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内窥镜室的管理制度与措施

内窥镜室的管理制度与措施

内窥镜室的管理制度与措施一、内窥镜室的管理制度:1.内窥镜室的日常管理:由专职的内窥镜室主管负责内窥镜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人员配置、设备使用、消毒材料采购等。

2.内窥镜室的备案管理:每台内窥镜设备都需要编制使用备案,详细记录设备品牌、型号、购置日期、检定周期等信息,并进行定期检验和维修。

3.内窥镜室的文件管理:建立完善的文件档案,包括内窥镜室的人员档案、设备维护档案、操作记录等,以方便查阅和追溯。

4.内窥镜室的安全管理:制定内窥镜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内窥镜设备的使用、消毒操作、紧急情况的处理等,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

5.内窥镜室的卫生管理:根据卫生标准要求,制定内窥镜室的卫生清洁制度,保持室内环境的整洁与卫生。

二、内窥镜室的管理措施:1.内窥镜室的人员培训:对内窥镜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内窥镜设备的使用方法、消毒操作规程、安全知识等,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意识。

2.内窥镜室的设备维护:定期对内窥镜设备进行保养、维修和检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3.内窥镜室的消毒管理: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程进行内窥镜设备和配件的消毒处理,保证内窥镜室的无菌状态。

4.内窥镜室的设备巡检: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对内窥镜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内窥镜室的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包括病患的准备、内窥镜设备的设置和校准、内窥镜的插入和检查过程等,确保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6.内窥镜室的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窥镜室的内窥镜检查质量评估、医疗纠纷处理等,保证内窥镜检查的质量。

7.内窥镜室的医疗废物处理: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标准,对内窥镜使用完毕的消耗品和废弃物进行分类和处理,确保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综上所述,内窥镜室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包括日常管理、备案管理、文件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等方面,旨在保障内窥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和医疗工作的安全与质量。

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内窥镜室的工作效率和运行质量,保证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

内镜室院感制度

内镜室院感制度

内镜室院感制度一、背景和目的内镜室是医院中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重要场所,院感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确保内镜室的安全和卫生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内镜室院感制度,以确保内镜室的卫生环境,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二、内镜室院感制度内容1. 内镜室卫生管理a. 内镜室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工作台、设备等。

b. 内镜室应保持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c. 内镜室应配备专用的清洁工具和消毒剂,确保清洁和消毒的有效性。

d. 内镜室应定期检查和更换过滤器、灯管等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卫生。

2. 内镜室人员卫生管理a. 内镜室人员应定期接受卫生知识培训,了解院感预防和控制的相关知识。

b. 内镜室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不患传染性疾病。

c. 内镜室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帽子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d. 内镜室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用手触摸面部等。

3. 内镜室设备管理a. 内镜室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卫生。

b. 内镜室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c. 内镜室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包括内镜、管道、灯源等部分。

d. 内镜室设备应定期进行功能检查,确保设备的完好和安全。

4. 内镜室操作规范a. 内镜室操作人员应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避免操作失误和交叉感染。

b. 内镜室操作人员应注意手卫生,勤洗手、正确佩戴手套,避免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c. 内镜室操作人员应注意内镜的正确使用和保养,避免内镜的损坏和交叉感染。

d. 内镜室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技能和意识,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5. 内镜室感染监测和报告a. 内镜室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内镜室的环境和设备进行监测和检测。

b. 内镜室应建立感染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院内感染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分析。

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一、前言内窥镜室是医院中重要的诊疗场所,同时也是感染风险较高的区域。

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建立一套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内容要点和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内窥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诊疗手段,在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内窥镜检查的特殊性,内窥镜室成为感染传播的高风险区域。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对于防止交叉感染、确保医疗质量和保障医患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内窥镜室工作流程,明确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内窥镜操作的规范和管理,降低感染传播的风险。

2. 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 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可以建立感染事件的记录和报告制度,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降低感染传播的风险。

4. 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还可以提高内窥镜检查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医疗质量和医患安全。

因此,建立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的内容要点1. 内窥镜室感染管理的一般原则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应遵循以下一般原则:(1)科学规范:依据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科学合理地管理内窥镜室感染。

(2)全员参与:全体内窥镜室工作人员都应参与感染管理工作,共同维护内窥镜室的良好状态。

(3)预防为主:预防感染是内窥镜室感染管理的首要任务,要加强感染防控措施,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4)及时处理:发生感染事件时,要及时处理,做好感染溯源调查和处理,防止感染传播。

