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练习题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练习题库
1.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C.化用典故,赞扬孙权)
A.问答入词,层层深入。

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B.千古兴亡,往事悠悠。

“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化用典故,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

魏蜀吴三国战事频发,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主和派的愤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是曹操说的)
A.《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

B.全词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C.“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一字不改地借用刘备这句话,不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讽刺。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手法上含蓄、委婉。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

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

3.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含蓄委婉地讽刺苟南宋朝廷)
A.词人登上京口北固亭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既指时间的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最后一句运用典故,直接讽刺苟且偷安的北宋朝廷,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情怀。

D.本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上阕是落笔眼前引遐思,下阕纵怀远古寄豪情, C)。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

B.诗歌的上阕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贴切自然。

C.本词下阕落笔眼前引遐思,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惆怅。

D.“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

5.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指孙权)
A.“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通过一问一答,引发出作者的思古之情。

B.“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的“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中的“年少”指孙策,他当年十九岁就成为吴国之主,但已统率着数万大军,割据东南一方,连年抗击着敌人的进攻。

D.辛弃疾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时空纵横开阖,气势宏大,与典故合二为一,寄情委婉深沉。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怀念的是孙权,不是刘备和曹操)
A.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作,“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作者怀念的人物是三国时的孙权、刘备和曹操。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上片对景抒情,抒发兴亡之感;下片赞颂孙权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割据东南一方,敢于和强大的曹操、刘备抗衡。

D.这首词善于运用典故,自然贴切;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宏大,尽显豪放风格。

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并没有表达自己收复失地的决心 )。

A.“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是首登临怀古的词作。

B.上阙写词人登高望远,既叹千古兴亡之事皆已逝去,唯余滚滚长江东流去。

C.下阕引用典故,不但讽刺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同时也表达自己收复失地的决心。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宏大,尽显豪放风格。

8.下列对该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刘备)
A.“年少万兜鍪”一句中的“万兜鍪”在诗中代指士兵。

“天下英雄谁敌手”
一句中的“敌手”解释为“能力相当的对手。


B.诗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中的“曹、刘”指的是曹操和刘禅
C.“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

”感叹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
D.这首怀古诗,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9.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 B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A.“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

B.上阕写词人登上北固亭北望中原,俯瞰长江,抒发了对北固亭山光水色的赞美之情。

C.下阕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孙权的赞扬,表达了作者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D.词的结尾直接引用曹操对孙权的赞语,使用典故,暗示了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10.选出对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有误的一项(D. “上阕落笔眼前引返思,下阕纵怀远古寄豪情”)
A.这首词起笔一问一答,举目远望,收入眼底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风光,流露出对被占领的中原地区的怀念。

B.“年少万兜鍪”中用“兜鍪”代指兵士,孙权统帅千军万马,更显英姿飒爽,少年有为。

C.“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人引用曹操的话肯定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表达对满朝文武庸碌无能、怯懦苟安的痛心。

D.这首词上阕纵怀远古寄豪情,下阕落笔眼前引返思,怀古伤今,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11.对“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句的深刻含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
A.赞扬孙仲谋这样的英雄人物 B.对敌人的轻蔑
C.作者希望自己的后辈成材 D.感慨当时的统治者无能
12.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悲观消极情绪”表述不准确,故选B )A.“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了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此句在本词中既是实写也是虚写。

B.这是一首怀古诗。

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同时也含有哀叹壮志未遂的悲观消极情绪。

C.“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一问一答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D.“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是说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战斗不息。

“兜鍪”在这里代称士兵。

13.选出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 B项借用杜甫《登高》)
A.词的上片由眼前景物落笔,由美好的神州风光联想到国家兴亡。

B.“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化用杜牧《登高》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感叹千古兴亡无尽无休。

C.“年少”强调了孙权的雄才大略,暗指类似东吴占据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的人。

D.这首词通篇运用设问,互相呼应,悲怆雄壮,又含蓄委婉,意境高远。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没有采用象征手法,故C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说的是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A.题目中的“有怀”表明这是一首怀古咏志之词,词的整体情感沉郁悲枪。

B.诗中“悠悠”一词,既指时间的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的无穷
C.“坐断东南战未休”赞颂曹操和刘备不断开疆扩土,有成就霸业的雄心。

