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为内涵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公共外语课程教学方案分析
142020年46期总第538期ENGLISH ON CAMPUS“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公共外语课程教学方案分析文/何丽君二、“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公共外语课程的优势1.提升人文素养,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语言架起了人类沟通的桥梁,在世界范围内,多种语言并存并且各自散发魅力。
英语作为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语言,有着较强的实用价值。
语言与文化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它们对于提升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大学公共外语包含的知识丰富,其中那些积极的思想与先进的理念,能够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从中汲取营养,将来在社会中发挥自身价值,将能量传递给更多人[3]。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公共外语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健康的情感态度,能够通过一系列知识教育、实践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层次。
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而思政教育始终被摆在重要位置。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老师在展开英语教学时,能够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充分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2.建立对本国制度和文化的自信。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生们通过外语学习,能够认识、了解到国外文化与发展。
在教材中,在教学案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国外文化的特点。
大学生经历多年教育,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在老师的引导教学中,学生们通过挖掘外语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能够让学生们展开更具深度的思考。
在充分了解到国外的风土人情、国家发展、制度建立后,能够通过对比,找寻我们国家制度与文化的自信,同时也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积极学习其他国家文化的进步之处,能够做到取长补短。
当我国的大学生在具备文化自信的同时,能充分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报以谦逊的态度虚心向学时,社会乃至国家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今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更高。
在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有着较高政治素养、丰富实践经验与良好沟通能力的人才更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和培养
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和培养一、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正因如此,在语文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灵性就应该是核心的任务。
所谓灵性,其实就是感悟力。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不仅能读懂文章的大意,而且要对文章进行深刻挖掘、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章的主旨有透彻的理解。
然而文学是人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与刻画,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去感悟文章的深刻含义,更应让学生借助于对文章的感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对于语文教材中文质并任美的文章,除了使学生体悟文章的语言美、高雅、韵律美之外,更主要的就是必须使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例如延聘《庐山的云雾》一文,除了使学生反反复复背诵文章,还要使学生利用文章的叙述,想象那迷人的意境,然后依文作画,使学生体悟小自然的美丽,体悟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并使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重现云雾的美是因为他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爱好。
这样逐层深入细致地鼓舞,鼓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内鼓励至课外,拓宽学生的视野,多样学生的思想,引起学生的思索与积极探索,培育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力。
二、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将就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就是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惨烈,生活对每一个人的考验将就是严苛的。
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就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与得天独厚的家境,并使他们意志虚弱,心理承受能力极差,鉴于这一点,语文老师应当融合语文课的特点,有意识培育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忍受挫折的心理素质。
表现人顽强意志的文章很多,但《军神》一文堪为典范。
在讲授此文时,我先让学生反复研读沃克医生为刘伯承做手术的细节描写部分,学生先是流泪,继而是深思,最后他们终于悟出了坚强的毅力是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重要保证。
另外,针对现代学生讨厌顺境,不愿失利这一普遍现象,在讲授《卧薪尝胆》一文时,重点讲诉了越王勾自轻直面吴王的公然责骂而整体表现出的忍耐力,并说学生这种忍耐力正是他日后成就大业的条件。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
随着我 国与 国际交 往 日益 频繁 , 高素 质人 才 的需 求 逐 年 增加 , 高 校越 来 越重 视大 学 生人 文 素养 的培 养 。人 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 也就是通过培养人的 品德情 操 、 价 值取 向和文 化修 养来 展 现 自我 。人 文素养 的高低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内涵 , 更加体现了一个 人的道德修养 。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于社会进步和
N O. 9, 2 01 3
S e r i a l N O. 1 07 7
■人 才培 养模 式
大 学英语 教 学 中的人 文素 养培 养研 究
朱 波
( 潍 坊 医学 院 , 山 东 潍坊 2 6 1 0 4 2 )
摘 要 : 实施人文教育是 当前 大学英语教 学改革的一项重要 内容 , 也是 大学生全 面、 可持 续发展的 内在要 求。人
一
、
迫切 要 求
《 大学 英语 课程 教 学大 纲 } ( 2 o 0 4 ) 指 出, 大 学 英语 教
二、 大学 英语 教学 与人 文素养 的关 系
语言学习和文化传承是相互依存 的, 语言是传承文
化的载体 , 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 。作为 目前世界上 最盛行的一种语言 , 英语同样有着辉煌 的历史 , 承载着 丰 富 的文化 和人 文 内涵 。在经 历 了多 次变 革 和演变 后 , 英 语见 证 了西方 国家 历史 的兴 衰 , 始 终保 持 着旺 盛 的活 就必 须熟 练 掌握 英语 国 教学 中的重要 地位 。作 为 文化 传播 的重要 工具 , 英语 这 力 。要 想把 英语 这 门语 言学好 , 了解 中西两 种文 化 的异 同 。在 学 门语言能将人文教育和语言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 , 在帮 家 的历 史 和文化 传 统 , 本 民族 文化 的学 习 同样 助大学生提升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 还将丰富他们的人 习西方 历史 和文 化 知识 的 同时 , 文内涵和道德修养。 不可忽视。只有对本 民族文化有充分的认识 , 才能理解 多年来 ,我 们 的大 学英 语 教学 一直 以教师 为 中心 , 其他国家的文化 , 进而对文化的多元性有深刻的认识。 英语是一门语 言文化课程 , 本身有着鲜明的人文特 过分看重考试分数和名次 , 忽视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 体 现 了西 方 国家 的主 流文 化价值 , 内容 涵 盖 了哲学 、 养 。为提 高大 学英 语 四级 和六 级 的通 过率 , 很 多 高校 的 色 , 英语 教学 没有 开设 英美 文 化类 课 , 平 时教 学 只强 调英 语 宗教 、 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大学英语课本选用 语 言 生动 , 体 现 了人 与人 、 人与 自然 以 语言知识的重要性 , 致使很多大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匮 的文章 题材 广泛 , 展 现 了一种 积极 乐 观 的人生 理念 和 乏, 口语 交 际和跨 文 化交 际水平 低下 。 所 以, 大学 生人 文 及 人 与社会 的关 系 , 素养和跨 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大学英语改革的 丰富的人文精神 。这些文章都是西方文化的优秀代表 , 项 重点 内容 。面 对 目前 高校 大学 英语 教 学 的现状 , 英 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英语 的真实场景 , 更有助于大 语 教 师需 要在 教学 理念 和 教学 内容 上 作 出改变 , 改变 单 学 生学 习西 方 的文化 习俗 和人 文知识 。 不 同 的历 史时 期 所 展现 的文 化形 式 也不 一样 , 比如在 学 习英 国文 艺复 兴 的教学模式 , 尝试多样化 的教学模式 , 努力把英语学
