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思考题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原理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思考题一、我是谁?(如何认识自我,是哲学永恒命题。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相关链接:比如“大学生”是我们被社会承认的合法身份,但是它未必就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出发点。

或许出身的南北、城乡、贫富、素质、才艺实际成为我们自我意识的出发点。

你以为,认同什么样的自我意识最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又促使我们不忘根本?二、孤独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合。

社会经过对人的依赖、对物的依赖、人的自由发展等阶段。

没有社会性的人只是生理意义的存在。

)相关链接:人类都希望生活在“自己人”的熟悉圈子,这被称为“乐群性”但是现代社会却处处要我们生活在陌生人的圈子里,现代城市生活常常淡化了邻里、同事关系,打断了给温情脉脉的人际交往代之以法权和功利的界限,你以为这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你希望采取什么样的处世态度?三、人的本性就是爱,为爱而活着才是尽性和尽善。

(孔子说:仁者,爱人。

人者,仁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圣经》说:爱世人,包括你的仇敌。

)相关链接:我们活在世界上全凭“意义”支撑,否则就成为行尸走肉。

但是若仔细分析这“意义”多来自别人的评价、期望、理解。

所以“爱”是积淀于人心理深处的同情心。

将这种心情的发挥、宣泄我们也叫“尽性”。

尽兴地做事、学习我们才愉快、幸福。

但是世事并非如意,我们在大多数时候并不能尽兴地活着。

或许有无爱的学习、无爱的工作、无爱的人际关系,你认为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四、人的命运,只有靠自己来选择、靠自己来塑造。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自由选择的结果,人不得不选择自己的人生,自由因此也是我们挥之不去的命运。

)相关链接:这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奋斗精神!但是,我们每个人的起点都不相同,所以尽管我也奋斗但收获却未必得到同等收获,未必得到到世人的客观评价。

这样萨特说的,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的命运,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是否公允?或者我们需要的是自我评价,而不是世人的议论?五、请结合以上四个命题(认识自我、超越孤独、爱之本性、自己选择命运)写出论题:1、我的家族史(从自己所能知道的先辈开始,写出他们的命运、自我意识,以及家族的生活哲学)2、我的心灵史(从自己童年的心灵初萌,到自己的性格、情感、智力养成,以及对自己人生的展望,对社会与自己关系的感受以及总体的自我评价。

马原思考题

马原思考题

马原思考题一、如何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二、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四、如何理解实践的本质和作用?五、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方针的重要性六、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七、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八、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掌握这一规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指导意义?九、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要求?十、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直观的错误在何处?十一、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掌握这唯一标准有何实际意义?一、如何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概括的说就是以下三个观点:世界是统一的;其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而且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性、永恒变动性中的一种。

首先,这里所说的物质,并不是人们平时所理解的物质,它是一个哲学概念。

列宁在恩格斯对物质的分析和研究基础上对物质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世界是统一的。

这一观点强调了世界是有着共同本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在辨证唯物主义看来,世界除了以不同形态存在的运动着的物质之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它指明了物质是世界的本质,而不是意识,从而坚持了物质是第一性的存在,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划分了界限。

世界物质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在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中,虽然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性的某种形态,但是它们的形而上学性却把世界理解为机械的世界,忽略了世界是会变化的这一事实。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强调,世界的物质统一不是机械的,呆板的,而是辩证的统一。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

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015年修订版p10)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

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正因为无产阶级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2015年修订版p13)①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其中彻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历久不衰,永葆青春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彻底的革命性。

马原复习思考题答案

马原复习思考题答案

马原答案一、辨析题1、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埋葬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吸收资产阶级分子或私营企业主入马克思主义政党,将改变党的性质。

P216答: 错误。

无产阶级政党是开放的,只要接受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价值观,均可以改造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部分,并不影响党的先进性,更不会改变党的性质,反而可以使党吸收民族先进思想进而壮大自身的力量。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世界是由自然和人组成的。

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答:错误。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和人分为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活动可以归纳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两者的关系问题即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研究和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部哲学中具有不可超越性,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P24、253、如果意识或精神没有独立性,精神文明便无法传承。

