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分析一、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动性管理一直备受关注。
流动性问题指的是商业银行无法按照客户需求或市场变化快速筹集资金或者变现所持有的资产。
本文将从流动性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作用。
二、流动性问题的原因1.轧差风险商业银行在日常运营中,通常面临着存款和贷款到期不匹配的情况。
当存款流出速度超过贷款流入速度时,商业银行就会面临着轧差风险,导致流动性问题的出现。
2.资产负债表问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其流动性管理的核心。
资产负债表结构不合理,如资产负债不匹配、期限错配等问题都会对流动性构成压力。
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指的是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变化导致的业务风险。
例如,利率风险、外汇风险等都可能导致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危机。
三、流动性问题的影响1.短期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面临短期流动性风险时,可能无法按时兑付存款,导致信誉受损甚至破产。
这给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2.长期流动性风险长期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长期面临着流动性问题的风险,这会使得商业银行无法持续提供融资服务,影响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四、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的措施1.合理的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应建立合理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确保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相匹配,降低轧差风险。
同时,通过信贷调整、存款调整等方式,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保证流动性的充足性。
2.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流动性风险。
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和合约进行风险对冲,以降低市场风险对流动性的影响。
3.加强监管与监督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与监督,确保商业银行合规经营并实施有效的流动性管理。
同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出现的流动性问题,以避免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五、结论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商业银行加强内外部的管理和监管,同时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1.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情况。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面对资金流入和流出不均衡时,无法及时有效地满足债务偿付和资金调配的能力。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对于保证银行的正常运营和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2.流动性风险定义与分类2.1 流动性风险的定义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上面临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不匹配的情况下,可能面临的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
2.2 流动性风险的分类2.2.1 偿付流动性风险偿付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面临资金流出压力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偿付债务的风险。
2.2.2 流动性融资风险流动性融资风险是指银行在无法获得足够的短期融资来满足资金需求时,面临的资金短缺风险。
2.2.3 流动性结构风险流动性结构风险是指银行在面临资金流入和流出结构不对称时,可能面临的资金配置效率不高的风险。
3.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3.1 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责任和权限。
3.2 流动性风险策略与政策商业银行应制定明确的流动性风险策略和政策,包括流动性管理目标、流动性风险限额、资金调配机制等。
3.3 流动性风险监测与报告商业银行应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测与报告机制,定期报告流动性指标和风险水平。
4.流动性风险测量与分析4.1 流动性指标商业银行应采用一系列的流动性指标来度量和监测流动性风险,包括现金流量表分析、流动性比率、应急流动性指标等。
4.2 流动性压力测试商业银行应定期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评估在不同市场情况下的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
4.3 流动性建模与模拟商业银行可以采用流动性建模和模拟方法,评估在不同情景下的流动性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5.流动性风险应对措施5.1 流动性缓冲区管理商业银行应建立合理的流动性缓冲区,包括现金储备、未到期定期存款、债务融资工具等,以应对突发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流动性
商业银行流动性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引言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商业银行承担着资金调度和流通的重要职责。
然而,流动性问题一直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对策。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的原因1. 存款和贷款结构不匹配: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结构可能出现不匹配的情况,导致短期偿付能力不足。
特别是当存款的期限较短,而贷款的期限较长时,银行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
2. 突发性的资金需求: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金融风险的存在,商业银行可能会面临突发性的资金需求,例如大额贷款的提前偿还、投资交易的亏损等情况,这些都可能对银行的流动性造成压力。
3. 不利的市场环境:不利的市场环境如经济衰退、资本市场动荡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问题更加严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可能面临资产不良的增加、债务违约的风险等。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的影响1. 资金成本上升:当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问题时,可能需要通过向其他金融机构借贷来解决短期资金缺口,从而导致资金成本上升。
2. 偿付风险增加:流动性问题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按时偿付债务,进而引发债务违约的风险。
3. 市场声誉受损: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的暴露可能会引发市场对银行的担忧,导致投资者失去信心,进而损害银行的声誉。
四、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的解决对策1. 加强资金管理: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包括实施流动性监控和预测、建立紧急资金储备等措施,以更好地应对突发性的资金需求。
2. 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商业银行应优化存款和贷款结构,使其更加匹配,降低流动性风险。
此外,通过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和资产配置,提高资产负债表的灵活性,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3. 建立合理的负债结构:商业银行应合理规划负债结构,避免短期外债过度集中,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并确保足够的流动性。
