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猝死及注意事项
运动性猝死的病理机制及预防措施
运动性猝死的病理机制及预防措施 PathologicalMechanism andPreventiveMeasuresofExercise AthleticSuddenDeath
孙 卓 SunZhuo
摘 要:猝死是指正常生活中无法预测的,突然发生的自然死亡,经学者一再认证研究认为它有三个最基 本的要点:自发过程;意外发生;进展迅速。本文通过对运动猝死病因病理的分析以及对猝死的预防方法 将做进一步研究说明,从而降低运动员及体育爱好者在运动时猝死的发生。 关键词:运动性猝死;病理病因;预防措施 Abstract:Suddendeathreferstothesuddenlyoccurrednaturaldeathcannotbepredictedinnormallife.Ithas threebasicpointsaccordingtorepeatedlyresearches:spontaneousprocess,accidentoccurredandrapidprogress. Thisstudy,throughfurtherexplanationandstudyontheanalysisofthepathogenesisandthepreventionofsudden death,aimstoreducetheoccurofsuddendeathinexerciseforathletesandsportfans. Keywords:exerciseathleticsuddendeath;pathogenesis;preventive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7)10-0161-2 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0.068
对运动性猝死的现场急救及防控措施
人 员 到场 。
四、 预 防运动猝 死 的措施
1 . 加强体格检查 . 防患 于 未 然 。 为 了保 证 学 生 的 生命 安 全 和体 育 活 动 的顺 利 进行 . 除 严 把 正 常 的体 检 关 和 询 问学 生 的 健康状况 外 . 还 要 对 有 心 血 管 系 统 遗 传 史 的学 生 进 行 有 针 对
身活动的指导工作 . 才 能 有 效 避 免运 动伤 害事 故 的 发 生 2 . 加 强 体 育 理论 教 学 , 普 及科 学 健 身 知 识 。 长期 以来 . 在
体育 教学过程 中 , 注重体 育技能教 学 . 忽 视 体 育 理 论 知 识 学 习, 造 成 了学 生 科 学 健 身 知 识 的缺 乏 . 以 至 于 运 动 伤 害 事 故 的发 生 。 只有 加 强 体 育 理 论 学 习 , 掌 握 科 学 的 体 育 锻 炼 知 识 和方 法 ; 掌 握 医务 监 督 监 测 方 法 , 全 面 了解 身体 健 康 状 况 : 做
运 动 性 猝 死 是 与 运 动 有 关 的猝 死 的 简 称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国际心脏学会 把运动性猝 死定义 为 : 有 或 无 症 状 的 运 动
员 和进 行 体 育 锻 炼 的 人 在 运 动 中或 运 动 后 2 4小 时 内的 意 外 死 亡。运动性猝死 一般在发 病前 , 会感 到短暂 的心绞痛 ( 胸 痛) 或咽部哽 咽 , 咽 东 西 费劲 ; 还 有 的 人 会 伴 有 出汗 。 出现 3
一
、
运动 性猝 死 的定义 与 症状
次, 直 至 患 者 恢 复 呼 吸 为止 。同时 进 行 心脏 胸 外 挤 压 . 恢 复 心
运动性猝死常识
运动性猝死常识
一、运动性猝死:运动相关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
二、死亡原因分类:
1、心源性猝死: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力衰竭。
2、脑源性猝死: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引起的猝死。
三、造成猝死的原因:
1、运动量超负荷:长跑为主。
2、时间、季节与天气因素:春夏之交,运动量突增。
冬季雾霾、低温,夏季高温。
四、预防措施:
1、学生定期体检;
2、体育教师与班主任联系,查明所教各班学生的体质情况,合理安排学生上课;
3、学生体育课请假,合理安排练习;
4、合理安排运动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5、加强准备活动的质量,特别是冬天。
五、急救措施
1、判断意识:拍双肩,呼双耳,搭脉搏;
2、呼救:打120,告知校医、班主任、学校领导;
3、胸外心脏按压法抢救;
4、人工呼吸;
5、医院抢救。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体质下降和运动量增加,运动性猝死事件在大学生中频发。
据统计,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患者已经占到了所有猝死患者的40%以上。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对社会健康和个人幸福都有着严重影响。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1.运动过度许多大学生运动过度,以身体疲劳为荣。
长期以来,运动量过大已经成为诱发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许多大学生过度热爱各种高强度运动,面对重大比赛时,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极限挑战中。
这样的运动量往往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极大负荷,引发心律不齐、心肌梗死等症状。
2.个人基础有限个人基础有限也是导致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原因之一。
