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 在1947年12月举行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总路线,其中政治上要在中共领导下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据此推知,与毛泽东提出的经济路线相符合的是()
A. 完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 废除土地私有制
C. 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 保护民族工商业
2. 明代海外诸国的朝贡物品由进贯方物、国王附进物和使臣自进物、附进物组成。其中,附进物的数量最为巨大,在贡品中占大多数。明朝对之采取政府付费的办法,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加上抽分的利润,获利十分巨大。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 政府的财政收入得到了保障
B. 朝贡贸易定程度上助推了商品经济发展
C. 资本主义莉芽发展空间扩大
D. 封建官府已经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3. 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才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 认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 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 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 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4. 19世纪末,中国的近代化出现新内容,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原因是()
湖北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国各地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史前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元谋人、北京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古人类,想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直接史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新D.考古发掘
2.《三字经》中载:“夏(禹)传子(启),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据此可知,在夏朝出现了
A.社会等级制度B.内服外服制度 C.王位世袭制度D.财产私有制度
3.商代“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才承认商王的统治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则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这表明西周
A.专制皇权得到加强B.国家实现了真正统一
C.分封对象只限亲族D.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4.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B.血缘纽带C.等级严格D.地方分权
5.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的,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6.西周末年,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春秋中期,“公田不治”现象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
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22年9月22日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诸遗址以良诸古城为核心,考、古学界认为“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源头”。
对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下列有关良渚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仍然处于旧石器时代B.是奴隶社会繁荣时期
C.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D.此时私有制已经产生
2.1979年,在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发现了红山文化石砌建筑遗址、玉器与陶塑人像;1983年,在临近地区又发现了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群并发掘了其中的“女神庙”与积石冢。这两项重大发现对考古界根深蒂固的中原中心、汉族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材料表明:
A.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B.考古发现可以影响历史研究
C.考古发现能够还原历史面貌
D.考古是历史研究的最佳途径
3.在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80座窖穴内发现了粮食堆积,一般厚度0.3—2米,其中有10座窖穴堆积达2米以上,出土时部分颗粒清晰可见有粟的痕迹;在河北正定南杨庄遗址中,同样也发现了粟。据此可知,当时此地:
A.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B.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
C.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D.原始农业得到一定发展
4.考古学者在中原龙山文化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发现墓地有一千多座,大型墓长3米上下、宽2米多,随葬品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等,数量可达一、二百件。但这种规格的墓葬不及墓葬总数的1%,由此可推断:
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 满分 10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题号下面) 1.下图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该文化遗存是( ) A .河姆渡文化 B .红山文化 C .良渚文化 D .陶寺文化 2.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种新石器文化。据考古发现,黄河中游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与仰韶文化有一定的源流关系;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这说明( ) A .中原地区率先迈入文明时代 B .新石器时期各地文化平衡发展 C .各种文化在相互影响中发展 D .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各具特色 3.据文献记载,禹死后,“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这说明( ) A.父子相传已成王位继承的定制 B.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 C.夏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了王位 D.大禹禅让于启引发了社会动荡 4.在当今保存的青铜器皿中,商代青铜器经常刻以夸张变形的兽面或原始图腾作为纹饰;周代青铜器皿则大多遵从固有的规格,在装饰上具有显著的秩序感。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制造技术进步B .法家思想影响C .政治伦理规范D .审美观念变化 5.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 ) A .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 B .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 C .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 D .制度的变革卓有成效 6.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下列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 )
沙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沙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0年5月,河南巩义“河洛古国”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其他文化因子: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属于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等。这体现了
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下图为周康王时的大孟鼎。鼎内铭文“王说:孟,你要辅助我主管军队,勤勉而及时地处理赏罚狱讼案件,从早到晚都应辅佐我治理四方,协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赏赐给你香酒、头巾、蔽膝、木底鞋、车、马。”由此可推断,该鼎适用于研究
A.内外服制B.宗法制C.羁縻政策D.分封制
3.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各家本质上。“争”的是
A.国家的治理方略B.国家统一的方式
C.国家最高统治权D.单纯的学术问题
4.西周至春秋时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但到了战国时“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A.世袭制瓦解B.社会的转型C.士阶层崛起D.律法的严苛
5.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导致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商鞅等改革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进行变法活动,封建制度确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变法一定反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变法必然会代表新兴阶级的要求
C.落后的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变革D.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具有必然性
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1.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爵位B.分封土地C.提供力役D.规定贡赋
2.某次在央视二套《永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察举制
3.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朝D.西汉
4.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D.实行行省制
5.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通过中央集权管理,于是采用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中外朝制度B.刺史制度C.郡国并行制度D.郡县制
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B.开创皇帝制度
C.统一度量衡、货币D.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7.西晋初年,有大臣向司马炎建议:“今四海业已大定……宜开启土宇,使同姓必王,建久安于万代。”该大臣主张实行
高一历史月考考试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月考考试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俄罗斯某学者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B.没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C.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D.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技术产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为27%,而传统的住房建筑业和汽车业的贡献率分别为14%和4%。……90年代末,美国与信息产业直接有关的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80%。这一现象直接说明美国()
A.普遍的国家干预取得成效 B.传统工业部门已经衰落
C.福利政策刺激了经济发展 D.出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3.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记载:艾德礼政府在执政六年中,共实施了八个有关国有化的法律法令。到1951年时,国有化的工矿企业数已占全国工矿企业数的20%,……实施国有化的程序各不相同,但大多数是由政府建立新的公司来经营这些企业。这说明当时英国()
A.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建立了福利国家
C.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形成了计划经济
4.1973年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果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如果实行缓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对此“两难”选择的理解,正确的是()
A.选择前者,就会出现高失业率 B.选择前者,利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C.选择后者,利于扩大社会需求 D.选择后者,就会触发新的经济危机
