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 整理
古代文学2整理
一、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杜甫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
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
3沉郁顿挫: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
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
4《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
内容大都是歌舞宴乐,男欢女爱,风格大都是浓艳香软、柔靡绮丽。
他们当中有十五人是西蜀人。
他们的词作虽缺少温词的真切和细腻,却都以温庭筠为宗。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5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6永嘉四灵:”是指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
这四人都出于叶适之门,各人的字中都带有—个“灵”字,所以叶适把他们合称为“四灵”,他们诗歌内容也比较单薄,只有少数诗写到民生疾苦或时事,多数作品的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
作诗以贾岛、姚合为宗,艺术上精雕细琢,玲珑雅洁,接近贾岛、姚合的诗风。
由于过分注重炼字琢句,“四灵”的多数五律虽有较精密的句子,而全篇意境却不够完整。
7会,多写山水自然。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流俗,多七言绝句。
8一祖三宗:是指宋代江西诗派的渊源和宗师而言的,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在艺术上以学杜甫诗为宗旨,尤其是学其到夔州以后的诗作,后来作家亦多主学杜,故其一祖为杜甫。
除黄庭坚外,陈师道、陈与义亦是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故江西诗派的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
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一、引言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本文将从整理和总结的角度,探讨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分类和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
二、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情感的渲染和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再次,古代文学作品注重形式的独特性,通过韵律、格律等手法,使作品更富有韵味和艺术性。
三、古代文学作品的分类古代文学作品可以按照体裁、时代和内容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体裁来看,古代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诗、词、曲、赋、文、小说等。
其中,诗是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按照时代来看,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等时期的作品。
按照内容来看,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分为爱情、自然、历史、哲理等多个主题。
四、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与总结方法为了更好地教学古代文学作品,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整理与总结。
首先,建立古代文学作品的档案库,将不同体裁、时代和内容的作品分类整理,以便于教学使用。
其次,注重文学作品的背景介绍,包括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再次,注重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
最后,注重文学作品的欣赏与鉴赏,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情感的魅力,提高自身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先秦文学1.绪论●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的形态●作者的流变●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2.上古神话●神话定义《山海经》●神话分类●民族精神●思维特征●神话历史化●对后世文学影响3.诗经●名词解释:风雅颂,三家诗词●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现实精神●艺术特点赋比兴,四言为主,语言生动●地位影响4.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尚书春秋春秋笔法●左传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的艺术特色●感情色彩●叙事手法●描写人物●言近旨远●国语文学特色●战国策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影响5.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论语老子孟子●墨子庄子过渡●荀子韩非子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论辩缜密●气势浩然●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寓言为主(三言:寓言,重言,卮言)●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形象诙诡●语言诗意●后世影响传统文化源泉,散文创作典范,语言艺术成功6.屈原与楚辞●文化政治背景●楚辞离骚艺术成就●屈原其他作品九歌天问等●楚辞流变,后世影响(二)秦汉文学1.绪论●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汉代文学基本态势●文学经学双向互动●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和分期2.秦及西汉散文●吕氏春秋●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淮南子》及其他散文3.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骚体赋及“九体”●枚乘和“七体” 梁园文人群体●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艺术特色●扬雄四赋●西汉其他赋家4.司马迁与《史记》●发愤著书说与《史记》“三家注”●史记的叙事艺术●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因果●条理清晰●人物刻画●人物广泛●共性和个性结合●多维透视法●旁见侧出法(互见法)●风格特征●画面宏阔●浓郁悲剧气氛●传奇色彩●雄深雅健●地位和影响5.两汉乐府诗●乐府诗与《乐府诗集》●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贫富悬殊男女爱情乐生恶死●叙事手法●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详略得当●题材丰富●人物栩栩如生●诗体演变6.东汉辞赋●班固张衡的京都赋●《两都赋》的艺术成就●《二京赋》的艺术上的突破●《两》《二》之辩●述行赋和抒情小赋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7.