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牧还草的重大意义
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
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1 退耕还林的意义退耕还林工程是从我国发展和生存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森林树种植被、恢复秀美山林、维护自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
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对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生产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实施退耕还林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眼前利益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提高我国国土绿化水平、控制水土流失、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重要项目。
从长远利益看,退耕还林更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看到上述意义的同时,我们还认为退耕还林工程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还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实施退耕还林,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改善长江和黄河流域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效地增强这一地区的防涝、抗旱能力,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力;又能为平川地区和中下游地区提供生态保障,促进平川地区和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取得更快的发展。
因此,实施退耕还林不仅能够促进长江和黄河流域等地区林业生产力及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全国生产力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退耕还林是改变农民传统耕种习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退牧还草对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围栏是保护和加强草地生态建设的重要技术措施,也是禁牧、休牧和轮牧能够顺利实行 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手段。但是各地的普遍情况是,围栏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一是围 栏材料质量不齐,有的使用网围,有的使用刺围、石围、土围,有的使用水泥桩,有的使用 木桩,严重影响了围栏的使用寿命;二是由于草场承包到牧户,部分草场划分不规则,围栏 建设困难,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4、措施配套、技术支撑
退牧还草工作是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上的新生事物,需要向农牧民加强诸如饲草料加工、 调制,科学的舍饲和补饲,草原的合理划区及利用等方面的科技服务。围绕禁牧、休牧、划 区轮牧,内蒙赤峰、锡盟的一些旗县畜牧技术人员,围绕退牧还草配套措施,在技术推广和 服务方面,确定技术服务目标责任区,建立了组织领导、技术服务、饲草料加工、饲养管理 和产品销售五大保障体系,在种畜调配、饲养管理、棚圈建设、选种配种、接羔保育、疫病 防治、饲草料加工调制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有针对性地举办舍饲养畜技术培训班, 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的科学饲养水平。
3、主要依靠行政命令,严重影响了牧民退牧还草的积极性
退牧还草是一项新的工作,国家和地方均无明确的补贴措施。为了推动退牧还草工作, 一部分地方将退牧还草与其它项目如“风沙源”、“天保”,结合进行。多数地方模仿国家天然 林禁伐措施,一味依靠行政手段来加以强制执行,对禁牧休牧后给农牧民所造成的损失没有 弥补,造成围而不休、围而不禁的格局。此外,个别地方也存在着对退牧还草的重要意义宣 传不够等问题,部分干部、群众缺乏理解支持,工作难以开展。
2
化的地区实行了全面封山育林(草),有效地促进了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观。
(二)退牧还草的基本做法总结
从已经开始实施退牧还草的省份来看,由于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因此, 在实施休牧、禁牧过程中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做法各异,但归纳起来,主要做法有:
退牧还草
【出台背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内蒙古是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
据有关统计表明1, 该区风蚀沙化、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总面积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0%, 其中, 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18.6万平方千米, 占全区国土的15%, 沙漠化和潜在沙漠化土地达36.6万平方千米, 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9.5%。
全区89个农牧旗县的1298.3万人集中分布在沙漠化地区, 占全区总人口的58.8%。
其中有50个贫困旗县的200万贫困人口生活在荒漠化严重地区。
某些荒漠化严重地区甚至出现了“生态难民”。
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当地人民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亟待治理。
【政策简介】退牧还草政策旨在给予农牧民一定经济补偿的前提下,通过围栏建设、补播改良以及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生产力,促进草原生态与畜牧业协调发展。
在内蒙古,退牧还草政策实施的主要形式是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
禁牧区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地区,在中东部有少量分布,全区禁牧1来源《北方经济》1999年第三期《内蒙古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高永区面积共4亿亩。
而草畜平衡区大部分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在西部地区少量分布。
全区草畜平衡区面积共6.2亿亩。
退牧还草政策实现的目标是力争 5 年内使项目区内退化的草原基本得以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进一步完善项目区草原家庭承包责任制,建立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建立起与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方式,进行畜种改良和畜群结构调整,稳定和促进农牧民增加收入。
退牧还草补助暂定标准为:除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草原外的其他三片草原区按全年禁牧每亩每年补助饲料粮515 公斤,季节性休牧按休牧3 个月计算,每亩每年补助饲料粮1137 公斤,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草原按此标准减半;饲料粮补助期限为5 年。
如果退牧还草大户补助的陈化粮数量超过其实际需要的,或当地库存陈化粮不足的,可适当调换一部分口粮给退牧还草者,按照0.15公斤陈化粮折0. 32公斤口粮兑付。
禁牧舍饲的意义
禁牧舍饲的意义一、什么是草原:草原属于土地类型的一种,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综合体,分为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等多种类型。
又分为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草原上生长的多是草本和木本饲用植物,是世界所有植被类型中分布最广的。
