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包拯传》原文及翻译
包拯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少力学,有刚直之性。
及长,举进士,授大理评事。
包拯为官,以严明公正著称。
尝断一狱,狱囚百人,皆诬服。
包拯曰:“吾观此狱,非一人之过也。
”遂命释之,察其情实,果有冤者。
注释: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
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庐州古称。
少力学,有刚直之性。
年轻时勤奋学习,性格刚直。
及长,举进士,授大理评事。
及长,长大后,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
大理评事,官名,负责审理大理寺(古代司法机构)的案件。
包拯为官,以严明公正著称。
包拯担任官职时,以严厉、公正而闻名。
尝断一狱,狱囚百人,皆诬服。
尝,曾经;断,审理;狱,监狱;狱囚,囚犯;诬服,被冤枉而服罪。
包拯曰:“吾观此狱,非一人之过也。
”包拯说:“我看这个案件,不是一个人的过错。
”遂命释之,察其情实,果有冤者。
遂,于是;命,命令;释,释放;察,考察;情实,真相;果,果然;冤者,被冤枉的人。
翻译: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氏。
年轻时勤奋学习,性格刚直。
长大后,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
包拯担任官职时,以严厉、公正而著称。
曾经审理一个案件,监狱中有百名囚犯,他们都承认了冤枉的罪行。
包拯说:“我看这个案件,不是一个人的过错。
”于是命令释放他们,经过调查,果然发现了被冤枉的人。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少力学,有刚直之性。
及长,举进士,授大理评事。
包拯为官,以严明公正著称。
尝断一狱,狱囚百人,皆诬服。
包拯曰:“吾观此狱,非一人之过也。
”遂命释之,察其情实,果有冤者。
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
他年轻时勤奋学习,性格刚直。
长大后,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并被任命为大理评事。
在担任官职期间,包拯以严厉和公正而闻名。
他曾经审理了一个案件,其中有一百名囚犯,他们都被冤枉地承认了罪行。
包拯说:“我看这个案件,并不是一个人的过错。
”于是,他下令释放了他们,经过仔细调查,果然发现了一些无辜的人。
包拯文言文朗诵及翻译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包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翻译: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
起初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建昌县的知县。
因为父母年纪都很大,包拯辞去了官职,得到了监和州税的职位。
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了官职,回家赡养老人。
几年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
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
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
”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这个盗贼听罢又是吃惊又是佩服。
包拯调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
端州这地方出产砚台,他的前任知州假借进贡的名义,索取了数十倍的砚台送给权贵。
包拯集文言文
包拯集文言文1. 包拯传文言文翻译,白话释义: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
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
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
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过了很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当天长县知县。
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
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城最近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国家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
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
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
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宋史·包拯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寻拜监察御史里行,改监察御史。
时张尧佐除节度、宣徽两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与拯共论之,语甚切。
又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
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
”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
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岁满,不持一砚归。
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司户部副使。
秦陇斜谷务造船材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
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
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
”从之。
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
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
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
朝廷多施行之。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有删节)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文言文《包拯传宋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冤屈,办事的小吏因 此不敢欺瞒。