人文英语丨参考答案
人文英语丨参考答案在探讨人文英语的参考答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人文英语的内涵。
人文英语,是指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和文化元素,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以下是对人文英语课程的一些参考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一、人文英语课程的目标1. 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4. 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5. 培育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人文英语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分析: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2. 历史背景介绍: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包括重大事件、人物和文化变迁。
3. 社会问题探讨:讨论英语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如种族、性别、环境等议题。
4. 哲学思想学习:学习英美哲学思想,理解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5. 艺术欣赏:欣赏英语国家的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培养审美能力。
三、人文英语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场景,提高实践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兴趣。
5. 跨学科学习:结合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人文英语课程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讨论质量。
2. 作业和论文:通过作业和论文,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项目展示:学生通过小组项目展示,展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口语测试:通过口语测试,评估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技巧。
5. 反思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反思报告,反思学习过程和个人成长。
五、人文英语课程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有效地融入丰富的人文内容。
大学英语课文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意义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为例
。
—
社 会 对 ( 3 人 ) 才 理 的 论 需 与 求 实 。 际 相 结 合
9 6
,
加 强 英 语 教 育 的实 践 性
Ⅱ 人 文 素 养 内 涵
汉语 中的 “ 人 文 ” 一 词 最 早 出 现在 《 易经》 中: “ 冈 l 柔 交 错 ,天 文 也 ; 文 明 以 止 , 人 文 也 。 观 乎 天 文 以察 刚 变 ,观 乎人文 以化成天 下 。 ”意 思是说人 天生就 有 男有 女 , 而 且 男 女 天 生 就 有 区 别 , 男刚 女柔 , 这 是 天 文 , 就 是 自然 ; 一 对 对 人 类 夫 妇 据 此 而 结 成 ,又 进 而 转 化 威 家 庭 ,并 由家 庭 组 成 国家 , 最 终 由不 同 的 国家 构 成 世 界 , 这 是 人 文 ,是 人 类 的 文 化 。据 此 可 知 , 人 文 与 天 文 是 枉 对 的 。 天 文 是 指 天 道 自然 , 是 人 类 不 可 改 变 的 自 然 律 ;人 文 是 指 社 会 人 伦 , 是 人 类 在 长 期 生 存 发 展 中 所 秒 累起 来 的各 种 智 力 资 源 和精 神粮 食 。而 人 文 有 别 于 自然 、 质 朴 、 野 蛮 、成 功 、 武 略 等 等 ,是 因为 人 文 有 人 伦 、 明、文雅、文治教化 等内涵 。由此可知 ,人文其实就是 人 类 文 明 时 代 与 野 蛮 时代 相 互 区别 的显 著标 志 。素 养 & f
实 践 性 是 高 职 英 语 教 学 必 须 要 达 到 的一 个 目的 。所 以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不 能 单纯 地 只 对 学 生 们 进 行 英 语 知 识 的传授 ,应 该尽可能创造让 学生们实践 的机 会 。教师 应 该 改变 以 往 的 教 学 模 式 ,尽 量 减 少 在 课 堂 中 讲 述 的 时 间 ,将 更 多 的 时 间 交 给 学 生们 来 把 握 ,使 学 生 们 能 够 充 分 地 展 示 自 己、 锻 炼 自 己 。 比如 , 举 办 英 语 演 讲 比赛 , 增 加 学 生 们 学 英 语 、 说 英 语 的 机 会 。还 应 该 多 鼓 励 学 生 参 加 志 愿 者 活 动 。我 国 的很 多 大 型 活 动 都 会 招 募 一 些 志 愿 者 ,对 于 志 愿 者 的 英 语 水 平 也 有 一 定 的要 求 , 学 生 们 可 以积 极 参 与 进 去 ,增 加 校 际 、 国 际 交 流 的机 会 ,借 此 提 升 自己 的英 语 应 用 水 平 。 结 语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一、本文概述1、简述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在大学教育中,外语课程不仅是语言技能的传授,更是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的重要平台。
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外语课程具有深远的重要性。
外语课程思政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掌握跨文化交流技巧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的国际交往和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外语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外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是对世界各国文化、历史、社会的了解。
通过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性问题,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球挑战。
外语课程思政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思政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在外语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2、引出文章主题:探讨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使命,更肩负着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
大学外语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育功能远超过语言技能的训练,更关乎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
然而,在培养这些能力的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外语教学中,使其既教授语言知识,又传递文化价值,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待探讨的问题。
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方案探究
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方案探究引言:在当今社会,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英语已成为有效的交流工具和国际合作的桥梁。
作为学习英语专业的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方案。
第一部分:了解本土文化学生应该对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艺术有全面的了解。
通过学习本土文化,学生可以建立起与英语学习的联系,深入了解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背后的文化含义。
学校可以组织文化讲座、艺术展览和地方观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
第二部分:拓宽国际视野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如留学、交换生项目和国际志愿者活动。
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从而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
学校可以与国外学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
