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

合集下载

语文三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作者张继简介

语文三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作者张继简介

作者张继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唐代诗人,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人。

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

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

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

然铨选落地,归乡。

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长安,洛阳),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

分掌财赋于洪州。

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

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

”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

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9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课件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9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课件

而且暗示了夜的深沉,衬托出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核心问题: 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分别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图?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秋景的古诗。《山行》写的是 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 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 山林秋色图。《枫桥夜泊》写的是诗人夜间停泊在枫
导思: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
诗人看到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四种景物,
一个“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一个“寒”字巧 妙地点出了季节,一个“斜”字写出了山路的蜿蜒 曲折。“白云生处”突出了山势之高。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用二月花来和枫叶作对比,写出霜叶胜花的美景, 将原本萧条的秋景写得生机勃勃,令人耳目一新。这 两句寄托了诗人对枫叶的喜爱之情。
2.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积累语言。(难点)
走进作者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 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 文集》。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代表作品:《江南春》《泊秦淮》
串珠问题: 1.《山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 人家、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课文结构
远景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山 行
近景 ——枫林 霜叶
秋景迷人
课文主旨
《山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 白云、人家、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 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有几户人家。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五课 枫桥夜泊教案 西师大版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五课 枫桥夜泊教案 西师大版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五课枫桥夜泊教案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能认识课后生字并正确书写。

2. 体会这首诗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

3. 能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并能背诵默写。

教学准备1. 让学生在课前对唐诗作一些搜集、了解,也可以了解一下作者张继及这首诗的赏析文章。

2. 反映诗中意境的图画。

古代弹拨乐曲的磁带。

教材简析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张继。

据说,一次张继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回家途中,因心情沮丧而作这一首诗,这首诗句句都是写的客旅愁思。

霜天月落、乌鹊凄啼、江边枫叶、渔船灯火、城外寺庙、半夜钟声编织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秋夜江景图。

诗人把这样的夜景与愁思交织在一起,情景交融,使诗的意境又深一层。

因而成了千古名句。

这首古诗的教学重在朗读,通过诵读,领悟意境,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巨大艺术魅力。

诗句的意思是:满天寒霜里,月儿在乌鸦的啼声中慢慢西沉。

渔船灯火闪映,江边枫叶摇曳,诗人忧愁地看着这些景象久久不能入睡。

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悠悠传入客船。

这首诗写得清新而深沉,没有丝毫雕饰的痕迹,但是却使人感到意蕴无穷。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建议1课时完成。

*注意“眠”字的读音是,不要读作。

夜泊:夜晚停泊。

泊,停靠。

“泊”字是多音字,在这儿读,不读。

乌啼:乌鸦啼叫。

也有一说是月亮落在乌啼山背后。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水。

对愁眠:指旅人怀着忧愁入睡。

夜半:就是半夜的意思。

*朗读本诗,可引导学生读出诗歌所表现的宁静中透出淡淡忧愁的意境。

边诵读边品味。

诵读节奏参考:月落 / 乌啼 / 霜满天,江枫 / 渔火 / 对愁眠。

姑苏城外 / 寒山寺。

夜半钟声 / 到客船。

*读的时候韵脚可略略拖长,读出韵味来。

*先记住并写好生字,再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默写。

*课后第1题: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而且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

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课后第2题:学生在读中体会、勾画。

写的秋天的景象,从“霜满天”、“江枫”这些词中看出来的。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教案《枫桥夜泊》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

活动过程:一、出示挂图导入。

1、提问:这是什么地方?2、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二、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配乐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

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3、幼儿跟读。

4、了解古诗结构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三、分句理解古诗。

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

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

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四、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请个别幼儿念。

3、作画。

五、过渡语:刚才我们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我们来当个小画家,让我们听着配乐诗画出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

1、是否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2、能否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

活动反思: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听所感。

2017秋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枫桥夜泊》资料张继

2017秋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枫桥夜泊》资料张继

《枫桥夜泊》资料张继:张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

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

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

然铨选落第,归乡。

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

分掌财赋于洪州。

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

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

‛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

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刘长卿有《哭张员外继》诗,自注云:‚公及夫人忽悠金辉玉洁,都是诗人。

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录至德元年至大历暮年诗人二十六家的诗一百三十二首,其中有张继诗三首。

