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五)历史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高考冲刺卷(五)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高考冲刺卷(五)历史试题(含答案)

湖北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冲刺五月文综冲刺卷(五)历史试题命题人:王翠娥王诗颖闫哲锋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24.韶乐与武乐是流行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宫廷雅乐。

韶乐是虞舜太平之乐,侧重于安泰祥和、礼仪教化;武乐是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之乐,侧重于大乱大治、述功正名。

孔子认为“武乐尽美而不尽善,韶乐则尽善尽美”。

此后各代,皆将韶乐定为国家大典音乐,无出其右。

这反映的古代政治理念是A.注重等级 B.礼法并施 C.崇尚和谐 D.凸显皇权25.汉武帝设刺史,职权为“奉诏六条察州”。

西汉中期后,京房(人名)曾经向皇帝奏报新的对官吏考核的方法,皇帝“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考核官吏政绩的事宜),刺史复以为不可”。

由此可见,在汉代中后期A.刺史制度渐趋完善B.刺史地位显著提高C.刺史监察范围扩大D.刺史职权有所异化26.唐安史之乱至唐末,“天下户口,流亡过半”。

宋太祖下令,“察民有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其罪死”。

“召集逃散,令着旧业”成为北宋初期地方政府的主要政务。

宋初这一政策A.旨在压制工商业发展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C.意在强化理学价值观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27.图6为清代国子监(太学)大门外的下马石,石刻汉、满两种文字“官民人等至此下马”。

此处文物古迹A.缺少史料印证无法判断内涵B.体现了满清政府的民族传统C.用以严明宫禁之地出入秩序D.彰显了儒学文化的特殊地位28.删书衙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下设的一个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删改《论语》、《孟子》、《中庸》、《诗经》、《礼记》、《春秋左传》等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

其主要目的是A.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B.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C.消除民众对儒学的盲目崇拜D.扩大基督教义在中国的影响力29.古之四民,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为末。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能力测试试题(一)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能力测试试题(一)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能力测试试题(一)24.《史记》记曰:“襄公(?~前637年)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

”《全唐文》则说昔者宋襄公尝为仁义矣……用欲以兴商道,霸诸侯,一战而为敌所执,再战而身死国削,为天下笑。

”上述材料能够反映出:A.宋襄公借助儒家思想治国 B.宋襄公破坏了中央集权制C.宋襄公注重维护宗法秩序 D.宋襄公时周王室地位衰落25.唐初进士试时务策五道,策问中加入儒家经典和历史方面的内容,在定成绩时还要看策文的辞藻。

这一做法:A.表明重文抑武政策的推行B.立足于提高官员文化素养C.充分体现儒学的独尊地位D.有利于官员综合素质提升26.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

御史之外,皇帝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

这表明:A.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B.御史的权力超越了宰相C.地方官吏腐败日益严重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27.在古代雅典,个人与集体约束之间的界限是不明显的,自由没有被明确地规定出来,它只是依赖于人们的宽容的观念而已,并没有具体的法律保障。

材料旨在说明古代雅典:A.缺乏民主制度维护B.自由权利受到限制C.维护城邦至上原则D.淡化法律制度规范28.11~15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一个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罗马法中严苛的法律程序B.罗马法在欧洲历史的重要地位C.罗马法中蕴含的共和精神D.罗马法适应商品生产关系发展29.“13个新兴的州都刻不容缓地为自己制定了成文宪法。

……所有的宪法都遵循伟大的《独立宣言》所陈述的思想:一旦政府妨害这种人民的权利,人民就有权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幸福而‘建立新的政府’。

”这表明独立之初的美国:A.邦联体制遭到各州的普遍抵制B.迫切需要确立三权分立的行政机制C.邦联国家的存在缺乏法律依据D.亟待强化中央集权以摆脱政治危机30.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

2019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高考冲刺卷(五)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高考冲刺卷(五)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冲刺五月文综冲刺卷(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00年前,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从学理上说,美育是美育,宗教信仰是宗教信仰,两者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但是,当时的中国,在新旧社会交替的背景下,有些人过度夸大宗教的作用,使得“宗教救赎论”观点泛滥,蔡元培本着科学主义的精神,在重视德育、智育的基础上,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对中国的美育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中国传统重感悟、重当下体验的文化心理角度看,以美育代宗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在今天看来,提倡美育实际上是让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应有的功能。

18世纪德国启蒙时代的哲学家约翰·尼柯拉·提顿斯把人的心理功能划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

人的知、情、意要全面发展,其中的情感主要应由审美来充实。

美育通过审美活动陶冶人的性情,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度重视智育、生活节奏紧张的当下,美育有助于促进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尔库塞曾批判现代工业社会将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和创造力,他强调要把人从现实中解放出来,获得全面发展。

