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性疾病(06涉外)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综合诊断与治疗教学设计

分类
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肺部感 染性疾病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 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寄生虫 性肺炎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发病与病原体感染有关,同时也与宿主因素(如年龄、基础 疾病、免疫状态等)和环境因素(如吸烟、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密切相关 。
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老年人和儿童易感)、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 )、免疫状态(免疫力低下者易感)、吸烟、环境因素(如长期暴露在污染环 境中)等。
跟踪执行情况并调整计划
定期跟踪患者的运动康复执行情况,根据患者的反馈和身体状况及 时调整计划。
随访监测及复发预防策略
制定随访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明确随访 时间和内容。
实施定期监测
按照随访计划,定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了解 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
提供复发预防指导
生物芯片技术
将多个病原菌检测探针集成在芯片上 ,实现高通量、快速检测。
基因测序技术
对病原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病 原菌遗传特征、耐药基因等,为精准 治疗提供依据。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与临床意义
检查结果分析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 综合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感染 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
临床意义探讨
针对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复发风险,向患者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指导 ,如避免接触传染源、加强个人防护等。
06
教学总结与展望
关键知识点回顾
肺部感染的病原学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 物的感染机制及临床表现。
诊断技术
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痰培养 等在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肺部感染性疾病

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是否发生肺炎决定因素:病原体和宿主。
病原体通过以下途径引起肺炎:(1)空气吸入;(2)血行播散;(3)邻近感染部位蔓延;(4)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
除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引起肺组织的坏死病变易形成空洞外,肺炎治愈后多不遗留瘢痕,肺的结构与功能可恢复。
分类解剖分类:大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病因分类: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病毒性肺炎、肺真菌病、理化因素所致肺炎。
患病环境分类: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
总体临床表现细菌性肺炎的症状变化较大,可轻可重,决定于病原体与宿主的状态。
常见症状: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有或不伴有胸痛。
肺实变典型体征:叩诊浊音、语颤增强和支气管呼吸音,也可闻及湿罗音。
并发胸腔积液者,患侧叩诊浊音,语颤减弱,呼吸音减弱。
肺炎的诊断程序确定肺炎诊断必须把肺炎与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区别开来。
呼吸道感染虽有咳嗽、咳痰和发热等症状,但各有特点,上、下呼吸道感染无肺实质浸润,胸部X线检查可鉴别。
其次,应该吧肺炎与其他类似肺炎的疾病区别开来。
评估严重程度肺炎严重性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重症炎症:需要通气支持(机型呼吸衰竭、气体交换严重障碍伴高碳酸血症或持续低氧血症)、循环支持(血流动力学障碍、外周低灌注)和需要加强监护和治疗(肺炎引起的脓毒血症或基础疾病所致的其他器官功能障碍)2007年发表的成人CAP处理的共识指南,其重症肺炎标准如下:主要标准(2选一)(1)需要有创机械通气;(2)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次要标准(3个以上)(1)呼吸频率大于等于30次每分;(2)氧和指数PaO2/FiO2小于等于250;(3)多肺叶浸润;(4)意识障碍/定向障碍;(5)氮质血症(BUN>=20mg/dL);(6)白细胞数减少(WBC<=4.0的9次幂);(7)血小板减少;(8)体温降低;(9)低血压,需要强力的液体恢复。
上呼吸道与肺部感染性疾病(本科内科护理临床部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偶可有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流行病学】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痰培养等: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升高,痰培养可有阳性结果。 2、胸片或胸部CT:大多为肺纹理增粗。
