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合集下载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就是宾语必须就是代词;二就是必须就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与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2、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3、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二、宾语后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就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就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就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就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就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就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就是”就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就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第二、就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就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就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就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就是、、、、、、”的格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1.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由两个或更多单句组成的复句。

在文言文中,这种句式使用非常广泛。

并列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句子2。

”两个句子之间用“,”相连。

例如:诸侯并举,进逼秦境。

天地肆春,百草各秀。

2. 连接句连接句是指把两个或多个单句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复句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连接句也是一种常见句式。

连接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于是)句子2。

”句子1和句子2之间用“,”或“于是”相连。

例如:君子好学,必进于师。

——《论语·为政》优游自在,不求闲静。

——《庄子·逍遥游》3. 并列连接句并列连接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连接而成的句式。

这种句式结构比较复杂,通常会使用一些连词来连接各个句子。

在文言文中,这种句式也非常常见。

并列连接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连词(如而、亦、且等),句子2。

”句子1和句子2之间用连词相连。

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不我與,君亦不我與,豈不怨嗟!”(不但天不帮我,君主也不帮我,我怎能不悲伤!)《论语·卫灵公》:“不忠信,人不任也。

”(如果不忠实,就不会受到人们信任。

)4. 倒装句倒装句是指主谓语序颠倒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的使用非常广泛。

它具有强调句子中的某一成分的作用,可以增加句子的表现力。

倒装句的基本结构为:“谓语动词(如是、曰、曰是等)+主语+宾语/状语”。

例如:《楚辞·离骚》:“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庄子·逍遥游》:“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至人知无为之有为,不言之有言,无为而有为,矛盾而并存。

”5. 并列倒装句并列倒装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倒装句并列连接而成的句式。

这种句式结构比较复杂,但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并列倒装句的基本结构为:“谓语动词+宾语1+主语1,连词+谓语动词+宾语2+主语2。

”例如:《庄子·逍遥游》:“肆意而无忧,安而不忘,随时而变古,能因事而制宜。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斯用兵之效也。

⏹4、赵尝五战于秦⏹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9、暴霜露二、词类活用⏹1、非兵不利,战不善⏹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5、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一、特殊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2、请其矢,盛以锦囊⏹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8、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9、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二、词类活用⏹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3、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一、特殊句式⏹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2、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3、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4、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5、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6、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1、惟兄嫂是依2、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3、未可以为信也。

4、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5、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为忧也。

6、吾实为之,其又何尤!7、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8、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9、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10、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二、词类活用⏹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3、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特殊句式⏹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

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

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文言文是历史悠久的汉语写作体裁,使用的句式和表达方法则有其独特之处。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它们不仅有着独特的结构和语法,而且在表达上也有很强的文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中的七种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在正常的语序中,将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句式。

倒装句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主谓倒装和完全倒装。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常常用于强调某个成分,增强句子的语气。

二、对偶句对偶句的结构是将两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并列起来,构成一句对称的句子。

对偶句在文言文中被广泛使用,可以加强修辞效果,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三、长句和并列句文言文中的长句和并列句往往可以把多个子句或分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句子。

长句和并列句的使用,可使文章有很强的连贯性和条理性,表达思想更为紧密和深刻。

四、破句破句是指将一个完整的句子分为若干个部分,分别排列在不同的位置上,行文有点断断续续的效果。

这种句式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为生动有力,增强语气。

五、比喻句比喻句是指用一个与所描写事物相近的事物来描写另一个事物。

比喻句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有形象感和生动性,使读者对所表达的意思更容易理解和领会。

六、排比句排比句是指将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并列在一起。

排比句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使文章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七、反问句反问句是指以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语气。

反问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常常用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和思考过程。