第三部分:深入学习英语文化学生应该加强对英语国家的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英语文学、观看英语电影和音乐、学习英语历史和传统等方式,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英语文化周和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第四部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应该学习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包括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文化差异、避免偏见和歧视、学会妥善处理文化冲突等。
学校可以开设跨文化交际的课程,引导学生思考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提供实践机会,如模拟国际会议和文化交流活动。
结论:通过以上方案,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
了解本土文化、拓宽国际视野、深入学习英语文化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相互促进,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如和自信。
这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国际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在培养文化自信方面需要有系统的学习计划和学校的支持。
实践教学科目分类(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
实践教学科目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实践教学的内涵,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本文将对实践教学科目进行分类,并对各类实践教学的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二、实践教学科目分类1. 实验室实践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主要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基础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如测量、观察、记录等;专业实验则针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领域的实验技能;综合性实验则将多个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基础实验:基础实验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基础学科实验,如力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学实验等。
基础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专业实验:专业实验主要针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机械原理实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路实验等。
专业实验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掌握专业实验技能。
(3)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将多个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整合,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机械设计综合实验、电子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子系统设计实验等。
综合性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
2. 工厂实践教学工厂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生产实习使学生参与实际生产,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毕业实习则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检验。
(1)认识实习:认识实习主要在大学一年级进行,通过参观企业、了解生产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文化和生产流程。
(2)生产实习:生产实习主要在大学三年级进行,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际生产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在大学四年级进行,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
《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情况
一、引言综合英语课程是高校重要的通识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拓宽文化视野,促进跨学科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门通识课程,综合英语课程也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国际视野。
本文旨在对我校综合英语课程的思政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以期为提高综合英语课程的思政建设水平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课程内容体现思政教育1. 多角度解读文本综合英语课程通过选取涵盖不同国家和文化领域的文本,引导学生跨文化交流和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通过对文本的多角度解读,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背后的思想内涵和社会背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包容性。
2. 热点问题讨论综合英语课程设置了热点问题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和认识碰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想独立性。
3. 跨学科综合应用综合英语课程引入跨学科知识和专业领域的案例,将英语学习与不同学科的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思维能力发展。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加强思政教育在课程中的渗透和融合。
三、教学方法体现思政教育1. 合作学习综合英语课程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思政教育在合作学习中得到体现。
2. 实践教学综合英语课程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演讲、英文写作等实践性活动,鼓励学生践行实践、锻炼表达能力,提高综合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
3. 课外拓展综合英语课程设置了课外拓展学习环节,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文电影欣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体验,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提高综合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
四、师资队伍建设情况1. 师资力量我校综合英语课程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高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不乏具有国内外留学及教学经验的教师。
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实施路径
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实施路径作者:王星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23期摘要:新文科建设为外语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外语专业应充分理解新时期外语教育的内涵,把握新需求、新导向、新方法,培养符合国家建设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青岛理工大学外语专业以“需求引领,产学协同,跨界融合”为理念,积极推行育人模式改革,逐渐形成“外语+α”的特色发展方向。