诊断要点
1、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2、双肺呼吸音粗或双肺散在于湿罗音 3、细菌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4、X线胸片检查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5、痰细菌培养如检出病原菌,则确诊病因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急性喉炎,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格检查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三、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由科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一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概述:
指终末气道、肺泡、肺间质的炎症 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害、过敏和药物引起;细菌性肺炎最常见 临床以发热、寒战、咳嗽、咳脓痰为特征
第一节 肺炎概述
吸烟、伴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COPD)、糖尿病、大手术后、心脏与神经系统疾病、艾滋病、药瘾、器官移植等)有关 空气污染
肺部感染性疾病

• 無感染高危因素患者的常見病原體依次為 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金黃色葡萄 球菌、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鮑曼 不動桿菌屬等;有感染高危因素患者為銅綠 假單胞菌、腸桿菌屬、肺炎克雷伯桿菌等。
•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21
【臨床表現】
• 細菌性肺炎的症狀變化較大,可輕可重, 決定於病原體和宿主的狀態。
45
• 肺炎臨床穩定標準為: • ①T≤37.8℃; • ②心率≤ 100次/分; • ③呼吸頻率≤ 24次/分; • ④血壓:收縮壓≥90mmHg ; • ⑤呼吸室內空氣條件下動脈血氧飽和度≥ 90%或
Pa02 ≥60mmHg; • ⑥能夠口服進食; • ⑦精神狀態正常。
46
• 抗菌藥物治療後48-72小時應對病情進行評價,有 效則體溫下降、症狀改善、臨床狀態穩定、WBC 逐漸降低或恢復正常,而X線胸片病灶吸收較遲。
1993年:31.8/10萬 醫療費用支出:44億美元
6
• 發病率和病死率高的原因與社會人口老齡 化、吸煙、伴有基礎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 有關,如COPD、心力衰竭、腫瘤、糖尿病、 尿毒癥、神經疾病、藥癮、嗜酒、愛滋病、 久病體衰、大型手術、應用免疫抑制劑和 器官移植等。
• 此外,亦與病原體變遷、醫院獲得性肺炎 發病率增加、病原學診斷困難、不合理使 用抗菌藥物導致細菌耐藥性增加等有關。
35
• 5.經皮細針吸檢(PFNA)和開胸肺活檢:兩 種方法所取標本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很 好,但由於是創傷性檢查,容易引起併發 症,如氣胸、出血等,臨床一般用於對抗 菌藥物經驗性治療無效或其他檢查不能確 定者。
36
• 6.血和胸腔積液培養 肺炎患者血和痰培養分離 到相同細菌,可確定為肺炎的病原菌。如僅血培 養陽性,但不能用其他原因如腹腔感染、靜脈導 管相關性感染解釋菌血症的原因,血培養的細菌 也可認為是肺炎的病原菌。胸腔積液培養到的細 菌則基本可認為是肺炎的致病菌。由於血或胸腔 積液標本的採集均經過皮膚,故其結果須排除操 作過程中皮膚細菌的污染。
肺部感染性疾病

58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临床特点
症状、体征 :
似急性肺炎、高热、呼吸 困难 X 线 : 支气管肺炎、肺叶实变、
无空洞
59
军团菌肺炎临床特点
症状、体征 :
高热、肌痛、相对缓脉
X 线 :
肺下叶斑片状浸润、进展迅速、 无空洞
有报道嗜肺军团菌肺炎25%形
6
四、分类:
(一)病因分类 (二)解剖分类 (三)发病场所分类
7
(一)病因分类
更有利于临床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
8
病原体
(一)细菌性肺炎: 1. 需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等 2. 需氧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流感 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 厌氧菌
9
(二)病毒性肺炎: 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三)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 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四)真菌性肺炎: 白色念珠菌、曲菌等 (五)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立克次体、衣原体、弓形体、原虫及寄生 虫等
27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 伏期, 入院48h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 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8
HAP
占全部院内感染的第3位
革兰染色阴性杆菌(5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 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属等
肺炎球菌(30%)
金黄色葡萄球菌(10%)
33