D.全词层次鲜明,用问答来结构全篇,三个问答层层深入,层层推进。

16.下面对这首词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孙权统率强大军队C )
A.“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写登亭所见景色,抒发“兴亡”之叹,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怀念以及望江感叹的悲愤之情。

B.“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借用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C.“兜鍪”,原是兵器,这里指士兵。

“万兜鍪”,是说曹操统率强大军队的意思。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

17.下面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C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A.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

B.“年少万兜鍪”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

C.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南宋朝廷强兵富国政策的赞赏。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

18.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而是因为中原地区已经被外敌占据)A.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是为千古绝唱。

B.词的上片即景抒情,写登高望远之思;下片用典,表达怀古伤今之感慨。

C.“何处望神州”中“何处”表明作者在北固亭上因距离远看不见“中原地区”。

D.“年少万兜鍪”形象地写出了年少的孙权统帅带着头盔的士兵时的飒爽英姿。

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A、这里指中原地区,即黄河中下游地区)。

A.“何处望神州?”中“神州”指的是长江以南大片的美丽河山。

B.“悠悠”兼指时间的漫长久远和词人的思绪无穷。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了杜甫《登高》中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词的上片作者登高望远,即景抒情,慨叹千古兴亡之事皆已逝去,唯余滚滚长江向东而流。

D.词的下片通过赞美三国时年轻的孙权雄踞江东,与曹操、刘备抗衡,表达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20.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C)
A.本词作中充满了抗击金国的豪情和不屈的战斗精神;
B.本词作中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患和抗敌斗志遭压迫的苦闷;
C.本词作中对孙权的赞颂是为了激励当朝统治者,要奋发图强,收复失地;
D.本词作对孙权的赞颂,暗讽当时朝庭的无能,不但不能收复失地,连江南也要保不住了。

2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设问)
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词借古讽今)
A.这首怀古之词怀想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位英雄人物,洋溢着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

B.“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诗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引出下阕历史人物。

C.“年少万兜鍪”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兜鍪”是士兵作战时所戴的头盔,此处代指士兵。

D.这首词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互相呼应,悲怆雄壮,意境高远。

2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应是设问。

故选D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指时间久远,更指词人思绪无穷。

抒发了作者对历史深沉的感叹。

C.“坐断东南战未休”,这句歌颂子孙权的年少有为,有着雄才大略、不畏强敌。

反衬出当时南宋朝廷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D.本词构思巧妙,以反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2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抒发了自己对中原故土的深切眷念)
A.这首词词牌名是“南乡子”,它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样,均属于辛弃疾的“壮词”。

B.上阙前两句用设问的手法,写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由满眼风光兴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意。

C.下阙歌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的英雄壮举,反衬出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D.该词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表达了作者渴望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以及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愤懑之情。

2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不能效仿孙权)
A.这是一首怀古诗。

通篇三问三答,既层次分明,又互相呼应,同时又巧妙地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借古讽今,述志抒怀。

B.上阕“悠悠”与下阕“曹刘”形成前后对照、呼应,表达作者不甘心像曹操、刘备一样,如同长江流水一去不复返,不能名垂青史。

C.“满”和“望”两个字用得极为传神,其中“满”字既交代了“望”的结果,又与作
者心之所往形成鲜明的反差,揭开了词人胸中的郁积,使其不禁兴起了对“千古兴亡”的感慨。

D.全篇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侵略面前的不抵抗和昏庸无能,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26.下列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D.委婉表达)
A.“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开篇抒发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

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可惊天地,泣鬼神。

B.“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的无穷。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作者歌颂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庸禄无能、懦怯苟安。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作者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融典故入词,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以及报过无门的感慨。

27.对下列加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D )
A.兜鍪(dōu móu):作战戴的头盔。

B.悠悠:长久、遥远之意。

C.坐断:占据。

战未休:指魏、蜀两军交战不息。

D.年少(shǎo):年轻。

曹刘:指曹操和刘备。

28.下列对“神州”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指全中国 B.指长江以北的国土
C.指全国各族人民 D.指汉族人民
29.本词中,“南乡子”是词牌名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_题目__。

30.请分别概括这首词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上阙落笔眼前引遐思,下阙纵怀远古寄豪情。

3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1分)
答:指长江以北的国土
32.神州指中国,这里指_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地区__;兜鍪指头盔,这里指士兵。

