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姓名:学号:专业:班级:《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我说的题目是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板书课题: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的一篇回忆文章。
文章紧紧围绕了本单元“修改自己的作文”的单元主题,记叙了作者“我”和叶老先生之间的两件事情,一是叶老先生为我认真地修改作文,令我受益匪浅;二是讲了之后一次我去叶老家做客,他那平和而又关爱儿童的品质更令我感动,全文表达了叶老对我的“关爱”和我对叶老的“敬爱”之情。
二、说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大脑发育功能完善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同时,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时段孩子的注意力目的性强、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持久,言语发展水平也由口头向书面过渡,所以教师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涵盖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融洽”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先学做人的道理。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的品质,并从中受到启发。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编者意图和小学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了解叶圣陶的文品与人品;将本课的难点定为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并懂得要学作文先学做人的道理。
那片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
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
文章紧紧围绕本单元“修改自己的作文”的单元主题,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
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二、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由于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单地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3、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难点)四、教法和学法大家都知道,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为了实现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
除了以上的教学方法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利条件,还穿插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二)学习第二部分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第8自然段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目录一.说教材---------------------------------------2 二.说学习者分析---------------------------------2 三.说教学理念-----------------------------------2 四.说教法---------------------------------------3 五.说学法---------------------------------------3 六.说教学过程-----------------------------------4 七.说板书---------------------------------------6 八.作业设计-------------------------------------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一、说教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的回忆文章。
文章紧紧围绕本单元“我的成长故事”的单元主题,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
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二、说学习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四年级学生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阶段,但思维仍以直观形象为主要特点,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
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所谓“人文性”,就是指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谓“工具性”,就是指语言文字是表达方式,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案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案3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3、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身习惯。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
简介课文作者和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3、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和写作背景。
二、同学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自身读课文1、读后谈收获。
2、引导同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三、默读课文,要求1、划出生字新词。
2、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志。
四、学习生字新词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2、同学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4、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5、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五、引导同学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1、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2、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3、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的?4、同学汇报。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六、人物评价1、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2、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个的人。
七、拓展活动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板书设计】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圣陶)修改文章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请我做客平易近人人品给我印象堪称楷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3、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身习惯。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范文(通用4篇)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范文(通用4篇)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范文篇1一、教材分析:第七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并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使“我”受益匪浅,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写在叶老家做客时,作者两次提及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
一是下午刚进院时看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
二是黄昏时分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
两番景色都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享受。
表面是写景色之美。
实则把作者对两代人的共通共融暗藏在文字的背后,更会让人回味悠长。
课文最后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点明了题目,道出了这两件小事对作者的影响之深。
二、设计理念:本着将课堂教学努力做到简单、扎实、有效的设计理念,更好的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我注重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在充分了解他们自学所得的基础上,构建以点带面的阅读话题,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对于刚升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颇有难度。
我抓住了作者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习“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指导规范书写“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背诵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4、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
5、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这是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分为了三课时完成。
我讲的这一课主要完成3、4两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精选13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精选13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段落的自主感悟和个性解读,了解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通过比较诵读,感受课文通过爬山虎的描写所反映的作者不同的心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链接作者的文学之路,品味重点句子和课题的深刻内涵,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4、补充阅读,初步学习读懂借景抒情的段落。