(2)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大茔中。 我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有犯罪贪赃的人,不得放回老家,死后不 得葬入家族墓地。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 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起初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建昌县知县,因父母年纪大了,推辞不赴任。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来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 回家赡养老人。
后数年,亲继亡。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恐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 去,同多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徙""转"分别指调任、转换官职,"拜"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包拯孝顺父母,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 多次劝勉之后,包拯才接受调遣。 B.包拯断案神明,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的主人前来状 告,包拯巧妙地抓到盗贼。盗贼震惊服气。 C.包拯为官清廉,京城里的人谈论到那些想行贿而打通关节的人,在 包拯那里行不通,将包拯与阎罗王相比。包拯在任端州知州时,从未 私占一方砚台。 D.包拯不畏权贵,京城发大水,由于皇家园林侵占了河道,河道堵塞 不通,包拯将这些园林全部拆毁。 是朝中权贵兴建园林侵占河道,使河道堵塞不通,包拯将新建园林建 筑的全部拆毁。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
宋史·包拯传(2)原文
宋史·包拯传(2)原文(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
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城最近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 包拯说:(你们国家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 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
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
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
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
(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
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
(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归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
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包拯文言文翻译
包拯文言文原文如下: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少好学,善属文。
登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第,累迁殿中丞、监察御史。
性刚直,不附权贵,遇事敢言,屡忤权要,故不得志。
仁宗朝,以直谏著称,时称“包青天”。
包拯居官清廉,不贪贿赂,不受请托。
凡所陈奏,皆以国事为重,不顾个人得失。
尝言:“天下事,无大小,皆当以公心行之。
”其为政,以严明法纪、肃清官场为务,决不姑息养奸。
包拯在任期间,屡破奇案,惩治贪官,为民除害。
其中,以包拯断疑案、破奇案最为人称道。
一日,有民妇控告其夫被杀,包拯经过一番审讯,发现凶手竟是一位贪官。
此案经包拯审理,贪官被绳之以法,民妇得以昭雪。
包拯不仅为政清廉,而且善于教育子女。
他告诫子弟:“为官者,应以民为本,廉洁奉公,勿以权谋私。
”他的子女皆能遵其教诲,成为贤良之才。
包拯在任期间,多次上书仁宗,陈述时政得失,提出改革建议。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请罢宫市》一疏,指出宫市之弊,建议仁宗罢免宫市,以减轻百姓负担。
仁宗采纳其建议,宫市遂罢。
包拯晚年,因劳累过度,身体渐衰。
仁宗嘉祐五年,包拯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仁宗为之辍朝三日,追赠太师、中书令,谥曰“孝肃”。
包拯一生刚正不阿,廉洁奉公,为后世称颂。
其文言文传世之作,如《请罢宫市》、《上仁宗皇帝疏》等,均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下为包拯文言文翻译: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
年轻时热爱学习,擅长写作。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考中进士,历任殿中丞、监察御史。
性格刚直,不攀附权贵,遇事敢于直言,屡次触怒权贵,因此不得志。
在仁宗朝,因直言进谏而闻名,当时被称为“包青天”。
包拯为官清廉,不收受贿赂,不接受请托。
他所陈述的奏章,都把国家大事放在首位,不考虑个人得失。
他曾说:“天下之事,无论大小,都应当以公心去处理。
”他处理政务,以严明法纪、整顿官场为己任,绝不姑息养奸。
包拯在任职期间,屡次破获奇案,惩治贪官,为民除害。
其中,包拯断疑案、破奇案最为人称道。
有一天,有一位民妇控告她的丈夫被杀,包拯经过一番审讯,发现凶手竟是一位贪官。
包青天文言文翻译
包拯为官,以民为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他治狱公正无私,深得民心。
一日,有盗贼作案,为百姓所擒,盗贼声称自己是忠臣,只因被奸臣陷害,才沦为盗贼。
包拯不信其言,严加审问,终将其绳之以法。
又有百姓诉冤,包拯亲自审理,查明真相,为百姓伸张正义。
包拯在任期间,严惩贪官污吏,力主改革。
一日,有贪官索贿,包拯严词拒绝,并将其绳之以法。
又有官吏贪污,包拯将其查实,上报朝廷,使得贪官污吏闻风丧胆。
包拯还提倡节俭,严惩奢侈之风。
当时,朝廷官员多奢侈无度,包拯下令禁止,使得风气为之一变。
包拯在朝中,不畏权贵,敢于直言。
一日,宰相王安石推行新法,包拯上书反对,认为新法不利于民生。
仁宗皇帝采纳包拯之议,新法得以废除。
又有权贵子弟犯法,包拯坚决依法惩处,使得朝中风气为之一新。
包拯一生,以公正廉明著称,被誉为“包青天”。
他去世后,仁宗皇帝追赠他为太子太师,赐谥“忠清”。
后世对其敬仰之情,更甚于生时。
