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合集下载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枫桥夜泊》,学生能够了解到该篇诗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主题,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枫桥夜泊》,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和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包括唐代诗人张继的生平事迹和文化背景。

2. 诗歌赏析:分析《枫桥夜泊》的诗歌结构、意境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艺术价值。

3. 诗歌朗诵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并展开诗歌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课堂的主题是《枫桥夜泊》,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夜晚的印象和感受。

2. 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简要的讲解,介绍唐代诗人张继的生平事迹和其与枫桥夜泊的关系,向学生展示出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 诗歌赏析(20分钟)分析《枫桥夜泊》的诗歌结构,包括诗的篇幅、韵律等方面。

然后重点解读诗中所展示的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于夜晚的描绘和感受。

4. 诗歌朗诵与交流(15分钟)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句进行朗诵。

接着,组织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和交流,分享对于诗歌的理解、感受以及个人的感想。

5. 总结(5分钟)对于学生的朗诵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再次强调《枫桥夜泊》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枫桥夜泊》的背景、含义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堂上的朗诵和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诗歌赏析的讲解和引导,培养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5篇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5篇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5篇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案必须包含详细的教学步骤,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古诗枫桥夜泊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枫桥夜泊》教学软件,《涛声依旧》磁带。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所喜欢的古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热忱引趣(回忆、背诵古诗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学生试背,教师适时点拨)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瑰宝,非常珍贵,今天,让我们再来赏析一首古诗,好吗?这首诗的题目叫做《枫桥夜泊》(板书课题)二、故事导入,初步感知1、教师导入:一千二百多年前,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苏州城外的江边小船上,有一位满面愁容,非常憔悴的年轻人。

他叫张继,刚刚从京城赶考回来,由于科考落榜、名落孙山,他心里难受极了,于是怀着满腹的愁绪,收拾行囊,返回家乡。

这一天,他坐船来到了苏州城边,由于到的太晚,无法进城,所以只能睡在江边的小船上。

同学们,你们说他能睡的着吗?是的,他整夜无眠,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浓隽永的诗意美。

那情、那景、那种难以描绘的心情,让他不由自主地吟出一首他怎么也没想到的会流传千古的名篇,《枫桥夜泊》。

(播放课件,教师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为学生讲述故事)2、教师范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美吗?生:太美了。

师:想读一读吗?那还等什么,在下面读一读吧!3、学生自由读:师:诗人没有想到,在科举考试时他的才华没有人欣赏,而在枫桥旁写的这首诗却会千古流传。

三年级语文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味;2. 通过想象,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3. 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1.欣赏歌曲《涛声依旧》2.创设文化语境3.引发对诗歌背景联想和想象4.回文朗读(1)出示所有的诗句,重温诗句并朗读(2)学生质疑二、初读古诗,理解大意。

师:这首诗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枫桥夜泊》板书:枫桥夜泊(一)通读《枫桥夜泊》1.自由小声读古诗,读准每个字音、读通诗句2.请生试读,正音3.齐读全诗4.平长仄短的朗读指导5.男女生比赛读(二)整体感受诗歌的意象师:读诗要读出味道,还要读出诗人的情绪,作者有着怎样的情绪呢?用诗中的一个词回答。

1.感悟整首诗的基调2.解释“愁眠”三、品读古诗,想象诗歌的意境师:愁眠啊愁眠,作者睡不着,这个晚上他看到了什么?我们先来看看诗的前两句。

(一)品读古诗前两句1.因为“愁眠”,他看到了什么?板书:看到:月落、江枫、渔火、霜2.暗夜中,作者又听到了什么?板书:听到:乌啼3.发挥想象,描述画面。

4.作者的感觉有些异样?5.想象画面,朗读体会。

(二)品读古诗后两句师:在这万籁俱寂,诗人愁情满怀、夜不能寐的时候,从哪传来几记悠远的钟声?一起学习诗的后两句。

1. 师生接读,后两句诗2.写一写:钟声述说着什么板书:钟声3. 诵读、背诵全诗。

四、诗歌拓展1、文化语境复现的影响力2、再现钟声的诗句3.古诗新唱《枫桥夜泊》五、作业1、搜集并积累有关钟声的诗句(3句);2、阅读台湾作家张晓风《不朽的失眠》,根据《枫桥夜泊》改编。

