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教案与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枫桥夜泊》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枫桥夜泊》教案及反思2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榆、畔”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孙、泊”等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4.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2.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收集整理关于王维、张继、纳兰性德的资料。
【教学课时】 3课时第2课时《枫桥夜泊》【课时目标】1.会写“泊、愁、寺”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揭示题目,解字读题1.谈话导入: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个叫张继的人进京赶考,后考取了进士。
后来他因安史之乱而羁旅在外,但他在客居漂泊途中写下的这首诗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枫桥夜泊》。
(板书题目,指导书写“泊”字,学生齐读)2.理解诗题:“泊”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在哪儿停泊?(夜晚将船停泊在枫桥边)3.简单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进士。
诗多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风格清远,以《枫桥夜泊》最为知名。
【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写作背景,读题解字,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
二、通读感知,读懂诗意1.自学生字词,读通、读顺古诗。
(1)学生自读。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指导书写“愁、寺”。
“愁”和“寺”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愁”要写得上大下小,“禾”的末笔捺变点,“火”的点、撇要收些,形成避让关系,下部“心”要略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时目标: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培养朗读能力、品诗析句能力,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教学难点:诗人为何而忧愁教学过程:一、揭示背景,导入新课1.孩子们,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个叫张继的人进京赶考。
最终却名落孙山。
时至今日,当年的状元现在已无人知晓。
可落榜学子张继的一首诗却流传至今。
那么,这首诗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枫桥夜泊学生齐读课题。
2.破题。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说?生: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
3.张继的诗作并不多,然而他却能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一样名垂千古,由此可见《枫桥夜泊》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感受一下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1.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
2.师范读。
3.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汇报。
师:读诗的初步感受很重要,老师的感受通过我的朗读表达出来。
请你们也把你们的感受放进诗中,读出你们自己的味道。
3.学生齐读。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师:你感觉到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板书“景”)出示自学提示: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并用“——”画出诗人看到的景物,用“~~~”画出诗人听到的声音。
师: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2.老师适时出示归纳了景物名称的课件。
3.师:这些都是诗中的景物,这些景物汇集在一起就成了这首诗。
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生描述画面,师引导学生说具体生动)师:如果把这首诗读成一个字,一个表达诗人情感的字,是什么字呢?生:愁。
师:诗人通过哪些描写突出这个字的?请大家带着“愁”读,边读边品味,在诗中找一找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拿出笔在旁边做一下批注。
(生批画读后汇报。
)4.适时品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点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点评《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枫桥夜泊》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古诗。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都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其中第一课《古诗三首》安排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两首古诗和《长相思》一首词,它们都对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有山雨过后的山居秋景,有夜半难眠的客船夜景,有行军帐营的边塞雪景,这些风景都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在教授该首古诗时可以采用古诗组读的方式,通过对比学过的《山居秋暝》,感受相同主题、相同写作手法传达的不同意境及诗人的不同心境。
《枫桥夜泊》是唐代张继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大意是: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
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诗人看着这些景象,心中充满愁绪,久久不能人睡。
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人客船。
前两句中,“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用乌鸦的啼叫衬托月夜的静谧;后两句写诗人所听,用动景衬静景,表达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课文配备的插图中,诗人独坐江边渔船上,枫树的枝叶静静飘落。
营造了和诗相对应的意境,便于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诗意。
二、学情分析由于已经学过《山居秋暝》,学生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了一定的了解,故在学习《枫桥夜泊》时可采用扶放结合、对比朗读的方式感受同样是写景诗,表达的情感却大不同。
现在学生对于一些自然现象缺少关注,也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因此对于“月落”这一现象,可以让学生借助资料了解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渐渐沉落的现象。
