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故五: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7.16”换热器火灾事故
大连7.16爆炸着火事故
管目标
8
7月17日,火势已基本扑灭。当日10时,大连市政府召开新闻 发布会,宣布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现场储油罐的所有阀门全 部关闭,火势基本扑灭,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管目标
9
管目标
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后海面上大片的油污(7月17日摄)
10
管目标
2010年7月17日,海上清污作业。
11
安监总局、公安部关于“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应急能能力是否适应?
●供电系统是否稳定可靠?
否紧急关闭,消防系统电动阀门能否远程打开?
●是否所有操作均已制订操作规程?
管目标 ●关键设备、阀门的维护保养是否到位?
●承包商管理是否存在漏洞?
●变更管理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有无海上溢油的应对能力,现有围油栏能否适用,所在港区有无溢油回
收装备及能力?
24
18
安监总局、公安部关于“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四)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提高重特大事故的应对与处臵能力。 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厂区和储罐区消防设施的检查,进一步改进管道、 储罐等设施的阀门系统,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有效关闭;进一步加强应急管 理,加强专兼职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专项训练,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定 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政府、部门与企业间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建设,确保 预案衔接、队伍联动、资源共享;加大投入,加强应急装备建设,提高应对 重特大、复杂事故的能力。 各类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认真研究分析本单位重大危险源情况,建立 健全重大危险源档案,加强监控和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控系统,确保一 管目标 旦发生险情,能够迅速响应、快速处臵。与此同时,要加强应急值守,完善 应急物资储备,扎扎实实做好应急管理各项基础工作,切实提高应急管理水 平。
大连7.16事故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
国际储运公司是中国石油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 (80%股份)与大连港股份公司(20%股份)的合资企业, 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国际储运公司
原油罐区的日常运营和检维修工作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
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负责。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内 建有20个储罐,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单位
21
安监总局7月23日“大型原油储罐安全运行研讨会”有关内容
参会代表,广开言路,提出有关建议措施如下:
●各类化学品的采购,必须提供MSDS; ●加剂操作:必须对“剂”本身、剂对油品质量影响、运行安全等
进行安全评价,对加剂流程、加剂方案进行审查,要有完善的计量、 联锁措施; ●储罐根部阀门的定期开关,以保证灵活好用; ●消防泵:国外一般是一电一柴,双电源并不可靠,建议采用:电 动泵作为主泵,柴油泵作为备用; ●消防水量应考虑加大(此次事故消防水用量达7万立),沿海地 管目标 区应考虑海水作为消防应急水源; ●相邻油库的消防水管网联网,有利于事故状态时的消防水互供; ●海上溢油回收船的配备; ●关键阀门配备贮气罐; ●依地形采用“下沉式罐组”,防止事故扩大;
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盛达公司)负责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 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管目标 大连分公司(以下简称祥诚公司)在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
区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所添加的原油脱硫剂由辉盛 达公司生产。
13
安监总局、公安部关于“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管目标
8
7月17日,火势已基本扑灭。当日10时,大连市政府召开新闻 发布会,宣布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现场储油罐的所有阀门全 部关闭,火势基本扑灭,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7.16”事故影响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7.16”事故影响调查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7.16”事故影响调查报告“7.16”事故影响调查报告摘要:现在睡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得到了保障,但是环境问题愈演愈烈。
这也迫使了人们不得不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即便如此,天公不作美,“7.16”事故有给了本来就脆弱的环境以重创。
关键词:大连新港、爆炸事故、环境问题、环境调查。
暑假期间,我就不久前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对环境的影响做了一番调查。
2010年7月26日晚间18时左右,大连新港附近中石油一条输油管起火爆炸。
经过2000多名消防官兵彻夜奋斗,截至17日下午,火势已经基本扑灭。
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大连附近海域至少50平方公里的海面被原油污染,环境遭到破坏,空气中有刺鼻的油味。
据了解,油管爆炸后,随着原油泄漏流淌,火舌以极快的速度蔓延扩大,火势曾一度直逼旁边存储易燃易爆、剧毒的二甲苯罐区。
在被烧的10万立方米油罐周围,还有20多个同样级别的储油罐,中间相聚不超过10米。
辽宁消防采用“先控制,后消灭”战术。
截至17日15时,事故现场除少量管线和一个油罐外,明火已基本扑灭。
在此事故之后,我分别对市场上的水产品质量和海水浴场进行了调查,结构还算令人满意。
问:截至目前,市海洋与渔业局对受污染海域及邻近海域检测的情况如何?答:事故放生后,市海洋与渔业局立即指派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对受污染海域及邻近海域开展监测。
在提高对常规海水水质指标检测频率基础上,重点对石油类、重金属类指标进行检测。
目前的检测结果表明,事故造成的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邻近海域没有受到影响。
问:目前市场上的水产品是否安全?答:事故发生后,市海鲜与渔业局于7月18日下发了对海上油污影响的通知,提出应对措施,要求相关区市县做好防有准备。
目前,我市在受污染海域及附近海域设立了35个监测站位,对海水水质、海底沉积物和附近海域的水产品进行了监测。
检测结果表明,目前我市市场上的水产品是安全的,但是也要提醒市民,近期不要采集、食用大孤山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岩礁、滩涂上的野生的扇贝、牡蛎、螺类等水产品。