卓别林主演的喜剧电影《摩登时代》中的查理,就是生产流水线上的机器人,一个单向度的人。

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美育,是指人的一切审美活动,包括欣赏自然美景、艺术等,都对人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铸就人的精神世界的有机部分。

这是一种自发的美育。

而狭义的美育,则指经过自觉地、能动地规划,有意识地进行的审美教育,如学校里的艺术教育等,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在自觉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学校自觉的美育又可对人们自发的审美活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当然,完整的美育过程是自发的美育和自觉的美育相统一,它们共同推动人生境界的提升。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五)化学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五)化学试题(含答案)

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五)化学试题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a 40Cu 64 Zn 65 Au 19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还含有少量FeS2)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CaO可以减少SO2的排放同时生成建筑材料重晶石B.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过滤、洗涤可制得Al2O3C.隔绝空气焙烧时理论上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1∶16D.烧渣研磨后分离可以选择稀盐酸后过滤8.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Na2S和Na20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均为N AB.将lmolCl2通入水中,HClO、C1-、ClO-粒子数之和为2N AC.把46g乙醇完全氧化变成乙醛,转移电子数为N AD.常温常压下14gCO和N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 A9.四元轴烯t、苯乙烯b及立方烷C的分子式均为C8H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和H2完全加成产物一氯代物有5种B .t 、b 、c 均易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C .t 和b 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而c 不能D .t 、b 、c 中只有t 的所有原子可处于同一平面10.X 、Y 、Z 、M 、W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 、Y 、Z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 与Z 可形成XZ 2分子;Y 与M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 g·L −1;W 的质子数是X 、Y 、Z 、M 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W>Z>Y>X>MB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 <Y <ZC .1 mol WM 溶于足量水中完全反应,共转移2 mol 电子D .由X 、Y 、Z 、M 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11.实验室中用下列装置测定SO 2催化氧化为SO 3的转化率(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已知SO 3的熔点为16.8℃,假设气体进入装置时均被完全吸收,且忽略空气中CO 2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浓硫酸的操作是旋开分液漏斗旋塞缓慢滴加B .用D 装置制备氧气,试管中的药品可以是KClO 3C .当停止通入SO 2,熄灭酒精灯后,需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D .实验结束后称量,B 中固体质量为m 1g,C 装置增重m 2g ,则SO 2的转化率为 (8m 1)/(8m 1+10m 2)12.利用下图所示装置一定条件下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忽略其他有机物)。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能力测试试题(二)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能力测试试题(二)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能力测试试题(二)24.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

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A.反映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 B.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C.说明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 D.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25.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铁制农具的发展演变B.小农经济的重要因素C.江南经济的迅猛发展D.精耕细作的不断扩展26.先秦思想家对地租与土地税两个概念没有区分,将两者视为一体。

这是因为在先秦时期A.思想家大多主张重农抑商B.农业采取精耕细作的技术C.统治者同时也是土地所有者D.地租与土地税都以实物方式缴交27.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28.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

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交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十一年之久。

这将会导致A.大量自耕农出现B.土地兼并加剧C.有效保护非耕地D.田庄经济产生29.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

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经济结构发生转型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长途贩运贸易繁荣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0.南宋洪迈《夷坚志》载:“许大郎者,京师人,世以鬻面为业,然仅能自赡。

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浸浸致富矣。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以周公等为代表的西周贵族认为“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的祖先神,而是天下各族所共有的神,他们大肆宣扬“惟命不于常”“天命靡常”和“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西周贵族的宣传A. 旨在为新政权的合理性制造舆论B. 强化了西周时期的等,秩序C. 有利于当政者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 表明西周政治受到儒家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并未出现过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的神权思想,中国古代的神权思想是从属与服务于奴隶制王权和封建皇权的,目的在于使王权和皇权神化。

材料中“天命靡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等思想有利于他们的统治合法化,并赋予他们以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故A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西周贵族宣传“天”“上帝”是天下各族共有的神,旨在为新政权的合理性制造舆论,与西周时期的等级秩序无关,故B选项错误;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选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西周政治受到儒家影响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

2.孔子认为,认真对待那些适合于人民的东西,还要尊敬神灵并与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

董仲舒则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上述变化表明儒学A. 从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B. 从关注现实转向关注神灵C. 逐步披上浓厚的神秘色彩D. 从反专制转而为专制服务【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从先秦孔子的民本思想到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

【详解】据材料孔子“认真对待那些适合于人民的东西,还要尊敬神灵并与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可知,孔子不是唯物主义者,A项错误;董仲舒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是为加强君权,服务于君主专制的,B 项错误;无论是孔子还是董仲舒都是维护统治者利益的,D项错误;材料“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体现的是董仲舒将儒学神秘化,故C项正确。