该方向以需求和产出为导向,构建文理交叉的课程与实践双融合体系,充分发挥校企联合育人优势,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育人;专业建设;外语专业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3-0080-05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has pose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ty in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center on the new situation, new guidance, and new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so as to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required for the further nation build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odel in QUT(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hich takes "demand-driven innovation,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s its conception, actively carries out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mode thus progressively building up its characteristic di re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α". Motivated by demand and output, a dual integration system of curriculum and practice is construct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educating students for the purpose of nurturing compound application talents who have devotiontohome and country, international vision, solid basic skills of foreign language as well as strong data management ability.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school-enterprise joint educati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ty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围绕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等作出新的全面部署,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英语学科素养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概述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其学科素养在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视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对英语学科素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英语学科素养的概念和内涵1. 英语学科素养的概念英语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英语学科学习过程中,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技能等综合素质。
2. 英语学科素养的内涵英语学科素养包括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听力能力、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多个方面。
三、英语学科素养研究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英语学科素养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学科素养研究可以增强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学科素养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四、英语学科素养研究的方法与路径1. 以学习者为中心英语学科素养研究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多样化的学习途径。
2. 以任务为导向英语学科素养研究应以任务为导向,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3.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支撑英语学科素养研究需要教师进行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和素养研究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五、英语学科素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1. 现状当前的英语学科素养研究存在着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成果不够丰富、研究成果应用不够广泛等问题。
2. 展望未来的英语学科素养研究应该注重理论创新,注重实证研究,注重实践应用,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研究与英语教育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
六、总结英语学科素养研究是英语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英语学科素养研究应该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文素养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以下是几点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注重文化背景的融入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英语的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文化背景的融入。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观看电影或纪录片、进行文化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特色,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理解能力。
二、开展文化主题活动除了在课堂上注入文化元素,也可以开展一些特定的文化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比如组织文化节、展览、戏剧演出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深入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文化的兴趣,提升他们对人文艺术的欣赏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培养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人文素养不仅仅是对文化的了解和感受,更体现在对社会、人性和价值观的思考。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于某些话题的看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评估观点,并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四、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阅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本,并从中获取知识和思想的启迪。
在英语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文化探索类的文章等。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阅读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鼓励艺术创作和表达人文素养的培养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创作和表达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诗歌创作、小说写作、话剧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并培养他们的表达技巧和想象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教学大纲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执笔者:吴勇审核人:易强编写日期:2017年10月二、课程简述《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属必修课程。
该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总计48学时,3学分。
本课程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及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实际要求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制订其教学大纲。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体现在跨文化教育,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调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意识并重。
开设《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国际意识。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属必修课程。
课程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基础理论,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更多关注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别是通过与汉语文化的对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语言运用能力,相关国家文化和专业背景知识,以及交流能力三方面。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当比较熟悉英语国家文化,以及汉英文化的差异,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进而提高自己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总体要求依照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
