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1、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水滴里的生物》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设计(1)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物。
【教学难点】:
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利用信息 技术这一优势,解决这一难题。我借助网络寻找了很多微生物的图片和 知识,一方面给学生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和学生一起对照自己观察的水 滴中的微生物和图片中的资料是否一致,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 尽管在指导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将显微镜的图片资料显示于屏幕,与 桌面实物逐一对照指导,但是学生在利用显微镜观察、汇报的过程中, 将自己看到的画出来,还是有部分的小组和学生不能较好的掌握显微镜 的使用,导致看得不是很清楚,我想对于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应该有更 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规范学生的使用。
猜想一下。这些水样中,你觉得会有我们眼睛看不到的生命存在吗?(学生猜测) 会是怎样的生命呢?
3.引出显微镜。 师:究竟有没有这些生物存在呢?怎样才能看到?
(三)、显微镜观察水样。 1.每张桌上有3台显微镜。我们一起来简单认识一下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 法。 (课件出示)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课件出示)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师:实验步骤。 (出示课件:)
5.用培养液制作玻片观察。 师:在刚才的观察中,大家都没看到在运动的生物,可能是什么原因?课前 ,老师提前两周取来水样,并在里面放进腐烂的水草、菜叶,再将它放进25度 的恒温箱里一周,现在的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呢?想知道吗?请每组组长上前来 取一杯水样。
师:先用眼睛或放大镜观察水样,看看水中有什么?这种水体中是否有用眼 睛看不见的生物呢?你觉得会是什么?
1.1水滴里的微生物

第一节 水滴里的微生物
给列你文的虎启克示
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显微镜学 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 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 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 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 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 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
试一试:1、比较反光镜两面的差异 2、转换遮光器上的不同光圈,看看视野亮度的变化
三、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 玻片标本放在 载物台上,用 压片夹压住, 标本要正对通 光孔
转动粗准焦螺旋, 顺时针旋转,使镜筒缓 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 玻片标本为止
注意:此时眼
睛一定要看着
物镜!
左眼向目镜内 看,同时逆时针方 向转动粗焦螺旋, 使镜筒缓缓上长升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 螺旋,使看到的物
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 简单、大多是一个单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 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 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
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 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 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 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 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像更加清晰
1、把玻片放在物镜下,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样? 2、玻片上、下、左、右移动,视野中的物像如何移动?
四、整理与存放
1、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 片标本 2、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 方,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 4、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 5、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才可以看清楚。 • 二、选择题。 • 1、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 • A、蜂鸟 B、砂粒 C、病毒 D、树叶 • 2、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 • A、牙齿变白 B、容易睡觉 C、清理微生物 D、促进生长 • 3、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种类繁多 B、生长繁殖慢 C、分布广泛 D、容易变异
水滴里的微生物

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知识与技能●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等教学过程一、观察采集的水样1.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
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二、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1.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
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1.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关于《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

关于《水滴里的生物》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水滴中的生物1.2 教学内容:展示水滴显微镜下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生物1.3 教学活动:准备显微镜和水滴样本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生物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过程记录学生的提问和猜想第二章:水滴中的微生物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滴中的微生物种类学生能够描述微生物的特点和功能2.2 教学内容:介绍水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讲解微生物的特点和功能展示微生物的图像和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微生物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记录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第三章:水滴生态系统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滴中的生态系统构成学生能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3.2 教学内容:介绍水滴中的生态系统构成讲解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3.3 教学活动:展示生态系统的图像和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生态系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相互作用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记录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第四章:水滴中的生物多样性学生能够了解水滴中的生物多样性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性4.2 教学内容:介绍水滴中的生物多样性讲解不同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性4.