【点睛】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9届湖北省高三高考冲刺卷(五)历史试题

2019届湖北省高三高考冲刺卷(五)历史试题

2019届湖北省高三高考冲刺卷(五)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韶乐与武乐是流行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宫廷雅乐。

韶乐是虞舜太平之乐,侧重于安泰祥和、礼仪教化;武乐是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之乐,侧重于大乱大治、述功正名。

孔子认为“武乐尽美而不尽善,韶乐则尽善尽美”。

此后各代,皆将韶乐定为国家大典音乐,无出其右。

这反映的古代政治理念是A.注重等级 B.礼法并施 C.崇尚和谐 D.凸显皇权25.汉武帝设刺史,职权为“奉诏六条察州”。

西汉中期后,京房(人名)曾经向皇帝奏报新的对官吏考核的方法,皇帝“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考核官吏政绩的事宜),刺史复以为不可”。

由此可见,在汉代中后期A.刺史制度渐趋完善B.刺史地位显著提高C.刺史监察范围扩大D.刺史职权有所异化26.唐安史之乱至唐末,“天下户口,流亡过半”。

2019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能力测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能力测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能力测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公元前六世纪末,鲁国的三位国相掌控国家大势,其家城墙超出周朝的规格,鲁定公带军队去“堕三都”,但没成功。

晋献公时为保太子位,不许群公子住国内,晋国没有了“公族”,而代替公族的卿族兴起。

此后大权长期为卿族掌握,晋后来被赵、韩、魏三家所分。

这两件事一定程度上( )A .说明了分封制度弊端初显B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C .表明了礼乐制度荡然无存D .反映了新兴势力的上升2.货币一般被认为是用于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下列有关货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秦朝曾经用图一中的货币来巩固其统治B .图二中货币最早可能铸于唐朝开元年间C .北宋政府曾经一度推广图三中的货币D .他们的使用都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 3.美国学者弗兰克认为:1500~1800年间,“‘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

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 )A .外贸的经济目的明显B .交往带有一定的掠夺性C .工场手工业极为发达D .在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4.咸丰帝在出让许多国家权益的同时,对西方使节要求以西方礼节三鞠躬(中国要求跪拜)拜见皇帝、亲递国书死活不答应,并表示“设该夷固执前说,惟有与之决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冲刺卷(五)历史试题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24.韶乐与武乐是流行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宫廷雅乐。

韶乐是虞舜太平之乐,侧重于安泰祥和、礼仪教化;武乐是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之乐,侧重于大乱大治、述功正名。

孔子认为“武乐尽美而不尽善,韶乐则尽善尽美”。

此后各代,皆将韶乐定为国家大典音乐,无出其右。

这反映的古代政治理念是A.注重等级 B.礼法并施 C.崇尚和谐 D.凸显皇权25.汉武帝设刺史,职权为“奉诏六条察州”。

西汉中期后,京房(人名)曾经向皇帝奏报新的对官吏考核的方法,皇帝“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考核官吏政绩的事宜),刺史复以为不可”。

由此可见,在汉代中后期A.刺史制度渐趋完善B.刺史地位显著提高C.刺史监察范围扩大D.刺史职权有所异化26.唐安史之乱至唐末,“天下户口,流亡过半”。

宋太祖下令,“察民有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其罪死”。

“召集逃散,令着旧业”成为北宋初期地方政府的主要政务。

宋初这一政策A.旨在压制工商业发展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C.意在强化理学价值观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27.图6为清代国子监(太学)大门外的下马石,石刻汉、满两种文字“官民人等至此下马”。

此处文物古迹A.缺少史料印证无法判断内涵B.体现了满清政府的民族传统C.用以严明宫禁之地出入秩序D.彰显了儒学文化的特殊地位28.删书衙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下设的一个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删改《论语》、《孟子》、《中庸》、《诗经》、《礼记》、《春秋左传》等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

其主要目的是A.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B.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C.消除民众对儒学的盲目崇拜D.扩大基督教义在中国的影响力29.古之四民,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为末。

清末新政时期,大量士子从事其他行业,“弃儒就贾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

导致当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读书人价值观的改变B.个人创业的障碍消除C.制度变革的进程加快D.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30.图7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块浮雕之一。

浮雕采用了立体层次构图'背景为天安门、华表、五色旗。

该浮雕所纪念的历史事件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C.推动国共两党走向联合D.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31.1984年,我国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各类商品实行计划内与计划外两种价格,即价格双轨制。