许多人体形虚弱,缺乏锻炼,导致身体机能低下,无法承受高强度运动带来的影响,容易导致运动性猝死。
3.气候环境气候环境也是导致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在夏季运动量增加,身体又处于长期强度适应状态,而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失衡,也容易导致运动性猝死。
二、对策建议1.提高健康意识提高大学生对健康的重视和意识,不断增强身体抵抗力,对于预防运动性猝死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应注意避免沉迷于游戏和电视等消极因素,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讲座、读一些健康科普类书籍,增强对健康的认识和了解。
2.减轻运动强度大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根据自身身体素质和运动经验,逐渐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适应能力。
避免一次性过度运动,并学会通过饮食、调整睡眠等方式补充身体能量和水分,以减轻运动强度,防止运动性猝死的发生。
3.改善运动环境大学生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应选择室内或荫凉处进行运动,避免在烈日下、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运动,以减轻运动强度和避免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失衡。
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对策建议,包括提高健康意识,减轻运动强度和改善运动环境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减少运动性猝死发生的机率。
运动性猝死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运动性猝死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运动性猝死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一类病理性心脏骤停事件,常见于剧烈运动时或运动后短时间内。
它的发生率虽然较低,但一旦发生,后果往往是致命的。
对运动性猝死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对于预防和减少运动性猝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性猝死的病因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心脏结构异常:一些体育活动中较高强度的活动容易引发心脏病变。
长时间或长期的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心脏肌肉肥大或扩大,从而增加心脏负荷,增加猝死的风险。
2. 心脏电生理异常:心脏电活动失控是运动性猝死的重要病因之一。
心脏电节律紊乱(如心室颤动)或传导异常(如预激综合征)等都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原因之一。
3. 过度疲劳: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会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对心脏和肌肉造成极大负荷,从而增加运动性猝死的危险。
4. 高温环境: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容易引发中暑,中暑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运动性猝死的发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1. 定期体检:对于经常从事剧烈运动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以排除潜在的心脏结构或电生理异常。
2.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或长期高强度的运动,特别是对于没有适应能力或健康状况不佳的人群。
3. 注意身体疲劳:合理安排运动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尤其是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或疲劳时应及时休息。
4. 注意饮食和水分摄入:合理饮食,避免过量进食或过度饥饿,保持适量的水分摄入,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运动能力。
5. 避免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时,应注意增加水分摄入,避免中暑。
通过病因分析和相应的防治对策,可以预防和减少运动性猝死的发生。
对于从事剧烈运动的人群来说,保持心脏健康、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注意身体疲劳以及饮食和水分的摄入都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也是为预防运动性猝死的必要措施之一。
如何避免运动性猝死
马 迹 , 心 率 减 慢 , 分 钟 小 于 6 定 :发 病 后 6 时 内 死 亡 者 为 猝 如 每 0 小 次, 并伴 有 心律 不 齐 等 。对 于 既 往 死 ; 多 数 学 者 则 主 张 定 为 1 时 。 小 有 胃病 、 疡 病 史 的 患 者 , 在 对 导 致 猝 死 最 常 见 的 原 因 是 各 种 心 溃 可 冠 心 病 、心 肌 缺 血 进 行 治 疗 的 基 脏 疾 病 。