高一上册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上册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6.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的统⼀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和地位"等⽅⾯进⾏。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 )
A.为建⽴专制集权体制进⾏了多⽅准备
B.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
C,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起来
D.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向崩溃
7.樊树志在《国史⼗六讲》中说:“政治与⾎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授⼟授民给诸侯叫做'建
国',诸侯授⼟授民给卿、⼤夫叫做'⽴家',因此对于⼠、庶民⽽⾔,就有'国'与'家'的对⽴,他们把⾃⼰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
A.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C,分封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
D.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
8.秦统⼀六国后对官吏实⾏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所辖范围的户籍、钱⾕、
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迪状况。据此可知,这⼀制度旨在()
A.完善选官制度
B.增加政府收⼊
C.强化君主权⼒
D.加强中央集权
9.“国家之⽴也,本⼤⽽末⼩,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之使臂,臂之使指,则⼩⼤适称⽽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A,重农抑商
B.君主专制
C.中央集权
D.削弱相权
10.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
制曾随之发⽣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
A.从传位贤能到⾎缘世袭
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1学年度上学期2021级
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布片,分给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变成没有用的碎布片。这分送布片的举动主要说明当时的居民( )
A.不懂被子的用途B.仍然实施平均分配
C.坚持劳动成果共同所有D.生产力水平低下
2.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①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
②阶级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
③阶级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④生产关系在任何社会历史中都具有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演变过程中,以下传导路径正确的选项是( )
①生产力的开展②私有制确实立③生产工具的改良④对立阶级的出现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
4.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进行剥削。这说明在封建社会( )
①放高利贷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②地主收取地租是进入阶级社会的重要标志
③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依附于地主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根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14世纪中期,在佛罗伦萨的城区和近郊,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约有200家,年产呢绒几万匹,为毛纺织工场主干活的工人总数达3万人,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以下属于当时生产关系特点的是( )
湖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谷梁》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
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
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
2.商纣王,名辛。历史记载:帝乙死,欲立长子启。众臣反对,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对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A.商纣王即位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
B.商末已推崇嫡长子继承制
C.体现了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
D.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
3.有学者说:“三代之前的宗法制,是皇帝制之前的一种制度,它与皇帝制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皇帝制专制。”“没有皇帝制专制”的主要表现是
A.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的形成
B.嫡长子继承制对君主权力的削弱
C.“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
D.分封制下君主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
4.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
5.有学者认为:不能为了强调伦理型文化的优越而去过度推崇宗法制度。这是因为宗法制度
①保障的是贵族垄断的特权政治
②建立的是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
③强化了血缘世袭的观念
④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75 分。)
1 .假设甲、乙、丙、丁是西周时代的人,请判断那位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曾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
B .乙带兵攻打过商纣王,立下了汗马功劳 C. 丙是西周王族的后代,但智商低下 D .丁是商朝末年的平民,但德才兼备
2.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 .财产继承的原则
B .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 .任人唯才的要求 D. 兄终弟及的传统
3. 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随后,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的动摇 B. 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C .分封制的动摇D. 周王至尊地位的动摇
4. “(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 已破陈,即县之。”“ ( 韩桓惠王十年 ) 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A .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 .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 .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 .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5. 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
A. 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 B .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
C .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
D .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
6.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开创皇帝制度
C .建立三公九卿制
高一必修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 答题卡上的方格内,每小题 2分,共60分)
1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最终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是在
A.
禹
B.舜
C.夏启
D.商纣
2.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具有的权利是
① •镇守疆土 ②.设置官员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3 •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关系 ③.建立武装 ④.征派赋役
C.①②④
D.①②③
B. 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对人民的压迫关系
4•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5.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
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② •周王室一-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6. 《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
八年,伐陆军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这反
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7•“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 •周天子分封诸侯 B •秦始皇统一六国 C .汉武帝开拓疆土
D •忽必烈一定乾元。
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高一年级历史答案
二、非选择题:
31题:16分
(1)历史背景:武王伐纣,西周建立;井田制的实施;宗法制的影响;为了扩大疆域、巩固统治。(6分)(2)分封制的影响:形成了贵族等级制度,巩固了统治;容易产生割据势力,不利于权力的集中和统治的长期稳定。(4分)
郡县制的影响:强化了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6分)
32题:12分
(1)不同点:孟子主张以德服人,重视教化;商鞅主张以力服人,严刑峻法。(4分)目的:都是为统治阶级出谋献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2分)
(2)评价: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以民为本、民贵君轻、顺应民意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改善了民众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4分)但也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宣扬民本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治民”“驭民”,以维护统治秩序。(2分)
33题:12分
建议一:分封同姓王。(2分)
理由:西周实行分封制统治时间长,而秦朝实行郡县制短暂而亡;西汉建立之初,社会动荡,需要分封同姓王巩固统治。(4分)
建议二:实行郡县制。(2分)
理由:西周实行分封制造成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最终导致了周王朝的灭亡;秦朝灭亡不是郡县制造成的,而是其暴政导致的;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4分,两点即可)
建议三:“罢兵归农”,“无为而治”,发展经济。(2分)
理由:长期战乱,社会经济凋敝,应该少役使民力,让人民安心生产;社会上出现大量无主土地可以为士兵分配土地,使其从事农业生产。(4分,两点即可)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3、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4、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5、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
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
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
6、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
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1.5ⅹ30=45分)
1.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
A.谷物种植B.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
2.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3.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
A. 姜寨遗址
B. 良渚遗址
C. 二里头遗址
D. 殷墟遗址
4.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
5.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注重精耕细作
C.农业地位很高D.国家正式形成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段材料最有可能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