高仲武评云:‚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

其于为文,不自雕饰。

及尔登第,秀发当时。

诗体清迥,有道者风。

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

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

‛从评语看来,可知他家世代是诗人,我们已无法知道他是谁的子孙。

他的诗见于《全唐诗》者,只有四十馀首,其中还混入了别人的诗。

但宋人叶梦得曾说:‚张继诗三十馀篇,余家有之,‛《石林诗话》)可知他的诗,在南宋时已仅存三十馀首了。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

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

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

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原文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1、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

有人说“枫江古为封江”、“枫桥旧作封桥”(宋周遵道《豹隐纪谈》),也有人说,“旧把此桥误作封桥,到王珪才改正为枫桥”(《吴郡图经续记》),还有人说,“本为封江、封桥,王珪改封为枫,人们震慑权势,只得趋附”。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2、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3、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柯继承等指出,“唐以前早先枫桥称作封桥,吴语封、枫同音,以封桥误为枫桥,因河边有经霜红叶树之故。

根据张诗所表明的物候及月相分析推算,张诗当作于农历十月深秋时分,江南水边多植乌桕之类树木,经霜叶红,古人诗中多混作为‘枫’。

故江枫,是泛指江边的红叶类树,不必是枫。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全唐诗》“渔火”作“渔父”。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4、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5、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讲义(附同步练习)诵读欣赏——描写秋天的诗《枫桥夜泊》-部编版

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讲义(附同步练习)诵读欣赏——描写秋天的诗《枫桥夜泊》-部编版

重点导读: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枫桥夜泊》。

2. 展开联想想象古诗《枫桥夜泊》所描写的画面,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乡愁。

3. 积累有关描写秋天的诗句。

课文精析:1. 诗人简介张继,字懿孙,唐代诗人。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2. 诵读诗文,聆听经典播放视频,学生跟读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学生自读。

3. 字斟句酌,悟意明理(1)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从题目《枫桥夜泊》,我们知道了是夜晚把船停靠在枫桥边。

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呢?我们细细品味。

①这么美的诗句,读完以后,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仿照句式来说一说。

读着诗句,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着诗句,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着诗句,我仿佛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看到:月亮落下去、遍地的寒霜、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

从哪儿看到的,我们找一下诗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听到:诗人听到些什么呢?(乌鸦的叫声、钟声)从哪儿看出来的?(乌啼、夜半钟声)我们想象一下画面:月亮落下去了,寂静的夜晚传来乌鸦的叫声,到处是一片寒霜。

面对漆黑的枫树林、渔船上星星点点的灯火、半夜响起的钟声,此时此刻作者心情会怎样呢?(思乡、伤感等等)从哪儿看出来的?(愁眠)愁眠:难以入睡。

那让我们带着伤感的语气来读读这首诗吧!③体会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一夜未眠的客人。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范文模板12篇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范文模板优缺点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范文模板12篇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范文模板优缺点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范文模板12篇枫桥夜泊教学反思范文模板优缺点下面是整理的《枫桥夜泊》教学反思12篇枫桥夜泊教学反思优缺点,供大家参考。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1《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歌作品,由题目可知讲的是诗人夜晚停船于苏州枫桥时的所见所闻。

全诗讲述了一位客居他乡的游子,在枫桥,月落秋霜之夜见到的一种凄清、寂寥的景色,听见的哀愁的声音,进而由此产生了对自身的愁、对家乡的愁、对国家的愁、对百姓命运的愁。

在介绍作者时,我联系了诗人张继所在的时代,介绍有关的历史时代背景。

在备课时,我这样安排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在最后感受诗人愁家国的理解上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联系,便于知人论世。

令我意外的是,当我讲到唐肃宗是唐玄宗的儿子,玄宗末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家由盛而衰,诗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客徙他乡的时候,孩子们都十分的感兴趣。

这样的小插曲让古诗教学的课堂突然活跃起来。

在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关注“愁”这个字,为全诗找准情感基调。

接着,以“从哪里看出来诗人很忧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这一部分,首先是引导学生对诗作的字面意思进行理解,然后通过诗人的所见所闻,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诗人此时的孤寂与哀愁。