《汉书》及东汉散文●《汉书》的艺术成就史记与汉书之辨●《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8.东汉文人诗●班固张衡秦嘉的诗●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绪论●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独立门类●体裁区分●追求审美特性●乱世文人命运●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门阀制度和其文学创作——不平之意,文学家族,强调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玄学对文学的渗透——魏晋玄学魏晋风流●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想象世界的丰富●故事性的加强●反切产生和四声的发现●词汇的扩大●文学观念的多样化●发展历程●建安风政治理想人生短暂强烈个性悲剧色彩●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太康诗风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末陶渊明田园诗●晋宋之间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南北朝文学●四声发现永明体●文学集团宫体诗●南方清绮北方质朴南北文风交流●鲍照七言乐府诗南北朝民歌●地位●新变●自觉阶段个性化●玄学兴起佛教传入新因素●语言形式美的发现●文体发展●五言古诗继承传统并发展到鼎盛●骈文兴起汉语语言形式美的文体●抒情小赋增加骈文成分●七言古诗发展确立●民歌新鲜气息加入●小说初具规模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2.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文学●曹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末实录+雄心壮志●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深刻真实感慨深沉●语言古朴率真笔力雄健悲凉之中有跌宕慷慨之气●曹丕(典论论文)诗歌新变●个人情感的抒发●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和艺术风格的形成●邺下文人集团●曹植诗歌艺术特色●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体现诗经哀而不伤的典雅,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继承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古诗十九首的温丽悲远●对五言诗发展作出贡献●建安七子●王粲刘桢蔡琰《悲愤诗》●时代特征●政治理想高昂——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哀叹人生短暂功名未立or努力突破天命限制追求更高人生价值●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正始诗歌●阮籍《咏怀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嵇康——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两晋诗坛●太康诗风●拟古追求形式技巧和繁缛诗风大量排偶●繁缛表现●语言华丽藻饰●描写繁复●句式散行趋骈偶●左思《咏史诗》寒室之不平和对士族的蔑视抗争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郭璞游仙诗寄托仕宦失意壮志未酬抒发苦闷情怀“始变永嘉平淡之体”●《兰亭集》预示山水诗的兴起●东晋玄言诗玄释合流心隐适意理过其辞淡乎寡味3.陶渊明●儒家入世精神重道德修养老庄思想影响讲求实际安贫乐道崇尚自然●诗歌●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出仕与归隐●行役诗●赠答诗●其他发挥哲理形影神训诫儿子●艺术成就●自然总体特征自然流露一片神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历久弥淳的诗味●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礼为统摄四者浑融一体●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节奏舒缓沉稳●散文辞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4.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反映水乡景物市井风情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柔美细腻五言四句●北朝民歌——反映生活各个方面质朴无华直抒胸臆刚健豪放四言七言杂言5.诗风转变●谢灵运山水诗●先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谓●情必极貌以写物尚巧似注重写实性细致观察敏锐感受精心细致的刻画●新奇语多生撰●鲍照●内容●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被压迫被压抑的痛苦对门阀社会的不满与抗争●边塞战争征夫生活慷慨不平●描写游子思妇哀怨凄怆●统治者横征暴敛百姓疾苦●艺术特色●抒发寒门强烈呼声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难以抑制的怨愤●汉魏乐府和民歌营养句式长短参差●笔力酣畅淋漓风格奇矫凌厉●山水诗以五言为主风格深秀幽奇严整厚重6.永明体和齐梁诗坛●永明体八病●谢朓诗歌艺术成就●永明声律运用音调和谐流畅朗朗上口●融裁警句对仗工整清新隽永新体诗●语言清新情致含蓄南朝民歌气息耐人寻味●沈约清怨王融构思含蓄有韵致何逊对游宦生活的厌倦羁旅乡愁阴铿离愁别绪羁旅思乡江上景色●齐梁诗人集团——萧子良竟陵八友萧统《文选》萧纲宫体诗●宫体诗——描写女性咏物无寄托发展吴歌西曲艺术形式继续永明体艺术探索(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情景交融风格清新流丽)7.南朝文风北渐——徐庾体:梁朝徐擒庾信父子置身东宫创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转拘声韵“弥尚丽靡” 后期”华实相扶,情文兼至“ 庾信”穷南北之胜“8.辞赋骈文散文●魏晋文坛——重”气质“”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应用文抒情小赋论辩文●南朝美文●元嘉三大家●谢灵运山水为题材山居赋长溪赋●颜延之骈文典丽缜密●鲍照以奇峭之风运骈丽之辞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水经注洛阳珈蓝记9.小说●笔记体小说文言小说——志人志怪●世说新语文学成就●记言玄远冷隽记行高简瑰奇●独特言谈举止写出独特性格●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对比夸张语言●语言简约含蓄幽默机智●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一)先秦两汉文学(占 35%)中国文学的源头1.文学的起源的几种观点学界代表观点要紧有摹仿讲、游戏讲、巫术讲和劳动讲四种。
人类基于生存进展所需要的各种与生产有关的活动,乃是文学艺术发生的直截了当缘故。
2.上古神话的种类、代表、特质和妨碍种类:①创世神话盘古开乾坤、烛龙②始祖神话女娲补天③洪水神话大禹治水④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⑤英雄神话夸父逐日精卫填海⑥发明制XXX话黄帝发明车、乐、铜器,仓颉造字特质:精神特质:①凸显人的作为、主观力量和主动精神②神话人物被给予救苦救难的神圣使命;思维特征: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②具体、形象的思维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3.书面作品的雏形代表甲骨卜辞《周易》卦爻辞完整、纯粹的记事散文,描写刻画传神,富有诗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别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卦爻辞的地位与妨碍①客观地保存了上古阶段部分歌谣,或某些语言片断,成为中国文学史绚烂多彩的宝贵资料。
