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常考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90个管理学名词解释

90个管理学名词解释

46.授权:就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
47.员工招聘:是指组织及时寻找、吸引并鼓励符合要求的人到本组织中任职和工作的过程。
48.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
49.组织变革: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明确组织活动的内容或重点,并据此对组织中的岗位、机构(岗位的组合)以及结构(机构间的权力配置)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发展的要求。
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人际技能:它或称人文技能,亦称人事技能,它是指成功地与別人打交道并与別人沟通的能力。
4.古典管理理论:它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它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以物为中心的"物本"管理理论,它认为经济利益是驱动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动力,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从静态的观点分析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
33.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安排。
34.职能部门化:就是按照生产、财务管理、营销、人事、研发等基本活动相似笑非笑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35.产品或服务部门化:按照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对企业活动进行分组。
36.地域部门化:就是按照地域的分散化程度划分企业的业务活动继而设置管理部门管理其业务活动。
81.积极攻击型创新:是在观察外部世界运动的过程中,敏锐地预测到未来环境可能提供的某种有利机会,从而主动地调整系统的战略和技术,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种机会,谋求系统的发展。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行会:中古城市手工业者按照各自的行业结成的联盟,是城市手工业者保障自身利益的行业内部组织,它具有现代管理的某些雏形。

2.群体:群体的含义非常广泛,可以理解为后来的家庭、组织、工厂和国家。

其基本特征是:由人组成;有共同的基本目标;内部有组织,并且这个组织是为达到群体目标而客观存在的。

3.群氓假设:①社会由一群一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②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利益而行动;每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尽可能地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行动。

4.大工业:所谓大工业,首先必须理解为一种组织,一种生产制度或生产组织方式。

这种组织的建立影响着整个经济制度,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制度。

5.经济人:又称理性人,是指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己心的支配,人是个人利益的追求者。

6.工资规律:大卫·李嘉图提出,在资本和管理技术关系上存在所谓的工资规律,认为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泉,这是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

并且工资的高低与利润的高低成反比。

7.市场伦理:由亚当·斯密提出,是资本主义精神来源之一。

认为只有市场与竞争才是经济活动的调节器,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保证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并发挥最大效能。

8.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负责,而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9.甘特图:甘特图,是通过对生产日期和产量图示来控制计划和生产进行的一种日平衡图。

具有简单、醒目和便于编制等特点。

从图上可以了解计划的完成和进展情况,还可以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预测和调整。

10.职能工长制:泰勒的职能工长制是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来进一步对分工进行细化而形成的。

职能工长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工人的全部作业过程来指导工人干活的具有特殊素质的管理者。

11.时间研究原理:在动作分解欲作业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工人完成每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考虑到满足一些生理需要的时间和不可避免的事情而耽误的时间,为标准作业的方法而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以便确定工人的劳动定额。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认为,人除了有经济上的需求外,还有友谊、受人尊重等社会因素方面的需求,社会性需求的满足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们。

2、网络组织结构:是一种“外部化”的组织结构,它只有很小的中心组织,并依靠其他组织以合同为基础进行制造、销售等等业务。

3、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的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个体价值得到体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

4、影响力: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情愿地,真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而努力。

5、决策方式:决策者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资源的方式。

6、结构性维度:描述组织的内部特征状态的参数。

7、决策树:是用二叉树形图来表示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

8、网络计划方法:网络计划方法,是把一个工程项目分解成若干作业(或称活动),然后根据作业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分别轻重缓急,从而对项目整体进行控制和调节,更好地监控项目的进度,发现可能的瓶颈环节,以及必要时调度资源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9、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10、决策方式体系:决策方式体是由以下三方面构成:1)明确区分组织运行过程中的决策问题类型;2)指明各种问题的具体决策责任人;3)规定决策责任人在进行决策时所采用的决策方式。

11、管理人假设:遵循令人满意准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12、事业部结构组织:称为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单位。

即按产品或地区设立事业部或大的子公司,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较完整的职能机构。