HAP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所见对HAP的诊 断特异性甚低. 应注意排除肺不张、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基础疾病肺侵犯、药物性肺损伤、肺栓塞 和ARDS等。
肺部感染性疾病(pneumonia)

指病人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 而是在住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出院后48h内 所发生的肺炎。 ❖ 主要致病菌:肺炎球菌、金葡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等
肺部感染性疾病
治疗要点
肺部感染性疾病
❖ 抗感染: 针对病原体选用抗生素 抗生素治疗48-72h,对病情进
行评价
❖ 对症、支持治疗:
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
肺部感染性疾病
与肺部感 染有关
身体评估
辅助检查
急性病容
发热
鼻翼煽动 面颊绯红
T↑
WBC ↑ N↑
X线: 肺部浸润影
皮肤干燥
肺部感染性疾病
PC:感染性休克
高危人群
老年人、儿童 、久病体弱
临床依据
存在基础疾病 相关因素
重症肺炎体征
重症肺炎 相关检查
肺部感染性疾病
体温过高—护理措施
❖ (1)休息与生活护理: ❖ (2)饮食与补充水分: ❖ (3)降温护理: ❖ (4)病情观察: ❖ (5)用药护理:
(3)降温护理:
要点: ❖ 以物理降温为主 ❖ 以逐渐降温为宜 ❖ 防大汗虚脱、受凉
肺部感染性疾病
按患病环境和宿主状态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quired pneumonia ,CAP): 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
包括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 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也成“院外 肺炎” ❖ 主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
肺部感染性疾病
按患病环境和宿主状态分类
肺部感染性疾病
内科学重点-肺部感染性疾病

肺部感染性疾病(一)肺炎1.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
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感染所致的肺炎最多见。
2.病因(了解)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原虫理化因素:误吸、毒物、放射性肺炎免疫及变态反应因素:过敏性肺炎、结缔组织疾病3.发病机制:正常气管隆凸以下呼吸道保持无菌。
肺炎的发生取决于:病原体、宿主因素。
4.分类①解剖分类:大叶性肺炎:肺实质炎症,通常不累及支气管。
(了解)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炎症间质性肺炎:以肺间质炎症为主的肺炎,包括支气管壁、支气管周围的间质组织和肺泡壁。
②病因分类(了解)P18③患病环境分类: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亦称医院内肺炎NP5.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重点)①定义: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平均潜伏期:不明病因者,应按<48小时。
)临床诊断依据:⑴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⑵发热。
⑶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罗音。
⑷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⑸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五项。
需除外:TB、肿瘤、非感染性ILD、肺水肿、肺栓塞、PIE、肺血管炎等③CAP重要致病细菌:三姐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三兄弟(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④确定病原体●痰:镜检筛选合格标本:(细胞数: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25个。
)痰定量培养分离的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浓度>=107cfu/ml,可认为是肺炎的致病菌。
(受上呼吸道定殖菌干扰,仅供参考—推断诊断;结核分枝杆菌、军团菌、卡氏肺孢子菌及部分病毒可确诊。
《内科学》人卫第9版教材--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第一节肺炎概述肺炎(pneumonia)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在抗菌药物应用以前,细菌性肺炎对儿童及老年人的健康威胁极大,抗菌药物的出现及发展曾一度使肺炎病死率明显下降。
但近年来,尽管应用强力的抗菌药物和有效的疫苗,肺炎的病死率并未进一步降低,甚至有所上升。
【流行病学】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年发病率分别为(5 ~ 11)/1000人口和(5 -10)/1000住院病人。
CAP病人门诊治疗者病死率<1% ~ 5%,住院治疗者平均为12%,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者约为40%。
由HAP引起的相关病死率为15.5% ~38.2%。
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原因与社会人口老龄化、吸烟、伴有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肿瘤、糖尿病、尿毒症、神经系统疾病、药瘾、嗜酒、艾滋病、久病体衰、大型手术、应用免疫抑制剂和器官移植等。