②寓意于象。
《诗经》的兴象,正是它的直截了当延伸:理论上,意象派、境地讲等,都与它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③从卜辞通向《诗经》、《尚书》、乃至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桥梁,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成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妨碍。
《诗经》4. 《诗经》名篇背诵:《关雎》、《蒹葭》、《采薇》(节选)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别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古代文学期末整理
期末整理一、填空题1.元杂剧前期活动中心在大都(北京)(关、白、马),后期在杭州(郑光祖)。
2.元曲概念: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是元代成就最高的文学形式。
杂剧是戏剧,属叙事文学,包括人物、情节、念白等,可搬演于舞台;散曲是单写的曲子,属抒情文学,包括小令和套数。
3.元杂剧体制特点:(1)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内容包括曲词、宾白、科介。
(2)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
末分正末、小末;旦分贴旦、搽旦、小旦。
(3)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
(4)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正末主唱称“末本”,正旦主唱称“旦本”。
4.南戏体制特点:(1)剧本结构:由若干“出”组成,无固定出数,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
(2)表演:南戏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各种角色都可以唱,既有独唱,还有对唱、轮唱、合唱;宫调音律的限制不如杂剧严格。
(3)音乐:以南曲演唱。
(北曲雄壮劲健,南曲柔美婉转)5.散曲:(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1)元代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带过曲等)(2)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明代朱有墩《诚斋乐府》,专指小令。
(3)明代中叶后,散曲也包括套数。
套曲、散套、大令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议是王实甫与郑光祖。
(关汉卿是推动元杂剧脱离宋金杂剧的“母体”走向成熟的杠杆,是标志戏剧创作走上艺术高峰的旗帜。
)7.《西游记》:吴承恩(1)历史记录:玄奘回京后,口述取经见闻,由弟子辩机辑成《大唐西域记》。
其后,玄奘门徒慧立、彦悰撰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2)文学化标志:《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出现了猴行者形象,标志着故事主角由唐僧向猴行者转变,取经故事向神魔故事的演变。
最初依据(2)戏剧化:元代的“西游”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佚)和杨景贤的《西游记》两种。
在杨剧中,猴行者已变为孙悟空,深沙神也改为沙和尚,并出现了猪八戒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1.诗词: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为流行。
著名的诗人包括杜甫、李白、陆游等。
2.《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早期各个民族的歌谣和民间歌曲,对后世的诗词有深远影响。
3.文言小说: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形式,通常采用文言文写作。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4.儿童文学: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关注儿童教育和儿童启蒙,常被用于教育儿童品德和道德。
5.戏曲:古代中国非常重要的文艺表演形式之一,以京剧、豫剧、评剧和黄梅戏等最为著名。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1.曹操字孟德诗歌特色:对乐府旧题的改造,悲凉慷慨、刚健有力,古朴、率真散文与诗歌“去骈化”改造文章的祖师2.汉末实录: 《薤露行》《蒿里行》3.《观沧海》可说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4.曹丕字子桓(魏文帝)诗歌风格:细腻缠绵、清新流丽题材:1.军事征伐《至广陵于马上作》2.游宴诗《芙蓉池作》3.游子思妇诗《杂诗》游子,《燕歌行》是思妇诗代表,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5.《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又含生命流逝与建功立业之深沉感慨6.曹植字子建(陈思王)前期:(贵公子生活)1.游宴诗、建功立业诗《白马篇》2.抒发个人理想怀抱3.反映社会现实《送应氏》后期: 1.悲愤与壮志难酬《杂诗》2.抒发痛苦和不幸《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七步诗》3.游仙诗和情诗《七哀诗》《美女篇》《弃妇篇》抒情小赋《洛神赋》7.诗歌特色:乐府形式(第一个使乐府诗文人化)、词采华茂、工于起调(少平铺直叙,结构精巧)、善用比喻8.文学成就:他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诗人,他真正实现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五言诗的转变;代表建安风骨的最高成就以及此后五言诗的发展趋势9.“建安七子”: 孔融(文举)、王粲(仲宣)、刘桢(公干)、陈琳(孔璋)、阮瑀(元瑜)、徐干(伟长)、应玚(徳瑾)10.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怜、王戎、阮咸11.阮籍:五言《咏怀诗》是政治抒情组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咏史12.嵇康:《幽愤诗》他好玄学、尚老庄13.太康文学特点:繁缛、华丽词藻、描写繁复、句式骈偶14.太康文学:指西晋太康年间的文学。
这个时期出现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其中左思成就较高,代表作《咏史》表现了对门阀制度的抗议和批判15.陆机:(文辞繁复)“太康之英”《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16.潘岳:(清靡流丽)二十四友之首《悼亡诗》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悼念亡妻的先河17.左思风力: 是对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
古代文学重点整理
第二章:两晋文学陆机——太康之英代表作:诗歌:《赴洛道中作》(二首)赋作:《文赋》我国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影响到刘勰《文心雕龙》。
艺术特色:1、以“缘情绮靡”(《文赋》)为准则,将诗歌进一步推向文人化、贵族化,引导了华丽雅致的诗风,流播久远。
2、文词华美,对偶工稳,而且意象描绘的工巧细致,感受的敏锐和刻炼之功明显超过建安诗人。
缺点:过分雕琢,堆砌辞藻,繁冗乏力,缺乏鲜明的自我形象。