板书设计:枫桥夜泊唐张继看到:月落、江枫、渔火、霜听到:乌啼、钟声。

《枫桥夜泊》教案15篇

《枫桥夜泊》教案15篇

•••••••••••••••••《枫桥夜泊》教案15篇《枫桥夜泊》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枫桥夜泊》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枫桥夜泊》教案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请学生自学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

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理解课题。

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三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枫桥夜泊苏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枫桥夜泊苏教版
此外,我会强调古诗学习不仅要理解诗意,还要学会欣赏古诗的审美价值,感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文化素养。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以下几项作业:
1.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
2.写一篇关于《枫桥夜泊》的感想,要求结合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分析。
3.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首以“秋夜”为主题的诗,要求运用课堂上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小组合作促进互动交流
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充分发挥团队,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同时,小组间的互动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反思与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5.教学内容与过程的精细化设计
本案例中,教学内容与过程精细化设计,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注重学科知识与教学实际的结合。这种设计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吸收知识,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文化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旨在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首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其次,组织学生互相评价,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通过反思与评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朗读和示范,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音乐性。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适时穿插相关的文学常识,如平仄、对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文学价值。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提出几个讨论主题,如“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诗人的情感是如何通过这些意象表达出来的?”等。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枫桥夜泊》这首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

(2)体会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2、教学难点理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宁静的夜晚,江面上有小船、枫叶和渔火的视频,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会想到什么样的诗句?引出课题《枫桥夜泊》。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张继,张继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经历较为坎坷。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诗人张继在科举考试落榜后,心情郁闷,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泊船于苏州城外的枫桥,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重点讲解“泊、愁、眠”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引导学生想象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的画面,感受深秋夜晚的寒冷。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伴着忧愁的人入眠。

提问学生:诗人为什么忧愁?让学生结合背景进行思考。

“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

介绍姑苏城和寒山寺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整首诗的意思,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感悟意境(1)再次播放导入时的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小组讨论: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你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枫桥夜泊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枫桥夜泊说课稿

枫桥夜泊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材分析我所说的课题《枫桥夜泊》是选自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钟声》。

本课是音乐与文化的自然结合,在充分挖掘音乐因素的基础上,再通过古诗的欣赏增加对歌曲的感受,从而理解音乐所带来的悠远意境。

(2)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1、情感目标:启发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枫桥夜泊》感受音乐的古朴、悠远所表现的意境。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来表达歌曲,并引导学生在二声部合唱时注意音准和谐、音量均衡以及音色的统一。

3、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用语言表现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从歌词的意境入手来掌握切分音的节奏。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歌曲《枫桥夜泊》中的意境,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难点:引导学生在二声部合唱时注意音准和谐、音量均衡以及音色的统一。

二、说教法、学法:说教法: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使儿童充分体验情感的熏陶,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运用的教法是引导法和情境法教学,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陶冶了情操,体验了音乐表现的意境,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同时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

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式是很重要的。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1、创设情境:创设诗人孤身一人伫立船头,在寂静的夜晚,寒山寺敲响了钟声使诗人更加思乡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古诗的意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愿望。

2、角色扮演:在背景音乐下让学生模仿诗人朗诵古诗的模样,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的舞台。

三、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我安排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导入在这一环节,我以思乡之情作为本课的主线进入,让学生朗诵课前自己准备的有关思乡的古诗,一上课就调动学生自我主动的参与意识,接着我通过师生的对比,提问:请同学们静静听,用怎样的声音、怎样的速度更能表现这种思乡之情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了解要用一种稍慢的速度与稍弱的力度来表达情感。

《枫桥夜泊》优秀教案

《枫桥夜泊》优秀教案

《枫桥夜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枫桥夜泊》。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唐代诗人张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表现手法。

(3)学会通过网络、图书等渠道,搜集有关唐诗的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枫桥夜泊》。

(2)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古典诗词的基本表现手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枫桥夜泊》的教学内容,掌握诗文背景和作者生平。