此外,亦与病原体变迁、新病原体出现、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增加、病原学诊断困难、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尤其是多耐药(mul- tidrug-resistant, MDR )病原体增加等有关。
【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正常的呼吸道免疫防御机制(支气管内黏液-纤毛运载系统、肺泡巨噬细胞等细胞防御的完整性等)使下呼吸道免除于细菌等致病菌感染。
是否发生肺炎取决于两个因素:病原体和宿主因素。
如果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和(或)宿主呼吸道局部和全身免疫防御系统损害,即可发生肺炎。
病原体可通过下列途径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①空气吸入;②血行播散;③邻近感染部位蔓延;④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
医院获得性肺炎则更多是通过误吸胃肠道的定植菌(胃食管反流)和(或)通过人工气道吸入环境中的致病菌引起。
肺部感染性疾病概述

肺炎链球菌肺炎
(streptococcus pneumonia)
一、概述
1.定义 肺炎链球菌肺炎,或称肺炎球菌肺炎(pneumococcal pneumonia),是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 2.临床特点 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位,约占半数以上。 主要为散发,可借助飞沫传播,冬季与初春多见,常与呼吸道病毒感染并行。 患者多为无基础疾病的青壮年及老年人,男性多见。 临床起病急骤,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和胸痛为特征。
三、病毒性肺炎(virus pneumonia)
感染途径
临床表现
主要经飞沫吸入。
也可通过污染的餐具或玩具以及与患者直接 接触而感染。
起始症状各异,多为急性起病,但症状较轻。
○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突出。
● 鼻塞、咽痛、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倦怠。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多由致病力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致病物质主要是毒素和酶。
○ 具有溶血、坏死、杀白细胞和致血管痉挛等作用。
感染途径。
○ 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儿童流感或麻疹后。 ○ 血源性感染:来自皮肤感染灶(痈疖、伤口感染、蜂窝
织炎)或静脉导管置入污染,葡萄球菌经血液循环到肺 部,引起肺炎、组织坏死并形成单个或多发肺脓肿。
肺部感染性疾病
学习目标
熟悉肺炎链球菌肺炎、葡萄球菌 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断要 点。
掌握肺炎链球菌肺炎、葡萄球菌 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了解其他类型肺炎的易感因素、 诊断要点及预后。
熟悉其他类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和 治疗要点。
肺炎链球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及其他类型肺炎
概述
病因与发 病机制
临床表 现
• 3d后体温不降或降后复升,应考虑肺炎链球菌的肺外感染或其他疾病存在的可能性。
肺部感染疾病的鉴别诊断

24h内多次采集,除非痰液外观性状出现改变; • 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
6
细胞学筛选标本
• 合格标本 应是从下呼吸道咳出的痰,内含颊部鳞状上皮细 胞少,而白细胞较多
• 不合格标本 指唾液或唾液严重污染 的痰标本,含鳞状上皮 细胞多,而白细胞少
7
咳痰标本质量评估:细胞学筛选
肺部感染疾病的鉴别诊断
肺部感染诊断的困难:“类肺炎”(非感染性疾病)
• 充血性心衰 • 急性肺损伤、ARDS • 过敏性肺炎,嗜酸细胞浸润性肺炎 • 放射性肺炎 • 血管炎:Wegener’s肉芽肿 •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 肺泡蛋白沉积症 • 肺栓塞 • 结缔组织病肺累及 • 增生性淋巴性疾病,假性淋巴瘤,淋巴瘤 • 白血病肺内浸润 • 结节病
• CRP明显升高(>100 mg/L)提示严重 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基本不变。
• 作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 作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早期诊断。 • 在风湿性疾病、外伤、手术、恶性肿瘤
及急性冠脉综合征均可升高。
血清生物标志物的评价价值
降钙素原(PCT)
PCT是由甲状腺C细胞合成的一种由115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炎症激发PCT释放主 要有两种途径:一种取决于微生物释放的 毒素(内毒素),另一种是促炎细胞因子 (IL-16,IL-6)。
10~25和>25,赋分0、1和2;粘稠或脓性痰液赋分值1
8
客观评价实验室检查结果
痰培养结果:
污染菌?定植菌?致病菌?单纯感染?混 合感染?
临床意义:
• 确定意义:痰液或BAL液找到抗酸杆菌或找 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粒缺患者 (血液病)痰培养出3;++~++++或107CF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检查
1、血常规:WBC↑,中性粒细胞>80%, 核左移,细胞内可见中毒颗粒。 2、X线检查 :肺纹理增粗、模糊、有实 变阴影。 3、病原菌检查
2009
治疗要点
1.
抗菌疗法: 抗菌疗法:一经诊断即开始抗感染治疗
首选青霉素( ):肌注 肌注、 首选青霉素( PG ):肌注、静滴 PG(+):红霉素、林可霉素、喹诺酮类 PG( ):红霉素、林可霉素、 红霉素 重症:头孢菌素、 重症:头孢菌素、喹诺酮类
2009
思考题
如何预防肺炎的发生? 如何预防肺炎的发生?
