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材料雾化标准解析(一)
浅谈汽车内饰材料挥发成雾性测试
布 以及 皮 革 加脂 剂 、胶 粘 剂 等 都含 有某 些 挥 发性 物
质 。 当 由于 阳光 曝 晒 、发 动 机长 期 运 转等 因素 导致 车 内温 度 升 高 时 ,这 些容 易挥 发 的成份 就 会 被 蒸发 出来 , 并在 汽车 窗 户 或挡 风 玻璃 上 凝 结 成雾 ,妨碍 驾 驶者 视 线 ,影 响驾 驶 的安 全 性 ;还 有 些挥 发 性物 质 如 苯 、 甲苯 、 甲醛 、碳 氢 化 合物 、 卤代烃 等 会对
K e or yw ds: a o a i nt r ort i a e i s ; ut m tvei e i rm m t r al v a iem at r f gi g; f gi e t ol tl te ; og n og ngt s
车 内饰 材 料挥 发 成 雾性 的测试 方 法 及方 法 的再现 性
圆 圆目 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 N I0 M NA PPA IT &R L B I E VR N E T L A T B I A L Y EI IT A L
浅 谈汽 车 内饰 材料 挥 发 成 雾性 测试
A gener alDescr pt on i i of Foggi ng Testf ut orA om at ve nt i i i I er orTr m
i o o e i l s 。 随后 美 国机 动 车 工 程 师 协 nm t rv h C e》 会 及 国际 标 准 化 组织 在 D N 5 2 1 个 标 准 的基 础 I 7 0 这 上 进 行 了 部 分 修 改 , 也 颁 布 了 相 关 标 准 SE A - 7 6 I O 6 5 。 根 据 上 述 3 标 准 ,世 界 主 要 『 5 及 S 4 2 1 个
汽车内饰皮革雾化有害物质 (VOCs)的测定方法
汽车内饰皮革雾化有害物质(VOCs)的测定方法近十年来,汽车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汽车内空气质量受到高度重视,人们十分关注汽车内挥发性有害物质(VOCs)的浓度。
目前对于汽车内部VOCs的检测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各大汽车厂商都有自己内部的采样方法标准。
采样方法的区别造成检测结果的巨大差异,缺乏可比性。
为了控制车内VOCs浓度,最好的方法是从源头抓起,VOCs主要来源于汽车内的各种材料,如地毯、座椅、内饰材料等,其中很大比例为皮革材料。
检测汽车装饰用皮革材料的VOCs,加强皮革材料的质量控制,对于控制汽车VOCs浓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讨论使用吹扫捕集一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方法检测汽车装饰用皮革材料中六种VOCs(氯乙烯,丁二烯,甲苯,4一乙烯基环己烯,苯乙烯,4一苯基环己烯)。
这六种VOCs是根据汽车装饰用皮革材料本身的特点和综合考虑国外法律法规消费者以及生产商的关注焦点而选择的,它们在皮革材料中出现的几率较高同时它们是现有法规、标准重点关注的有害物质M。
选取了几种具代表性的色谱柱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参数进行了优化,最终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皮革中VOCs测试方法。
2实验方法2.1仪器与试剂GC/MS气质联用仪(Agilent6890N/5975B),CDS 8000样品浓缩仪(America),捕集肼(Tenax/硅胶/碳分子筛);甲醇(分析纯),氯乙烯和丁二烯标准气,甲苯,4一乙烯基环己烯,苯乙烯,4一苯基环己烯,正庚烷(内标)。
2.2实验条件2.2.1吹扫捕集条件吹扫气为高纯N:(99.999%),流量50 mL/min;吹扫温度为80℃,吹扫时间为15 min;捕集肼温度为室温,解析温度为200 oC,解析时间为3 min,烘焙温度为220℃,烘焙时间为3 min;传输线温度为220 oC;2.2.2气相色谱一质谱条件色谱条件:石英毛细管色谱柱DB—VRX色谱柱(60 m×o.25mn'l×1.4¨m);载气为高纯氦(99.9999%);柱流量:1.2 mL/min;进样模式:分流进样;分流比:20:1;进样口温度:250℃;柱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保持4 min,以25℃/min升至90℃,保持4min,以20℃/min升至220 oC,保持8 min;离子源电压:70 eV;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扫描方式:全扫描模式;溶剂延迟:4min;扫描范围:35~200 alilll。
DIN75201(中文版)汽车技术
1第1页德国标准德国标准德国标准德国标准1992.09 汽车汽车汽车汽车-内部设备所用材料雾化性能的确定内部设备所用材料雾化性能的确定内部设备所用材料雾化性能的确定内部设备所用材料雾化性能的确定DIN 75201 汽车-内部设备所用材料雾化性能的确定单位毫米一般公差ISO 2768-C 1.使用范围和目的根据本标准进行的检验是用来确定汽车内部空间所使用材料的雾化性能的。
使用这种方法也可以确定液态膏状粉末状以及固态原料的雾化性能汽车上使用的材料则是由这些原料构成或制造的。
注意原料的检测并不能必然得到一份关于这种原料制造的零件雾化性能的说明。