潘岳:代表作《悼亡诗》左思代表作:《三都赋》,有“洛阳纸贵”之誉《咏史》诗八首《咏史》诗的主题:抒发下层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
侧重点:一是直接抨击门第观念和社会对下层人才的打压二是借咏史来大力歌颂历史上出身下层或沉沦下僚的著名人物艺术特点:1、善用比兴手法2、风格直白、坦诚、明朗,具有“建安风骨”3、用组诗的形式4、将咏史与咏怀相结合玄言诗名词解释:魏晋以来,玄学兴盛,文学也受到了影响。
到了东晋,玄言诗开始盛行。
所谓玄言诗,就是用诗歌的形式阐释玄学,语言枯燥,缺乏形象性,其所阐释的“理”也基本限制在《老子》《庄子》的范围内,诗歌主题相对单一。
代表作家:孙绰和许询。
玄言诗本身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对后世影响相当深远,如谢灵运、白居易、宋明理学家之诗都或多或少受其熏染。
《玄言诗》的影响:1、玄言诗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他们往往在山水中体味道的玄妙,诗中有不少关于山水的描写,这对山水诗的形成至关重要。
2、玄言诗对言外之意的追求影响了后世的审美趣味。
3、玄言诗注重说理,说理诗写作的尝试,开拓了古代诗歌的表现领域,为后来说理诗写作提供了创作经验第三章:陶渊明人生道路: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尚积极谋仕,但也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
后期走向归隐陶渊明的反复出仕和反复归隐,其思想根源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
思想:(一)坚守“固穷”的思想。
不失气节和人格(二)崇尚“自然”的思想道德修养上的“抱朴含真”生活道路上的“归园田居”生死观念上的“纵浪大化诗歌题材:一、田园诗:1、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1.文学的起源:劳动说,游戏说,宗教说2.没有文字的传说文学:原始歌谣,古代神话{远古歌谣he 神话,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字}3.远古歌谣:诗乐舞三位一体4.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夏商时代he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着《》有受教育的权力,文化为贵族所垄断。
随着贵族阶段的衰落,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生,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式的手里。
5.先秦文化大致可以划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夏商:巫史文化西周春秋:礼乐文化战国:多种文化同时兴起6.诸子十家: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阴阳家,墨,道,儒,名,法等六家。
西汉末,刘歆与于六家之外增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第一章上古神话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是通过对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学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具有的特征:现实性,幻想性,不自觉性(神话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如西游记不是神话,它是作者自觉地创造,是神魔小说2.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的不同中国神话记载零散,记载在不同的书籍上;西方神话有固定的故事集3.《山海经》最具有神话价值的著作,《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其内容驳杂,出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有地理,历史,医学等方面的资料。
4.上古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5.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②具体,形象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④象征性和隐喻性6.上古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先民们的反抗精神7.影响: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或直接载录,或利用神话情节和神话形象再创造;直接影响文学的创造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效果等。
第二章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总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古代文学小知识整理
古代文学小知识整理1、文学史家一般以枚乘的《七发》为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
《七发》也是“七体”的开山之作。
2、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为汉代散体大赋成熟的代表作,对后来的辞赋创作影响很大。
3、东汉中期郑衡的《归田赋》语言平浅清新、体制短小,通常被看作汉代散体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的标志。
4、《史记》首创纪传体,第一次找到了文学与史学的契合点。
“历史人生化,人生历史化”。
《史记》旧注有三家,即刘宋裴�S《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引》、张守节《史记正义》。
《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作,是司马迁的首创。
5、班固《汉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6、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r、应�`、刘桢为“七子”。
其中王粲、刘桢的成就最突出。
王粲的诗歌被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
7、曹植的诗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锺嵘《诗品》)。
对五言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诗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
以游仙为题材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
8、鲍照对七言诗的成熟与发展很有贡献,其创造的七言歌行体对唐代李白、高适、岑参等人有较大影响。
鲍照的边塞诗,在边塞诗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9、江淹诗文上承元嘉,下启永明,至永明后期,即有“才尽”之讥。
10、庾信诗歌风格以华艳为主,为宫体诗的重要作家。
其诗赋集六朝之大成,导唐人之先路,其骈文更是自隋唐至明清一直被学者奉为楷模。
11、庾信《哀江南赋》名“哀江南”,盖有取于《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句意。
12、曹丕《燕歌行》是我们能见到的最古的完整的七言诗。
13、锺嵘《诗品》评论左思诗:“文典以怨,颇为惊切,得讽谕之致。
”就是指《咏史》而言。
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
古代文学整理名词解释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诗歌流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
