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与乳化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与乳化》知识梳理(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与乳化》知识梳理(含答案)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时1 溶解与乳化知识点1 溶解和溶液1.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无色B.透明C.能导电D.均一、稳定2. 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酸奶B.玉米糊C.冰水D.可乐3. 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D.从100 ml溶液中取出10 ml后,剩余溶液浓度变小4. 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就消失了,其原因是( )A.彻底消失了不见了B.生成了新的物质C.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了水中D.被水分子遮挡住了5.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A.无色透明的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和水不会分离知识点2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6. 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 )A.将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60℃B.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C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D.加入更多的硝酸钾固体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几个实验。

(1)实验一探究的是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

(2)实验二中观察到丁中的食盐比丙中溶解得快,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三中观察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的颗粒越小,溶解得越快。

知识点3 乳化8.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水清洗沾在手上的蔗糖B.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稀盐酸清洗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烧杯9. 下列应用与乳化现象无关..的是( )A.用汽油洗去金属表面的油污B.化妆品及乳制饮品的配制C.用洗发水清洗头发上的油脂D.用乳化剂稀释难溶于水的液态农药10. 下列关于溶解和乳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乳化作用将油污溶解而除去B.向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乳化剂,可得到溶液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利用了乳化原理D.用肥皂洗衣服利用了乳化原理11. 小刚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

溶解与乳化知识点总结

溶解与乳化知识点总结

溶解与乳化知识点总结1. 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过程。

液体和气体的溶解是在液体中进行的,而固体的溶解通常是在液体中进行。

溶解过程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它受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1)溶解的条件溶解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如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均能影响溶解的速度和程度。

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但也有少数反常物质(例如硫酸钠),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此外,在饱和溶液中,溶解度还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2)溶解的过程溶解的过程包括两个相互制约的方向:溶质从固体、液体转变为分子或离子并溶入溶剂中的过程称为溶解过程,反过来则是结晶过程。

溶解和结晶是一个平衡过程,可用溶解度表示。

(3)溶解度溶解度是一种物质在一定溶剂内能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溶质的表面积大小。

2. 乳化乳化是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凝集在一起,形成一种能够稳定存在的混合物。

乳化剂是一种能够使两种互不相溶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并稳定存在的物质。

(1)乳化的条件乳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主要受温度、浓度、乳化剂的选择等因素影响。

一般来说,乳化剂的浓度越高,乳化效果越好。

此外,温度的升高通常有助于乳化的进行。

(2)乳化的过程乳化的过程包括两个相互制约的方向:液滴聚集成较大的液滴的过程称为乳化过程,而液滴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又分散开的过程称为分散过程。

乳化和分散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3)乳化剂乳化剂是一类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使油水两种互不相溶的物质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并能够稳定存在的物质。

乳化剂主要起稳定乳液的作用,一般是表面活性剂或胶体物质。

3. 溶解与乳化的区别与联系(1)溶解与乳化的联系溶解与乳化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混合方式,但它们之间也有许多联系。

在乳化过程中,乳化剂能够使油水两种互不相溶的物质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并产生乳液,从而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溶解。

乳化和溶解的例子

乳化和溶解的例子

乳化和溶解的例子乳化和溶解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种物质混合方式。

乳化是指两种互不溶的液体通过添加乳化剂使其形成均匀的乳状混合物,而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混合,溶质在溶剂中分散形成透明的溶液。

下面将分别列举乳化和溶解的例子。

一、乳化的例子:1. 牛奶:牛奶是由脂肪、蛋白质和乳糖等多种成分组成的乳状液体。

其中,乳脂肪球是乳化的结果,它们被乳糖和蛋白质包裹形成小球状悬浮物,使得乳液呈现均匀的乳白色。

2. 沙拉酱:沙拉酱是由油、醋、鸡蛋、芥末等多种成分组成的复杂乳状液体。

通过搅拌和添加乳化剂,将油脂分散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乳状混合物。

3. 蛋黄酱:蛋黄酱是由鸡蛋黄、植物油、醋、盐等成分制成的乳状酱料。

通过搅拌和添加乳化剂,将油脂和水相分散形成乳状混合物。

4. 乳化液体肥料:乳化液体肥料是将固体或液体肥料与水通过乳化剂混合形成的均匀乳状液体。

乳化剂的作用是使肥料颗粒分散在水相中,便于植物吸收利用。

5. 墙面乳胶漆:墙面乳胶漆是由乳胶、颜料、填充剂等多种成分组成的涂料。

乳胶通过添加乳化剂和稳定剂,使颜料和填充剂均匀分散在乳胶中,便于涂料施工和干燥。

二、溶解的例子:1. 盐水:将食盐加入水中,经过充分搅拌后,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的盐水。