2.概念2.1 雾化按照本标准规定雾化是指从汽车-内部设备上挥发出的物质和汽化出的物质在玻璃板上形成的冷凝现象特别是指在挡风窗上。
注意当照明不佳时雾化-凝结物可能会对挡风窗的通视程度造成影响。
2.2 雾化值F 按照本标准规定雾化值F 1是指带有雾化-凝结物的玻璃板的60??-反射系数与没有雾化-凝结物的同一块玻璃板的60??-反射系数的百分比。
2.3 能冷凝的成分G 按照本标准规定能冷凝的成分G是指带有雾化-凝结物的铝箔重量与没有雾化-凝结物的铝箔重量的差值。
3. 方法的简称3.1 方法A 把试样本体或试件以规定质量装到无浇口玻璃制造的烧杯底部在下文中称为烧杯。
用一块玻璃片盖住烧杯从试样本体或试件上产生的挥发成分可能会在玻璃片上产生冷凝2现象。
从而使玻璃片冷却。
把这样准备好的烧杯放到试验温度为100±0.3℃的槽液恒温箱中3个小时。
通过测量60??-反射系数就能够掌握玻璃片上雾化-凝结物的作用。
没有凝结物的同一块玻璃板的60??-反射系数可以作为参考使用玻璃板在试验前应仔细地进行清洁。
注意与DIN67530不同反射系数只是在60??下计算的DIN67530规定高光试样是在20??下中光试样是在60??下无光泽的试样是在85??下进行测量的。
3.2 方法B 把试样本体或试件以规定质量?暗轿藿娇诓Aе圃斓纳毡 撞吭谙挛闹谐莆 毡 S靡豢槁敛 亲∩毡 邮匝 咎寤蚴约 喜 幕臃⒊煞挚赡芑嵩诼敛 喜 淠 窒蟠佣 孤敛 淙础?把这样准备好的烧杯放到试验温度为100±0.3℃的液槽恒温箱中16个小时。
汽车内饰雾化度测试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汽车内饰雾化度测试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1.雾化测试的原理:
雾化测试时,将试样放于雾化杯(烧杯或玻璃杯)中,然后将这个雾化杯放在一个恒温油浴中加热,加热过程中试样材料内易挥发的低分子物会散发出来,进而在温度较低的玻璃片或铝箔上冷凝下来,然后测定铝箔雾化前后的质量之差(重量法)或玻璃片的反射值的百分比(光泽度法)。
2.影响雾化测试结果的因素
由雾化测试的原理,我们可以知道影响雾化度测试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采用不同的测试标准及标准中的不同方法实验结果会有不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按照厂商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标准;其次,测试过程中实验仪器设备方面:烧杯、垫圈、玻璃板、铝箔片等设备的洁净程度和加热、冷却设备光泽度仪及天平的精密度、都会影响雾化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实验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再者,试样材料方面:试样材料经过各种功能整理,在整理过程中,整理剂本身的挥发性及耐热性、整理剂和相关助剂与材料的结合牢度,整理剂用量、工艺条件都会在材料本身影响雾化度值的高低,此外织物结构如松紧程度、克重也会影响雾化度值的高低。
因此,我们在对纺织品进行功能整理时,为了达到雾化度标准要求,需要遴选挥发度较低的整理剂及整理工艺,这项工作对于降低车用纺织品雾化度、提高车内空气质量及保障车内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内饰材料雾化测试实验浅析
汽车内饰材料雾化测试实验浅析汽车的内饰雾化现象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安全操作,并且部分挥发物质对人造成伤害,因此对汽车内饰材料进行雾化试验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近期的多环芳烃超标问题,中心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制定了一系列准确、快速的多环芳烃检测方法。
中心将和广大车主一起保卫车内环境。
雾化/可冷凝组分(fogging/condensate)是汽车内饰件和材料排出的挥发物质在玻璃上的冷凝。
汽车内装饰材料如皮革、塑料、纺织物以及粘结材料的胶粘剂等,都含有一些挥发性物质,尤其是在阳光的照射下,车内温度升高,会加剧这种挥发。
挥发气体在汽车窗户或挡风玻璃上凝结,造成视线不良,会影响驾驶者的视线和行车安全;还有些挥发物质会影响驾乘者的身体健康。
为了合理控制挥发性物质的产生,对用于汽车内饰的材料进行雾化试验是十分必要的,成雾值超出标准指标的材料将不可以用于汽车内饰。
70年代欧洲一些大的汽车厂已开始对汽车内饰件的成雾特性进行研究,80年代初德国汽车标准起草委员会及合成材料标准起草委员会联合组成“成雾性”工作组,对成雾性的测试方法及方法的再现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于1992年发布了相应标准DIN75201《Determination of the windscreen fogg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immaterials in motor vehicles》。
随后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在DIN75201 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修改也颁布了相关标准ISO 6452及SAE J1756。
根据上述标准世界主要汽车制造企业都颁布了成雾性测定的企业标准,并对汽车内饰件的成雾特性提出了相关要求。