(2)搜集相关教学资源,如唐诗鉴赏书籍、网络资料等。

(3)制作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枫桥夜泊》,了解诗文内容。

(2)搜集有关唐诗的资料,了解唐代诗人及其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唐代诗人张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朗读《枫桥夜泊》,感受诗中的意境。

2. 学习诗文:(1)分析诗文结构,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

(2)对比分析古典诗词的基本表现手法。

(3)讨论诗中的情感,体会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3. 应用拓展:(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对诗中意境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模仿《枫桥夜泊》的风格。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5.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内容,感悟诗人情感。

2.通过品析诗句,提高审美情趣。

3.学习古诗词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感悟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品味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枫桥夜泊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中传达了怎样的氛围?”2.自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枫桥夜泊》,感知诗意。

3.解读诗句a.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句,理解诗句内容。

4.品析诗句a.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意象,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句中的意境。

5.感悟诗人情感a.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情感,如“愁眠”、“夜泊”等,让学生思考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6.群学互动a.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7.拓展延伸a.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枫桥夜泊》的背景,了解诗人张继的创作动机。

b.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背诵《枫桥夜泊》。

2.课外阅读张继的其他诗作,了解其创作风格。

五、教学反思附:《枫桥夜泊》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含义:通过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引导学生感受夜晚的寂静与凄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样的场景。

2.感悟诗人情感:在分析“江枫渔火对愁眠”时,询问学生“愁眠”是什么感觉,他们能否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诗人的心情。

教学难点:1.品味意象与修辞:在解读“江枫渔火”时,引导学生想象枫叶的红色与渔火的温暖色调,以及它们在夜晚的反差美;讨论“对愁眠”中的拟人手法,让学生思考愁为何能“眠”。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在夜晚醒来,看到窗外是怎样的情景?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或景象?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诗人张继就在一个特别的夜晚,泊船在枫桥,写下了一些特别的景象。

《枫桥夜泊》古诗教案

《枫桥夜泊》古诗教案

《枫桥夜泊》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枫桥夜泊》。

(2)理解《枫桥夜泊》的内容,掌握生字词。

(3)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枫桥夜泊》。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枫桥夜泊》。

2. 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 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分析。

2. 诗人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生字词、意象分析等内容。

2. 学生准备《枫桥夜泊》诗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张继及《枫桥夜泊》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诗文。

2. 学习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文,讲解生字词。

(2)学生跟读,理解诗文内容。

3. 意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情感体会(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孤寂、愁闷等。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5.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练习背诵。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枫桥夜泊》。

(2)写一篇关于《枫桥夜泊》的读后感。

8.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文的熟读背诵和读后感写作。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贡献等。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解读《枫桥夜泊》及其背后的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学或历史博物馆,增强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和兴趣。

枫桥夜泊教案(精选7篇)

枫桥夜泊教案(精选7篇)

枫桥夜泊教案(精选7篇)枫桥夜泊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全诗。

2.在诗句中体会作者淡淡的旅愁。

3.比比谁收集的古诗多。

二、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乡愁的古。

三、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余光中笔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折头,你在那头。

那么,在诗人张继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2.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你已对这首诗做了哪些了解?师小结,并解释题目《枫桥夜泊》及作者张继。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3.指导初读古诗。

并评价,在书上做好标记。

4.理解诗句。

(1)“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思。

生回答师小结: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2)“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

问:为何愁眠?联系这两句的景色想一想。

(出示课件)板书:愁眠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教师引读:1、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同学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也会触景生情,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3、所有的人看到这样的情景,都会和诗人有同感,,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3)“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意思。

(4)“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

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5.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6.诗中的感情。

板书:表达了 __愁闷____的思想感情。

语文枫桥夜泊教案(6篇)

语文枫桥夜泊教案(6篇)

语文枫桥夜泊教案(6篇)语文枫桥夜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

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

(提2—3名学生吟诵)师: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同学请看。

(出示枫桥夜泊的画面)这幅图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清冷。

生:很美,真是小桥、流水、人家。

生:很幽静。

师:在唐朝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出示课件,板书、播放音乐)跟着音乐教师范读。

师:喜欢这首诗吗?生:喜欢。

师:想读吗?生:想。

师找2名学生读。

师:(正音多音字,“泊”,寺sì愁眠chóu mián )师:读诗还要讲究节拍,那位同学来给这首诗画一下节拍。

(提名上黑板画节拍,并提2名按节拍读。

小组读。

齐读。

)师: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会读了,还需要知道什么?生:了解诗的意思。

生:知道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写诗的背景、时间、地点等。

师: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平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