周 炎 的疼 痛 历 时 较 长 ,并 常 伴 有 心 肌 炎 。 而 在 年 龄 大 于 3 岁 的 较 5
强 度 的 运 动 , 年 人 运 动 时 , 果 老 如
关 节 活 动 受 限 。此 外 冠 心 病 引 起 年 长 长 跑 者 中, 心 病 是 心 源 性 猝 每 分 钟 心 跳 超 过 “ 7 减 去 年 龄 10 冠 的 肩 痛 ,在 休 息 或 服 用 硝 酸 甘 油 死 的 最 常 见 原 因 。 等 药 物 后 可 缓 解 ,而 服 用 止 痛 药
础 上 , 适 当 治 疗 胃部 疾 病 。 再
1喜 运 动 者 查 心 脑 。 死 者 中 . 猝 大 多数 都 有 心 脏 疾 病 , 心肌 炎 、 如
心 源 性 猝 死 可发 生 在 参 与 各 心 室 壁 薄 和 心 脏 肥 大 等 , 而 这 些
4 肩 痛 : 于 肩 部 、 骨 部 种 竞 技 运 动 的 运 动 员 身 上 , 男性 人 却 往 往 不 知 道 自 己 心 脏 有 病 。 . 由 胸 以及 左 侧 手 指 等 处 的 疼 痛 也 是 经 多 于 - 性 , 女 比 例 为 51 91 k - 男 :至 :不
1 0 -5 次 , 强 度 运 动 脉 搏 则 为 3, 0 - 1 高
预防运动猝死
年轻人要预防运动猝死
运动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八成以上的人平时没什么症状,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心脏有隐疾,相对患者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年轻人往往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了解,以为自己可以“拼”,但当身体承受不起运动负荷时,心血管就容易出问题。
夏天天气热,全身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心脏为了跟上新陈代谢的步伐不得不加大泵血量、加快泵血速度,这种情况对心脏来说在超负荷工作,有诱发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特别是在天气热,湿度大,没有风的天气里做运动,最容易出意外。
剧烈运动会使人大量出汗,造成体内水分和钾、钠等丢失,易引发电解质紊乱。
低钾状态容易触发恶性心律失常,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诱发猝死。
感冒如果长达两周没有好,还伴有咳嗽、胸闷、心慌、憋气,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避免诱发心脏病。
像病毒性感冒,会诱发心衰和心肌炎。
脸色红扑扑的,腿脚浮肿,可能是心脏在“报警”,要及时就医。
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及预防
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及预防作者:祁伟来源:《搏击·武术科学》2013年第06期摘要:对于运动爱好者和运动员而言,运动性猝死是近年来运动场上接连发生的意外事故之一,也是运动医学领域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通过对运动性猝死的发病原因与及预防措施进行相关研究,旨在为运动员或体育爱好者参与运动时预防发生运动性意外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运动性猝死发病原因预防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6-0114-02近些年来,运动性猝死已经成为了运动场上接连发生的意外事故之一,也是开始被运动医学领域所公认的最严重的运动性问题,也成为了学者与运动医学研究人员的难题。
如何从运动性猝死的病因、预防与改善措施一直是运动医学领域与学者们关注的话题。
1 运动性猝死的定义Maron BJ对运动性猝死的定义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
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如Chris CM认为是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停止1小时内发病并导致的死亡,Goldstain也认为运动性猝死是指在症状起始后1小时内的死亡;也有学者将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发生的意外死亡称作即刻死,症状发作后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才叫运动性猝死。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运动性猝死发生的时间范围尚无一个统一的界定,大都是根据各自的目的来确定,所以时间就由30秒到24小时不等,这将不利于运动性猝死研究的发展。
根据医学界对猝死的定义以及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情况,将运动性猝死定义为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
2 运动性猝死的发病原因2.1 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在运动猝死中占着很大的比例,Drory的调查研究显示在运动猝死的病例中,心源性猝死占82%,李之俊等人的研究为87.5%。
文献资料显示,运动员的心脏性猝死有两个年龄差异:如果运动员年龄小于35岁,那么主要的原因是肥厚型心肌病;如果运动员年龄大于35岁,其主要的原因是冠心病。
警惕心跳骤停的三张“猝死卡”
警惕心跳骤停的三张“猝死卡”【摘要】心跳骤停是一种危急情况,可能导致生命威胁。
为了应对这种突发状况,我们需要警惕心跳骤停的迹象,并了解猝死卡的三种类型:运动性猝死、冠心病和心源性猝死。
