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模板(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大意,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3、感悟知音情怀,加深对“知音”的理解,并懂得珍惜友情。

一音乐导入,理解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你们熟悉的旋律,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脑海中联想到的或想象到的画面。

2、你联想或想象到了什么?谁来和大家分享?生答,师评价。

3、今天就让老师和会倾听、爱想象、擅表达的你们一起开启第七单元的艺术之旅,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共同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和音乐有关。

它是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

4、指名读课题。

理解课题意思,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好课文1、文中除了写伯牙,还写了谁?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答,师板书,生圈出“之”字——“之”是什么意思?生理解,师:一个之字就指代了伯牙弹琴,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又体现了古文行文简练的特点。

——齐读这句话。

2、伯牙弹奏了什么?锺子期又听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或读不准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

3、预设:(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①指名读准善哉乎,理解意思,师引导:乎是个文言虚词,在这里有表示赞叹的语气,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啊。

善哉乎鼓琴就是弹琴弹得真好啊!谁能试着读出赞叹的语气?指导朗读,师评价。

②巍巍乎怎么理解?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联想自己看到过的高山的画面谈谈理解;指导朗读:请你读出这种巍峨的感觉。

师引导:乎在这里表示停顿,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读慢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师范读,指名读,师评价。

③谁能用刚才的方法读好下一句?指名读,理解汤汤的意思,指名读,生评价。

齐读这两句。

(2)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中有一个多音字“为”,你认为分别读什么音?为什么?生答。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基于教材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教学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出发,结合本单元导语“借助语言文字,感受艺术魅力”,确定本课教学思路为“读--说--悟--写”。

教学以读为主,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故采用资料填充,再入情入境品读、感受,让孩子能先有所感,并结合课后作业的补充,让学生了解知音文化,再领悟文章主题。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大的阅读量,且在学习上也已梳理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五年级学过文言文,也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较少,还欠缺方法上的指导。

【教学目标】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巍巍”“汤汤”“曰”等逻辑重音,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悟文章情感。

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第21课第98页《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情分析】这已经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了,六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

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2.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能通过学习感受到伯牙与子期间的真挚情谊,明白“知音”的真正涵义,树立正确友情观。

【教法】情景创设、引导探究、资料拓展【学法】图文对照、借助注释、诵读感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课题。

(1)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演奏视频,引导:听了这首乐曲,大家有什么感受呢?(2)导入:这首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诉说着流传千年的知音难觅的感人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伯牙鼓琴》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提示:“琴”的下半部分是“今”,不是“令”。

2.理解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2)指名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点拨:“鼓”就是弹奏的意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文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则。

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选编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第十四卷《孝行览·本味》。

全文虽然只有80余字,但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很有画面感和震撼力,充分体现了音乐之美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课下注释和课后资料袋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3.能根据文中描述想象音乐表现的画面,感悟“知音”深情。

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根据文中描述想象音乐表现的画面,感“知音”深情。

2.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诵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乐曲导入,理解题意。

1.播放乐曲《高山流水》,高山流水遇知音,学习关于知音的小古文《伯牙鼓琴》。

2.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理解“鼓”,出示古琴图。

)(设计意图:乐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出示古琴图,认识古琴,初步感受音乐美,激起阅读期待。

)二、初读古文,读正确、读出节奏。

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一生朗读课文,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朗读时要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3.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

(课件出示正确的朗读停顿。

)4.指导学生多种形式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触碰文字,在反复朗读中,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和朗读能力,同时,也为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感情打下坚持的基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第1篇】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课文。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并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巧激趣1.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震撼人心、发人深省。

2.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课讲述的本身就是关于音乐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乐曲导入,既契合本课内容,又能引起学生注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自读,师巡视。

3.检查初读情况。

课件出示:1.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

(2)猜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花样朗读晓停顿1.教师范读。

(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2.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生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模板第【1】篇〗【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学习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学习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知识链接】余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

《苟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林”,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

流水的故事。

《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

群岛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现在的琴曲《高山》。

《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俞伯牙的作品。

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于期》。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背诵《三字经》“人之初——千而万”2.(教师在黑板左板书)峨峨泰山洋洋江河指名朗读,说这两个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