13、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14、职权:职权是由于处于更高层次的管理者的授权而获得的(需要一定的程序)——权力链。

管理学常见名词解释

管理学常见名词解释

管理学常见名词解释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外部环境: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便成为影响管理活动的外部环境.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

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6.案例教学:经验学派所谓的经验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管理学的十个名词解释文档

管理学的十个名词解释文档

管理学的十个名词解释文档引言管理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涵盖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领域。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提到一些管理学的名词,但对于这些名词的定义和解释却往往模糊不清。

本文将介绍管理学的十个重要名词,并对其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领导力领导力是指一个人在组织或团队中发挥影响力的能力。

好的领导者能够激发他人的潜力,塑造和实现组织的愿景与目标。

领导力包括多个维度,如目标设定、沟通、激励、决策和团队建设等。

一个有强大领导力的人可以带领团队取得卓越的成绩,并塑造出一支高效有活力的团队。

二、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在一个组织中共享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

组织文化对于塑造组织内部的行为和员工的工作态度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组织文化可以有着不同的特点,如创新、结果导向、团队合作、以人为本等。

组织文化在组织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能够凝聚员工的力量,提高组织整体的绩效。

三、决策决策是指在面对不同选择时,通过分析和权衡利弊做出最佳的选择。

在管理中,决策是一个关键的能力和过程。

决策包括问题识别、信息收集、方案评估和选择等环节。

好的决策者能够全面了解问题和情况,并运用适当的决策模型来做出明智的决策,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四、变革管理变革管理是指在组织发生重大变革时,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来引导和推动变革的过程。

变革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如变革战略的制定、沟通与合作、资源配置和变革评估等。

在变革过程中,变革管理者需要具备灵活性和战略眼光,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并确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五、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指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措施,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团队建设包括建立团队的目标、明确角色和职责、培养团队精神、建立相互信任和解决冲突等。

一个高效的团队能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六、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目标、测量绩效、提供反馈和奖励,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绩效目标。

管理学名词解释部分

管理学名词解释部分

管理学第一章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以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2、效率:所谓效率指用最少的资源来达到组织目标的能力,即“正确地做事”。

3、效果:是指决定适当目标的能力,即“做正确的事”。

4、技术技能:是指能够运用特定的程序、方法、技巧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对某一特殊活动——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程度。

5、人际技能:是指与其他人能够一起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

也可以说是一个人能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并能够在他领导的小组中建立起合作的能力。

6、概念技能:是指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概念性技能主要表现为创新与变革能力、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

7、X理论:核心观点是认为人是“经济人”,对人的管理是用强制和惩罚的方法。

基本观点:(1)一般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

(2)多数人缺乏进取心。

(3)一般人干的工作都是物质和安全的需要,人工作是为了钱。

(4)人具有欺软怕硬、畏惧强者的弱点。

8、Y理论:核心观点是认识“自我实现人”。

主要论点:(1)人愿意为工作、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

(2)人具有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愿望。

(3)人具有独创性,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合理性。

(4)人是愿意负责的,愿意对工作、对他人负责任。

9、超Y理论:1970年,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希提出。

该理论认为X理论和Y理论反映的是人性的两种极端情况,不能说Y理论一定优于X理论。

不同的人需求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会有不同的需求。

核心观点是人是“复杂人”。

基本观点:(1)人们是抱着各种各样的愿望和需求加入组织的。

这种愿望和要求可分为不同类型。

有的人愿意在正规化的、有严格规章制度中的组织工作,但不愿意参与决策和承担责任。

而有的人却愿意有更多的自治权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经营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实现既定目标并增加价值的活动。

2. 组织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各项工作进行规划、协调、控制和领导的活动。

3. 制度管理:指依照特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

4. 人力资源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人力资源进行招聘、培训、激励和离职的活动。

5. 资产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的资产进行规划、配置、评估和优化的活动。

6. 运营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对生产、供应链和服务等运营活动的规划、协调和控制。