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生物的图像和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生物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不同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性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记录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第五章:保护水滴中的生物5.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保护水滴中生物的重要性学生能够提出保护水滴中生物的建议5.2 教学内容:介绍保护水滴中生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水滴中生物的方法5.3 教学活动:展示保护水滴中生物的图像和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水滴中生物的方法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提出的保护建议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过程记录学生的保护建议第六章:水中生命的手工活动6.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手工活动更好地理解水滴中的生物学生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6.2 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水滴中生物的手工活动6.3 教学活动:提供材料,如彩色纸、水彩笔、剪刀等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水滴生物特点制作手工作品学生展示他们的手工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记录学生的分享内容和作品质量第七章: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实验7.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水滴中的生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7.2 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水滴中生物的实验7.3 教学活动:提供实验材料,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记录学生的实验记录和结论第八章:水滴中的生物角色扮演8.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水滴中生物的生活习性学生能够提高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8.2 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水滴中生物的角色扮演活动8.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水滴中的生物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准备角色扮演剧本和道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记录学生的剧本内容和角色扮演表现第九章:水滴中的生物观察报告9.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完成观察报告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和写作能力9.2 教学内容:学生完成关于水滴中生物的观察报告9.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观察水滴中的生物活动学生提交观察报告并进行分享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记录学生的观察报告内容和分享表现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总结水滴中生物的学习内容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10.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水滴中生物的学习内容学生进行学习反思10.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学习内容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10.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记录学生的分享内容和报告质量重点解析本教案设计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手工活动等多种方式深入探索水滴中的生物世界,增强学生对微观生物的认知和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六(2)组号填表人实验名称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实验时间2022.9.16实验目的: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能借助显微镜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实验准备:显微镜、载玻片、滴管、水样等。
实验步骤及方法:1、听老师讲解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观察。
3、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
指导教师:文忠主管教学领导签字:文忠教研组长签字:王应钦班级六(2)组号填表人实验名称探究馒头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间2022.9.24实验目的:1、使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对馒头发霉原因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中走进真菌的世界。
2、在设计对比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定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准备: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实验步骤及方法:(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5天后观察它们。
实验现象及结论: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指导教师:文忠主管教学领导签字:文忠教研组长签字:王应钦班级六(2)组号填表人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并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实验时间2022.10.8实验目的:实验准备:洋葱表皮细胞装片、人体表皮细胞装片、显微镜。
实验步骤及方法:1、各小组先调整好显微镜对焦。
然后将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正确装到显微镜载物台,观察,并画下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
2、取下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再用同样方法正确装上人体表皮细胞装片,观察,画图。
3、分析:洋葱表皮细胞的格子扁长,格子内有一颗很小的黑点,人体表皮细胞的格子短粗,格子里的核比较大。
实验现象及结论:洋葱表皮细胞近似一个长方体,而人体表皮细胞没有洋葱表皮细胞规则,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楚。
实验内容: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明确研究的问 1.铁生锈可能跟水有关;
题
2.铁生锈可能跟空气有关;
3.铁生锈可能跟水和空气都有关。
2.组装实验装置 1.将第一个瓶子中灌满白开水,放进钉子后加盖,用蜡烛油将瓶
口的缝隙封严;
操作要点
2.将第二个瓶子的内壁尽量烘干,放进钉子后迅速加盖并密封;
3.将第三个瓶子内灌进少量的白开水,放进钉子后有一部分在
3.实验总结
4.整理器材
保持所滴紫甘蓝水一样多。
2、静置片刻,观察紫甘蓝水颜色发生的变化,注意区别与待检验
2.观察地球构造 1.出示地球构造模型,仔细观察;
模型
2.将模型与自己的推测进行比较; 3.明确地球的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4.结合教材内容,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内部构造的秘密。
3.自制地球构造 1.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模型
4.实验总结
2.用小刀切开橡皮泥地球模型,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制作作品;
梗放入指定容器,不乱扔火柴梗。
蜡烛点燃后,仔细观察蜡发生了哪些变化?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 下来;
3.观察蜡烛的火焰 1.仔细观察蜡烛的火焰是什么样的?
4.蜡烛燃烧实验
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会慢慢的变短,最后不见了,那么这段蜡烛
去了哪里呢?预测蜡烛在燃烧过程可能变成了什么?
