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条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2.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教学难点:理解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种子和发芽的植物图片,提问学生种子是如何变成植物的,引出课题。
2.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2)学生猜想:可能需要水、空气、适宜的温度等。
(3)设计实验:分组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如设置有水和无水、有空气和无空气、不同温度等对比实验。
(4)进行实验:学生按照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
(5)分析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
3.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1)播放种子萌发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过程。
(2)分发一些浸泡过的种子和培养皿,让学生亲自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3)学生记录种子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如种子膨胀、破皮、长出根和芽等。
4.总结归纳
(1)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强调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5.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一种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并记录下来。
种子的萌发教案
“把关人”理论视角下的融媒体传播问题及对策——以抖音新闻类短视频为例“把关人”理论视角下的融媒体传播问题及对策——以抖音新闻类短视频为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融媒体传播成为传媒行业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抖音新闻类短视频在年轻人中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
然而,融媒体传播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新闻报道领域。
本文将以“把关人”理论视角为基础,分析抖音新闻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抖音新闻类短视频的问题1. 片面追求点击率抖音新闻类短视频往往以追求点击率为目标,通过使用煽情的标题和封面图片来吸引用户的点击。
这种片面追求点击率的行为导致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严重挑战,以致甚至形成了一种“标题党”现象。
2. 信息浅尝辄止抖音新闻类短视频以3-5分钟的视频形式呈现,时间短促使得报道只能概括性地介绍一个事件的大致情况,往往难以提供深入的背景和细节。
这导致观众对于事件的理解显得片面和粗浅,无法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
3. 缺乏权威性与客观性抖音新闻类短视频的制作者多以个人为主,他们缺乏专业的记者背景和对新闻报道的专业判断。
这使得报道的权威性和客观性受到质疑。
此外,对于敏感话题和有争议性的事件,个人制作者可能存在主观倾向,导致报道偏颇。
二、应对策略1. 增加专业“把关人”抖音新闻类短视频应增加专业的编辑和记者团队。
他们具备新闻专业背景和良好的判断力,能够对新闻报道进行事实核实和客观评估,提高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士对内容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报道的准确性。
2. 强化信息深度挖掘抖音新闻类短视频应扩展报道的时间长度,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细节揭示。
这样可以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事件本身,提高对事件的理解和认知。
同时,制作过程中应注重对事实的调查和验证,避免错误信息的传播。
3. 加强监管和自律抖音新闻类短视频平台应加强对内容的监管,建立更完善的审核体系,对违规内容进行及时删除和处罚。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及反思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教学设计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教学反思
1、学生基本能达到预设的能力目标的培养。
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讨论和汇报习惯较有秩序。
汇报的声音比较响亮,倾听和质疑的习惯初步养成。
2、能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抽样检测的方法。
并通过收集资料,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在本节课是《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这一节内容涉及到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其次,本节课内容少,知识点少,这就给我的教学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不足之处是教师没有直接把种子分发的每个学生的手上,导致一部分学生因家里没有种子而没有亲身经过完整的探究过程。
以后教师直接购买几种种子,分发到学生的手上,让他们进行探究实验,学生完成的面有保障,而且效果会更好。
七年级生物沈在开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使学生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2 教学内容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过程。
第二章:种子的结构与功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种子的主要结构。
使学生了解种子的功能。
2.2 教学内容种子的主要结构:种皮、胚乳、胚轴、胚根、子叶。
种子的功能:储存养分、传播、繁殖。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图片展示法:展示种子的结构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三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使学生能够解释为什么种子需要这些环境条件。
3.2 教学内容水分:种子需要一定的水分来激活酶的活性,开始萌发。
温度: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不同种子的最适温度不同。
氧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光照:有些种子需要光照来触发萌发,有些则不需要。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实验法: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过程,加深对环境条件的理解。
第四章:实例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2 教学内容分析不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如小麦、豆类、蔬菜种子等。
讨论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实际应用,如农作物的种植。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不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实际应用。
第五章:总结与评估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使学生评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教师进行点评。
5.3 教学方法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自评法: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教师进行点评。
第六章:实践活动观察种子萌发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观察种子萌发过程。
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案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教案标题: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目标:1. 理解种子萌发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掌握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种子萌发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1. 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教学板书。
2. 种子样本和种植土。
3. 温度计、湿度计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起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兴趣,可以分享一段关于植物生长的有趣视频或图片。
2. 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发芽的吗?请简单描述一下。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板书,介绍种子萌发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包括种子吸水膨胀、根的生长、幼苗的出土等。
2. 解释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水分、光线和氧气等。
Step 3:实验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种子样本和种植土。
2. 学生观察并记录每组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如温度、水分和光线等。
3. 学生讨论并总结种子萌发所需的最佳条件。
Step 4: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一些种子萌发失败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种子萌发的条件。
Step 5:小结(5分钟)1. 回顾种子萌发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强调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以及改善条件的重要性。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植物种子,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 要求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观察和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其他条件。