答: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不是消极地被社会存在决定的,它作为不同于社会存在的特殊领域,有它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仅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奠定了哲学基础,而且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能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在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这一哲学观点为我们认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马原课课后思考题 2023

马原课课后思考题 2023

马原知识答题一、单选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单选题]*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单选题]*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单选题]*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单选题]*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单选题]*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单选题]*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单选题]*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单选题]*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单选题]*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念世界D、“原初”物质*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单选题]*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免费阅读】马原思考题及详细答案

【免费阅读】马原思考题及详细答案

1.内涵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批判、继承和创新的?(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4.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5.怎样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阶级性和实践性是根本特性。

(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7.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期盼过宗教的或世俗的“救世主”,但从来没有过人类解放理论的真正阐述者。

(完整版)马原思考题题

(完整版)马原思考题题

马原思考题1.请问什么是主要矛盾,为什么要认清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举例说明你对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

答:①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②首先,我国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

今天人民需求的层次和品位已大大提高,不再是简单的温饱需要,而是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二者所表述内涵大不相同,前者强调的是一般的物质文化需要,后者强调的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个方面,充分反映了现阶段人民需求更高、更广泛的特点。

2.如何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来看待西南交通大学发展目标中“承交通天下国家梦,创中国特色双一流”与“世界一流”的关系?答:3.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底线思维,就是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在工作上不思进取、消极懈怠、墨守成规。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繁重,亟须各级领导干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拓进取、干事创业。

但是,少数领导干部却为官不为、消极懈怠,还狡辩说这是“坚持底线思维,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

实际上,这是对底线思维的极大误解。

底线思维是一种担当思维。

底线思维要求讲纪律、守规矩,为人做事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但坚持底线思维,不是遇到问题绕着走,而是强调做工作要有预案、对险情要有准备,进而遇事不慌、临危不乱,积极主动工作。

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5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最硬的底线。

2023版马原思考题

2023版马原思考题

2023版马原思考题
2023版马原思考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意义。

3.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5. 简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6. 为什么说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7. 简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8.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9. 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10.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
请根据以上思考题,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分别进行回答。

马原复习思考题(自助整理)

马原复习思考题(自助整理)

20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部分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条件(1)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巨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和基础。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与意识、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凡是承认物质是第一性的,而意识是第二性的就是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而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

可知论者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者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怀疑论者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不做出正面回答,采取回避的态度,是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

3、物质概念,意识的起源、本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条件(1)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对象和内容看,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思考题[小编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思考题[小编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思考题[小编整理]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思考题马克思基本原理期末思考题一.辨析题(40分,每题10分)1.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重要性,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重要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

3.辩证否定就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学习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6.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

7.唯物主义经验论是对的,唯心主义经验论才是错误的。

8.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9.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都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他们只能在既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体系中创造.10.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11.“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3.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14.剩余价值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又不在流通领域中产生。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16.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试用所学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

17.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吗?18.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二.材料题(20分)1.材料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既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 材料2 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

这个范畴只能归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于现实。

” 材料3 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 请回答:(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8分)(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成长经历(或者那些优秀品质)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原理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思考题一、我是谁?(如何认识自我,是哲学永恒命题。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相关链接:比如“大学生”是我们被社会承认的合法身份,但是它未必就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出发点。

或许出身的南北、城乡、贫富、素质、才艺实际成为我们自我意识的出发点。

你以为,认同什么样的自我意识最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又促使我们不忘根本?二、孤独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合。

社会经过对人的依赖、对物的独立、人的自由发展等阶段。

没有社会性的人只是生理意义的存在。

)相关链接:人类都希望生活在“自己人”的熟悉圈子,这被称为“乐群性”但是现代社会却处处要我们生活在陌生人的圈子里,现代城市生活常常淡化了邻里、同事关系,打断了给温情脉脉的人际交往代之以法权和功利的界限,你以为这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你希望采取什么样的处世态度?三、人的本性就是爱,为爱而活着才是尽性和尽善。

