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教学大纲
环境学教学大纲
![环境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3d92cb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3.png)
环境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
1.1 背景介绍
1.2 教学目标和重点
1.3 教学内容概述
二、课程设置
2.1 环境学基础知识与概念
- 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要素
- 环境因素与生物相互作用
2.2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2.3 环境监测与评估
- 环境监测的方法与重要指标
- 环境评估的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
-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2.4 环境政策与管理
- 环境立法与政策的制定过程
- 环境管理体系与标准
-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规划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讲授与演示
- 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递知识点和实践技能- 结合实例和案例分析进行教学
3.2 实践与实验
-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环境法教学大纲
![环境法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08cb9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9.png)
环境法教学大纲一、引言1. 课程背景和目的2. 教学目标和预期成果二、环境法概述1. 环境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环境法与其他法律学科的关系3. 环境法的历史发展和国际环境法的基本框架三、环境法的基本原则1. 环境保护原则2. 可持续发展原则3. 公众参与原则4. 预防原则5. 污染者负担原则四、环境法的主要内容1. 大气污染防治法a. 法律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b. 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监测标准c.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和规划2. 水污染防治法a. 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污许可b. 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3. 土壤污染防治法a.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修复b. 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和管控4. 噪声污染防治法a. 噪声监测和管理b. 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和标准5.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a. 固体废物的分类和处理b. 餐厨垃圾、医疗废物等特殊废物的处理6. 生物安全法a. 基因改造生物和转基因生物的管理b. 物种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五、环境法的执法和监督机制1. 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和权力2. 环境执法的程序和原则3. 环境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追究六、环境法的国际比较研究1. 发达国家的环境法制度和执法经验2.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法发展趋势和挑战3. 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法的最新发展七、环境法的实践案例分析1. 环境争议案例分析2. 环境监管和治理的成功案例3. 环境法在企业和个人行为中的应用八、环境法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1. 全球环境治理的新机制和合作模式2. 新技术和科技创新对环境法的影响3. 环境法教育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九、总结和展望1. 环境法的意义和作用2. 环境法与绿色发展的关系3. 各类法律专业对环境法的重要性。
环境法教学大纲
![环境法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78a7ddcf90f76c661371a8b.png)
环境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主任:张景明 执笔人:张景明开课单位:民商法与经济法教研室 编写日期:2005年6月;课程编码:6402413 课程中文名称:环境法学课程英文名称: science of environmental law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对象:法学本科 开课学期:第5学期学分:2 总学时36 理论课学时:36 考试方式:笔试基本教材:《环境法学教程》王灿发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问题(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环境、人类环境、生境的概念,环境与资源概念的重合与互出,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与发展历史。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技术?社会?2、 环境问题解决的对策,技术?法律?道德?教学内容第一节 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一、环境资源的概念二、环境资源的分类第二节 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三、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思考题1. 环境与其他概念的区别2. 环境问题的原因、分类及对策3.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怎样4. 什么是生态系统?它由几部分组成?什么叫生态平衡?它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如何?5. 人口、环境、资源、发展的关系如何?6、新八大公害事件与旧八大公害事件的特点区别7、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生物金字塔率、生物放大率8、人类活动的两个极限参考书目1、《静的春天》R.卡逊著,吕瑞兰译,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2、《环境生态学》J.M.安德森著,蒋志学等译,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只有一个地球》B.沃德等主编,国外公害资料编译组译,燃料化学工业出版社,1974年版。
4、《人类影响----在环境变化中人的作用》A.古迪著,郑锡荣等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5、《环球生态:现实与前景》(现代国际关系译丛19),时事出版社选编,1990年版。
《环境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法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7c748c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b.png)
第三章 环境与资源 保护法的体系和立法
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概念及体系的构成,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 的概念、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
第四章 环境与资源
通过讲授,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了解各个原则的
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法律 由来、含义和作用;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各类制度中
第九章 环境与资源保
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实施的概念、组成,熟悉各种具体的环境与资源保护
法实施的概念、作用及相关的规定,了解有关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实施类型的实
护法的实施
施程序。
三、教学大纲
章节名称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学时
包括法学基础知识:法的本质、
第一章 法学基础知
特征、概念;法的渊源和分类; 法的概念,法的作用
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及关于权属的规定。
第七章
特殊环境保护 法
掌握特殊环境、特殊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熟悉特殊环境的分类、特殊环境保 护法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特殊环境保护法的适用对象、作用及相关的规定。
第八章 环境与资源保 护法的法律责任
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的概念、组成及各种具体的环境与资源保 护法律责任的概念,了解各种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及相关的规定。
难点:如何规范环境与资源保
护实施的程序。
五、考核要点
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开卷考试。最终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 绩占 50%,考试成绩占 50%。
章节名称
考核要点
第一章 法学基础知识
法学基础知识:法的本质、特征、概念;法的渊源和分类; 法的作用。
4
述
念、特征及构成要素。
难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
环法复习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环法复习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15dde83169a4517623a30b.png)