4.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厘定流动性指标、制定风险应对策略等,以应对可能的流动性挑战。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分析和判断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分析和判断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遇到资产负债表上短期到期债务滚动时,无法按时偿付债务或者以不过大的损失进行偿付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常见的风险,也是银行经营中的重要风险之一、本文将从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和风险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判断。
其次,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市场环境的变化,包括货币政策、经济周期、市场利率等。
内部因素主要是银行自身的经营策略和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应根据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变化,合理配置资金,以保证流动性风险的控制。
针对流动性风险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流动性压力测试和紧急流动性援助。
流动性压力测试是指通过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模拟,预测在不同情景下银行面临的流动性压力,并评估其资金状况的可持续性。
紧急流动性援助是指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紧急融资支持,以保证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得到满足。
在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流动性风险。
首先,需要建立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框架,包括制定合理的资金流动预测和持续监控资金流动情况。
其次,银行应建立充足的流动性储备,包括现金、存款和可转让证券等,以应对紧急情况。
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制定合理的资金筹集计划,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获取资金,降低流动性风险。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流动性风险,这是银行经营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商业银行应通过流动性压力测试、紧急流动性援助和风险管理等方法来分析和判断流动性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只有合理应对流动性风险,才能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
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一、引言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资产可以快速转化为现金或其他流动资产的能力。
流动性分析是商业银行评估其现金储备、债务偿还能力和运营风险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进行综合分析。
二、背景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一种,其主要业务涉及资金存储、贷款和支付结算等方面。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因此需要对流动性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三、流动性分析指标1-资产负债率:通过计算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与总负债的比值,评估其资产与负债的比例关系,判断其债务偿还能力。
2-现金流量比率:计算商业银行的现金流量与净现金流量的比值,用于衡量其现金储备与流出的匹配程度。
3-资产流动性比率:通过计算商业银行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评估其资产的流动性程度。
4-偿债能力比率:计算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的比值,用于评估其短期偿债能力。
四、流动性风险管理1-预测性流动性分析:商业银行需要基于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期进行流动性的预测,以便制定合理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2-现金流量应急储备:商业银行需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储备,以应对突发情况或流动性紧张的情况。
3-流动性压力测试:商业银行需要定期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评估其在不同压力下的流动性风险。
五、附件本文档附有以下附件:1-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表格2-商业银行流动性预测模型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资产负债率:一种衡量公司债务与资产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
2-现金流量比率:衡量公司现金流量与净现金流量的比值,反映公司现金储备的情况。
3-资产流动性比率:衡量公司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反映公司资产的流动性程度。
4-偿债能力比率:衡量公司偿债能力的指标,通过计算资产与负债的比值判断短期偿债能力。
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导言:流动性是指金融机构在满足支付和其他短期债务的能力上的灵活性。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流动性管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有效管理流动性。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定义及重要性流动性是指金融机构在满足支付和债务偿还等短期义务时,其资产能够迅速变现的程度。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资产构成主要包括贷款、存款、证券和现金等。
而流动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支付能力:商业银行必须具备足够的流动性,以满足客户随时存取资金的需求,尤其是面对大额提款或集中提款的情况。
2. 风险管理:良好的流动性管理可以降低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不能按时满足债务偿还和支付义务的风险。
3. 经营策略: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直接影响其经营策略的选择。
充足的流动性可以使银行灵活应对市场变动,抓住投资机会。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方法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分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 流动性比率分析:常用的流动性比率包括现金比率、贷款存款比率、储备比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评估银行的流动性水平。
2. 资产负债表分析:通过分析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了解其资产和负债的构成。
关注资产的流动性,以及是否有足够的短期流动性资产。
3. 经营业绩分析:观察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市场份额和客户存款等经营指标,从侧面反映其流动性水平。
盈利能力好的商业银行通常具备较强的流动性。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策略商业银行在面临不同的流动性风险时,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来保持流动性的稳定。
1. 平衡资产负债表:商业银行需要根据预期的支付义务和预期的存款变动情况,灵活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保持资金的充裕和平衡。
2. 多元化融资渠道: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多种融资渠道,如债券发行、存款吸收等,确保随时有足够的流动性资金。