(AABC式;前面的叠词形容后面的景物)同学们能不能也说几个这种形式的词语。

(生说,教师板书)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蔼蔼云雾袅袅炊烟依依杨柳青青草色……一.激情导入,揭题1. 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

2.读题解题:介绍伯牙后说说“绝、弦”是什么意思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演奏家,琴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这是一则文言文,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就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先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读通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读2—3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提示学生注意断句停顿,读出节奏。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8篇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篇一教学内容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预设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

2.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

教学准备:结合课内外资料,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

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

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

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

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二、感知作者: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

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记一次夜行的经历,比较容易读懂。

三、合作探究教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试读。

互动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确:长。

因为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还可以从词人找避雨地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互动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明确:白日酷热,因为从鸣蝉、说丰年、骤雨等可以看出这时正值夏季。

互动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片的内容?明确:深夜时分,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的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清风吹拂,蝉也叫的格外欢快。

此时,词人和他的同伴们正行进在黄沙道中,一路上他们都闻到了稻花的香气,田间的青蛙也不断的鸣叫,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论着今年定是一个好年成。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3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3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3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的真挚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收集资料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知音”这个词,源于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那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的《伯牙绝弦》。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过渡:伯牙为什么要断弦?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找寻问题的答案。

1、自由读文,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注意节奏和停顿。

2、指名读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指导读好语气词“哉、兮”。

3、生齐读课文三、再读释义过渡:这是一篇文言文,古文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所以要学习有法,一般是——读古文,释字义,连词句,说大意。

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大意。

2、同位之间互相说给对方听。

3、指名说。

教师随机指导个别字的含义,如“善”的含义等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5、反复读文,读出感情。

四、初解“知音”,1、“知音”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谁是谁的知音?知音2、学生说自己对知音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伯牙—子期3、哪些句子能说明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学生汇报,师板书:善鼓善听4、师生共同读文,体会知音的含义所念必得之5、拓展思维:伯牙的琴声还能描述什么?想象画面,课件出示填空:“伯牙鼓琴,志在___,钟子期曰:善哉,___兮若___;志在___,钟子期曰:善哉,___若___;……”学生练习说话6、配乐朗读课文五、相遇相知1、师介绍伯牙与子期相遇的经过2、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解疑: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当伯牙志在流水。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弦”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1、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知音共饮醉当歌。

知音世所稀。

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

(都有“知音”一词。

)3、教师过渡,板书课题。

过渡: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r“鼓”是什么意思?(弹。

)r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

(教师可出示古琴。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读两至三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需注意的字音:①“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shǎo,不要读成shào。

②“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不要读成tānɡ。

③“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二声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朗读时要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2、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

(课件出示正确的朗读停顿。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模板第【1】篇〗教材分析本文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则。

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选编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第十四卷《孝行览·本味》。

全文虽然只有80余字,但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很有画面感和震撼力,充分体现了音乐之美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课下注释和课后资料袋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3.能根据文中描述想象音乐表现的画面,感悟“知音”深情。

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根据文中描述想象音乐表现的画面,感“知音”深情。

2.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诵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乐曲导入,理解题意。

1.播放乐曲《高山流水》,高山流水遇知音,学习关于知音的小古文《伯牙鼓琴》。

2.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理解“鼓”,出示古琴图。

)(设计意图:乐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出示古琴图,认识古琴,初步感受音乐美,激起阅读期待。

)二、初读古文,读正确、读出节奏。

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一生朗读课文,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朗读时要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3.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

(课件出示正确的朗读停顿。

)4.指导学生多种形式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触碰文字,在反复朗读中,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和朗读能力,同时,也为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感情打下坚持的基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的文言文。

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

伯牙与子期生为知己,后子期病死,伯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不弹琴。

这个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设计意图:文言文是传承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结晶和珍贵遗产。

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与学生日常使用的白话文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对于文言文仍有着初学的新鲜感与认知上的陌生感。

本课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语感,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引领学生边读边思考,力图让学生体验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背诵《伯牙鼓琴》。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文化艺术之美。

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大意,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一、纵情吟诵识知音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

师: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千古传诵,流传至今,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

(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1)读好课题,强调“鼓”的读音。

(2)齐读课题。

(3)理解“鼓琴”“伯牙鼓琴”的意思,引导质疑。

(设计意图:本课讲述的就是关于音乐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乐曲导入这个千古佳话,契合本课内容,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以达到“未见其文先生情”的效果。