(049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第一部分说明本教学大纲是依据国家教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西南大学法学院确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及学生自身实际而编写的。
一、本课程达到的目的、任务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证,环境法是一门新兴的法律,环境法学则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个法律分支学科。
目前我国环境法学研究空前繁荣,成就纷呈,但环境法学理论体系问题上无定论。
本课程,在指导思想上力求体现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体现当今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反映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实际。
全书共分为四编,理论体系上包括总论和份轮两大部分。
理论体系构建上只在强调总论对分论的统领关系、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融合关系、生态环境各领域保护的层次关系、国内与国外法的衔接关系。
本课程在内容上力求博采众长,尽可能反映国内外环境法学界的较新成就。
二、学习本课程的具体要求(一)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的基本精神和各种具体制度与规则的主要内容。
(二)学会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了解本门课程的热点、焦点问题及其该领域的前沿信息。
三、复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复习时要理论联系实际,避免死板教条。
(二)课后留有复习思考题,题目尽量联系实际及本学科的热点、焦点等问题,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共计40 学时,其中教师授课22 个学时,其余学时由学生自修。
学期期末考试。
评价由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方式用平时作业及笔试。
比例为20%、80%。
评定学期成绩结合平时得出综合成绩为该门课成绩。
五、学习时数分配第二部分复习大纲序言一、目的要求:(一)反复阅读教材,对课程的内容融会贯通,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有关概念、原理和知识。
(二)在理解、领会有关原理、原则时,注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深对其精神的感性认识。
(三)在全面理解课程内容的情况下,加强对重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从而达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目的。
环境保护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范本及制定指南
![环境保护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范本及制定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ec7e8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3.png)
环境保护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范本及制定指南一、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相关技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份环境保护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范本,并给出制定指南。
二、课程背景1. 问题陈述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挑战持续增加。
2. 目标设定通过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责任感和行动力,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传授学生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知识,包括环境问题、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技能,如资源节约、垃圾分类、能源利用和环境监测等。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责任感和主动性。
四、课程内容安排1. 环境基础知识- 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 环境问题的分类和影响-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 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资源的保护与节约- 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推广3. 污染与治理- 不同类型污染的特点和影响- 垃圾分类与处理- 空气和水资源的保护与净化4. 气候变化与应对-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后果- 碳排放削减与低碳生活-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气候适应措施5. 环境保护行动- 环境法律法规与环保组织- 绿色消费和可持续生活方式- 环境教育和社区参与五、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案例和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和互联网工具丰富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
3. 课外活动:组织参观、实地考察和社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体验。
六、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精神等。
2. 项目作业评估:学生的设计方案、实施行动和反思总结等。
3. 考试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七、教材和教具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具,包括教科书、教学PPT、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设备等。
资源与环境管理学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管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a926ba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b.png)
资源与环境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管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_____学时:_____先修课程:环境科学概论、资源科学概论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资源与环境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资源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2、培养学生运用资源与环境管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与环境管理观念,增强学生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程内容(一)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1、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社会资源(如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2、环境的概念、组成和功能自然环境(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等)社会环境(如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3、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原因资源与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二)资源与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管理的关系2、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生态学原理在资源与环境管理中的应用3、经济学理论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价值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资源与环境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理论(三)资源管理1、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的分布和特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法规2、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和保护土地资源管理的制度和措施3、矿产资源管理矿产资源的分类和特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法规4、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的功能和价值森林资源的培育、采伐和保护森林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四)环境管理1、大气环境管理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大气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措施2、水环境管理水污染的来源和类型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水污染的防治和水资源保护3、土壤环境管理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土壤污染的修复和治理4、固体废物管理