基础目标针对英语高考成绩合格的学生,是本科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针对大学入学时英语已达到较好水平的学生,也是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所选择的要求。
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总体能力描述如下: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语言单项技能描述如下:针对我校实际情况,一本招生及二本招生中英语水平较好的专业原则上以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为教学目标,而英语基础较差的普通本科、艺术班、专升本等专业原则上以基础目标为起点进行教学。
“新文科”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新文科”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作者:廉洁来源:《成才之路》2024年第03期摘要:传统的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十分关键。
高校要通过课程设置与内容更新、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和交流平台搭建、数字化教学与在线学习、跨学科融合与学科边界拓展以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竞争力培养等创新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综合和实用的学科内容,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中图分类号:C96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3-0009-04基金项目: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GH22Y1473)当前,高校办学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新文科”的出现,是对传统文科的再定义和进一步发展,强调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
因此,新文科”背景下,研究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在教育改革中,高校应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人文素养、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等。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作为英语专业人才,需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深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
除此之外,英语人才还应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在国际事务、外交和跨国公司等领域工作的能力。
在“新文科”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则要重视学生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支持[3]。
分析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问题,对“新文科”背景下探索创新路径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让教师认识到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激发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从而推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
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1. 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内涵式发展首先强调的是教育质量的提升,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更注重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内在质量建设。
具体到英语专业,这意味着要超越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转向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学术研究素养以及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内涵式发展要求对英语专业的学科结构进行优化,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如增设与国际商务、科技翻译、跨文化传播等相关联的课程模块,或者推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专业特色。
内涵式发展倡导创新驱动,鼓励高等院校在英语专业建设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智能语言教学系统等,以提升教学效率与个性化学习体验。
同时,鼓励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各高校应依据自身的办学定位与地域特色,打造英语专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如依托地方产业特色开设特色课程,或者与海外知名高校合作开展双学位项目,形成独特的专业品牌。
内涵式发展要求高等教育紧密对接社会需求,英语专业建设应关注社会、行业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具体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就业指导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定期开展专业自评与外部评估,根据反馈结果持续改进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管理服务,确保英语专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满足社会对于高质量外语人才的期待。
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应围绕质量优先、创新驱动、服务社会三大原则展开,着力提升教育品质,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并通过持续的质量监控与改进机制,确保专业建设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为培养具备全球视野、深厚专业素养和卓越实践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路径提升探究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路径提升探究作者:王越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2年第05期摘要:新文科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使命,推进融合创新,将技术的革命、教学手段的方法创新及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核心在于铸魂育人。
跨学科融合、线上教育、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云端管理是未来教育的趋势,也是新文科背景下课程建设和提质的根本任务。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既要加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自主学习、思辨等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鉴于此,本文以“新文科”建设为研究视角,从学科教学中的文理信息交叉,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及线上线下教学的高度混融四方面,探索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新文科;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效果提升一、引言“新文科”由美国希拉姆学院2017年提出,指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学科知识学习(麦可思王慧,2018)。
无论是建立跨学科平台还是跨学科专业,新文科建设都必须回归大学精神中的真、善、美价值(Yun’an Yan g,2020),把学生培养成智力敏捷及负责任的思考者和实干家(Lori Varlotta,2018)。
作为新文科有机组成的大学英语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学生不仅能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推动了混合式教学的发展,使其广泛应用于不同教育领域和不同学科教学中。
二、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及研究动态(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关于“混合教学”科学内涵的研究,主要观点有:(1)环境说。
新时代高职外语类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
1402020年33期总第525期ENGLISH ON CAMPUS新时代高职外语类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文/周颖娟【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外语类课程思政改革如何有效推进是当前高职院校和教师们面临的大问题。
