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上学期2019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19年11月26日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

从10 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

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

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 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2.《左传》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墨子》亦载:“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下列选项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问鼎中原 B.春秋鼎盛 C.钟鸣鼎食 D.一言九鼎3.《诗经》中周颂共三十一篇,除《臣工》、《丰年》等篇章是为了春夏祈谷、秋冬谢神而作的祭歌外,其余大多为对周室祖先的礼赞,是先人崇拜。

据此可知周颂A.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B.积极宣扬礼乐文化C.使王权披上神秘色彩 D.深受宗法观念影响4.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九卿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 B.服务皇室,君权至上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 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汉之所忧者在诸侯。

”为了解决“汉之所忧”,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频繁更换丞相 B.任用亲信和近臣C.建立刺史制度 D.颁布“推恩令”6.《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填‘奉行’而巳。

”这一分工A.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相互牵制影响行政效率 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7.“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世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湖北省荆门市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荆门市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湖北省荆门市沙市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8分)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2.公元前11世纪,兴起于陕西关中的周国,击败了强大的商王国,代之而为中国的主人。

对此,周人提出“天命糜常,惟德是亲”的理论。

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了解这一史实最有价值的材料B.周克商,显现出周人的文化制度优势C.周人认为天命和道德是政权存亡的关键D.周克商,开启了古代王朝更替的序幕3.“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

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是()A.秦始皇时期的“三公”B.汉武帝时期的“中朝”C.唐太宗时期的“三省”D.宋太祖时期的“二府”4.兴科举之前,从春秋战国直至隋初,历代实行过“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等多种选官方式.这些选官制度的共同之处在于()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B.体现了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了主流思想C.主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才俊D.阻绝了天下英才进人统治阶级的道路5.唐代科举制规定:凡在礼部考中进士者,均须在史部再考一次,主要考“身、言、书、判”。

这说明唐代科举制( )A.重视选拔法律人才B.注重官员的综合素质C.促进了文化的繁荣D.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6.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元朝这样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民族融合,促进共同发展,进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加强统治C.地方分权的方式便于管理元朝空前广大的疆域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7.明太祖朱元璋曾祷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于宮门里,可后来明代政治最坏时,司礼监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其根本原因在于( )A.政治腐败 B.宦官专权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8.论及古代某制度,某学者指出,(它)“以皇帝个人之力独揽国家一切繁杂军政事务”,“达到了机构精简、迅捷高效、机密严谨、运转和谐这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境界”。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大汶口发掘的一个氏族社会晚期的133座墓葬中,有8座无随葬品,125座有一般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的45座还有猪的下颌骨随葬,少数墓中有玉器、象牙器、骨雕制品等物品随葬。

材料表明当时A. 已出现贪污腐化现象B. 随葬物品开始生活化C. 中国已进入阶级社会D. 贫富分化已较为明显2. 西周末年至春秋前期,人们认为楚国先祖上古祝融部落曾为华夏民族政治附庸,战国成书的《管子》中指出祝融曾受命于黄帝而为司徒;《礼记》则把祝融视为时令季节之神,且将祝融与炎帝联系起来。

祝融身份的变化()A. 顺应了楚地文化扩张的需要B. 反映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加强C. 是楚挑战周王权威的衍生品D. 是宗法制分封制瓦解的表现3.春秋时期,楚庄王不断向中原用兵,与晋国争夺霸主地位。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阅兵周疆,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军。

楚庄王趁机向王孙满问九鼎之轻重。

这反映了()A.中央集权得以加强B.血缘纽带得到加强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宗法制度受到冲击4.如图所示的文物可以用于佐证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A.“平斗桶权衡丈尺”B. “集小乡邑聚为县”C. “为田开阡陌封疆”D. “明尊卑爵秩等级”5.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商人参与政治,出将入相的现象,如管仲有身为齐相的权势,子贡有与诸侯“分庭抗礼”的礼遇,乌氏保有位比封君的地位。

这反映了A. 商人阶层壮大瓦解宗法体系B. 专制王权形成依赖商业发展C. 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等级秩序D. 农商并重思想得到广泛认可6. 柳宗元对秦制给予高度评价:“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