辽宁“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爆炸火灾事故处置战例
2010年度公安消防部队灭火应急救援战例研讨班资料辽宁“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火灾扑救战例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2010年7月16日18时12分,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位于大连市大孤山新港码头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输油管线爆炸起火。
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立即调集37个公安消防中队和4个企事业专职队的128台消防战斗车辆、1000余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
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跨区域增援预案,按照省公安厅长李文喜和总队长王路之的指示要求,迅速调集了全省13个公安消防支队、14个企业专职消防队的220台消防战斗车辆、1380余名消防官兵前往大连增援。
同时在全省范围内调集泡沫液900余吨;报告部局后,朱局长又以陆运、海运、空运方式从吉林、河北、天津、黑龙江、山东等地调集泡沫液460余吨运往现场;省政府协调沈阳空军调用直升飞机运送包括院士在内的11名专家到场,为火灾扑救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经消防官兵15个小时的艰苦奋战,17日8时20分火灾得到有效控制,9时55分大火被全部消灭,成功保住了罐区20个总储量185万立方米原油储罐以及临近2个单位的56个总储量为560万立方米原油、成品油储罐和51个12.45万立方米二甲苯、苯等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储罐乃至整个大连地区的安全。
这场特殊的战斗,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参战消防官兵的英勇行为得到了高度赞誉,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周永康书记和孟建柱部长、刘金国副部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张德江副总理、公安部刘金国副部长、部消防局陈伟明局长、辽宁省公安厅李文喜厅长、刘乐国副厅长、部局战训处魏捍东处长等领导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在视察火场,听取汇报后,靠前指挥,科学决策。
一、基本情况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以下简称为中联油大连储备库)位于大连市大孤山半岛新港码头。
惨痛的安全事故教训
四、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 任公司)下属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同意、中油燃料油 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上海祥诚公司使用天津辉盛达公司生产的 含有强氧化剂过氧化氢的“脱硫化氢剂”,违规在原油库输 油管道上进行加注“脱硫化氢剂”作业,并在油轮停止卸油 的情况下继续加注,造成“脱硫化氢剂”在输油管道内局部 富集,发生强氧化反应,导致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火灾 和原油泄漏。
惨痛的事故教训
12起典型危化品安全成产事故
1、印度博帕尔事故
2、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6.2”闪爆事故 3、中石油大连国际储运公司“7.16”爆炸、 着火事故
4、中石油辽阳石化“6.29”爆燃事故
5、中石油大连石化“8.29”火灾事故。 6、河北克尔化工“2.28”爆炸事故---国内近年死亡人数最 多的生产企业事故。
四、事故原因分析
1.工厂位置不合适 2.未按本质安全的原则进行工厂设计 3.未按本质安全的原则进行工厂操作 4.安全设施失效 5.应急反应低效率 6.管理层缺乏安全意识
五、事故教训
1、需要对危害较大的工艺系统进行系统的工艺危害分析
2 、建立和切实执行工艺系统的变更管理制度,严肃对待工 艺系统和操作/维修程序的变更 3、加强对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包括承包商)的培训闪爆事故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2010年7月16日18时许,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大连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及事故简要经过国际储运公司是中国石油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80%股份)与大连港股份公司(20%股份)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的日常运营和检维修工作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负责。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内建有20个储罐,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单位大量原油罐区、成品油罐区和液体化工产品罐区,储存原油、成品油、苯、甲苯等危险化学品。
事故当天,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宇宙宝石”油轮在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送最终属于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控股的下属子公司)的原油;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盛达公司)负责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以下简称祥诚公司)在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
所添加的原油脱硫剂由辉盛达公司生产。
7月15日15时30分左右,“宇宙宝石”油轮开始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油,卸油作业在两条输油管道同时进行。
20时左右,祥诚公司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条输油管道(内径0.9米)上的排空阀,向输油管道中注入脱硫剂。
7月16日13时左右,油轮暂停卸油作业,但注入脱硫剂的作业没有停止。
18时左右,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脱硫剂管路和泵进行冲洗。
18时8分左右,靠近脱硫剂注入部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造成部分输油管道、附近储罐阀门、输油泵房和电力系统损坏和大量原油泄漏。
事故导致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火灾不断扩大。
大连输油管爆炸
5.事故耗费掉大量的 5.事故耗费掉大量的 人力、物力、财力, 人力、物力、财力,造 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此次爆炸事件的相关图片
图1 消防人员正在用水枪奋力扑 灭大火.由于火势太猛, 灭大火.由于火势太猛,紧急 从外地调来了400吨泡沫. 400吨泡沫 从外地调来了400吨泡沫.
此次事件造 成的人员伤 亡及社会影 响: 1.外国专家称大连输 . 油管爆炸或致6 油管爆炸或致6万吨原 油入海. 油入海. 3.事故最终造成一 3.事故最终造成一 名清污战士不幸坠 海身亡. 海身亡. 2.事故造成海面污染水 2.事故造成海面污染水 域达50平方公里, 50平方公里 域达50平方公里,影响 范围达100平方公里. 100平方公里 范围达100平方公里. 4.事故造成海域、 4.事故造成海域、 事故造成海域 城市上空环境污染 严重. 严重.