边塞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大历诗风: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欲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通过描写自然山水的恬静、幽远、清冷甚至孤寂来表现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内心的惆怅。
诗歌幽隽、闲雅,重清丽的韵致。
遂露出中唐面目。
他们的诗不再有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气势。
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大量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理,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作,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
大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因而多投献应制之作。
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
但他们在仕途失意和战乱宦旅生活中,也间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的作品。
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
韩孟诗派:是唐代贞元、元和时期出现在诗坛上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韩愈、李贺等诗人位代表,提倡诗歌的不平则鸣与笔补教化,特别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主张用夸张的语言,险怪的词语造就奇特的意境。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册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册知识点整理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
1. 建安文学:以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强调“文以气为主”,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竹林七贤:包括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他们以放达为风骨,寄情于诗酒,对后世文人心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3. 陶渊明: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他的田园诗自然率真,情感真挚,对后世田园诗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隋唐文学
1. 唐诗:唐代诗歌繁荣,出现了众多流派。
初唐有“初唐四杰”,盛唐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中唐有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晚唐有李商隐和杜牧。
2. 古文运动: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文章应该注重内容,而非形式。
3. 传奇小说:唐代兴起的文言小说,内容多为神怪、爱情等,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等。
三、宋元文学
1. 宋词:宋代流行的诗歌形式,词人柳永、苏轼、辛弃疾等人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话本小说: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以市民阶层生活为题材,
代表作品有《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3. 元曲:元代兴起的戏曲形式,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为代表,元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古代文学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重点整理第二章:两晋文学陆机——太康之英代表作:诗歌:《赴洛道中作》(二首)赋作:《文赋》我国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影响到刘勰《文心雕龙》。
艺术特色:1、以“缘情绮靡”(《文赋》)为准则,将诗歌进一步推向文人化、贵族化,引导了华丽雅致的诗风,流播久远。
2、文词华美,对偶工稳,而且意象描绘的工巧细致,感受的敏锐和刻炼之功明显超过建安诗人。
缺点:过分雕琢,堆砌辞藻,繁冗乏力,缺乏鲜明的自我形象。
潘岳:代表作《悼亡诗》左思代表作:《三都赋》,有“洛阳纸贵”之誉《咏史》诗八首《咏史》诗的主题:抒发下层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
侧重点:一是直接抨击门第观念和社会对下层人才的打压二是借咏史来大力歌颂历史上出身下层或沉沦下僚的著名人物艺术特点:1、善用比兴手法2、风格直白、坦诚、明朗,具有“建安风骨”3、用组诗的形式4、将咏史与咏怀相结合玄言诗名词解释:魏晋以来,玄学兴盛,文学也受到了影响。
到了东晋,玄言诗开始盛行。
所谓玄言诗,就是用诗歌的形式阐释玄学,语言枯燥,缺乏形象性,其所阐释的“理”也基本限制在《老子》《庄子》的范围内,诗歌主题相对单一。
代表作家:孙绰和许询。
玄言诗本身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对后世影响相当深远,如谢灵运、白居易、宋明理学家之诗都或多或少受其熏染。
《玄言诗》的影响:1、玄言诗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他们往往在山水中体味道的玄妙,诗中有不少关于山水的描写,这对山水诗的形成至关重要。
2、玄言诗对言外之意的追求影响了后世的审美趣味。
3、玄言诗注重说理,说理诗写作的尝试,开拓了古代诗歌的表现领域,为后来说理诗写作提供了创作经验第三章:陶渊明人生道路: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尚积极谋仕,但也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
后期走向归隐陶渊明的反复出仕和反复归隐,其思想根源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
思想:(一)坚守“固穷”的思想。
不失气节和人格(二)崇尚“自然”的思想道德修养上的“抱朴含真”生活道路上的“归园田居”生死观念上的“纵浪大化诗歌题材:一、田园诗:1、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集合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集合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
1、五代十国时期:《梦溪笔谈》、《谭嗣同传》、《新五代史》
2、宋代:《苏轼集》、《辞赋》、《文选》、《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西游记》、《水浒传》
3、元代:《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唐诗三百首》
4、明代:《三国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
5、清代:《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古诗三百首》
二、中国古代文学流派
1、宋代文学:儒家文学、道家文学、佛家文学、玄学文学、新乐府文学、诗词文学
2、元代文学:元曲文学、诗词文学
3、明代文学:小说文学、诗词文学、现实主义文学
