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合集下载

领导创新理念和技术创新能力

领导创新理念和技术创新能力

领导创新理念和技术创新能力领导创新理念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市场环境中,创新已经成为领导者的关键能力之一。

创新不仅仅是指技术创新,还包括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

领导者应当具备领导创新的理念,并且拥有技术创新的能力,以推动组织的创新发展。

首先,理念是领导创新的基础。

领导者应当具备开放的思维和对变化的包容性。

在现代社会中,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流通速度极快,领导者必须具备一个开放的心态和对新鲜事物的包容性,才能够抓住机遇,创造创新。

此外,领导者还应当具备追求卓越的心态,不满足于现状,并且具备勇于挑战的精神。

只有不断追求卓越和挑战现状,领导者才能够引领团队创新。

其次,领导者还应当具备技术创新的能力。

技术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或者改变现有技术的应用方式,从而创造新的市场或者产品。

技术创新需要领导者具备跨界整合的能力,即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整合,并且能够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领导者还应当具备风险意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在市场中及时发现新的机会,并且能够承担一定的风险去尝试新的技术。

领导创新理念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密不可分。

理念是指导行动的思想和信念,而技术是具体实施创新的手段。

理念的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助力,而技术创新则是理念的具体实施和体现。

领导者应当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来落实自己的创新理念,并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具体来说,领导者应当注重构建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是指鼓励和支持创新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领导者应当注重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创新平台。

领导者还应当注重培养团队的创新能力,通过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来推动团队的创新发展。

另外,领导者还应当注重技术创新的引入和应用。

领导者应当对新兴技术进行关注和学习,了解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前景,并且能够将新技术与组织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领导者还应当鼓励员工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实践,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创新氛围。

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核心

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核心

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核心摘要:本文通过国内外对技术创新概念的不同理解,重点对技术创新的内涵和核心的介绍,以及技术创新对我国现代建设的重要影响。

技术创新理论是一种以科学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的理论。

技术创新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也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

关键字:技术创新,新概念,内涵,核心一、国内外对于技术创新概念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

在20世纪初期,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eter)从马克思有关技术进步在长期增长中的核心作用和有关技术进步的连续性和演进性那里得到了有关技术创新的最初启示,打破了经济理论研究上的僵局。

他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和概念框架来系统地研究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熊彼特关于经济增长非均衡变化的思想首先反映在其1912年德文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此书在1934年译成的英文版中,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

熊彼特在1928年首篇英文版著作《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是生产函数或供给函数的变化,或者说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样一个过程的概念,并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s”)一书中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创新理论。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也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

关于技术创新定义的代表性的观点还有,技术创新是首次将科学发明或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最后通过销售而创造利润的过程;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提出,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商业化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包括设想的产生、研究方法、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技术创新是一种设想成为在工业或商业活动过程中销路好的产品或改进的产品的交换;德鲁克认为,创新的行为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

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团队建设(完整版)

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团队建设(完整版)


三、专业技术人员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的第二大 类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技 术工作的人员。本大类又包括十四个中类。科 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 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经 济业务人员、金融业务人员、法律专业人员、 教学人员、文学艺术工作人员、体育工作人员、 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宗教职业者、其他 专业技术人员。
(3)团队的定位(Place)
团队的定位包含两层意思:
△ 团队整体的定位,团队在组织中处于 什么位置,由谁选择和决定团队的成员, 团队最终应对谁负责,团队采取什么方式 激励下属? △ 个体的定位,作为成员在团队中扮演什 么角色?是订计划还是具体实施或评估?


西游记团队 团队定位: 客户:唐太宗 上级:如来、观音 角色定位: 唐 僧---总经理(凝聚者和完善者) 孙悟空---市场总监(创新者和推进者) 猪八戒---人事总监(信息者与监督者) 沙和尚---财务总监(协调者与实干者) 白龙马---物流总监(协调者与实干者)




2)人员(People) 人是构成团队最核心的力量。2个(包含2个) 以上的人就可以构成团队。目标是通过人员具 体实现的,所以人员的选择是团队中非常重要 的一个部分。
在《西游记》中,为什么一定是师徒 四人去西天取经?少一个行不行?




唐僧—对目标的执著追求以及极强的自律、自控能力 ,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还是金钱、美女的诱惑, 他从未放弃自己的追求。以博爱和仁慈之心在取经途 中不断地教诲和感化着众位徒弟。 孙悟空—神通广大、极有能力,富有创新意识与开拓 精神,敢想、敢做、敢当,但又是个比较任性、情绪化 的人。 猪八戒—贪色、嘴馋、懒惰,但脑袋灵光,脾气温和, 总能为团队舒缓压力,带来乐趣,而且还是一个颇具 人际交往技能的人(调节师) 。 沙僧—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忠诚、可靠,虽然没有 孙悟空的本领,也不会像猪八戒一样甜言蜜语,但在 取经途中始终挑着一副重担,挑担就是沙僧对团队目 标最大的贡献,而且不可或缺。

钢结构三技术负责人业绩要求

钢结构三技术负责人业绩要求

钢结构三技术负责人业绩要求钢结构三技术负责人业绩要求引言钢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结构材料,它具有高强度、高刚度和重量轻的特点。

钢结构三技术负责人是负责钢结构设计、施工和监督的专业人员,他们的工作涉及到技术、管理和创新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钢结构三技术负责人的业绩要求进行探讨。

一、技术能力要求作为钢结构三技术负责人,必须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结构设计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钢结构的方案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因素,同时还要注重设计的经济性和施工的可行性。

2. 施工组织能力:能够编制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要能够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组织好施工人员和材料等资源。