年全球严重石油泄漏事件列表: 近40年全球严重石油泄漏事件列表 年全球严重石油泄漏事件列表
时间 事件经过 危害影响 造成11人失踪。该钻井平台4月 22日沉没,泄漏大量原油。目前 墨西哥湾浮油面积一天内扩大至 少两倍,原油泄漏的速度远超出 预期。
2010年4月20日(美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处 国当地时间) 海上钻井平台爆炸
2007年11月
装载4700吨重油的俄罗斯油轮 “伏尔加石油139”号在刻赤海峡 俄罗斯油轮“伏尔加石 遭遇狂风,解体沉没,3000多吨 油139”号遇狂风解体沉没 重油泄漏,致出事海泄漏污染的海岸长达 400公里,随船体沉入 3600米深海底的约6万吨 燃油只能任其慢慢泄漏。 法国、西班牙及葡萄牙共 计数千公里海岸受污染, 数万只海鸟死亡。 泄漏1万多吨重油,沿海 400 4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 法国西海岸被300万加仑 石油污染,20多万只海鸟 死亡,当地渔业资源遭到 致命打击 14.7万吨原油泄漏,致死 超过2.5万只水鸟
“7.16”大连中石油保税区油库火灾案例分析
Don't worry about it all day, you will never know.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7.16”大连中石油保税区油库火灾案例分析一、起火单位基本情况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由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港合资建设,油库一、二期共设20个原油贮罐(17个10万m?储罐,3个5万m?储罐),总储量为185万m?。
该单位东侧为大连港罐区,总储量为132.45万m?(12个10万m?原油储罐和大小51个二甲苯等化学危险品储罐);西北侧为大连商业储油公司原油储罐区,总储量140万m?(14个10万m?储罐);北侧为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国储油公司300万m?的原油储罐区(30个10万m?储罐);南侧为在建LNG接收站和港区单位、办公用房及加油站等附属建筑。
整个大孤山半岛规划设计储量2000万m?。
二、起火简要经过及初期火灾处置情况7月15日15时45分,外籍宇宙宝石号油轮开始向原油库卸油。
20时许,上海祥诚公司人员开始利用卸油管道加注脱硫化氢剂,天津辉盛达公司人员负责现场指导。
16日13时,油轮停止卸油,开始扫舱作业。
上海祥诚公司和天津辉盛达公司现场人员在得知油轮停止卸油的情况下,继续将剩余的约22.6m? 脱硫化氢剂加入管道。
18时02分,靠近加注点东侧管道低点处发生爆炸,导致罐区阀组损坏、大量原油泄漏并引发大火。
2010年16日18时12分,大连支队消防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调集的全市执勤中队中所有高喷车、大功率泡沫车、重型水罐车等128台石化火灾专业作战车辆和相关社会联动单位相继赶到现场,全力扑火。
一是派出灭火攻坚组与单位技术人员一道,深入罐区关阀断料,利用工艺措施阻止油品进一步泄漏,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二是组织14门车载炮和3门移动炮对着火罐、毗邻罐进行冷却抑爆;三是集中18支泡沫枪全力扑救管线、泵房、地面流淌火;四是在东侧、北侧、南侧和海港码头增设4道防线,防止火势扩大;五是调动远程供水、药剂补给、油料供应、器材补充、生活保障、装备抢修、医疗救护等战勤保障编队,作好灭大火、打恶仗的长期准备;六是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处置预案,迅速调集公安、卫生、环保等社会联动力量到场协助进行灾害处置工作,协调政府调集海事部门到场配合灭火。
“7.16”大连中石油保税区油库火灾案例分析
“7.16”大连中石油保税区油库火灾案例分析一、起火单位基本情况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由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港合资建设,油库一、二期共设20个原油贮罐(17个10万m?储罐,3个5万m?储罐),总储量为185万m?。
该单位东侧为大连港罐区,总储量为132.45万m?(12个10万m?原油储罐和大小51个二甲苯等化学危险品储罐);西北侧为大连商业储油公司原油储罐区,总储量140万m?(14个10万m?储罐);北侧为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国储油公司300万m?的原油储罐区(30个10万m?储罐);南侧为在建LNG接收站和港区单位、办公用房及加油站等附属建筑。
整个大孤山半岛规划设计储量2000万m?。
二、起火简要经过及初期火灾处置情况7月15日15时45分,外籍“宇宙宝石”号油轮开始向原油库卸油。
20时许,上海祥诚公司人员开始利用卸油管道加注“脱硫化氢剂”,天津辉盛达公司人员负责现场指导。
16日13时,油轮停止卸油,开始扫舱作业。
上海祥诚公司和天津辉盛达公司现场人员在得知油轮停止卸油的情况下,继续将剩余的约22.6m? “脱硫化氢剂”加入管道。
18时02分,靠近加注点东侧管道低点处发生爆炸,导致罐区阀组损坏、大量原油泄漏并引发大火。
2010年16日18时12分,大连支队消防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调集的全市执勤中队中所有高喷车、大功率泡沫车、重型水罐车等128台石化火灾专业作战车辆和相关社会联动单位相继赶到现场,全力扑火。
一是派出灭火攻坚组与单位技术人员一道,深入罐区关阀断料,利用工艺措施阻止油品进一步泄漏,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二是组织14门车载炮和3门移动炮对着火罐、毗邻罐进行冷却抑爆;三是集中18支泡沫枪全力扑救管线、泵房、地面流淌火;四是在东侧、北侧、南侧和海港码头增设4道防线,防止火势扩大;五是调动远程供水、药剂补给、油料供应、器材补充、生活保障、装备抢修、医疗救护等战勤保障编队,作好“灭大火、打恶仗”的长期准备;六是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处置预案,迅速调集公安、卫生、环保等社会联动力量到场协助进行灾害处置工作,协调政府调集海事部门到场配合灭火。
2-大连石化两次火灾(安全经验分享)
安全经验分享
事故起因分析
此次发生火灾的生产新区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 在半个月前刚刚进行过检修,就是在这刚检修的设备上却 发生了闪爆引起此次火灾的发生。根据事故起因分析: 1、对事故发生点未进行安全隐患风险辨识,导致隐患 点没得到应该的的重视。 2、检修过程不严谨导致隐患处漏检,或检修后恢复不 到位,致使运行一段时间后法兰漏油。
中石油大连石化 “7.16”“8.29” 两起火灾事故情况介绍
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验分享
事故经过
事故一:
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厂区内1000万吨常减 压蒸馏装置换热器发生泄漏并引起大火。
该常减压蒸馏装置是一座4层、高约15米的建筑,一 层是泵房,四层是空气冷却器,二、三层是换热器。引 发火灾的是其三层的换热器。参与调查的人士称“散热 器的法兰可能漏油了,在两次不大的闪爆后就着了”。
安全经验分享
火灾现场照片
7.16现场火势
远看火势
安全经验分享
火灾现场照片
火势得到控制后的火灾现场 工 艺设备完全烧毁 安全经验分享
火灾现场照片
8.29火灾现场 现场浓烟滚滚 安全经验分享
火灾现场照片
被烧坍塌的875号 储油罐
安全经验分享
事故造成影响
1、时隔整一年,7月16再次发火灾,13个月中 石油大连石化发生四起事故。性质严重,造成的 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2、“7.16”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 案,及时关闭进料阀门,未造成人员伤亡。
安全经验分享
谢 谢 大 家!
安全经验分享
在场的工人听到了这两声沉闷的闪爆。闪爆威力虽 然不大,但一方面撕裂了散热器中密封的油管,另一方 面提供了引燃油品的火星。
大连石化716事故
大连石化716事故:安全警钟再次敲响事故经过:当天上午,大连石化公司一装置在进行检维修作业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可燃气体泄漏。
在遇到明火后,泄漏的可燃气体迅速引发火灾。
火势蔓延迅速,现场浓烟滚滚,情况十分危急。
企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扑救,并紧急疏散周边群众。
经过消防官兵和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火灾最终被扑灭。
事故原因:1. 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燃气体泄漏。
2. 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对检维修作业的安全监管不力。
3. 预防措施不完善,未能有效隔离火源和可燃气体。
教训与反思: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企业要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操作规程。
2.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安全责任。
企业要加强对检维修作业的安全监管,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3. 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企业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4. 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企业要重视安全生产,加大安全设施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5. 强化隐患排查,杜绝事故发生。
企业要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大连石化716事故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再次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只有时刻保持警惕,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才能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大连石化716事故:从悲痛中汲取力量,筑牢安全防线事故的影响:火灾事故不仅给受伤员工及其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也让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遭受重创。
周边居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社会舆论对此广泛关注。
事故的发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事,更是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的大事。
后续处理:事故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中国石油.doc“7.16”输油等4起事故调查通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大连所属企业“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等4起事故调查处理结果的通报安委办〔2011〕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有关中央企业:2010年7月16日,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库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并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导致部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近海域造成污染。
事故造成1名作业人员轻伤、1名失踪;在灭火过程中,1名消防战士牺牲、1名受重伤。
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22330.19万元。
其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大连地区的企业又相继发生了3起火灾事故,即2010年发生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10·24”火灾事故、2011年发生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7·16”火灾事故和“8·29”爆炸火灾事故。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提出的对该4起事故的调查处理意见,认定这4起事故均为责任事故。
其中,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以下简称“7·16”事故)是一起特别重大责任事故。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关于“事故查处结案后,要及时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的要求,现将事故调查处理结果通报如下:一、“7·16”事故简要情况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在大连保税区的原油库建有20个原油储罐,总库容185万立方米。