3. 流动性应激测试:商业银行需要定期进行流动性应激测试,模拟不同水平的流动性冲击对银行的影响,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1、引言1.1 简介1.2 目的1.3 背景2、流动性风险概述2.1 定义2.2 流动性风险的类型2.3 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3、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3.1 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3.2 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3.3 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3.4 流动性风险监测与评估3.4.1 流动性风险指标3.4.2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4、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4.1 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4.2 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4.2.1 配置流动性杠杆4.2.2 短期流动性工具4.2.3 长期流动性工具4.3 流动性风险管理流程4.3.1 流动性监测与分析4.3.2 流动性预测与规划4.3.3 流动性应急处置5、流动性风险评估5.1 资产负债表流动性风险分析 5.2 流动性缺口分析5.3 流动性压力测试结果6、流动性风险监管要求6.1 监管机构要求概述6.2 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6.3 管理报告要求7、监测和报告7.1 流动性指标监测7.2 流动性报告内容7.3 报告频率和配送8、附件8.1 附件1:流动性风险指标说明8.2 附件2: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在短期内无法较容易地从市场上获得足够的流动性支持或以适当的成本转换其资产或完成其支付义务的风险。
2、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商业银行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营和维持良好的声誉,通过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确保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地点、价格下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3、流动性风险指标:用于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程度的各项指标,包括流动性缺口、净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覆盖比率等。
4、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为了评估商业银行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通过模拟各种不利情况下的流动性缺口和流动性资金需求情况,以验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一、引言在当今金融市场的复杂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风险,其中之一便是流动性风险。
本报告旨在分析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情况,并提供一些建议以提高其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
二、流动性风险的概念与影响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无法及时以合理的价格获取或处置资产、借款或担保的风险。
当商业银行无法满足现金流的即时需求时,流动性风险可能会对其业务运营和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1. 流动性风险测量与监控商业银行应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和监控工具来评估其流动性风险水平。
常见的方法包括流动性压力测试、流动性指标分析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监控和控制流动性风险。
2. 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商业银行应制定明确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以确保在流动性压力下能够迅速应对。
其中,资产负债表管理、清算和现金管理、融资计划等是常见的管理策略。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商业银行能够有效降低流动性风险。
3. 流动性风险应对能力评估商业银行应定期评估其流动性风险应对能力,以确保其具备足够的流动性储备来抵御外部冲击。
评估需要考虑到银行的规模、分支机构布局、市场地位等因素。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应对能力。
四、案例分析以某商业银行为例,该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该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测量和监控工具不够科学,难以准确评估风险水平。
其次,缺乏明确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导致在流动性压力下应对能力不足。
最后,该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应对能力评估不够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较低。
五、改进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报告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加强流动性风险测量与监控能力,引入更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2. 制定明确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包括资产负债表管理、清算和现金管理、融资计划等方面,提高流动性风险的控制能力。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正文:一、引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在一定时间段内能够及时偿付各项债务和提供所需货币资金的能力。
流动性指标分析是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控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商业银行的偿付能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流动性指标的分类1.短期流动性指标短期流动性指标主要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进行衡量。
常见的短期流动性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比率等。
2.长期流动性指标长期流动性指标主要从银行负债结构的角度进行衡量。
常见的长期流动性指标包括负债结构分析、资本充足率和净稳健比率等。
三、短期流动性指标详解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流动比率越高,说明银行具有较好的流动性状况。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减去存货后与流动性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速动比率反映了银行在不变卖存货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偿还债务的能力。
3.现金流动比率现金流动比率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通过现金流入和流出来偿还债务的能力。
四、长期流动性指标详解1.负债结构分析负债结构分析是指商业银行长期资金来源的结构情况,包括存款、债券和资本等。
2.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权重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
资本充足率越高,说明银行具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3.净稳健比率净稳健比率是指商业银行的净稳定资金与净仓位之间的比例关系。
净稳健比率越高,说明银行在金融市场波动时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其他相关数据表格。
法律名词及注释:1.流动性:指资产能够迅速转换为现金或其他流动性资产的能力。
2.资本充足率:指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与风险权重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用于衡量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