(孔子说:仁者,爱人。

人者,仁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圣经》说:爱世人,包括你的仇敌。

)相关链接:我们活在世界上全凭“意义”支撑,否则就成为行尸走肉。

但是若仔细分析这“意义”多来自别人的评价、期望、理解。

所以“爱”是积淀于人心理深处的同情心。

将这种心情的发挥、宣泄我们也叫“尽性”。

尽兴地做事、学习我们才愉快、幸福。

但是世事并非如意,我们在大多数时候并不能尽兴地活着。

或许有无爱的学习、无爱的工作、无爱的人际关系,你认为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四、人的命运,只有靠自己来选择、靠自己来塑造。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自由选择的结果,人不得不选择自己的人生,自由因此也是我们挥之不去的命运。

)相关链接:这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奋斗精神!但是,我们每个人的起点都不相同,所以尽管我也奋斗但收获却未必得到同等收获,未必得到到世人的客观评价。

这样萨特说的,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的命运,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是否公允?或者我们需要的是自我评价,而不是世人的议论?五、结合以上四个命题(认识自我、超越孤独、爱之本性、自己选择命运)写出论题:1、我的家族史(从自己所能知道的先辈开始,写出他们的命运、自我意识,以及家族的生活哲学)2、我的心灵史(从自己童年的心灵初萌,到自己的性格、情感、智力养成,以及对自己人生的展望,对社会与自己关系的感受以及总体的自我评价。

马原复习思考题(大全)

马原复习思考题(大全)

一、辨析题1、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埋葬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吸收资产阶级分子或私营企业主入马克思主义政党,将改变党的性质。

答: 错误。

无产阶级政党是开放的,只要接受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价值观,均可以改造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部分,并不影响党的先进性,更不会改变党的性质,反而可以使党吸收民族先进思想进而壮大自身的力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

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虽然不能将这些人员简单地列入工人阶级范畴,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他们也绝不是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

这些人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和逐步壮大,成为先富起来的群体。

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总体上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

从这一点上说,他们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样,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只会巩固、而不会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党的执政地位。

因此,我们党不应对其他阶级、阶层中的优秀分子采取拒绝态度。

任何人只要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奋斗,就可以申请加入党的组织。

对来自社会各阶层、群体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我们党要通过培养、教育,把他们锻炼成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这是我们党能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保持蓬勃向上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世界是由自然和人组成的。

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答:错误。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原思考题

马原思考题

1 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哲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具体科学的综合,哲学思考的是一般性的问题,关于世界本原和物质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物质与意识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 什么是一元论、二元论、可知论、不可知论A、一元论指的是世界是由“物质”或“意识”其中一个所决定的,B、二元论指的是世界是由“物质”和“意识”共同决定的。

C、可知论指承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和能力。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能认识的事物。

D、不可知论的基本观点是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3.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何在?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坚持物质对意识具有根源性、决定性,又坚持意识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别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因此意识是物质依赖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这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意识的认识上区别于形形色色的旧哲学。

4 如何理解物质与运动,物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关系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 (2)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4)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4)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7)第一章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0)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1)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11)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13)第二章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15)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6)第三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6)第三章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9)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9)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0)绪论1、从不同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通过经典作家的阐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1)从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从狭义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在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论产生,这些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如此。

他的创立是时代的需要。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也是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成长经历(或者那些优秀品质)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完整版)马原思考题题

(完整版)马原思考题题

马原思虑题1.请问什么是主要矛盾,为何要认清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举例说明你对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

答:①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趋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趋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会协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掌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②第一,我国矛盾已经由“人民日趋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成“人民日趋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 。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稳固解决了十几亿人的饱暖问题,整体上实现小康。

今日人民需求的层次和品位已大大提升,不再是简单的饱暖需要,而是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两者所表述内涵大不同样,前者重申的是一般的物质文化需要,后者重申的是全方向、多层次、立体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包含民主、法治、公正、正义、安全、环境等多个方面,充分反响了现阶段人民需求更高、更广泛的特点。

2.如何用矛盾的广泛性与特别性辩证关系原理,来对待西南交通大学发展目标中“承交通天下国家梦,创中国特点双一流”与“ 世界一流”的关系?答:3.有的领导干部以为:“底线思想,就是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 ,在工作上不思进步、悲观懒惰、抱残守缺。

这类看法对吗?为何?答:这类看法是错误的。

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任务深重,亟须各级领导干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辟进步、做事创业。

