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知识点
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知识要点汇总
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知识要点汇总1.人的生命周期.2. 是个体发育的起点,种子中的是由它发育而来的。
3.青蛙的生命周期。
5.青蛙的变态发育:象青蛙那样,从到的发育过程中,在和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变态发育。
6.昆虫的变态发育有两种类型:(1)不完全变态发育(蝗虫、螳螂、蜻蜓、蟋蟀、蝼蛄、臭虫):受精卵→幼虫(若虫)→成虫(2)完全变态发育(蚊、蝇、蝶、蜂、蛾、蟑螂):受精卵→幼虫(如孑孓、毛毛虫、蛆、蚕、菜青虫)→蛹→成虫(如蚊子、蝴蝶、苍蝇、蚕蛾、菜粉蝶)7.人体中的生殖细胞是和。
男性的生殖系统由、、、等器官组成,其中是主要的性器官。
能分泌和产生。
10. 女性的生殖系统由、、、、等器官组成,其中是主要的性器官。
能分泌和产生。
11.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早期胚胎发育营养来自,胚胎着床后发育营养主要来自。
12.胚胎通过和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获得氧气和养料)。
13.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是性发育、性成熟。
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的标志;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的标志。
14.第一性征是指,第二性征是指,男性的第二性征由分泌的来维持和激发。
女性的第二性征由分泌的来维持和激发。
激素直接进入血液而起作用。
15.男性的第二性征有,;女性的第二性征有。
16.通过和结合形成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的生殖方式,如昆虫类、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17.有性生殖按照胚胎发育方式可分为①胎生如;②卵生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③卵胎生如鲨、腹蛇。
20..有性生殖按照受精方式分①体外(水中)受精的有鱼类、两栖类。
②体内受精的有昆虫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1.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
生物的无性生殖有①分裂生殖如细菌、变形虫、草履虫、衣藻、小球藻。
②出芽生殖如酵母菌、水螅。
③孢子生殖如蕨类、藻类、苔藓类植物。
④营养生殖:用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七年级下科学的第三章主要讲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这些知识点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的分类”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是地球上所有有机体的总称,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细胞组成: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元,也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新陈代谢:生物可以自行进行代谢作用,摄取营养物质并转化为能量和生物体的物质,同时排出代谢废物。
3.生长和繁殖:生物可以通过有性或无性方式繁殖,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生长和发育。
4.适应环境:生物可以适应其所处的环境,并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5.具有遗传信息:生物都有DNA作为遗传物质,这种遗传信息会随着繁殖被传递给下一代。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指所有生命体都具有的基本属性,这些属性是进行生物学分类的重要基础。
二、生物的分类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繁多,为了方便研究和认识,人们将生物按照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进行分类。
生物分类的目的在于整理和描述生物的各种形态和特征,便于人们对生物的认识和研究。
生物分类依据不同的特征可以分为多种方式,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基于生物的进化关系来进行分类的,这种分类方法被称为“系统发生学”。
根据系统发生学的原则,生物可以分为以下七个分类阶层:1.界:最高一级,包括生物界所有生物。
2.门:界下一级,包括拥有大量共同特征的生物。
3.纲:门下一级,包括同一门的生物,共同具有一些特征。
4.目:纲下一级,包括相似的科。
5.科:目下一级,包括同一目的生物,已经能够得到进化上和形态上的证实。
6.属:科下一级,包括共同特征明显的生物。
7.种:属的下一级,是生物分类的最小单位。
例如,在界Animalia(动物界)下,门Chordata(脊索动物门)包括了我们熟知的禽鸟、鱼类、哺乳动物等,属于Mammalia(哺乳动物纲)的有老虎、狮子、鲸鱼、海豹等,而属于Hominidae (人科)的则只有人类一种,人类是Homo sapiens的学名。
七年级下第三章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下第三章科学知识点第三章主要讲述的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本章内容涉及到了生命存在的标准,生物如何获取养分,以及生命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吧。
一、生命的存在标准生命的存在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 细胞结构: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 能自我繁殖:生物能够通过遗传信息在其后代中复制自己的基因。
3. 能够适应环境:生物在适应和改变环境的过程中能发生进化。
4. 具有代谢活动:生物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从环境中获取养分。
二、生生不息的能量生物为了维持生命,需要不断获取能量。
不同种类的生物通过吸收光、摄取其他生物或者吸取矿物质来获取能量。
能量的转换使生物能够进行吸收、循环和消耗,这个过程被称为代谢。
三、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生命活动由许多基本过程组成,下面列举一些常见过程:1. 供能-贮能:让生物能够存储和使用能量。
2. 摄取和运输养分: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摄取养分并将其运输至各个细胞。
3. 呼吸和呼出:生物通过呼吸将氧气和能量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其排出体外。
4. 排泄和呕吐:生物会将体内废物通过排泄或呕吐的方式排出体外。
四、生命活动的影响生命活动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养分:生物吸收和消耗养分,对环境中养分的需求程度不同。
2. 能量:生物的代谢和活动将消耗大量的能量,与环境中其他生物共同竞争。
3. 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之间存在着很多关系,包括捕食和被捕食、共生等等。
总结本章所讲述的知识点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和变化。
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生命排列,还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演变和生物世界的丰富潜力。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 阳光教案(知识点+练习) 华东师大版
第三章阳光重点:阳光的组成;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概念及其应用;选择题:阳光组成;复色光,单色光的应用;紫外线、红外线的应用;彩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防治;填空题:光的反射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提纲