我县草地属温带草原类型,共有20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7%。
二、禁牧的意义草原是畜牧业生产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加之人为过度放牧和乱垦滥挖,使草原面积锐减。
草地沙化、退化、荒漠化日益严重。
虽然我们经过一系列的治理,但草原退化、沙化仍以很快的速度扩展。
当然,造成草原沙化、退化、荒漠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长期超载过牧和原始粗放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则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
由于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生产力下降,大大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因而,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科学利用草原资源,禁牧舍饲势在必行。
禁牧,是一种对草地施行禁止放牧利用的措施,它能解除因放牧对植被产生的压力,改善植物生存环境,促进植物(恢复)生长。
对于促进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实施禁牧舍饲可以有效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草地资源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主体,实施禁牧舍饲能转变传统粗放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消除过渡放牧这一造成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人为因素,使草原得到休养生息机会,植被得以迅速恢复和再生,促进植被生长,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二)实施禁牧舍饲可以提高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草原由于其特定的气候类型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实际状况,自然灾害不断发生,水灾、旱灾、雪灾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禁牧舍饲在棚圈建设、饲草料储备、技术服务等方面,都要强于传统的放牧养畜,面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要优于以放养为主的传统畜牧业,而以放牧为主的农牧民,在自身基础条件差、饲草料不足、缺乏舍饲经验的情况下,面对持续不断的暴风雪和低温,造成牲畜大量死亡而束手无策。
(三)实施禁牧舍饲可以促进畜牧业科技含量和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
退耕还草的名词解释
退耕还草的名词解释退耕还草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将耕地或园地转为草地或林地的一种生态疏导措施。
它是一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重要环保举措,旨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退耕还草的背景与意义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蓬勃发展,农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草地面积的减少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过度开垦农田导致了土地的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草地的减少则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系统的平衡面临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一局面,退耕还草被提出并逐渐受到重视。
退耕还草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系统,恢复和改善土地的环境质量。
通过将被过度耕种的土地改为草地或林地,可以减缓土壤的侵蚀速度,恢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循环,提高土地的保水和保肥能力。
同时,退耕还草还能够恢复植被,改善空气质量,净化环境。
二、退耕还草的实施和效果退耕还草的实施过程中,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提供相应的经济补贴来引导农民参与其中。
农民可以选择把不适宜耕种的土地还原为自然植被,比如种植草地、林地等,也可以将其作为生态公益林或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退耕还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实施退耕还草面积超过4000万公顷,有力地遏制了土地的沙化和水土流失的现象。
退耕还草不仅使得许多山区农田从“黄山”变为“绿地”,还提高了农田的保肥能力,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退耕还草的优势与挑战退耕还草作为一种生态疏导措施,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土地的质量。
其次,退耕还草能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的景观品质,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和投资者。
此外,通过发展草业和林业,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退耕还草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使得农民更愿意参与退耕还草。
其次,退耕还草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管理,需要政府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政策层面上。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退耕还林是指将原本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恢复成林地的行为。
退耕还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态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重点介绍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一、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1. 恢复生态平衡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地恢复土地的生态平衡。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土地的肥力和水分含量都有所下降。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恢复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促进土壤的形成和保持,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保水能力,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
2. 保护水源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地保护水源。
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非常大,农草均耦合自耦自收虽虚,但大地补后比需要水多,水源的消耗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质的恶化。
退耕还林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保护水源的还可以净化水质,改善环境。