1.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注意烧杯要用抹布包好,防止烫手;
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
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 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 干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3、把烧杯放在有阳光的附近;
4、调节好显微镜;
5、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实验现象:能够看到水滴里的微生物。
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在水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其中不动的微生物有蓝藻、水藻等;运动的微生物有钓钟虫、草履虫等;还有一些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细胞等。
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
班级
六(1)班
小组编号
01
实验人员
实验名称
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时间
9月 11 日上(下)午 第 2 节课
周次:2
实验器材
显微镜、滴管、玻璃瓶、放大镜、烧杯、载玻片、盖玻片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过程:
1、在烧杯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2、把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1水滴里的生物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1水滴里的生物教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水滴里的生物教案引言:本次教案将带领小学生探索水滴中隐藏的微小生物世界。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学生将学习到水滴中普遍存在的微生物,以及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滴中的微生物,如浮游生物、藻类等;2. 了解微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4.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水滴中的微生物;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滴管、玻璃片、溴酸甘油溶液等;2. 教具:图片和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出示一张水滴中的微生物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水滴中有什么微生物?它们有什么作用?”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水滴中的微生物,如浮游生物、藻类等,讲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帮助学生建立对微生物的基本认识。
3. 实验操作(40分钟):(1)实验前预备:a. 准备显微镜、玻璃滴管、玻璃片、溴酸甘油溶液等实验材料;b. 将玻璃滴管放入水中吸取水滴,然后放在玻璃片上。
(2)实验步骤:a. 学生观察玻璃滴管中的水滴,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b.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璃片上的水滴,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微生物(如浮游生物、藻类等);c. 学生尝试使用溴酸甘油溶液进行染色,观察是否有更多的微生物出现。
4.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问题:“你们在水滴中观察到了哪些微生物?它们的数量有多少?染色后有没有发现更多的微生物?”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微生物在水滴中的普遍存在和重要作用。
5. 实践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微生物在其他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池塘、湖泊、海洋等,以及人类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
水滴里的微生物PPT讲稿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调节螺旋(调节焦 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 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5 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 好目镜Fra bibliotek二、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 低倍物镜对准通 光孔(注意不要 用手扳物镜!)
转动粗准焦螺旋, 顺时针旋转,使镜筒缓 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 玻片标本为止
注意:此时眼
睛一定要看着
物镜!
左眼向目镜内 看,同时逆时针方 向转动粗焦螺旋, 使镜筒缓缓上长升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 螺旋,使看到的物
像更加清晰
1、把写有“e”字的玻片放在物镜下,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什么样? 2、玻片上、下、左、右移动市,视野中的物像如何移动?
把一个最大的光圈 对准通光孔,左眼 注视目镜,右眼睁 开,同时用两手转 动反光镜,使光线 通过通光孔反射到 镜筒内。直到整个 视野呈雪白色为止
试一试:1、比较反光镜两面的差异 2、转换遮光器上的不同光圈,看看视野亮度的变化
三、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 玻片标本放在 载物台上,用 压片夹压住, 标本要正对通 光孔
水滴里的生物
硅藻
硅藻
带藻
蓝绿藻
• 蓝藻
• 团藻
• 金藻
草履虫
• 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
单、大多是一个单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 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所以叫微生物。
• 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勐腊镇中心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2011 -- 2012 学年 上 学期。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实验内容: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地球的内部实验器材: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实验内容: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蜡烛的变化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垃圾盒(或培养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
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实验内容: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铁钉生锈了实验器材: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长期)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实验内容: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变色花实验器材: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
实验内容:对比洗涤剂的去污效果(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4、洗衣服的学问实验器材:不同的洗衣粉若干、勺子、干净的布、烧杯和水若干、玻璃棒、天平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不同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某品牌的洗衣粉能更容易地去除污迹)。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表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表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单元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2.做酸奶3.我们的地球4.探索宇宙第一单元:实验名称: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指导完成时间:第一周方法:分组演示内容: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记录观察结果,并讨论微生物的种类和生长环境。
实验名称:自己动手做酸奶指导完成时间:第二周方法:分组完成内容:研究制作酸奶的方法,了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和作用。
实验名称:观察馒头发霉现象指导完成时间:第三周方法:演示内容:观察馒头发霉的条件,讨论霉菌的生长环境和防止霉菌生长的方法。