7. 财务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对财务资源进行规划、决策和控制的活动。

8. 市场营销:指企业或组织通过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价格制定和推广销售等活动,满足客户需求并获取利润的过程。

9.战略管理:指企业或组织确定长期目标,规划资源配置和组织发展的活动。

10. 目标管理:指企业或组织根据自身使命和愿景确定具体目标,并设计相应的实施计划和评估方法。

11. 绩效管理:指对组织的绩效进行制定、优化和评估的活动。

12. 领导管理:指领导者对组织内部员工进行激励、指导和管理的活动。

13. 项目管理:指对特定项目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14. 创新管理:指企业或组织通过开展创新活动,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5. 风险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的活动。

16. 变革管理:指对组织进行重大变革时的规划、执行和监控活动。

17. 品质管理:指对产品或服务的品质进行保证和持续改进的活动。

18. 知识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知识的获取、共享、存储和应用的活动。

19. 运筹学:指运用数学和逻辑方法对生产、运输、库存和资源配置等问题进行优化的学科。

20. 外包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

21. 策略管理:指管理者对企业或组织的战略进行制定、执行和评估的活动。

22. 合规管理:指企业或组织遵守法规和道德规范,进行合法经营和社会责任的活动。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3、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功能或程序,即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中所体现出的
具体作用及实施程序或过程,具体包括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执行这些职责的程序或过程。

4、计划职能:就是指管理者为同时实现非政府目标对工作所展开的筹划活动。

计划
职能通常包含:调查与预测,制订目标,设计与挑选活动方式等一系列工作。

5、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组织结构并推进组织协调运行的工作
过程。

组织职能一般包括:设计与建立组织结构;合理分配职权与职责;选拔与配置人员;推进组织的'协调与变革等。

6、领导职能:就是指管理者统一指挥、鞭策下级,以有效率同时实现非政府目标的
犯罪行为。

领导职能通常包含:挑选恰当的领导方式;运用权威,实行统一指挥;鞭策下级,调动其积极性;展开有效率沟通交流等。

7、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

控制职能一般
包括:制订标准、衡量工作、纠正出现的偏差等一系列工作过程。

8、管理者:管理者就是指履行职责管理职能,对同时实现非政府目标应负贡献责任
的人。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名词解释1、管理:就是在特定旳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旳资源进行有效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旳组织目旳旳过程。

2、高层管理人员:是指对整个组织旳管理负有全面责任旳人,他们旳重要职责是制定组织旳总目旳、总战略,掌握组织旳大体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旳绩效。

3、中层管理人员:是指处在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旳一种或若干个中间层次旳管理人员,他们旳重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旳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旳工作。

4、基层管理人员:亦称第一线管理人员,也就是组织中处在最低层次旳管理者,他们所管辖旳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波及其他管理者。

他们旳重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旳有效完毕。

5、综合管理人员: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旳所有活动旳管理者,涉及总经理和每个产品或地辨别部旳经理。

6、专业管理人员:指仅仅负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旳管理者。

7、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旳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毕组织任务旳能力。

8、人际技能:指与解决人事关系有关旳技能,即理解、鼓励别人并与别人共事旳能力。

9、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旳能力,也就是洞察公司与环境互相影响之复杂性旳能力。

具体地说,概念技能涉及理解事物旳互相关联性从而找出核心影响因素旳能力,拟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旳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旳能力,等等。

10、管理人员:是从事所有或部分管理工作旳人旳总称。

11、等级链:组织机构由最高层到最基层所形成旳层次构造,这一构造事实上是一条权力线,它是自上而正和自下而上保证信息传递旳必经途径。

12、跳板原则:在一定条件下,容许跨越权力线而直接进行旳横向沟通,可以克服由于统一指挥而产生旳信息传递延误。

13、马斯洛旳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旳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旳多种需要提成五种不同旳需要,并按其优先顺序,排成阶梯式旳需要层次:自我实现旳需要、自尊旳需要、社会旳需要、安全旳需要和生理旳需要。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进行选择或调整的过程。