一、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组成与性质a.物质的分类和特征b.分子与原子的概念c.物质的性质:固体、液体、气体2.物质的变化a.物理变化的特点和示例b.化学变化的特点和示例c.化学反应的条件和标志二、能量与其转化1.能量的概念和单位2.能量的形式和转化a.动能和动能的转化b.势能和势能的转化c.热能和热能的转化d.光能和光能的转化e.电能和电能的转化3.能量守恒定律三、物质和能量的运动1.物质和能量的运动方式a.物质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b.能量的传递与转化:热传导、对流、辐射、能量的传递链2.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受到的影响a.物质的受力情况及其影响b.能量传递中的损失四、机械功与功率1.功的概念和单位2.机械功的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a.力的功b.重力的功3.功率的概念和单位4.功率的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五、机械简单机械1.摩擦力和滑动摩擦a.摩擦力的产生和特征b.滑动摩擦的影响因素和特征2.斜面和斜面上物体的运动a.斜面上物体的平衡条件和运动规律b.斜面的作用和应用3.杠杆和杠杆的平衡条件a.杠杆的概念和组成部分b.杠杆的平衡条件和作用4.轮轴和轮轴的作用a.轮轴的概念和组成部分b.轮轴的作用和应用以上是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的知识点提纲,主要包括物质与能量、能量与其转化、物质和能量的运动、机械功与功率、机械简单机械等内容。
每个知识点都涵盖了基本概念、重要原理、相关公式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知识点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知识点1.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位置发生变化。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根据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是否相等,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5.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7.速度 = 路程S / 时间t。
8.1米/秒 = 3.6千米/时。
9.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0.力的作用效果体现在:(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11.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2.力的单位是___,简称牛,符号为N。
13.测量力大小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用的是弹簧测力计。
14.弹性是指弹簧受到外力的拉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
15.弹力是指针对发生的形变,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
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的力一般都是弹力,两个物体不接触的是磁力。
16.使用弹簧秤时要沿着轴线方向施力。
17.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8.力的示意图是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9.重力是指地球对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有向下吸引的作用。
2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
21.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
22.对于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对于形状不规则、质量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用悬挂法确定。
23.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跟星球的质量、半径有关。
24.重力的公式为G=mg,其中g=9.8N/Kg(为了粗略计算g一般取10N/Kg)。
25.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它一定受到了力;但物体受到了力,运动状态未必改变(可能受到平衡力,可能受到合力为零)。
26.牛顿第一定律是指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七下科学第三章ppt课件
THANKS
[ 感谢观看 ]
CHAPTER 06
第三章自测与反馈
自测一:基础练习题
总结词:巩固基础
示例题目: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动物 的运动方式?请选择。A. 鸟类飞行 B. 鱼类游泳 C. 昆虫爬行 D. 植物生长
难度等级:相对较低,适合全体同学完 成。
详细描述:本部分练习题设计目的是帮 助同学们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掌 握核心概念和基本技能。
详细描述
核心原理包括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等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是解释生物体各种生命现象和活动的基础。
知识点三:核心应用
总结词
掌握核心应用有助于将第三章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详细描述
核心应用包括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如何理解生物体各种生命 活动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等。通过这些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现象,并将这些知识 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CHAPTER 04
第三章实验与探究
实验一:实验操作指南
总结词
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详细描述
介绍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基本仪器使用方法,包括天平、量筒、酒 精灯等,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总结
通过实验一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为后续的探 究活动打下基础。
实验二:探究活动指南
总结词
CHAPTER 03
第三章核心内容
知识点一:核心概念
总结词
掌握核心概念是学习第三章的基础。
详细描述
核心概念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命系 统中的关系和作用。这些概念是构建生物科学理论的基础,也是理解生物体各种 生命活动和现象的基础。
七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七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光的传播与折射的知识。
1.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
2.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因介质的光密度不同而发生折射现象。
3.光线在入射介质中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光线在折射介质中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4.当光线由光密度较大的介质向光密度较小的介质传播时,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小;同时发生反射现象。
5.当光线由光密度较小的介质向光密度较大的介质传播时,入射角越大,折射角也越大。
6.光的折射现象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光纤通信和显微镜等。
7.光的折射还会导致物体的视位置发生偏移,这种现象叫做折射至。
8.人眼的构造和光线的传播规律是视觉成像的基础。
9.透镜也是折射光线的重要工具,是眼镜和放大镜的核心部件。
10.各种透明器材都对光线的传播产生影响,比如光学仪器、眼镜和晶体等。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本文档将介绍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1. 物质的存在形式
- 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可以存在于固体、液体和
气体三种形态。
-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分子运动较小。
- 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分子运动较大。
-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有较大的间隙,分子运