2. 内窥镜室感染管理的具体要求(1)内窥镜室感染防控政策和制度:内窥镜室应制定感染防控政策和制度,明确内窥镜室感染防控的目标和任务,指导医务人员开展感染防控工作。

内镜室院感制度

内镜室院感制度

内镜室院感制度一、背景介绍内镜室是医院中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重要部门,其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内镜室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环境,院感问题成为了内镜室管理中的关键挑战。

院感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二、内镜室院感制度的目的内镜室院感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内镜室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和安全,防止院感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三、内镜室院感制度的内容1. 内镜室环境管理a. 内镜室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内镜室设备、工作台、地面等表面无污染。

b. 定期检查内镜室的通风设备,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

c. 内镜室应配备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医务人员可以清晰地观察内镜检查过程。

d. 内镜室应配备专门的储存和处理废弃物的设施,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处理。

2. 医务人员培训与感染控制a. 内镜室医务人员应接受院感培训,了解院感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

b. 内镜室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包括正确洗手、佩戴手套和使用洗手液等。

c. 内镜室医务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帽子、防护眼镜等,以防止院感的传播。

d. 内镜室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自身健康,减少院感传播的风险。

3. 内镜器械的消毒与灭菌a. 内镜室应建立完善的内镜器械消毒和灭菌制度,确保内镜器械的清洁和安全。

b. 内镜室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消毒和灭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内镜器械的消毒和灭菌效果。

c. 内镜室应定期检测内镜器械的消毒和灭菌效果,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

4. 患者管理与隔离a. 内镜室应建立患者管理制度,包括患者预约、登记、等候和流程安排等,以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b. 内镜室应建立隔离区域,对于患有传染病的患者进行隔离,避免院感传播。

c. 内镜室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等,以减少院感的传播。

5. 设备维护与管理a. 内镜室应建立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定期对内镜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内镜室院感标准

内镜室院感标准

内镜室院感标准一、引言内镜室是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地方,其院感控制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制定内镜室院感标准,以确保内镜室的卫生与安全。

二、内镜室环境要求1. 内镜室应位于医院的相对独立区域,远离其他病房,手术室或其他污染源。

2. 内镜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洁。

3. 内镜室的墙壁、地板和天花板应采用易清洁、防潮、防霉的材料,以确保室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4. 内镜室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和操作。

5. 内镜室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仪器,如内窥镜、消毒设备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三、内镜室消毒与清洁要求1. 内镜室应建立严格的消毒和清洁制度,确保内窥镜和其他设备的消毒达到标准要求。

2. 内窥镜应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消毒,采用有效的消毒剂,确保内窥镜表面的无菌状态。

3. 内镜室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操作台等,以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4. 内镜室的清洁工具和消毒剂应定期更换,以确保其有效性。

5. 内镜室应建立内窥镜使用记录和消毒记录,以便追溯和监控消毒过程。

四、内镜室人员卫生要求1. 内镜室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不携带传染病。

2. 内镜室医务人员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手套,并定期更换。

3. 内镜室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应洗手,并采取正确的洗手程序,包括使用适当的洗手液和洗手时间。

4. 内镜室医务人员应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 内镜室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院感培训,了解院感控制的重要性和操作规程。

五、内镜室患者管理要求1. 内镜室患者应提前进行预约,以避免人员拥堵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内镜室患者应接受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清洁肠道等,以确保内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内镜室患者在进入内镜室前应进行手部消毒,并穿戴干净的病患服。

4. 内镜室患者应接受专业的内镜检查和治疗,并在操作结束后接受必要的观察和护理。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2004年版)》,《软室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16年版)》的要求,为规范我院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医院感染,保护患者及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本办法适用于全院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科室的内镜清洗消毒管理。

一、人员配备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洁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收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实施标准预防。

二、布局要求(一)内窥镜室设等候区、准备区、诊查区、洗涤消毒区。

各区标识明显,功能划分明确。

(二)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三、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原则(一)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经皮肾镜等,必须灭菌。

(二)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三)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四)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

(五)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六)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使用计时器控制。

(七)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四、内镜室消毒隔离措施进行内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 HBsAg、抗-HCV、抗-HIV、TP 等感染四项筛查(患者知情同意),并有记录。

凡检测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一) 检查室1.空气消毒:每天启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2次。