2010年5月26日,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与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合署办公)签订了事故涉及原油的代理采购确认单。
在原油运抵大连港一周前,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得知此批原油硫化氢含量高,需要进行脱硫化氢处理,于7月8日与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辉盛达公司)签订协议,约定由天津辉盛达公司提供“脱硫化氢剂”,由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祥诚公司)负责加注作业。
大连石化安全事故
事故教训总结三
2011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1000万吨/年常减压 蒸馏联合装臵减压蒸馏塔塔底换热器泄漏引发火灾事故,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187.8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 (一)事故的直接原因 换热器管箱法兰检修更换的垫片不符合设计要求,且垫片安 装不正,经7月13日、14日2次紧固后,垫片局部被“压溃”, 造成原油泄漏。泄漏的原油流淌到泄漏点下方的换热器高温 表面被引燃。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设备管理、物资采购管理以及检修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 对垫片保管、领取、安装管理不到位;制造垫片的工艺存在 问题,造成垫片存在固有缺陷。 *************************************工程
*************************************工程
事故案例分析
相关事故回顾
6.2事故 了解
本次事故教训
*************************************工程
事故概况
2013年6月2日14点20分左右,大连市甘井子区, 939号储罐罐顶突然发生爆炸,随之起火,并相继引起临 近的936号、935号和937号储罐着火。事故造成2名工人 重伤,经医院全力救治无效死亡,2人失踪。 在清理现场的过程中,失踪的两名工人的遗体也被 找到,据家属介绍,遗体并不是像之前说的落到大海里被 海水冲走,而是在爆炸油罐的底部。
*************************************工程
事故教训总结四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1、未认真执行生产运行管理中“浮顶罐和内浮顶罐 正常操作时,其最低液面不应低于浮顶、内浮顶 (或内浮盘)的支撑高度”的规定; 2、在储罐收油过程中,未重视油品流速过快造成 静电过大的风险;对储罐维护保养不到位。
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
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百科名片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2010年7月16日晚间18时左右,大连新港附近中石油一条输油管道起火爆炸。
经过200 0多名消防官兵彻夜奋斗,截至17日上午,火势已基本扑灭。
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大连附近海域至少50平方公里的海面被原油污染。
针对此次事故,辽宁省政府18日上午成立调查组,调查了事故现场的值班人员、操作人员,同时与事发时正进行卸油作业的外籍油轮进行登船接触。
目前还不能对事故原因做出判断。
事件概况事故追踪胡锦涛温家宝对大连输油管爆炸事故作批示官方通报近40年全球严重石油泄漏事件事故反思事件概况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时间:2010年7月16日晚18时50分左右地点:大连市大连新港事件:一艘30万吨级外籍油轮泄油引发输油管线爆炸,并引发原油泄漏。
事故起因:货轮在卸油的过程当中,发生操作不当引发的爆炸。
伤亡:暂无人员伤亡情况报道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导致部分原油泄漏入海。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16日立即连夜赶赴大连,现场指挥海上油污应急处置工作。
2010年7月16日18时20分,大连新港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引起火灾,并导致部分原油泄漏入海。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立即组织专家组连夜赶赴大连,现场指挥交通系统所属力量开展消防、清污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海上油污应急处置。
李盛霖17日10时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目前,“海巡021”“海巡028”“海巡0200”“海巡0202”等4艘海事执法船已赴现场,监控油污情况、布设围油栏;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的专业救助船“北海救113”“北海救198”及大连港14艘消防拖轮和1艘消防艇已在起火海域铺设围油栏、喷洒消防泡沫,以控制海上火势和油污染。
大连新港附近的海面上大面积的油污清晰可见到17日9时,事故附近海面仍有原油泄漏入海,辽宁海事局正在抓紧组织海上油污清除和消防工作。
交通运输部还协调河北、天津、山东海事局调集围油栏、消油剂、吸油毡等清污设备火速支援大连。
中石油大连输油管道爆裂着火事故调查
中石油大连输油管道爆裂着火事故调查一、事故过程与原因2014年6月30日18时58分,大连中石油新大一线输油管被钻漏。
溢出的原油流入市政污水管网,在排污管网出口处出现明火。
22时20分,事故导致的明火被扑灭,无人员伤亡,事故正在处理中。
据中石油官网通报,这是大连岳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人在大连金州新区铁山中路与城富街交叉路口处的路安停车场附近进行施工中,将中石油新大一线输油管钻漏。
据悉,这一工程是大连德泰易高新能源有限公司拟在松岚路安停车场北侧建设LNG加气站,委托大连岳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
为加气站配电工程实施电缆外线水平定向钻施工,将输油管钻漏导致原油泄漏。
溢出原油流入市政污水管网,在排污管网出口处出现明火。
中石油发现管道运行压力异常,立即停运管道并启动应急预案,部署现场抢修和应急处置。