动很快。
2. 物质的变化
- 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来改变其性质。
-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外部条件下,如温度、压力等,而
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变化,如固体的溶解、液体的沸腾等。
-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新的物质,如燃烧、腐烂等。
3. 物质的纯净度
- 纯净物质是指组成物质的所有粒子都是同一种物质。
-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 纯净度是衡量物质中纯净物质的比例,可通过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来获得更高的纯净度。
4.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 物质的分离是将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分开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过滤、蒸馏、浮选等。
- 物质的提纯是通过去除杂质,使物质更加纯净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结晶、沉淀等。
5. 物质的密度
-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常用符号为ρ,计量单位为千克/立方米。
- 密度可以通过计算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比得到。
- 密度越大,表示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小,表示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越小。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 (力的作用)知识点+经典例题(有答案解析)docx -
知识点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说明】①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产生力的作用,如磁力、重力等;②接触的物体间也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如竖直墙壁对静止在水平面的球不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5、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注意事项:观察:量程、最小刻度(分度值);检查:指针是否指零;测量时拉力应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拉挂钩,且弹簧不能与面板摩擦;读数时,应让视线与面板相垂直;测量的拉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拓展】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易错辨析】要注意弹簧长度和弹簧伸长的长度的区分,后者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而与拉力大小成正比的是这个变化量。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当其中一个要素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往往会随之改变。
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时,其作用效果也相同。
8、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注意】①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②应标出力的符号如(G、F拉、F支持等)及数值和单位;③一般情况下,我们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④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在受力分析时,我们可视为力都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经典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用手提水桶,手感到有向下的拉力,该力的施力物体是(B)A.手 B. 水桶 C. 水 D. 人2.下列图中能生动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规律的是(A)3.下列运动中,运动状态不变..的是(D)A.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B.被扔出的手榴弹在空中运动C.小球从空中自由落下D.木块从斜面上匀速滑下4.下列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的是(B)A. 用力推车,车由静止变为运动B. 船工用撑杆推岸,船随之离岸而去C. 用力拉弓,弓发生形变D. 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5.下列事例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D)A.人坐沙发,沙发凹陷B.降落伞匀速直线下降C.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D.正在进站的火车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体现这一原理的是(D)A.手拍桌子,手感到疼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7.两只鸡蛋相碰,往往只碰破一只,有关碰撞时相互间力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A.两只鸡蛋受力一样大B.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C.未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D.两只鸡蛋受力的大小无法比较【解】两只鸡蛋相碰,甲蛋对乙蛋有一个作用力,乙蛋反过来给甲蛋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是一样的。
7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
→
s = vt、t =
1)
2. 注意事项
1) 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2) 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下
3) 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第 2 节 力的存在
A. 力
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常用字母 F 表示
2.
C.
弹簧测力计
1. 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
长度就越长(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前应先进行调零,使指针正对
零刻度线,并注意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 测力时注意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被测力的作用线一致,指用”
,即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
规律,它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
物体受到的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其作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
时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推广为“合力为零”
公式:通常用 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用 v 表示速度,即
v=
4.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 或 m•s-1(米每秒)
。交通运输中常用 km/h
(千米每小时)做单位。
1m/s=3.6km/h
E.
速度公式的应用
1. 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变形公式:v =
2)
如果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