生:伙伴讨论交流。

生:借助书中的注释。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先自己学习,然后伙伴讨论交流,在学习和交流中去体会诗中的景,感悟诗中的情。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5-8分)师:从刚才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大家来交流一下。

生:我知道了诗题的意思,枫桥:在苏州西郊,夜:晚上。

泊:停船靠岸。

此诗是写在枫桥边夜晚停船的所见和所闻。

《枫桥夜泊》古诗教案

《枫桥夜泊》古诗教案

《枫桥夜泊》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张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学生能够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培养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古诗中的情感,感受自然之美和人文之情。

学生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诗人张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

2. 诗歌内容讲解:详细讲解《枫桥夜泊》的诗意、意象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 诗歌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枫桥夜泊》,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鼓励学生背诵这首古诗,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枫桥夜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问,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5.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情感的传达和背诵的流畅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准确表达。

3. 理解与鉴赏: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意象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枫桥夜泊》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音乐和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参考资料:有关《枫桥夜泊》和诗人张继的背景资料。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枫桥夜泊》是唐代诗⼈张继的作品。

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寺时写下这⾸羁旅诗。

此诗精确⽽细腻地描述了⼀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孤⾈客⼦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枫桥夜泊》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枫桥夜泊》原⽂ 枫桥夜泊 唐·张继 ⽉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

有⼈说“枫江古为封江”、“枫桥旧作封桥”(宋周遵道《豹隐纪谈》),也有⼈说,“旧把此桥误作封桥,到王珪才改正为枫桥”(《吴郡图经续记》),还有⼈说,“本为封江、封桥,王珪改封为枫,⼈们震慑权势,只得趋附”。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2、乌啼:⼀说为乌鸦啼鸣,⼀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极冷的形象语。

3、江枫:⼀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太湖,流经上海,汇⼊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改为“枫桥”。

柯继承等指出,“唐以前早先枫桥称作封桥,吴语封、枫同⾳,以封桥误为枫桥,因河边有经霜红叶树之故。

根据张诗所表明的物候及⽉相分析推算,张诗当作于农历⼗⽉深秋时分,江南⽔边多植乌桕之类树⽊,经霜叶红,古⼈诗中多混作为‘枫’。

故江枫,是泛指江边的红叶类树,不必是枫。

”渔⽕:通常解释,“鱼⽕”就是渔船上的灯⽕;也有说法指“渔⽕”实际上就是⼀同打渔的伙伴。

《全唐诗》“渔⽕”作“渔⽗”。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词拟⼈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怀疑江枫渔⽕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寺对⾯的⼭名。

4、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得名。

2024《枫桥夜泊》新教案范文3篇

2024《枫桥夜泊》新教案范文3篇

2024《枫桥夜泊》新教案范文3篇教案《枫桥夜泊》——唐代文学之旅一、活动内容本次课程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和创作,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张继及其创作背景,理解《枫桥夜泊》的历史文化意义。

2. 诗歌内容:详细解读诗歌的每一句,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艺术手法:探讨张继在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了解《枫桥夜泊》的背景,理解诗歌内容,识别并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尊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难点1. 诗歌意象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如“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视觉和听觉意象。

2. 诗歌情感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孤独和忧伤情感。

3. 创作实践的引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诗歌。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诗歌背景,解释难点词汇和修辞手法。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3.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情感。

4. 创作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个性化表达。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筝曲《枫桥夜泊》,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2. 背景介绍:讲解张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出《枫桥夜泊》。

3. 诗歌解读:逐句解读诗歌,分析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分享个人观点。

5. 创作实践: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表达情感。

6.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欣赏。

七、课后作业1. 诗歌背诵:要求学生背诵《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的教案(通用9篇)

《枫桥夜泊》的教案(通用9篇)