“霜满天”是诗人身处深秋夜里的一种感觉,形容天气很冷,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对愁眠”理解起来有难度,要引导学生明白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对着江枫渔火,满心愁绪,难以入眠”。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因为是“初步体会”,教学时不宜提太高要求,学生能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根据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即可,不要对景物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进行过细的分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说课及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枫桥夜泊》说课及反思【说教材】《枫桥夜泊》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之一。
这是唐代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名垂千古、万口传播的行旅诗。
本诗通过诗人在江南游历、夜泊枫桥时,对眼前残月西沉、乌鸦哀鸣、霜华漫天、渔火愁眠、夜半钟声、孤舟摇曳景象的描绘、真切自然地抒发了他跨越时空的羁旅之愁。
【说教学目标】本诗所在课文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对课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照单元目标,结合本诗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熏陶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读准“泊”这个多音字,理解诗句中生字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词的意思;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说重点难点】因为本诗意境深远,情感复杂,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而言,要感受诗中通过种种景物表现出来的“愁绪”,是非常困难的,而这又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它自然就成了本诗教学的难点。
【说教学方法】我认为,对于如此优美的古诗,如果过于琐碎地讲解分析,定然会破坏其意境,影响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体验。
大而,我十分注重对诗文的整体把握。
我紧紧抓住诗眼“愁”字,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营造诗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对诗中“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景物的想象和体验,感受诗人的愁绪;通过对诗人背景材料的补充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愁绪的根源。
【说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朗读。
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这一方法更是尤为重要。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这一点。
由读通读顺,到读出情感,再到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学生们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一次地充分地朗读诗文,层层深入地理解了诗意,也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平昌县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19。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20。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杨筒
2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22。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23。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24.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10.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11。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12。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13。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14。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15。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16.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2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26.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27.人无忠信,不可于世——程颐
28。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
29.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30。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拉罗什夫利
谢谢观看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此时,在昏暗的夜色中,诗人会有什么感受,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诗人很孤独,在秋天的深夜,会感到瑟瑟寒风,诗人甚至感到了--“霜满天"。接着,我和学生辨析,“霜能不能满天,是不是诗人写错了,用词不当?”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诗人凄凄冷冷,感觉到霜气满天,实际上是到处都冷,没有一丝温暖啊。
三、品钟声,抒情感,解落“愁”。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 能认识课后生字并正确书写。
2. 体会这首诗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
3. 能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并能背诵默写。
教学准备1. 让学生在课前对唐诗作一些搜集、了解,也可以了解一下作者张继及这首诗的赏析文章。
2. 反映诗中意境的图画。
古代弹拨乐曲的磁带。
教材简析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张继。
据说,一次张继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回家途中,因心情沮丧而作这一首诗,这首诗句句都是写的客旅愁思。
霜天月落、乌鹊凄啼、江边枫叶、渔船灯火、城外寺庙、半夜钟声编织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秋夜江景图。
诗人把这样的夜景与愁思交织在一起,情景交融,使诗的意境又深一层。
因而成了千古名句。
这首古诗的教学重在朗读,通过诵读,领悟意境,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巨大艺术魅力。
诗句的意思是:满天寒霜里,月儿在乌鸦的啼声中慢慢西沉。
渔船灯火闪映,江边枫叶摇曳,诗人忧愁地看着这些景象久久不能入睡。
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悠悠传入客船。
这首诗写得清新而深沉,没有丝毫雕饰的痕迹,但是却使人感到意蕴无穷。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建议1课时完成。
* 注意“眠”字的读音是,不要读作。
夜泊:夜晚停泊。
泊,停靠。
“泊”字是多音字,在这儿读,不读。
乌啼:乌鸦啼叫。
也有一说是月亮落在乌啼山背后。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水。
对愁眠:指旅人怀着忧愁入睡。
夜半:就是半夜的意思。
* 朗读本诗,可引导学生读出诗歌所表现的宁静中透出淡淡忧愁的意境。
边诵读边品味。
诵读节奏参考:月落 / 乌啼 / 霜满天,江枫 / 渔火 / 对愁眠。
姑苏城外 / 寒山寺。
夜半钟声 / 到客船。