通过对汽车内装饰材料进行雾化试验,实现对这些材料中可挥发性物质的控制,来有效地降低车内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汽车及汽车内饰材料生产企业控制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汽车内饰材料的成雾试验标准国际国内有许多种,这些标准共涉及到了三种试验方法:即光泽度法、重量法、雾度法汽车内装饰材料如皮革、塑料、纺织物以及粘结材料的胶粘剂等,都含有一些挥发性物质,尤其是在阳光的照射下,车内温度升高,会加剧这种挥发。
汽车内饰材料雾化性能测试方法的对比分析
汽车内饰材料雾化性能测试方法的对比分析汽车中各饰品、配件的挥发物含量对汽车内部的空气质量、挡风玻璃的视线和行车安全有很大影响,因此为了合理控制挥发性物质的产生,对汽车内饰材料进行雾化试验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通过对汽车内饰材料雾化性能主要测试方法的试验原理、试验装置、环境要求、校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比较分析,从而为企业实现对汽车内部材料中挥发物含量的监控提供参考。
标签:汽车;内饰材料;雾化性能测试方法;对比分析1引言汽车内饰品中的挥发物质含量是影响汽车内部环境、行车视线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汽车内饰品的生产、功能改进等过程中,很可能会向其中引入小分子物质,而引入的这些物质具有挥发性,尤其是汽车内部溫度较高时,这些物质的挥发性更强。
汽车内饰品中挥发出的小分子物质或漂浮在空气中,污染汽车内部的空气环境,被人吸入后危害人体健康,或凝结在汽车的车窗上,对行车视线产生不利影响,威胁行车安全。
因此为了合理控制挥发性物质的产生,对汽车内饰材料进行雾化试验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通过对汽车内饰材料雾化性能主要测试方法的试验原理、试验装置、环境要求、校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比较分析,从而为企业实现对汽车内部材料中挥发物含量的监控提供参考。
2雾化性能测试方法原理汽车内饰件中的挥发物质含量用雾化性能表征,通过雾化试验进行验证,主要包括三种试验方法,光泽度法、雾度法、称重法,前两者侧重于评估挥发物质对行车视线的影响,后者则侧重于测试试样件中挥发物质的含量情况。
目前,三种方法中,称重法、光泽度法应用较广。
雾化试验可参考的标准有QB/T2728-2005《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雾化性能的测定》、DIN75201-1992《汽车内饰材料雾化性能的确定》、BSEN14288-2003《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成雾特性的测定》等。
2.1光泽度法测试原理:试样放入起雾杯中,用密封圈及玻璃板盖住起雾杯,在其上安装冷却器。
起雾杯置于恒温器内加热,蒸发出的气体在已被冷却的玻璃板上冷凝。
汽车内饰雾化试验仪的测试应用与标准介绍
汽车内饰雾化试验仪的测试应用与标准介绍汽车内饰雾化试验仪的测试应用与标准介绍Labthink兰光FT-F1汽车内饰雾化试验仪适用于汽车、飞行器等内饰材料,如汽车内饰塑料件、聚氨酯、纺织品、皮革、胶粘剂、非织造布、热可塑性弹性体等材料在高温下其挥发性成分蒸发情况的评价,亦可用于车前氙气灯高温雾化现象的测定。
汽车内饰雾化试验仪测试应用:汽车内饰雾化试验仪执行标准:ISO 6452-2007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汽车内装饰物的雾气凝结性能的测定DIN 75201-1992 汽车-内部设备所用材料雾化性能的确定(中文版)SAE J1756-1994 汽车内饰材料确定成雾特性的试验QB/T 2728-2005 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雾化性能的测定BS EN 14288-2004 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成雾特性的测定PV 3920 内饰件非金属材料雾气值(F)的测定PV 3015 大众雾化试验标准-中文版ES-X83231 内饰材料起雾性能测试NES M0141- 2006-1 内饰材料起雾性D45 1727-2006 驾驶室内部衬垫材料和零件的起雾性能GM 9305P-1992 汽车内饰材料的起雾性确定TSM 0503G 丰田非金属材料的雾翳标准Labthink兰光,专业致力于为包装、食品、医药、日化、印刷、胶粘剂、汽车、石化、生物、建筑及新能源等领域客户提供行业咨询、产品销售、售后服务、风险控制解决方案。
Labthink兰光目前生产销售的设备百余款,检测仪器涉及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检测、厚度检测、物理机械性能检测、包装容器的密封性能检测等方面,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专业、精湛的包装安全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从风险控制入手,提高企业质量安全意识,减少企业成本流失。