这对于保护生态平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 促进荒山荒地的复绿4.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退耕还林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这对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5. 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退耕还林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农作物的种植,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退耕还林可以恢复土地的自然植被,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退耕还林的实施措施1.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部门应当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进行退耕还林。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对退耕还林项目的奖励和补助政策,对退耕还林农民的生产经营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等,以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到退耕还林的行动中来。
2.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退耕还林的认识和了解。
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宣传讲座、制作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以引导农民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退耕还林工作中来。
退耕还林还草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新闻•视界^[h e b e in o n g j i退耕还林还草的现状及问题分析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 作,通过退耕还林还草能够有效改善我国 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 一些重要举措。
退耕还林还草能够有效地 保护植被,国家对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 施,推动了相关农业产业的发展,退耕还 林还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但是由于 受地区、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的制约,仍然 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对此,结合 现阶段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的实际实施状 态,分析存在的相关问题,采取相应的措 施进行解决,为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实施和环境改善及其保护提供借鉴。
1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原因1.1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们生活品质带来影响我国的经济在过去三十年来得到飞速 发展,尤其在工i k 领域的发展尤为快速,但 在工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向空气排 放污染物以及向河流排放废水等,造成大 气污染以及水污染问题严重,大气中的有 害物质硫化物、粉尘、氮化物等有害气体对 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损害,同时大量污 水的徹导致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严重 影响人们日常饮食的安全。
同时在工*发 展的过程中对森林进行砍伐,造成土地沙 漠化严重等,对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1.2生态环境破坏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我国在农业方面的产能非常巨大,是 农业产业大国,在工业发展取得较大成效 的同时,农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建设带 来巨大的利益。
但是我国由于在过去几十 年的不合理开发,过度开荒、过度砍伐等,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土地沙漠化,对土 壤造成严重破坏,致使我国林业发展出现 部分滞后现象,致使我国林业生产者的收 人降低,同时也影响国民经济增长。
1.3生态环境破坏危及人类生存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小西沟分场王兴刚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导致絲气 候变暖、臭氧空洞、冰川融化、季风变化、洋 流变化等现象的发生,这些现象都严重危 害全人类的生存,使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 生命受到威胁。
退牧还草工作情况汇报
退牧还草工作情况汇报您好!我是×××××××××,我是××地区的退牧还草工作队的一员。
在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全力以赴开展退牧还草工作,现向您汇报一下我们的工作情况。
一、工作总体情况退牧还草是指将过度放牧的草场进行适度修复,恢复草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潜力,以达到提高草场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目的。
我们的工作主要包括:退牧还草方案制定、牲畜转移安置、草场修复和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内容。
二、退牧还草方案制定我们首先对退牧还草的工作范围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评估,确定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在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类型、植被状况等因素,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牲畜转移安置在退牧还草工作中,牲畜的转移安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们与当地农牧民密切沟通,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帮助他们理解退牧还草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积极配合政府的安置政策,妥善处理好牲畜的安置问题,确保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草场修复和管理退牧还草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草场的修复和管理。
我们通过科学合理的种草、造林、围栏等方式,对草场进行了全面修复,恢复了草场的生态平衡和功能。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草场的管理和保护,确保了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五、宣传教育在退牧还草工作中,宣传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示范示范工程等方式,向农牧民宣传退牧还草的重要性和意义,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来,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工作成效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目前退牧还草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方面,草场的植被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社会稳定和谐。
退牧对酒泉市荒漠化草地的生态效果
显 著 差 异 ( P<0 0 。植 被 盖 度 提 高 到 5 % , ( . 5) 9 5 % 4 % , 高 了 2 % 、 0 、5 ; 度 增 加 到 2 6 提 5 2 % 1% 多
1 . 、 1 9 9彬 m , O 4 1、 . 物种 数 分 别 增 加 了 5 1 4 8 .、. 、
c 1 . m提 高 了 4 3c 3 9 e 4 6c 休 牧 三 m、 1 8e . m、 . m、 . m;
区域适 当增加样方个数 。
1 2 测定 时 间 .