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提前预防心脏病突发导致的休克,不仅是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也是对身边人的责任。
应对心跳骤停时,首先要保持冷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心肺复苏。
在平时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心脏病的发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是至关重要的。
提高对心跳骤停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不仅能帮助自己在危急情况下保护自己,也能及时帮助他人,达到最大限度的救助效果。
经过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心跳骤停,保护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人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猝死卡、心跳骤停、运动性猝死、冠心病、心源性猝死、预防、紧急情况处理、认知、应对能力、警惕、迹象1. 引言1.1 猝死卡的重要性猝死卡,即突发性心脏骤停的预警卡片,是一种用于提前预警心脏骤停风险的工具,具有重要的意义。
猝死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猝死卡可以帮助人们及时认识到自身心脏健康状况,提高对突发心脏骤停的警惕性。
心脏骤停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发病时可能没有任何预兆,而猝死卡可以通过定期健康体检、测量血压、心率等手段,监测心脏健康情况,让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心脏健康。
猝死卡可以为突发心脏骤停的抢救提供重要信息。
在突发心脏骤停发生时,抢救的关键在于快速、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病史,而猝死卡中包含了个人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等重要信息,可以为急救人员提供及时参考,提高抢救效率。
猝死卡是一个简单实用的预警工具,对于预防和抢救心脏骤停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人们能够重视猝死卡的使用,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
1.2 心跳骤停的危险性心跳骤停是一种严重的心脏事件,危险性极高。
当心脏在突然停止跳动时,血液无法被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导致身体器官缺氧、功能障碍,甚至引发猝死。
心跳骤停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缺血等。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运动性猝死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发生心脏骤停及相关病变,最终导致死亡。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成因以及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体内潜在的心血管疾病。
虽然大学生年轻且健康,但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人群患有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这些心血管疾病可能会在运动过程中引发心脏骤停。
第二,运动中的不良习惯。
大学生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和工作上,运动时间相对较少。
突然进行剧烈的运动会对身体造成较大的负荷。
一些不良的运动习惯,如过度运动、不合理的饮食和睡眠,也会增加运动性猝死的风险。
缺乏医学指导。
在大学生群体中,运动健身常常是由自己或朋友指导而非专业教练。
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可能忽视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从而增加了运动性猝死的风险。
针对以上的问题,可以给出以下对策。
第一,加强体检和健康教育。
大学生群体普遍年轻而健康,但也存在一定患病风险。
每年进行全面的体检,以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
第二,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
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学习和运动的时间,避免长时间坐姿不动。
在进行剧烈运动前,要适当进行热身活动,预防运动过程中的意外发生。
提供专业的运动指导。
大学可以提供专业的运动教练或体育老师,对大学生进行运动指导和监督。
加强对大学生健身器材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运动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四,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大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遵循合理的运动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运动。