在盐水中,盐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发生溶解作用,形成溶液。

2. 糖水:将糖加入水中,经过搅拌后,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发生溶解作用,形成透明的糖水。

糖水是一种常见的溶解液,用于制作糖果、饮料等。

3. 咖啡:将咖啡粉加入热水中,经过浸泡和搅拌后,咖啡的香味和有机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咖啡溶液。

4. 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是将葡萄糖溶解在水中制成的注射液。

葡萄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发生溶解作用,形成透明的葡萄糖溶液,用于补充人体能量。

5. 酸碱中和反应:将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酸和碱分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

在反应过程中,酸和碱溶液中的离子被溶解在水中。

6. 染料液:将染料加入溶剂(如水、醇类)中,染料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溶解作用,形成染料溶液,用于染色、印刷等工艺。

九年级化学 溶解与乳化

九年级化学 溶解与乳化

教案设计
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会表现出放热,引起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的溶解;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会表现出吸热,引起溶液温度的降低,如硝酸铵的溶解;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和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变化相差不大,那么溶液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氯化钠溶于水。

【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 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①②③④⑤
X 双氧水水水水稀盐酸
Y 二氧化锰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碳酸钙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2、完成习题7.1
【布置作业】P28-29
课堂
反思。

专题 溶解与乳化(课件)九年级化学下册(科粤版)

专题  溶解与乳化(课件)九年级化学下册(科粤版)

新知学习 二、乳化
解释: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 而不聚成大油珠,所以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这种现 象称为乳化。
能使乳浊液稳定存在的物质(如洗涤剂等)叫乳化剂。乳化剂 所起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
新知学习 二、乳化
思考:
当我们手上沾满油污时,可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与洗涤剂去油 污的原理是否相同?若不同,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不相同,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从而 除去油污。而乳化则是用乳化剂把大的液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 在水中而除去油污。
·均一性: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完全一样(指密度、浓度、性 质等)。
·稳定性:溶液形成以后,条件不变,溶质、溶剂长期不分离。
新知学习 一、溶解
思考:
1.在白糖溶液,是上层甜一点还是下层甜一点,还是一样甜? 一样甜,因为溶液是均一的
2.把一瓶生理盐水在常温下密封一段时间,会有沉淀析出吗? 没有,因为溶液是稳定的
随堂检测
3.(2022秋•平南县期中)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C.溶液中一定含有水 D.碘酒的溶剂是酒精
4.(2022秋•恒山区校级期中)医用降温冰袋中可能盛有以下物质 中的( D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浓硫酸 D.硝酸铵
【练一练】下列关于溶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溶液中,只有水才能作溶剂 B.两种液体形成的溶液,量多者为溶剂 C.溶液中,只要有水存在,水就是溶剂 D.在乙醇汽油中,乙醇是溶剂
新知学习 一、溶解
【练一练】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生理盐水中,溶质是 NaCl ,溶剂是 H2O 。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酒精 ,溶剂是 H2O 。 (3)碘酒溶液中,溶质是 碘,溶剂是 酒精 。

乳化作用溶解作用

乳化作用溶解作用

乳化作用溶解作用乳化作用和溶解作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学现象,虽然它们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但实际上却十分常见。

乳化作用是指将两种不相溶的物质通过乳化剂混合在一起形成乳液的过程,而溶解作用则是指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过程。

这两种作用虽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是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驱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乳化作用和溶解作用无处不在。

比如在做沙拉时,我们会用酱油和醋等液体混合在一起,这就是乳化作用的一个例子。

而在冬天喝热茶时,糖会被完全溶解在水中,这就是溶解作用的一个例子。

这些看似简单的化学现象实际上是由复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所驱动的。

乳化作用和溶解作用的原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相似溶于相似”。

乳化作用中,乳化剂能够将两种不相溶的物质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形成乳液,这是因为乳化剂的分子既有亲油性又有亲水性,可以同时与油和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而在溶解作用中,溶质的分子与溶剂的分子之间会发生相互吸引,最终形成溶液。