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与这一评价相对应的史实是A. 确立皇帝制度B. 车同轨书同文C. 废分封设郡县D. 修筑万里长城7.据史书记载,秦朝时全国人口为2000万,但却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宗法分封时代的周天子绝对不敢设想的。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19年11月26日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

从10 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

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

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 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2.《左传》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墨子》亦载:“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下列选项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问鼎中原 B.春秋鼎盛 C.钟鸣鼎食 D.一言九鼎3.《诗经》中周颂共三十一篇,除《臣工》、《丰年》等篇章是为了春夏祈谷、秋冬谢神而作的祭歌外,其余大多为对周室祖先的礼赞,是先人崇拜。

据此可知周颂A.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B.积极宣扬礼乐文化C.使王权披上神秘色彩 D.深受宗法观念影响4.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九卿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 B.服务皇室,君权至上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 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汉之所忧者在诸侯。

”为了解决“汉之所忧”,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频繁更换丞相 B.任用亲信和近臣C.建立刺史制度 D.颁布“推恩令”6.《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填‘奉行’而巳。

”这一分工A.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相互牵制影响行政效率 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7.“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世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沙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沙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沙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0年5月,河南巩义“河洛古国”重大考古成果发布。

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其他文化因子: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属于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等。

这体现了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2.下图为周康王时的大孟鼎。

鼎内铭文“王说:孟,你要辅助我主管军队,勤勉而及时地处理赏罚狱讼案件,从早到晚都应辅佐我治理四方,协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

赏赐给你香酒、头巾、蔽膝、木底鞋、车、马。

”由此可推断,该鼎适用于研究A.内外服制B.宗法制C.羁縻政策D.分封制3.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

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各家本质上。

“争”的是A.国家的治理方略B.国家统一的方式C.国家最高统治权D.单纯的学术问题4.西周至春秋时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但到了战国时“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这一变化反映当时A.世袭制瓦解B.社会的转型C.士阶层崛起D.律法的严苛5.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导致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

商鞅等改革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进行变法活动,封建制度确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变法一定反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变法必然会代表新兴阶级的要求C.落后的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变革D.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具有必然性6.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和当时很多人一样,经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

这种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反映了A.春秋战国的纷争B.土地私有制形成C.宗法制正式确立D.武将地位的下降7.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片,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诸遗址以良诸古城为核心,考、古学界认为“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源头”。

对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

下列有关良渚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仍然处于旧石器时代B.是奴隶社会繁荣时期C.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D.此时私有制已经产生2、1979年,在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发现了红山文化石砌建筑遗址、玉器与陶塑人像;1983年,在临近地区又发现了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群并发掘了其中的“女神庙”与积石冢。

这两项重大发现对考古界根深蒂固的中原中心、汉族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材料表明( )A.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中心B.考古发现可以影响历史研究C.考古发现能够还原历史面貌D.考古是历史研究的最佳途径3、在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80座窖穴内发现了粮食堆积,一般厚度0.3—2米,其中有10座窖穴堆积达2米以上,出土时部分颗粒清晰可见有粟的痕迹;在河北正定南杨庄遗址中,同样也发现了粟。

据此可知,当时此地( )A.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B.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C.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D.原始农业得到一定发展4、考古学者在中原龙山文化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发现墓地有一千多座,大型墓长3米上下、宽2米多,随葬品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等,数量可达一、二百件。

但这种规格的墓葬不及墓葬总数的1%,由此可推断( )A.社会生产与分工日趋精密细致B.早期不同文明区域的交流C.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D.黄河流域已进入青铜文明5、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湖北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诸侯纷纷勤王的义务缘自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君主制2.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王-卿大夫-诸侯-士B.王-诸侯-卿大夫-士C.王-诸侯-士-卿大夫D.王-大夫-士-卿3.“夏启篡位,从制度上确认了贵族家族世代垄断首领职位的特权……王位私有制度合法化了”。

材料中的“合法化”是指A.启建立了中国最初的国家制度B.王位世袭成为了国家法定制度C.古代中国从此确立了皇帝专制D.中国古代财产私有制自此确立4.“夏朝设秩宗(古代掌宗庙祭祀的官),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5.山东省自古人杰地灵,被称为“齐鲁大地”。