3. 施工现场管理能力:能够对钢结构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并保证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要能够合理安排工人的工作,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和质量,同时还需要做好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4. 技术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推动钢结构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二、管理能力要求除了技术能力,钢结构三技术负责人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团队管理能力:能够合理组织和管理一个专业团队,将团队成员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要能够有效分配工作任务,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并通过培训和激励措施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2. 项目管理能力:能够有效管理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要能够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合理调配资源,及时处理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够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3. 风险管理能力:能够识别和评估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要能够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并在项目中及时应对和处置风险。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当前中国制造业整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中国制造业在人均劳动生产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组织等方面所处的明显劣势,以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制造业;技术创新;建议对策。

一、当前中国制造业整体发展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相对于国内其他产业发展较快,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制造业人均增加值低。

虽然中国制造业目前发展迅速,但其增加值的总量及人均占有量仍旧与制造业强国有很大距离。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指出,按2000年美元的固定价格计算,2009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MVA)的15.6%,而日本占15.4%,美国仍保持19%的份额名列第一。

这三个国家的总产值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一半。

但在人均制造增加值方面,中日的差距仍然悬殊,2008年,日本人均制造增加值接近9000美元为世界最高,而中国仅约为700美元,是中国人均制造增加值的13倍,说明中国制造业的获利能力不强,制造业技术水平较低。

2.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缺乏核心技术。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一直是阻碍我国制造业提高发展水平,国际竞争力和比较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中国多数行业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大部分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绝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机制和优秀人才,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原创性技术和产品甚少,自主开发能力薄弱。

3.竞争优势的层次低下。

目前中国制造业大多集中在低水平层次上,增值能力有限,附加值较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高技术产业严重不足。

在我同外贸领域取得领先竞争优势的行业80%以上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高技术领域中,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的竞争力指数均非常低,“世界制造工厂”实际上是世界低端产品及零部件的廉价供应商。

2021公需课《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2

2021公需课《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2

2021《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二1.(A)是切现代国家的立国基础,是衡量任何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A高新技术B经济基础C.人才储备D.国防力量2、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是以(C)利用为标志的A、核能B、太阳能◎C、原子能D.风能3、移动互联网的立足点是(C)。

A信息网B.资源网◎C互联网D.移动网4、(A)既是基础知识的生产者,也是应用知识的生产者,是重要的创新源和新兴产业的重要创业者,主要任务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A、科研机构B、教育机构C、培训机构D、人才市场5、(A)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A、知识产权B、专利C、科技产权D、人才指标6、(B)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集成环节。

A、公司◎B、企业C、个体D、互联网7、(A)又称为规则基结构,是指虚拟企业运行所必频遵循的规则,它主要包括国家关于虚拟企业的法律和政第。

◎A、法律基码结构B、物理基础结构C、信息基础结构D、社会基础结构8、(B)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建设实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关键A、国家B、人才C、企业D、学校9、(D)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A、人才资源B、技术资源C、管理资源D、科技资源10、(B)是制造业的灵魂A、微电子技术B、产品设计C、信息技术D、材科科学11、移动互联网是以(A)作为接入网的互联网。

A、移动通信网B、固定通信网C、无线网络D、有线网络12、(A)能力在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中起着最为核心的作用,是决定高技术产业及国际竞争力的第一位的因素。

A、技术创新B、风险投资C、评估政策环境D、人力资本13、(D)是一种运用数学方法和系统工程方法对产品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决策,以获取最优解的设计方法。

A、计算机辅助设计B、有限元分析方法C、网络化异地设计D、优化设计方法14、(C)所需的氘和氚瘟藏在海水中,取之不尽,对环几乎无染,是种干净、安全的理想能源A海水发电B.潮汐能C核聚变D.海洋化15、(C)技术是通过标签发出无线电波,阅读器接收无线电波来读取数据A.传感器网络B.网络道信C射频识别D.传感器16、(C)是指一个人能够根据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并将所获信息集成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结构自我更新的能力A分析能力B预见能力C建构知识能力D.综合能力17、(A)是个人以创新能力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品质A创新思维品质B传統思维品质C改良思维品质D开创思维品质18、1938年(D)制定了“头脑风暴法”,并取得成功,也因此被为创造工程之父”,成为创造工程的奠基人○A.普林德尔○B.克劳福德○C.茨维基◎D.奥斯本19、(D)是在一般思维的基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思维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体现A技术思维B整合思维c细化思维D创新思维20、(A)是确立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度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考试答案

度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考试答案

度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考试答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2019年度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考试答案一、单选题(共5道题,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是制造业的灵魂。

A.微电子技术B.产品设计C.信息技术D.材料科学答案(B)2.()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A.知识产权B. 专利C. 科技产权D. 人才指标答案(A)3.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部分能力都处于休眠状态,未能得到()利用。

A.开发B. 有效C. 合理D. 创新答案(A)4.()是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和最大创新点。

A.信息化B. 移动化C. 自动化D. 科技化答案(B)5.创新()。

A.一定会提升企业竞争力创新B.一定不会提升企业竞争力C.可以也许不可能提升企业竞争力D.创新与是否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无关答案(C)二、多选题(暂无)三、判断题(共5道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1.早期购车人需要更新车辆,对汽车的档次、性能、外观有了更高要求时,福特的“创新意识”使他大吃苦头。