本文笔者基于当前政策指引下,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内容建设和课程评价建设这三个方面探究如何实施《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以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商务英语;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周颖娟,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一、引言新时代,高职教育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各类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中。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坚持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提升师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把思想工作贯穿这个教育教学始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提升目标人才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真正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贡献的接班人。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制定总体方略。
职教20条中再一次强调了教育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同时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时代特色。
随着时代需求的变化,高职外语类人才需求也在发生这变化,从侧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转化为既重知识、技能又重道德、人文素质培养。
外语类课程本身具备人文性、工具性和思辨性特点,因此在高职外语类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既有技能又有情怀的大学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点1.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最早由201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提出,其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文化内涵融入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将文化内涵融入教学实践,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文化内涵的内涵、文化内涵融入教学实践的意义以及如何实现文化内涵融入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内涵的内涵文化内涵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精神财富。
它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法律、习俗等各个方面。
文化内涵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支柱,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二、文化内涵融入教学实践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文化内涵融入教学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民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 传承和发展民族精神文化内涵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将文化内涵融入教学实践,有助于传承和发展民族精神。
让学生在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3. 促进教育国际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将文化内涵融入教学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际竞争,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4. 增强教学效果文化内涵融入教学实践,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如何实现文化内涵融入教学实践1. 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具有文化内涵的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等。
同时,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如历史、地理、语文等。
2. 创新教学方法(1)开展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化魅力。
(2)开展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人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文化内涵。
(3)开展文化竞赛:举办诗歌朗诵、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使其具备将文化内涵融入教学实践的能力。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四个转向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内涵探索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四个转向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内涵探索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课程思政的视角下,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肩负起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的使命。
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四个转向,并深入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内涵,以期为我国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阐述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内在联系,分析当前大学英语通识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此基础上,提出四个转向: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转向综合素质培养,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中心,从单一教学模式转向多元化教学手段,从封闭式教学环境转向开放式教学平台。
这四个转向旨在更好地实现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接下来,本文将深入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内涵,重点分析其在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本文将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如何指导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如何促进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将总结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四个转向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和对策。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二、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在课程思政的视角下,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不仅承载着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肩负着价值引领和德育教育的重任。
这种融合不仅是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更是对高等教育育人理念的创新和发展。
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四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简况表
填表说明: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填写时,不得出现成果主要完成人的姓名和主要完成单位的名称等信息,统一用×××、×××××××代表,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
成果名称:
实践起始时间:
一、成果内容
二、成果创新点
三、应用情况
图 5 2011-2017 选派学生赴海外交流数据
我校学生在经过大学英语一、二级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强化后,进入三、四级英语文化类课程学习。
这样的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外语综合运
图6 2011-2016级大学英语四级参加考试及累计通过人数表8 2011-2016级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平均分
年级平均分
2011 488.2
2012 496.54
2013 497.31
2014 489.96
2015 497.6
2016 501.04
四、成果特色
五、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