壳摩擦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第三单元代代相传的生命知识巩固1、动物的生命周期: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2、生殖使动物的种族不随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3、人的生命周期:精子+卵子——受精卵——胚胎期——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4、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
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如:青蛙、蚕、菜粉蝶、蚊等)5、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只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不经历蛹期。
(如:蝗虫、蟋蟀、蝼蛄、臭虫、螳螂、蝽象、豆娘等)6、影响动物寿命的因素:气候、食物、敌害等。
7、生命的起点——精子(约0.05毫米长,有一个尾巴,能够游动)与卵子(直径约0.1毫米,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结合生成的受精卵。
8、男性的生殖系统: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输精管(输送精子的通道)、精囊(分泌黏液,贮存精子和黏液)、前列腺(分泌黏液)。
9、女性的生殖系统: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卵细胞的通道,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10、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11、妊娠期:从卵细胞受精到胎儿出生之间的一段时间。
人类妊娠期约为280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受精卵沿输卵管下行阶段:约4~7天;所需营养来自于卵黄。
(2)胚胎阶段:着床后开始的前8个星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3)胎儿阶段:从第九个星期到出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12、分娩: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
产出的胎儿叫做婴儿。
分娩过程:宫颈扩张、胎儿娩出、胎盘娩出。
13、青春期: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
(1)主要特征: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2)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男遗精,女月经。
14、第二性征:男女除生殖器官外表现出的性别上的差异。
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提纲
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提纲提纲第三章《运动和⼒》第⼀节机械运动⼀、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便⽽定。
如研究地⾯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或固定于地⾯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的。
⼆、机械运动1.定义:科学⾥把物体位置变化(注意参照物)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简单的运动。
2.机械运动的分类:按运动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现在只研究直线运动)按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3.⽐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法:⑴时间相同⽐较通过的路程. ⑵路程相同⽐较所⽤的时间长短.4.匀速直线运动定义: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s/t 变形 t=s/v,s=vt。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
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v是个恒量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第⼆节⼒的存在⼀、⼒的作⽤效果(F)1.⼒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
A对B施加⼀个⼒,同时B也对A施加⼀个⼒,这两个⼒同时产⽣,同时消失,⼤⼩相等,⽅向相反。
在这两个⼒中,必定有施⼒物体和受⼒物体,施⼒物体和受⼒物体是相对的。
2.⼒产⽣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但是不⼀定接触,⽐如电磁⼒,重⼒)。
3.⼒的性质:物体间⼒的作⽤是相互的(相互作⽤⼒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相等,⽅向相反,作⽤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时,施⼒物体同时也是受⼒物体,反之,受⼒物体同时也是施⼒物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力学专题复习: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复习 看图说识图1图2图3典题成形1.一列火车以54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隧道,共用了40秒,已知列车长100米, 求:(1)隧道的长;(2)整列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
2.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
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是( )s/米A.V甲=V乙 B.V甲>V乙C.V甲<V乙 D.无法判断巩固练习1.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或斜向北下落2.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速度去打捞。
则()A.甲船先到 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 D.无法判断谁先到3.如图所示,下面三幅图是表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能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1)(2)(3)A. (1)和(2)B. (2)和(3)C. (1)和(3)D. (1)、(2)、(3)4.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一方向运动,如果通过相同的一段距离它们用了相同的时间,而且已知甲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乙物体是()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做变速直线运动C. 做变速运动D. 匀速与变速直线运动都有可能6.某同学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秒内通过40米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秒内的速度是()A.40 米/秒B.20 米/秒C.10 米/秒D.5 米/秒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 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路程和时间成正比D.路程和时间成反比8.甲、乙、丙三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甲=750米/分,V乙=15米/秒,V丙=3.6千米/时,其中速度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无法确定9.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通过这段路程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 阳光教案(知识点+练习) 华东师大版
第三章阳光重点:阳光的组成;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概念及其应用;选择题:阳光组成;复色光,单色光的应用;紫外线、红外线的应用;彩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防治;填空题:光的反射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位置看到日偏食,在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七下科学第三章 知识要点