3.计划:是指将实施决策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解,以便将决策任务具体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

4.综合性计划:是指对组织业务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所做的全面规划和安排,关系到组织多个目标和多方面内容的计划。

5.组织:是由一定的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以特定的结构运行的一种集合体。

6.管理幅度:是指组织中一个上级主管直接指挥的下级的人数。

7.有效管理幅度:一个上级主管能有效地指挥下级的人数。

8.选聘: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管理技巧、管理经验及其他特性的申请人吸引安置到组织中空缺的管理岗位上的过程。

9.培训:是指为管理人员灌输组织文化、道德观念,提供思路、理念、信息和技能,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内在潜力的过程。

10.领导:所谓领导,就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一个组织为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

11.激励:是利用某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12.沟通:是指一方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并期待其作出反应的过程。

13.冲突: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因为相互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而产生意见分歧、争论和对抗等,使得彼此之间关系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冲突。

14.控制:是为了确保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实施的检查、监督及纠正偏差的管理活动过程。

15.间接控制:是指控制者与被控制对象并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中间媒介进行控制的形式。

16.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

管理学名词解释(必背!)

管理学名词解释(必背!)

名词解释管理: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p11)自然属性: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所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

(p17)社会属性:实质是“为谁管理”的问题,是为国家当局、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p17)人际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p24)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p25)等级链:从最上级到最下级各层权力连成的等级机构。

(p62)正式组织:是指企业组织体系中的环节,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总目标而担当着明确职能的机构。

(p69)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

(p69)程序性决策:即按即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决策。

对于经常发生的需要决策的问题,往往可指定一个例行程序,凡遇到这一类问题,就按照既定程序进行的决策。

(p81)非程序性决策:问题涉及面广、新发生的、非结构性的,或者问题极为重要而复杂,没有程序可以遵循,要进行特殊处理的决策。

(p82)原理:指某种客观事物的实质及运动的基本规律。

(p107)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

(p107)系统: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p111)效益:是与效果和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p127)效果:是指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p127)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关系。

(p127)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并通过进一步分析,赋予相关情境的内涵而成为管理决策的依据知识。

(p132)信息化:是一种过程,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成对象或领域发生转变的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指对象或领域因信息技术的应用所达成的新状态或状态。

管理学常见名词解释

管理学常见名词解释

管理学常见‎名词解释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外部环境: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便‎成为影响管‎理活动的外‎部环境.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

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6.案例教学:经验学派所‎谓的经验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一、名词解析1、管理(P4):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到达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

P23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又称智力鼓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气氛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断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假设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它是企业成长的根底。

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外环境的变化而进展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管理学必备名词解释47个

管理学必备名词解释47个

管理学必备名词解释47个管理学常考名词解释47个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的活动,使他⼈同⾃⼰⼀起实现既定⽬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般⽅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和相互依赖的若⼲组成部份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是它从属的⼀个更⼤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 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电⽓公司合作进⾏了⼀项研究。

由于研究是在西⽅电⽓公司的霍桑⼯⼚进⾏的,因此后⼈称之为霍桑试验。

分为:⼯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次世界⼤战以后,随着现代⾃然科学技术和⽣产⼒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所处的⾓度,结合⾃⼰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问题是确保组织的⾃⾝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质量管理TQM:⼀个组织以质量为中⼼,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标以及实现⽬标的⽅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所需的时间越长,因⽽实现⽬标的可能性越⼩。

12.⽬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提出的组织在⼀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管理学常考名词解释