33.本词表达诗人对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并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有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34.词的上阕部分交代词人观景的地点是_北固楼 _,写景句“不尽长江滚滚流”包含着
作者对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__的感慨。

35.本词的作者是辛弃疾。

词中“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36.词的上片“不尽长江滚滚流”借景抒情,让人感觉到时间长河的流逝,万事万物不断地变迁。

由此我们联想到孔子所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和王湾 (作者)所写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

3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用“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一词句来赞颂孙权的。

本词赞颂孙权的词句是哪几句?
38.本词上阕写景抒情,首先从空间上写出在北固楼上眺望所见之景,突出视野的广阔;接着运用比喻,把连绵不断的往事比作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来抒发自己对“千古兴亡”的感慨,营造了广阔、悠远的意境。

39.“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举目远望,我中原故土在哪里呢?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
40.这首词起笔一问一答,饱含着词人的万千愁绪。

请结合上阕内容,展开联想,以词人的口吻,描述你从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句中读到的词人的心理活动。

登上北固楼,举目远眺,我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啊?它已非我们所有了!我看到的只是北固楼的无边风光。

从古到今,这里不知道演绎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往事悠悠。

只有这无尽的长江水,日夜滚滚向东流。

唉,这滚滚江水也载不动我内心的万般忧愁啊!
4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高远、悲壮。

表现了词人对中原沦陷的悲叹。

42.赏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的望和满。

句中的“望”和“满”两字用得极其传神,前者是动词,因词人身在高处,且所关注的是中原广袤的失地,所以只有用“望”字才能准确地表现他的阔大胸襟和豪迈气概;后者是形容词,意为“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它既交代了“望”的结果,又与作者心之所往形成鲜明的反差,揭开了词人胸中的郁积,使其不禁兴起了对“千古兴亡”的感慨。

43.试分析“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的表达效果。

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兴衰的历史变化比作滚滚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4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
义?
“悠悠”既指时间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无穷(或:无奈、伤感、抑郁之情)。

45.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角度一:设问,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角度二: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兴衰的历史变化比作滚滚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角度三:用典,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另外:从词语运用角度来看,“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这里,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46.填空:“年少万兜鍪”一句中,“兜鍪”指的是士兵_,运用的是借代__的修辞手法。

47.翻译: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居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

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

48.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所呈现的形象。

年纪轻轻的孙权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奋发图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49.“年少万兜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兜鍪”代指士兵。

“兜鍪”,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此处用“兜鍪”代指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带着头盔的士兵,整装待发,英勇作战,年少的孙权统帅着这些士兵,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

50.从内容和结构上看,“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两句有什么作用?
由景转人、从今到古,起到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5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53.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54.词人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①借古讽今,抒发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却热衷于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②表达了词人的心愿,希望南宋朝廷能有像孙权那样有胆、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
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55.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运用了哪两个典故?
典故一:曹操煮酒论英雄,典故二:曹操“一褒一贬”(曹操褒扬自己的对手孙权,而对于刘景升儿子刘琮这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则鄙夷之至)。

56.下阕主要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一:用典。

用孙权的典故来讽喻,表现作者对当时南宋朝廷不予抵抗的愤慨,以及希望像孙权一样能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爱国壮志。

示例二:借古讽今。

通过歌颂古代英雄,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爱国思想,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及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57.请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赏“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两句词。

设问。

明夸曹刘,实赞孙权,暗讽南宋当局怯弱苟安,没有大勇的“孙权”来扭转乾坤。

58.表达该诗主旨的诗句是:_生子当如孙仲谋__本词表达诗人对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_ 的怀念,并希望_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有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59.赏析“生子当如孙仲谋。


运用典故,借古讽今,委婉含蓄表达了既表达了作者对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雄才有胆略的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也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愤慨之情,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60.末句“生子当如孙仲谋”有什么含意?
借古讽今(用典)。

末句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或: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意在言外,令人叫绝。

)
61.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强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世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62.辛弃疾不惜以夸张的笔墨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有什么用意?
作者极力赞颂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正是为了反衬当朝统治者怯懦苟安、昏庸无能。

6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如何表现孙权的“英雄”形象的?
①通过写孙权年轻时就统帅大军,战斗不止,正面表现孙权的英雄形象;②通过写惟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