七下科学第三章知识梳理第一节动物的生命周期1.人的生长过程: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2.各种动物也都有自己特有的生命运动和延续生命的方式。
3.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有腿的蝌蚪——幼蛙——成蛙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6.动物中最大的类群——昆虫。
它们的发育过程有两种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7.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例:家蚕、菜粉、蚊子、苍蝇、蜜蜂蝶)8.一生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不经过蛹期,这种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例:蝗虫、蟋蟀、蝉、臭虫、螳螂)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1.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
人的受精卵是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相互结合而成的。
2.对于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
3.精子:精子很小,约0.05毫米长,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精子的形状似蝌蚪,由头部和长长地尾部组成,能够游动。
在弱碱性溶液中活动力强,每毫升精液中约有一亿个精子。
细胞的主要部份——细胞核在头部。
4.卵细胞:卵细胞呈球形,直径约为0.1毫米,用眼睛几乎可以直接看到,这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
卵细胞之所以大,是因为其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卵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5.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可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
6.一个健康的成年男性一天可产生上亿个精子。
7.精液的组成:由前列腺和精囊分泌的黏液和睾丸产生的精子组成。
8.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
健康的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
9.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和受精的场所。
10.子宫是孕育新生命的场所,也是月经形成的场所。
11.男、女生殖系统的最主要性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它们在功能上的共同点是:都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
12.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 (参照物)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有答案解析)
知识点1、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把这些运动称为机械运动2、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都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3、机械运动可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的运动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比较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4、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s/t 变形式:s=vt t=s/v 注意:计算过程中速度、路程、时间的单位必须统一。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1米/秒=3.6千米/小时 1千米/小时=1/3.6米/秒1米/秒读作“1米每秒”,意义物体在1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米(人步行的速度约1米/秒)经典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
甲说乙是静止的,是选择什么为参照物的?(A)A.甲B.乙C.树D.路面2.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定参照物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C.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参照物不同,结论可能是不同的D.高速行驶的火车也可以作参照物3.曾有过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的飞行构成了巨大威胁。
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悲剧是因为(D)A. 鸟飞行的速度很大B. 鸟飞行的速度很小C.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飞行的速度很小D.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飞行的速度很大(第4题)4.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则此时参照物是(B)A.战斗机“歼10”B.地面上的房屋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5.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C)A.黄河水 B.岸边的高楼C.他乘坐的游艇 D.迎面驶来的游艇6.在一条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向东行驶,并且甲车比乙车快,乙车比丙车快,认为乙、丙两车向西行驶时的参照物是(A)A. 甲车B. 乙车C. 丙车D. 地面7.歌曲唱的“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中的运动物体的参照物是(C)A. 地球B. 看月亮的人C. 白云D. 太阳8.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
七下科学第三章知识要点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知识要点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千米,赤道长约4万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3.经度和纬度:4.东半球包括:0°~160° E和0°~20° W;西半球包括:160° E~180° E和20° W~180° W5.160° E的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20° W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
6.纬度的划分:7.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8.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9.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1)指向标定向法: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
(2)经纬网定向法: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3)一般的表示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图图幅大小一样,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描述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描述的内容越简略。
比例尺的类型:10.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
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和叶镶嵌等都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11.太阳是一颗气体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提纲