2. 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或实验室,进一步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环节的参与情况和记录的准确性。
2.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其对种子萌发条件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掌握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让学生对种子萌发有初步的了解。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种子萌发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种子、土壤、水分、空气等角色,模拟种子萌发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种子萌发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种子萌发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种子萌发的神奇和美丽。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萌发的吗?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的萌发。
讲授新课讲解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包括吸胀、萌动、发芽和幼苗生长四个阶段。
在吸胀阶段,种子吸收水分,体积膨胀;在萌动阶段,种子开始发芽,胚根突破种皮;在发芽阶段,种子的芽继续生长,形成幼苗;在幼苗生长阶段,幼苗逐渐长大,形成成熟的植株。
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和光照等条件。
不同的种子对温度、水分、空气和光照的要求不同,因此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种子选择适宜的萌发条件。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种子萌发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1. 2. 3. 1. 2. 1. 2. 3. 4. 1. ◦ ◦ ◦ 2. ◦ ◦ 3.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培养皿、滤纸、水、温度计等。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2、能力目标:学生设计探究实验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探究的情感二、教学重点:设计探究过程及对照实验三、教学难点: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和活动。
四、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预习本课内容(2)准备未发芽的种子若干 2、教师准备:(1)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
(2)预先种植的几组的对照实验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棵: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种子萌发时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究过程:(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1)学生结合实际提出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2)学生 4 人一组通过交1 / 5流讨论提出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的假设。
(3)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探究实验。
(4)分发给每组 2--4;粒优良大豆种子。
(5)各组自己准备材料用具,如培养皿、吸水纸、标签、清水等。
(6)填观察记录表,如下表:处理方式 1 2 3 4 5 6 探究的条件预期效果实验结果水空气温度教师:做实验前,指导学生将种子分成两等份,设置对照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每天定时观察、记录,每天把实验现象及时反馈给教师。
(三)子萌发的过程学生:看关于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观察种子的个部分结构的发育状况,回答问题:(1)种子的哪一部分结构先发育?(2)胚根、胚轴、胚芽各发育成了新植株的哪一部分?(3)子叶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学生对种子的个部分结构的功能有了更深得了解,从种子萌发过程的动画中,学生对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萌发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种子萌发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2、了解有机物在种子萌发时的转化和利用。
3、了解种子休眠、寿命,以及选种、测定发芽率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原因。
教学反思:
因为这节课需要学生把种子萌发的实验先在家里做过后再讲,这样学生有了体验后再做,效果会比较好,但很多学生没有做,这样就要先把实验过程讲解,这节课内容比较多,所以要抓紧时间,把重点、难点讲到对照组和实验组时,学生不易理解,这个内容需要多加点时间讲讲,因为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也比较清楚,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概念因为第一次接触,感觉比较难。
而后面的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学生易理解,因为这节课内容比较多,授课最后注意把本节课的内容帮学生做一个整理,让学生把整节课的内容充分回忆、理解,便于他们复习。
种子萌发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种子的结构,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
(2)掌握种子萌发的实验步骤和观察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态度。
(3)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2. 种子萌发的条件3. 种子萌发的实验4.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现象及解释三、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环境1. 教室2. 实验室3. 种子、土壤、水、温度计、放大镜等实验器材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各种种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提问:种子是如何生长的?它们需要什么条件?2. 讲解种子结构(1)展示种子结构图,讲解种子的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2)学生观察种子实物,加深对种子结构的认识。
3. 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1)讲解种子萌发的三个必要条件:水分、温度、空气。
(2)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过程中,这三个条件分别起到什么作用?4. 实验准备(1)分组,每组发放实验器材。
(2)讲解实验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5. 种子萌发实验(1)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1. 观察实验结果(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观察种子是否萌发。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解释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现象。
2. 总结归纳(1)回顾种子萌发的条件,强调水分、温度、空气的重要性。
(2)总结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现象及解释。
3. 课堂小结(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4. 布置作业(1)课后观察家中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萌发后的生长变化。
种子的萌发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导学案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
A.水、阳光、空气 B.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C.水、土壤、适宜的温度
D.水、阳光、土壤
2.播种在水涝地的种子很难萌发,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要的()
A.水分
B.空气
C.养料
D.温度
3.早春播种以后,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促进早出苗的原因是( ) A.防止害虫破坏 B.防止鸟类取食种子
C.保温、保湿、有利于萌发D.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4.煮熟的玉米种子种下去,在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条件下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
A. 种子不完整
B. 处在休眠期
C. 胚已死亡
D. 无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5.种子仓库在保存种子的时候,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是()
A.干燥,高温,空气流通 B.干燥,低温,空气流通
C.潮湿,高温,空气流通 D.潮湿,低温,空气流通
6.“好种出好苗”,用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好种”的“好”,主要强调种子的下列哪种结构必须完整() A.胚 B.胚乳 C.种皮 D.子叶
7.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
A.子叶 B.胚根 C.胚芽 D.胚轴。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激发学生对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兴趣。
教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轴、子叶等。
2.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水分、温度、空气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子的结构,了解它们的功能。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提问学生关于种子结构和萌发环境条件的问题。
第二章: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水分对种子萌发的重要性。
2. 学习如何控制水分条件来促进种子萌发。