2009
2009
大叶性(肺段、肺叶发生炎变--实变而支气管一般不累 及)图1、2
2009
小叶性(病变起于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图3、4
2009
间质性肺炎(肺间质为主的炎症.图5、6 )
2009
2009
2009
护理——措施 措施 护理
PC:感染性休克 :
又称中毒性休克由严重感染所引起。 又称中毒性休克由严重感染所引起。 可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 为主的感染。 为主的感染。
2009
护理——措施 措施 护理
PC:感染性休克 :
表现: 表现:
全身炎症反应——寒战 高热、呼吸急促; 寒战/高热 呼吸急促; 全身炎症反应 寒战 高热、 WBC>20x109/L或<4x109/L 或 休克体征——血压 ,脉压 ,尿量 血压↓,脉压↓,尿量↓ 休克体征 血压
PC:感染性休克 :
2009
护理——措施 措施 护理
体温过高
(1)休息与口腔护理 ) (2)饮食与补充水分 ) (3)降温护理: )降温护理: (4)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 T、P、R、Bp 、 、 、 (5)用药护理:疗效、ADR )用药护理:疗效、 以物理降温为主 以逐渐降温为宜 防大汗虚脱、 防大汗虚脱、受凉
2009
概述
由肺炎链球菌(肺炎球菌) 由肺炎链球菌(肺炎球菌)感染引起 的肺炎
–
临床起病急骤,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和 临床起病急骤,以高热、寒战、咳嗽、 胸痛为特征 冬季与初春为高发季节, 冬季与初春为高发季节,常与呼吸道病毒感染 并行 多见于青壮年, 多见于青壮年,预后一般好
–
–
2009
病因与发病机制
肺叶肿胀重量增加 色泽由暗红转为 暗红色质地如肝 灰白 肺泡内有大量的红 肺泡毛细血管受 细胞和纤维素 压,贫血状,腔 内有纤维素和中 性粒细胞 呼吸困难,铁锈色 病变减轻,黏液 痰,发绀,实变 性脓痰,实变 致密阴影 致密阴影
镜下
临床表现
高热,寒战,白 细胞增多 纹 症状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并发症 并发症 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老年人可见): 感染性休克(老年人可见):
–
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多汗、口唇紫绀、 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多汗、口唇紫绀、 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尿量减少; 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尿量减少; 高热、胸痛、 高热、胸痛、咳嗽不明显
–
肺脓肿 肺外感染:脑膜炎、心肌炎、 肺外感染:脑膜炎、心肌炎、关节炎
2009
治疗
最主要环节: 最主要环节:抗感染 抗生素治疗48-72h应对病情进行评价 应对病情进行评价 抗生素治疗
2009
护理——评估 评估 护理
病史 身体评估 相关检查
2009
护理——问题 问题 护理
体温过高
–
与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
–
与胸痛、 与胸痛、分泌物增多粘稠及疲乏有关
2009
–
–
概述
任何季节都可发生,常见于冬季、 任何季节都可发生,常见于冬季、春季 任何年龄可发病,婴幼儿、老年人易患 任何年龄可发病,婴幼儿、 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并发肺炎时死 亡率高
2009
病因与分类
1、最常见病因:感染 、最常见病因: 2、分类: 、分类: 病因分类 患病环境和宿主状态分类 解剖分类
2009
护理——措施 措施 护理
PC:感染性休克 :
1. ① ② ③ ④ ⑤
病情监测: 病情监测: 生命体征 精神和意识 皮肤、 皮肤、粘膜 出入量 相关检查
2009
皮肤瘀点、瘀斑、 皮肤瘀点、瘀斑、 注射部位渗血提示DIC 注射部位渗血提示
护理——措施 措施 护理
PC:感染性休克 :
2.
抢救配合: 抢救配合: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
– –
主要致病菌: 主要致病菌:肺炎球菌 发病人群:原先健康的青壮年、老人、婴幼儿 发病人群:原先健康的青壮年、老人、 主要致病菌: 杆菌(绿脓+肺炎克雷白 流感嗜血、 肺炎克雷白、 主要致病菌: G-杆菌(绿脓 肺炎克雷白、流感嗜血、 大肠杆菌等) 大肠杆菌等) 发病人群:多继发于有各种原发病的危重患者, 发病人群:多继发于有各种原发病的危重患者,常为混 合感染,耐药菌多、病死率较高。 合感染,耐药菌多、病死率较高。
体位: 体位:中凹位 维持正常体温:保暖 物理降温 维持正常体温:保暖/物理降温 高流量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2009
1)一般处理: )一般处理:
护理——措施 措施 护理
PC:感染性休克 :
2.