Labthink兰光检测设备有:薄膜摩擦系数仪、透氧性测试仪、电子剥离试验机、雾化试验仪、透光率雾度测定仪、薄膜厚度仪、薄膜热收缩率测试仪、透气度测试仪、透湿性测试仪、揉搓试验仪、薄膜拉力机、包装透气性测试仪、包装顶空气体分析仪、墨层耐磨试验仪、蒸发残渣恒重仪、光泽度仪、落镖冲击试验仪、纸箱抗压试验机、高温蒸煮锅、氧气透过率测试仪、落球冲击测试仪、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持粘性试验仪、初粘性试验仪、包装残氧分析仪、密封性测试仪、摆锤冲击试验仪、纸张撕裂度测定仪、瓶盖扭矩试验仪、气相色谱仪、标准光源箱、油墨耐摩试验机、薄膜热封仪、墨层耐磨试验机、纸箱压缩试验机等。
汽车雾化检测
信标检测分析技术服务中心始终着眼于客户的需求,我们一直致力于材料的研究,我们的经验与知识是最富有的矿藏,我们将为您提供全面的服务,以实现客户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改进工艺、保证安全等各种要求。
信标检测分析技术服务中心诚邀各位同仁前来洽谈、合作。
汽车雾化检测雾化,汽车内装饰材料如皮革、塑料、纺织物以及粘结材料的胶粘剂等,都含有一些挥发性物质,尤其是在阳光的照射下,车内温度升高,会加剧这种挥发。
挥发气体在汽车窗户或挡风玻璃上凝结,造成视线不良,会影响驾驶者的视线和行车安全;另外这些有害物质会还使人不知不觉地中毒,严重点讲相当于慢性自杀,是汽车内饰材料必检项目。
为了合理控制挥发性物质的产生,对用于汽车内饰的材料进行雾化试验是十分必要的,成雾值超出标准指标的材料将不可以用于汽车内饰。
70年代欧洲一些大的汽车厂已开始对汽车内饰件的成雾特性进行研究,80年代初德国汽车标准起草委员会及合成材料标准起草委员会联合组成“成雾性”工作组,对成雾性的测试方法及方法的再现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于1992年发布了相应标准DIN75201《Determination of the windscreen fogg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im materials in motor vehicles 》。
随后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在DIN75201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修改也颁布了相关标准ISO 6452及SAE J1756。
企业的管控通过对汽车内装饰材料进行雾化试验,实现对这些材料中可挥发性物质的控制,来有效地降低车内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汽车及汽车内饰材料生产企业控制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汽车内饰材料的成雾试验标准国际国内有许多种,这些标准共涉及到了三种主要的试验方法:即光泽度法、重量法、雾度法。
主要标准测量方法有:大众PV3015《冷凝组份的测定》重量法大众PV3920《非金属内饰材料雾度值测定》雾度法丰田TSM0503G 《冷凝组份的测定》光泽度法、重量法德国DIN 75201《汽车内部设备所用材料雾化性能的确定》光泽度法、重量法美国SAE J1756《确定汽车内饰件雾度特性的测试方法》光泽度法、重量法国际ISO 6452《橡胶、塑料、人造革—汽车内饰件雾度特性的测定》光泽度法、重量法中国QB/T 2728《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雾化性能的测定》光泽度法、重量法日产NES M0161《内装材料起雾性试验方法》雾度法三菱ES-X83231《内饰材料的成雾性》雾度法、重量法………………。
Q JLY J7110341B-2012 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雾化性限值要求及试验方法
Q/JLY J7110341B-2012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雾化性 限值要求及试验方法<秘密级>编 制: 任小云校 对: 金玉明审 核: 李 莉审 定: 刘 强会 签:李宏华、陈文强、刘卫国 标准化: 伍永会批 准: 杨安志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前 言本标准主要参考SAE J1756-2006《Determination of the Fogg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ior Automotive Materials》、ISO 6452-2000《Rubber-or plastics-coated fabrics——Determination of fogg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im materials in the interior of automobiles》、QB/T 2728-2005《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雾化性能的测定》及国内外行业相关资料,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特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替代了Q/JLY J7110341A-2011《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雾化性试验方法》,本标准与Q/JLY J7110341A-2011的主要差异为:——对标准名称进行了修改;——增加了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雾化性限值要求;——对标准的章、条、款进行重新排布。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NVH及材料工程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玉明、任小云。