教学内容:1. 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激活酶活性、提供渗透压等。
2. 实验:设置不同水分条件,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教学活动:1. 讲解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 分组进行实验,学生自己设置不同水分条件,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 提问学生关于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问题。
第三章: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对种子萌发的重要性。
2. 学习如何控制温度条件来促进种子萌发。
教学内容:1.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激活酶活性、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等。
2. 实验:设置不同温度条件,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教学活动:1. 讲解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 分组进行实验,学生自己设置不同温度条件,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 提问学生关于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问题。
第四章: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对种子萌发的重要性。
2. 学习如何控制空气条件来促进种子萌发。
教学内容:1. 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提供氧气、促进呼吸等。
2. 实验:设置不同空气条件,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教学活动:1. 讲解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 分组进行实验,学生自己设置不同空气条件,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3篇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二、探究过程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
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
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
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
引言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的第一步,是植物从种子到繁衍生息的开始。
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从种子到萌发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让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种子萌发实验。
二、教学过程
1.知识讲解
(1)种子发芽的条件:水、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2)种子萌发的过程:吸入水分,种皮裂开,根被伸出。
2.实验操作
(1)实验1:水分的作用
材料:蚕豆种子、清水、玻璃杯
步骤:
a.取10颗蚕豆种子和3个水杯。
b.将种子均匀分配到3个杯子里,杯1不加水,杯2加少量水,杯3加足够的水。
c.观察种子的变化,记录观察时间和观察结果。
b.将热水倒入一个杯子中,加入浓盐水搅拌均匀。
d.用吸管将空气吹入杯子中,用餐巾纸盖住种子。
c.将一个杯子放入自来水里,另一个放在暖水袋上。
d.用温度计测量两个杯子内温度,记录观察时间和观察结果。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策略
1.前述讲解的重点要突出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实践中加强互动,注重学生的操作和探究。
3.让学生的体验感更强,提高实验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教学效果
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种子萌发的三大条件。
3.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识别和使用种子萌发的三大条件,了解环境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
种子萌发的条件(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3、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及探索科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独立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过程。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难点: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我们这个地区,每年“五一”节前后,正是春耕播种和时候,你也许跟着父母去过田地亲眼看过播种。
有些时候地里的出苗情况很不好,为什么有些种子不能萌发成小苗呢?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呢?二、探究活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知识回顾:回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明确探究问题: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3、引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结合生活经验,做出假设: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1.肥料 2.土壤 3.阳光 4.空气 5.水分 6.温度对假设1、2、3分别就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例如生豆芽,进行排除。
4、对假设4、5、6分别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对照实验,可以小组研究讨论。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如:如何设计对照组?怎样控制实验的变量?用到哪些实验材料?选用什么种子,用多少粒?放在什么环境下进行发芽实验?5、各小组展示设计方案,评价各方案的优点与不中,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
6、课件播放种子萌发实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在科学探究方面,你学到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其他收获、感想?四、练习:1、教材P94练习1、2、32、补充练习1、为延长种子寿命,在保存种子时应提供的条件是()A.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B.干燥、高温、不通风C.干燥、低温、通风D.潮湿、低温、通风2、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促进种萌发,其主要原因是()A.增加了土壤水分B.增加了空气C.提高了土壤温度D.减少了阳光照射3、“椿树蓬头浸谷种”,这句谚语强调了下列哪一项条件对种子萌发的重要性()A.适宜的温度B.足够的水分C.充足的空气D.种子的自身条件板书设计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一定的水分2、适宜的温度3、充足的空气。
初中生物《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
初中生物《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2. 掌握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等环境条件;3. 能够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并进行记录和总结。
二、教学内容:1. 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2. 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等环境条件;3. 种子萌发实验操作及结果的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重点:1. 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2. 种子所需要的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等环境条件的了解和掌握。
四、教学难点:1. 种子的水分和氧气需求量的掌握及其对萌发的影响;2. 操作过程中,需要准确控制环境条件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种子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萌发情况,来掌握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2. 实验法:通过实验来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并观察实验结果。
六、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植物的种类和结构,探讨植物如何从种子开始生长。
2. 学习(20分钟):(1)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包括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等环境条件,并让学生掌握这些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重要性。
(2)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等环境条件通过实验来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等环境条件。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①将一些种子放入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水和不同的环境因素,观察种子在不同的环境因素下的萌发情况。
②让学生记录不同环境因素下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对比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种子的差异。
(3)讨论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等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掌握准确控制环境条件的重要性。
3. 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总结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等环境条件,并讨论不同环境条件下种子萌发的异同。