注重饮食和休息,确保充足的营养和休息对身体的恢复和修复。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了解其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预防和减少运动性猝死发生的关键。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以及提供专业的运动指导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发生。
运动性猝死预防及急救
前言
猝死的运动员
1960年 加林 丹麦 自行車选手在罗馬奧运会比賽中突然死亡。 1975年 誇德里 法国 足球运动员 18岁 在比賽中快速奔跑中突然倒地身亡。 1986年 比亚斯因 全美蓝球明星队队員突然死亡,年仅22岁。 1987年 德雷瑟 前联邦德国鉛球运动員, 26岁 训练后腰部疼痛,抢救无效。 1990年 盖特斯 美国 大学蓝球队员 23岁 猝死于賽场。 1993年 刘易斯 原美国波士頓凱尔特人队明星27岁 猝死。 1998年 乔伊納 短跑世界记录保持者、奧运会金牌得主在睡梦中猝死 。
运动性猝死发生率
研究报告
据运动医学杂志2010年的一份研究报告统计:
运动心脏性猝死发生率:1/50000–100000/年 是非运动人群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的2-4倍。
研究发现,运动员的心脏性猝死年龄:
﹤35岁运动员很大一部份由心脏先天性畸形导致; ﹥35岁以上运动员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 导致,其中80%是由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造成。
前言
健康是财富,平安是幸福。每个 人都希望自己一辈子能够健康、 平安、一帆风顺,然而在人们的 生活中有时难免会遇到突发的意 外事故。
前言
运动员们,都认为自己非常健康, 一 些人,对于出现的一些不适表现未能 足够的重视,对疾病前兆失去警惕性 。表现轻微时没能及时检查,发现可 能潜在的疾病,进行及时体检、预防 和治疗,导致突发意外事件的发生。
曹春鹏
青岛海牛足球队二队年轻 球员 2000年10月21日,在全国 青年联赛的一场比赛中突 然跌倒在地,在紧急送往 医院的途中死亡
前言
猝死的运动员
吉姆•菲克(Jim Fixx,1984年)马拉松选手 星汉克•盖索(Hank Gathers, 1990年), NBA篮球明星 谢尔盖•格林科夫(Sergei Grinkov,1995年), 科里•斯特林格 (Korey Stringer)奥运会花滑运动员 明尼苏达•维京(Minnesota Vikings,2001年)美国橄榄球员 戴瑞尔•凯尔(Darryl Kile,2002年)圣路易斯红雀队投手
运动性猝死高危因素及防范与抢救
不能说因为是在参加体育运动中死亡的,就把死亡责任归咎于运动。 实际上,隐藏的心脑血管疾病才是运动性猝死的罪魁祸首!
第3页
运动性猝死的幕后
运动是运动性猝死的诱因,而非原因! 1. 心源性猝死 本身就患有潜在性的心脏疾病或者是自身心脏结构异常、紊乱的人,在运动后,这些潜在 的心脏疾病就会发作,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从而导致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就是肥厚型心 肌病,其次是心脏冠状动脉畸形、心肌炎、左心室的肥厚等心源性疾病。 2. 脑源性猝死 患有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梗及高血压等疾病的人。在运动后,生命中枢也就是调节心 血管运动、呼吸、吞咽、呕吐等重要生理活动的反射中枢出现问题,从而出现脑源性猝死。 3、中暑等其他原因。体温调节紊乱可导致健康人发生猝死。剧烈运动尤其是在高热环境 下进行剧烈运动,可诱发中暑,甚至导致死亡。
血压
血生化
心电图
心脏超声 24小时心电图
第 10 页
对于高风险人群,若筛查结果是适合运动,也建议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步加量。 如果是筛查出现异常,则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原发疾病后,在专业人员的指 导下开展运动。
第 11 页
2.安全地开展运动
▼ 保持合理的运动心率 ▼ 循序渐进的运动以及充分热身 ▼ 天气太热不适合运动 ▼关注六大高危时刻
第8页
1.高风险人群建议进行心血管风险筛查
如果自己或亲友属于高风险人群,那么建议进行心血管风险筛查。 筛查的目的,主要是对检查者的心脏结构、心肌供血、心脏功能及是否存在 心律失常等进行评估。 具体的检查项目可能包括:血压、血生化、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电 图、负荷心电图、心肺运动试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心肌核素显像、心 脏磁共振成像和基因检查等。
第 13 页
运动性猝死名词解释
运动性猝死名词解释
运动性猝死是指在剧烈运动或运动后突发的、导致死亡的突发性心脏病事件。
它通常发生在没有明显心脏病病史的年轻人,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
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异常,导致心律不齐,特别是心室颤动,从而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地被抵达体内的重要器官,特别是大脑,从而引发突发性的严重心脏病事件。
其他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原因还有心肌炎、冠状动脉疾病、基因突变等。