《枫桥夜泊》的教案(通用9篇)《枫桥夜泊》的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枫桥夜泊》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枫桥夜泊》的教案篇1一、导入:1、学生齐读课题。

2、破题。

师: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生:夜晚在枫桥边停泊。

师:有补充的吗?生: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

师:谁停的?生:张继。

师综述:张继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而写下这首诗,因为这首诗,让一座小小的寺庙和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桥盛名起来,也让张继名垂青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感觉一下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1、自由读课文。

2、学生汇报。

生1:有点伤感。

生2:有点凄凉。

生3:感觉诗人有点忧愁与寂寞。

师:读诗的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诗也有自己的感觉。

我的感觉想通过我的朗读表达出来。

师如情入境的朗读博得听课老师的集体鼓掌。

师:请你们也把你们的感觉放进去,读出你的味道。

学生自由读诗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师: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生1:月落、乌啼、寒山寺、江枫、渔火。

生2:我来补充:还有霜满天。

生3:客船。

生4:还有钟声。

老师适时出示归纳了景物名称的课件。

师:看这些都是诗中景物,,这些景物汇集在一起就成了这首诗。

如果把这首诗读成一个字,一个表达作者情感的字,是什么字?生:愁。

师:请大家带着愁读,边读边品味,拿出笔,看诗人通过哪些描写突出这个字的?生批划读后汇报。

生:我从乌啼中体会出来的。

乌鸦就在哭蹄,感觉很伤心。

师:读读这句。

生读。

适时品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适时品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师:这句还有什么体会?生:霜满天中的霜让我觉得很寒冷。

师:一个霜让我想起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霜明明是在地上的,这里怎么说霜满天?仔细读读、品品,看能否品出什么?(老师课件出示对比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霜满地......生:第一句好,感觉得很冷。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教案一、谈话导入,理解题目1.出示课件,同学们,苏州有一处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不仅国人纷纷前往打卡,连国外的人也都慕名前来,这处景点就是--寒山寺。

这一千年古刹因为一首著名的诗篇《枫桥夜泊》而闻名于世界,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这首古诗,感受它的独特美韵。

板书课题。

2.学习多音字:泊。

这个“泊”字还有一个读音,出示:再来读一个词“水泊梁山”,还可以组“血泊”“湖泊”“枫桥夜泊”的“泊”是“停泊”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说?(夜晚,张继把船停泊在枫桥旁边。

)那是一个古老的石桥,那是一个宁静的夜晚。

来,咱们再读课题!二、简介诗人,读通诗句1. 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很多古诗,想想我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预设学生答案:要熟练朗读,弄懂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通过景物表达的情感。

2.请你们试着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从大家刚才琅琅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学习古诗的热情!谁来第一个读古诗?正音,注意平翘舌音。

3.我们来合作读一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1.欣赏景物,感受秋叶的寂静、凄凉。

(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随着张继一起来到枫桥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边听边想,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范读(配乐)2.全班汇报交流(1)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呢?生说(板书:月落)月亮渐渐地落下,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

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中,诗人在江边还看到了什么?(板书:江枫)师描述,生闭眼想像:一阵阵秋风吹过,你看那江边的经霜的枫树火红火红的,枫叶在瑟瑟的秋风中摇晃,一片一片飘落下来。

师:江枫瑟瑟,落叶飘零,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啊!那么,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板书:渔火)出示画面找一个词来形容形容你想像中看见的渔火。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枫桥夜泊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枫桥夜泊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枫桥夜泊教学目标1.了解《枫桥夜泊》的作者和背景;2.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3.通过配合视频及互动游戏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意。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枫桥夜泊》的作者和背景;2.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视频资料及互动游戏;2.学生带纸笔,准备记录。

热身(5分钟)1.在黑板上写下“枫桥夜泊”,向学生征询对此名字的印象和了解;2.通过互动方式,让学生快速回忆和复述一下《小学三年级语文》中学过的名句和诗歌。

导入(15分钟)1.向学生介绍《枫桥夜泊》的作者及背景;2.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方式下快速了解《枫桥夜泊》;3.向学生发放配套的资料,以方便学习。