出示“学法导航”,让学生“有法可依”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加。

)2.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导入1.你们知道什么是知音吗?人们常说,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人的一生要找到与自己心心相息的知己的确不容易,春秋时期,楚国的俞伯牙和锺子期是怎样成为知己的呢?让我们一起到《伯牙鼓琴》中去探讨吧!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揭示课题:1.谁来读一读课题?(读得好)咱们一起读。

清晰响亮,字正腔圆,非常棒!“鼓”是什么意思?(弹)2.你怎么知道的?(看文后注释)3.知道题目的意思吗?(伯牙弹琴)4.看注释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法。

(板书:1.借助注释)大家真正读懂了这个题目的意思。

我们学文言文就要学会变通。

(板书:2学会变通)三、范读引路:1、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篇古文,读不懂的词句就看一看下面的注释,想想它的意思,然后反复多读几遍,争取把它读通顺。

自己读自己的。

2.古文已经和我们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说说你的初步印象(都是难的印象)3.你们数数这篇文言文有几句话?只有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故事。

所以说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内容丰富,涵意深刻,所以它们读起来有点深奥。

第一次感觉有难度很正常,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它很美很有意思,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

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一遍在读的时候,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这样吧,老师带着你们读好吗?音乐起,领读。

4.看来大家读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那感觉?自由读。

(板书3反复诵读)5.检验朗读: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大声读一读,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还没有作任何讲解,他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给这位同学鼓鼓掌。

请四人小组朗读。

看来,同学们的朗读没问题了,我们一齐读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伯牙鼓琴”,读。

6.师: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虽然没有读到百遍,四、五遍已经有了,那么,文中的意思是不是已经自现了呢?四、研读交流: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6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6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6篇)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抄卡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2、交流反馈。

(1)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2)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3)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教学设计
3.问题驱动,引导探究: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4.情境教学法,深入理解课文: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理解课文内涵。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美学元素,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1.学生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伯牙鼓琴》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对文章情感、意境的把握能力,以及运用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思考探究的能力,以及写作技巧的运用和创意发挥。
4.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教学设计一、来自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伯牙鼓琴》的作者、出处及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如“鼓琴”、“知音”、“绝弦”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能够正确地朗读、默读课文,把握文章节奏,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通过学习《伯牙鼓琴》,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音乐、图片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拓展性任务,提高他们的学习挑战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重点帮助他们掌握课文基础知识。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伯牙鼓琴》。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锺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巧激趣1.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2.鼓是什么意思?(弹)【设计意图】本课讲述的本身就是关于音乐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乐曲导入,既契合本课内容,又能引起学生注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自读,师巡视。

3.检查初读情况。

以下字形字音有误的一组是?4.师讲解:哉、巍、弦5字词读准确了,相信这两个句子也难不倒你,谁来读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

三、花样朗读晓停顿1.教师范读。

3.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

3.生读课文。

(1)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四、合作探究懂文意1.借助注释学生先进行自学2.教师指导学习课文3.创设情境,训练语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第1篇】《伯牙鼓琴》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采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3.品读重点句,体会人物感情,感受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我们先来听一首古琴曲。

(播放高山流水)听了曲子,你有什么感受?2.这首曲子叫高山流水,它不但旋律优美,还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3.揭题,读题,题目什么意思?4.出示全文,这篇课文与以前学的课文有何不同?我们要学的就是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则。

二、读通课文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发现朗读中的问题。

由于古文与我们现代文有许多不同,所以读起来比较拗口。

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来。

3.出示划好停顿符号的课文,学生自由练读。

4.检查朗读。

(1)出示第二句:指名读,哉:感叹,相当于“啊”,乎:语气词,轻而短。

范读,齐读。

(2)出示第三句:指名读,少的读音,少选什么意思?汤古今读音和意思的区别,若,好像,跟现在意思差不多。

反复读。

(3)出示第四句:学生练习读,指名读。

弦,生字,弦是琴的哪个部位?书空。

以为、复为读音的区别。

理解“足”值得的意思。

(4)出示全文,多种形式读。

指读,师生合作读,齐读。

三、理解文意1. 读着读着,我们知道了本文的两个人物,一个是?一个是?(板书)2. 你觉得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3. 出示方法,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理解文意。

