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水生植物2教案 教科版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培养学生对水生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生植物的定义和分类。
2. 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
3. 水生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态作用。
4. 观察水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
5. 保护水生植物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观察水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水生植物的分类和生态作用,保护水生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生植物的定义、分类、生长环境和适应性等基本知识。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水生植物的形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保护水生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水生植物的生态作用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水生植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准备观察水生植物的场所。
2. 学生准备:查阅关于水生植物的资料,准备观察水生植物的工具(如放大镜、笔记本等)。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水生植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水生植物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水生植物的定义、分类、生长环境和适应性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特点。
3. 观察:组织学生前往观察水生植物的场所,让学生亲自观察水生植物的形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实践:引导学生参与保护水生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如种植水生植物、清理水体垃圾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讨论:分组讨论水生植物的生态作用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生植物的特点、生长环境和保护的重要性。
七、课堂互动:1. 提问: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水生植物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水生植物》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水生植物,让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特征以及与水域生态系统的联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的图片、水生植物的特征、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水生植物的特征,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水生植物,了解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特征以及与水域生态系统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了解水生植物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水生植物,了解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特征以及与水域生态系统的联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水生植物的图片和实物,了解水生植物的特征。
2.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
3.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水生植物的图片、实物、实验材料等。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观察水生植物的记录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水生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生植物。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水生植物的特征,包括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结构等。
同时,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生植物。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学校附近的水生植物,记录下植物的名称、特征和生活环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回到教室,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
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
)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
(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1.1 课程背景1.1.1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界中的植物,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我们设计了本节课程《观察水生植物》。
1.1.2 通过观察水生植物,学生可以了解水生植物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1.3 本课程将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水生植物的定义及特点2.1.1 水生植物是指在水中或湿地上生长的植物,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等。
2.1.2 挺水植物:生长在水域边缘,根系固定在土壤中,地上部分露出水面,如荷花、菖蒲等。
2.1.3 浮叶植物:生长在水中,叶片浮在水面上,如睡莲、菱角等。
2.1.4 沉水植物:生长在水中,叶片完全沉入水中,如水绵、金鱼藻等。
2.2 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2.2.1 水域环境:水生植物需要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2.2.2 土壤条件:水生植物的根系需要固定在肥沃、透水性好的土壤中。
2.2.3 生物因素:水生植物与水中的鱼类、微生物等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2.3 水生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3.1 食用价值:水生植物如莲藕、菱角等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是人类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2.3.2 生态价值:水生植物能净化水质,维护水生态平衡,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2.3.3 观赏价值: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用于园林景观设计。
三、教学内容3.1 实地观察水生植物3.1.1 组织学生到湖泊、池塘等水域实地观察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
3.1.2 引导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如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等。
3.1.3 观察水生植物的形态特征,如叶片、茎、花等。
3.2 探讨水生植物的生存策略3.2.1 分析水生植物如何适应水中环境,如浮力、呼吸、光合作用等。
3.2.2 讨论水生植物在竞争中如何脱颖而出,如叶片形态、生长速度等。
3.2.3 思考水生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用、观赏、生态保护等。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水生植物》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存状态。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科学课中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特征,对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水生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水生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水生植物的特点,了解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存状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研究方法,培养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水生植物产生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关爱生态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生植物的特点,观察和描述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存状态。
2.教学难点: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生物学特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引导学生理解水生植物的生活习性。
2.观察法:学生观察水生植物,描述其特点和生长环境。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生物学特性。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心得,交流对水生植物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样品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报告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水生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提问:“你们知道水生植物有哪些特点吗?它们是如何适应水生环境的?”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引导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生活习性。