以“诗人愁的是什么?”来联系之前对诗人的介绍,感受诗人的羁旅之愁、家国之悲。

课程结束后,我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一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他将诗中诗人的所见所闻进行了串讲,询问学生,如果“愁”有颜色,它是什么颜色的,你从哪里感受到?如果它有声音,又是什么声音的,你从哪里感受到?虽然都是讲所见所闻,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相较于我就显得诗意多了,也更加便于学生自主的学习理解,也会对“愁”的理解更加深刻。

看来,要教好一首古诗,教的有诗意,让学生学的有体会,须得多花心思。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2《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描绘了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

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伴着乌啼、钟声,交织成一幅凄美的秋江夜泊图。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枫桥夜泊知识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doc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枫桥夜泊知识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doc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枫桥夜泊知识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接下来为大家分享枫桥夜泊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练习题★一、直呼其名写拼音。

三年级语文书上册的第11页

三年级语文书上册的第11页

三年级语文书上册第11页
一、课文标题
本页课文标题为《山行》,是一首描绘山林秋色的诗歌。

二、古诗题目
本页包含的古诗题目是《枫桥夜泊》。

三、课文内容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课后习题
1.背诵并默写《山行》。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的理解。

五、语文园地
本页的语文园地包含了一些关于秋天景色的描写,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意境。

同时,还有一些关于词语搭配和句子仿写的练习,以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三年级语文书上册第11页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本页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秋天的景色和特点,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和诗歌的魅力。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乌啼霜满天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江枫渔火 姑苏城外寒山寺, 钟声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苏州别 称
姑苏 寒山寺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半钟声
半夜的钟 声
满天寒霜里,月 儿在乌鸦的啼声 中慢慢西沉。渔 船灯火闪映,江 边枫叶摇曳,诗 人忧愁地看着这 些景象久久不能 入睡。姑苏城外 寒山寺半夜敲响 的钟声,悠悠传 入客船。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25、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满天寒霜里,月 儿在乌鸦的啼声 中慢慢西沉。渔 船灯火闪映,江 边枫叶摇曳,诗 人忧愁地看着这 些景象久久不能 入睡。姑苏城外 寒山寺半夜敲响 的钟声,悠悠传 入客船。
chóu
mián


枫桥 泊 枫桥夜泊
地名
靠岸停船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凄惨
啼 满天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 渔火 江枫渔火对愁眠。
江边 的 枫树 渔船上 的灯火 Nhomakorabea布满天 空
为什么?

襄阳人,唐天宝末至大历初著名诗人。 天宝十二年进士。有诗名,尚气节,不附 权贵,学识渊博。他的诗不事雕琢。《枫 桥夜泊》是流传较广,较有影响的诗。据 说,一次张继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回家途 中,因心情沮丧而作这一首诗,这首诗句 句都是写的客旅愁思。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2024年《枫桥夜泊》说课稿

2024年《枫桥夜泊》说课稿

2024年《枫桥夜泊》说课稿《枫桥夜泊》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枫桥夜泊》。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枫桥夜泊》是语文国家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二首,本单元课文旨在通过文本让学生欣赏、领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诗人借景抒发了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依据教学内容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诵读诗歌;能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2.能在诵读过程中抓住诗眼及意象进行画面想象,进一步领会诗人感情,从而形成个性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抓住古诗意象,通过吟诵理解诗意,领会诗情。

理解诗人是如何表现“愁”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重视古诗教学,对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因时空差距,学生处在以直观感受为主的心理水平。

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以上分析,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本课教学将充分体现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利用图画、声音让学生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拉近学生与诗人与文本的距离。

2.体验学习教学法。

本课重点是抓住古诗意象,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因此教学时,我将让学生把古诗还原成图画,在想象的过程中完成个性的领悟。

3.提示点拨法。

点拨学习思路,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

点拨学习重难点,本课难点是理解诗人的“愁”及诗文传递出来的清幽凄冷的意境,这时我将提示诗人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4.评价激励法。

本课教学我讲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只要言而有理,不拘泥于追求标准答案,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这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

精编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练习题及答案(2020新教材)

精编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练习题及答案(2020新教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精编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练习题及答案(2020新教材)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直呼其名写拼音。

()()()()停泊江枫对愁眠姑苏
二、辨字组词露一手。

落()啼()眠()船()
洛()帝()民()舷()
三、解释词语。

江枫;
愁眠;
乌啼;
渔火;
四、填空。

《枫桥夜泊》一、二句写的是诗人()的景色,三四句写的是诗人()的声音,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思想感情。