* 读的时候韵脚可略略拖长,读出韵味来。
* 先记住并写好生字,再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默写。
* 课后第1题: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而且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
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诗文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对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学会欣赏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难点:欣赏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情感,能够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新课《古诗词三首》。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文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5.拓展运用: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或表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关键词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古诗文的格式、韵律、意境等关键信息展示出来。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培养朗读能力、品诗诗句能力,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感受诗的自然美和语言艺术美,正确对待愁。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旅游能让我们纵情山水,浪迹天涯,也最能让人增长见识,也最容易使人放松。
你去过哪些地方旅游?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那里有什么最吸引你?国庆节的时候,老师去苏州旅游了。
老师去了苏州,你猜我为什么要去苏州?生1:因为听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很美,是人间天堂。
生2:我听说苏州园林建筑特别美。
生3:苏州可能有你的朋友(家人)师:同学们非常有想象力。
其实我去苏州不为别的,而是因为一首小诗。
因为它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不辞千里,只身去了苏州一个小镇——枫桥。
二、研读古诗,体会意境你想看看这首小诗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以前读过这首小诗吗?你可以轻轻地读一读。
(每人发下带有注释的纸)老师啊,就因为读了这首小诗,一直期盼着到枫桥去看看,今年的国庆长假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在那儿,我碰到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和我相同,都是因为读了这首小诗,而前去游览的。
这首小诗有这么大的魅力吸引我与那么多的游客前去,请大家再轻轻地读这首诗,猜一猜,到底它的独特表现在哪呢?预设:生1:我猜可能是诗中描绘的景,我觉得这首诗中景写得挺美的。
(师随机板书)生2:我猜可能是诗中所表现的情打动了老师。
师:有人说,诗画同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这首诗到底写了哪些景呢?请同学读读这首诗,在纸上点一点美景交流:请同学们讲讲你读到的景,每人只能介绍一个。
生1:诗中写到了月亮,它写到月落,说明月亮从升起,现在已经在慢慢落下去了。
写了动感。
生2:诗中还写到了乌鸦在啼叫。
生:半夜,鸟儿都睡了,乌鸦为什么还在叫呢?生1:我来说。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激发他们对古诗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掌握一些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3.教材:准备相关的古诗鉴赏教材和参考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题目,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同时,解释一些生僻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21课 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 教案
创新教案枫桥夜泊[教学目标]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
难点: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这首诗是……生:《枫桥夜泊》。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二、初读古诗,感受“枫桥夜泊”的画面,并介绍此诗的由来。
1、自读这首诗。
2、老师划好节拍并示范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根据节奏朗读这首诗。
师:我们说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现在,请同学们慢慢地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张继来到枫桥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在不停地啼叫,周围到处弥漫着寒霜。
这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江边有火红的枫叶、有小桥、有流水,渔船上还闪烁着灯火,有人家。
这又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在这么美的夜色里,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钟声,会感觉怎样?三、分析诗歌1、题目叫《枫桥夜泊》,那枫桥在哪儿?生:在江苏省苏州城外的枫桥镇。
2、“泊”有两个读音,在这首诗里读作“ bó”,那它还有一个读音该怎么读呢?请大家组词说明:湖泊(pō)停泊(bó)(板书)3、夜泊又是什么意思?4、有谁知道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5、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秋天6、从哪儿可以看出来?——霜满天秋霜季节是指每年的九月、十月份,表示深秋来临。
7、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板书)8、看到满天的霜,你是什么感受?——清冷、凄凉9、“江枫渔火对愁眠”,读着读着,哪个字眼触动你的心?——愁10、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哇?思乡之愁、孤独之愁、寂寞之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培养朗读能力、品诗析句能力,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4、感受诗的自然美和语言艺术美。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教学难点:诗人为何而忧愁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目1、你失眠过吗?什么情况下失眠的?老师也失眠过,晚上睡觉时当我们某种情绪特别强烈时就容易失眠。
2、出示课件,在130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唐朝有一位叫张继的诗人(板书)他也失眠了,就在他失眠的那个晚上,他写下了一首诗。
这首诗竟然让他名垂千古,让一座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众多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古今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他的失眠还被后人誉为“不朽的失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首失眠之作《枫桥夜泊》(板题)3、学习多音字:泊。
这个“泊”字还有一个读音,出示:再来读一个词“水泊梁山”,还可以组“血泊”“湖泊”“枫桥夜泊”的“泊”是“停泊”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说?(夜晚,张继把船停泊在枫桥旁边。