管理学常考名词解释

管理学常考名词解释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3、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4、战略管理:就是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5、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6、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7、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8、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9、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10、人员配备: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1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12、集权与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1、管理职能是指管理者为实现有效管理所应具备的管理功能;2、管理者是指组织中管理指令的发生者,是管理活动的领导和组织者;3、管理坏境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包括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坏境;4、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体系,包括价值观、组织精神、伦理道德准则、组织素养、行为规范、群体意识等;5、社会责任是一种组织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且不是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义务;6、管理道德是指组织在管理过程中自觉遵守的各种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综合;7、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他首先由一个组织中的上级管理人员与下级管理人员、员工一起制定组织目标,并由此形成组织内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和分目标,明确规定每个人的职责范围,最后用这些目标来进行管理,并评价和决定对每一个部门和成员的惩戒;8、职能权利是某一人员或部门根据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而拥有的对其他部门或人员直接指挥的权利;9、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人员直接而有效地领导和指挥下属的人数;10、组织设计亦称组织机构设计,就是对组织结构的组织要素和他们之间联系方式的设计,它是根据组织目标和组织活动的特点,划分管理层次,确定组织系统,选择合理的组织结构形式的过程;11、集权是指组织中把决策的权利集中在较高层次的管理部门,下级的一切行动听上级的命令和指挥;12、授权就是管理者讲自己的部分决策权或工作负担转授给下属的过程;13、领导力就是领导者对呗领导者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14、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进行个人或群体间的信息传递、交流,以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15、激励是领导者激发和鼓励组织成员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系统活动;16、控制是指管理者按计划、目标,制定管理标准,并对组织运行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找出差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简答题1、如何理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管理的科学性在于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些列基本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地验证和丰富,可复制和学习,并可指导人们视线有效的管理;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和创新性;要有效地实现管理,管理者比需要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艺术性的前提与基础,管理的艺术性是管理科学性的补充与提高,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管理者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出色的管理者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创造性地灵活运用科学知识,以保证管理的成功;2、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管理各职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正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些基本过程来展开和实施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管理者首先要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条件,确立组织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与行动方案;其次,管理者要进行组织工作,落实计划,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加强领导工作;最后,管理者要控制偏差,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3、管理者的基本技能管理者的必须具备三种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技术技能是管理者掌握和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技术、知识、方法和程序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或称人事技能,是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主要包括:理解、激励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等;概念技能或称构想技能,是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4、简述如何有效地培养管理者优秀的管理者就必须在具有管理理论的同时,也能在实践中很好地运用管理理论和技能,为了有好的效果,培养管理者的基本途径就是学习和实践;一、通过学习提高管理者的理论和技能水平;管理者学习的过程分为继承性学习阶段,也就是对学习内容的吸收阶段;创造性学习阶段,是对学习内容的深化阶段,也就是要用所学到的新知识、新观点对自己原有的知识、观点进行分析、鉴别;二、通过实践提高管理能力;管理者必须通过管理实践,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实践可以说是培养管理者的核心,要有好的培养效果,必须以学习为前提;实践是管理者最好的老师,也是检验、衡量和评估管理者素质最好的途径;5、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6、简述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作为复杂社会系统成员,金钱并非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他们还是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所形成