2.地面消毒:每日用500mg/L 有效氯的消毒液拖地面二次。

3.检查室桌面消毒:每天用500mg/L 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二次。

4.摆放内镜附件桌面消毒:桌面放消毒治疗巾每天更换两次,若有污染立即更换。

内镜室院感制度

内镜室院感制度

内镜室院感制度标题:内镜室院感制度引言概述:内镜室是医院中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重要部门,院感制度是指医院内部建立的一套感染控制措施和规范,旨在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内镜室院感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一、内镜室院感制度的建立1.1 制定院感制度的必要性内镜室作为医院感染风险较高的科室,建立院感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提高内镜室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水平。

1.2 制定院感制度的依据内镜室院感制度的制定应参考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法规、标准和指南,结合内镜室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

1.3 制定院感制度的程序制定院感制度应由医院院感管理部门牵头,邀请内镜室相关医护人员参预制定,明确责任分工和执行时间表。

二、内镜室院感制度的执行2.1 内镜室环境清洁内镜室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确保内镜室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2.2 内镜室器械消毒内镜室使用的器械应按照规定的消毒程序进行处理,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3 内镜室人员培训内镜室医护人员应接受院感培训,了解院感制度的要求和执行程序,提高院感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内镜室院感制度的监测3.1 定期检查内镜室环境医院院感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内镜室环境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内镜室的卫生安全。

3.2 定期检测内镜室器械内镜室应建立器械消毒监测系统,对内镜室使用的器械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器械的消毒效果符合标准。

3.3 定期评估内镜室人员医院院感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内镜室医护人员进行院感防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培训和纠正。

四、内镜室院感制度的改进4.1 内镜室院感制度的评估医院院感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内镜室院感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提高院感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

4.2 内镜室院感制度的宣传内镜室医护人员应加强院感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责任心,营造良好的院感防控氛围。

内窥镜室工作制度

内窥镜室工作制度

内窥镜室工作制度
一、各岗位人员认真执行相关岗位职责。

二、病人来科检查认真做好接待及查对工作,做到一室一患,合理保护患者隐私。

三、检查前应详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员是否按要求做好准备。

危急患者优先检查,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

如患者检查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将根据科室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如系传染病患者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防交叉感染。

四、如系预约及特殊检查者,应做好相关告知、沟通工作,并完成相关签字等工作。

五、严格清洗、消毒及定期监测和登记工作。

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定期进行设备保养、维护及校正。

六、通过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加强临床随访,提高检查符合率。

七、做好危急值报告工作。

八、加强实习及进修医生的管理,做好带教工作。

实习进修医生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检查及诊断工作。

检查完毕做好相关登记及统计工作,妥善保管相关资料。

内镜室院感制度

内镜室院感制度

内镜室院感制度内镜室院感制度是指在医院内镜室中,为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内镜室是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专用场所,包括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

院感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护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1. 内镜室环境净化内镜室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污染物滞留。

内镜室应配备空气净化设备,控制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 内镜室消毒内镜室的内镜和相关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

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

物理消毒可采用高温蒸汽灭菌或者干热灭菌。

化学消毒可采用醛类消毒剂、过氧化氢等。

消毒操作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消毒效果。

3. 内镜室人员培训内镜室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院感培训,了解院感制度的要求和操作流程。

培训内容包括个人卫生、手卫生、穿戴防护用品、废弃物处理等。

培训后应进行考核,确保人员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 内镜室废弃物处理内镜室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

废弃物包括内镜、一次性耗材、纸张等。

应设立专门的废弃物容器,并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

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5. 内镜室操作规范内镜室工作人员在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操作规范包括内镜消毒先后的检查、内镜引导管的使用、内镜操作的步骤等。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手卫生和穿戴防护用品。

6. 内镜室设备维护内镜室的内镜和相关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设备维护包括定期检查、清洁、润滑和更换零部件等。

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以便追溯和排查问题。

7. 内镜室感染监测内镜室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内镜室环境和内镜使用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内容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检测、工作人员的感染情况等。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和处理,确保内镜室的安全和卫生。

总结:内镜室院感制度是医院内镜室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内镜室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感染科、护理部、医务科、设备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 内镜室主任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实施。

三、设施与设备1. 内镜室应设立诊疗区、清洗消毒区、无菌物品存放区、污物处理区等。

2. 诊疗区应配备诊疗床、主机、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3. 清洗消毒区应配备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水过滤器及清洗必要用品。

4. 无菌物品存放区应配备储镜柜,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

5. 污物处理区应配备负压吸引器、垃圾桶等。

四、人员管理1. 内镜室工作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等方面的知识,并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 新上岗人员必须参加岗位培训,有记录。