A.对B.错答案(B)2.现代制造技术在制造的生产规模上,是从单件小批量到少品种大批量再到多品种小批量形成发展起来的。

A.对B.错答案(B)3.所谓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

(10分)A.对B.错答案(A)4.在企业中的创新就是企业创新,也叫管理创新破坏性与保护性特征的体现。

(10分)A.对B.错答案(A)5.智力激励型创新方法就是一种能发挥每个人才能的群体创新方法。

(10分)A.对B.错答案(A)。

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

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于企业 形成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那些通过开发、引进一项新产品或服务而营 造的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是其在市场上立足之根 本,保持技术创新能力是其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新创企业是否进行技术创新是与创业者的创业目 标密切相关的。
(三)技术创新与市场机会
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将技术概念迅速而有效地转 变为产品并投人市场的过程,然而从技术概念到市 场机会再到形成有效需求,这一过程必须考虑三个 重要因素:产品生命周期、市场细分和市场沉默期。
2、技术创新的分类
1) 按照创新的依据,可以分为以经验为基础的 创新和以科学原理为依据的创新;
2) 按创新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产品创新、工 艺创新和服务创新;
3) 根据创新进人市场时间的先后,技术创新可 以分为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
率先创新指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核心技术 或核心概念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依靠企业自身的 能力完成创新的后续环节,率先实现技术的商品化 和市场开拓,向市场推出全新的产品或率先使用全 新工艺的一类创新行为。新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1.组织创新有助于改善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2.组织创新有助于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3.组织创新能改善企业文化 4.组织创新能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三)企业组织创新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1.职能结构的变革与创新 2.管理体制(组织体制)的变革与创新 3.机构设置的变革与创新 4.横向协调的变革与创新 5.运行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6.跨企业组织联系的变革与创新
模仿创新是指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 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充分吸取率 先者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 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并在 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 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 创新活动。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卷及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卷及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卷及答案(全部为标准答案,供诸君100%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B )产生于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受到创新实践的检验,并在创新实践中获得发展。

同时又指导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推动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升华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

A、实践观念B、创新观念C、创新理论2. 今天,大多数创新是为了解决(B ),例如个人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发明等,它们都在最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A、技术革新的问题B、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C、社会发展的问题3。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掌握知识别无他途,只有( C)。

通过学习,不断地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

A、努力实践B、抽空学习C、勤奋学习4。

( A)是成功地完成识记、保持、回忆或再现过程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和仓库,是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统一.A、记忆力B、想象力C、创造力5.创新技法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和运用正确的( C),对于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A、传统的理论知识B、他人的先进经验C、创新知识和技能6。

和田十二法是(A )创造学者在对奥斯本的检核表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借用其基本原理,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创造而提出的一种创新技法.A、中国B、美国C、日本7。

(B )是指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与所解决问题无关系的图片,进行强制联想,从而启发思维的方法。

A、焦点联想法B、图片联想法C、自由联想法8。

材料移植法,就是将原有物质材料不加改变、添加某种物质或者进行处理后移用到其他的领域或物品上,创造出新的( B)和新的功能的创新技法。

A、利用价值B、使用价值C、使用方法9.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很重要的内容是( C),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A、扩展应用范围B、提升产品质量C、开发新产品10. 管理要不断地预测和把握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B ),从而使管理更富有弹性,这将是任何组织致力追求的新境界.A、更新和改造B、变革与创新C、强化和改善11. ( A)强调的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

工信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工信部联科[2010]540号

工信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工信部联科[2010]540号

工信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正文:----------------------------------------------------------------------------------------------------------------------------------------------------工信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工信部联科〔2010〕5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局):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任务要求,促进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鼓励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决定联合组织开展“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工作,现将《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工信部财政部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三日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促进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做好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认定工作,鼓励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以下简称示范企业)是指工业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

第三条示范企业认定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规范、有序推进。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负责示范企业认定的相关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患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联合同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示范企业的申报工作,并做好对示范企业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以华为集团为例

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以华为集团为例

CHINACOLLECTIVEECONOMY HUAWEI以华为集团为例摘要: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量庞大,拥有良好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在全球注重创新能力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显得日趋重要。

文章运用单案例分析方法,以我国龙头企业一华为集团为例,分别从R&D能力,财务能力,营销能力、产出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五个角度对华为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对比了近5-10年来华为集团技术创新能力的变化趋势,最后对华为集团未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华为近年来,全球研发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

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和本土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高度相关。

据2017年《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百千万排行榜》显示,华为集团连续3年上榜并位居前十%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对民营企业的研究较少,关于对华为公司创新能力的研究,所研究的内容也较为散乱和零碎,没有对于公司整体的测度与评估。

本文使用单案例研,R&D能力,能力,营能力、产出能力和能力•角度更全面的分析了华为集团的技术创新能力。

希望其成功的经验能对其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一、R&D能力R&D经费支年度内企业用于研究、用研究和发的经费支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

本文使用R&D、R.D 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与企业收入的(和有华为的R&D能力。

