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基础知识素材(浙教版八年级上)
(完整word版)浙教版八上第二章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提纲第一节大气层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上千米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显得很薄。
大气层对地球很重要,主要表现在。
2、大气温度在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3、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之间。
从地面向上约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12千米到5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在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又呈逐渐。
4、大气层是地球上的条件之一,它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差,还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和。
5、根据大气的、和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到距离地表5000千米处,已接近,外层是地球与大气层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千米。
6、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民航飞机和热气球在平流层,航天飞机能到达层,有造卫星在层活动。
7、对流层是大气的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千米。
8、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固体杂质,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
9、由于受对流运动的影响,气温高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
据此,冰箱冷冻室的冷凝管安装在冷藏室的的(填“上部”或“下部”)。
10、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它们影响着生物的和。
第二节气温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
刮风、下雨、雷电等都属于。
2、天气的主要组成要素是、、、风和。
3、空气的温度称为,它告诉我们当地空气的。
气温是描述天气的。
4、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气温度量单位是,用表示。
在气象观测中,还可以使用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分别测量一天中的和。
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
动物的行为和气温变化有关,各种农作物有各自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5.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地下径流)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2.、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³或cm³)水银的密度为13.6×10³千克/m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³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³千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上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5.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l)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1. 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 )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 密度的公式: m =ρ/ v(公式变形: m =ρv v =m / ρ)ρ表示密度, m 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 (单位:米3或厘米3)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3,(2)两者的关系: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1kg/m 3=1×10 -3g/cm 3(3) 水的密度: 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 3= 1×10 -6 m3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 = 1×10-3升 1升=10-3 m 3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科学 第二章5~6节知识要点(浙教版八年级上).doc
第五节风
1.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只有在同一高度上的运动才是风。
形成原因:同一水平下高压气体向低压气体流动。
2. 风的基本要素:风速和风向风速通常用级表示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往北吹:南风O——东风
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
1 .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含有水汽的多少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水汽含量也大。
2. 测湿度的工具:干湿球温度计
结构:有干球温度计(普通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包裹着湿棉纱的温度计)
原理:干球温度计测大气温度
湿球温度计会蒸发,蒸发要吸热,温度计示数变小,出现干湿差
大气湿度大,蒸发慢,降温小干湿差小;大气湿度小,蒸发快,降温大,干湿差大
3. 降水的条件: A 充足的水汽(相对湿度达到100%)
B 空气上升,温度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
C 有凝结核,水汽可以凝结变大
4. 降水量用毫米表示。
人工降水的方式: 1. 降温打干冰 2. 凝结核打碘化银。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上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5.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l)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1. 水的电解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水的重要性质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 密度的公式:m =ρ/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水银的密度为×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3,(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1kg/m3=1×10-3g/cm3(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 3= 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 1×10-3升 1升=10-3m3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八年级上知识点汇总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³, V排取m³)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 V排< 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浙教版
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浙教版科学是一门让人深感神奇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浙教版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第一章植物的生活1.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位的结构和功能。
如根的吸收水分和养分;茎的支持和输送水分和养分;叶的吸收光能和CO2进行光合作用;花的结构、花粉和花的传粉方式等。
2. 植物的营养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反应、条件等,可以更好地掌握植物的生命活动过程。
3. 植物的繁殖过程:通过了解植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第二章动物的生命活动1.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的组成部分和器官的功能,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感觉器官等,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动物的生命活动过程。
2. 动物的呼吸和循环:了解动物的呼吸和循环方式,如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呼吸方式有何不同等,可以更好地认识动物的生命活动过程。
3. 动物的繁殖和发育:了解动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过程,如动物的生殖器官、受精、胚胎发育、个体发育等,可以更好地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第三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了解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原子,了解原子的性质、组成成分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 物质的基本性质:了解物质的密度、比重、熔点、沸点等基本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特性。
3.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改变的一种方式,了解物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化学反应的各种反应类型,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变化过程。
第四章物质的运动与力1. 运动的基本概念:了解运动的三个要素,也就是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加速度,以及加速度、减速度、匀变速等运动状态的变化。
了解力的本质、种类和计量单位等基础知识,如万有引力、电磁力、弹力等。
3. 动量与能量:了解物体的动量和动能、势能等能量,如牛顿三定律、机械能、热能等,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运动规律。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2020年~2021年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一节大气层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1、天气是什么?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晴空万里气候:冬雨夏干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4.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第三节大气的压强1、大气压强的存在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原因: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科学 第二章1~2节知识要点(浙教版八年级上).doc
第一节大气层
1. 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对流层:A 对流运动剧烈 B 两极薄,赤道厚 C 占3/4的大气质量
平流层:A 臭氧集中在此 B 气流平缓,适于飞行中间层:陨石在此燃尽。
暖层:又称电离层,温度高,反射电磁波信号
外层:卫星接受反射电视、电话信号
温度变化规律:先小,后大,再小,最后大,大
2. 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运动的规律: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空气的热胀冷缩
3. 如果没有大气层: A 地球上没有生命 B 地球上没有声音 C 昼夜的温差大
D 受陨石袭击
E 受紫外线直接照射
4. 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
A 有毒气体排放,污染大气如形成酸雨