的动力,对效率有更大影响;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以前的管理理论只注意到正式组织机构的作用;但非正式组织有他特殊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3、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4、霍桑效应;试验表明,工人对于新环境的好奇与兴趣,可以导致较佳的成绩,至少在最初阶段是如此;7、简述决策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1、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时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拟定计划阶段;选定计划阶段;评价计划阶段;3、在决策标准上,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4、组织的决策根据其活动是否反复出现,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决策;根据决策条件可以分为肯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肯定型决策;8、简述权变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又被称为随机应变法、情况决定论、管理情景论或形势管理论;其观点是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方式,必须根据组织内外环境自变量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等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灵活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方式要适合于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9、简述战略的基本特征与内容战略的基本特征:全局性、长远性、相对稳定性、政策性、风险性、竞争性;战略的内容:战略是有很过具体的内容所组成的,包括从目标到实现措施的一系列系统设计方案;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方案一般都包括战略意图、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等基本内容;10、简述决策的基本程序决策程序上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确定决策目标阶段、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行方案阶段、选择合理方案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称为参谋活动、设计活动和选择活动;决策程序可分为明确问题、明确目标、探索拟定各种可行性方案、可行性方案的评价、选择满意方案、方案的实施与反馈这六个步骤;11、简述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通俗地概括为六个方面,即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谁去做和怎么做;简称5W1H;1、做什么就是要明确计划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明确每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2、为什么做就是要明确设立目标任务的必要性,并论证实现目标任务的可行性;3、何时做就是选定计划实施的时机,以及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的进度,以便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对能力资源进行平衡;4、何地做就是规定计划实施地点或场所,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和限制,以便合理安排计划实施的空间组织和布局;5、谁去做就是计划不仅要明确规定目标任务、地点和进度,还应规定由哪个主管部门负责;6、怎样去做就是制定实施计划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则,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集中使用,对人力、生产能力进行平衡,对各种派生计划综合平衡等; 12、简述计划的基本程序虽然计划的表现形式和类型各种各样,但科学地编制计划的工作程序却具有普遍性,一搬包括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订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订派生辅助计划、编制预算等;13、简述目标管理及其基本特点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它首先由一个组织由一个组织中的上级管理人员与下级管理人员、员工一起制定组织目标,并由此形成组织内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和人目标,明确规定每个人的职责范围,最后用这些目标来进行管理,并评价和决定对每一个部门和成员的奖惩;目标管理的特点:明确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时限、评价绩效;14、简述目标管理的优缺点优点:1、强化激励,目标管理的一个最显着地特点是体现了参与管理的意识;2、实现有效管理,目标管理师一种结果式管理;3、形成有效控制,目标管理不仅提高了计划工作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形成有效地控制;4、促进组织沟通和交流,目标管理明确了各类人员的角色,十分重视向下级之间的协商和意见交流;缺点:1、过多强调短期目标,大多数目标管理中的目标通常是一些短期的目标:年度的、季度的、月度等等;2、目标设置困难,真正可用于考核的目标很难设定;3、缺乏灵活性,未来情况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目标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调整;15、简述组织变革的动因16、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有何关系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在组织人数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越大,即一个管理人员直接管理的下属人数越多,组织中的管理层次也就越少,所需的行政管理人员也越少;管理幅度越小,所需要的管理人员就越多,相应的管理层次也越多;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管理者的能力,下属的成熟程度,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工作条件,工作环境;17、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组织内外的各种因素,都回对其内部的结构设计产生重大影响;归纳起来,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包括:1、组织战略,组织结构只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手段,因此,组织结构的设计和调整必须服从于组织战略;如果管理当局对组织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就需要同时改变组织结构,以适应和支持这一变革;2、组织规模,组织的规模对其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一般而言,组织规模越大,工作越专业化,标准操作化程序和条例越多,组织的复杂性和正规化程度也就越高,组织结构越倾向于机械化,随着组织的扩大,规模对结构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减弱; 