呈现相关课件,展示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教师提供的水生植物样品,描述其特点和生长环境。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水生植物》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介绍水生植物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种类,使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生动,适合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植物的基本特征,对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种类认识不多,需要通过观察和探究来丰富他们的认知。
此外,学生对观察植物的兴趣浓厚,有利于开展本节课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生植物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种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学会探究水生植物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生植物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种类。
2.难点:水生植物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水生植物的图片和实物,了解其特点。
2.比较法:学生通过比较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差异,分析水生植物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水生植物的图片、视频等。
2.实物:水生植物样本或模型。
3.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观察到的水生植物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水生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生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水生植物的生长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及其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实物样本,填写观察记录表,对比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差异。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总结水生植物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生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净化水质、提供生态栖息地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生植物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的联系。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表格式教案
①学生说说自己的原先观察结果,可能会出现方面,那金属条和木块谁更硬一些(用压、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区分它们的软硬)
②提出: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划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就表示它比较硬,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
教学步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榔头
教学步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一、比较硬度
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出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纸一折就变形,而木头不容易折)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方法
观察法
所需器材
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附送: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谁更硬一些》word教案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谁更硬一些》word教案
课 题
第2课谁更硬一些
教学时数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教案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上《观察水生植物》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观看水生植物》是教科版三年级植物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的植物形状是不同的,在前三课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关注陆生植物,本课适时的提供了另一种生存环境的植物——水生植物。
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是两种专门典型的生存环境。
对植物来说,水生环境下的生存需要有相应的形状结构,这也就显示了植物的多样性。
多样性是植物个体专门面貌的表达,多样性背后仍旧蕴涵植物具有生命的共同特点,本课的设计仍旧围绕生命体那个核心概念展。
本课在单元中安排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植物单元的几课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依照当地的实际情形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相比较陆生植物而言,北方的学生专门是都市的小孩对水生植物的感官认识更少。
教材中着重分析了水葫芦这种浮水水生植物在水中沉浮的缘故,因为这种植物在南方的池塘中到处可见,是学生熟悉的观看材料。
但在北方都市中全然难觅他的踪影,因为水葫芦繁育速度极快被视为一种污染环境的有害生物,05年的时候差不多在冰城全面取缔销售了。
在这种情形下,我选择一种学生常见的浮水植物“水芙蓉”进行观看。
学生通过前三课学习差不多把握了运用感官来观看的方法,本可连续运用感官,眼看、手摸等方法来研究水生植物材料。
在学生的原认知中有专门多对水生植物的错误明白得,因此在教学时我安排了认识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的教学环节,然后对其中的两种水生植物进行细致观看。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躯体验来明白得科学的本质和精神。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它们的形状结构,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缘故,水芙蓉也有是自己专门的结构来帮忙。
学生在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既“知其然”亦“知其因此然”,学生科学思维的进展得到真正的关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水生植物 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水生植物教案《观察水生植物》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观察水生植物》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三、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上的秘密,并研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水葫芦、金鱼藻、实验记录单。
老师准备: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课前谈话(猜谜游戏)上课前,我们先玩个猜谜的游戏:一个小姑娘,家住在水乡,身穿粉红袄,坐在绿船上。
猜一种植物,是什么?(莲花)(若时间充足,多问几位同学:你怎么认为?为什么这么想?)对照PPT荷花照片。
真聪明!看来这个比较简单,来个难点的:有一种果实,我们可能都吃过,他的样子像小船,角儿两头翘,黑色骨头在外面,白色肉儿里头包。
是什么?(菱角)厉害!(展示菱角和菱的图片)喏,这种植物就是菱,我们吃的是上面结出来的果实。
它生活在那里呀?(水里)嗯,照片上可以看出来。
蒋老师平时很喜欢观察植物,看到喜欢的,都会用相机拍下来。
大家以后在生活中观察一些感兴趣的东西,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或者可以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1、导入(常见的水生植物)我这有几张以前拍的照片,现在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展示图片——常见的几种水生植物。
)这些植物中,你们认识那些?(学生介绍后老师简单补充。
)其实呀,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你知道是什么吗?(都生活在水里。
)有根、茎、叶的。
金鱼藻有茎和叶。
(板书)刚才观察到的这个圆圆的(“肚子”)既然不是茎,那它是什么?里面是怎样的呢?(…………)大家有不同的想法。
这样,蒋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和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意见,等会每个小组请组长代表大家发言。
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水生植物 2课件 教科
叶子细长 茎细长分枝 根须较短
沉在水中
水葫芦
狗尾草
生长在水中, 叶柄膨大有气囊 浮在水面上。
相同点
有根茎叶、 会繁殖后代、 寿命都短、 草本植物, 需要阳光、水分 和空气
长在土壤里,植株矮小 茎细,较软。
小结:
1.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2.水葫芦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 充满空气
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
• 你见过的水生植物,大部分生长的环境是 怎样的??
–是长在水池里 –是长在湿地里 –是长在水岸边的 –是长在沼泽里 –是长在湖泊里 –是长在池塘里 –还有呢?