总之,文言文中的这七种特殊句式,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它们都有着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阅读和写作中,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句式的用法,将会有助于写出更为优美、精炼的文言文。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1)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
这些都是能趁(乘着)大王您酒酣耳热(酒醉、不清醒)之时向您 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 记》)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 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 么。(2分)
c.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 d.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 !动词担任的定语常常后置 ,名词则不后置!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
类别三:中心词+之+定语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
2、省略谓语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
a.投(之)以骨 (《狼》) b.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
(4)省略介词
如: a.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 b.急湍甚(于)箭。 c.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往往是形容词担任定语!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
类别四:中心词+定语
极少!
3、宾语前置。
类别一: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无、莫 常见代词:余,吾,自,汝,尔,之
a.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c.臣未之闻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A、沛公安在?
B、大王来何操?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
D、籍何以至此?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是寡人之过也 B、燕王拜送于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夫晋,何厌之有
下列各项与“何厌之有“句式 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四)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 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在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 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 三种:
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例一: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例二: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例三:时不我待。 (时不待我)
总 结 :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三、省略句
(一)定语后置 (二)宾语前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装
四、倒装句
高考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 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 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 句等。下边我们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 “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 代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古代汉语需要借 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一)用“乃、则、即、皆、必”等副词表示 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兵势所逼迫。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
(四)、主谓倒装(强调谓语)
(1)甚矣,汝之不惠! (2)快哉此风!(《风赋》)
二、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 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 安石《游褒禅山记》)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对象
3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受……于)
4、而君幸于赵王。 ……于……。
5、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宋国笑。
为……所…… (或……为所……)
……为……
7、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无标志
8、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被……
四、省略句
①永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②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⑦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⑧今以钟罄置水中。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
(二)、状语后置
例: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 不负戴于道路也。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虽董之后置 以“之”或“者”作标志。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4.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 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 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 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 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归纳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归纳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归纳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归纳:在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文章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句式进行总结归纳,方便读者在学习和研究文言文时更好地应用这些句式。

1. 倒裝句倒裝句是指把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使得句子的结构更加紧凑、生动。

例如:“不闻不问,而悔之晚矣。

”这句话中,“不闻不问”是主语,“而悔之晚矣”是谓语,把主语和谓语位置倒置,使得这句话更加通顺、有力。

2.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两个或多个简单句并列在一起,句与句之间没有任何从属关系。

例如:“君之所言,余甚赞同;然而,有一点须要慎重考虑。

”3. 独立主格结构独立主格结构是指句中有一个名词或代词作为独立主格,与主句之间没有任何语法关系。

例如:“夫人生于深宫,自当用其礼乐之道,以蕃息国家,谁知非但不蕃息,反而降低了道德水准。

”4. 比喻句比喻句是指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另一件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例如:“入口如同登临仙境,获得的感觉宛若仙女掌心仙露般清甜。

”这句话用“仙境”和“仙露”来比喻味道和体验,使得文言文更加生动、形象。

5. 对仗句对仗句是指靠重复句子的语法结构、音韵、意义彼此呼应、相对间起到照应作用的句型句式。

例如:“金毛犬,玉辇轮。

”这句话中,“金毛犬”和“玉辇轮”分别由两个汉字组成,并且两者的形式、意义、韵律都相似。

总之,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使用得当,不仅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增强表达效果、提高阅读体验。

因此,在学习和研究文言文时,我们应该多加学习和应用这些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2.省略谓语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如: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司马迁 《鸿门宴》)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如: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 子之竖追之。 (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 略的是什么。如: ①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方 苞《左忠毅公逸事》) ②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四、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宋何罪之有?

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C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宋何罪之有?
定语后置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 项( )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 D) 项(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C )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有否定词 2、都由代词 (“自”“之”“余”)充当宾语。 不信自 未有之 不欺余

特殊句式语文文言文

特殊句式语文文言文

特殊句式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是指在语文文言文中使用的一些独特的句式结构或用法,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特殊句式。

1. 倒装句:即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的位置调换,常用于强调句子中的某个成分或改变语序。

例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中的'高百尺'和'手可摘星辰'正是倒装句。

2. 重叠句:即将一个动词在句子中重复出现,形成一种强调的效果。

例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中的'行行重行行'就是重叠句。

3. 并列句:即将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在一起,用于表达相互之间的关系。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的'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就是并列句。