这一名称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6.西周时,在都城建制上规定:天子之城九里,高九仞;公侯方七里,高七仞;候伯方五里,高五仞;子男方三里,高三仞。

可见,都城建制体现了西周A.严密的地方管理体制B.森严的政治等级体制C.完善的血缘宗法制度D.各国经济实力不平衡7.据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的原配夫人皇后窦氏,一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继承皇位的应该是A.李建成B.李世民C.李玄霸D.李元吉8.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

这种认祖归宗的情节源于古代的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礼乐制9.秦始皇规定: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

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湖北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一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

造成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A.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B.中国宗法制的传统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隋唐时,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

唐代290年间共有369名宰相,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

这意味着A.三省六部制遭破坏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C.科举制下选人之盛D.集思广益民主决策3.“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它”是指A.西汉郡国制B.北宋的通判C.元朝行省制D.清朝的军机处4.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之“体”,始终存在着监察、谏议和封驳制度,并通过“微服私访”、“采诗观风”、公开巡视,设置“谏鼓谤木”等机制进行民间政治信息的收集,这些制度和机制A.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B.避免了专制主义的危害和弊端C.杜绝了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D.有效保证了官僚机构的廉洁和效率5.“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

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为此罗马形成了A.习惯法体系B.公民法体系C.自然法体系D.万民法体系6.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自由民约为16.8万,其中男性成年公民约4.5万,妇女4万人,外邦人约3万,奴隶约1万。

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有A.约12.5万B.约4.5万C.约7.5万D.约8.5万7.2009年6月4日英国反对党领袖卡梅伦说:“为了这个国家,布朗(英国首相)必须行使他所剩的最后一项权力……。

”这里所说的英国首相“所剩的最后一项权力”是指A.解散议会,重新选举B.重新提名进行组阁C.扩大议会的权力D.超越女王成为国家的象征8.“以追求强国为起点,以落得虚弱兼分裂的国家而终结”,再一次地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一个大国如果任由民族主义情绪泛滥,却又缺乏民主和保护自由抗争的机制,这一定会导致本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浩劫。

湖北省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湖北省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栏内)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想获得关于他们生活状况的准确材料,要通过()A. 考古发掘B. 史书记载C. 学者推断D. 神话传说2.下图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半坡文化中出土的陶器,尽管他们相距遥远、几乎没有交通,但它们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特征,这可以说明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的特点是( )A. 起源最早B. 世界领先C. 独一无二D. 多元一体3.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反映出西周政治()A. 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B. “家天下”开始取代“天下为公”C. 具有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D. 实行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先秦时期有思想家主张“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人,有能则举之。

”该思想家是()A. 孔子B. 墨子C. 老子D. 韩非子5.《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 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 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 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 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6.孔子坦言“吾从周”,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实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周道",但是他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推动了学术下移。

这一现象( )A. 是战国儒学发展的产物B. 体现了孔子毕生对社会平等的追求C. 是当时社会转型的反映D. 体现了崛起中的士阶层的政治诉求7.据如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人物时间主要内容商鞅秦孝公时期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邹忌齐威王时期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李悝魏文侯时期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颁布《法经》吴起楚悼王时期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度,裁减冗官,选贤任能C. 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D. 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8.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先进而自称为华夏。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考)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考)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我国各地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史前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

元谋人、北京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古人类,想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直接史料,要通过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新D.考古发掘2.《三字经》中载:“夏(禹)传子(启),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据此可知,在夏朝出现了A.社会等级制度B.内服外服制度 C.王位世袭制度D.财产私有制度3.商代“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才承认商王的统治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则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这表明西周A.专制皇权得到加强B.国家实现了真正统一C.分封对象只限亲族D.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4.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

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

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B.血缘纽带C.等级严格D.地方分权5.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的,他们已初步把不同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6.西周末年,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春秋中期,“公田不治”现象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A.直接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C.标志着全新的社会制度诞生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的产生7.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不是商王赐予的,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天子由夏商时期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8.商鞅变法之前,秦人夷狄之风颇炽,无华夏的礼乐法度。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 历史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 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2024级11月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4年11月21日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新石器时代中期,大多数聚落出现结构复杂的“大房子”,与众多中小型居址形成明显对比。