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特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和处理固体废物管理的政策和法规(五)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方法和技术1、资源与环境评价资源评价的方法和指标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内容2、资源与环境规划资源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环境规划的类型和编制方法3、资源与环境监测资源监测的技术和手段环境监测的网络和方法4、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六)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政策与法规1、国内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如《水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2、国际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公约和协定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公约(如《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七)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实践案例分析1、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案例节水型社会建设节能型社会建设2、循环经济发展案例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模式3、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国内外生态城市的建设经验和模式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系统讲解资源与环境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
环境_实践教学大纲(3篇)
![环境_实践教学大纲(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7dd1a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6.png)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我国环境政策、法规和标准;(3)熟悉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策略;(4)具备环境监测、评估和治理的基本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1)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演变;(3)环境资源的分类和特点;(4)环境影响的评估和预测。
2. 环境政策与法规(1)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历程;(2)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3)环境标准体系;(4)环境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3. 环境监测与评估(1)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环境质量评价;(3)环境影响评价;(4)环境风险评价。
4. 环境治理与保护(1)水环境治理与保护;(2)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3)土壤环境治理与保护;(4)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5. 环境教育与实践(1)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2)环境宣传教育活动;(3)环保志愿者活动;(4)校园环境建设与维护。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政策法规、环境监测评估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方法。
3. 实验教学法:开展环境监测、评估和治理等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环境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外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校园环境建设与维护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6 讲课学时: 30 实验(实践)学时:6学分:2适用对象:法律专业先修课程:法理学、民法学、经济法、行政法、刑法学选用教材:周珂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参考资料:执笔人:审核人:(教研室主任)(系分管教学副主任):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的专业核心课程。
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环境法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沿领域,了解环境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了解环境法学的研究领域,了解环境法学思维的特点、方法和一般模式;掌握环境法学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理论,掌握环境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精神与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环境法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环境法律的规定分析和解决环境法律问题的能力。
授课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及新法颁布进行适时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总体而言,本课程的重点在于“概述”、“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以及环境污染防治法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一般理论,而对于其他部分可根据授课对象接受程度而加以取舍。
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建立理性地分析环境与资源问题,建议讲课中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如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的知识与成果。
1.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重点在于环境保护思潮产生与发展的讲解,难点在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掌握。
2.环境法概述:重点在于环境法的目的、环境法的体系和环境法基本原则内容的讲解,难点在于对基本原则具体运用的理解。
3.环境法的基本制度:重点在于环境法基本法律制度内容的讲解,难点在于各个制度的运用。
4.环境法治:重点在于环境环境行政、环境司法,难点在于环境行政程序、环境行政执法程序、环境行政诉讼程序的掌握和具体运用。
5.环境侵权和环境民事责任:环境法律责任中重点讲解环境民事责任,包括环境民事责任的归原则、构成要件、免责事由、承担责任的方式及环境侵权的救济;难点是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6.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重点在于污染防治的一般理论,难点在于具体制度与法律规定的掌握。
7.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重点在于自然资源保护的一般理论,难点在于具体制度与法律规定的掌握。
8.国际环境法概述:重点在于国际环境法渊源与基本原则、国际环境责任和争端解决,难点在于如何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权利义务。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观摩录像、案例重演、案例分析、课题研讨(三)实践教学环节环境公益行动方案设计、环境行政听证模拟、案例分析对抗实证演习、环境公益诉讼模拟(四)课后作业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练习题集,周珂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环境公益行动方案设计书、环境行政听证模拟总结报告、案例分析对抗实证演习总结报告、环境公益诉讼法庭模拟总结报告(五)课程的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笔试+实践能力测试的考试方式。
其中闭卷笔试成绩占课程成绩的70%,实践能力测试成绩占30%。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于环境保护思潮产生与发展的讲解,难点在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掌握。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理解:环境对发展的作用,环境保护的内容。
掌握:环境的定义与分类,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熟练掌握:环境问题的定义与分类,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环境的定义与分类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三、环境对发展的作用四、环境问题的定义和分类第二节环境保护一、环境保护的定义二、环境保护的内容三、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三节可持续发展概述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三、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四、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复习思考题:1.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2.这何要将环境保护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试述科学发展观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重要意义。