4. 定语从句:即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后面。

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的'望明月'和'思故乡'就是定语从句。

5. 状语从句:即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从句,一般放在句子中的相应位置。

例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和'而今迈步从头越'就是状语从句。

通过使用这些特殊句式,可以使文言文更加生动、丰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多加练习,熟悉这些特殊句式的用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同时,也可以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句式,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精选.)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精选.)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精选.)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④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⑤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⑥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④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⑤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①刘备天下条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文言文知识点之特殊句式

文言文知识点之特殊句式

文言文知识点之特殊句式一、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

1、借用“者、也”标志。

(1)……也张骞,汉中人也。

(2)……者,……也南冥者,天池也。

(3)……者,……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借用其他标志,如“为、乃、则、是、非、本”等。

(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斯是陋室。

(5)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6)臣本布衣。

3、无标志。

(1)秦,虎狼之国。

(2)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1、有被动标志,如“于、为、见、被”。

于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

物物而不物于物。

为将为三军获。

而身为宋国笑。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为曹公所追破。

见才高见屈,遭时而然。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信于友。

被国一日被破,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被动句式(1)见……于(2)受……于(4)……为所(3)为……所3、无标志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三、省略句主语省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谓语省略初为《霓裳》后《六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宾语省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介词省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四、倒装句主谓倒装贤哉回也。

大哉,尧之为君也。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

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 倒装句: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句子结构,例如:"子曰,知者不惑也。

"(孔子说,知道的人不会迷惑。

)2. 比拟句:用"如同","犹如"等词语表示比较,例如:"贪婪之心犹如风中之火。

"3. 并列句:用"与","或"等词语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从句,例如:"辛勤劳动,与知识相结合,方能获得成功。

"4. 定语从句:用"之","者","所"等代词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 状语从句:用"因","所以","然则"等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6. 反问句:用反问的方式表达疑问、反问的句子,例如:"人生何以为快乐?岂止于富有与权势乎?"7. 折叠句:通过重复的方式表达强调,例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

"8. 直接引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常用于引述他人的观点或对话,例如:"他说道:“无论经历多少挫折,我都不会放弃。

”"9. 比喻句:用一个物体或事物来比喻另一个物体或事物,例如:"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同的经历。

"10. 排比句:通过重复相同结构的句子或短语,形成一种韵律感,例如:"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 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 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 动句、省略句和主谓倒装句、宾语 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 置句等。
一、判断句
(一)采用“……者,……也”的方式 1.“……者,……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因果)
(四)现代汉语中常用“被”“受”表示被 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 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 战》)
(《鸿门宴》) 2.中心词(+“之”) +形容词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七、介宾短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多置于谓语之前作状 语,但在文言文中,却常置于谓语之后作补语。 例如: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 谏》)
6.省略兼语 ①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二)依上下文关系划分 1.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2.蒙后省。如: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如: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 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 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 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 动句。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 “为……所……”和“见……于……”及 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完整版)高考语文:7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完整版)高考语文:7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 7 种文言文特别句式(一)判断句用名或名性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代一般是在主和之用判断“是”来表示判断的。

但在古里,“是”多作代用,极少把它看作判断用。

因此,在大部分状况下借助气来表示判断。

常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主后边用“者”表示停,在后边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种判断句式,是古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者,之良将也。

2.主后边用“者”表示停,而后边不用“也”,即“⋯⋯者⋯⋯”式。

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只在主和之加判断“是”。

如:柳敬亭者,之泰州人,本姓曹。

3.主后边不用“者”表示停,只在后边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不,只在主、之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宝也。

4.“者”“也”都不用。

成代,只要在主、之加“是”。

如:刘,天下雄。

5.用“ ”表示判断,即“⋯⋯ ⋯⋯”式。

如:人方刀俎,我肉⋯⋯6.用“乃、即、、皆、必”等副表示必定判断,用副“非”表示否认判断。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岳阳楼之大也。