以下为包拯文言文翻译: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生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卒于仁宗嘉祐六年,年六十四。
包拯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
长大后,精通经术,擅长文章,尤其擅长法律。
起初担任大理评事,历任监察御史,以刚正不阿、清正廉洁著称。
包拯为官,以民为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他审理案件公正无私,深得民心。
一日,有盗贼作案,被百姓擒获,盗贼声称自己是忠臣,只因被奸臣陷害,才沦为盗贼。
包拯不信其言,严加审问,终将其绳之以法。
又有百姓诉冤,包拯亲自审理,查明真相,为百姓伸张正义。
包拯在任期间,严惩贪官污吏,力主改革。
一日,有贪官索贿,包拯严词拒绝,并将其绳之以法。
又有官吏贪污,包拯将其查实,上报朝廷,使得贪官污吏闻风丧胆。
包拯还提倡节俭,严惩奢侈之风。
当时,朝廷官员多奢侈无度,包拯下令禁止,使得风气为之一变。
包拯在朝中,不畏权贵,敢于直言。
一日,宰相王安石推行新法,包拯上书反对,认为新法不利于民生。
仁宗皇帝采纳包拯之议,新法得以废除。
包拯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
最初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建昌县的知县。
由于父母年事已高,他辞去官职,得到了监和州税的职位。
然而,父母又不愿意他离开,于是包拯辞去了官职,回家赡养父母。
几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仍然徘徊犹豫、不忍离去,乡里的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他。
经过一段时间,包拯才接受了调动,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
在天长县任职期间,有一名盗贼割了别人家牛的舌头,牛的主人前来告状。
包拯对他说:“你只管回家去,把牛杀了卖了。
”不久,又有人来告发有人私自杀牛,包拯反问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告发别人?”盗贼听后,又吃惊又佩服。
后来,包拯被调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
端州盛产砚台,前任知州为了贿赂权贵,常常以数十倍的价格征收砚台。
包拯命令工匠只制作足够的砚台以供贡品,任期届满时,他没有带一砚台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时,契丹的官员对他说:“雄州新开便门,你这是想引诱我们叛逃的人,挑拨边疆事务吗?”包拯回答道:“涿州也曾开过门,挑拨边疆事务何必开便门呢?”对方无言以对。
包拯被召回朝廷,担任开封府权知府,后来又升任右司郎中。
他在朝廷中刚毅正直,使得贵族和宦官都对他敬畏有加,听到他的名字的人都感到恐惧。
人们把他比作黄河的水一样清澈。
即使是儿童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字,称呼他为“包待制”。
京城的人们说:“没有贿赂,有阎罗包老。
”按照旧制,诉讼不得直接到庭下。
包拯开放正门,让人们可以直接陈述事实,官吏不敢欺骗。
包拯性格刚直,厌恶官吏苛刻,注重厚道,虽然非常痛恨恶行,但从未不推以忠恕。
他与人交往不苟合,不虚伪地讨好他人,平时没有私书,因此朋友、亲党都与他断绝关系。
尽管地位高贵,但他的衣服、用具、饮食都与布衣时代一样。
他曾说:“后世子孙做官,如有贪污者,不得放归本家,死后不得葬于大墓中。
若不遵从我的意愿,就不是我的子孙。
”包拯的一生充满了正义和正直,他的事迹和品质被后人传颂。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清官的形象,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官员。
包拯字希仁文言文翻译
包拯,字希仁,北宋之贤臣也。
幼而聪颖,好学不倦。
及长,博览群书,博学多才。
尝言:“吾生有二志,一为治国平天下,二为修身齐家。
”其志向之高远,令人敬仰。
包拯为官,秉持公心,刚正不阿。
一日,有宦官求贿,包拯严词拒绝,曰:“吾为官,正以公平为重,岂可受贿?”宦官羞愧而退。
又有奸臣献媚,包拯亦不为所动,曰:“吾以忠良为友,以正直为伴,岂能随波逐流?”其公正廉明,为后世所传颂。
包拯为官,勤政爱民。
一日,县民诉冤,包拯闻之,立即审理。
经查,冤情属实,遂将贪官惩处,为民伸冤。
又有饥民求食,包拯亲自巡视,发放粮食,救民于水火。
其仁爱之心,令人感动。
包拯为官,不畏强权。
一日,权贵子弟犯法,包拯不顾其势,严惩不贷。
曰:“法者,国之权衡也,岂能因人废法?”其刚正不阿,令世人敬畏。
包拯为官,重视人才。
一日,有贤士被埋没,包拯闻之,立即举荐,使贤士得以施展才华。
又有一才子被诬陷,包拯力排众议,为才子洗清冤屈。
其慧眼识才,使天下英才尽出。
包拯为官,讲究廉洁。
一日,有官吏送礼物,包拯拒之曰:“吾为官,清正廉洁,岂能受贿?”官吏羞愧而退。
又有商人献金,包拯亦不收,曰:“吾为官,公正无私,岂能贪财?”其廉洁自律,为后世所景仰。
包拯为官,关心民生。
一日,有百姓诉苦,包拯亲临视察,了解民情,为民谋福。
又有一地方遭受灾害,包拯亲自组织救灾,使灾民得以安居乐业。
其为民之心,令人敬佩。
包拯为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一生勤政爱民,廉洁自律,刚正不阿,公正廉明,堪称一代贤臣。
后世之人,无不以包拯为楷模,传颂其美德。
今译其文言文如下:包拯,字希仁,北宋之贤臣也。
幼而聪颖,好学不倦。
及长,博学多才。
尝言:“吾生有二志,一为治国平天下,二为修身齐家。
”其志向之高远,令人敬仰。
为官秉持公心,刚正不阿。
一日,有宦官求贿,包拯严词拒绝,曰:“吾为官,正以公平为重,岂可受贿?”宦官羞愧而退。
又有奸臣献媚,包拯亦不为所动,曰:“吾以忠良为友,以正直为伴,岂能随波逐流?”其公正廉明,为后世所传颂。
高考文言文模拟训练:《宋史-包拯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模拟训练:《宋史•包拯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
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
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
朝廷多施行之。
复官,徙江宁府,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
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
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
”帝喜曰:“徐当议之。
”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条责诸路.。
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事皆施行。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B.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C.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D.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端土产砚”,端砚因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而得名。