运动性猝死主要发生在剧烈运动过程中,如长跑、篮球、足球等高强度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供应,心脏肌肉将加速收缩,这时候如果存在心脏潜在疾病,就可能出现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突发心脏病。
此外,运动期间高强度的肌肉运动也可能对心脏产生不良的反应,导致血液供应不足。
预防运动性猝死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预防运动性猝死尤为重要。
在进行高强度运动之前,应该做好全面的体检,包括心电图检查,确保自身身体状况适合进行运动。
其次,做好运动前的热身准备。
运动前进行一些适当的活动可以提高身体机能,预防运动性猝死的发生。
此外,一旦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如胸闷、呼吸困难、头晕
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最后,加强公众心肺复苏(CPR)的培训和普及,提高人们对运动性猝死的认识,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综上所述,运动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发病率虽然较低,但却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通过充分了解其病因和预防措施,可以提高对运动性猝死的认识,降低其发生的风险,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运动性猝死
4 l
W o g T , I e J h o 0,e n w R ,P o n W t
D i ig e p r n e a d te r k o a i r n x e e c n h s ft f c v i i rf
医 大 学博 士后 流 动 站 出站 , 士 , 博 副研 究 员 , 士 生 导 师 , 要 从 事 损 伤 硕 主
4 L n MR, h n H,P i e . o gtd n ls d fr k f cosfrmoo- 3 i C a gS a , t 1 A l i ia t y o s a tr o tr n u u i c ce ca h sa n no olg t d n si T i a . Ac i a ry 2x3 y l rs e mo g i irc l esu e t n aw n u e c dAn lP e 【 】:
生物力学、 交通 医 学 与 交通 安 全 的 研 究 。 G 中国 科 学研 究 基金 项 目( 0 2 2 2 M 3 12 0 )
acd n a n tryl t ScS i d 19 ;05:3  ̄ 0 cie t mo gmoocci s o c 9 03 () 9 s Me 6
MMWR MobMot WkyR p2 0 :34 ) 3 6 r r l e 0 45 (7:1 — 10
4 B g J a ge D,Se h n n S d ni ig fco h tp e itp ri e t 7 e g D ,L n lyJ tp e s .I e t yn a tr ta r dc ess n o f s t
3 ()4 — 2 52: 3 5 2
4 Sel J C o eC S r ui P Mot e di uyrltdmooccecahd ah 4 tl , ok , pi l . s h a n r eae tryl rs ets a v s j aerl e orr igpa te m r d(rm nlJ 0 21() 8 6 r ea dt p dn rci sE egMe Fe a t 2 0 ;41: — 1 t o i c e 5
中学生运动性猝死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中学生运动性猝死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作者:秦燕妮来源:《体育时空》2012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1-000-02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年来中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案例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心脏的器质性疾病和心血管结构异常;缺乏科学指导的过度运动;过强的心理应激;运动健身常识的匮乏以及学生运动安全意识薄弱等是导致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
本文以中学生发生运动性猝死的原因等问题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中学生要加强特殊运动保健知识的教育;在运动过程中要有安全意识;学校要普及运动现场的急救知识等预防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运动性猝死原因分析预防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身意识在不断的提高,无论是国家提倡的全民运动还是学校的阳光体育,参加各种锻炼的人也越来越多,随之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损伤也在慢慢增多,与一般运动性损伤相比,运动猝死严重威胁着青少年中学生的生命安全,近些年,中学生运动性猝死屡见报到,其原因是由于中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学习上,而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学生先天性的一些疾病等都是导致身体各个运动器官很难适应突然运动带来的刺激,从而发生运动性猝死,本文对运动性猝死的定义、发病机制、以及中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中学生动性猝死这一现象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一、运动性猝死运动性猝死的定义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1]。