体据1所示。

1,华为公司的R&D经费投入量逐年增长,2010〜2019年由176.53亿增长为1316,投入强度由9.7%增加为15.3%。

而中公司年的表$2010-2019年华为公司R&D能力分析表R&D投入强度R7D人员人数(万名)R&D人员占总体比例专利总数(件)专利数增长率2019年15.3%9.649%85,000(有效)-2018年14.1%8.0+45%87,80518.165% 2017年14.9%8.0+45%74,30718.888% 2016年14.6%8.0+45%62,5192015年15.1%7.945%2014年14.2%7.6545%2013年12.8% 6.7545%2012年13.5%--2011年11.6%--2010年9.7%--资料来源:华为公司历年的年度财务报表R&D投入也在增长,但2019年R&D费用仅为125.48%R&D投入度也仅在2019年突破了13%,大约处于华为2013年前的投入%R&D也在2019年提升至近50%,前本%在上,2019年公布的为有效的,数目较2018年有所少,2016〜2019年的据,增长本在18%,发的90%%二、组织管理能力能力面行评估%能力企业文和、企业的和责任心及企业的激励机制等等,良好的能力以激发的创新积极性和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默契度%2001年7月,华为推行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虚拟股票〔计划暂行办》%这华为最有颠覆性的创新%截2019年,华为始终是一家100%股的民营企业,股为104,572,占公司的表22010-2019年华为公司营销能力分析表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销售费用(百万)80,58774,25865,42161,01743,96333,50727,48927,29423,83822,192销售费用增长率8.50%13.50%7.20%38.80%31.20%21.90%0.70%14.50%7.40%28.20%资料来源:华为公司历年的年度财务报表53.38%%在股激励面,华为一面用高昂的薪资和分红吸引大科技创新人才加入公司;另一方面将公司的长远发和的贡献有机地结合在一,形了长远的共同奋斗、分享机制%三、营销能力营能力也评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有大的营能力可以提升企业产品的名度,开拓市场,增加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购买欲,促消费者接受新产品,使企业获得好的经济益,有的关注市场和拓宽市场的动力和意识,最现企业的技术创新%另外,营能力对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华为2010〜2019年的销售费用及销售费用增长2所示%10年,华为费用动度较大,没有显的,在2014〜2016年有非显的增长,于%四、财务能力能力经济的度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用于评估企业的能力%—个企业较强的风承担能力和中国集体经济165科技创新融资能力一方面促进了技术创新的顺利实 施,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技术创新的规模和档次!本文使用计算资产负债率和Z 计分 法模型两种方法评估华为的财务能力!(一"利用资产负债率由表3中可知,华为资产负债率始终保持在60%〜70%之间,是一个相对合适 的数值,说明企业有较好的融资能力,并O 财务风险适中!(二"利用#阿尔曼”的Z 计分法模型 (非上市公司)判断企业的破产可能性Z=0.717X 1+0.847X 2+3.107X 3+0.42X 4+0.998X 5其中:X 1 =营运资金/资产总额;,2二 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 3=息税前利/资 产总额;,4=和的 值总额/总负债;X 5= 收入/总资产!因为华为 中并未给出盈余公积的具体数值,以本文 法 的盈余公 积即净利*10%计算,得出当年最小Z 值!由 2019 和 2014 的分配利润,法计算Z 值,两年的数扌居!由阿尔曼提出的 可知,当Z 值 1.8时,企业破产的可能 良小;大于3 ,企业 财务风险的可能。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复习题(含答案)[1]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复习题(含答案)[1]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复习题一、单选题1、以下哪些关于创新的描述是错误的:(B)A.创新符合符合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B.创新的本质内涵是,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遵循人的创造活动的规律,发挥创造的能力和人格特质,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活动C.创新的标志是技术进步D.独创性和革新性创新的本质内涵2、以下哪项不属于技术创新的类型:(D)A.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B.渐进型创新C.原始性创新D.发展模式创新3、以下公案,哪项是关于管理创新?(B)A.3M的创新产品B.IT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和组织流程再造C.玫琳凯推销产品的成功D.SONY公司基于市场开发新客户和产品4、创新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不包括:(C)A.高效的信息获取能力B.知识产权意识C.市场投资意识D.风险意识5、以下哪些不属于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结构:(D)A.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B.多元复合的实践能力C.获取信息和资源的商务技能D.独特的个性化6、以下哪些不属于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特征:(B)A.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B.多元复合的实践能力C.信息广泛D.独特的个性化7、以下哪些方面不属于创新文化范围:(B)A.组织鼓励B.团队协作能力C.创建学习氛围D.知识共享网络的创建8、建立针对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规划体系对企业带来的良性影响,以下哪项影响不是:(C)A.人力资源管理有序化B.更好地控制人工成本C.确保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不会流失D.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9、华为提倡的“狼”性特征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不应该具有以下什么样的特征:(C)A.敏锐的嗅觉B.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C.凶猛好斗D.群体奋斗10、蒸汽机被内燃机车所取代,电子管被晶体管所取代,都是:(C)A.市场竞争的结果B.市场成熟的结果C.技术变革的结果D.制度发展的结果11、对产品的改进,使之适应不同市场和政府的要求,是属于:(D)A.拓展新的经营领域B.扩大技术能力C.使组织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D.支持和扩展现有的经营领域12、根据创造力的起源不同,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创造力的类型:(B)A.标准式创造力B.持续式创造力C.探索性创造力D.意外式创造力13、为什么说创造力对组织而言至关重要,因为:(A)A.它打开变革和创新之门B.能有效解决组织问题C.促进社会环境条件D.提高资源的整合14、顿悟是瞬间对知识的理解领悟,是属于下面哪个阶段的现象:(B)A.孕育阶段B.明朗阶段C.验证阶段D.准备阶段15、以下哪项不是与挫折密切相关的因素:(D)A.挫折情境B.挫折认知C.挫折反应D.挫折影响16、以下哪项不属于任务水平指标范围内的任务特征:(A)A.任务具有长期性B.任务具有挑战性C.任务对专业领域知识的相互依赖性D.成员所承担任务的相互依赖性17、将水壶的特性分别列举成名词特性、形容词特性和动词特性的方法属于:(D)A.焦点法B.形态分析法C.主体附加法D.特性列举法18、钢筋混凝土是属于哪种异类组合(A)A.材料组合B.方法组合C.技术组合D.原件组合19、以下哪项不是TRIZ理论的特点和优势:(C)A.成功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B.其目的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解决办法C.采取折中或者妥协的办法D.分析问题的情境20、以下哪项不是三星集团成功的因素:(C)A.多种渠道或成功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B.利用媒体的宣传为其造势C.不引进成套技术,而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非成套技术D.大力鼓励创新成果21、以下哪项关于技术学习过程对组织产生的影响,描述是错的:(B)A.组织性转化过程B.挑战决策机制C.扩展战略行为的范畴D.改进管理能力22、福特在设计捷豹牌汽车时,拆看了50多种品牌的汽车,这个例子恰好说明应向(B)学习A.供应商B.竞争对手C.销售商D.科研机构23、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水平总体来说起步较低,隐形技术知识的存量相对较少,所以技术追赶要以理解与运用国外主流技术为基础,因此发展中国家隐形技术知识的重要来源是:(B)A.购买专利B.跨国公司C.国际论坛D.与国外大学的技术联系24、解决方案是在研究开发的哪个阶段中被执行的:(D)A.发射B.吸收C.收敛D.实施25、全面的知识管理不包括:(C)A.企业的外部知识管理B.设立知识主管C.对知识使用设立权限D.知识的交流和共享26、以下哪项属于创新型人才?(C)A.一字型人才B.T字型人才C.十字型人才D.I字型人才27、以下关于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力的描述,哪项不正确?(C)A.胜任力是影响一个人大部分工作的一些有关知识、技能和态度,它们与工作的绩效紧密相连B.胜任力是可以通过广泛接受的标准进行测量C.胜任力包括外显胜任力和内隐胜任力。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及投 入水平和技 术能力对于组织的绩效有积极直接的作 用, 并且前者还能通过作用于技术能 力而对组织 绩效产生
间接影响 ; 术创新 的扩散 能力对组 织绩效没 有直接 的影响 , 技 但是 可 以通过作 用于创 新资 源及 投入 水平和技 术能
力 而对 组 织绩 效 产 生 影 响 。
关 键 词 : 术创 新 能 力 ;组 织 绩 效 ;结构 方程 模 型 技
的 比重 、 技术 改造 完 成 额 占固定 资 产 的 投 资 的 比重
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比率。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项 目—— “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供应链 企业 间知识交 易模型及市场机制研究” 项 目编号 :07 18 项 目负 ( 7 8 12 ;
责人 : 旭梅) 果之济与工商管理学 院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术创新 、 应链管理 ; , 技 供 但斌 工学博士 , 庆大学经济与工商 管 重
理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技术创 新、 供应链管理 ; 张旭梅 , 工学博士 , 重庆大学经济 与工商管理学 院教授 , 博士生 导师, 研究方 向: 技 术创新 、 知识管理; 董绍辉 , 管理学博士 , 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 理学 院讲 师, 研究方 向: 技术创新 、 供应链管理。 1 9
等角 度对 技术创 新 能 力 及 其构 成 要 素 进 行 了 分 析 , 并 把技 术 创新 能力 看 成 一个 由若 干要 素组 成 、 合 综
的能 力系 统 , 企业 技 术 创 新 行 为 的 内在 以及 外 在 是
条件 的总 和 。
根据 我 国工 业 企 业 的特 点 , 技术 创 新 能 力 的 构 成要 素主要 包括 以下 几个 方 面 。