可通过仪器即能判断相关地下管道情况,目前尚不清楚岳林公司是否前往规划局查阅地下管道图。
目前,大连市政府已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调查,肇事单位5名相关人员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二、事故影响事故发生后,现场指挥部组织疏散管道周边居民,组织市政部门对流经区域所有暗渠、涵洞、雨污水井进行全面排查,查清灾害范围。
经查,溢出原油流入市政雨、污水管网,未对自来水管网等形成污染。
环保部门设置多处空气质量监测点,持续环境监测表明,VOC(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超标0.79倍,其他指标均正常。
目前,环保、消防、规划等部门正继续监测、处置溢油情况,中石油管道公司人员正对事故溢油进行清理回收。
经环保部门持续监测,漏油事故地带相关井口检测气体浓度、油温度均正常。
目前,排查无危险地带的群众已陆续返回家中。
关于泄漏原油的具体数量,截至记者发稿时,官方仍未统计出来。
而具体在何处遇明火引起火势,目前相关部门仍在调查之中。
辽宁海事局昨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事故发生后,发现从一部分排污口流出来的少量原油油膜在海上漂浮。
海事局共出动6艘海事船,前往出现油膜的大窑湾海域。
“7·16”大连保税区油库特大爆炸事故原因调查
“7·16”大连保税区油库特大爆炸事故原因调查摘要:笔者作为7.16爆炸事故现场勘验主持人,调查工作结束不久,本文便已脱稿,囿于工作纪律,国务院安委办未发布事故调查处理通报前,不宜发表,因此搁置了一年多。
本文对爆炸原因的分析与此前各方面发表的分析结论有所区别,作为一家之言,以供商榷。
关键词:7.16 油库爆炸现场勘查原因调查中图分类号: v351.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起火单位基本情况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由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港合资,由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建设,是我国石油储备工程四个基地之一,设计年通过能力1500万吨,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水位最深的现代化深水油港,油库一、二期共设20个原油贮罐(17个10万立方米储罐,3个5万立方米储罐),总储量为185万立方米。
此次爆炸事故发生在油轮卸油过程中,该批次原油产自委内瑞拉,由新加坡籍的30万吨级“宇宙宝石”号油轮运至保税区卸油码头,于2010年7月15日20时开始卸油。
该批次原油为高硫原油,出具的检测报告提供硫含量为1800ppm(经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实际测定为5900ppm),为降低原油中的硫含量,中石油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对本批石油进行除硫作业,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则转委托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公司实施。
上海祥诚公司派员在天津辉盛达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采用油轮向储油罐卸油过程中,在输油管道部分使用防爆螺杆泵,把除硫剂注入主输油管道内进行除硫的工艺(此种除硫工艺是该公司第一次使用),按计划添加除硫剂88桶(每桶1吨)。
二、爆炸起火扑救情况2010年16日18时12分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输油管线爆炸起火,随后,爆炸沿输油管线向码头方向传递,又发生两次大的爆炸,引起大范围燃烧。
大连支队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16日18时19分,开发区大队3个中队和海港专职消防支队4个中队第一批战斗力量相继到达现场。
辽宁“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爆炸火灾事故处置战例
2010 年度公安消防部队灭火应急救援战例研讨班资料辽宁“ 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火灾扑救战例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2010 年 7 月 16 日 18 时 12 分,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位于大连市大孤山新港码头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输油管线爆炸起火。
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立即调集37 个公安消防中队和 4 个企事业专职队的128 台消防战斗车辆、 1000 余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
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跨区域增援预案,按照省公安厅长李文喜和总队长王路之的指示要求,迅速调集了全省13 个公安消防支队、14 个企业专职消防队的220 台消防战斗车辆、1380 余名消防官兵前往大连增援。
同时在全省范围内调集泡沫液900余吨;报告部局后,朱局长又以陆运、海运、空运方式从吉林、河北、天津、黑龙江、山东等地调集泡沫液460 余吨运往现场;省政府协调沈阳空军调用直升飞机运送包括院士在内的11 名专家到场,为火灾扑救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经消防官兵15 个小时的艰苦奋战,17 日 8 时20 分火灾得到有效控制,9 时 55 分大火被全部消灭,成功保住了罐区 20 个总储量 185 万立方米原油储罐以及临近 2 个单位的 56 个总储量为 560 万立方米原油、成品油储罐和51 个 12.45 万立方米二甲苯、苯等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储罐乃至整个大连地区的安全。
这场特殊的战斗,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参战消防官兵的英勇行为得到了高度赞誉,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周永康书记和孟建柱部长、刘金国副部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张德江副总理、公安部刘金国副部长、部消防局陈伟明局长、辽宁省公安厅李文喜厅长、刘乐国副厅长、部局战训处魏捍东处长等领导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在视察火场,听取汇报后,靠前指挥,科学决策。