这种相互吸引的作用使得溶质能够和溶剂之间形成稳定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溶解。

乳化作用和溶解作用在工业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食品加工中,乳化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奶制品、沙拉酱等食品的生产中。

而在制药工业中,溶解作用则是制备药物溶液的重要过程。

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改善了产品的品质。

总的来说,乳化作用和溶解作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现象,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通过了解这些现象的原理,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还能更好地应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未来的生活中,乳化作用和溶解作用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美好。

九年级化学溶解与乳化

九年级化学溶解与乳化

溶解的本质是溶质在溶剂中的 分子或离子在作用力下分散, 形成离子的溶剂化过程。
溶解过程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 化,例如吸热或放热。
物质的溶解性分类
01
02
03
可溶性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能大量溶 解于水或其他溶剂的物质 。
微溶性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能少量溶 解于水或其他溶剂的物质 。
不溶性物质
不能溶解于水或其他溶剂 的物质。
溶解现象与生活
盐在水中溶解形成咸味,是烹饪中常用 的调味方法。
生活中常见的乳浊液和溶液,如牛奶、 洗洁精和农药等,都涉及到物质的溶解 和乳化过程。
土壤中的矿物质溶解于水后,才能被植 物吸收利用。
糖在水中溶解形成甜味,是饮料和烹饪 中常用的调味品。
药物的溶解和吸收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 。
02
溶解过程与能量变化
溶解过程可能会生成新的物质 ,这种物质与原来的物质在化
学性质上有所不同。
能量转化
溶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通常伴 随着能量的转化,这种能量转 化对于化学反应的平衡有着重
要的影响。
03
溶解度与影响因素
溶解度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溶解度的定义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通常以每 100克溶剂中溶解的溶质质量(克)来表示。
乳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02
化妆品
乳化技术在化妆品制造中广泛应用,如面霜、洗发水、沐浴露等,通 过乳化作用使油性成分和水性成分得以稳定共存,提高了产品的使用 感受和稳定性。
食品加工
乳化在食品加工中也有广泛应用,如冰淇淋、奶昔、饮料等,通过乳 化作用可以使不同性质的液体混合,提高食品的口感和稳定性。
化工生产中需要控制物质的溶解度,以实现特定的工艺 过程。例如,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可以提高化学反应 的速率和产物的收率。

第七单元溶液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总结

第七单元溶液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总结

第七单元溶液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总结一、溶解及乳化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特征:①________:溶液各部分的组成相同。

②________:只要温度不变、水份不蒸发,溶质与溶剂不会分离。

③________。

3、组成:①________: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②________: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水、汽油、酒精等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

溶液、溶剂和溶质之间的量的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质体积+溶剂体积4、注意:(1)溶液的关键词:均一、稳定、混合物。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2)判断某物质是否为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①是否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②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3)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

(4)一种溶液中可以含一种或多种溶质,但只有一种溶剂。

5、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①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植物油的汽油溶液中,植物油为溶质,汽油为溶剂;当溶剂为水时,水可以省略,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②若固、气体与液体混合,一般习惯将液体看作为溶剂,固、气体看作溶质③若是由两种液体混合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④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________一般作为溶剂。