包拯清廉的文言文翻译
包公幼孤,家贫力学,不染俗习。
及长,以明经擢进士,历仕真、德、仁、英四朝,官至龙图阁直学士。
公之廉,自有一格。
尝曰:“吾为官,必以清廉自守,不以权势为重,不以私欲为念。
”公在官,洁己奉公,不敢以私废公。
每有疑狱,必亲临审察,不避权贵,不畏豪强。
有罪者,虽贵近不敢宽纵;有功者,虽贫贱必加赏赐。
公之心,如明镜高悬,无私无偏,故得民心。
一日,有百姓诉冤于公,言其兄被豪强诬陷,致家破人亡。
公闻之,即命差役拘拿豪强,严加审问。
豪强百般狡赖,终难逃法网。
公乃依法严惩,豪强伏法,百姓得以伸冤。
又有民家失火,财物尽毁。
公闻之,命人赈济,又亲往慰问,百姓感公恩德,无不感激涕零。
公曰:“吾为官,以民为重,民之疾苦,即为吾之疾苦。
”包公虽位高权重,然生平不蓄私财,所居宅舍,朴素无华。
公之饮食,亦极简朴,常以蔬菜粗粮为食。
人或问之:“公何故如此?”公答曰:“吾之俸禄,足以养家,何必贪求财物?”公在朝,屡次上疏,弹劾贪官污吏,整顿朝纲。
时有宦官专权,公不畏强权,敢于直言。
宦官恨之入骨,屡欲陷害,然终未能得逞。
公曰:“吾虽孤身一人,然心中自有天理,岂惧宦官之恶?”公之刚正,使宦官不敢妄为。
包公之清廉,不仅表现在个人生活上,更体现在为政之道。
公在任期间,严惩贪官,奖赏廉吏,使朝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公之政绩,为后世所称颂。
公晚年,因病辞官归乡。
归途之中,百姓夹道欢迎,如迎圣人。
公下车拜谢,泪如雨下。
公曰:“吾虽退居乡里,然心中仍念百姓疾苦,愿为百姓造福。
”包公虽已离世,然其清廉之风,犹存于世。
后人敬仰包公,以之为楷模。
夫包公之清廉,实乃道德之光辉,国之瑰宝。
愿后人继承包公之遗风,廉洁奉公,为民造福。
译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
他为人刚正不阿,廉洁自守,被世人所称赞。
我听闻他的事迹,便为他翻译成文言文,以传承他的风范。
包公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不沾染世俗恶习。
长大后,凭借明经考试中进士,历经真、德、仁、英四朝,官至龙图阁直学士。
《包拯》原文与译文
《包拯》原文与译文包拯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当天长县知县。
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
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城最近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国家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包拯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包拯传脱脱 [元]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祁罢,而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
欧阳修言: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
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
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
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知建昌县知:主持B.第归,杀而鬻之鬻:卖C.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率:轻率,随意D.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蹊:小路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包拯刚毅和廉洁的一组是()(3分)A.①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②皆审验劾奏之B.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②岁满不持一砚归C.①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②拯因家居避命D.①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②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包拯巧用妙计,智破盗割牛舌案,连盗贼都吃惊佩服。
包拯课外文言文翻译
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少聪敏,有文武才。
初,举进士不第,遂为县令。
政事修举,威令赫赫,民畏而爱之。
迁殿中丞,出知湖广路转运使,又以治行称。
入为监察御史,数上疏言事,多所论列,时论以为直臣。
擢为右司谏,屡陈时政之失,不避权幸,名震朝野。
仁宗朝,拜御史中丞,迁开封府尹。
到官,治平三年,以廉直称。
每见贫民,必问疾苦,疾苦悉心,无所顾忌。
一日,有民至府诉冤,包拯立命拘捕,不令有司问状。
民诉曰:“臣家贫,无以自活,故告贷于邻人,邻人拒而不与,臣无奈何,只得告官。
”包拯闻之,怒曰:“邻人何忍见汝困厄,乃拒贷而不顾?”遂命杖邻人,以偿其贷。
民乃欢然而去。
包拯之廉,非独在于赏罚分明,亦在于修身养性。
一日,其弟包拯子为县令,至开封,欲见兄。
包拯闻之,密令左右曰:“吾弟至,但令相见,勿令通问。
”左右既见,言其来意。
包拯曰:“吾弟虽为县令,吾岂不知?然吾恐其以官势求人,故令相见而不通问。
”包拯子见兄,辞去,包拯送之至门外,曰:“吾弟虽贵,吾不敢以势压人。
尔行矣,勿以吾言为忧。
”包拯子感泣而去。
包拯之才,亦可见于其文学创作。
尝作《陈情表》一篇,言辞恳切,情真意切。
其文曰:臣包拯,庐州合肥人也。
臣少孤,母抚孤贫,臣得有成。
今臣以微功,擢为县令,虽不敢当大任,然敢以微诚,效犬马之劳。
臣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臣虽愚昧,敢忘国耻,竭忠尽智,以报皇恩。
臣愿陛下,宽以待臣,臣必竭尽忠诚,以报陛下。
译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
他年少时聪明伶俐,具有文武才能。
起初,参加科举考试未能及第,于是担任县令。
在处理政事时,政绩显著,威严显赫,民众既敬畏又爱戴他。
后来,他被任命为殿中丞,外出担任湖广路转运使,又因政绩卓著而受到赞誉。
回到朝廷后,担任监察御史,多次上疏陈述政事,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当时的人们认为他是正直的大臣。
后来,他被提升为右司谏,多次陈述时政的失误,不畏权贵和宠臣,名声震动朝野。
在仁宗朝,他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后调任开封府尹。
《包拯》原文与译文
《包拯》原文与译文包拯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当天长县知县。