4. 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有哪些?这些条件对种子萌发的重要性是什么?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如何控制环境条件的?不同环境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有哪些异同?为什么?七、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动手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并针对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
第一节种子萌发的条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推断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种子的自身条件。
2、举例说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技能目标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
情感目标1、学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独立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过程难点: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过程。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复习并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找出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由种子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导入新课。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先不看书,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自己认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可能有光、温度、水分、空气等。
板书记录,并引导学生一一推断,最后留下公认的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争议的(如:光)也留下来,为进一步探究的变量。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作出假设,参照书中实验方案,小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按照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进行。
分组进行,每一组探究一个因素,首先根据前面的知识,把实验设计好,并且把过程写出来,课后每组去完成各自的实验,再与书中对比,是否一致。
看书中资料,分析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总结: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3、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用煮熟的蚕豆种子和大米粒,来启发学生思考。
说明种子的完整性、活性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
此外,一些种子的休眠特性,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总结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的、不处于休眠期。
从而引出:测定种子发芽率的重要性。
4、种子萌发的过程根据种子的结构来引出,每个结构发育成什么器官,种皮会脱落,子叶提供营养后消失,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是起连接作用。
5、作业每人在家里,发一盆绿豆芽。
五、板书设计1、种植萌发的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的且处于休眠期。
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探究不同外部条件的种子萌发情况,说出种子萌发的外部环境条件。
科学思维:根据分析“手捧空花盆”小故事,提出科学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环境条件”。
探究实践: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设计“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方案,掌握多变量同时探究的复杂实验设计与实施。
态度责任:在参与“种子萌发的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探索精神。
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树立生态学的观点。
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对照实验的设计训练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导入在上课之前呢,我要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的名字叫做手捧鲜花的男孩,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想找一位王位继承人,他发给王国内每一个孩子一例花种,并承诺说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就选谁当国王,评选时间到了,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端着漂亮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叫杨平的男孩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最后,他被选中了,成为了王位继承人,谁知道为什么呢?这其实是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我们从这生物学的角度想一想,如果国王发给你的不是煮熟的种子,你怎样做使它开出最美丽的鲜花?同学们可能会说空气、水分、温度可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那空气、水分、温度这些因素是不是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怎么证明?这本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到底种子的萌发会受到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同学们还记不记得之前学习的探究实验过程,包括哪七个过程?设计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因为国王发给他们的种子已经被煮熟了,不可能发芽,学生思考回答空气、水分、温度等因素通过实验1. 发现并提出问题2. 收集与问题相关信息3. 作出假设4. 设计实验方案5. 实施计划并记录6. 分析实验现象7. 得出结论单一变量,对照变量,重复原则。
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部因素我们这里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温度、阳光、空气这几个因素是同学们刚刚提出的假设,那怎么来证明大家的假设是不是正确的呢?,对于刚刚提出的这几种假设,你觉得该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所用的实验材料是什么?实验组、对照组应当提供什么样的条件? 实验过程怎么操作的?你预测的实验现象又是什么?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用笔在纸上写下你的设计思路。
《第二节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
《种子萌发的条件》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观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质,倡导探究性学习,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教材分析: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侧重训练对照实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实验结论,为学生以后的生物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列举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技能性目标:运用一定的实验器材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情感性目标:体验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活动中的乐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难点:怎样设置对照实验?怎样设置空气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四、教学过程导入:由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教学内容知识。
复习旧知识提出问题;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2、问学生,你们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组织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并引入课题:种子的萌发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呢?做出假设(用时10分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展示课前萌发的种子,选萌发的好的或不好的对比分析,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引导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并作出假设。
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并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1、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实验(一)围绕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置实验方案设计“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给予提示:1.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每组应当有多少粒?一粒行吗?2.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的话将怎样设计?3.对每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以外,其他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从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思路必须要清晰。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
教师按照对照实验的原理进行上述实验方案分析。
先让同学们回忆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然后得出结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