影响水生植物生长的条件
• 泥土 • 水位的高低 • 阳光 • 水流的快慢 • 水的浑浊或清澈
水藻
仙人球
蘑菇
睡莲
肾蕨
松树
水生植物和树草等陆生植物有什么 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都会 死亡,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都有叶 绿素,都能利用阳光和二氧化碳合成氧气 和有机养分。生活动生长过程相似等 。
不同点:生活环境不同,对水的需求量不同, 水生植物大多是藻类,相对陆生植物低等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92022/1/192022/1/191/19/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92022/1/19January 19,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92022/1/192022/1/192022/1/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水生植物》说课稿
教材分析:
《观察水生植物》是教科版三年级植物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的植物形态是不同的,在前三课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关注陆生植物,本课适时的提供了另一种生存环境的植物——水生植物。
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是两种非常典型的生存环境。
对植物来说,水生环境下的生存需要有相应的形态结构,这也就显示了植物的多样性。
多样性是植物个体独特面貌的体现,多样性背后仍然蕴涵植物具有生命的共同特征,本课的设计仍然围绕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展。
本课在单元中安排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植物单元的几课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相比较陆生植物而言,北方的学生尤其是城市的孩子对水生植物的感官认识更少。
教材中着重分析了水葫芦这种浮水水生植物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因为这种植物在南方的池塘中到处可见,是学生熟悉的观察材料。
但在北方城市中根本难觅他的踪影,因为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被视为一种污染环境的有害生物,05年的时候已经在冰城全面取缔销售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一种学生常见的浮水植物“水芙蓉”进行观察。
学生通过前三课学习已经掌握了运用感官来观察的方法,本可延续运用感官,眼看、手摸等方法来研究水生植物材料。
在学生的原认知中有很多对水生植物的错误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安排了认识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的教学环节,然后对其中的两种水生植物进行细致观察。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水芙蓉也有是自己特殊的结构来帮忙。
学生在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得到真正的关注。
教学活动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大树和小草,总结出了大树和小草的一些共同的特点,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回想一下狗尾草的特点。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每一课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他们都存在相应的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以回顾狗尾草的特点导入不仅是是为了呼应最后一个环节的韦恩图完成,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迁移探究狗尾草的方式方法继续学习)
不光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水生植物(板书课题)
二、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能说一说,你知道或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吗?
(设计意图:学生汇报的同时与现实中的俗称相互联系,增强学生对这些植物样子的回忆。
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水生植物的概念:这是指那些能够长期在水中正常生活,并可以顺利的繁殖下一代的植物。
在学生的汇报中,相互答疑解惑,纠正错误认知)
2、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几个我们比较熟悉的水生植物,请大家仔细看,这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要重点观察的两种植物(金鱼藻和水芙蓉)。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介绍。
3、观察的金鱼藻和水芙蓉
1)确定观察内容
如果给大家这个机会去观察金鱼藻和水芙蓉,你都想要了解他们的那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动手之前先动脑思考要重点观察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会比无序的观察收到更好的效果。
学生汇报的时候也是在相互补充自己可能疏漏的观察内容,从两种植物的根茎叶三方面入手观察。
)
2)观察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观察大树的方法吗?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用眼看、放大镜下仔细观察、特别是观察植物在水中的样子,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设计意图:回顾观察方法,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察,观察陆生植物方法的知识迁移)
3)小组合作观察,并完成观察记录单
4)分别汇报两种植物的结构特点:金鱼藻的叶子柔软而透明,有的形状为丝状(如金鱼藻)。
丝状叶可以大大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叶子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水里很少能得到的光照和吸收水里溶解得很少的二氧化碳,保证光合作用的进行。
茎柔软不容易被水流冲断。
(设计意图:与本课陆生植物的代表狗尾草进行对比,由于金鱼藻的外形与狗尾草十分接近所以此处重点分析金鱼藻的身体各部分在水中的功用,探讨为什么会生成这个样子,表明了水生环境下的生存需要有相应的形态结构。
)
4、探究水芙蓉漂浮的秘密
1)结合学生刚才的回报中的发现,提出要探究水芙蓉不沉的秘密
刚才同学提出了自己发现水芙蓉会一直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
即使把他们压在水底,也会漂浮上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猜一猜,会和它身体那一部分结构有关系呢?
2)实验探究
用装水的塑料瓶,来模拟下雨的情景,看一看水芙蓉到底有什么法宝可以使自己浮在水面上!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他的叶子上长有许多绒毛,不会沾水,当水滴在它身上的时候会形成一颗颗大水珠,从叶子上滑落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证明水芙蓉浮在水面的原因,和它自身的结构有关)
三、总结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1、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发现了水芙蓉和金鱼藻有哪些相同之处呢?(利用韦恩图完成)
2、这些水生植物和狗尾草相比,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结合导入部分对狗尾草的回顾)
学生讨论交流,并进行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维恩图进行比较。
最后总结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韦恩图的总结,找出植物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