)那是一个古老的石桥,那是一个宁静的夜晚。
来,咱们再读课题!二、简介诗人,读通诗句。
1、张继,(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2、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就让我们走进那个古老的枫桥,走进那个宁静的夜晚。
3、播放课件,师配乐范读。
4、请你们试着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从大家刚才琅琅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学习古诗的热情!谁来第一个读古诗?正音,注意平翘舌音。
(师鼓励表扬:谢谢你给大家开了个好头!谁再来?有模有样,不错,你来!你的声音真是太美了,太好听了!你读的很有味道!读得一丝不苟!谁再来读一读,读的有板有眼。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 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
第六单元四季之美第21课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与构思《枫桥夜泊》构思巧妙,短短四句诗中包含了六景一事,同时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静的意境。
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选择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创造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五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也有一定的热情。
已积累了许多古诗,这为品读、感悟古诗奠定了基础。
在这堂课上,应注重搭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积淀深化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音乐对出示的画面进行渲染,引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融情,明理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细致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以动景趁静景,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和家国之忧。
在众多唐诗中,此篇是写愁的代表作之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古诗中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结合有关资料明白诗文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中的“泊、愁、寺”3个会写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
3.在读中感悟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能朗读并背诵课文。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悟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读中感受。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及分析▍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解字导题。
(1)教师板书“泊”,学生交流“泊”是什么意思?(船靠岸;停船)(2)教师完善板书“泊船”,学生交流“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3)教师完善板书“枫桥夜泊”,学生齐读,说说明白了什么?(晚上在枫桥附近停船靠岸)2.简介创作背景。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枫桥夜泊》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枫桥夜泊》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榆、畔”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孙、泊”等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词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文意象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学习动静结合的写法。
2.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人格的志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二课时《枫桥夜泊》【课时目标】1.学会生字,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意味。
2.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3.抓住关键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4.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
【教学过程】一、过渡导入,整体感知。
1.抽生背诵王维的古诗《山居秋暝》。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枫桥夜泊》。
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1)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5公里枫桥镇,建于唐代。
该桥因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这首诗而闻名。
“泊”的意思是船停靠岸边。
谁能说说“枫桥夜泊”的意思?(夜里,船停靠在枫桥的一条河边)(2)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字懿孙,天宝年间进士。
他的诗作风格清远,以《枫桥夜泊》最为知名。
设计意图:由上节课的古诗自然引入本节课古诗的学习。
二、通读感知,理解诗意。
出示课件:1.自学生字,读通读顺。
2.读出韵味。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要重读“霜”“愁”“到”等字。
3.生齐读全诗。
4.对照文中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5.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6.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诗文解释: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停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寒霜,面对岸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21.古诗词三首(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为“四时景物皆成趣”,教材围绕主题编排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和《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三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一年四季别样的风景。
《古诗三首》描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不同季节的景或事,或咏景言志,或借景物抒发情感,或借景描写表达思乡怀旧之情,三首古诗词都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季之美》主要讲了四季当中每个季节最美的是一天的什么时候以及怎样的美。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月迹》一文通过记叙一场饶有情趣的寻月活动,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
同时告诉人们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应该拥有美。