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认为是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停止1小时内发病并导致的死亡,也有学者将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发生的意外死亡称作即刻死(instantaneous death)[2]症状发作后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才叫运动性猝死[3]。
根据医学界对猝死的定义以及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情况,将运动性猝死定义为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
运动员运动猝死及预防
创伤性急死。对猝死的规律 , 一般认为它有三个基本要点: 自发
在对多数猝死运动员尸体解 剖为基础 的调查 中发现 , 肥
过程 : 外发 生 ; 迅 速 。 17 年 国 际心脏 病学 会 、 国心脏 厚 型心 肌 病 是 导致 猝 死 最 常 见 的 原 因1 意 进展 99 美 5 ] 死 者 中大 约 有 三 。猝 学会 以及 17 90年世 界卫 生组 织定 义 的猝 死 为 :急性 症状 发 生 分 之 一 因此 死 亡 。 M 的特 点 是 : 肌 不 对 称 , 度 增大 , HC 心 过 区
症状 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 ,在运动 中或运 动后 2 群 中导致 的死亡 只 占到 01 4 .%至 0 %,但 是 H M 占竞技体 . 2 C 小时 内的意外死亡 。这与医学界对猝死 的定义 十分相似 , 主 育 运 动 员 中意 外 死 亡 的 总数 的 5 %以上 , 是 青 少 年 和 成 人 0 也
的特征 。尽管运动猝死与其他运动性 疾病 相比 , 发生率并不 动 员 出现 猝 死 多 发 生 在 下午 和晚 上 。 大 多 数 正 常运 动 员 的 与
高 , 直接 危 及 生 命 。 却
2 猝 死 的 原 因
左心室 适度增大 相 比, C 患者 的左心室 有 1 HM 5毫米 至 5 0
后即刻或者隋况 2 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 。
分 正常的生理适应性 的心肌肥大和病理 性的肥大是 比较困
运 动性 猝 死 是 与 运 动 有 关 的猝 死 的简 称 , 般 指有 或 无 难 的 , 为两 者 的 区别 不 是 十分 明 显 。 管 H M 在 所 有 的 人 一 因 尽 C
1 运 动猝 死的 定 义
危 险,0 9%的运动猝死患者为男性 , 而女性的相对要 低的多 , 这可能与女子的运动水平和强度比男子低有关[ 4 1 。部分 运动
运动性猝死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运动性猝死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运动性猝死是指在运动或剧烈活动过程中,由于心脏性原因导致的突发死亡。
这种情况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中,尤其是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
虽然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益,但是运动性猝死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本文将对运动性猝死的病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和对策。
一、病因分析1. 体能素质不足运动性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体能素质不足。
一些人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由于体能素质不足,心脏无法适应剧烈的运动负荷,导致心脏病发作,最终引发猝死。
尤其是一些长期缺乏锻炼或过度肥胖的人,更容易受到影响。
2.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人患有心脏病的先天性缺陷,但在平时可能并不会有太多的不适,而一旦经历高强度运动,心脏负荷加重,就容易诱发心脏病发作。
3. 过度训练过度训练也是运动性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运动员或者健身爱好者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或者身材,可能会进行过度的训练,导致心脏负荷超重,进而引发猝死。
4. 药物滥用一些运动员为了提高竞技水平,可能会滥用兴奋剂或者其他违禁药物,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心脏,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二、预防和对策1. 健康评估在进行高强度运动前,进行健康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对于长时间不进行锻炼或者有心脏病史的人群,更需要通过专业的体检来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更加科学、安全地进行运动。
2.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是预防运动性猝死的关键。
在进行运动时,不要一开始就过度追求高强度,应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让心脏有充分的适应期,避免突然的负荷过重。