4、清代文学:小说文学、诗词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抒情文
学
三、中国古代文学名家
1、宋代:苏轼、辛弃疾、欧阳修、范仲淹、柳宗元、苏洵、陆游、苏辙、范宽、王安石
2、元代:关汉卿、施耐庵、罗贯中、褚亮、马致远
3、明代:文征明、曹雪芹、吴承恩、郑振铎、符藻
4、清代:纪昀、梁启超、林语堂、鲁迅、郭沫若、茅盾。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1、“七体”:《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
李善在《文选》注中提出:“《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
”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体式,促进了汉赋的发展。
引起后世作者的效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体”。
“七体”陈述七件事情,以最后一件事情为主。
西汉枚乘的《七发》是标志着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部作品。
汉赋:赋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形,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汉赋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新的体制。
它借鉴楚辞、战国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又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并且往往将诗歌融入其中。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分别代表了汉赋不同发展阶段的主流形式。
汉赋四大家:班固《汉书》、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甘泉赋》、张衡《西京赋》2、汉乐府概念及艺术特色:汉乐府,即汉代乐府诗歌。
两汉乐府诗是指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宋郭茂倩编有《乐府诗集》,辑录从传说中的陶唐氏之作直至五代的乐府诗,分成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等十二大类,为后来学者所沿袭。
特点:汉乐府诗关注民生疾苦,表现平民百姓疾苦;同时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表现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其中还有不少表现对人生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艺术手法上想象力丰富,语言生动、活泼又朴素、自然,描写人物形象鲜明,对话生动,以五言为主的句式越来越占优势;汉乐府诗“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思想及艺术极有特色,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3、“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
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钟嵘《诗品》:“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
古代文学整理
1.杜甫分析《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以“望”字统摄,但不拘所见,充满想象。
“望”不同于“登”:“登”是身入山中,“望”则立足山外,须包举笼盖,大处落墨,赞叹东岳,讴歌造,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这一联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从客观景象和主体感受两面着笔,为横空出世、突兀峥嵘的泰山传神写照,意境极为开阔。
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登岳豪情,是进取自信气魄、心胸之歌唱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分析《登高》(《诗薮》评“古今七律第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尾联又句中自对。
(风急—天高,渚清—沙白,艰难—苦恨,潦倒——新亭)。
通篇对仗工整而不着痕迹,炉火纯青。
1.前半登高之景,后半登高之情。
描绘大江边深远空旷秋景,抒发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寓他乡身世悲慨,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深沉关注。
2.气象寥廓,意境深远前4句描绘无边无际秋声秋色首联为局部近景,“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6个意象组成画面,“急”、“高”、“啸”、“清”、“白”、“飞”,分状“风”、“猿”、“渚”、“沙”、“鸟”,再用“哀”、“回”形容猿啸之声,鸟飞之状,刻画细致。
颔联转为整体远景,如椽大笔,勾勒落木、江流,“无边”、“不尽”,展衍广漠时空。
4句景语,远近俯仰、动静相衬,创造出萧森寥廓的深远意境。
3.层深蕴藉,高度凝练。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古代文学整理资料
【建安风骨的含义】建安风骨也称汉魏风骨,是指建安时期作家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和抒写雄心壮志、明朗刚健的写作风格。
“风”侧重指文章内容,“骨”主要指文章表现力。
“风骨”指作品的内在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
【建安风骨的美学内涵】1.政治理想的高扬2.人生苦短的哀叹3.强烈的个性表现4.浓郁的悲剧色彩建安风骨的内涵与特征:1、功业意识与慷慨文风2、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陈幹、阮瑀、陈琳、应玚、刘桢。
——王粲。
自伤是王粲的感情特征,贵公子孙的出身遭乱流寓的遭遇使他格外感物兴怀、忧世悲己。
他的作品虽有对百姓的同情和伸展抱负的愿望,但都是从个人身世的伤感展开的。
“发愀创之词”(锺嵘《诗品》)便陈为他的主要特点,却难免“悲而不壮”(刘熙载《艺概.诗概》)——刘桢。
是纯以气势取胜。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元好问《论诗绝句》)——徐幹诗今存四首都是五言诗。
《室思诗》为拟思妇诗。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以流水写哀愁,尤为后人推崇。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博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阮籍的《咏怀》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内容:(1)忧生之嗟。
(2)隐逸求仙。
(3)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揭露。
(4)抒写理想。
阮籍诗特色:厥旨渊放,归去难求。
阮籍诗价值:(1)阮籍的咏怀诗体现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即深刻的理性思考与尖锐的人生悲哀。
他的诗重在写心,从自己的心理感受揭露封建社会压迫人性的本质。
是愤世嫉俗之情的另一种发泄方式。
(2)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
它摆脱了对乐府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理引入诗中,同时与一系列的艺术形象相结合,表现手法多用象征寓意,形成曲折幽隐的风格特点,使诗歌的内涵更为深厚。