18、简述组织设计的原则设计组织结构,进行有效地组织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1、目标原则,任何组织都有其特定的战略及目标,组织设计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组织战略的顺利实施和目标的实现,在进行组织设计师,要名无恶组织发展的目标及战略,以此为依据,设计组织的总体框架;2、分工与协作原则,要实现组织目标,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应贯彻分工与协作的原则要搞好分工,注意各项专业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在分工基础上加强协作;;3、统一指挥原则,是指按照管理层次建立统一指挥、统一命令系统;统一指挥是每个下属之接收一个上级的命令和指挥;19、简述机械组织与有机组织的区别1、机械组织,外部环境稳定、简单、确定;专业化程度工作高度专业化;职权集中程度集中于高层管理者;由领导来解决冲突;通过上下垂直的信息沟通;规章制度的数量多;对组织最忠诚;影响力的基础是建立在职权基础上的;2、有机结构,外部环境变动、复杂、不确定;专业化程度工作专业化水平较低;职权集中程度集中于每一层中有能力的人;由相互作用来解决冲突;通过劝告、协商和互通信息增加平行的信息沟通;规章制度的数量少;对任务和群体最忠诚;影响力的基础是建立在个人能力基础上;20、简述影响集权和分权的主要因素1、决策的代价,决策付出的代价的大小,是决定集权和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2、政策的一致性,如果希望保持政策的一致性,认为政策的一致性十分重要且高于一切,那么集权程度越高,反之希望政策不完全一致,希望带来管理上的创新、进步,组织部门之间的互相竞争,则倾向于分权;3、组织的规模,组织规模越大,需要作出的决策就越多,组织的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也越多,沟通及控制、协调也就越困难,提高管理效率,分权程度就应高些,相反,集权程度就应高些;4、组织的成长方式,如果组织是靠组织内部积累由小到大逐级发展起来的,则集权程度越高;若组织是由并购或联合发展起来的,则分权程度越高;5、管理哲学,主管人员的个性和管理哲学,对组织的集权月分权程度影响较大;6、管理人员的数量及数质组织中管理人才的缺乏与否会影响到权力的集中或分散,管理奴才数量充足、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等则可较多的分权反之趋向集权;7、控制技术和手段,如果控制技术与手段比较完善,主管人员对下属的工作和绩效控制能力强,则可较多的分权;21、简述事业部制与矩阵制的主要特点1、事业部制主要特点:组织一般按地区或所经营的产品,和事业来划分事业部;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独立的利润中心;组织总部按照“集中政权、分散管理,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原则来对事业部进行有效管理;2、矩阵制主要特点:矩阵结构采用双重指挥链;每个项目组成员既要接受原所在职能部门的领导,又要在执行某项任务是接收项目负责人的指挥;项目组具有临时性特点;项目组成员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一旦项目完成,该项目组即行撤销,人员返回原部门工作;以下题目答案仅供参考,个人觉得有点问题22、简述领导影响力的构成领导者权力的构成也就是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领导者铃响里的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职位权力和非职位权力;职位权力是由组织正式授予管理者的一种法定权力;组织授权管理者的职权主要有合法权、奖赏权、惩罚权,这三种权力都与组织中的职位联系一起,是从职位中派生出来的权力,统称职位权力;非职位权力也可是说是个人权力,这种权利与领导者所处的职位无关,它是由于领导者自身的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非职位权力具体又可表现为模范权、专长权、魅力权和感情权;23、简述领导方格理论横坐标与纵坐标分别表示领导者对工作和对人的关心程度,每个方格就表示“关心工作”和“关心人”这两个基本因素以不同程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领导方式,各有9种程度,因此可以有81种组合,形成81个方格,这就是所谓管理方格,其中有五种典型的组合,表示典型的领导方式;24、简述权变领导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又称领导情绪理论,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多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一种具体的领导方式不会到处适用,有效地领导行为应随着被领导的特点和那个的变化而变化;领导权变理论是继领导者行为研究之后发展起来的领导学理论;总体上,权变理论关注的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25、简述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1、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其行为;2、人的需要都有层次,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他把人的需要归结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己实现需要;在此基础上,马斯洛认为,在特定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只要前面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会显示出激励作用;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可以分成五种类型,生理需求、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26、简述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赫茨伯格认为,导致人们在公共中产生满意感和不满意感的因素是相互独立的,当人么获得那些导致满意感的因素就会产生满意感,而如果没有获得这些因素,仅仅是没有满意,并不会产生不满意感,反之,当人们没能获得那些可以消除不满意的因素时,就会产生不满于感,而如果获得了这些因素,仅仅会消除不满意感,并不会带来满意感;因此,可以认为,满意的对立面并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而不满意的对立面也不是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27、简述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期望理论假设,人是理性人,对于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他们有既定的信仰和基本的预测;每个人都是决策者,自己决定采用何种行为并预期这种行为能够带来的后果,费洛姆的基本观点是,人之所以能够积极地从事某项工作,是因为这项工作或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取决于其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以及接受预期奖赏的期望,即:激励取决于行动结果的绩效和其对应的期望值的乘积;28、简述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公平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其观点是:人是社会人,一个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多少的影响;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所得的报酬与付出的劳动之间的比率同其他人的比率进行社会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的投入产出比率同过去的投入产出比率进行历史比较,并且将根据比较的结果决定今后的行为,它指出,人们将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得报酬的公平性;。