“大房子”是部落公共活动中心,或部落首领住宅兼公共事务场所。

“大房子”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A.社会矛盾逐渐加剧B.部落组织日益复杂C.劳动分工更加明确D.国家形态初步具备2.有研究者对商代中心统治区内77座不同时期贵族墓中出土的青铜礼器进行总体考察比较,发现以觥和爵为核心的酒器组合方式几乎贯穿了整个商代。

而且在殷墟各期墓葬中,虽然铜礼器种类逐渐增多,但觥、爵一直是组合的核心。

这一研究成果可用于说明商代( )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B.礼乐制度逐渐趋于完善C.酿酒技术日臻成熟D.“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3.儒家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其门下弟子大多参与政事,如子路、子贡等;墨家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政治立场鲜明的学说;法家则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集权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众多变法活动中独领风骚。

由此可知,这三家学派()A.都有强烈的参政意识B.先后受到统治者的重用C.代表的政治立场趋同D.都提出可行的治国方略4.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象郡戍守,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徙3万户居民到北方、西北的北河、榆中,屯田生产。

这些措施()A.导致了阶级矛盾尖锐激化B.抵御了匈奴对边疆的侵扰C.缓解了中原地区人口压力D.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司马迁写《史记》,有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实多有错误,而秦国的历史就相对精确详实,这是由于有关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所致,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A.东方六国文化相对落后B.秦朝统一焚烧诗书C.百家争鸣导致学术分歧D.汉武帝时独尊儒术6.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希,饭稻羹鱼,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无积聚而多贫。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2022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美学的萌芽几乎同步发端,下列早期人类遗址中能够反映审美观的是:A.山顶洞人使用旧石器B.仰韶文化出现彩绘陶器C.大汶口文化栽培粟D.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2.我国有重视亲情、落叶归根的传统,这些文化习俗受西周的什么制度影响:A.分封制B.井田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社会大动荡、政治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民族大融合,其根本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B.争霸战争的影响C.变法运动的兴起D.国家统一的趋势4.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

这说明秦朝:A.承袭分封制度B.增强地方实力C.实行中央集权D.恢复经济发展5.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从咸阳直通北方九原的直道,全长700公里,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走完行程。

此举:A.建立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监察制度C.巩固国家统一D.促进经济交流6.唐朝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这是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楚汉之争B.修阿房宫C.大泽乡起义D.秦的暴政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用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强化大一统B.繁荣思想文化C.促进经济发展D.扩大地方权力8.“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后期: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C.阶级矛盾日益激化D.中央和地方矛盾尖锐9.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形成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这次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B.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C.加剧了南北方的矛盾D.加快了南北方的文化交流10.北魏孝文帝冲破重重阻力,毅然进行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2018年11月15日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她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不正统,遭到历代史学家的谴责。

其主要原因是( )A.她大肆杀害唐朝宗室B.受到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C.她执政能力不强D.在古代妇女不能参与政治2.在中国古代,家长是家庭的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国君如父,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

总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实现了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 B.建立了极其森严的社会等级C.具有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D.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3.“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

”秦汉“化家为国”,主要得益于( )A.颁布挟书律 B.创立科举制 C.海内为郡县 D.汉承秦制4.夏曾佑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秦皇”开创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权力的高度集中 B.等级森严C.注重血缘纽带 D.皇权至上5.唐代一切政令由宰相拟定,送皇帝画赦;宋代宰相先向皇帝上奏,皇帝批改后再正式拟旨;明代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 ) A.皇帝可直接掌承六部职能 B.丞相渐为皇帝的私人秘书C.君相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D.皇权向高度集权方向发展6.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

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

到明清两代,地方长官的刑罚权仅剩鞭笞。

这种变化反映了( )A.地方完全失去司法权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地方政府职能转变7 . “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

”材料中反映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8.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但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

沙市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1)

沙市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1)

沙市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命题人乐进炉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是央视公益广告“爱的不等式”的一幅画面,当今商业化时代中国有很多商业广告大打“亲情牌”,大多能收获不错的广告效应,这是因为它们顺应了中国传统文化心理,这种“传统文化”是基于: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郡县制2、《礼记·表记》所载:“母,亲而不尊。