……………………………………………………………最新资料推荐…………………………………………………第三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机械运动1、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3、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⑵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5、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读作:米每秒。
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km/h,读作千米每时。
换算: 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 米/秒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过程单位同后)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米/秒第二节、力的存在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10、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1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简称牛,符号N表示。
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一个苹果重2N13、力的测量:测力计,常用测力计为弹簧测力计14、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受拉力越大。
,弹簧伸长越长)1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发生变化。
2、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将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 根据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是否相等,将物体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5、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 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7、 时间路程速度= t
S v = 8、 1米/秒=3.6千米/时
9、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0、力的作用效果体现在:(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11、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位N
13、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用的是弹簧测力计
14、弹性:弹簧受到手的拉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
15、弹力:针对发生的形变,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的力一般都是弹力,两个物体不接触的是磁力)
16、使用弹簧秤时要沿着轴线方向施力
1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8、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9、重力:地球对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有向下吸引的作用
2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
21、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22、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形状不规则,质量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用悬挂法确定。
23、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跟星球的质量、半径有关。
24、重力的公式:G=mg g=9.8N/Kg (为了粗略计算g 一般取10N/Kg )
25、如果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它一定受力;但物体受力了,运动状态未必改变(可能受到平衡力,可能受到合力为零)
26、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7、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理想状态下的定律。
28、原来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当某时刻不受力后,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原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某时刻不受力后,将保持静止状态。
29、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0、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31、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
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存在惯性。
32、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明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33、两个力相互平衡需要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4、二力平衡: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即: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35、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异物、等大、反向、共线)
36、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37、摩擦力的方向:(1)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相反(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8、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在一直在变化的(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多少,摩擦力就是多少)(2)滑动摩擦力大小是一定的(等于物体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力的大小)
39、增大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用滑动代替滚动
40、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在接触面上滴加润滑油(4)让接触面形成气垫(5)用滚动代替滑动
41、压力的作用效果是让物体产生形变。
42
力物体;大小(见下图)
(1)
F压=G
(2) F压=G+F (3)F压=G-F
(5)F压=0
43、压强:在单位面积上受到压力的大小
44、压强定量描述的是:压力形变程度
45、
S
F
=
=p
受力面积
压力
压强
46、压强的单位:牛/米2 N/m2 帕斯卡简称:帕
47、增大压强:(1)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3)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48、减小压强:(1)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3)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49、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并具有流动性
50、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压强计(由金属盒、橡皮管、U型玻璃管组成)
51、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两管内液面高度差越大(转换法)
52、液体压强的特点:(1)一切液体内部都存在着压强(2)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4)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液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