3. 合理营养合理的饮食和补充营养也是预防运动性猝死的重要因素。
要保证膳食均衡,合理摄入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心脏功能下降。
4. 注意休息休息是身体恢复和调整的重要方式。
在进行高强度运动后,要给予足够的休息时间,让心脏有充分的时间恢复到正常状态。
运动性猝死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运动性猝死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运动性猝死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突发心脏骤停,导致患者猝死的一种情况。
运动性猝死在运动员中时有发生,甚至在一些普通人群中也有发生。
这种情况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对其病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对策。
本文将对运动性猝死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
一、病因分析1. 心脏问题:心脏问题是运动性猝死的主要病因之一。
在运动过程中,心脏负荷加重,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问题,导致突发心脏骤停。
2. 遗传因素:一些运动性猝死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性心脏病变,这些病变可能在运动时被激发,导致猝死事件的发生。
3. 体力过度训练:长期进行过度的体力训练会导致身体疲劳,心脏负荷加重,增加患猝死的风险。
4. 用药滥用:一些运动员为了提高竞技水平,可能会滥用兴奋剂或其他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对心脏造成损害,增加罹患运动性猝死的风险。
5. 缺乏足够的预防措施:在一些运动场所,由于条件限制或者管理不善,缺乏对运动者进行监测和救护设施,当运动性猝死发生时,无法及时进行救治,加剧了猝死事件的严重性。
二、防治对策探讨1. 定期体检:对于从事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心脏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预防运动性猝死的发生。
2. 合理训练:对于运动员来说,应该合理安排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身体疲劳,增加心脏负荷,从而降低罹患运动性猝死的风险。
3. 预防药物滥用:加强对运动员的监管,杜绝药物滥用现象的发生。
运动员应该意识到,滥用药物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自觉远离药物的诱惑。
4. 完善的急救措施:在运动场所应该配备完善的急救设施和专业人员,一旦发生运动性猝死事件,可以迅速进行救治,争取最佳的救治时机,降低猝死带来的生命危险。
5.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运动性猝死的认识,使更多的人了解猝死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6. 科学研究:对于运动性猝死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方面,需要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完善相关的防治对策,为减少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运动性猝死及注意事项
导语:我们都听说过有过运动性猝死的人,运动性猝死很可怕,当我们运动过后应该避免直接喝凉水,以及也要注意一些其他情况,锻炼内容应该根据自己
我们都听说过有过运动性猝死的人,运动性猝死很可怕,当我们运动过后应该避免直接喝凉水,以及也要注意一些其他情况,锻炼内容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来定,不要给自己增加过高强度的锻炼,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运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注意事项:
(1)运动前做足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搜索可以升高体温,降低肌肉的粘滞度,放松肌肉,使肌肉达到运动所需的状态。
不可不做准备活动直接参与大运动量活动。
(2)合理安排训练量。
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不要盲目照搬他人的训练计划,有条件的可请专业指导帮助制定训练计划。
(
3)正确掌握技术动作。
要在完全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后再开始练习。
在做较大运动量的高负荷练习时,最好有同伴在旁保护。
在发生肌肉拉伤后,会出现局部疼痛、压痛、肿胀、肌肉紧张、痉挛、功能障碍等现象。
当受伤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感会加重。
有些严重的伤者除有以上症状外,还会产生皮下出血,触摸局部有凹陷及一端异常隆起等现象,这可能是出现了肌肉断裂。
一旦出现肌肉拉伤,肌纤维轻度拉伤及肌肉痉挛者,可用针刺疗法治疗。
肌纤维部分断裂者,早期可冷敷、加压包扎,48小时后开始按摩治疗,手法要轻缓。
对于怀疑发生肌肉完全断裂者,应在局部加压包扎,固定患肢,立即送医院确诊,必要时接受手术治疗。
运动中的肌肉拉伤,大多是由于运动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