(3)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一《吕氏春秋》1 成书时间: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现存典籍中第一部由集体攥写完成)2 体例:《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3 艺术特色:(1)平实畅达的文风:有些文章精炼短小,文风平时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丰富多彩的寓言:《吕氏春秋》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点,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语言来论证。
读书的寓言生动简称,中心突出,结尾处往往点明寓意,一语破的,在中国语言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李斯的散文1 秦代唯一可以称为作家的人物是李斯2 《谏逐客书》(秦代散文的最高成就)艺术特点: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有极强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成为后世秦疏的楷模。
《谏逐客书》最精彩的是中间一段,语辞泛滥,意杂诙嘲,语奇字重,兔起鹘落,可谓骈体之祖。
两汉一汉赋的发展过程(一)第一阶段:1 陆贾:处于刘邦时期,汉代文化繁荣得益于此。
是“陆贾赋”的开宗之人,贾谊受其影响2 汉初以骚体赋为主,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也是现今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赋作家代表作:《吊屈原赋》《鵩鸟赋》3 枚乘:梁圆文学群体中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七发》(不叫赋,却是典型的大赋)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标志着以地方诸王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创作时代的到来,是“七体”的开山之作。
(二)第二阶段:1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1)《上林赋》内容上的特点:①帝国形象的塑造;②一统观念的弘扬;(以文学作品体现这种要求的,司马相如是第一人)③时代精神的体现;(2)《上林赋》艺术成就:①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陈方式;②主客观问答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的通融;③句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④创造了一种巨丽之美,充满了浪漫色彩的壮阔画面;2 扬雄:继承了司马相如之后,同汉赋发展产生深渊影响的又一大赋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以善于模仿著称的作家。
代表作:《蜀都赋》(为后世京都大赋之先声)四大赋:《甘泉赋》(艺术成就最高)《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3王褒:《洞箫赋》是汉代咏物赋的代表作品。
首次将乐器纳入辞赋文学创作中。
“箫声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原型,《洞箫赋》有生成开创之功。
(三)第三阶段:1东汉京都赋兴起2代表:班固《两都赋》(分别为《西都赋》《东都赋》):奠定了班固在辞赋史上的地位,也确立了京都赋创作格局,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张衡《二京赋》(《东京赋》和《西京赋》两篇)(四)第四阶段:1东汉末年,大赋消失,抒情小赋兴起2 代表:张衡《归田赋》(真正宣告抒情小赋的诞生)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二汉大赋的艺术特征:1结构体制:长篇巨制,铺陈排比,逐步盘升手法。
主客问答结构形式2节奏韵律:四六结合,韵散相间3表现手法:语汇丰富,雄辩夸张,情理交融,物象繁富,浪漫的巨丽之美,铺张扬厉三司马迁与《史记》(一)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在经历磨难之后通过著书抒发心中的抑郁和不平(二)《史记》1 体例:纪传体通史2主要内容: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3《史记》的创作宗旨: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4艺术特征:(1)叙事艺术:①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②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③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④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2)人物刻画:①闾巷之人的入传②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③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的笔法(3)风格特征:①宏伟的画面和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风格②浓郁的悲剧气氛③强烈的传奇色彩5《史记》的地位和影响:(1)《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标志中国古代史记文学的发展以达到高峰。
(2)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对《诗经》和《楚辞》均有继承,借鉴战国散文酣畅淋漓的风格,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各种文学传统的融汇(3)人文精神的弘扬(4)《史记》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无不令后代散文家翕然宗之(5)《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6)《史记》的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6《史记》三家注:【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引》【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四班固与《汉书》(一)体例: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史记》与《汉书》的区别:1《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汉书》精华则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叙2 除《世家》外,《史记》的人物传记基本都是以单个为主,很少全面叙述家族的兴衰史。
《汉书》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家族兴衰史,借此对西汉社会的变迁作了多方面展示3 《史记》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有大量悲剧人物的传记。
《汉书》中悲剧人物的数量不如《史记》那样众多。
4 《史记》笔法疏荡往复,《汉书》笔法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1)《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