3. 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4. 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五、操作规范1.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应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

2. 内镜诊疗前,应对病人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过筛检查。

3.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如脑室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等必须灭菌。

4. 消化道内窥镜、呼吸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5. 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窥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六、消毒与灭菌1. 内窥镜的消毒须使用高效的消毒剂,如2%戌二醛消毒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

2. 内窥镜、活检钳的灭菌用环氧乙烷或2%戌二醛浸泡10小时。

3. HBsAg阳性病人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消毒,再常规清洗消毒。

4. 肿瘤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常规清洗。

院感控制制度-18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院感控制制度-18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生效日期1995.01题目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修改日期2020.07页数1/5一前言:本制度参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 年版)》1工作人员管理1.1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内镜室,但应保持服装的清洁。

不建议常规穿隔离衣,但处置的患者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在洗消间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和防护围裙。

若工作衣或隔离衣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1.2口罩和面罩:在洗消间和纤支镜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和面罩;在无菌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 等患者,应戴 N95 口罩。

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1.3鞋套或更鞋:进入内镜室可以不换鞋。

但如果所穿鞋子较脏,或有可能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穿鞋套或更换不裸露脚背的鞋。

1.4工作帽:不需常规戴工作帽,为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需戴帽子;但在洗消间操作时需戴帽子。

1.5手套:在内镜室操作或洗消间操作时应戴双层手套,内层可为薄膜手套,外层必须为乳胶手套;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患者或取活检后及时更换外层手套;若发现手套有破损应及时更换双层手套。

1.6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

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生: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发现手套有破损时,必须进行手卫生。

1.7人员数量: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

每个操作台必须保证一名护士和一名医生,洗消间为一名护士和四名洗消工人。

1.8患有有传染性疾病者应休息至无传染性时方可恢复上班。

1.9预防接种: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指标阴性者)。

1.10每年需做乙肝三系和胸部 X 光检查。

1.11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关注卫生保洁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监督。

2内窥镜的清洗消毒和灭菌2.1基本原则a根据内镜在人体内使用部位的不同,要求对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1)凡进入破损黏膜的内镜附件应达到灭菌水平,如活检钳、切开刀等。

内镜中心感染管理制度(标准版)

内镜中心感染管理制度(标准版)

内镜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1、设准备区、诊查区、洗涤区、消毒区。

2、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时打开空气消毒机,每月清洗空气消毒机滤网一次,每月空气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

3、内镜室的工作人员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窥镜的清洁、消毒、灭菌。

4、各种内镜检查完毕按常规清洗、酶洗、清洗、消毒、无菌水冲洗、吹干,贮藏于无菌柜内。

5、操作和清洗内镜应戴手套,防护眼镜,防水衣等,工作人员应接种乙肝疫苗。

6、工作人员手、治疗车、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

7、清洗消毒程序:床边初步清洗→放水槽中清洗→测漏→酶洗→清水清洗→酸化水浸泡(浸泡时间按规范要求)→无菌水冲洗→抽吸镜内无菌液方可用于下一个检查者。

8、内镜消毒用酸化水浸泡。

浸泡时间:①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②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③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9、酸化水浸泡溶液每人一更换,每人监测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有效氯浓度并记录,如浓度不达标,随时更换。

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

10、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

灭菌后的附件每月行生物学监测一次。

11、内镜中心认真开展临床质量控制工作,将检查结果与临床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进行诊断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的综合评价,以利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医院内窥镜室管理制度

医院内窥镜室管理制度

医院内窥镜室管理制度一、背景二、目的1.确保内窥镜室的设备和环境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

2.提高内窥镜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权益。

三、内窥镜室管理的职责和权限1.内窥镜室主任负责全面管理内窥镜室的日常工作,向医院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情况。

2.内窥镜室医务人员负责内窥镜室的具体操作和服务工作。

3.内窥镜室设备维护员负责内窥镜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4.内窥镜室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

5.内窥镜室管理人员负责内窥镜室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四、内窥镜室管理的常规工作1.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内窥镜室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按时进行维护保养。

2.环境清洁:将内窥镜室清洁干净,保持室内卫生和整洁。

3.检查功能:确保内窥镜室的各项功能正常,如灯光、镜头、导光束等。

4.废弃物处理:将废弃物正确分类、妥善处理。

5.工作记录:对内窥镜室的工作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情况、设备使用情况、相关问题和建议等。

五、内窥镜室管理的安全措施1.设备安全:确保内窥镜室设备的正常工作,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