抢救配合: 抢救配合:
注意: 注意: 维持SBP在90-100mmHg 维持 在 保证尿量>30mL/h 保证尿量 强力抗感染是根本措施
补充血容量:关键措施 补充血容量:
静脉通路: 条 大静脉/中心静脉 中心静脉、 静脉通路:1-2条、大静脉 中心静脉、粗针头 合理补液:先晶体后胶体,先快后慢, 合理补液:先晶体后胶体,先快后慢,防肺水肿 药物种类:扩容、纠酸、升压、 药物种类:扩容、纠酸、升压、改善微循环
2009
肺炎球菌肺炎
(Streptococcus Pneumonia)
病原学
G+ 双球菌、不产生毒素 双球菌、 致病物质: 致病物质:多糖荚膜 抵抗力弱
发病机理
机体免疫力↓ 诱因﹢机体免疫力 ﹢病原体入侵肺泡
2009
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
分期 发病时间 肉眼 充血水肿期 1-2天 肺叶肿胀重量增 加暗红色 肺泡充血水肿, 大量浆液渗出 红色肝样变期 2-4天 灰色肝样变期 4-6天 溶解消散期 7天-3周 转为灰红,质 地变软 中性粒细胞变 形坏死.纤维 素被溶解吸收 体温下降,症 状减轻,痰增 多 不均匀,片状 阴影
注: 抗菌疗程:5-7天,退热后3天停药或改为口服维持。 抗菌疗程: 退热后3天停药或改为口服维持。 HT(-)方可用药,每次滴注时间尽可能在 小时内滴完 ( )方可用药,每次滴注时间尽可能在1小时内滴完
2009
治疗要点
2.对症、支持疗法: 2.对症、支持疗法: 对症 卧床休息、营养饮食、补液、吸氧 卧床休息、营养饮食、补液、 高热: 高热:物理降温 胸痛明显: 胸痛明显:可待因 烦躁不安: 烦躁不安:地西泮 肠梗阻:禁食、禁饮、 肠梗阻:禁食、禁饮、胃肠减压 3、并发症治疗: 并发症治疗:
1. 2.
前驱症状 典型表现: 典型表现: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 重症伴有胃肠症状
2009
临床表现——体征 体征 临床表现
急性热病容体征
面颊绯红、鼻翼煽动、皮肤灼热、干燥、口角/鼻 周单纯疱疹
肺部体征 早期: 早期:不明显 进展期: 进展期:肺实变体征 消散期: 消散期:肺部湿啰音
2009
1. 诊断肺炎
–
症状、体征、 症状、体征、BRt、胸部 线 、胸部X线 局部炎症程度 肺部炎症的播散 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痰培养/血培养 血清抗体 痰培养 血培养/血清抗体 血培养
2009
2. 评估肺炎的严重程度
– – –
3. 确定病原体
–
我国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意识障碍。 ⒈ 意识障碍。 呼吸频率> 次 ⒉ 呼吸频率>30次/min。 。 ⒊ PaO2<60mmHg、PaO2/FiO>300需机械通气治疗。 需机械通气治疗。 < 、 > 需机械通气治疗 ⒋血压<90/60mmHg。 血压< 。 胸片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小时内病变扩 ⒌ 胸片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 小时内病变扩 大≥50%。 。 6.少尿:尿量<20ml/h,或<80ml/4h或急性肾衰竭需透析 少尿:尿量 少尿 或 或急性肾衰竭需透析 治疗
2009
病例
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
38岁 感冒” 男,38岁。因“感冒”畏寒发热气急半 天入院。 天入院。 查体:高烧,呼吸、脉搏加快,血压下 查体:高烧,呼吸、脉搏加快, 右胸有呼吸摩擦音,叩诊实音。 降。右胸有呼吸摩擦音,叩诊实音。 血象:白细胞增高 血象: 胸部X 胸部X线未查
2009
诊断要点
2009
病因分类(Classification of Etiology)
1)
2) 3) 4) 5) 6)
细菌性肺炎(最常见):需氧 需氧G 细菌性肺炎(最常见):需氧G+、需氧 -、 ):需氧 厌氧菌 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 病毒性肺炎 真菌性肺炎 其它病原体所致肺炎 理化因素所致肺炎
2009
患病环境和宿主状态分类
2009
医院获得性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 ):
–
–
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性肺炎) 3)间质性肺炎 )
2009
肺炎发病机制
感染与否取决于病原体和宿主 1、机体防御机制受损 、
吸烟、受寒、饥饿、疲劳、醉酒 吸烟、受寒、饥饿、疲劳、 疾病: 疾病:DM、AIDS、尿毒症、营养不良 、 、尿毒症、 与治疗相关: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人工气道、 与治疗相关: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人工气道、 鼻胃插管等 2、病原体入侵 、 吸入:口咽部定植菌/胃内容物 胃内容物、 吸入:口咽部定植菌 胃内容物、污染的气雾 血行播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