3.净稳健比率:指商业银行的净稳定资金与净仓位之间的比例关系,用于衡量银行在金融市场波动时的稳定性。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分析
流动性的重要性
01
02
03
满足客户需求
保持充足的流动性有助于 商业银行及时满足客户的 资金需求,维护客户关系 。
维护银行信誉
良好的流动性状况有助于 维护商业银行的信誉,增 强市场对其的信心。
降低融资成本
充足的流动性可以降低商 业银行的融资成本,提高 其盈利能力。
流动性风险的类型
融资流动性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的流动 性指标分析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3
目录
• 引言 •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概述 • 流动性指标分析 •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CATALOGUE
引言
背景介绍
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01
随着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
流动负债比率
总结词
流动负债比率是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的重要指标 之一。
详细描述
流动负债比率是指商业银行的流动负债总额与总资产的 比率。这个比率反映了银行在短期内筹集资金的能力。 流动负债比率越高,说明银行的流动性越好,因为这意 味着银行能够更容易地通过筹集短期资金来应对日常经 营和贷款的需求。然而,过高的流动负债比率可能意味 着银行的资金来源过于依赖短期债务,增加了流动性风 险。因此,银行需要合理配置资金来源,保持适度的流 动负债比率,以实现稳定和可持续的流动性管理。
流动性风险事件的案例解析
风险事件描述
某商业银行因过度扩张和 不当投资导致流动性危机 ,无法按时履行债务义务 ,引发市场恐慌。
风险成因分析
该银行风险成因主要包括 过度依赖短期债务融资、 信贷风险控制不力、市场 环境变化等因素。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一、引言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一系列活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然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至关重要,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流动性指标。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的意义和分析方法。
二、流动性指标的意义流动性指标是衡量商业银行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流动性指标能够让商业银行更好地应对资金周转的不确定性,保证其资产的流动性。
流动性指标的分析可以帮助银行管理层评估和监控资金风险,制定相应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三、常见的流动性指标1. 现金和储备比率现金和储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现金和即期存款的比率,是衡量银行在短期内偿付能力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现金和储备比率意味着银行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能够应对突发事件或客户大额取款的压力。
2.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指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之间的比率。
较低的资产负债率意味着银行采用较为保守的资产配置策略,更多资金用于流动性管理,提高银行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
3. 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是衡量银行资本实力和抵御风险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意味着银行在面对风险时有足够的资本储备,能够应对资产质量下降和损失的压力,提高流动性和稳健经营能力。
四、流动性指标分析方法1. 趋势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观察流动性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判断银行的流动性状况是否存在问题。
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流动性指标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2. 比较分析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与同业进行比较,可以评估银行在业内的竞争力和相对位置。
如果某一银行的流动性指标明显低于同业水平,可能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流动性状况。
3. 风险分析结合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分析可能对流动性指标产生影响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流动性风险。
风险分析需要考虑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内的各种因素。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一、引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是评估其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流动性指标能够反映银行运营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并且对于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进行详细分析。
二、流动性指标概述⒈流动性指标的定义流动性指标是指用来评估银行短期偿债能力和资金风险的一组指标,包括现金流量、资金来源和运营能力等方面的指标。
⒉流动性指标的分类a) 资产流动性指标:反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状况,包括现金、存款和有价证券等。
b) 负债流动性指标:反映银行负债的流动性状况,包括存款、借款和债券等。
c) 经营流动性指标:反映银行运营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包括流动性比率、周转率和现金流量等。
三、资产流动性指标分析⒈现金流量分析a) 现金余额和净流入/净流出b) 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来源的分析c) 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季节性特征⒉存款分析a) 存款构成和变动情况b) 存款的流动性风险评估c) 存款季节性变化分析⒊有价证券分析a) 有价证券构成和变动情况b) 有价证券的流动性评估c) 有价证券评级情况四、负债流动性指标分析⒈存款分析a) 存款构成和变动情况b) 存款的流动性特征c) 存款类别和期限的分析⒉借款分析a) 借款的来源和规模b) 借款的流动性评估c) 借款偿还能力分析⒊债券分析a) 债券的发行情况和规模b) 债券的流动性特征c) 债券的评级情况五、经营流动性指标分析⒈流动性比率分析a) 静态流动性比率的计算和评估b) 动态流动性比率的计算和评估c) 流动性指标对运营风险的敏感性分析⒉资产周转率分析a) 总资产周转率的计算和评估b) 现金周转率的计算和评估c) 周转率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分析⒊现金流量分析a)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分析b)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分析c) 融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相关附件。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流动性:流动性是指一个银行或公司的负债或债务的快速偿还能力。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1000字流动性风险是指管理者无法获得足够的流动资金,以满足其应付的各项现金支出和负债到期偿还的能力。
流动性风险的出现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倒闭,给整个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来管理流动性风险。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特点1. 敏感性:银行业务大多数都与资金相关,一旦资金出现问题,银行可能面临重大的流动性风险。
2. 不确定性:流动性问题往往是突然到来的,银行难以预测未来的情况。