7.用“是”作判断,文言文中也有,但出晚并且少。

如:巨是凡人,偏在郡⋯⋯(二)被句在古中,主是所表示行的被者的句式叫被句。

常的被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于”引行的主者,表被,即“ +于⋯⋯”式。

如:夫而燕弱,而君幸于王,故燕王欲于君。

2.在前用“ ”“受”表示被,构成“ (受)+”的形式。

如:大家皆醉而我独醒,是以放。

假如需要把作行的主者介出来,可在后加介“于”,构成“ (受)++于”的形式。

如:臣恐欺于王而⋯⋯3.在前加介“ ”,构成“ +”的形式。

种句式的“ ”和“ ”不一样:“ ”是助,不可以,所以它是挨着;“ ”是介,它能够挨着(省略了),也能够引出作行的主者。

如:身客死于秦,天下笑。

4.用“ ”引主者,前再加“所”,表被,构成“ ⋯⋯所⋯⋯”式。

如:悲夫!有这样之,而秦人威之所劫⋯⋯ “ ⋯⋯所⋯⋯”自生后,就成了古最常的一种被句形式,并且向来沿用到代里。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训练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训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供您进行专题训练:
1. 倒装句:
-以谦为忍,以俭为奢。

(主语与谓语动词颠倒)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将状语提前)
2. 并列句:
-君子有三乐,而后乐焉可也:少年之乐,衣食之乐,朋友之乐。

(用"而后"连接两个并列分句)
3. 状语从句:
-人之初,性本善。

(以"之"引导的状语从句)
-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以"其"引导的状语从句)
4. 强调句:
-此乃君子之行也。

(以"乃"强调主语)
-是知止之所以不殆也。

(以"是知"强调谓语动作)
5. 宾语补足语:
-敬待长者,爱护幼者。

(用"待"、"护"等动词后接宾语补足语)6. 省略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省略了"为"字)
-君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省略了第二个"为"字)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您可以通过研读经典文言文篇章,结合这些句式进行练习和应用。

此外,还可以尝试分析古代文言文作家的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祝您学习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有四类: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主要有两大类:
(一)名词作谓语的句子。

(二)因果倒装句用“……者,……也”格式连接。

(一)名词作谓语的句子
1.“……者,……也”格式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用“也”表判断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5.用“非”“乃”“则”等帮助构成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是乃仁术也。

(孟子梁惠王上)
③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上)
6.无标志判断句
①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
(二)因果倒装句用“……(者),……也”格式连接。

①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③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庖丁解牛)
二、被动句
(一)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韩愈《师说》)
(二)用“见”“见……于……”“见于”来表示被动关系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暴见于王,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
(三)用“为”“为……所……”“为所”表示被动关系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司马迁《陈涉世家》)
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司马光《赤壁之战》)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
(四)用“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
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五)无标志被动句
(无标志被动句需要从上下文关系来判断)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全祖望《梅花岭记》)
三、省略句
(一)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1.承前省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
2.蒙后省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
3.自述省
(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柳宗元《愚溪诗自序》)
4.对话省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不若与人。


(二)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1.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三)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
饰语的省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
2.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

[中心词的省略] (《荀子》)(四)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和介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1.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左传·殽之战》)
2.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左传·殽之战》)
3.屠惧,投(之)以骨。

(蒲松龄《狼》)
4.此人──为(之)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5.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介词的省略
1.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千金市马)
2.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司马迁《鸿门宴》)
(六)分句的省略
1.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四、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被提前(否定句往往以否定词为标志)
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
②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屈原《离骚》)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被提前
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3.借助一个结构助词把宾语提前
①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②惟陈言之务去。

(韩愈《答李翊书》)
(二)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赤壁赋》
3.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欧阳修《秋声赋》)(三)定语后置
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马之千里者。

(《马说》)
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4.“中心词+数词”,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四)介词结构后置(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荆轲刺秦王》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介词结构都作后置状语。

例如: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控于地而已矣。

(庄子·逍遥游)在上面这个句子中,“于地”这个介宾短语只能作补语,译成状语说不通。

“落到地上罢了”──正确。

如果译成“在地上落着”则跟前面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