2.感染防控:严格遵守感染防控规定,如手卫生、消毒和隔离措施等。

3.辐射防护:对于具有辐射设备的内窥镜室,应严格遵守辐射防护措施,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4.突发事件处理:对于内窥镜室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如设备故障、患者意外情况等,应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培训。

六、内窥镜室管理的质量控制1.严格遵守内窥镜室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医疗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2.定期组织内窥镜室质量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3.定期对内窥镜室的服务水平进行满意度调查,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七、内窥镜室管理的培训和教育1.对内窥镜室的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2.对新入职的内窥镜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3.定期组织内窥镜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术。

医院制度-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制度-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题目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页数1/5一前言:本制度参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 年版)》1工作人员管理1.1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内镜室,但应保持服装的清洁。

不建议常规穿隔离衣,但处置的患者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在洗消间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和防护围裙。

若工作衣或隔离衣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1.2口罩和面罩:在洗消间和纤支镜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和面罩;在无菌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 等患者,应戴 N95 口罩。

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1.3鞋套或更鞋:进入内镜室可以不换鞋。

但如果所穿鞋子较脏,或有可能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穿鞋套或更换不裸露脚背的鞋。

1.4工作帽:不需常规戴工作帽,为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需戴帽子;但在洗消间操作时需戴帽子。

1.5手套:在内镜室操作或洗消间操作时应戴双层手套,内层可为薄膜手套,外层必须为乳胶手套;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患者或取活检后及时更换外层手套;若发现手套有破损应及时更换双层手套。

1.6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

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生: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发现手套有破损时,必须进行手卫生。

1.7人员数量: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

每个操作台必须保证一名护士和一名医生,洗消间为一名护士和四名洗消工人。

1.8患有有传染性疾病者应休息至无传染性时方可恢复上班。

1.9预防接种: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指标阴性者)。

1.10每年需做乙肝三系和胸部 X 光检查。

1.11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关注卫生保洁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监督。

2内窥镜的清洗消毒和灭菌2.1基本原则a根据内镜在人体内使用部位的不同,要求对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1)凡进入破损黏膜的内镜附件应达到灭菌水平,如活检钳、切开刀等。

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是指在内镜室工作过程中为预防和控制感染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操作措施。

内镜室是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场所,是传染病、细菌等病原体易于传播的环境,因此对内镜室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的内容,以及其实施和监控的方法。

一、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的内容1.内镜室卫生消毒管理制度:包括内镜室的清洁、消毒和杀菌等方面的规定。

要求内镜室设备、器械、床单、手术衣等必须经过规定的消毒程序,确保无菌状态。

2.手卫生管理制度:要求内镜室工作人员在进入内镜室之前必须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在内镜室工作过程中,要求定期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避免交叉感染。

3.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要求内镜室工作人员必须佩戴规定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

这些防护用品能有效保护工作人员免受感染和传染。

4.感染源管理制度:要求内镜室工作人员对患者、器械、床单等潜在的感染源进行管理。

包括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的器械和床单进行分类管理。

5.废弃物管理制度:要求内镜室工作人员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封装和正确处理。

对于可能含有病原体的废弃物,要采取适当的消毒和处理措施,以防止感染传播。

6.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要求内镜室建立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内镜室工作人员和患者进行感染监测。

对于发现的感染病例,要及时报告和进行感染调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控三、结语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和执行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内镜室感染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内镜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内窥镜室管理制度

内窥镜室管理制度
于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肝脏、胰腺、腹腔、支气管、肺、胸腔、膀胱、阴道等部位疾病的检查诊断。同时可以借助内镜进行止血、扩张、摘除息肉和异物等非手术疗法。
二、内窥镜室业务管理
1、各内镜室必须制订纤维内窥镜室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
2、检查医师必须严格按技术操作常规进行。
1、检查完毕清洗消毒后要吹干内镜,悬挂在置有干燥剂的专用橱内。
2、活检钳在清洗消毒后,可在钳合处涂上硅蜡,以防生锈,并把它悬挂起来。
3、操作时切勿使软管部呈锐角弯曲,以免光学纤维折断。
(1)每个病人做完检查之后,立即进行清洁处理,用浸水的微孔海绵将接物镜及软管末端在清水中冲洗,同时不断注水、注气,将粘附在接物镜面和注气孔上的粘液和血液彻底清除。
(2)再用海绵从上而下轻抹整个镜身,清水吸引冲洗,反复多次,直至清洁为止。
(3)再将内镜头端浸在盛有2%戊二醛溶液的桶内,按上述方法冲洗及吸引,多次消毒,消毒后再用清水洗净附在镜上的戊二醛溶液。活检钳用清水洗后同样用2%戊二醛溶液消毒处理。
3、检查时要求仔细、准确、迅速、安全,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4、检查时活检取材做到准确,送检标本时必须在标本瓶上标明取材部位及数量,按规定填写送检单,与标本一同送病理科。
5、报告单要求书写完整、诊断正确。病理报告应一同附在内镜报告单上提供于临床。并将检查资料包括申请单、镜检记录、病理结果等整理归档。
6、认真做好内镜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7、内窥镜室要认真开展临床质量控制工作,将检查结果与临床手术病
理进行对比分析,进行诊断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的综合评价,以利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内窥镜维修保养管理
内窥镜室内工作人员必须相对固定,医师与护士有明确分工,要落实责任,认真做好内镜的保养工作。定期检查审核内窥镜的检查质量效果。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有关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二、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三、设诊疗区,清洗消毒区,清洁区。

