教学过程—学生解说绘画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船夫高声催促,我们紧握双手不 忍分离,千言万语化作泪千行,离别 的痛苦难以言说。船儿渐行渐远,我 的心碎成一片片…… 难忍思念,我借酒消愁,今晚会 在哪里醒来?也许会是在杨柳成行的 岸边泊船。晨风拂过我的脸庞的寂寞, 我独对残月低诉心中的苦痛!
收获一份惊喜, 学生查出《雨霖铃》 中的佳人——虫娘。 虫娘举措皆温润。 ——柳永《木兰花 》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教学过程—欣赏视频
视频欣赏目的:创设情境,营造学习古诗词的氛围,体验诗词 意境。
教学过程—诵读诗情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问题1: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
教学过程—解读意象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问题2:举例谈谈词中的意象给你什么样的 联想和想像。
感受音韵美 品味诗情美 理解意境美 回归文本
目的
教学反思
第一组 刘泳斯
第二组 何敏慧
第三组 梁蔼玲
第四组 叶梓恩
教学反思
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 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 ——吕叔湘
10’M
30’M
35’M
5’M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 查阅资料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请学生在课前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学生介绍 欣赏视频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小组评价表来自百度文库
第一组
介绍作者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绘 图 解 说
教学过程—解读作者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请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作者。
说 课 要 点
教 材
学 情
教 法 学 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反 思
教材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倪文锦主编)
第六单元 阅读与欣赏
第二十二课 《宋词二首》 《雨霖铃》
教 材 分 析——宋词二首
这两首词风格迥异,可以对比学习。 它们无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教材中都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学 法
读 中 感 悟 法
小 组 学 习 法
联 想 想 象 法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画纸、画笔
教 教 学学 对过 象程 分 析
课 前 预 习 查 阅 资 料
学 生 介 绍 欣 赏 视 频
诵 读 诗 情 品 味 意 境
分 组 学 习 拓 展 延 伸
小 结 提 升 布 置 作 业
诗词欣赏的基本方法: 1.诵读诗词,感受音韵美
2.解读意象、品味诗情美
3.揣摩景语、理解意境美
品味语言美 教学过程—分组学习,拓展延伸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课堂练习: 绘制古诗词意境图,要求表现作者“伤 离别”的情怀。 设计意图:体现了“语文教学画中游”的创 新。 化解了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分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能从诗歌中提炼画面,将 诗歌元素融入到专业学习中,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 素养。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重点难点
重 点
解读意象,理解诗歌意境。
难 点
正确理解诗歌意境, 画出贴近词意的意境图。
教 法
朗 读 教 学 法
绘 画 解 说 法
情 景 教 学 法
小组评价表
第一组
介绍作者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5
10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绘 图 解 说
10
20 25 35 30 40 25 32 30 27
28
拓展延伸——家俱展示
展示意图:展示蕴含古典诗歌元素的家俱,可以开 拓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教学过程—小结提升
知识 问题一:古诗词欣赏的基本方法?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方法
问题二:如何在古诗歌中提炼画面?
教学过程—布置作业
一、背诵《雨霖铃》。 二、继续完善诗古词意境图。
三、提练诗歌元素,设计以“梅兰竹菊”
为主题的家俱草图。设计图请传到
信箱:1012314551@ qq.com。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板书设计
雨霖铃
诵读诗词 解读意象 绘画意境图 绘画解说
目的 目的 目的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教学对象分析
美术设计专业高二年级学生, 他们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擅长绘 画。喜欢诗歌却不懂欣赏。美术专 业要求学生具备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通过《雨霖铃》的学习正好可以培 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因此本课的学 习是非常迫切而必要的。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整体感知诗歌意象,理解 诗歌的意境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问题在领悟意象的内涵。
教学过程—品味意境
教 学 对 象 分 析
问题3:如何理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所表现的凄美意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品味多个意象所构成的意境。
突破教学重点。
问题1答案:寒蝉、长亭、兰舟、暮霭、 杨柳、晓风、残月等。 问题2答案:《雨霖铃》中有大量的象 征性意象,比如柳与留谐音,表示挽 留。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 象征离别。 问题3答案:“柳”、“留”谐音,象征 难舍的离情;晓风凄冷,比喻别后的寒 心;残月破碎,象征难圆之意。这几句 景语,将离人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 十分真切,创设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