本标准于2012年11月30日发布,2012年12月10日实施。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更替情况为:——Q/JLY J7110341A-2011(2011年9月10日首次发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雾化性的限值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雾化性的测定及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2012年12月10日以后新研发及正在研发的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雾化性限值要求,在此之前已量产的车型可参考使用。
车用塑料内饰件的灰雾测试方法
车用塑料内饰件的灰雾测试方法VOC与Fogging总有机挥发物(VOC)=V 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是对汽车塑料内饰件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总和的通称。
它通常指的是有机小分子及低分子量化合物的集合。
汽车工业对塑料内饰件的总趋势是使用低迁移性的添加剂和低溶剂的油漆,来降低车内的VOC。
灰雾(Fogging):指低挥发性的化合物在车窗玻璃上的沉积,这里特指对前窗挡风玻璃造成的不透明程度。
随着现在汽车挡风玻璃的安装角度变小,汽车仪表板上测得的温度也有升高。
这种高温条件,会导致更多的挥发性组分迁移出塑料本体,转而沉积在车玻璃上,引起前窗挡风玻璃的灰雾现象。
聚氨酯软泡海绵的灰雾评估VOC与Fogging的主要来源是添加剂,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胺类催化剂;BHT;亚磷酸化合物;芳香胺抗氧剂;阻燃剂。
PB VWT 709:“热解析法测试气态挥发物(VOC)及可疑性释放物(FOG)”DIN 75 201:“汽车装饰材料对挡风玻璃灰雾效应的测试”测试项目:盖板光泽度及重量的变化ISO 6452:“汽车内饰件材料的灰雾测试”SAE J 1756:“汽车内饰材料的灰雾考量的测试程序”测试项目:盖板光泽度及重量的变化ASTM D 5393:“确定汽车内饰材料灰雾特性的测试方法”戴姆勒-克莱斯勒的车内毒害释放物控制目标车内释放的控制目标:车用内装饰无胺释放 2004 VOC<100ppm(标准:PB VWT 709) 2004 总有机释放物减少50% 2007FOG<250ppm(标准:PB VWT 709) 2007测试方法 PB VWT 709:材料中可释放出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根据“热解析法测试汽态挥发物(VOC)及可疑性释放物(FOG)”的定义,90℃时测得的释放物为VOC,120℃时测得的释放物为FOG。
此方法又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开发。
本法中,取一定量的材料在惰性气流下加热,由气相色谱深冷进样器捕集释放物。
DIN 75201(中文版) 汽车-内部设备所用材料雾化性能的确定
第1页德国标准1992.09汽车-内部设备所用材料雾化性能的确定DIN 75201汽车-内部设备所用材料雾化性能的确定单位:毫米一般公差:ISO 2768-C1.使用范围和目的根据本标准进行的检验是用来确定汽车内部空间所使用材料的雾化性能的。
使用这种方法也可以确定液态,膏状,粉末状以及固态原料的雾化性能,汽车上使用的材料则是由这些原料构成或制造的。
注意:原料的检测并不能必然得到一份关于这种原料制造的零件雾化性能的说明。
2.概念2.1 雾化按照本标准规定,雾化是指从汽车-内部设备上挥发出的物质和汽化出的物质在玻璃板上形成的冷凝现象,特别是指在挡风窗上。
注意:当照明不佳时雾化-凝结物可能会对挡风窗的通视程度造成影响。
2.2 雾化值F按照本标准规定,雾化值F 1)是指带有雾化-凝结物的玻璃板的60º-反射系数与没有雾化-凝结物的同一块玻璃板的60º-反射系数的百分比。
2.3 能冷凝的成分G按照本标准规定,能冷凝的成分G是指带有雾化-凝结物的铝箔重量与没有雾化-凝结物的铝箔重量的差值。
3. 方法的简称3.1 方法A把试样本体或试件以规定质量装到无浇口玻璃制造的烧杯底部(在下文中称为烧杯)。
用一块玻璃片盖住烧杯,从试样本体或试件上产生的挥发成分可能会在玻璃片上产生冷凝现象。
从而使玻璃片冷却。
把这样准备好的烧杯放到试验温度为(100±0.3)℃的槽液恒温箱中3个小时。
通过测量60º-反射系数就能够掌握玻璃片上雾化-凝结物的作用。
没有凝结物的同一块玻璃板的60º-反射系数可以作为参考使用,玻璃板在试验前应仔细地进行清洁。
注意:与DIN67530不同,反射系数只是在60º下计算的(DIN67530规定,高光试样是在20º下,中光试样是在60º下,无光泽的试样是在85º下进行测量的)。
3.2 方法B把试样本体或试件以规定质量装到无浇口玻璃制造的烧杯底部(在下文中称为烧杯)。
QZTB 03.072-2011轿车内饰材料雾翳试验
