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美术教学的目标设定和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下美术教学的目标设定和评价方法作者:敖芳王娜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9期

摘要:本文结合核心素养的原则与基础内容,探讨了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目标与评价方法的转变,旨在使学生培养方案更加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升学生的时代变化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教学;教学目标;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242-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179

核心素养是政府与教育部门结合时代环境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全新学生培养主导思想。相较于传统教学理念,其中发展性观念更加凸显,强调教育对于学生终身的价值,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对美术教育的影响重大。

一、核心素养下美术教学的目标设定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所必须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需求能力,其主要内容包含人文素养、社会参与与自主发展①。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主要指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能力与毕业后相关岗位的胜任能力,其具体内容有:

1.扎实的美术基础理论。诚然,大学美术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生的绘画与设计能力是学科教育的核心,但基础理论教学同样拥有较高的必要性。首先,美术基础理论是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建立的基础,只有在理论扎实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艺术价值较高的先辈作品,从而促使学生美术素养不断发展,而不是长期停留在模仿阶段;其次,美术基础理论是学生创作方向的基础把控,保证学生创作的为一幅真正美术作品,而非毫无方向的内容拼凑;再次,只有在基础理论扎实的基础上,學生的美术创作才能有内涵、有灵魂,美术理论是学生长期发展的基础保证;最后,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虽然文化教育不等同于理论知识,但在美术学科中其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细致观察能力。观察是美术创作的基础,只有在对物体有着全面且深入了解的前提下,美术作品才是有灵魂的。因此,大学美术教育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种观察能力不只体现在学生对于物体外在形象的了解,也体现在其对于物体内部结构、象征意义等更加广泛内容的了解,对于学生创新创作意义重大,值得作为大学美术学科培养的核心目标。

3.创新能力。对于美术学生来说,仅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完美掌握仅仅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大学生必须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摆脱知识经验的限制,创作出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其才算真正具备了美术创作的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与时代的要求。因此,大学美术教目标中必须有创新能力培养,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压制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甚至要主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对特定的内容或者事物展开广泛的联想,帮助学生打破固有认知的限制。

4.绘画能力。美术本质上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绘画能力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是美术教学真正的核心。大学美术学生培养中,要明确学科核心所在,不能因为过度重视时代背景与素质教育便放松对于学生绘画能力的要求,保证学生基础技能的完善性。

5.相关信息技术。在现代背景下,许多美术相关行业与信息技术关联性极强,甚至呈现出深度综合发展的趋势②。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时代与社会对美术学生的基础要求之一。为保证大学学生培养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必须在美术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中,同时课程内容设计时,要充分结合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最为先进的软件与技能引入到大学课堂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更加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6.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一项内涵十分丰富的培养目标,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一方面瓶颈是美术创作中经常会遭遇的情形,此时,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创作的持续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面向美术学生的专业工作都属于压力较大的形式,心理素质是学生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基础要求。为此,大学美术培养目标中必须包含完善的心理素质。

二、核心素养下美术教学的评价方法

1.注重日常评价的使用。不同于传统教学理念中的评价方法,核心素养更加关注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即流程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教学评价也要向流程落实。教师在各种教学活动开展中,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课堂评价给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美术学习方法与美术学习态度,同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保证学生培养符合时代与社会的需求。

2.注重评价多元化。现代大学美术最终评价给出多以课程设计为主体,即学生只要最终给出了质量合格的美术作品,其评价结果多数是优秀,这种评价方式看似合理,但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师及教务人员应当丰富评价体系,适当添加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保证学生日常课程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注重平时成绩的落实,使评价结果能够真实的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此外,平时成绩结构构建中也应包含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

三、结论

素质教育更加强调学生时代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此教育背景下,教师及相关教务人员应对学生培养计划进行优化,注重培养目标的全面性与教学评价的实效性,使美术学生培养更加符合时代与社会的需求。

注释:

①王珊.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美术教学探索[J].美与时代(中),2019(06):101-103.

②魏蜻,杨怀念.探析大学课堂中的美术创新性教学[J].美与时代(中),2019(04):96-

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