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方法的发展变化

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方法的发展变化

代 中期做 了 比较 系统 的整理 分析 , 在此基 础 上将技 术 创 新重 新 定义 为 :技 术创 新是 以其 构思 新 颖 性 和成 “ 功实现为 特征 的有意 义 的非连续性 事 件” 。
3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
如何 对技 术创 新能 力进行 衡 量 ,一 直是 理论 界 、 政策 制定 者和 企业 所关 注 的问题 。 早对企 业技术 创 较 新 能力 进 行 评 价 的 是斯 剃 尔 (te )他 曾经用 核 对 Sel 。 e 表 ( hclt的形 式 对R 活 动进 行 了评 价 , C eki ) s &D 后来 黑
程 出发 的。 显见 。 管有 微小 的差 异 , 过程 的角度 上 尽 从
他提 出技术 创新成 立 的两个 条件 , 即新 思想 来源 和 以
后 阶段 的实现发 展 。穆 尔塞 ( . ee 在2 世 纪8 年 RMu s ) 0 0
认 识 的技术 创 新能力 要 素基本 上还 是一 致 的。
尔 ( i ) J 种 间 接指 标 如 测度 技 术 创新 的投入 指 H l  ̄ 用4 1
2 国内外学者关于术创新能力的探讨
基 于技术创 新能 力重要 作用 . 而也成 为 国 内外 因 学者探讨 的热 点 问题 。 管他们 对技 术创 新能 力概念 尽 的具体 表达方 式不尽 相 同 . 但所 揭示 的 内容 实 质却 大 致上类 似 。 他们 几乎 一致地 把企业 的技 术创 新 能力看
维普资讯
第 6卷 第 1 期 20 1 0 6年 1 1月 17 - 8 7 20 ) 1O 2 — 2 6 1 10 (0 6 1- 0 6 0
科 技 和 产 业
S in e T c n lg n n u ty c e c e h oo y a d I d sr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上)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上)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上)[摘要] 从共识性概念入手,用成熟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方法,对这个经济组织技术创新能力作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解决两个有关宏福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一是宏福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分解;二是宏福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

使实证分析有据可依,技术创新这个概念更为明确;评价技术创新的作用应以创新的经济效益为最终依据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使这个经济组织的业绩得到彰显。

[关键词] 经济组织 技术创新 评价体系一、创新能力要素指标1.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指标。

衡量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的三个指标:(1)R&D投入强度。

R&D投入强度是科研经费与技术开发经费之和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其计算公式如下:R&D投入强度用S1表示(2)R&D人员素质——数量强度。