3. 时效性:银行必须在短时间内解决资金问题,否则可能面临倒闭等严重后果。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来源1. 资产端风险:银行的贷款资产周期长,担保人违约、实际价值下降、信用评级下降等都会导致资产流动性下降。
2. 负债端风险:银行负债依赖程度高,对外资金来源较为单一,资金成本上升、市场资金供给趋紧等都可能导致短期资金紧缺。
3. 中间业务风险: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但是也存在监管、系统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等问题,可能带来流动性风险。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来管理流动性风险,包括:1. 存款负债管理: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状况和客户需求,合理安排资产和负债,并经常进行系统性的资金和流动性压力测试。
2. 长短期资产配置管理:银行应将银行业务分为长短期,统筹配置长短期资产,避免造成资金流失过快、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
3. 发行有担保国债:银行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来筹集资金,增加流动性。
4. 增加资本储备:银行可以增加资本储备来抵御流动性风险,降低其破产风险。
5. 设立流动性配备:银行可以设立流动性配备以应对突发流动性风险。
四、结语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银行必须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采取多种方法和策略,应对流动性风险。
只有适当管理和控制流动性风险,银行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保持稳健的经营。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角色,其流动性评价直接关系到其经营风险和偿付能力。
本文将介绍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包括现金流量比率、净稳定资金比率和周转率。
一、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比率是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度量指标之一。
它衡量了银行能够通过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来满足来自储户和借贷者的资金需求的能力。
计算公式为:现金流量比率 = 商业银行可支配现金流入 / 支付现金流出一个较高的现金流量比率意味着银行有更多的现金用于偿还债务和支付利息,因此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而较低的现金流量比率可能意味着银行在面临大额取款或负债到期时可能面临偿付困难,流动性相对较差。
二、净稳定资金比率净稳定资金比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用于评估商业银行在面对不同期限资金需求时的偿付能力。
它衡量了银行能够通过稳定来源的资金来满足不同期限的资金需求。
计算公式如下:净稳定资金比率 = 稳定资金(资产 - 负债) / 净资金流出其中,稳定资金指商业银行在一定期限内可以相对稳定地获得的资金,如存款和资本。
净资金流出则是指商业银行将需要支付的资金,如贷款和利息支付。
较高的净稳定资金比率意味着银行有足够的稳定来源的资金用于偿还负债和支付利息,具有更好的流动性。
三、周转率周转率是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它衡量了商业银行的资产在一定期间内被转换成现金的能力。
计算公式如下:周转率 = 总资产 / 平均资产其中,总资产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资产,平均资产是指在同一时间段的资产平均值。
较高的周转率意味着商业银行的资产可以更快地转换为现金,具有更好的流动性。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包括现金流量比率、净稳定资金比率和周转率。
这些指标能够客观地反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偿付能力,帮助监管机构和投资者评估银行的经营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措施。
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这些指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风险,确保流动性的充足。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1. 引言本文将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进行分析。
流动性是指银行在满足客户需求时能够迅速转换为现金或者其他易于变现的资产的能力。
流动性指标是评估银行流动性状况和风险的重要工具。
2. 流动性指标的定义2.1 资产负债表流动性指标2.1.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衡量银行短期偿债能力。
2.1.2 速动比率:除去存货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衡量银行短期偿债能力。
2.1.3 现金比率: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值,衡量银行短期偿债能力。
2.2 经营活动流动性指标2.2.1 资金流入来源:主要包括存款、资本金注入、借款等。
2.2.2 资金流出用途:主要包括贷款、投资、支付利息和手续费、分红等。
2.2.3 利润分配与留存:衡量银行盈利能力和现金用于分红和留存的比例。
3. 流动性风险管理3.1 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和特点3.1.1 流动性风险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3.1.2 流动性风险的特点及其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3.2 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3.2.1 流动性应急计划:建立流动性应急计划,以应对突发事件对银行流动性的冲击。
3.2.2 资产和负债管理:合理优化资产和负债结构,保持充足的可变现资产和留有足够流动性的负债。
3.2.3 资金预测和管理:准确预测资金流出流入,及时采取措施满足流动性需求。
4. 流动性指标分析案例4.1 ABC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分析4.1.1 资产负债表流动性指标的分析及趋势。
4.1.2 经营活动流动性指标的分析及趋势。
4.1.3 流动性风险的评估和管理情况。
4.2 XYZ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标分析4.2.1 资产负债表流动性指标的分析及趋势。
4.2.2 经营活动流动性指标的分析及趋势。
4.2.3 流动性风险的评估和管理情况。
5. 结论6.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ABC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XYZ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等。
7.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用于衡量银行短期偿债能力。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1 引言1.1 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到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现代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从简单的信贷危机演变为波及面更广、涉及主体更多的“次级债风爆”。
这次危机对那些国际上实力雄厚和管理先进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花旗银行等这样的金融巨擘也同样未能幸免。
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39家银行倒闭,并且银行倒闭潮已蔓延到欧洲。
而流动性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次贷危机使得本身宽松的资金环境突然收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迅速显现。
流动性风险又成了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难题。
据统计,美国存款机构的非借入储备总量由2007年的271.17亿美元迅速下降到2008年4月的-919.4亿美元1。
美联储通过再贴现和定期拍卖短期内为市场紧急注入了1354亿美金的资金,才使得恐慌的市场情绪得以暂时稳定。
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人民银行坚定的推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大幅度的提高存款准备金。