火灾案例分析-大连 “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大连 “7· 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陈瑜 2012年6月9日
大连 “7· 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基本情况: 2010年7月16日18时许,位于辽宁省 大连市大连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 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 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先后调集3000余 名消防官兵、348台各类消防车辆、17艘海 上消防船只参与扑救 。17日9时45分,事 故现场明火基本被扑灭 。
3 火灾案例分析
事故后果: 事故导致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火灾不断扩大。 原油顺地下管沟流淌,形成地面流淌火,火势蔓延。 事故造成103号罐和周边泵房及港区主要输油管道 严重损坏,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 事故原因: 在油轮已暂停卸油作业的情况下,辉盛达公司和祥 诚公司继续向输油管道中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 脱硫剂,造成输油管道内发生化学爆炸。大火持续 燃烧15个小时。
3 火灾案例分析
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事故单位对所加入原油脱硫剂的安全可靠性没有进行科学 论证。 二是原油脱硫剂的加入方法没有正规设计及对加注作业进行风 险辨识,没有制定安全作业规程。 三是原油接卸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指挥协调不力,管理 混乱,信息不畅,有关部门接到暂停卸油作业的信息后,没有 及时通知停止加剂作业,事故单位对承包商现场作业疏于管理, 现场监护不力。 四是事故造成电力系统损坏,应急和消防设施失效,罐区阀门 无法关闭。 五是港区内原油等危险化学品大型储罐集中布置,也是造成事 故险象环生的重要因素。
3 火灾案例分析
事故经过: 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宇宙宝石”油轮在向原油 罐区卸送原油;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辉盛达公司负责 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公司大连分公 司在原油罐区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 7月15日15时30分左右,“宇宙宝石”油轮开始向原油罐区卸 油,卸油作业在两条输油管道同时进行。20时左右,祥诚公司 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条输油管道(内 径0.9米)上的排空阀,向输油管道中注入脱硫剂。7月16日 13时左右,油轮暂停卸油作业,但注入脱硫剂的作业没有停止。 18时左右,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 脱硫剂管路和泵进行冲洗。18时8分左右,靠近脱硫剂注入部 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造成部分输油管道、 附近储罐阀门、输油泵房和电力系统损坏和大量原油泄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事故五: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7.16”换热器火灾事故
一、事故调查分析
(一)事故概要
1、事故简介
2011年7月16日,大连石化生产新区三蒸馏装置E1007D换热器管箱发生法兰密封泄漏着火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7.8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
2、事故原因
经过事故调查组现场勘查,资料查阅,人员询问,设备设施的材料、油品检测鉴定,确认了事故的原因。
(1)直接原因
垫片材质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垫片厚度没有达到4.5毫米的设计要求,再加上安装时垫片偏移、螺栓紧固不均匀,导致垫片破损,原油喷出,泄漏的原油流淌到泄漏点下方的换热器高温表面(二层换热器介质温度350℃左右)被引燃。
(2)间接原因
大连石化公司疏于垫片的采购、验收管理,对垫片技术要求审核把关不严,装置检维修过程管理不到位。
大庆石化建设公司在垫片保管、领取、安装环节管理不到位。
大连七星监理公司监理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未经正式报验的垫片安装没有制止,导致未经报验的垫片进入施工环节。
某机械配件厂的垫片材质不符合《柔性石墨复合增强垫的技术要求》(JB/T6628-2008);E1007D换热器管箱法兰垫片的冲齿板进行了3—4次拼接点焊,没有征得大连石化公司同意。
(二)事故发生时间序列
(三)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分析
(1)垫片材质。
在某机械配件厂抽取了与制造E1007D换热器管箱法兰垫片同一批次的垫片材料,按照《柔性石墨复合增强垫的技术要求》JB/T6628-2008进行了检测。
经检测,压缩率、回弹率、吸油率等3个单项评价为不合格。
压缩率低于标准10.3%,造成初始安装预紧力大,密封效果降低;回弹率低于标准6.3%,垫片的补偿能力弱,密封效果降低;吸油率高于标准14%,垫片密封性能降低。
(2)垫片厚度。
某机械配件厂制造的E1007D换热器管箱法兰垫片系采用3毫米厚冲齿板柔性石墨板材加工,没有达到中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设计的原油-减压渣油换热器零部件图(70-312-04),垫片厚度4.5mm设计要求,造成密封性能降低。
(3)垫片偏移。
由于垫片加工过程中,E1007D管箱侧法兰垫片与隔板垫片没有整体加工,在大庆石化建设公司进行垫片安装过程时,垫片定位困难,致使垫片偏移。
(4)压紧力不均匀。
大庆石化建设公司在法兰螺栓紧固过程中,施工人员使用铜锤对螺栓进行紧固,由于施工人员的力量大小、用力角度不同,致使螺栓
紧固程度不同,压紧力不均匀,造成材质未达到相关标准,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冲齿板石墨垫片局部“散架”。
运行后大连石化建安公司的两次紧固,使不耐多次紧固的冲齿板垫片进一步破坏,加剧了“散架”,直至“压溃”。
2.间接原因分析