(2)《汉书》不但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叙述,而且对于那些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以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3)《汉书》的谨严有法,还在于它对某些材料的位置安排有自己的特殊规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
五古诗十九首1《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2基本内容: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3《古诗十九首》中独特的人生体验及感受:(1)敏锐的节序感:诗人以感伤的情调回应季节的变化,不同季节的多种物候都被轻烟薄雾般的愁思所笼罩。
(2)微妙的空间感:“想去万余里,古人心尚尔”是远距离的心灵沟通,天涯咫尺。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近距离感情交流受阻,咫尺天涯。
(3)深切的世态炎凉:《古诗十九首》的多数作者寓居他乡,饱经忧患,需要同情和帮助,对人间冷暖的感受特别深切。
4艺术特征:(1)起兴发端:用典型事件起兴发端:《庭中有奇树》以采择芳条鲜花赠情侣的情节起兴发端用具体事物起兴发端:《客从远方来》以女主公收到远方寄来的物品发端(2)以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明月何皎皎》以夜晚独窗为背景,抒发游子的思想之情(3)高超的语言技巧:①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②自然而然地化用前代典故、成语,而无晦涩生硬之感③叠字的大量运用,双关语的自然融入建安文学一文人间集体性创作活动始于建安文人群二“三曹”(一)曹操1 文学地位:建安文坛的领袖2 重要作品:《蒿里行》体现了强烈的人道精神【也是建安文学的特征之一】这类诗歌被后人成为“汉末实录”《短歌行》《步出厦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3诗歌风格特点:慷慨悲凉古朴自然古直悲凉(二)曹丕1 诗歌风格特点:便娟婉约2 曹丕的文学贡献①《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完整的七言诗②写出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较系统、较完整的文学批评著作《典论·论文》③主持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类书《皇览》的编纂工作(三)曹植1 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例如:《白马篇》《薤(xie)露行》后期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其内容可分为:(1)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2)用思妇、弃妇托寄身世,表白心迹如《美女篇》《七哀》(3)述志诗《杂诗》(4)游行诗《远游篇》2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3诗歌风格特征(1)高度抒情(2)骨气气高,辞采华茂(出自钟嵘《诗品》),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3)韵律调畅4后人评价:(1)生前享有“绣虎”雅号,被奉为“赋颂之宗,作者之师”(2)钟嵘《诗品》“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礼,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最高评价)(3)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5 曹植诗歌受到后人推崇的原因:①文采富艳②曹植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③他的不幸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三建安七子1“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出自《典论·论文》)刘勰称王粲“七子之冠冕”四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1政治理想的高扬 2人生短暂的哀叹 3强烈的个性表现 4浓郁的悲剧色彩正始文学一正始文学几基调:恐惧二代表诗人:1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2嵇康:《忧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3应璩:《百一诗》(应璩是建安文学向正始文学转变的关键、代表)西晋太康文学1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所谓的太康诗风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时风陆机《文赋》潘岳《悼亡诗》三首2 左思代表作《咏史》诗八首东晋文学一玄言诗1兴盛于东晋的原因:①是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②与东晋政局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③东晋玄言诗的发展,与佛教流行大有关系,故玄释合流,成为孙绰、许询等人玄言诗的重要特点2代表人物:孙绰《游天台山赋》许询3释道安的弟子慧远及其道友,开始一佛理入诗如慧远《庐山东林杂诗》二陶渊明(一)创作1 田园诗: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2散文与辞赋(1)《五柳先生传》中的自我形象,五柳先生是寄托中国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2)《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3)《桃花源记》的理想模式:美好的世外仙界中生活着一群天性真淳的人,通过劳动达到和平、宁静、幸福。
(二)陶诗艺术风格1自然:是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2日常生活化:是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开创3情、景、事、理的浑融4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三)陶思想精神境界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概括为: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
以求返归一个“真我”。
(四)陶渊明的典型意义P701、萧统是第一位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2、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不为五斗米折腰,平淡自然3、酒与菊是陶渊明的象征南北朝一、谢灵运与山水诗1、谢灵运是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的文人,自他之后,山水诗在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2、谢灵运山水诗的主要特点:鲜丽清新、自然可爱3、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谢灵运是开启南朝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主要表现为:A:从写意到摹写:谢诗不像陶诗那样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于山水景物的摹写刻画B: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诗十分注重言外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谢诗则更注重写实性,充分发挥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二、声韵成就(一)文笔说:“无韵者,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