B 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
C 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皮肤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
1. 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各天气要素的综合状况
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
2. 天气于气候的区别:
天气:短时间如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鹅毛大雪烈日炎炎
气候:长时间如四季如春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
3. 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大小,温度计一般放在百叶箱中,
A 保护作用,以免风吹雨打
B 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门朝北)
C 通风,受地面辐射影响不大,能真实反映大气温度
4. 一天中,最高气温大致在午后两点,最低日出前后人体最感舒适温度在22℃。
八年级上第二章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第二章科学知识点科学是一门探究自然界规律的学问,是一门追求真理的艰苦创造工作。
而在八年级上的第二章科学知识点中,我们将了解许多关于生物、化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它们也是科学探究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生物生物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在八年级上的第二章中,我们将学习生物分类、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等知识。
生物分类:根据不同的特征,生物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
最基本的分类方式是根据体内有无细胞核,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细胞结构: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其中,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各种生命活动。
生命活动:生物体内存在多种代谢和生命活动,包括新陈代谢、呼吸、运动、感受、生长以及繁殖等。
这些活动构成了生物体在环境中的生命表现。
二、化学化学是探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学问。
在八年级上的第二章中,我们将了解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学元素、化学键以及化学反应等知识。
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正电荷质子、负电荷电子和中性质子组成。
多个原子结合形成化学分子。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指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地球上已知的化学元素共有118种。
化学键: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的联系方式。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等。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物质变化过程。
常见的化学反应有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三、物理物理是探究物质运动、能量转化和物质结构等方面的学问。
在八年级上的第二章中,我们将学习机械运动、热学、电学和光学等方面的知识。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
热学:热学是关于热和温度的学问。
在八年级上的第二章中,我们将了解温度、热能和热传递等知识。
电学:电学是探究电荷、电场、电流和电磁场等方面的学问。
在八年级上的第二章中,我们将学习电荷、电流和电路等知识。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学》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 节地球上的水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 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 3 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 5 个环节: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地下径流 f、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 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产生淡蓝色火焰。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 节水的密度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 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科学 第二章3~4节知识要点(浙教版八年级上).doc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1. 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A 马德堡半球实验 B 杯中水不倒出的实验
2. 特点:A 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
B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高度高,空气密度小应用:高山反应。
C 流速大,压强小。
机翼下侧流速小于上侧,所以下侧压强大于上侧
用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抓住变化后形成压强差。
3. 大气压强的单位:帕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5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10高水)
4 高压区:空气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空气上升(遇冷)多为阴雨天气
5. 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1. 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实验手段:往里充气,原来沸腾的水停止沸腾,温
度计温度升高。
应用:高压锅
2. 气压降低,沸点减小实验手段:往外抽气,原来不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八上第二章基础知识 浙教版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一、大气层:1、大气的重要性a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b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氧气、二氧化碳);c臭氧层防止紫外线的伤害; d水蒸气能成云致雨(固体杂质) 等。
2、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根据大气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球分成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层序高度温度分布特点特点第一层(对流层)0--17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强烈的对流运动,大部分天气现象第二层(平流层)17---50千米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下部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适合高空飞行第三层(中间层)50---80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流星体大部分在这燃尽,是气象研究的上界第四层(暖层)80--500千米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又称电离层,完成远距离无线电通讯第五层(外层)500-1000千米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电话信息和电视图象通过卫星来传送其中与人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3、对流层特点: 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
b.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c.两极厚度约8千米,赤道约17-18千米。
d.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二、天气和气温;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叫天气。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其中气温是最基本的要素。
2、气温是空气的温度,表示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仪器是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
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3、百叶箱a.百叶箱朝向哪个方向开着?朝向北方,防止太阳光的直接辐射。
b.百叶箱为什么漆成白色?反射太阳光,使所测温度接近真实温度c.百叶箱离地面的高度一般是多少?为什么?1.5--2米左右,这个高度空气稳定,并且人类活动都在这一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
三、大气的压强:1、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大气》基础知识测试
一、大气层:
1、大气层的作用、、、等。
2、根据大气的,大气从地面到高空依次分为、、
、、。
其中与人类最密切的是,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最显著的特点是。
二、天气和气温;
1、内近地面的大气的综合状况叫天气。
组成的要素有:
等。
其中是最基本的要素。
2、气温是空气的,表示空气的。
测量的仪器是,单位是。
一天中最高气温在,最低气温在。
三、大气的压强:
1、大气的压强称。
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大气压的测量可用。
单位有、。
3、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或,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
压。
4、气压的大小跟空气的有直接关系。
气体和液体的压强跟空气跟流速有关:气体
和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
气体和液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
四、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1、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其中心的空气向运动,天气状况以
为主。
气压低的区域叫,其中心的空气向
运动,天气状况以为主。
2、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
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
会。
五、风:
1、风的形成是空气的运动。
风的二要素是、。
2、风向是风的方向。
可用来测出。
北风是从吹向的风。
3、我们通常用来表示风的大。
六、为什么会降水:
1、湿度表示空气中的多少。
空气湿度一般用来表示,常用
来测量,其原理是:空气中水汽越多,湿球温度计上的水蒸发就越,
与干球温度计温差就越。
2、空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1),(2)。
(3)。
3、降水包括。
其单位是。
七、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冷锋:向气团一侧移动的锋面,常会带来等天气。
2、暖锋:向气团一侧移动的锋面,常会带来等天气。
八、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候:某一地区的天气特征,包括和。
影响气候的要素
有、、、。
2、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要素,纬度,气温高,长夏无冬。
3、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叫做这种物质
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单位是。
反映了物质的本领强弱。
水的比热是,表示。
由于水的比热比砂石、泥土的比热。
所以沿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比内陆的
要。
4、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迎风坡比背风坡易形成。
5、季风:在不同的季节风向或的风,我国夏季盛行风,冬季盛行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