4. 说说全文的意思,先自己练,再互相说。

四、感悟人物形象1.一位是大名鼎鼎的音乐家,一位是普普通通的樵夫,他们怎么会成为知音的?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有关词句。

2.学生交流。

(方、少选:懂琴)3.当伯牙心里想着——引读二三句,想象:子期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4.子期除了从琴声中听到了高山流水,还听出了什么?这就是伯牙的志啊!看来只要伯牙心里想着什么,子期都能听出来,这就是志趣相投,心意相通啊!5.师生合作读,这样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让你感受到什么?倾诉、回应、默契6.伯牙是个技艺高超的琴师,他的琴声不但能表现高山流水,还可以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拓展7.子期真是伯牙的知心人那!如果你是伯牙,遇到这样的知音,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8.闭眼听高山流水的乐曲,感受知音的相知相惜。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优秀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优秀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优秀3篇)《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弦”等三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3、能根据注释的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凭借注释理解词句,背诵课文。

难点: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三、教学设计课前游戏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词语游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词的组成结构,(板书:杨柳依依)你能照样说一个这样的词语吗?白雪皑皑,流水潺潺,其乐融融,书声琅琅……师出示:清风徐徐、明月皎皎、芳草萋萋、炊烟袅袅、云雾蒙蒙有没有注意到,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美丽的景物)(一)导入1、有一个故事,流传千古,令人吟诵至今,他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伯牙鼓琴》,这是一篇文言文,有事我们也把他简单的成为古文。

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争取读通课文。

有个别字不流利的多读几遍。

2、请一个同学读。

(真是不简单那,不同于白话文那么顺溜却读的如此娴熟,我最欣赏他的是把这些词都读对了!)(跟我们白话文还是有些区别,不难顺利,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些难读的词语)需要注意的字音:少选,汤汤乎若流水,巍巍乎若泰山,绝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3、谁再来读读。

不仅读正确,还能读流利。

(不错,一字不差)4、请你读给同桌听,有错误的马上请你帮他纠正。

5、文言文啊,不仅要读正确,更要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你先试着用上铅笔划一划节奏读一读。

6、想不想听听老师怎么读,看看你的节奏跟上了没有。

你来瞧一瞧,你的停顿对了么?赶紧跟着划一划。

7、请你根据斜线试试读。

现在齐读课文,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二)、过程1、读的越来越有味道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虽然我们没有读了百遍,但七八遍是有了。

我得考考大家:这篇古文写了谁?(俞伯牙和钟子期)他们是什么关系?(知音)2、思考:伯牙为何视钟子期为知音?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范文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弦”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

3.聚焦句子,体会知音的含义以及伯牙与子期间的深厚情谊。

4.能说出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

2.聚焦句子,体会知音的含义以及伯牙与子期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聚焦句子,体会知音的含义以及伯牙与子期间的深厚情谊。

一、欣赏歌曲,典故入题1.欣赏歌曲《知音》2.典故入题这首歌的名字叫(板书:知音),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知音的典故《伯牙鼓琴》。

(板书:伯牙鼓琴)3.读题并说题意鼓琴的意思就是弹琴,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琴。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过渡:批改了同学们的预习单,第二题的1、3小题有争议,我们来看一看。

(一)学习单难点反馈1.少选:一会儿,不久。

(shǎo)2.以为(wéi)/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

3.文言文要学会根据意思来读和停顿。

(二)自由读课文(三)指名逐句读(四)齐读课文读正确,把握节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五)讲课文故事咱们读得很好,可以用自己的话把这则故事讲出来吗?①同桌讨论,互讲故事。

②指名逐句讲、师生配合讲,指名讲整篇。

三、聚焦句子,体会知音过渡: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伯牙的知音是?(锺子期)锺子期是一个樵夫,伯牙是赫赫有名的琴仙,你从哪里感受到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一)知其音1.浏览课文,划句子。

2.交流句子,想象画面。

①交流划出的句子,并说感想。

(板书:高山流水)②想象画面。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到了太山,钟子期就仿佛看到了…伯牙弹琴的时候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就仿佛听到了…③你能读出这样的画面吗?(指名读,齐读)根据学生的感受与表达,相机指导朗读。