四、科室人员定期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

五、消化内窥镜必须进行高水平消毒,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时间段进行,活检钳应当灭菌处理。

六、已知特殊感染者或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应安排最后检查。

七、使用后内镜及附件按《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处理。

八、操作和清洗内镜时应穿防渗透工作外衣,戴橡胶手套,防护面罩或护目镜。

九、内镜清洗除按规范清洗外,还应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工作;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保存。

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十、每季度进行空气监测,内镜培养每季度一次。

十一、按规定开展消毒药械、一次性用品的管理工作。

十二、科室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收集处理。

内镜室院感制度

内镜室院感制度

内镜室院感制度一、引言内镜室是医疗机构中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重要场所,其院感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镜室院感制度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二、内镜室环境要求1. 内镜室应位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监管之下,并有专门的院感管理人员负责。

2. 内镜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并符合相关的空气洁净度要求。

3. 内镜室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室内环境干净整洁。

4. 内镜室应设置专门的洗手间和更衣室,医务人员在进入内镜室前必须进行洗手和更换专用工作服。

三、内镜室器械消毒和灭菌要求1. 内镜室应建立完善的器械消毒和灭菌制度,确保内镜和相关器械的安全使用。

2. 内镜和相关器械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消毒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 内镜室应配备专门的消毒设备和消毒剂,确保器械消毒的有效性。

4. 内镜室应定期对消毒设备和消毒剂进行检测和验证,确保其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四、内镜室操作规范1. 内镜室医务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熟悉内镜室操作规范和院感制度。

2. 内镜室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必须进行手卫生,佩戴口罩、帽子、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3. 内镜室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流程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4. 内镜室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避免院感传播。

五、内镜室废弃物处理1. 内镜室废弃物应按照医院的废弃物管理制度进行分类和处理。

2. 内镜室废弃物应放置在专用的容器中,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伤害。

3. 内镜室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要求,确保安全和环保。

六、内镜室感染监测和报告1. 内镜室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内镜室进行感染监测和评估。

2. 内镜室发生院感事件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预防。

3. 内镜室应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进院感防控工作。

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 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三、设施与设备1. 内窥镜室应设有独立的诊疗区、清洗消毒区、清洁区,各区域标识清晰。

2. 内窥镜室应配备足够的清洗消毒设备、防护用品、消毒剂等。

3. 内窥镜室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操作规程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2. 内窥镜及附件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

3. 内窥镜室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内窥镜操作技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五、消毒与灭菌1. 内窥镜及附件应使用高效消毒剂进行消毒,如戊二醛、过氧化氢等。

2. 灭菌内镜应在手术室内进行,严格按照手术区域要求进行管理。

3. 消毒、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存放于专用柜中,防止污染。

六、人员培训与管理1. 内窥镜室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医院感染管理、内窥镜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2. 新上岗人员必须参加岗位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3. 内窥镜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七、监测与评价1. 内窥镜室应定期对医院感染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感染问题。

2. 内窥镜室应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评价,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3. 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八、应急处理1. 发生医院感染事件时,内窥镜室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感染。

2. 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感染扩散。

3. 对感染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生晓梦晓李飞刀制作双击可修改,再上传必究
再上传必究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设诊疗区和清洁消毒区,保持室内清洁。

3、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应当分室进行。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5、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程序必须遵照国家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6、进行内窥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过筛检查,必要时进行抗-HBV、HCV、HIV过筛检查。

对HBsAg阳性者或特殊感染和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诊疗工作的最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