个观 测 区 项 目 实 施 第 三 年 出 现 显 著 变 化 ( < P 0 0 ) 前 两年 未 出 现 明显 变 化 ( P 0 0 ) 之 后 趋 .5 , ( ) .5 ,
3C i s cdm gi l rl c ne, azo stt o nm l sadya dVt i r d i ) hn e a e yo r ut a Si cs L nhuI tue fA i bn r n e r a Mewn e A fA c u e ni a Hu en y e
[ 收稿 日期 ] 2 1 -22 0 20 -9 [ 作者简 介] 柴绍芳 (9 4一)男 , 17 , 甘肃与建 设 , 草原技 术 推广及应用等工作 。
草原类型的地段各设 3 个调查样地 , 样地面积 1 0m ×1 0m。样地 用 G S定位 , 地用 三 角铁 ( m P 样 4m X 3 5mm ×10 m 0 m)标 注 并 编 号 , 作 长 期 观 测 之 以
2 4
J un lo i l ce c n trn r dcn o r a fAnma in ea d VeeiayMe iie S
Vo. 1 13
退牧还草工程培训方案
退牧还草工程培训方案一、前言退牧还草工程是指将已经过度放牧的草原进行生态恢复,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手段让草原恢复生态平衡和生产力。
作为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退牧还草不仅能够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还能够提高草原生产力,保护草原资源,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退牧还草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科学的退牧还草技术和管理知识。
本培训方案旨在为相关机构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其对退牧还草工程的认识和技能,促进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培训目标1. 理解退牧还草的意义和目的,积极支持和参与退牧还草工程;2. 掌握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熟悉退牧还草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和管理模式;4. 提高草原生态保护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三、培训内容1. 退牧还草基本概念和意义(1)退牧还草的概念和内涵;(2)退牧还草对草原生态环境的意义;(3)退牧还草对草原资源保护的作用;(4)退牧还草的社会经济效益。
2.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基本理论(1)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2)退牧还草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3)草原生态环境恢复的原理和方法。
3. 退牧还草工程技术和方法(1)草原退牧技术原理与应用;(2)退牧还草项目规划和设计;(3)草原植被恢复技术与措施;(4)草原土壤改良与保肥技术;(5)草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技术。
4. 退牧还草工程管理与实施(1)退牧还草项目的组织与实施;(2)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3)退牧还草工程的质量管理;(4)草原退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四、培训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专家讲座、学员讨论等形式,介绍退牧还草的基本概念、意义和理论知识。
2. 实地考察:安排学员实地考察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和退牧还草工程实施情况,亲身感受和了解退牧还草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效果。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员了解退牧还草工程的一般实施过程和遇到的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草场生态保护对牧民生活的影响研究
草场生态保护对牧民生活的影响研究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生计可持续是未来牧区发展最重要的问题,我国于1999年开始推行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开启了生态保护建设的新篇章。
2003年,国家对“退牧还草”生态工程试点推行,2011年,在“退牧还草”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推出了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对生态保护建设进行了制度化的规范与确立。
草原生态工程建设及相关保护措施对我国草原植被的恢复,生态环境的改善大有裨益,因此,生态工程的效益评估成为诸多文献研究的重点。
就“退牧还草”生态工程而言,一般研究可以分为“退牧还草”实施中、“退牧还草”实施后两个时间段。
在实施初期主要探讨如何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工程执行、牧户对生态工程的反映度、参与度等;在实施后期,主要讨论生态建设的成效,如经济效益、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总体效果评估等。
从牧户细节层面看,主要集中于获取生态补偿与替代性生计选择等问题。
目前,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得到初步肯定,但是,工程实施中暴露的问题也同样值得重视,如禁牧工程的开展究竟有没有起到预定的目标效果等。
总体看来,文献研究的成果肯定了生态环境的恢复,但不同区域存在的差异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甘南牧区与其他牧区相比,生态环境更脆弱,居住环境、人文因素更复杂,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涉及青藏高原牧区的工程建设与微观生计等方面,因此,本文在甘南牧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就草原生态保护对牧户生活影响提出如下关注重点:第一,草场生态保护多以工程方式实施,牧民作为直接的参与者、感受者,满意度可以反映生态保护对牧民生活的影响,间接说明牧民视角下工程实施的总体效果。