五、读一读,背一背。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参考答案
一、bó fēng mián sū
二、落后啼哭休眠船工
洛阳帝王民众船舷
三、江边的枫树忧愁而无法入睡乌鸦啼叫捕鱼的灯火
四、看到听到孤寂忧愁
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游子对母爱的赞美。

三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25枫桥夜泊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25枫桥夜泊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25枫桥夜泊_西师大版枫桥夜泊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译文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赏析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

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

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即可为证。

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

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

”“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

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

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始建于梁代天监年间,距现在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寒山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传说到了唐代贞观年间,因高僧寒山由天台山到这里作住持,所以改名寒山寺。

当时寺内有一口大钟,以声音洪亮闻名于世。

自唐代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问世以后,寒山寺更为人们所熟知。

张继的《枫桥夜泊》,曾由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文征明手书,并刻于石碑,立在寒山寺内。

明末,寒山寺毁于大火,诗碑也被焚破碎。

后经人苦心搜寻,将残碑碎片嵌留在碑廊的墙壁上。

现在寒山寺内陈列的张继诗碑是晚清光绪年间俞樾补书的。

诗里提到的那口大钟,早已不知去向,现在悬挂在大雄宝殿内右侧的一口青铜钟是日本友人在1906年赠送的,八角钟楼上的另一口铁钟也是近代之物。

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1.别董大[唐]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绝句[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枫桥夜泊[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寒食[唐]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滁州西涧[唐]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9.采莲曲(其二)[唐]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0.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1.所见[清]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名鸣蝉,忽然闭口立。

12.山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3.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4.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5.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7.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练习题及答案(二套)

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练习题及答案(二套)

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练习题及答案(二套)目录: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练习题及答案一三年级语文植物的睡眠练习题及答案二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练习题及答案一一、直呼其名写拼音。

()()()()停泊江枫对愁眠姑苏二、辨字组词露一手。

落()啼()眠()船()洛()帝()民()舷()三、解释词语。

江枫:愁眠:乌啼:渔火:四、填空。

《枫桥夜泊》一、二句写的是诗人()的景色,三四句写的是诗人()的声音,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思想感情。

五、读一读,背一背。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参考答案一、bó fēng mián sū二、落后啼哭休眠船工洛阳帝王民众船舷三、江边的枫树忧愁而无法入睡乌鸦啼叫捕鱼的灯火四、看到听到孤寂忧愁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游子对母爱的赞美。

三年级语文植物的睡眠练习题及答案二一、火眼金睛分得清(选字填空)。

【值植直】()树()日()接【睡锤垂】铁()()直()眠二、从下列词语中分别找出四组近义词和反义词。

快乐喜爱合拢容易特别开始张开特殊环绕舒适结束悲伤舒服喜欢困难围绕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蒲公英入睡时的花瓣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

()2、花生也是一种爱睡觉的植物。

()3、胡萝卜的花,则垂下头来,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每逢()的夜晚,我们只要细心()周围的植物,就会()一些植物已发生了()的变化。

比如公园中常见的(),它的叶子由许多()组合而成,在白天()而又(),可一到夜幕()时,那无数()就()地()。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例如在水面上绽放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际,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舒展开来,似乎刚从酣睡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25枫桥夜泊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25枫桥夜泊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25枫桥夜泊_西师大版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热爱古文,也做过古代汉语老师的追星族,因此对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四首》,我成竹在胸。

课程的进行也的确如此,学生通过画面感知到了《山行》一诗中深秋山林色彩鲜艳的特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到了《江雪》作者那份千万孤独的冷寂以及寒江垂钓的人格力量。

听到学生的杰出回答,我不禁欣欣然起来,满怀信心地开始了第二课时的讲述。

在《涛声仍旧》悠扬的乐曲声中,当我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枫桥夜泊》动静结合的画面,产生情形交融体验的时候,一个学生的问题使我沾沾自喜的感受戛然而止。

“老师,那个地点的‘乌’不是乌鸦的意思。

”亚妮在我示意后站起来说。

什么?不是乌鸦!亚妮的话刚一出口,我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然而,直觉告诉我应当听完小孩的话。