该指标仍为强度指标,但与一般指标不同,它用素质对数量进行加权来计算R&D人员数量,故称为素质——数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i:素质的等级。

企业的素质等级可划分为4级。

第1级为初级研究开发人员,第2级为中级研究开发人员,第3级为高级研究开发人员,第4级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ri:为第i级研究开发人员数。

ωi:为第i级的素质权重,与i相对应分别为1、2、3、4。

于是,R&D人员素质—数量强度可表示为:该指标用S2表示。

(3)非R&D投入强度。

非R&D投入强度指技术引进加技术改造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其计算公式为:该指标用S3表示。

用RIC表示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指标,RIC有两种来源,S1指标反映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上的潜力,S3指标反映企业增加生产能力的潜力。

虽然S1和S3都有助于企业增强技术能力,但意义绝不相同。

S1对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S3则是满足近期企业的技术要求,无助于积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即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2.创新管理能力。

从理论上讲,创新管理能力主要从创新战略和创新机制两个方面反映。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试题及答案(2)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试题及答案(2)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试题及答案(2)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试题及答案2、优秀的知识团队管理者的特点是:(ABDE)A.充分授权和民主化管理B.致力于培养团队成员的技术技能和人际关系能力C.通过权力进行管理D.有意识选拔具有创新技能的成员E.有较高的自身管理能力3、以下哪些选项是通用公司团体创造力的开发特色:(ACDE)A.解决方案计划B.挑选优秀人才培养他们的创新技能C.开放的组织文化D.有意识选拔具有创新技能的成员E.创意研讨会4、以下那些案例是属于同物组合:(ABC)A.鸳鸯火锅B.红蓝两用圆珠笔C.双插座D.混纺毛线E.音乐贺卡5、以下哪些对方面是创新对获取竞争优势的贡献:(ABCD)A.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B.提升工艺能力,打造先进的制造优势C.提升服务能力,赢得持续竞争优势D.提升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能力,构筑战略发展优势E.提升品牌效益6、在组织层面上描述创新能力的,以下哪些方面是正确?(ABCD)A.技术引进能力B.技术创新能力C.技术吸收能力D.技术检测能力E.技术循环能力7、哪些因素会在创新过程中影响创新的结果:(ABCD)A.社会因素B.政治因素C.市场因素D.技术因素E.人员因素8、以下哪些方面是评价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ABCD)A.创新素质B.创新技能C.创新氛围D.创新成果E.创新知识9、以下哪些方面是构成创新素质的要素:(AB)A.市场意识B.创新人格C.学习能力D.知识产权运用能力E.竞争意识10、以下哪些方面是构成创新技能的要素:(CD)A.市场意识B.创新人格C.学习能力D.知识产权运用能力E.竞争意识11、我国企业在专业技术人员重新能力培养,应在以下几方面学习国外的经验:(ABCDE)A.建立企业专用技术人员使用机制B.建立企业专用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C.确立政府政策导向D.建立企业专用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E.确立政府资金支持12、下面哪些是战略的5P中包括的内容:(ABDE)A.远景(Perspective)B.策略(Ploy)C.人力资源(People)D.模式(Pattern)E.计划(Plan)13、选择领先创新战略的组织通常具有较强的信息力量,哪些人员愿意接受风险和挑战?(ABCDE)A.员工B.高层C.研发团队D.市场部门E.技术部门14、领先创新战略中的新技术,应具有:(ABCD)A.导致成本或差别优势B.通过专利、专有技术、商标专用权等手段繁殖被其他组织模仿C.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D.改进整个产业结构E.增强企业的整体创新意识15、为什么说创新能力培养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与开发的重心:(ABCD)A.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式企业获得永续创新的制胜之略B.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开发的制度体系C.公司的价值和竞争力是由掌握并应用知识的员工所创造的,公司在创新上的成功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贡献D.在企业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带来可观的业绩发展E.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16、以下哪些方面是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的前提:(BCD)A.强调企业的宏观制度特点B.了解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特点C.实行产权激励手段D.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个性特征E.注重有效的沟通机制17、以下哪些是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ABDE)A.战略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按资排辈D.注重投入产出原则E.全员开发和重点提高相结合原则18、成功企业在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在技术创新中不断催化对专业技术人员,在以下哪些方面可以体现:(ABCE)A.发挥技术创新带动作用B.对技术创新进行探索,加强人才使用与管理C.设立管理培训中心,准备良好的多方面培训条件D.控制人才的流动E.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创业机制,促进应用技术人才的成熟19、微软所实施的领先战略的特点是:(ABDE)A.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的产品B.保持技术前沿的领先地位C.争分夺秒将新产品推上市场D.让雇员拥有公司股份E.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20、在《工作中的创造力》一书中,将创造力分为四种模式:(ACDE)A.孵化育成型B.组织领导型C.想象型D.提高改进型E.投资型21、准备阶段要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选择与评估,有意识地积累知识,该阶段主要内容包括:(ABDE)A.消化材料B.收集数据和资料C.孕育和引出思想火花D.通过思想假设积累各种方案B.消化材料22、在验证阶段,创新主体必须要有以下优良的特质:(ABC)A.自信心B.勇敢精神C.坚强毅力D.幽默感B.同情心23、以下哪些选项是影响创造力环境的因素:(BCD)A.认知风格特性B.组织创新氛围C.团队创新氛围D.工作任务特性E.智商和情商24、有助于激发创造力的领导风格应该是:(ABC)A.对员工创造性工作的及时鼓励B.适当授权C.构建明确的发展愿景D.密切监视员工的行为E.要求员工遵守严格的规章和指令三、判断题1、工作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 and Life), 是指组织中所有人员,通过与组织目标相适应的公开的交流渠道,有权影响决策改善自己的工作,进而导致人们更多的参与感、更高的工作满意感和更少的精神压力。