(二)知其志过渡:锺子期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用琴声表现出来的高山流水吗?他还听懂了什么?1.交流感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鼓琴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巍巍”“汤汤”“曰”等逻辑重音,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2.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感悟艺术的魅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理解课题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伯牙鼓琴》。

(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呢?(生回答,师板书:伯牙锺子期)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层层训练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

)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词语能读对吗?课件出示:鼓琴哉若巍巍汤汤绝弦终身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下面的句子,能读好吗?依次出示: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

)学生试读,集体评议。

(3)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3. 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师生合作读。

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每句的前半部分,同学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5.指名配乐读。

【设计意图】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

教师通过示范指导,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中前后一一对应的特点,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小组合作,理解文意1.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

以第一句为例: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鼓”是“弹”的意思,——现代文中的“鼓”已经没有“弹”的意义了,词义现在已经消失了。

“琴”指的是古琴。

教师小结:你看,文言文中几乎每个字几乎都能表达确切的意思,有些词义古今变化很大。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这句话的理解为例,使学生明白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要理解文言文就要理解到每一个字的意思,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重点字词的含义。

3.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

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

师:“方”是刚才的意思。

预设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善”字是“好、妙”的意思。

通过这个词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预设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

预设4: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师:叠字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一种音韵之美、节奏感,又使作家诗人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

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3.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内合作,试着翻译全文。

小组成员汇报,师适时出示: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

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大山的情怀,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

”后来,锺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释放已知,解决疑难,获得更多的新知。

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环节,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刚才探究的成果解释全文的内容,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四、练讲故事,言语实践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

指名说,教师随时补充。

2.小组内练讲故事。

不看书,把这个故事讲给小组内同学听,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在小组内试讲。

3.班内展示。

请两名同学上台讲,提出要求,尽量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加上动作和表情。

【设计意图】讲故事是学生对文本言语再现的过程,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粗知文言文大意”的目标落到实处。

五、补充拓展,领悟绝弦之情1.教师神情描述雨夜的相见。

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的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

伯牙子期洒泪而别。

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

春去秋来,当伯牙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遇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

一起读: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以伯牙的地位与“破琴绝弦”的行动感受伯牙内心之痛。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再看“破琴绝弦”的行为,有什么想对伯牙说的吗?预设:①兴许你还会遇到像子期这样的知音呢?②精美绝伦的瑶琴,你砸掉不可惜吗?③如此高的技艺不再弹,不感到遗憾吗?师:伯牙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

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

”面对此情此景,仰天长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一起读。

3.从有关知音的诗词感受知音难觅的痛苦。

出示: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欧阳修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曹雪芹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孟浩然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增广贤文》这些诗句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知音难觅。

4.回顾全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教师渲染等手段,让学生走进伯牙内心,体会痛失知音之情。

通过历朝历代关于知音的名句积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影响力,体会知音难觅。

在此基础上,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就很容易了。

六、再读课文,领悟表达伯牙与子期一个鼓琴,一个听之,他们相遇相知,文中哪里写到伯牙善鼓琴了呢?(学生读文,交流。

)这里并没有直接写伯牙善鼓琴啊?但是我们却能从表现锺子期善听的语言中体会到伯牙的善鼓琴。

这样的表达是多么简练和巧妙啊!【设计意图】课文仅仅83个字,为我们描绘这样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侧面描写的方法,凸显了文字之简练。

这一点学生不容易发现。

教师的点拨引领,不仅让学生领略到伯牙的琴技高超,更体会到了侧面描写的精妙。

七、对比质疑,关注编者意图1.出示伯牙子期的图片。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出疑问。

)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身的琴仙。

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扁担的樵夫。

那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那又是怎样的原因让伯牙死后毅然决然的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呢?是古琴的魅力,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板书:艺术的魅力)2.齐读全文,感受艺术的魅力。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对话的过程。

《伯牙鼓琴》就是从“伯牙、子期”超越了地位、国籍而成知音,就是因为音乐艺术的魅力。

本环节从人物的介绍中,从学生质疑中,来感悟艺术的魅力。

八.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设计意图】“评价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

”最后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很好的达成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个基本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九、板书设计伯牙鼓琴俞伯牙艺术的魅力锺子期教学反思: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