本单元主旨是引领学生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写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的方法。
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四时景物皆成趣。
”配合描绘四时景色的的画面,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2.单元重点:(1)阅读时,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本单元教材中,《古诗词三首》中,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四季之美》侧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景物的动态描写,课后练习二直指本单元要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课文先写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
接着重点写榕树的大和茂盛,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表达了作者对榕树的赞美之情。
这一部分属于静态描写。
课文然后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兴奋之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21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部编版)
教学设计与反思: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枫桥夜泊》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时所见所感,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羁旅之思。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体会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的羁旅之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诗人张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情感。
2. 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枫桥夜泊》,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3. 诗词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解释难点词语,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
4. 诗词欣赏: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 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诗中的一些难点词语的理解,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体会诗人的羁旅之思和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音响设备、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江南水乡的美景,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朗读诗词: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枫桥夜泊》,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3. 诗词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解释难点词语,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简介《枫桥夜泊》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二首诗,是唐朝诗人张继在安史之乱后离开长安途经寒山寺时所创作的。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等景象,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满尽愁绪。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
2.抓住诗人笔下的景物,通过自读自悟、交流讨论、借助、感情朗读、想象,体会张继忧愁至深的情绪。
3.初步学习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抓景,了解背景,想象等方法体会张继的愁苦。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古代的大诗人在夜晚又会做些什么事呢?文人墨客们极具浪漫情怀,他们或与清风为伴,或与明月为友,或与夏蝉和鸣,或与冬雪对话......他们以诗记美景,用诗表情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夜晚故事。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维《鸟鸣涧》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描写夜晚景色的诗,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
【设计意图】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很好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二)解读诗题,整体感知。
1.诗题是诗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你能读懂什么?2.将诗人与题目连起来一起说一遍。
诗人张继夜游于江上,随后,他把船停靠在了枫桥边……3.在你的脑海中,又产生什么疑问呢?【设计意图】《新课标》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因此,以简洁的语言,运用将作者与诗题结合概括内容的方法,实现用教材教。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1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三首古诗词。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这些诗词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但是,古诗词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理解和欣赏。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的文化和背景不太了解,这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2.能够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能够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
4.能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
2.难点:对古代文化和背景的理解,诗词的创作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词的意义、结构和韵律,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技巧。
3.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创作法:鼓励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词的文本、图片、音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查阅和参考。
3.教学工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朗读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这三首古诗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意境。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这三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或逐段地朗读这三首诗词,让学生初步理解诗词的内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枫桥夜泊》2、欣赏《灵隐钟声》教学目标[德育目标]:感受音乐,了解中国的传统的寺庙文化。