实验名称: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指导完成时间:第四周方法:分组完成内容:使用积木模拟生命体的结构,了解生命体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单元: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细胞切片指导完成时间:第五周方法:分组演示内容: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细胞切片,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名称:制作地表模型指导完成时间:第六周方法:分组完成内容:制作地表模型,了解地球的地形和地貌。
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指导完成时间:第七周方法:演示内容:模拟火山喷发的过程,了解火山的形成和喷发原因。
实验名称:模拟地震发生指导完成时间:第七周方法:演示内容:模拟地震的发生过程,了解地震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实验名称:探究风化与侵蚀指导完成时间:第八周方法:分组完成内容:观察不同材料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的变化,了解风化和侵蚀的原因和影响。
第三单元:实验名称:对蜡烛的加热、燃烧实验指导完成时间:第九周方法:分组完成内容:观察蜡烛在加热和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了解燃烧的原理和条件。
实验名称:探究铁钉生锈的实验指导完成时间:第十周方法:分组完成内容:观察铁钉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锈情况,了解铁的性质和腐蚀的原理。
实验名称:制作紫甘蓝水试剂指导完成时间:第十一周方法:分组完成内容:制作紫甘蓝水试剂,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名称:变色花指导完成时间:第十二周方法:分组完成内容:使用食品染料将白色花变成不同颜色,了解植物的吸水和输送原理。
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万山区茶店小学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册1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滴管、水样实验过程:1、听老师讲解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观察。
3、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实验结论: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教师评价万山区茶店小学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册2教师评价课题 水滴里的生物实验名称 观察小水滴 班级六(1)指导教师 杨志清 实验时间9月6日实验小组长组成员数4实验过程:1、听老师讲解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观察。
3、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实验结论: 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 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 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生物, 叫微生物实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滴管、水样个细实验过程:1、听老师讲解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观察。
3、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实验结论: 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 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 只有借助显微镜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滴管、水样个细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教师评价实验过程:1、听老师讲解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观察。
3、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实验结论: 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 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 只有借助显微镜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滴管、水样个细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教师评价实验过程:1、听老师讲解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观察。
3、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实验结论: 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 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 只有借助显微镜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滴管、水样个细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教师评价万山区茶店小学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一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水、碘酒、吸水纸、解剖刀、洋葱、镊子、玻片标本若干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取镜和安放(1).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显微镜一般要安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
(2).安上目镜和物镜;(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3).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2.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3).双手调节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至看到明亮的视野。
3.安装玻片标本(自制洋葱表皮标本)(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用滴管滴一滴清水;(2)用解剖刀在洋葱内表皮上划一个井字,并用镊子小心取下内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央,使其完全展开,用镊子将盖玻片倾斜着盖到玻璃的标本上,为了能清晰看到洋葱表皮结构,我们要给切片染色,从切片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4.观察(1).用左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使物镜尽量接近玻片,但不要触及玻片;(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楚物象;(3).如还有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6.整理显微镜(1).把显微镜擦拭干净,恢复原状;(2).用与取镜相同的方法将显微镜放回镜箱。
实验结论:.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附:(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视频、洋葱表皮切片的制作视频)二实验内容: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蜡烛的变化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的石灰水、蒸发皿、滴管、抹布、垃圾盒(或培养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点燃蜡烛:用火柴点燃蜡烛,注意安全,小心烫手,吹灭或甩灭火柴,将火柴梗放入指定容器,不乱扔火柴梗。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科学
教学课例名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称
《水滴里的生物》主要是让我们观察一滴水里面的
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观察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从一开始
接触科学这门课,我们就教给孩子各种观察的方法,除
了利用我们身体上的各种感官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外界 教材分析
的工具来观察,譬如说放大镜。但是在这儿我们也要让
学生明白,但以前的观察各种方法都是对显性的宏观世
界的观察,而要想去观察隐性的微观世界,我们就必须
借助显微镜这种工具。用显微镜观察并描述水滴中的微
生物是本课的另一重点。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
信心。由于显微镜是学生新接触的工具,调节过程需要
一定的耐心,另外我们学校的显微镜过于老化,对于调 试效果不是很理想,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的热情。
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
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教学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
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
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