【教学理念】学生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行为。
在阅读对话活动中,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教学过程】一、回顾诵读,初读课文1、四十多年前,作家叶圣陶曾在《爬山虎的脚》中描写过自家院落里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本册课文第6课),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大家背诵几句。
2、揭题,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些什么。
3、交流初读感受,梳理课文中的人与事。
二、多层解读,深悟课文叶老帮“我”修改作文以及那天下午的谈话,使我对叶老的做事与为人有了一些了解。
1、自主读悟,表层解读:默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具体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
他跟我的谈话,让我。
(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几处具体描写读懂“认真、平和、质朴”等。
)2、资料帮助,个性解读:一个初中生,习作得到了大作家的修改,并受邀到作家家做客,请你也像作者一样从这修改中、交谈中去感受一番,你从中有什么感受与收获。
出示文后补充的“资料袋”材料──被修改的作文稿子,补充阅读原文中对谈话内容的记叙。
(附: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
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之类。
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
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
2023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通用3篇)
2023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通用3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语文教学要着眼于言语形式,有效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得意又得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前,我便问自己:我要教些什么,要留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得意不忘言呢?带着这样的思索,我反复读了这篇课文,在理解中慢慢明白了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下面我来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其次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
文章紧紧围绕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
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二、说学情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肯定的识字阅历,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实力。
学习重点也由识字渐渐向阅读过渡。
一些阅读方法已经基本驾驭,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但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则是四年级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基于以上的理解和相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相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举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育仔细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本课拟定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将重点实现目标:1、读准生字,理解“春风拂面”“密密麻麻”等词,会写删;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知道写好作文字要精确、句要规范、文要详细;从叶老对《一幅画像》的原文修改中,学习修改的方法,初步培育仔细修改作文的习惯。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0613号选手,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三方面对《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进行第一课时的说课。
一、说教材(内容出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地位和作用)是作家肖复兴回忆成长过程中,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故事,是单元主题“成长故事”的主要体现文章,在本单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教学要求、课文内容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难点)确定为:(教材处理)当代教师应是教材的组织者和开发者。
我创新性地通过:生字词编小诗知文意,抓关键提方法重感悟”,帮助学生围绕“成长故事”,理清文章清晰的脉络,提高学习效度。
二、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学法主要是三、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置了第一环节:(我这样设计意图是:名言识名人,回顾本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中爬山虎的奋力向上和充满希望,对课题进行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既然文章是肖复兴回忆叶圣陶的,为什么要用绿绿的爬山虎做题目呢?由“绿”入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实现“五重教学法”的“重情趣、重积累”。
)第二环节:初读学词,“绿”入文(8)(四年级学生基本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生字词的学习应发挥学生主动性,以预习自学为主,课堂检查巩固为辅。
为了将检查巩固生字词落到实处,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层,分类测读。
第二、三层,生字词编诗知文意,由诗中“浓浓的绿意”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这项创新性的设计,不但符合课标所提出了中段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目标,而且为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降低坡度,使学习有法可循。
实现“五重教学法”的重迁移,重习惯。
)第三环节:感悟词句,“绿”入情(20分钟)(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教材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著名作家肖复兴回忆少年时代受到叶圣陶先生的关怀教导,走上文学之路的事。
文章借物喻人,感人至深,字里行间涤荡着一种温情。
二、目标预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以点连线带面,抓住重点词,体会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这事对小作者的教育和
影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领会人物感情,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则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引领学生一次次地亲吻文本,解摸文本,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生命的呼吸和记忆的心跳。
本课设计力求体现以情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育,加深学生体验的深度。
运用“直奔重点,以主带次”的教法和“自主探究,读悟结合”的学法,共同生成智慧的课堂。
四、教学流程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最后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总结:此时,在作者心中眼里,这绿绿的爬山虎,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已不再是普普通通的爬山虎了,让我们再欣赏一下激情诵读爬山虎的句子,由景入文,再由景走出文本。
这一墙的生机盎然的爬山虎与叶老的人品作品相映成趣,构成了一道和谐的风景。
此时,学生的情感心弦又一次被奏响,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这片绿绿的爬山虎将深深映在学生的脑海里!。
四年级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教材分析:这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使“我”受益匪浅,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深刻,对于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颇有难度。
本节课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今天主要说一下第一课时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指导书写“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4.初步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
首先出示爬山虎图片,回顾《爬山虎的脚》一课及作者,引入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齐读课题后,了解作者。
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明确了所学课文的主要人物。
2.检查预习因为课文篇幅特别长,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读熟课文。
所以导入以后直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首先检查词语。
指导读准生词读音及多音字。
在指导识记字形时重点指导“删”的字形、字义以及书写。
然后练写。
第二组词语出示了与作者和叶圣陶有关的词语,以帮助学生主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在默读课文后概括课文的主要事件并板书,让学生借助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品读课文我以课文中心句“作品与人品都堪称楷模”切入课文的品读,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来体会叶圣陶老先生的人品与文品。