[智育目标]:能有较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
[素质发展目标]:了解与钟声有关的故事,历史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有较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
[教学难点]:能有较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
教学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磁带学生活动设计唱歌,欣赏。
教学过程:1、欣赏歌曲《枫桥夜泊》。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后有什么感受?生:这是钟的声音。
师:钟声是我吗生活中常听到发哦的声音。
但是,在不同的场合给人的感觉就会不一样。
下面请大家听一首歌曲,听一听这歌里的钟声表现的是什么情绪?生:欣赏歌曲并回答。
师:这是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谱写的歌曲,虽然诗里并没有直接表现钟声的词语,却表现了一个离家远行的人听到钟声之后的思想情绪。
现在我们再听一遍,想一想,音乐是怎么样表现这种思乡情绪的。
生:第二次欣赏歌曲并回答。
2、学唱歌曲《枫桥夜泊》。
师:为了表现思乡的情绪,歌曲的速度较慢,运用了较多的下行旋律,在演唱上声音要连贯。
现在,我们试唱第一乐段。
生:视唱第一乐段。
师:歌曲的第一乐段情绪基本上比较平稳,我们再来听听歌曲,听一听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生:欣赏歌曲并回答。
师:同学们的感受很正确,第二乐段的情绪更加激动,突出了思乡的情绪。
在演唱的时候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生:视唱第二乐段,教师注意纠正切分音和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师:这首诗大家非常数亿,请一位同学合着音乐给大家朗诵一下。
生:配乐朗诵。
师:有人知道寒山寺吗?生:回答……师:寒山寺在苏州市城西的枫桥镇,已有1400多年历史,传说,有个叫寒山的高僧在寺内做住持,就改名为寒山寺。
唐代诗人张继再来到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枫桥夜泊》,从此这首诗成了千古绝唱,也使寒山寺名扬中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教案与教学反思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味道2、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3、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枫桥夜泊》。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基本上可以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初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也有一定的热情。
而且已积累了一些不同内容的古诗,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重点难点】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愁眠”的心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教学《枫桥夜泊》的有关课件、插图。
【教学流程】一、揭示背景,导入新课。
孩子们,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个叫张继的人进京赶考,最终却名落孙山。
时至今日,当年的状元现在已无人知晓,可落榜学子张继的一首诗却流传至今。
那么这首诗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枫桥夜泊》。
(板书)解题。
(生说)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夜晚,走近张继的内心,去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出示要求)请你来给大家读,提醒一下大家。
明白了吗?3.(出示诗歌)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24页,自读诗歌,注意要声音响亮,读准字音。
4.学习生字。
(出示霜、愁、眠、苏、寺)孩子们,这里面有一个字特别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是什么字啊?(出示愁)谁能用它来组个词呢?(发愁、愁眉不展、忧愁)从我们组的这些词中,可以看出这里的愁是什么意思呢?(愁,人的一种正常情绪,是人们遇到不好解决问题时的一种心理状态。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中说道:愁,忧心忡忡。
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秋”作声旁。
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由繁盛而萧瑟、令人感伤惆怅的季节。
愁,篆文(秋,草木凋零的季节)(心,感伤)。
我们怎么样才能写好愁字呢?我们来看看,愁是什么结构的字?(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字要写得紧凑一些,扁平一些。
请同学们做个小老师,仔细观察愁的写法,指导老师来写好这个愁字。
好了,孩子们,赶紧拿起笔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两遍吧,看谁能够写得既工整又美观。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
老师给出了评价字的三个标准,作业整洁给一星,书写正确给两星,占位准确给三星。
(大家评价生写)下面请同桌互相检查,给你的同桌评价一下。
5.读古诗。
师:孩子们,刚才老师看了,好多同学都得了三颗星呢,看来大家都努力认真去写了。
现在咱们再把愁字送进这首诗里来读读吧。
师:孩子们,你们的声音可真响亮,但读诗不仅要读得流利,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停顿和韵味。
(出示诗节奏)下面请同学们看着老师标的节奏来读。
(生读)看到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可以吗?老师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老师读1、3句,大家读2、4句。
下面男女生合作来读,男生读1、3句,女生读2、4句。
同桌两个相互合作来读,一个读1、3句,一个读2、4句,然后再换过来读。
三、看图说话,领悟全诗。
(1)初读诗句,整体感悟孩子们,有句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读了这么多遍以后,大家肯定会有所感悟。
如果老师让你用一个字来表达一下你此刻的感受,你想到的是什么呢?生:愁(板书:愁)(2)理解诗意,体会忧愁师:当我们在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时候,你感觉到忧愁了吗?当我们听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时候,你觉得寂静吗?当我们面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时,你觉得凄凉吗?是呀,那为什么读这首诗的时候,你会感到凄凉和忧伤呢?下面请大家在书中找一找,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用笔把它圈出来。
(生说,师板书:月乌霜满天,枫火------,城外寒山寺,钟声到客船)1、学习第一句①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寒冷的夜晚吧。
谁能结合图片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生答)②师质疑:孩子,老师有一个疑问,霜不应该是在地上吗,所以李白才有这样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张继怎么说霜满天呢?你是怎们理解的?(生答)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关于这个霜满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教师讲解)③这几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可是不管从哪种角度来理解,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个深夜的寒冷,诗人的孤独,对吗?④指导朗读。