“说说理由。

”我沉住气问小孩。

“‘乌’,在那个地点实指当地的水老乌,即驯养后用来捕鱼的鸬鹚。

”如何是鸬鹚呢?经历中、《教参》上,甚至学生手中的《跟我学语文》都没有见到如此的说明啊!一时刻,我无法确定,看着亚妮坚决的表情,我犹疑着。

亚妮看起来看穿了我的心思,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打印纸。

明显是有备而来。

“‘乌啼’并非‘乌鸦啼叫’。

‘乌’在那个地点实指当地的水老乌,即驯养后用来捕鱼的鸬鹚。

杜甫有诗‘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其中的乌鬼指的确实是鸬鹚……”亚妮中意地扬起头,尽情地沐浴在大伙儿惊奇的目光中。

我微笑着让亚妮坐好,在赞扬她的同时头脑里快速地进行分析辨别,但是一开口,难道语讷起来。

“同学们、同学们,亚妮说的专门有道理。

老师需要考虑一下。

”看着学生们或惊奇、或不解、或疑问的表情,我顿了一顿,红着脸说:“这首诗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们多读几遍。

”好不容易,学生在我的“启发”下,临时转移了注意力。

度过了如芒在背的20分钟,我匆匆赶回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搜索。

结果,我应当感谢我的学生,幸亏没有草率地打断她的讲述,她的置难使我在备课之外又发觉了许多新知。

但是在短暂的欣喜之余,我更加犹豫了,这么多和学生已有知识体会迥异的观点如何引导他们明白得呢?如何说学生的体验、思维能力还有限,能一下子明白得这么多与生活认识不同的见解吗,我陷入了深思……最后,依旧指导老师提醒了我:让学生也上网找资料,由他们自己来明白得诗句。

2019年精选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五单元25 枫桥夜泊西师大版拔高训练第五十二篇

2019年精选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五单元25 枫桥夜泊西师大版拔高训练第五十二篇

2019年精选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五单元25 枫桥夜泊西师大版拔高训练第五十二篇第1题【填空题】根据课文《枫桥夜泊》理解填空这首诗采用______的写法,先写______,然后追忆______,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读古诗《枫桥夜泊》,文学常识填空张继(约715~约779)字______,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

______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形近字组词啼______ 蹄______城______ 诚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写出反义词月落—______ 愁—______ 城外—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读古诗《枫桥夜泊》,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月落______ 夜半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读古诗《枫桥夜泊》,根据意思写词语①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钟声音。

______②怀着旅愁,似睡非睡。

______【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写出近义词眠—______ 夜半—______ 到—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说说《枫桥夜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解析】:第11题【语言表达】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①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

②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答案】:【解析】:第12题【语言表达】缩句①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

②数万名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天安门。

【答案】:【解析】:第13题【语言表达】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①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②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答案】:【解析】:第14题【语言表达】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抒发了作者什么心情? 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
抒发了诗人旅途中孤独、寂寞
的心情。
“愁”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苏州。苏州西面有姑苏山。
寒山寺:坐落于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处的枫 桥镇,始建于南朝梁,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说说后两行诗的意思?
在这充满寒意
的夜里,只有 城外寒山寺的 钟声在空中回 荡,一直传到 客船上来。
诗意: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停在树上的乌鸦又啼叫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
江村桥
张继诗中之“江枫”指的是江村桥和枫桥,明 代苏州诗人高启有诗佐证:“画桥三百映江城,诗 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 声。”此诗与张继《枫桥夜泊》遥相呼应。
枫桥夜泊之客船
枫桥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 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 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 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使夜空充满了凉意。 江枫伴随着渔船上的灯火,我与愁思相伴 难以入睡。
枫桥夜泊
(夜晚把船停在枫桥附近的岸边)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shuāng bó chóu sū 霜 泊 愁 苏 chéng sì zhōng 城 寺 钟
枫桥夜泊
[唐]张客船。
起来,到处弥漫着寒霜,使夜空充满了凉意。 (诗人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缕缕愁思涌上心头,难以入睡。) 在这充满寒意的夜里,只有城外寒山寺的钟 声在空中回荡,一直传到客船上来。
《枫桥夜泊》这首诗写诗人看到 的景物有:残月、霜天、江枫、 渔火、寒山寺、客船,听到的声 音是:乌啼、钟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