本研究首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牧户的满意度进行了全面的路径分析,将牧户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认知因素、对草原保护政策的理解、牧户生计灵活性等进行了路径规划,共同体现了牧民对生态工程的满意水平。
在结果类潜变量设置中,采用牧户的满意度作为反映变量,测量了整体工程的建设效果。
说明牧户视角下,生态工程的建设效果良好,但是在直接效应中,牧户对工程建设的理解度、牧户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认知因素都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
退牧还草工程对新疆草原植被恢复的影响
新疆畜牧业2020年第35卷第6期收稿日期:2020-09-09作者简介:乌鲁木山·布仁巴依尔(1988-),女,蒙古族,硕士研究生,畜牧师,主要从事草原资源与生态保护工作。
1研究区概况自2003年以来,全疆累计实施退牧还草工程1523.33万hm 2,其中禁牧387.33万hm 2、休牧917.6万hm 2、轮牧218.4万hm 2。
本次调查主要对新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区及非工程区进行。
选取自然条件相对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尼勒克县、巩留县、昭苏县)、塔城地区(塔城市、额敏县、托里县、和丰县)、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哈巴河县、青河县)、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玛纳斯县、木垒县、奇台县)、哈密市(伊吾县)、和田地区(民丰县)等6个地州17个县(市)共有6个草地类型、45个监测样地,对工程区内外的植被高度、盖度、产量等植被特征进行了监测。
2研究内容与方法2.1研究内容分析研究退牧还草工程区内外草地植被特征。
对各工程区内外植被高度、盖度及产量进行测定,进而分析退牧还草工程对新疆草原生态恢复的影响。
2.2研究方法试验在新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区及非工程区进行。
2019年7~8月,在6个地州17个县(市)的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及非工程区各设45个草原监测点,每个监测样地内设3个监测样方。
草本及矮小灌木植物样方面积1m 2(1m×1m );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类植物的样方面积100m 2(10m×10m )。
2.3数据处理数据用Excel 软件整理做表做图,各处理对各变量的影响用SPSS 2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3结果与分析3.1退牧还草工程对植被高度、盖度、产量的影响退牧还草工程区及非工程区植被高度、盖度、产量对比如表1所示。
工程区内植被平均高度为27.90cm ,非工程区植被平均高度为16.75cm ,工程区植被高度比非工程区平均高出11.15cm ,显著高于非工程区植被(P <0.05)。
论退耕还林的意义
策 。近 几年的实践证明, 退耕还林对改善生态环境 . 改变 不合理生产方式 、 加怏贫困地区农 民脱贫致富、 优化农村 产业结构 ,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 了积极的作用, 被群众 称为“ 民心” 工程 、德政” “ 工程 。实施退耕还林不仅具有 卜 重 要的现 实意 义 , 分 而且 具有 深远 的历 史意 义 。 退 耕 还 林 是 改 善 生 态环 境 的迫 切 需 要 。 目前 , 国 全 水土 流 失 面积 约3 0 k 占 国上 面 积 的3 . % ; 化 6万 m , 75 沙 土地 面 积 已达 14 k , 国 土 面 积 的 1 . % 。造 成 7 万 m 占 82
我 国水 土 流 失 和 土地 沙化 的 重 要原 因 , 主要 是 长 期 以来 人 们 盲 目毁 林 开 荒 , 成水 土 流 失 , 进 人退 , 使生 态 造 沙 致
环境 恶化 , 灾害频繁 。据全 国土地资源调 查资料 , 国 全 仅 2 度 以 上 的坡 耕 地 就 达 6 6 k 。毁林 开 荒虽 然 增 5 0 万 m2 加 了 些 耕 地 面积 和粮 食 产 量 , 在 生态 环 境 方 面 却付 出 但 了巨 大 代 价 。 由 于 长 江 、 河 上 中游 地 区毁 林 开荒 , 黄 陡 坡 耕 种 , 使 之 成 为 世 界 上 水 土流 失 最 严 重 的地 区 之 已 每 年 流 入 长江 、 河 的 泥沙 量 达2 多 亿 吨 , 中三 分 黄 O 其 之二来 自坡耕地 。不断加剧的水土流失 , 导致江河湖泊 不 数 断 淤 积 , 两 大 流 域 中 下 游 地 区 水 患 加 剧 , 资 源 使 水 短 缺 的 矛盾 日益 突 出 , 国 民经 济 和 人 民生 产 生 活造 成 给 巨大危害 , 国家 也 不 得 不 年 年 花 费 大 量 人 力 、 力和 财 物
“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
“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1 退耕还林的意义退耕还林工程是从我国发展和生存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森林树种植被、恢复秀美山林、维护自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
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对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生产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实施退耕还林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眼前利益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提高我国国土绿化水平、控制水土流失、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重要项目。