这项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使得各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骤然消失,流动性风险日益加重。
流动性问题一直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为主要的市场压力。
面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各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
但第二波金融危机仍有可能发生。
届时,国际金融市场还将持续动荡,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会飙升,未来还会有众多中小银行破产、大量的对冲基金关闭。
另有加拿大皇家银行旗下的资本市场公司预计,未来3到5年内,还将有1,000多家美国银行倒闭。
也就是说,未来数年内每8家美国银行中就将有一家倒闭。
虽然目前世界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中国的商业银行同样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幸运的是,国内的流动性也随着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得到缓解。
同时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虽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次级按揭贷款,但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和比较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流动性风险是其中的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环。
可以这样认为,流动性是保证商业银行生存和持续经营的关键。
为了有效监管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设置了很多指标。
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衡量了流动性问题,但是每一个指标的侧重都有所不同。
并且随着认识的深化和计量技术的提高,指标本身存在问题也暴露出来。
本篇文章选取了三个从过去到现在较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比较它们的优点和缺点,评估这些指标的优劣。
然后,我们对银行的流动性指标选择给出自己的建议。
一、流动性指标分析贷存比(静态指标)指标构成:贷存比=客户贷款/客户存款*100%。
指标解释:贷存比越高,贷出去的资金就越多,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险可能也就越高;同样,贷存比越低,贷出去的资金就相对较少,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选也相对较低,但是资金的利用效率也会相对较低。
中国的法定的贷存比上限为75%。
指标分析:优点:贷存比指标的计量十分简单,可以很容易统计出来;其所包括的内容很多,反应的是一个总体的情况;同时,贷存比还反映了银行的资金利用情况。
所以贷存比是一个较为多面的指标,也因此作为了国家法定指标。
缺点:1)存贷比只反映了存款和贷款在数量上的关系,并没有描述这些贷款存款的性质。
其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没有细分出来:一是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
如果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匹配的较好,那么就算贷存比数值较高,银行的流动性也是较好的。
反之,哪怕贷存比较低,如果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不匹配,还是会有流动性风险。
二是贷款的信用程度。
如果贷款的信用程度较高,那么就算贷存比数值较高,银行到期的资产业务还是可以提供预期的流动性,来支付匹配的银行负债。
反之,哪怕存贷比较低,如果贷款的信用程度低,发生违约的话,银行还是会有流动性风险。
所以,贷存比所表征的流动性情况很笼统。
2)贷存比只涵盖了银行的存款放贷业务,忽略了其他的资产业务,是不全面的。
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报告1. 引言在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银行的流动性是评估其健康状况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
本报告旨在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进行分析,为投资者、监管机构和银行管理层提供有关该指标的洞察。
2. 流动性概述2.1 流动性定义流动性是指银行在面对资金需求时能够及时筹集到足够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能力。
2.2 流动性重要性流动性是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的基础需求,它对银行的经营状况、风险管理和长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 流动性分析指标3.1 流动性资产比率流动性资产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与总资产之间的比例,其中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存款和市场流动性工具等。
该比率越高,说明银行在应对资金需求时更加灵活,流动性风险相对较低。
3.2 净流动性资产净流动性资产是指扣除流动性负债后的流动性资产,它代表银行在不同场景下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
净流动性资产越高,说明银行在面对资金需求时能够更好地保持稳定。
4. 流动性风险管理4.1 流动性缺口报告商业银行需要定期进行流动性缺口报告,以评估银行在不同时间段内所面临的资金缺口情况。
这有助于银行管理层提前采取相应策略来规避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4.2 储备资金商业银行会根据历史数据和流动性需求情况设定一定比例的储备资金,用于应对紧急情况和突发资金需求。
储备资金的合理配置可以提高银行的流动性表现和抵御流动性冲击的能力。
5. 流动性管理策略5.1 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以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状况。
通过优化负债结构、灵活运用资本工具和融资方案等手段,银行可以更好地平衡流动性风险。
5.2 增加流动性来源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存款产品和资金来源,增加可用于应对资金需求的流动性来源。
此外,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和市场融资也可以帮助银行获取额外的流动性支持。
6. 流动性应对措施6.1 银行间市场操作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银行间市场进行资金操作来增加流动性。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与实例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与实例分析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概述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类型及表现方式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分析四、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实例分析五、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措施六、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探讨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践探索与对策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概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的负债期限相对于资产期限较为短的情况下,当客户提取大额存款或者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变得不流动时,银行难以及时偿还存款而导致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也是银行体系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商业银行运作中,资产期限一般较长,如贷款、投资等,而负债期限较短,如活期存款、通知存款等,这就导致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存在。