但是,少量领导干部却为官不为、悲观懒惰,还狡辩论这是“坚持底线思想,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 。

实质上,这是对底线思想的极大误会。

底线思想是一种担当思想。

底线思想要求讲纪律、守规矩,为人做事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但坚持底线思想,不是遇到问题绕着走,而是重申做工作要有方案、对险情要有准备,从而遇事不慌、临危不乱,踊跃主动工作。

比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证 5000 多万农村贫穷人口所有脱贫是最硬的底线。

马原课后思考题附复习资料alpha版

马原课后思考题附复习资料alpha版

思考及练习〔一〕:1.什么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关系的,开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说。

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根本问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自然观到社会历史观的完备、彻底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根底,正确解决了人及自然,人及社会即人及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及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关于历史观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旧哲学的物质观的特点是什么?坚持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1.哲学的物质范畴及自然科学的物质构造理论之间有何关系?共性及个性的关系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及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提醒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及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制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构造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及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1.怎样理解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1.什么是相对静止?成认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属性暂时未变这样的两种特殊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思考题
1.请问什么是主要矛盾,为什么要认清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举例说明你对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

答:①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
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
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
决。

②首先,我国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
总体上实现小康。

今天人民需求的层次和品位已大大提高,不再是简单的温饱需
要,而是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二者所
表述内涵大不相同,前者强调的是一般的物质文化需要,后者强调的是全方位、
多层次、立体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
多个方面,充分反映了现阶段人民需求更高、更广泛的特点。

2.如何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来看待西南交通大学发展目标中“承交通天下国家梦,创中国特色双一流”与“世界一流”的关系?
答:
3.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底线思维,就是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在工作上不思进取、消极懈怠、墨守成规。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繁重,亟须各级领导干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拓进取、干事创业。

但是,少数领导干部却为官不为、消极懈怠,还狡辩说这是“坚持底线思维,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

实际上,这是对底线思维的极大误解。

底线思维是一种担当思维。

底线思维要求讲纪律、守规矩,为人做事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但坚持底线思维,不是遇到问题绕着走,而是强调做工作要有预案、对险情要有准备,进而遇事不慌、临危不乱,积极主动工作。

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5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最硬的底线。

如果没有担当精神,不敢较真碰硬,怎么能实现脱贫目标?又怎么能守住建成全面小康的底线?
底线思维是一种进取思维。

底线思维并非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也不是消极应付、信奉无错就是功。

底线思维注重对危机和风险等负面因素进行管控,而不是降低标准、无所作为。

守底线,是为了补短板、过险滩、冲高线。

今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转型升级挑战,最考验领导干部勇气与智慧的就在于能不能看到风险、会不会破解难题、敢不敢争取最佳。

底线思维是一种开放思维。

底线思维要求明确警戒线、临界点,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但并非闭目塞听、闭关自守。

就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
区域性风险底线、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来说,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趋势下,自我封闭起来显然是行不通的。

须知,只有建成经济强国、金融强国,才能更好维护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而要建成经济强国、金融强国,必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4.论述题:辩证的否定观对于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国经验的意义。

答: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辩证的否定观,就是辩证的否定关系。

传统的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否定就是仅仅的事物的对立面,简单地说就是A 的否定就是非A。

而辩证的否定观指,事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事物本身就包含肯定与否定这两方面(传统否定观认为事物只有肯定方面),所以当事物的发展就分成三个阶段,原始肯定阶段-传统否定阶段-否定的否定阶段。

辩证的否定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批判不合理的继承合理的,是积极的扬弃,是事物更高级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抛弃和完全对立。

把握辩证的否定观,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就要“取其精华,去去糟粕”,就是继承合理的,批判不合理的,然后用形成新的更高级的现代文化。

而不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或者简单地照抄。

5.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P54思考题)
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辩证统一。

首先,共性与个性是相互区别的。

其次,共性和个性和相互依存的。

再次,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内容: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所规定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二是要有中国特色,建设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具体制度。

一方面,中国特色必须和社会主义共性相一致。

我们必须按照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建设社会主义,否则就会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犯右的错误。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共性必须和具体国情相结合。

我们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否则就会遭受挫折,犯“左”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