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出示叶老为我批改的作文,体会修改的好处及基本的方法,并练习修改几句话。
这样既学习修改的方法,又做到情感的升华,让学生能够通过朗读体会叶老的人品。
简略处理第二件事,以问题:同学们,你们看,6-10自然段,这三句话已经把做客的过程写的很清楚了。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最新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庄日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庄日娣。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这两件事,赞美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美好品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并且养成用心修改作文的习惯。
3、情感目标: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人格魅力。
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文中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1、谈话导入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情感朗读法:通过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3、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4、角色采访活动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上课伊始,我会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本学期第六课学的是什么?(《爬山虎的脚》)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篇与爬山虎有关的文章,名字叫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板书课题,然后让学生再次齐读课题。
(二)介绍叶圣陶与肖复兴学生介绍——教师点评、小结(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教案名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文章,了解爬山虎的生活习性和美丽的外表。
2. 能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根据所读内容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写作。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进行综合性写作,将所读内容进行整理和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 大屏幕或投影仪3. 学生练习册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爬山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植物。
2. 引导学生思考,爬山虎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它具有哪些特点?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教师将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跟随课文朗读。
2.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关键信息。
3.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回答以下问题:a. 爬山虎的外形特点有哪些?b. 爬山虎的生活习性是什么?c. 爬山虎为什么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三、讨论与分享(15分钟)1. 学生小组依次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回答的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整理出爬山虎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写作训练(20分钟)1. 教师出示写作题目:“如果你是一片爬山虎,你会如何描述自己的形象和生活?”2. 引导学生思考写作内容,提醒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a. 形象描述:颜色、形状、大小等。
b. 生活习性:生长环境、特点等。
c. 与人类的关系:对人类有何好处,能为人类提供的帮助等。
3. 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写作,注意表达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2.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文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关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一、文本解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预设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
(这是教学的重点。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4、初步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二、说说教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我确立了两条主体思路。
其一,为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为后文的学习打下情感上的基础,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用于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
其二,品词酌句阅读法:首先老师带领学生通过抓重点词体会句子的意思,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感悟句意,接下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这种方法。
三、说说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列宁说:“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 因此,在课堂的伊始我就将爬山虎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情感上喜欢、接受爬山虎,并感受它的美。
所以我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走近满墙的爬山虎,感受它的形象美。
在同学们看完图片、听完我的朗诵之后,我便发问:同学们,从老师的朗诵中,从这一张张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用怎样的词来形容爬山虎呢?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们的脑海里就会闪现出各种与爬山虎相关的词语:如绿绿的、精灵、茂盛诸如此类的词语。
这便构成了学生对爬山虎的第一印象,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爬山虎的形态美。
(爬山虎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平常,但是很少有同学会细致、会心地去欣赏爬山虎,他们也没有作者对爬山虎的那种情感。
为了拉进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我给学生展示了多张爬山虎的图片,同时结合我的配乐朗诵,让学生感知爬山虎的形态美。
)第二个环节:透过爬山虎的生机美,领会叶老先生的人格美(一)品读重点词句,积淀情感由于文中饱含情感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较难理解,在这个环节我采用了由易到难的梯度式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1. 文章背景与教学目标这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名称为《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本文通过描写爬山虎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启发学生对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本次说课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变化和特点,培养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
2. 预习导入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幅插图,插图中有一棵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
我会请学生观察这棵植物,提问植物的特点和生长变化。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这棵植物的名字是什么?•这棵植物的特点是什么?•这棵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变化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观察到植物的生长变化?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并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
3. 阅读教学3.1 阅读引导在学生思考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将开始正式阅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首先,我会介绍一些相关的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例如,“爬山虎”、“四季如春”、“靠着”等词语。
然后,我会提醒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特别是作者是如何描写爬山虎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的。
3.2 阅读讲解然后,我将逐段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内容。
第一段:文章开始,作者描述了爬山虎在春天的样子,如行云流水般的生长。
我会请学生在阅读中注意观察,了解爬山虎在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第二段:文章继续,作者描写了夏天的爬山虎,如火烧云般的繁盛。
我会请学生注意观察,了解夏天的爬山虎有怎样的特点和变化。
第三段:文章进入秋天,作者描述了爬山虎在秋天的变化,如同大片金黄的世界。
我会请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秋天的爬山虎是怎样的,与春天和夏天的爬山虎有何异同。
通过逐段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爬山虎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3.3 阅读串读在阅读讲解后,我会让学生进行课文的串读。