(1)大连石化公司
①大连石化公司物资采购部没有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垫片验收制度或办法,对垫片的采购、验收把关不严。
石化公司制定的《物资采购管理部职责》规定:物资采购部负责公司物资供应的统一归口管理。
负责物资需求计划、物资分类及代码的编制,并组织实施。
组织采购物资的接运、验收、到库,并及时跟踪了解所采购物资的使用性能是否符合约定。
大连石化公司《物资验收管理办法》(QG/DSH13.20-2009)规定:物资采购部是物资验收管理的归口部门。
Ⅰ、物资采购部没有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垫片验收制度或办法,致使验收标准不完善,验收内容缺项,造成相关人员对垫片厚度、结构等没进行检验,没有发现垫片厚度和结构的质量缺欠。
Ⅱ、物资采购部计划员直接向某机械配件厂下达采购要求,不符合《物资采购管理规定》(QG/DSH13.18-2009)要求的“物资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物资采购计划,不得无计划或超计划采购。
”和“急用料由公司领导或主管部门领导直接通知”的规定。
Ⅲ、物资采购部仅计划员一人对垫片进行验收,违背了《物资采购管理规定》(QG/DSH13.18-2009)要求的“直送料由物资采购部门组织工程管理部、监理、安装单位、使用单位及供应商一起交接验收”的规定。
②大连石化公司机动设备处对垫片的技术要求审核把关不严,对装置检维修过程管理不到位。
大连石化公司制定的《机动设备处职责》规定:机动设备处负责设备检维修管理工作。
对检维修质量实施监督,组织竣工验收;组织编制设备检修和检验规程及其技术审查;密封专业规划、设计审查和运行的技术管理。
Ⅰ、对垫片的技术要求,审核把关不严。
在垫片正常的计划采购过程中,机动设备处对新区提出的E1007D垫片技术要求只有材质0Cr18Ni9柔性石墨、直
径1852×1802mm和数量要求,没有垫片厚度、结构和垫片施工等技术要求,没有提出完善E1007D垫片技术内容的审核意见。
使得生产新区在E1007垫片损坏后进行的再次采购时,向物资供应部提出与E1007D垫片正常计划采购时同样的要求,致使“垫片应整体加工”,“如需拼接,应征得需方同意”“垫片4.5毫米厚”等规定和要求,无法在企业物资采购部得到落实。
Ⅱ、对E1007换热器垫片检维修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
《机动设备处职责》规定:机动设备处负责对检维修质量实施监督。
机动设备处没发现垫片存在的缺欠,对施工单位的检维修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
③大连石化公司生产新区提出的垫片的技术要求不全面、垫片验收管理不到位。
Ⅰ、技术要求不全面。
在向物资供应部门提出ERP选码要求时,提出了内外径、材质要求,没有提出结构、厚度等其他技术要求。
Ⅱ、生产新区对E1007D管箱法兰垫片验收工作不到位。
生产新区参与进场材料设备的交接验收。
在E1007D换热器垫片进场后,生产新区没发现垫片存在的缺欠,验收工作不到位。
(2)施工单位大庆石化建设公司
施工单位大庆石化建设公司材料员对材料库房没有严格值守;没有做好易损伤垫片的防护工作;在新更换的垫片入库时,未做到实物与合格证内容相符。
在垫片安装过程中,作业班长、带班组长把关不严,未认真核对垫片合格证,就进行施工,造成北方石化机械配件厂垫片被安装。
施工单位大庆石化建设公司管理不到位,垫片更换环节把关不严、没有严格履行安装前检查验收程序。
(3)监理单位大连七星监理公司
大连七星监理公司监理人员未确认垫片合格证内容是否与E1007D管箱垫片情况一致,违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第5.4.6条“对未经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监理人员应拒绝签认并应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书面通知承包单位限期将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撤出现场”的规定,也不符合大连七星监理公司与大连石化公司签订的《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第7条“监理人检验工程材料和施工质量。
对不符和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及国家标准的
材料、构配件、设备有权通知被监理单位停止使用”,导致未经报验的垫片进入施工环节。
(4)某机械配件厂
某机械配件厂对E1007D换热器管箱法兰垫片的冲齿板进行了3到4次拼接点焊,没有证据表明其征得大连石化公司同意,不符合《管法兰用金属冲齿板柔性石墨复合垫片技术条件》(GB/T19675.2-2005)规定的“外径超过1米的垫片生产,如需拼接,应征得需方同意”的要求。
二、事故应急处置
事故发生后,生产新区常减压蒸馏联合装置紧急停工,大连石化公司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着火及周边设备进行灭火和冷却。
随后,大连市消防局的消防车也赶到事故现场。
16时40分左右,现场火势得到控制。
19时57分火焰全部熄灭。
图1事故现场扑救情况
三、反思与建议
针对大连石化此次发生的事故中暴露出的问题,各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吸取经验教训:
(一)变更管理
企业应加强变更管理,进行变更管理的全面培训教育,严格控制和跟踪变更管理的各个过程。
(二)检维修管理
企业应全面加强检维修管理,完善检维修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并实施严格的监督检查。
(三)机械完整性管理
企业应建立书面的机械完整性管理制度,确保工艺设备的制造、安装、操作和维护维修符合设计意图,并满足设计规格的要求。
特别是应加强设备设施的密封管理,提高密封技术要求,完善计划、采购、入库、施工、验收的管理标准,杜绝密封失效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四)物资采购管理
企业应建立完整有效的物资采购和验收管理规定;对非计划采购进行全面核查,完善非计划采购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杜绝非计划采购的管理漏洞。
(五)承包商管理
企业应加强对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的管理。
加强施工单位作业标准的核实、检查,加强施工单位损坏(毁)材料的管理,对施工单位的抢(检)修等使用的工具、材料、配件、工艺、作业过程实施严格的监督检查,杜绝因施工质量问题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加强监理单位对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加强对监理单位在施工队伍、施工工具、采用材料、施工作业过程的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