阅读资料:1.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2.马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人民出版社,2005第二章环境法概述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于环境法的目的、环境法的体系和环境法基本原则内容的讲解,难点在于对基本原则具体运用的理解。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环境法的价值理解:环境法的特征、环境法的目的、环境法的调整对象、环境法律关系掌握:环境法的概念、环境法的体系、熟练掌握: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具体运用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一、环境法的概念二、环境法的特征第二节环境法的目的和价值一、环境法的目的二、环境法的价值第三节环境法的的调整对象和环境法律关系一、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二、环境法律关系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一、宪法性规定二、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三、环境保护单行法四、其他部门法的环境保护规范五、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六、环境保护地方性、行政规章七、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一、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原则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三、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原则四、环境责任原则五、公众参与原则复习思考题:1.简述我国的环境法渊源。
2.评析环境法“目的一元论”和“目的二元论”。
阅读资料:1.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汪劲: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法律出版社,2000第三章环境法的主要制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于环境法基本法律制度内容的讲解,难点在于各个制度的运用。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环境法的各项制度产生的背景理解:设立环境法各项制度的必要性掌握:环境法的各项重要制度的内容熟练掌握:环境法的各项重要制度的具体适用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二、“三同时”制度第二节环境行政许可制度一、环境行政许可制度概述二、环境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三、环境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四、环境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五、环境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第三节环境标准与限期治理制度一、环境标准概述二、ISO 14000环境管理标准三、限期治理第四节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制度一、清洁生产二、循环经济第五节排污收费制度一、排污收费制度的概念与作用二、排污费的征收三、排污费的管理和使用四、排污费征收公告和稽查五、违反排污收费制度的法律后果第六节环境事故报告制度一、环境事故报告制度的概念的意义二、环境事故报告制度的内容复习思考题:1.简述“三同时”制度的概念、适用范围和实施要求。
2.简述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阅读资料:1.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2.张国祥,毛显强: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实施指南与应用实例,化学工业,2004第四章环境法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于环境环境行政、环境司法,难点在于环境行政程序、环境行政执法程序、环境行政诉讼程序的掌握和具体运用。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我国的环境立法体制,环境管理体制,环境教育的兴起和发展理解:环境立法、环境行政、环境司法、环境教育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环境行政执法的内容熟练掌握:环境行政程序的内容,环境行政诉讼的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立法一、环境立法的概念二、我国的环境立法体制第二节环境行政一、环境管理体制二、环境行政程序三、环境行政执法第三节环境司法一、环境司法概述二、环境刑事司法三、环境民事司法四、环境行政诉讼第四节环境教育一、环境教育的兴起、内涵及价值二、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三、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主要内容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环境行政?2.环境民事诉讼的哪些特殊的证据规则?阅读资料:1.李恒远:环境法制读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谢振华:中国环境执法全书,红旗出版社,1997第五章环境侵权与环境民事责任教学重点、难点:环境法律责任中重点讲解环境民事责任,包括环境民事责任的归原则、构成要件、免责事由、承担责任的方式及环境侵权的救济;难点是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环境行政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理解:我国环境民事责任的二元化归责体系掌握:环境侵权的概念和特征熟练掌握: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环境侵权的救济途径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侵权一、环境侵权的概念二、环境侵权的特征第二节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一、过错责任原则及其调整二、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环境法中的适用第三节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一、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二、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第四节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一、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二、共同侵权第五节环境侵权的救济途径一、自行协商二、调解三、仲裁四、诉讼复习思考题:1.试述我国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2.环境侵权有哪些救济途径?阅读资料:1.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32.曹明德:环境侵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第六章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于污染防治的一般理论,难点在于具体制度与法律规定的掌握。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我国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制度理解:我国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掌握:环境污染的类型熟练掌握:环境污染和公害的概念及特征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污染概述一、环境污染的概念二、环境污染的类型三、环境污染的特征第二节环境污染防治立法及主要法律制度一、我国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二、我国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制度复习思考题:什么是环境污染和公害?污染防治法在环境法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阅读资料:1.王灿发:环境法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马骧聪:环境资源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第七章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于自然资源保护的一般理论,难点在于具体制度与法律规定的掌握。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和特点,我国的生态问题,我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现状理解:完善和加强生态建设的法律监管掌握:自然资源的定义、种类、特征,生态安全的概念,我国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熟练掌握:我国自然资源保护法律体系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保护法一、自然资源概述二、自然资源的法律保护第二节生态保护与建议一、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二、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现状和发展三、对生态建设的法律监管第三节生态安全和自然灾害防治法一、生态安全二、气象法三、自然灾害防治法复习思考题:1.如何完善和加强生态建设的法律监管?2、简述我国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
阅读资料:1.刘成武、杨志荣、方中权等:自然资源概论,科学出版社,20022.肖兴国、肖乾刚:自然资源法,法律出版社,1999第八章国际环境法概述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于国际环境法渊源与基本原则、国际环境责任和争端解决,难点在于如何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权利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