Q/ZT 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轿车内饰材料雾翳试验(试行)发布Q/ZTB 03.072—2011前言本标准由众泰汽车工程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众泰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化科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众泰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化科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洪波。
轿车内饰材料雾翳试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轿车内饰材料雾翳试验的术语和定义、试样准备、测试设备、试验方法和结果计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的雾翳试验。
2术语和定义雾翳指在一定条件下,在挡风玻璃及其它玻璃上形成的一层薄薄的涂层,从而降低可见度的一种现象。
是由塑料装饰材料中的挥发性成分(如可塑剂、稳定剂、油、润滑油、发泡剂、脱模剂、粘合剂等)在玻璃表面冷凝引起的。
3试样准备3.1 从各种均匀分布的测试材料上采集适用的圆形试样,直径为(80±1)mm,试样的厚度应同测试材料的厚度相同,最厚不超过20mm。
厚度超过20mm的材料,如泡沫,应将其厚度减至10mm。
3.2 除非另有规定,对于非扁平形的材料(剖面等),所使用的试样面积为(15±1)cm2。
对于粉状或液状材料,应从样品中取(10±2)g样品使用。
3.3 预处理:测试前应将所有试样(试料)放入温度为(23±5)℃的干燥器内烘干,干燥器带有硅胶,可不必为真空。
各种材料的干燥时间见表1所示。
表1 干燥时间单位为天3.4 出于最初样品认可及判定,至少要准备三个试样。
而为了控制测试质量,至少要对两个试样进行测试。
4测试设备及辅助设备4.1 用于准备试样的冲压设备、打孔机或类似设备。
4.2 恒温浴槽:一个温度范围在60℃至130℃之间的恒温控制浴槽(见图1),配有6个烧杯,且槽内尺寸不得小于550 mm ×270 mm x 260 mm。
应配备安全设备防止过热。
用于导热、循环及加热的液体用量应可以保持整个浴槽的温度与所要求的测试温度偏差在±0.5℃内。
雾化标准的交流学习
雾化标准的交流学习雾化测试对象:汽车内饰材料,如塑料、橡胶、皮革、非织造布等材料在高温下其挥发性成分蒸发情况的评价,亦可用于车前氙气灯高温雾化现象的测定。
雾化测试目的一:保障交通安全,因为汽车内饰件材料由于在高温下受热挥发出来的物质凝结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二:关注人的健康,因为汽车内饰件材料由于在高温下受热挥发出来的有害成分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例如材料中挥发出的醛类、烷烃类等物质;三:降低环境污染;雾化测试方法围绕以上三点,汽车行业的雾化检测方法、标准产生了。
有三种检测雾化性能的方法——积分球法,光泽度法,重量法,前两种方法着重于目的的第一点,重量法侧重于目的中的第三点;前两种方法的测试原理较接近,都是通过测量玻璃板的光学性能来反映雾化程度。
雾化测试设备根据以上方法我们现拥有的雾化检测设备有:雾华仪(关键设备);光电雾度仪——用于积分球法受热之后玻璃板上凝结物雾度的测量,雾度越大的试样给人的感觉将越模糊;光泽度计——用于光泽度法中试验前后玻璃板反射系数的测定,通过前后的比值衡量雾化程度;分析天平——可精确到0.01mg,用于重量法中铝箔试验前后的重量的测量,其差值即可衡量雾化程度;及其相关附件。
了解了雾化针对的对象以及目的等,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下雾化标准。
DIN75201概述:DIN75201包含两种测试方法——重量法和光泽度法,它们的测试原理,测试流程以及设备大同小异,下面通过对比来看下两种方法的异同点。
测试原理重量法:试样在起雾杯中被加热所蒸发出的气体冷凝在低温铝箔上,通过称量铝箔冷凝前后的重量变化,可得出试样雾化-凝结物的重量。
光泽度法:试样在起雾杯中被加热所蒸发出的气体冷凝在低温玻璃板上,通过对玻璃板冷凝前后的光泽度值进行对比并计算,可得出试样的成雾值。
根据测试原理转化成实际测试流程:测试流程:试样预处理试样预处理↓↓开启高、低温浴槽并达到开启高、低温浴槽并达到设定温度100℃,21 ℃设定温度100℃,21 ℃↓↓精确称量起始铝箔重量G0;光泽度计测量起始R0;↓↓试样平铺于起雾杯中,平行样两个试样平铺于起雾杯中,平行样三个↓↓放置起雾杯,氟橡胶固定环,放置起雾杯,氟橡胶固定环铝箔片,圆形玻璃板,滤纸方形玻璃板,滤纸↓↓在以上高低温浴槽条件下在以上高低温浴槽条件下连续受热16h 连续受热3h;↓↓取下铝箔片,放在干燥器取下玻璃板,放在温度约23℃,中平衡约3.5h~4h 湿度50%RH环境条件下平衡1h ↓↓称量带有雾化凝结物铝箔重量G1; 光泽度计测量带有雾化凝结物R1 ↓↓比对数据得出结果G= G1- G0 比对数据得出结果R=R1/ R0*100 ↓↓清洗器具待用清洗器具待用制样要求:对于规则试件,从其上取直径80mm圆形试样,厚度小于10mm(对于不规则试件,截取拼接);颗粒、粉末、液态样品取10g;然后据材质差异在温度约23℃,湿度50%RH环境下干燥如下表;材料时间泡沫、塑料、人造革24h棉绒48h含棉超过50%的其他织物,皮革7天通过测试流程我们可看出大体步骤相同,试样的前处理,油浴加热温度、冷却温度——100℃,21℃相同,测试装置相似,不同之处是:衡量标准不一样,重量法通过铝箔测试前后重量差G= G1- G0,光泽度法是通过测试前后方形玻璃板的反射系数之比即R=R1/ R0*100,也就是说通过承载载体的不同特性来反映雾化程度。