在面对流动性风险时,银行需要维护其现金流量,并能够有效地转变资产和负债,以满足客户提款和其他债务的偿还等运营需求。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类型及表现方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融资流动性风险,指如支付清算、长期银票等负债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从而导致银行不能够满足客户的提款和债务需求;二是资产流动性风险,指银行的长期资产无法在短时间内变现,或者变现的价格低于银行的期望值,从而导致银行难以及时得到资金流入。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存款流失,不得不面对临时性的资金缺口;二是市场流动性波动,如银行突遇资金市场浊流,导致短期资金利率飙升、市场海量卖出等情形,从而产生资金缺口;三是资产无法变现,导致流动性减弱,资金调度难度大,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变现;四是新业务经营的风险和与银行业务紧密相关的信用风险,如贷款投资等风险。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分析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部原因,如市场向其它机构、银行的投资转移等因素;二是内部原因,如未能达到适当的企业治理和风险管理要求,未能充分理解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性;三是战略决策失误和风险预测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摘要:近几年, 随着”入市”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管理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金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触发银行流动性危机的概率明显增大,流动性风险管理日益受到银行业的重视。
本文认为, 解决流动性管理缺陷的对策应从创造良好的外部监管环境、切实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保全信贷资产、合理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及针对不同流动性需求采取不同的弥补措施等方面子找途径。
关键词: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 资本市场一、引言银行的流动性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者提现、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者的正当贷款需求的能力, 它对商业银行尤其重要,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
流动性问题解决不好, 就有可能转化为流动性风险, 酿成支付危机, 引发大规模的挤提风潮甚至大批银行的倒闭, 最终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因此,流动性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 也是银行流动性、赢利性、安全性的"三性原则"中的首项。
由此可见, 相比银行运作中的其它风险, 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力更大, 并且是长期存在的。
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储备来应付即期负债的支付或者满足贷款需求, 从而引发的挤兑风潮或银行信誉度丧失的可能性。
我国主要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以及中国建设银行。
在1994年, 我国建立了以中央银行, 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 商业性金融银行与政策性金融相分离, 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 其它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并存的银行体制。
并为此制定了总量控制, 比例惯例, 分类知道, 市场通融的银行信贷资金管理方法。
在1998年, 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 在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 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量的管理方面, 取消指令性计划, 改为指导性计划, 实行计划知道, 自求平衡, 比例管理, 间接调控的新的管理体制. 从而,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了在没有限额控制, 资产负债管理的环境下的探索。
本文首先将会提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数据( 比如贷存比率, 资金流动率, 等等), 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些比较, 试图找出银行流动性的发展趋势。
并且进一步讨论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问题,并提出的符合国家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根据数据显示, 从2004年到2006年, 中国金融机构的贷存比率为57.7%, 其中,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中国交通银行占了55.8%. 但是, 其它的9所股份制银行加上中信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 贷存比率为66.2%, 相比而言, 国有商业银行的贷存比率要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另一方面, 在2006年, 在人民币流动资金比率方面, 除了中国银行和中国招商银行, 其它银行的流动资金率都要高于2005年, 而在外币流动资金方面, 除了中国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 其它银行的流动资金也都要高于2005年. 由此可见, 就整体而言, 和200年相比,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比率是逐渐增加的. 对于更久之前的数据, 可以见表1表1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综合性指标测算表现阶段, 虽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无论在资产规模还是业务规模上都在国内, 以及世界上占有明显得优势, 而且居世界前列, 但是, 国有商业银行庞大的资产规模并没达成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优势. 从税前利润来看, 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外银行存在很大差距.资金流动方面, 国有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比率普遍低于国外银行, 这说明国有商业银行头寸调度和资金清算效率较低从资产流动比率指标来看,国有商业银行高于国外银行,这种高流动性反映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使用率较低的现状;从存贷比率指标来看,国有商业银行低于国外的大银行,表明国外银行存在较高的利润追逐动机,尽量压缩非盈利资产,这与资产流动比率的分析是一致的。
从资本充足率来看,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
在1998年我国发行2700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后,国有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率增长明显,但仍旧低于花旗、汇丰等银行。
自有资本率的提高说明的只能是银行扩充资本的结果。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与偿债能力仍普遍低于国外大型银行。
资本充足率较低,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资产占比较大。
从不良资产比率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高于国外银行,不良贷款呆账准备金提取较少。
国外银行不良贷款中次级、可疑、损失分别按25%、50%、100%比例提取呆账准备金,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际提取比率仍然偏低。
中国国有四大商业银行2009年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00亿, 是今年单月贷款总量最低, 其中中国银行只有30亿元, 从前几月的贷款冠军降到四大银行垫底。
由此可见,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各种问题, 下一节将会具体讨论我国商业银行的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存在的问题防范流动性风险的意识薄弱是流动性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