”这一记载不能说明当时社会已经有了A.宗法家族意识B.男尊女卑观念C.诚信价值观念D.儒家伦理思想3、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曾把古代中国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下列四项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元朝D.清朝4、以下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表述不准确的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B.秦始皇首创了皇帝制度C.唐朝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D.宋朝进一步“分化事权”,提高了行政效率5、诗人左思(西晋)在其《咏史·郁郁涧底松》中沉郁悲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6、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A.大都B.宫内C.中国内地D.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7、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成祖设立了A.枢密院B.六部C.内阁D.军机处8、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她”的民主制度中的理念和原则不包括A. 国家主权在民B. 尊重其他城邦的独立和自由权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少数服从多数9、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3、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4、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5、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D.人性论走向成熟6、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7、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

《周礼》记载,肉食珍饶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

冰鉴缶的使用( )A.体现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B.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成熟C.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D.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8、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doc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学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我国各地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史前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

元谋人、北京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古人类,想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直接史料,要通过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新D.考古发掘2.《三字经》中载:“夏(禹)传子(启),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据此可知,在夏朝出现了A.社会等级制度B.内服外服制度 C.王位世袭制度D.财产私有制度3.商代“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才承认商王的统治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则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这表明西周A.专制皇权得到加强B.国家实现了真正统一C.分封对象只限亲族D.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4.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

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

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B.血缘纽带C.等级严格D.地方分权5.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的,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6.西周末年,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春秋中期,“公田不治”现象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A.直接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C.标志着全新的社会制度诞生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的产生7.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不是商王赐予的,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天子由夏商时期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8.商鞅变法之前,秦人夷狄之风颇炽,无华夏的礼乐法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我国各地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史前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

元谋人、北京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古人类,想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直接史料,要通过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新D.考古发掘2.《三字经》中载:“夏(禹)传子(启),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据此可知,在夏朝出现了A.社会等级制度B.内服外服制度 C.王位世袭制度D.财产私有制度3.商代“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才承认商王的统治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则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这表明西周A.专制皇权得到加强B.国家实现了真正统一C.分封对象只限亲族D.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4.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

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

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B.血缘纽带C.等级严格D.地方分权5.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的,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6.西周末年,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春秋中期,“公田不治”现象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A.直接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C.标志着全新的社会制度诞生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的产生7.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不是商王赐予的,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天子由夏商时期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8.商鞅变法之前,秦人夷狄之风颇炽,无华夏的礼乐法度。

如此既不利于营造政治合法性,也不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

商鞅颁布“分异令”:父子兄弟不可同居共财,而须另立门户,各自谋生;家富出分,家贫出赘,此举A.出于富国强兵的需要B.是基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D.是为配合“休养生息”政策9.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A.缓和诸侯纷争 B.强化中央集权C.构建平等社会D.规范社会秩序10.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进行了长期的“德刑”之争和“礼法”之争。

最终在战国末期,法家的“刑法”思想占据了治国理念的主导地位。

这一结果A.顺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B.促进了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C.反映了法治观念已深入人心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11.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

春秋末年以后,“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

“士”的变化A.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B.导致土地私有制出现C.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D.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12.学者弘亿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后世两千年打下了两个生存基础,思想基础与制度基础。

以后的两千年,中国主要思想皆从这里发源,主要制度皆由此时奠定。

据此可知A.百家争鸣推动了官僚政治建立B.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东周时确立C.百家争鸣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D.各学派在此阶段呈现协调发展13.战国人向往三代的淳朴民风,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不满。

韩非子指出,先前“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如今“人民众而货财寡”引起“民争”。

韩非子认为民由“不争”到“争”的根源是A.道德品质的变化B.政治制度的变化C.物质条件的变化D.文化修养的变化14.西周的宗室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可取得世卿世禄的特权。

战国时大量的士因才学受到国君赏识而成为国之重臣,如李悝、吴起和郭隗。

这些原本没有世袭特权的士进入高级统治阶层A.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B.有利于官僚制度的形成C.导致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表明贵族政治全面崩溃15.据《左传》可知,陈在楚庄王、灵王、惠王时曾经四度为楚所灭而为“县”,晋在春秋中叶也已较普遍地设置县。