师:孩子,你能读出夜的寒冷,读出诗人的孤寂吗?(挑生读,齐读)2、学习第二句①师: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渐渐地落下。
天地之间,一片幽暗。
在这片幽暗之中,张继又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看?生答。
预设:找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那是怎样的渔火。
②孩子,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对字的?(有人认为是张继面对着江枫渔火难以入眠;还有人这样理解,说诗人因为心里忧愁,所以他眼里的景物也是忧愁的,把江枫和渔火拟人化,它们也很忧愁,所以相对无眠(板书))③指导朗读孩子,你能带上自己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诗吗?3、学习第三四句①师:在这个孤独而寂寞的夜晚,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月亮西沉,乌啼声声,江枫凋零,渔火点点,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啊。
此时,他又听到了什么?生说。
②指导朗读。
(3)小结体会,以歌抒情1、孩子们,当你心中有愁闷的时候你用什么办法表达?(生汇报)师:漫漫长夜,漂泊他乡,没有亲朋好友的相陪作伴,没有妻儿的嘘寒问暖,张继只能用诗来诉说自己的失意落寞。
此时此刻,我们都是这失意落寞,身在他乡的张继,让我们一起吟诵出内心的忧愁。
(师引读)2、诗人不仅用“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这几种景物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更是直接用“愁”字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借景物来抒发感情就叫做----借景抒情,情和景交汇融合在一起就叫做----情景交融。
(板书)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交融,于是这首诗就成为了后世的典范。
你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被后人改写成了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四、体会诵读,情感升华孩子们,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
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千古绝唱。
五、课堂小结,感悟诗情《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景抒情的一首七绝。
诗歌描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看到江南水乡秋夜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忧愁。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欢声笑语,也会有忧郁哀愁。
李白在愁苦时写下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孟浩然在愁苦时也写下了“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诗句,请大家课外收集更多有关愁苦的诗句,课后相互交流。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描绘了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
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伴着乌啼、钟声,交织成一幅凄美的秋江夜泊图。
“愁眠”是《枫桥夜泊》的诗眼,因为愁眠,诗人才看到月落、江枫、渔火,感受到霜气满天,听到乌啼、钟声。
月落后,天地之间一片昏暗,江边枫树影影绰绰,江中渔火星星点点,霜气袭人、乌啼凄厉,景中无不带着作者的愁思。
诗人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
或许,只有城外寒山寺悠扬回荡的钟声,才能与诗人相伴。
在教学时,我从诗题入手,引出“愁眠”,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诗人内心的“愁”。
在课始,我通过“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个叫张继的人进京赶考,最终却名落孙山。
时至今日,当年的状元现在已无人知晓,可落榜学子张继的一首诗却流传至今。
那么这首诗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枫桥夜泊》。
”这样一段话激起学生对《枫桥夜泊》的学习兴趣。
遵循“一课一得”的教法,这节课仅仅围绕“愁”来讲。
我紧紧地抓住了课文中“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展开教学,找准了这首古诗的感情基调。
初读古诗,并让学生评价。
之后学习了一个生字“愁”。
通过反复朗读,在阅读中理解古诗诗意、体会诗情。
又结合图画来说诗句意思。
紧扣诗眼,抓住“从哪看出诗人张继很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古诗。
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张继“愁什么”时,首先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字面意思的理解,月亮落山了,乌鸦在哇哇地叫着,整个大地都被大雾笼罩着。
江边的枫树映衬着点点渔火,诗人张继独自站在船头,难以入眠,只听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在耳畔萦绕,感受到诗人此时的孤独、凄凉、寂寞。
重点讲解了关于“霜满天”和“对愁眠”的几种说法,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知道答案不止一种,面对同一事物,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好,自己的见解来会更好。
最后体会诗人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通过课后反思,以及找别的老师评课,我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给五年级的学生上公开课时,是否还要讲解生字?如果讲的话,怎样来讲,讲到什么程度,占用多长时间才合适?这是令我困惑的地方,这一方面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处理。
2.在引导学生赏析品味诗人张继的愁绪时显得空洞、凌乱,没能让学生们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愁。
没能利用对比、移情,让学生深入地体会诗人夜泊枫桥时的心境。
看来,真的要教好古诗,确实要花一番苦工在上面。
3.由于对理解“愁”没有引导到位,学生的朗读也始终没有出来感情。
朗读指导太少,导致学生几乎没有读出应有的感情。
而面对这一问题,我也没有及时的朗读来引导学生。
4.前后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前面朗读占用太多时间,导致后面讲诗句意思时没有太多时间来引导学生理解,这又回到了前面几个问题上,总之就是应该引导学生深刻感悟诗人的愁思愁绪,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满怀深情的投入到朗读之中。
前后朗读对比才更会有层次感。
5.板书也是一大问题,没有做到清晰简要。
本来我设置的是板书完以后,会变成一首叫做“愁”的五言绝句,但是我最后没有点出来,这就造成板书不清晰简要。
6.本课快要结束时放的一首歌因为选择失误,太不符合情景,因为太过欢快,导致把前面营造出的“愁”的氛围给打破了,反而弄巧成拙,没有收到预期的目的效果。
7.我觉得本节课最大的问题的,教学基本功有待提高。
上课时只顾讲自己的课,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照顾到学生,没有很好地处理课堂的生成,感觉和学生没有融合在一起,课堂也很少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这可能也直接导致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体会到本诗的感情。
总之,在这次教学中,有收获,也有许多不尽满意的地方,但是找出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在以后教学中会指导我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