6、影响因素溶解的因素有: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搅拌例l、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澄清的、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也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C.一种溶液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所含的溶质是不同的D.溶质和溶剂混合时开始是混合物,等到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纯净的、透明的纯净物了例2、完成表格例3、20℃时,10 mL氯化钠溶液与10 mL硝酸钾溶液混合,得到20 mL混合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化钠溶液 加入溶质前水 的温度/℃ 溶解时溶液温 度变化情况 硝酸铵溶液 氢氧化钠 溶液
结论
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 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1.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如: NaOH 浓硫酸 CaO 2.少量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 NH4NO3 3.大部分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不变如:
不是,比如: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 硫酸铜溶液蓝色,氯化铁溶液黄色, 硫酸亚铁溶液浅绿色……
3、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混合物
3.溶液的组成
H2O NaCl
溶剂 溶质
溶液(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如:蔗糖、高锰酸 钾、食盐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汽油去除油污的原理是: 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 成溶液,从而去除油污.
思考: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和用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两者的原理是否相同?
溶解
乳化
应用与拓展
• 向图中所示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 管左右两边支管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红墨水,左边 液面降低了些,右边液面上升了些, 则加入的物质为 (D ) A. 蔗糖 B. 硝酸铵 C. 活性炭 D. 氢氧化钠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透明、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a.均一性:
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 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b.稳定性: 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 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
讨论与交流
1、在实验7-1中,溶质分别是什么?溶剂是什 么? 2、你怎么理解溶液具有透明均一稳定的特点? 透明一定是无色的吗?
练习:
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 溶质 溶剂 CuSO4(固体) 水 (1)硫酸铜溶液 水 H2SO4(硫酸) (2)稀硫酸 (3)75%的医用酒精 C2H5OH(酒精) 水 酒精 (4)碘酒 碘(固体) 二硫化碳 (5)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白磷 (6)盐酸 HCl(氯化氢气体)水 (7)石灰水 Ca(OH) 水
NaCl
二、乳化现象
思考: 李美经常用 “立白”洗涤 剂洗碗,如果 不用,为什么 很难洗干净油 污?
【实验7-12】乳 化
• 1.在1支试管中注入3ml水和数滴植物油,观察到的现 象是 植物油和水分成上下两层 2.剧烈振荡试管,摇匀后观察到植物油会分裂成很 小的油滴,并与水混合 3.静置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 植物油和水又重新 分开成上下两层 4.向试管里滴加洗涤剂,振荡,静置,细小的油滴 和水 不会 分层
7.1溶解与乳化
7.1 溶解与乳化
一、溶解
【实验7-1】 在3支大试管里各加入少量硫酸铜、蔗糖和细沙石的固体,然 后各分别加入约10mL水,充分振荡后,观察
探究实验1.可溶与不可溶
硫酸铜放 蔗糖放入 细砂石放 入水中 水中 入水中 现象 结论
硫酸铜固体 蔗 糖固体 细砂石不 逐渐消失 逐渐消失 会消失 硫酸铜是可 蔗 糖是可 细砂石是 溶物质 溶物质 不溶物质
硫酸铜加 冷水 热水 入
硫酸铜(块状) 硫酸铜(粉末)

快慢Βιβλιοθήκη 自来水快 快 慢硫酸铜溶于 搅拌 自来水 不搅拌
影响溶解速率因素结论:
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加快溶解速率的情况 温度 升高水温
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 减小固体溶质的颗粒
“搅拌”条件
使用玻璃棒搅拌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问题:物质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是否会发生变化? 实验: (1)取3只烧杯,各注入20ml水,并测量水的 温度。(2)将30克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分别加 入上述3支烧杯中,搅拌至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乳浊液
• 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叫做乳浊液或乳状液 (如牛奶和豆浆 ) • 乳浊液不稳定,易分成两层 。但当加 入洗涤剂并振荡后,就不再分层了。 • 像洗涤剂这样的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 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 为乳化作用
问题:
1.洗涤剂有什么功能? 它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油 污分散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这种现 象称为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2、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 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 去除油污,那么二者去除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若 不同,汽油去除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4、把足量的锌放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所形成的 溶液中溶质是( B )
A.硫酸 B.硫酸锌 C.锌 D水
1.(2011年江苏苏州,15题)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 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B ) A.浓硫酸 B.硝酸铵 C.火碱 D.蔗糖 2.(2011年山东,3题)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 成溶液的是(D ) A.花生油 B.泥土 C.汽油 D.蔗糖 3.(2011年湖南邵阳,23题)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 含这许多化学知识。 ⑴医用葡萄糖注射液中溶剂是( 水 ) ⑵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清洗油腻的餐盘,是利用洗涤剂 的 乳化(填“乳化”或“溶解”)功能。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见过下列产品吗? • 魔术冰袋
• 化学发热袋
化学加热——自动加热方便面
2
探究实验2.影响溶解因素
•实验假设: 有可能影响高硫酸铜溶解快慢的因素是: 假设1 : 温度 假设2 : 溶质颗粒的大小 假设3 : 搅拌条件
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实验7-2】
溶解快慢 结论
一般情况下:溶剂 温度越高,溶质的 溶解速率越快 溶质粒径越小, 溶解速率越快 在搅拌溶剂的情 况下溶质的溶解 速率加快
讨论: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如何确定的? 体系 溶质 溶剂
气+ 液
固+ 液 液+ 液 无水 有水
气体
固体 量少 非水物
液体
液体 量多 水
小结:
1、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而溶剂只有一种。 2、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一般习 惯上把固体或气体看做溶质,液体看做溶剂。 3、当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 量少的一种叫溶质。 4、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是水。 5、水是最重要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6、其他物质与水混合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有多少, 水都是溶剂,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7、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那么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