最初的县都设在边地,多为国君直属的边地军事重镇,县之长官由国君任命,可以世袭。

据此可知,春秋时期A.已普遍推行郡县制B.依据血缘关系授官职C.诸侯重视加强集权D.官僚政治已初步形成16.下表是《中国军事史》编写组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的统计。

该表反映出A.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B.和平发展占据主流C.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D.战争规模不断扩大17.据史料记载,周天子作为天下的共主,在发布诏令时经常用“朕”作为自称。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也成了天下的共主,自然而然就会延续天子的自称,不同的是,秦始皇对“朕”进行了制度化规定,即只有皇帝才可以将“朕”作为自称。

这反映了A.秦始皇完全继承了西周的制度B.秦始皇进一步强化了君主权力C.秦始皇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D.秦始皇试图使权力具有神秘性18.秦代丞相统领百僚,为文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但无统兵之权;太尉统兵,为武官之长,但无调兵权,调兵权控制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掌副丞相”、参与机要、监察百官。

秦朝这样安排的根本目的是A.使官员相互配合B.使官员彼此牵制C.保证皇权的独尊D.调动官员积极性19.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才使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推行和落实。

这说明A.县制有利于国家政令的贯彻落实B.郡县制在秦朝得到全面实行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得以实行的前提D.秦始皇重视政策的全面落实20.秦朝时,诽谤罪的基本内涵是“非上”,即对皇帝人身或言行的非议。

汉武帝时,诽谤罪发展到极致,出现“腹诽”之罪,即“腹诽而心谤”,许多获罪者并非因为捏造事实诽谤皇帝,而是因为直言进谏触怒统治者。

诽谤罪发展的根源是A.谏议制B.皇权至上C.监察制D.中央集权21.“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提出恢复分封制的主张,遭到丞相李斯的反驳。

李斯指出,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

为此,他向始皇帝建议,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和国家所藏《诗》《书》及百家语外,其他书籍均交官府销毁。

材料反映出秦王朝A.深化了统一管理国家体制的认识B.存在着治国理念的矛盾斗争C.使用暴力手段销毁诸子百家文献D.通过统一思想巩固专制统治22.移风易俗远比军事征服艰难。

秦灭六国,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六国的强烈反抗。

西汉立国后,诸侯王与“奉汉法以治”的郡县长官不同,一定程度上从俗而治,缓和了矛盾。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B.从俗而治有助于缓和文化矛盾C.未从俗而治导致了秦的灭亡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23.西汉之初,煮盐、冶铁及铸钱等手工业允许民间私营。

汉武帝于元狩六年、元鼎四年、元封元年,分别颁布诏令,规定煮盐、冶铁及铸钱等手工业只可官营。

这反映出汉武帝时A.手工业的生产技术高超B.经济政策适应政治需求C.私营手工业基本被消灭D.诸侯王势力被成功分解24.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

这主要是因为儒家A.强调“仁”“礼”,推动了国家的统一B.附生张有教无类,培养了众多学生C.强调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D.不断发展,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25.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

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

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

这一变化表明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初社会的发展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26.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应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所分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

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个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王侯虽还存在,但只得衣食租税,封土而不治民,封国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汉郡无异。

这一做法A.加强了中央集权B.使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C.引起了诸侯叛乱D.消除了中央和地方矛盾27.2009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的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

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路畅通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人西域C.西域与中原的交往始于西汉D.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28.东汉光武帝虽仍以三公担任宰相,但“以吏事责三公”,加重尚书的职权,正式成立尚书台。

尚书令“总领纪纲,无所不统”,三公仅为“备员”而已。

此时的尚书台A.是丞相等三公的下属机构B.是对中朝制的继承和发展C.掌握了国家最高决策权力D.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的雏形29.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濡桥纸和甘肃悬泉纸等。

《后汉书》则记载东汉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材料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30.在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中,中医的参与度和广度前所未有,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取得了一定疗效。

可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借鉴的我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二、主观题(共40分)31.(18分)汉武帝时期,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得到巩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

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编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材料二(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

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

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延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

为了巩固空前扩大的疆域,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新举措?(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述这些措施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