汽车内饰材料雾化特性试验方法和限值
5 试验方法
5. 1 试验条件 应在下列试验条件下进行: a) 试验应在温度 23·c、 相对湿度 50%环境下进行;
2
b) 加热温度(100土0. 5) °C; c) 冷却温度(21土1) OC; d) 加热时间16 h土10 min。
5.2 试验过程
5.2.1 打开雾化 冷凝装置的恒温器。 硅油温度设定在100 °C , 冷却水温度设定在21 °C。
3.3 预处理 试样应在温度23 °C、 相对湿度50%环境下存放不少千12 h。 特殊材料需干燥一定时间, 见表2。
表2 材料干燥时间
单位为小时
材料 塑料泡沫、 人造皮革、 隔音垫、 织物、 非织造布 涂层纤维、 丝绒材料 羊毛成分超过50% 的其他纺织品, 真皮
干燥时间
24
48
I
148
I
4 试验设备
DOP。
5.2.5 从干燥器中取出待测试样, 将其分别放在各个玻璃杯的底部。
注 1: 放试样时, 车辆内舱可看见的面向上;对千在雾化 冷凝试验后难以与玻璃杯底部脱开的试样如 PVC 表皮
和沥青垫片, 要在玻璃杯底部和试样之间放一张铝销。 否则, 有可能弄脏杯底, 材料与杯底粘牢, 从而使得
玻璃杯难以清洗或损坏。
个圆形试样(近似于圆形)。
3.2.2 对千较软的材料(如织物、真皮、人造革)可用 一个专用的试样切割刀小心地切割出圆形试样。 切割试样时在桌子和材料之间放一块垫片。 用力按住并平稳地转动切割刀就可从材料中切割下直径为 (80土1)mm的试样。 3.2.3 对千较硬的材料可用带锯机切割试样。 切割前先用圆规在材料上画出 直径为80 mm的圆。 切割 时材料的性能不能受到影响, 因此切割速度应当低。 试样准备也可用 一个圆形的冲压工具来进行。
汽车内饰雾化试验主要检测方法比较
汽车内饰雾化试验主要检测方法比较通过对汽车内装饰材料进行雾化试验,实现对这些材料中可挥发性物质的控制,从而有效地降低车内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汽车及汽车内饰材料生产企业控制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被国际和国内的企业或检测机构使用的汽车内饰材料的成雾试验标准有许多种,这些标准涉及到了三试验方法:光泽度法、重量法、雾度法。
详情见表1。
起雾装置如图1 所示,试样放在起雾玻璃杯的底部,并用压样环压好,起雾杯放在恒温油浴中,其上口平面为耐油、耐高温的氟橡胶密封圈,密封圈的上面即为成雾载体(图中标注“G”的位置),其上依次为滤纸、冷却板。
试样在高温下,其材料中的挥发性物质会得到加速挥发,进而凝结在密封圈上面被冷却板冷却的成雾载体上。
图1 雾化试验起雾装置结构示意图整个试验装置除图中“G”部分外,三种试验方法都是相同的。
对于光泽度法和雾度法,“G”部分为一个成雾玻璃板,通过测量玻璃板成雾前后的光泽度值或雾度值即可得到这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对于重量法来说,“G”部分为一张铝箔片,铝箔片的上平面为一个厚3mm、面积稍大于铝箔片的圆玻璃板,称量铝箔冷凝前后的重量即可得出重量法的测试结果。
环境要求雾化试验的成雾过程对外界环境要求不高,只要高温恒温浴和冷却板能在设定的温度下正常工作即可,环境对其基本无影响。
但成雾以后的载体——铝箔片、玻璃板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即使发生微小的变化也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
几乎所有标准都要求把成雾后的玻璃板放在温度23℃±2℃,湿度50%±5%RH 的环境中进行调节,并要求无风、无阳光。
这是因为成雾载体上不可避免地会冷凝一些水分,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水分的蒸发又是至关重要的。
实际上,一般实验室很难对湿度进行有效地调控。
基于环境控制的这种不确定性,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将。
汽车内饰材料雾化性能试验分析
(&$ 实验原理
(&$&$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汽车内饰材料 ;"Y
于某一密闭的容器中放入待测定汽车内饰材料"然后"为
了使挥发性组分从材料中挥发出来"采用加热升温的方式"在
气液或气固两项中达到平衡"将顶部气体直接抽取进入气相色 谱2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
(&$&) 采样袋法测定汽车内饰材料 ;"Y
顶空法预处理步骤少"溶剂干扰小'而在苯系物测定的回收率$
PX!及检出限上"也是顶空法更为良好#
(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目前主要的汽车内饰材料雾化试验检测方
法发现"采用重量法"是实验者更看重对人体健康挥发物中有
害成分的影响'另外两种方法则较为接近"均是用来对玻璃板
的光学性能进行检测( 即更关心对挡风玻璃材料 ;"Y具有的
玻璃板$密封圈$ 密封圈$压样环$
压样环$起雾杯
起雾杯
玻璃板$密封圈$ 压样环$起雾杯
试验时间 *E
6
)%
3
校验试剂
无
!"Z
!#!Z
试验成功率 *i
约 '1
约 16
55通过对 $ 年内的雾度法试验(' 次) "重量法试验(() 次) "
光泽度法试验($' 次) 进行统计分析"某雾化实验室得出了表
中的相关数据# 从表中可以看到"重量法试验成功率约 '1i"
. All Rights Reserved.