管理学的103个名词解释

管理学的103个名词解释

管理学的103个名词解释1、咸鸭蛋理论咸鸭蛋理论产生台湾宏基电脑公司的老板施正荣,2004年退休以后,到全世界各地巡回演讲,讲他的一个经营哲学,咸鸭蛋的经营哲学。

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妈妈借高利贷做生意,可以选择做两种生意养活全家。

第一种生意是卖咸鸭蛋,咸鸭蛋的零售价3块钱一斤,毛利率10%,也就是说卖一斤咸鸭蛋挣多少钱,3毛钱,但是咸鸭蛋有个问题啊,容易破,容易烂,容易坏,不容易运输,不容易贮存。

第二个生意,卖笔记本,笔记本好啊,不吃草不吃料还不坏,毛利率达到50%,所以,如果仅仅看利润率的话,做什么生意?笔记本。

但是施正荣说,他妈妈依然选择了做咸鸭蛋,为什么?因为咸鸭蛋是现金生意,没有什么比现金生意更好的了,第二个原因,周转快啊,他两天卖一次啊,笔记本倒是好,半年卖一本利润率让贷款的利息给吃了个干干净净啊。

咸鸭蛋理论指出的是做实业,做投资的话,一定要记住这个资产收益率2、热炉法则热炉法则(Hot Stove Rule)又称惩处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罪与罚能相符,法与治可相期。

3、洛克定律【提出者一一美国管理学家埃德温•洛克】洛克定律是指:当目标既是未来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时候,它便是最有效的。

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总的高目标,但一定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更重要的实施目标的步骤。

千万别想着一步登天,多为自己制定几个篮球架子,然后一个个地去克服和战胜它,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已经站在了成功之巅。

4、阿伦森效应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之为“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也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

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常考名词解释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4、战略管理:就是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5、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6、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7、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
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

8、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9、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10、人员配备: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1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12、集权与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13、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14、领导班子:在一个最高领导统帅下具有一定结构,一定层次的领导集体,即领导班子。

15、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望、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

16、控制: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17、现场控制: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

18、预算:是指以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

预算多数是指财务预算,即用财务数字表明的组织未来经济活动的成本费用和总收入、净收益等。

19、集中控制:是指在组织中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对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的加工处理,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20、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21、分层控制:是指将管理组织分为不同的层级,各个层级在服从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相对独立地开展控制活动。

22、分散控制:是指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

23、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4、冲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在特定问题上目标不一致、或看法不相同或意见分歧而产生的相互矛盾、排斥、对抗的一种态势。

25、控制系统:是指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26、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27、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28、正式沟通:是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如组织内的文件传达、定期召开的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汇报以及组织间的公函来往等。

29、信息沟通:就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30、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途径以外的、不受组织层级结构限制的沟通方式。

31、目标:是期望的成果。

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部门的或整个组织的努力方向。

32、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协助管理者掌握情况,选择对策。

33、决策目标:是指在一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下,在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所预测达到的结果。

34、组织:管理学中,组织的含义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来理解。

静态方面,是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

动态方面,是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35、授权: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36、部门:是指组织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37、领导者素质: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诸内在因素的总和。

38、反馈控制:管理人员分析以前的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就是反馈控制。

39、工作质量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供产品质量,对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水平控制。

40、外部环境:对组织各种活动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41、正式组织:一般是指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

企业的正式组织中,其成员之间保持着形式上的协作关系,以完成企业目标为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42、职务轮换:即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职务。

43、组织的效率: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

44、案例教学:是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以有助于学生或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来学习和理解管理学理论的教学方法。

45、政策: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

它指明了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鼓励什么和限制什么,以保证行动同目标一致,并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46、策略:是指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合理分配必需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47、企业经营思想: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理念。

经营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将其具体化为企业目标,才可能使其成为企业的共同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