我会先带领学生读一遍课文,让他们熟悉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
然后,我会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反复串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范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1尊敬的校长,亲爱的老师:中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大板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
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
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
文章的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说学生由于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预设为。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确定教学重点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采用一下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对话式教学法和自学辅导等教学法,这三种方法穿插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在对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中,形成解析完教材,确定完目标及重难点,下面我将说说教法与学法)“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学法上我将根据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指导学生采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朗读、思考、交流、练习,从而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脉络。
在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导学中打造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鉴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下面我重点说说教学流程: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步,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将按五个环节展开:开课伊始,我和学生从《爬山虎的脚》谈到叶圣陶,从叶圣陶谈到肖复兴,又从肖复兴引出中心句: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这些都与上课的内容紧密相关,既可以勾起学生的回忆,又能通过谈论叶圣陶,对即将学习的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更丰富的认识。
接着我揭示课题,让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随机强调“那”和“绿”两个字的书写要求。
这样设计一方面进行写字训练,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教师检查: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
如,厅是后鼻音,荐是前鼻音,书写荐的时候注意草字头下面是存不是在,昏上面是氏不要在下面多加一点。
在疏通完文字之后,我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围绕这两件事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在交流时随机形成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然后我再让学生看着板书完整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这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而是通过提示,给学生一种方法的指引,从而学会概况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为下文细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学生要对课文有所感悟,首先得“批文以入情”。
在引导学生由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我给每个学生充分的读书与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徜徉在文本里,深入与文本对话。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1—5自然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自学后交流)课件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指名读这句话,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密密麻麻”“到处”来体会叶老的认真一丝不苟,随后引入课外资源,引导学生看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原稿,从而让学生对“密密麻麻”“到处”这两个词语有更鲜明的印象,叶老为肖复兴修改处大到一个句子,小到一个词一个字,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没落下,可见叶老修改作文时是多么认真仔细。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为了近一步体会叶老的认真,学习叶老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我还将利用课件,让学生把肖复兴的习作和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后的习作做一个对比朗读,体会这样改的好处。
从中学习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同时感受到自己的作文写好后也要作这样的修改。
接着课件出示描写作者肖复兴感受的句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
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浓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体会这些情感,我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情感暗示,进行朗读指导。
一读:兴奋。
删改后的句子更准确,更规范了,作者的高兴之情由然而生,请同学们试一试读出他的兴奋心情。
二读:温暖看到叶老这么认真、平和地为我修改作文,我感到春风不仅吹到面上,更是把温暖注入了心田,请大家再读!三读:感动叶老当时可是教育部副部长,工作繁忙,还挤出时间来为我一个素昧平生的小孩子改作文,我感动、我自豪,再读!四读:敬佩叶老当时已经70多岁了,还这样关心一个孩子,我无法言表的感动都融于春风拂面的那一瞬间,再读!(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通过上面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零散的,这时我设计说话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这一环节试图通过三个句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情感。
(五)、回顾中心句,前后呼应在课接近尾声时,我深情描述情境:虽然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叶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还深深地留在了肖复兴的脑海中,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齐读:“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接着,我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收获颇多,在叶老家做客时,我又收获了怎样的感动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又会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一节课让我们再走进叶老先生的家,去尽情地享受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这样结课是为了和课开始时呼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2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语文教学要着眼于言语形式,有效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得意又得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前,我便问自己:我要教些什么,要留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得意不忘言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反复读了这篇课文,在理解中渐渐明白了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下面我来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
文章紧紧围绕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
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二、说学情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
学习重点也由识字逐渐向阅读过渡。
一些阅读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但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则是四年级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基于以上的理解和认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本课拟定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将重点实现目标:1、读准生字,理解“春风拂面”“密密麻麻”等词,会写删;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知道写好作文字要准确、句要规范、文要具体;从叶老对《一幅画像》的原文修改中,学习修改的方法,初步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达成我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以下五大板块来展开教学:板块一:揭示课题,读题导入;板块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板块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修改方法;板块四、谈感受,回归整体;板块五:拓展练习,修改文章。
板块一:揭示课题,读题导入。
第一种:开门见山,让孩子直接读课题,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语文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