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由于是新接班级,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多,只知道原 来我校两个班级的学生纪律不太好,成绩一般,学习积 学生学习能 极性不高;而这学期新并入我校的六年级 4 班人数较 力分析 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多 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 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同步练习试卷)

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
A.鼓藻B.青霉菌C.水蚤2.下列选项中,使用滴管的正确方法是()。
A.先用手捏住滴管的皮囊,再把滴管放进药瓶吸取药水B.先把滴管放进药瓶,再用手捏住滴管的橡皮囊,然后松开C.直接把滴管放进药瓶再拿出来即可D.以上方法都正确3.最容易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是()。
A.自来水B.矿泉水C.稻田中的水4.为了观察新冠肺炎病毒,科学家可能选择的工具是()。
A.放大镜B.普通光学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5.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不能通过以下哪种方法控制草履虫的运动?()A.不盖盖玻片B.用吸水纸吸走多余水分C.载玻片上放脱脂棉纤维6.为了让草履虫繁殖得更快,培养液应放在()。
A.门后黑暗的角落 B.温暖通风的窗台上C.冰箱的冷藏柜中7.首先笑笑用干稻草放入水中制成培养液(如图),甲杯中的液体最好选用()。
A.矿泉水B.自来水C.池塘水8.观察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棉花纤维,目的是()。
A.增加水的营养B.固定微生物C.没有任何用途D.使微生物运动减缓9.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
A.被染色B.微生物繁殖C.有杂质10.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A.泥沙B.宝石花C.草履虫二、填空题11.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观察微生物时,控制微生物的运动,方便观察,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微生物是_________,具有同其它_________一样的共同特征。
14.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______),如(______)等。
15.(______)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______)组成。
16.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在全球肆虐,医生借助______可以观察到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草履虫和变形虫等都是______。
2019-2020年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

2019-2020年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实验内容: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地球的内部实验器材: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实验内容: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蜡烛的变化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垃圾盒(或培养皿)实验结论: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
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实验内容: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铁钉生锈了实验器材: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长期)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实验内容: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变色花实验器材: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
实验内容:对比洗涤剂的去污效果(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4、洗衣服的学问实验器材:不同的洗衣粉若干、勺子、干净的布、烧杯和水若干、玻璃棒、天平实验结论:不同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某品牌的洗衣粉能更容易地去除污迹)。
实验内容:解释环形山的形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1、登月之旅实验器材:沙盘(装细沙若干)、大小不同的石子若干、镊子、电筒、尺子实验结论: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有可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空、 11 公里深的海底、 2000 米深的地层、 100 摄氏度的温泉、 零下 250 摄氏度的环境下均有微生物。
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 1632 年 10 月 24 日生, 1723 年 8 月 26 日卒,生卒地均 在荷兰的代尔夫 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1648 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 学徒, 20 岁 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 尔夫 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 这种工作收 入不少又很轻松, 使他 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 自幼就喜欢的磨镜工作, 并用之观察自然 界的 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它磨 制的透镜远 远超过同时代的人, 他制造的放大 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 形式很 多,他一生磨制 了 400 多个透镜。他的遗物中有一架简单的透 镜,其放大率达 270 倍。
4
(七)、实验完毕,把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 个物镜偏到两旁, 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 箱,送回原处。
记住要将有盖玻片的一面朝 上。显微镜不要随意移动
3
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 我们知道了在水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 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其中不 动的微生物有蓝藻、水藻等;运动的微生物有钓钟虫、草履虫等;还 有一些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细胞等。
准备材料:放大镜、玻璃瓶、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腐烂的水草
实验过程 :
1
1.在玻璃瓶内加入一些池塘中的绿水。
同学们取水时一 定要注意安全哦
2、将腐烂的水草放入玻璃瓶里,放到没有阳光的地方。
3、用滴管吸取一到两滴绿水滴到载玻片上,用镊子将载玻片轻轻地盖在载破片座,置于胸前,镜筒朝前,镜 臂朝后,把显微镜放在实验
面注视物镜镜头,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左眼向目镜内刊,同 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如 果不清楚,可以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楚
(六)、先将要观察的标本或部位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 转换器调节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 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 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使看到的物 象更加清楚
(二)、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
2
倍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动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像目镜内注视,
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亮度均匀合适 (四)、把所有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
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五)、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
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引言:水无处不在, 在我们的地球上, 水的面积占去 75%。在生活中, 我们每天都要喝水,用水洗澡,洗菜,洗衣服,浇花。水看上去是没 有颜色的, 但实际上水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哦, 今天让 我们通过这个实验一起来认识一下水中的“朋友们”吧。
看似透明清洁的水里 究竟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