讲授(30分钟)1.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将诗歌中每一句话都讲解清楚,为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义;3.解释每一个比喻的意义,并在学生理解之后,帮助他们对其进行简洁的描述。

巩固(15分钟)1.安排互动游戏,配合《枫桥夜泊》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学生观看游戏视频后,随手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作品。

小结(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学到的知识;2.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不足,共同完成这次教学。

课堂延伸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将以下教学资料整合到课堂上,加深学生对《枫桥夜泊》的理解。

诗歌的音乐形态通过对诗歌的韵脚和语调进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枫桥夜泊》的意境。

诗歌的比喻以“晨光如水”等比喻为例,深入了解比喻在诗歌中的作用。

总结通过启发学生的观察能力,解析《枫桥夜泊》中的比喻及意境,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诗歌分析技巧,也理解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境界。

在学习《小学三年级语文》更为深刻的阶段,我们需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感受到文学作品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枫桥夜泊》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Lessons from "Maple Bridge at Night"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枫桥夜泊》教案一、教学要求:1、知识点:(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能力点:培养朗读能力、品诗析句能力,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3、德育渗透点:感受诗的自然美和语言艺术美。

二、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三、教学难点:诗人为何而忧愁四、教学方法: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五、教学准备1、小黑板、录音机。

2、歌曲《涛声依旧》、《枫桥夜泊》古诗范读及古诗新韵。

3、让学生课前查阅诗人及写作背景相关的资料,查查抒发诗人愁绪的诗歌。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自由漫谈、揭题、解题、介绍诗人1、听歌曲《涛声依旧》的前两句,引出诗的题目和作者张继。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歌曲《涛声依旧》的第二段。

(放歌曲录音,让学生仔细倾听)你听出了什么?这首流传大江南北的通俗歌曲,正是人们根据一千二百多年前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一诗而改编的,歌中所唱的内容正是借用了我们今天要学的《枫桥夜泊》这首诗的诗句。

借用了哪些诗句,我们学完了这首诗就知道了。

2、理解题目。

齐读诗题,你读懂了诗题是什么意思?(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这首诗的诗人是唐朝的张继。

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这首诗和作者张继的有关资料。

课前,同学们一定找到了一些有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张继是中唐诗人,他写的诗留传下来的只有37首。

他的生死年月资料上没有说明。

他在天宝12年中过进士,当过盐铁判官。

张继的老家是湖北襄樊。

张继是我国唐代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

那年秋天,他去赶考,榜上无名。

于是他就买了一张船票,准备来年东山再起。

船在苏州城西枫桥码头停泊。

他带着满腔的羁旅乡愁,彻夜未眠。

拂晓时,他走出船舱,看见一轮圆月即将落下,成群的乌鸦啼叫着离巢去觅食,天空中布满了寒霜。

江边的枫树,渔人的灯火,好一幅美丽的霜天景象。

他又往远处看,城外的寒山寺朦胧可见,他想:昨夜听到的钟声可能就是从这里传来的吧,于是他提起笔,即兴写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

4、你们以前是怎么学古诗的?交流,出示学古诗四步骤:一读通,咬准音;二读懂,解诗意;三读会,达意境;四会读,有感情。

(二).学生按照“四学法”开始学习诗句1、一读通,咬准音。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全诗共28个字,没有生字,(2)指多名学生个别读全诗。

你都读对了,真了不起。

读对字音对你理解古诗的意思很有好处。

诗人没有想到,在科举考试时他的才华没有人欣赏,而在枫桥旁写的这首诗却会千古流传。

那好,就请同学们在下面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吧。

我们一起来读。

)正音:寺、苏、齐读2、二读懂,解诗意过渡:同学们各自读通了全诗,下面老师要问问你们打算怎样做到二读懂,解诗意。

(借助书本注释和工具书,先解释重点词的意思,再把词义用通顺连贯的句子连起来,就解释了诗意。

翻译古诗的基本方法是代、调、补。

)(1)借助诗下的注解,各自读诗自学。

(2)同桌合作学习,交流你们组读懂了哪些诗句的意思?或者哪些诗句读不懂?看看同桌能不能帮你解决?(3)各组交流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其他同学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过渡语:我看到了,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