起雾装置结构图
于起雾杯(玻璃的)的底部放置试样"并压好( 用压样环)"
车辆室内雾化消毒方案标准
车辆室内雾化消毒方案标准1. 前言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疫情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车辆作为一个公共交通工具,必须做好消毒工作,保障乘客的健康和安全。
而车辆室内雾化消毒方案就是当前比较有效的消毒方式。
2. 车辆室内雾化消毒方案标准我们制定车辆室内雾化消毒方案标准,以保障消毒工作高效、安全、规范地进行。
该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消毒剂选择能够有效消除新冠病毒的消毒剂。
在车辆室内使用消毒剂时,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进行操作,不能随意使用,确保其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2.确定雾化机型车辆室内使用的雾化机型需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能够在车辆内部均匀地进行雾化。
3.确定雾化剂浓度雾化剂浓度需要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定,以确保其达到消毒目的。
建议浓度设置在1000ppm左右,达到消毒效果。
4.确定消毒频率根据车辆类型和使用情况,制定消毒频率标准。
一般消毒频率建议每天消毒一次,或者每半天消毒一次,确保车辆内部始终保持清洁。
5.确定操作流程需要明确车辆消毒操作流程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需要配备专门的消毒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3. 操作规范在车辆内部进行消毒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操作规范进行:1.操作人员需要穿戴消毒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2.在进行雾化消毒前,需要先对车辆进行清洁,清洗干净;3.将雾化机放置在车内合适的位置,均匀进行雾化;4.在雾化过程中,车内不能有人员,保证全程负压工作环境;5.消毒后,需要等待一定时间才能重新使用车辆。
4. 维修管理车辆室内雾化消毒方案实施后,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以确保设备的使用效果。
具体维修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设备定期进行检测,确保设备正常;2.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3.对设备进行更新升级,以满足新的消毒需求。
5. 总结车辆室内雾化消毒方案标准,在新冠疫情期间成为车辆消毒工作的主要手段,也成为了保障乘客康健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内饰材料中挥发性物质受热挥发后会在挡风玻璃上凝结成雾, 汽车内饰件中挥发性物质在玻璃片的这种凝结现象我们称之为成雾性, 也称之为结雾特性, 其凝结物又称冷凝组份。汽车内饰材料的成雾会妨碍透过挡风玻璃的视线,在不利的光线条件下成雾会影响驾驶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冷凝组份大多为有害的有 机挥发物,成雾性的高低也可反映内饰材料中有机挥发物的高低。因此,发达国家的汽车生产企业对汽车内饰材料的成雾性均制定了限制标准。 雾化测试的原理:将试样放置在规定条件下的玻璃烧杯中加热,任何易挥发的物质被冷凝在冷却的玻璃板或冷却的铝箔片上。通过计算雾化值或雾化量来表 示试样的雾化性能。 不同的雾化测试标准中,针对的内饰材料不同,并且对雾化试验参数的要求也有所差异,下面列举了常用的几个雾化标准的具体参数: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所有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400-608-8368 转载请注明出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上标准中的反射法与光泽度法为同一方法。从时间轴上可以看出,早期的标准中反射法(光泽度法)采用 DIDP 作为参照试剂,而重量法会使用 DOP 作 为参照试剂,较早的 DIN 75201:1992-09 版本也是规定 DOP 作为重量法的参照试剂。而近期的标准中,对两种方法的参照试剂做了统一,都使用 DIDP。标准 对于试验条件的要求相差不大,而且除了 QB/T2728,其他 3 个标准对测量参数的要求也相同。 国内外关于雾化的标准还有很多, 包括不同企业内部也都根据自己的质量体系要求制定了自己的企业标准, 更多标准请关注后期内容。 更多详情可以发送至 lab@ 进行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技术服务。
标准号 QB/T 2728-2005 皮革 物理和机械试验 雾化性 能的测定 ISO 6452-2007 橡胶或 塑料涂覆织物--汽车内装 饰材料的雾化特性测定 DIN 75201-2011 汽车-内 部设备所用材料雾化性能 的确定 FZ/T 60045-2014 汽车内 饰用纺织材料 雾化性能 试验方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汽车装饰用皮革、 家具 用皮革等有防雾化性要求的 皮革 适用于汽车装饰用橡胶及塑 料涂覆织物 重量法 光泽度 法 重量法 光泽度 适用于汽车内部空间所使用 的材料 适用于各类汽车内饰用纺织 材料,包括机织物、针织物、 非织造布和涂层织物, 以及复 合织物 重量法 21± 1 100± 0.5 DIDP (16±0.2)h (3.75±0.25)h 冷凝份重±0.25mg 法 重量法 反射法 21± 1 21± 1 21± 1 21± 1 21± 1 21± 1 100± 1 100± 0.5 100± 0.5 100± 0.3 100± 0.3 100± 0.5 DOP DIDP DIDP DIDP DIDP DIDP (16±0.2)h (180±3)min (16±0.2)h 3h±5min 16h± 10min (180±3)min (3.5~4)h (60±6)min (3.5~4)h (60±10)min (3.5~4)h (60±6)min (4.90±0.25)mg 成雾值±3%(60°) 冷凝份重±0.25mg 成雾值±3%(60°) 冷凝份重±0.25mg 成雾值±3%(60°) 试验方法 反射法 冷却温度(℃) 21± 1 加热温度(℃) 100± 1 参照试剂 DIDP 加热时间 (180±5)min 平衡时间 (50±5)min 测量参数 (7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