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依靠着国家信誉,风险意识薄弱, 尤其是长期以来国家作为唯一出资者的体制性弊病, 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淡化了流动性管理的意识。
近年来,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增长很开, 盈利空间有限。
又缺乏有效的注资渠道, 限制了保持流动性的基础。
这些客观因素, 成为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瓶颈, 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于巴塞尔协议要求。
加之信息披露不对称, 社会公众对国有商业流动性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 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缺乏保持流动性的理性和危机感。
近年来,为了捉高金融机构的透口月度,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我同有关机构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规范。
我国目前关于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披露的相关规定如表2所示表2 涉及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披露的政策规范在披露的内容方面,除了“对某一类资金来源的依赖程度、银行在货币市场上的信誉”三家银行没有披露外,对其他内容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披露。
其中均详细披露的内容是管理层对风险的明确政策、自身的规模和所处的经营环境、流动性如何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短期可兑现的流动资产、短期融资能力和成本、资本充足率的现状。
另一方面, 监管不力。
首先,处罚不力。
我国证券法中缺乏民事责任的规定,因此在实践中,对有关的违法违规行为一般都采用行政处罚的办法解决,但对受害投资者却没有给予补偿,从而没有对违规者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即使在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方面,执法力度同样显得不够。
许多作假的中介机构没有完全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其次,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主要采取政府监管的模式。
在目前行业自律机制薄弱的现实下,采用此种模式可能会有助于提高监管的效率,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经济条块分割和地方本位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会进一步削弱行业自律监管体系的权威性。
第二个主要问题是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存在欠缺。
从资产方面看, 资产业务单一,内在地限制资产的流动性。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受《商业银行法》的限制,获利的资金运用主要是贷款、投放以及国债投资等。
表2显示了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综合性指标表3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综合性测算表目前贷款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在70%以上,作为第二储备的可随时变现的金融债券相对不足。
尽管近几年商业银行购买债券较多,但基本上是不能随时变现的长期国债,而短期国债和现金债券几乎没有,且从税收政策上看,银行只能保有债券至到期时,才可能享受免税政策,未到期提前兑付同样要交纳相应的税收。
因此,持有国债很难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调节流动性需求的手段,银行主要靠在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来满足流动性需求。
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较低,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超过法定准备的备付金存款极少,应付流动性风险的能力相对有限:除了贷款拆放以及购买国债外,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占用在固定资产等一些维护银行运作的无息资产上的存量较大,按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本比率只能占资本金30%,而实际情况是无息资产很大程度上蚕食了银行资本金。
其次, 资产质量低下,制约了资产的流动性。
专业银行向商业化转轨的几年来,承受了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多年来深层次矛盾的不断冲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资产质量。
目前所呈现的信贷资产低质量、高风险的现象十分突出, 在解决不良贷款上,虽然国家已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如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国有商业银行的呆坏账贷款,但由于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企业效益低下和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逃废债行为,致使不良资产的清理以及选择“优良客户”的压力很大,造成流动性风险的隐患。
另一方面, 呆账准备金提取率低,使银行备抵资产损失的能力减弱,影响资产的流动性。
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准备金制度,尽管已逐步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尤其是2002年4月25 日人民银行对外发布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要求商业银行最迟在2005年前,要按五级分类贷款规定的比例全额提足呆账准备金。
但由于此前我国呆账准备金制度不健全,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所累存的准备金极小。
在2002年1O月1日新的《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实施之前,税法并未及时跟进财务制度改革,其规定的允许将超过呆账贷款l%的部分全额提取呆账准备金但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实际上是不允许在税前列支,使国有商业银行丧失自身的积累,也难以从自身保留盈余中获取备抵资产损失、保持银行流动性的储备。
目前的状况是,相当多的不良资产急需核销却因为准备金不足、财务承受能力以及审批程序繁琐等影响,长期无法核销而处于死滞及挂账状态。
四、对策及建议强有力的流动性管理的因素包括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 中央流动性控制、可选方案的净融资要求分析,融资来源的多样化以及应急计划。
因此, 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对策, 应该包括:1.创造良好的外部监管环境,督促国有商业银行细化流动性管理。
要在金融同业内成立一个专司监督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的机构,迫使商业银行高度重视流动性风险,督促国有银行确定流动性管理目标并采取相应的监督措施。
督促国有商业银行在满足支付和清算的前提下,调整信贷资产结构,提高资产变现能力,保持最佳的资产盈利性. 借鉴国外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经验,设置一套能全面反映银行流动性状况的指标,如可设置备付金比例、存贷比率以及承兑票据贴现贷款比例指标等,既能反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也能反映负债的流动性,将商业银行相关的流动性指标以及融资能力纳入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内容。
督促所有国有商业银行公平竞争、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促使其合法合规经营,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机构信誉,避免出现挤兑现象。
2.切实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密切关注流动性趋势变化。
要完善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研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