创新科技与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科技与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科技与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的迅速进步与发展使得人类社会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新科技则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关键。

在这个信息时代,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创新科技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一、创新科技的意义创新科技是科技领域对现有技术和理论进行突破性改进和创新的产物。

它不仅包括了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还涉及到机制、模式以及服务的创新。

创新科技的出现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科技的应用使得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智能化、便捷化。

创新科技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福祉。

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是指个人或组织在创新科技的过程中所能发挥的能力,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

那么,如何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呢?1. 学习与思考能力:要培养科技创新能力,首先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

通过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掌握基础理论和技术,培养扎实的科学素养。

同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将所学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通过思考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2. 跨学科合作与创新: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往往需要跨学科的合作。

培养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碰撞。

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可以将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产生更加创新和突破性的想法和成果。

3. 实践与探索:科技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通过实践与探索不断完善和改进。

鼓励创新者勇于实践,多进行试错,通过反思与总结不断优化创新方案。

只有通过实践与探索,才能更好地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4. 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创新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创造力则是创新的源泉。

要培养科技创新能力,需要通过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来激发创新的动力和灵感。

可以通过开展创新项目、参与竞赛等方式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三、科技创新能力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科技创新能力对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

( 1) 从技术能力角度分析从技术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学者把组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进行划分。

在国外, 拉里( Lar ry E. West-phal, 1981) 结合组织行为学科知识,把技术创新能力看成是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与信息的获取能力的综合;SevenMuller 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开发能力、改进生产技术能力、储备能力、组织能力的综合; 巴顿( Bar ton, 1992)从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主体出发,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由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的技能、技术系统的能力、管理能力、价值观等内容组成,其核心就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能力及企业的价值观。

在国内, 王伟强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类型, 提出组合创新能力, 即产品创新能力、工艺创新能力之间的耦合状态及其由此决定的系统的整体功能; 许庆瑞从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两方面探讨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 其本质是知识。

国家科技部的《技术创新工作纲要》中, 则把技术创新能力界定为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工程化能力、生产创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资源配置能力等。

还有的学者把创新能力, 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与吸收能力并列起来, 共同构成企业的技术能力。

他们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技术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企业提高技术能力最终应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依托。

吸收能力和生产能力只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上, 而不能具备超越技术领先者的技术能力, 只有拥有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才能最终战胜技术领先者。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有些学者依据技术创新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过程、成功技术创新给予的启示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调查分析结果, 把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投人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

还有的学者提出, 技术创新能力同技术监视能力、引进与模仿能力、吸收能力一起构成技术能力, 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 或其组织单位)产生新思想( 新概念)并运用研究与发展、营销和工程化能力实现新思想以促进、支持技术创新战略的综合能力。

如何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提高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

如何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提高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

如何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提高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如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提高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技术的发展迅猛,创新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帮助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1. 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在职业生涯中,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是提高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石。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研讨会或进修学习,个人可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与业界最新的发展保持同步。

此外,阅读行业书籍和相关资料,关注行业动态,也是提高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2. 寻找良师益友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寻找有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导师或者良师益友可以为个人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导师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帮助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良师益友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也能够开拓自身的视野,促进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 参与项目和实践除了理论学习,实际项目和实践经验是提高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与项目和实践,个人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锻炼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同时,实践也能帮助个人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提升。

4. 注重团队合作与交流在职业生涯中,团队合作和良好的交流能力对于提高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个人可以学习到不同思维和观点,拓宽自己的思路。

团队合作也能够培养个人的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在解决问题和创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5. 不断挑战自我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个人应该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成绩。

通过设定具体的目标和计划,并坚持去完成,个人可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提高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不断挑战自我也能够激发个人的创新潜力,推动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总结起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提高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任务。