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
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城最近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国家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宋史·列传·卷七十五包拯
宋史·列传·卷七十五包拯作者:脱脱、阿鲁图等包拯吴奎赵抃(子屼)唐介(子淑问义问孙恕)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寻拜监察御史里行,改监察御史。
时张尧佐除节度、宣徽两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与拯共论之,语甚切。
又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
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
"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
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
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司户部副使。
秦陇斜谷务造船材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
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
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
"从之。
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
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
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
朝廷多施行之。
除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包拯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寻拜监察御史里行,改监察御史。
时张尧佐除节度、宣徽两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与拯共论之,语甚切。
又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
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
”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
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岁满,不持一砚归。
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司户部副使。
秦陇斜谷务造船材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
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
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
”从之。
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
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
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
朝廷多施行之。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有删节)
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
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
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
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管理天长县。
不久拜监察御史裹行,改监察御史。
当时张尧佐除节度、宣徽雨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与包拯一起奏论此事,言辞很急切。
又曾经建议说:“国家每年向契丹交纳财物,不是抵御戎人的计策,应该操练军队选择将领,致力于充实边境守备。
“又请求重视门下封还驳正的制度,以及废黜贪官污吏不得做官,选择郡守县宰,推行考核试用补任恩荫子弟的方法。
当时各道转运加按察使,他们上奏弹劾官吏大多指摘细小过失,注重苛刻严察相互标榜,官吏自觉不安,包拯因此请求免去按察使。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
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
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出京任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调任陕西,
又调任河北,入朝任三司户部副使。
秦陇斜谷务所的造船木材,一概向百姓征收索取;又七个州交纳河桥竹索的赋税,一般有几十万,包拯都奏请加以废除。
契丹在邻近边塞地区集结军队,边境州郡渐加戒备,命令包拯去河北调发军粮。
包拯说:“漳河地区肥沃的土壤,百姓不能耕种,邢、沼、赵三州农田一万五千顷,一概用来牧马,请求把这些全都分给百姓。
“听从他的意见。
解州盐法规定使百姓困竭,包拯前去加以经营管理,请求一概与商贩流通交换。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多次论述斥责权贵得宠大臣,请求免去一切由内廷施予的曲意恩赐。
又依次递上唐魏郑公的三条奏疏,希望放在座位右侧,作为借鉴。
又上言天子应当明于听取采纳,分辨朋党,爱惜人才,不坚持先入为主的说辞,一共七件事;请求废除苛刻不宽厚的做法,抑制侥幸投机得官,正刑法明禁令,戒除兴建劳作,禁丘妖言妄说。
朝廷大多加以施行。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
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包拯性格正直,憎恶官吏苛杂刻薄,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非常憎恨恶行,但从来没有不用忠恕之道来推行政务的。
(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
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
(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归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
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