那么,通过自学,在小组里交流,关于《枫桥夜泊》这首诗你都知道了大意?谁愿意说一说?(月亮慢慢落下去了,乌鸦在树上啼叫,天地间布满寒霜。

(江枫:江边的枫树,也有解释成江桥和枫桥。

渔火:渔家的灯火。

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岸上的渔火,诗人愁丝缕缕难以入眠。

)(姑苏:苏州。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

)(3)指多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大意。

(月亮慢慢落下去了,乌鸦在树上啼叫,天地间布满寒霜。

昨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岸上的渔火,诗人愁丝缕缕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客船上。

)(4)出示插图,指名上台指图说全诗大意(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诗,用“---”划出诗人看到的景物,用“~~~~”划出诗人听到的景物,用三角号找出描写时间的词,交流(看到“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到“乌啼”、“钟声” 描写时间的词是“月落”、“夜半”。

)(6)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板书:拂晓时景物追忆昨夜景色)(7)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写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诗。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迷人的江南水乡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

你现在能体会到作者张继在写这首诗的感受吗?现在,谁能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就是三读会,达意境。

3、三读会,达意境。

(1)女生读全诗,这首诗围绕哪个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描写了诗人夜晚停船在枫桥岸边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幅清静悠远的夜景,抒发了诗人的哀愁。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过渡语: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还有什么疑问?好,学贵有疑,能动脑思考找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讨论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为什么而忧愁?你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忧愁?(张继应该是因为落榜而愁,思念家乡而愁。

张继常年在外,肯定思念家乡的亲人,他很可能是为思乡而愁。

)(从月亮慢慢落下了,乌鸦在啼叫,江边的枫树,江面的“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构成一幅幽美的江中夜景,带着旅愁的诗人一夜未眠。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等等可以看出诗人的忧愁。

)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质疑、解疑(3)教师小结:是呀,通过这首诗,我们真的能体会到科考落榜、孤身在外的诗人的心事,他的失眠,他的忧愁,他的孤单:月亮落下去了,寒霜满天,枫桥边的树郁郁葱葱,只有对面的点点渔火让人感到一丝温暖,那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叫人难以入睡,正在这时,从寒山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在寂静的夜里,钟声显得是那么悠远、绵长,还带着淡淡的忧伤。

4、四会读,有感情我们要做到四会读,有感情,首先要先注意读出诗的节拍。

(1)指名读,划出诗的节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你怎么读这首诗?(前两句朗读时要略带感伤语调,语速要慢。

“姑苏城外寒山寺”要稍快,要有惊奇之感。

最后一句读得凄凉而悠长。

朗读时要想象诗中景象,体会诗中意境。

)小结:吟诵,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古诗,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得饱满一些,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回味。

(2)指导朗读、试着背诵a、听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感受。

交流感受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b、指多名比赛读。

评议。

c、男女生练读。

(3)学唱古诗新韵(全班起立,老师范读时认真听,体会感情;学生唱第一遍歌词时,认真听、感受音乐,第二、三遍边跟着唱,边拍手打节奏。

)(三)拓展:交流中外名人忧愁了都做些什么,深入体会忧愁。

(5分钟)1、张继忧愁了写诗,你还会背哪些抒发诗人愁绪的诗句?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现在呢,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2、小结是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笑语欢歌,也有忧郁哀愁。

而张继呢,是变忧愁为诗,留下了这千古绝唱。

刚开始老师放的《涛声依旧》,也说明了这首诗的影响深远,它的歌词就是来源于这首诗。

《枫桥夜泊》的确影响深远。

如果有机会,请大家也选择一个深秋的寒夜,到苏州去,去看一看那江枫渔火,望一望那月落霜天,听一听那夜半钟声,感受一下这诗中愁的韵味。

(五)总结:同学们,今天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相信一定能运用今天学习的古诗“四学法”来学习古诗,对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

像千年好酒,醇厚绵长,像散发着芳香的清茶,让人回味无穷。

所以,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自华”。

是的,诗是跳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喜欢并热爱诗歌吧.!(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

2、用简笔画画这首诗,在班上展览。

3、改写《枫桥夜泊》(七)板书设计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 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