通过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寻找良师益友、参与项目和实践、注重团队合作与交流以及不断挑战自我,个人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职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通过学校和科研机构获取技术的现状
a.在R&D项目中合作 1 2
b.咨询技术问题
12
c.参与培训课程
12
d.参加学术会议
12
e.共用设备和实验室 1 2
f.到学校招聘人才 1 2
g.选送员工进修
12
h.利用教授们的假期 1 2
3 45 3 45 3 45 3 45 3 45 3 45 3 45 3 45
3
4
5
f.与国外著名厂商建立合资企业
1
2
3
4
5
g.参股创新公司
1
2
3
4
5
h.在国外设立高技术公司
1
2
3
4
5
i.与其他公司的伙伴关系
1
2
3
4
5
j.购买许可证
1
2
3
4
5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技术获取的源泉
a.公司技术中心的R&D
1
b.公司各事业部内部的R&D
1
c.R&D合同(子合同)
1
d.R&D合作
1
e .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
1
f.项目经理在组织中的责权利明确
1
g.项目经理能得到各个职能部门的配合
1
a.将开发过程中相关功能统一协调控制
1
b.尽早与内部职能部门和外部机构进行沟通 1
c.推动开发过程中不同组织间的交流
1
2 3 45 2 3 45 2 3 45 2 3 45 2 3 45 2 3 45 2 3 45 2 3 45 2 3 45 2 3 45
1
2
3
4
5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获取市场信息的方法
a.对市场需求进行系统调查
1 2 34 5
b.有广泛的市场信息网络
1 2 34 5
c.建立职能部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 机制
1
2 34
5
d.利用了解消费需求的职能部门的 反馈信息
1
2
34
5
e.建立同消费者尤其是主导消费群 的长期关系
1
2 34
5
f.企业家的洞察
1 2 34 5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工艺创新
a.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 1 2 3 4 5 匹配程度
b.分配足够资源开发新工 1 2 3 4 5 艺 c.多种工艺创新源泉(自 1 2 3 4 5 主、引进、合作)
d.工艺创新有阶段控制和 1 2 3 4 5 总结提高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新工艺实施
(2)核心(技术)能力构成
• 职工的知识和技能 • 技术体系:研发,设计,工艺 • 管理体系 • 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3)核心(技术)能力形成
• 规划:目标,方向(内容),途径
– 外部引入:
• 引进—创新 • 合作—学习 • 购并—整合
– 培养:人员培训,干中学 – 体系建设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下列技术活动中利用现有顾客来获取 信息的程度
a.技术战略制定
1
2
3
4
5
b.制定计划目标
1
2
3
4
5
c.获得创新设想
1
2
3
4
5
d.发展设想
1
2
3
4
5
e.原型开发
1
2
3
4
5
f.测试
1
2
3
4
5
g.产品改进
1
2
3
4
5
h.产品的商业化
1
2
3
4
5
a.技术战略制定
1
23Βιβλιοθήκη 45b.制定计划目标
b.将工艺改善同质量控制 1 2 3 4 5 结合起来
c.制定工艺的评定标准 1 2 3 4 5
d.采用工艺后继续让开发 1 2 3 4 5 者跟踪、改善和总结
e.有工艺预开发(或工艺 1 2 3 4 5 开发储备)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2.4确定评价标准--高标定位法
• 定义:以最强的竞争企业或那些行业领先 的、最有名望的企业为基准,将企业的产 品、服务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与 这些基准进行定量评价和比较,分析基准 企业的绩效达到优秀水平的原因,在此基 础上选择改进的最优策略。
23
23
45 45 45 45
45
45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产品创新过程
a.明确的产品概念定义
1
b.在开发过程中有阶段性的反馈、总 1 结和提高
c.对已完成项目进行总结
1
d.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
1
e.处理工序的平行性和集中性之间的 1 关系
f.控制开发任务间的相互依赖性
1
g.控制不同开发项目之间在资源配置 1 上的冲突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
2020/11/19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1技术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 1.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
• (1)投入能力
• (2)研究开发能力
– 资金
– 技术选择能力
– 人员 – 项目建设
– 解决技术问题的能 力
– 模仿能力
– 创造能力
– 研发组织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3) 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计划
a.将产品创新计划列入公司计划中 1
b.以市场为导向的计划过程
1
c.确定产品开发中的优先项目
1
d.新产品计划的组合(长中短期项 1 目的结合)
e.建立新产品或改进产品的选择机 1 制
f.产品创新计划由技术、市场与制 1 造部门共同完成
23 23 23 23
1 2 34 5
g. Internet等网络信息的利用
1 2 34 5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2)技术的获取
• 技术获取的战略
a.对现有和未来技术进行系统监

12 34 5
b.评估竞争对手的技术能力
12 34 5
c.预见将出现的技术
12 34 5
d.了解公司的主导技术和竞争力 1 2 3 4 5
评价指标 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强度 技术购买费用支出强度 新产品、新工艺实施投入强度 技术人员比重 研究开发人员比重 人均研发费用 人均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成果 人均获专利数
生产能 力
研究成果投产率 固定资产装备率 设备新度系数 测试设备比重 适于新产品生产的先进设备比重 工人水平
计算方法(当年数) 研究开发经费/销售收入 技术购买经费/销售收入 新产品生产准备投入/企业资产总额 技术人员总数/企业职工总数 研究开发人员数/技术人员总数 研究开发总经费/研究开发人员数 鉴定的成果数/研究开发人员数 申请专利总数/研究开发人员数 专利授权书/研究开发人员数 已应用并取得效果的成果数/成果总数 固定资产总额/职工总人数 设备资产净值/设备资产原值 测试设备价值/设备总价值 适于新产品生产的先进设备价值/设备总价值 工人平均受教育年限
退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2技术创新审计
• 2.1基本概念
– 定义
• 以技术创新的度量为基础,找出创新目前的 状况和期望状况间的差距,确定问题的所在 和需改进的环节。
– 目的
• 提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的信息,促进技术创 新管理的改善,提高创新绩效。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2.1基本概念
• 工作程序
1
e.使用他人的发明
1
f.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
1
g.咨询服务
1
h.购买设备
1
i.引入顶级技术人才
1
j.与供应商交流
1
k.与顾客交流
1
l.公司购并
1
m.合资或联盟
1
n.与其他公司交换员工
1
2
3
4
5
2
3
4
5
2
3
4
5
2
3
4
5
2
3
4
5
2
3
4
5
2
3
4
5
2
3
4
5
2
3
4
5
2
3
4
5
2
3
4
5
2
3
4
5
2
3
4
5
2
3
4
5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h.建立项目过程评估标准
1
i.建立项目优先级评定标准
1
234
5
234
5
234
5
234
5
234 5
234
5
234
5
234
5
234
5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组织形式与协调合作
a.将开发过程中相关功能统一协调控制
1
b.尽早与内部职能部门和外部机构进行沟通 1
c.推动开发过程中不同组织间的交流
1
d.建立跨职能部门的创新小组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1.3核心(技术)能力
• (1)核心能力概念
– 定义:能使企业在特定行业保持竞争优 势的基础性能力
– 特点:
• 独特的能力 • 难以模仿的能力 • 基础性的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1]
1.3核心(技品术)能力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