8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先后出现两轮通货膨胀。

这表明当时A.经济体制改革亟待深化B.传统经济体制仍具优势C.国有企业制度根深蒂固D.市场经济体制弊端显现32.图8为古希腊城邦制度下公民大会的会场遗址。

公民大会召开时,各区公民位于四周的圆形看台上,城邦官员位于会场居下的场地中央。

该会场的设计反映出古希腊A.民众向往中央集权体制B.崇尚圆满和谐的政治生活C.平民紧密拥护政治领袖D.集体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33.“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

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

”《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A.说明雇佣劳动是工业化的产物B.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迸步性C.揭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特点D.批判了工人阶级的分散落后性34.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每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

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藉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35.不结盟运动自成立以来以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为任务;进入2 1世纪,则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

这一变化表明当今世界A.霸权主义威胁已解除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C.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D.经济全球化是发展趋势非选择题共12题(含选考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

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

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布的。

南路最早出现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闽、粤、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

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

唐宋以后,人们越来越看出棉花作为絮衬和纺织原料的优越性。

《农书》说棉花是“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

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

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

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等材料二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棉花和棉布不仅自给,还输出到欧洲、美洲、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美国商人到中国来贩运货物,以土布为主,不仅销到美国,还转销到中、南美洲乃至西欧。

19世纪初30年间,从广州运出的土布平均每年在100万匹以上.最多的一年(1819年)曾经达到330多万匹。

英国也曾经大量销用中国土布。

而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洋布每年约1500万匹,值银3000万两,岁进口之纱,至值银1350万两”。

1871~1873年洋纱进口3.7万公担,到1909~1911年增长到132万公担。

从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

“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据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棉花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棉纺织业的变化。

(12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古代到近代棉花利用的共同价值。

(5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们开创了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启蒙思想便是这种趋势的最高峰。

启蒙思想家们力图运用理性来分析自然界、政府、宗教、法律、经济和教育,而不愿借鉴任何基督教教义,彻底摒弃了宗教界拥有圣贤的论说。

他们强调个人的潜在价值,将好的现世生活视为生命的真正目的,坚信个人能够通过理性之光完善自身和社会。

代表人物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提出了建立在全新的国家与个人关系概念之上的政治哲学,认为国家的存在不应只是聚敛权力,也应该增加人类的幸福。

基于这一观点,毫无建树的君主制甚至寡头政治,都越来越显得难以适应。

在孟德斯鸠看来,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的出现。

在卢梭看来,人民彼此都以平等身份共同签订契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和自己的一切权力都转让给整个集体而非任何个人。

故“人民作为整体来说就是主权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摘编自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上述材料隐含了许多历史概念,从中提取一个相关概念,并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提取的历史概念与材料所述内容相关,并能从概念内涵及其形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阐述。

)(二)选作题: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10分)【旅游地理】影视作品通过唯美画面,扣人心弦的情节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真实、生动地展现给旅游者,并且凭借其自身强大的宣传及娱乐功能在传播文化的同时间接地向旅游者介绍拍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新桥镇因热播剧《琅琊榜》的拍摄而声名鹊起,当地借势通过全媒体宣传、跨界营销等方式,推出“琅琊榜之旅”,游客接待量显著增加。

简述影视作品对新桥镇旅游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

44.(10分)【环境保护】锂电池的梯次利用是指使用过的锂电池在达到设计寿命后,继续提供给对电池性能要求较低的设备利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锂电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我国是重要的锂电池生产国,锂资源的供给紧张,对外依存度超85%。

为解决锂电产业面临的原料问题和环境问题,在政府的推动下,某公司与汽车生产企业合作,集中回收车用动力锂电池,对锂电池进行梯次利用,并确保对报废锂电池进行无害化处置。

分析对锂电池进行集中回收、梯次利用产生的环境效益。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各项建设事业掀开了崭新一页。

《共同纲领》发出号召:“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

”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命令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主要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幼儿园招收3~7岁的幼儿;初等教育,包括儿童和成人的初等教育,儿童初等教育7岁入学,年限5年,施以全面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包括中学、业余工农速成中学、业余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各种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

新学制明确规定工农速成教育和各级各类业余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占同样重要的地位。

同时,还规定设立各级各类补习学校和函授学校,设立聋、哑、盲等特种学校;各种为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所必需的技术学校被列入了正规的教育系统,并建立了必要的制度;各种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都能够互相衔接,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形成了人民教育的一条康庄大道。

……新学制从1952年起,在全国各地按照具体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行。

——摘编自李建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制改革昀主要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7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39年4月至8月,苏联就三国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缔结三国相互援助的具体协议向英法提出一些建议,但谈判无果,英、法同意了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

5月到8月间,希特勒一再通过外长向苏联表示德国无意侵略苏联,并希望改善彼此关系。

1939年5月,日本在远东地区挑起“诺门坎事件”,向苏联发动进攻,而德、日又在谈判结成军事同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