从长远利益看,退耕还林更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看到上述意义的同时,我们还认为退耕还林工程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还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实施退耕还林,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改善长江和黄河流域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效地增强这一地区的防涝、抗旱能力,提高现有土地的生产力;又能为平川地区和中下游地区提供生态保障,促进平川地区和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取得更快的发展。
因此,实施退耕还林不仅能够促进长江和黄河流域等地区林业生产力及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全国生产力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退耕还林是改变农民传统耕种习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人们在经济落后、农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盲目开荒种田,一直成为难以遏制的现象,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沙进人退,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形成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的恶性循环。
退牧还草工程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退牧还草工程取得的成效与经验近年来,中国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旨在促进中国草原的恢复和绿化,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此项工程的实施,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大致包括:一是草原植被恢复增加。
随着退牧还草的发展,中国草原的植被恢复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在植被丰富性、植物多样性和土地覆盖率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草地覆盖率比以前大大提高,使当地植被得以复苏。
二是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随着退牧还草的发展,草原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臭氧和河流水质方面。
草原退牧减少了污染物,有利于水资源的恢复,改善了当地的水质。
三是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随着草原的退牧还草,当地的空气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PM2.5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有所下降。
植被发育良好,可以帮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使当地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退牧还草工程还带来了一些经验。
其中,一是要重视草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草原是一种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要求我们加强草原的管理和保护,从而确保它的持续发展。
二是要加强人口管理措施。
由于人口的增加,改变了草原的生态环境,因此,要采取一些管理措施,减少人口的增加,避免草原被过度放牧,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
三是要加强植被恢复工作。
要及时补种,培育植被,增加植物多样性,提高草地覆盖率,以及恢复草原生态环境。
四是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要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机制,加强草原资源的环境管理,尽快建立草原公园,引导村民参与草原公园的管理和保护,以及实施科技手段开发草原公园的经营管理。
总之,以上就是中国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当前仍应认真学习和总结这些成效与经验,以推动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草实施方案
退耕还草实施方案退耕还草是指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资源,减少土地的农业利用,将一部分农田还原为草地或森林的过程。
退耕还草实施方案是一个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探讨退耕还草实施方案的意义、目标和具体措施。
首先,退耕还草实施方案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田被过度利用和破坏,土地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退耕还草可以减少农田利用,减少土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机会。
退耕还草还可以增加森林和草地的面积,刺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
其次,退耕还草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过度的农田利用将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进而危及农业的可持续性。
退耕还草可以帮助调整农业布局,提高农田的质量和产量,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保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退耕还草实施方案,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参与退耕还草。
政府可以提供补贴和激励措施,鼓励农民将一部分农田改造为草地或森林,同时保证农民的收入。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退耕还草的监督和执法,在实施过程中确保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
此外,农民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推动退耕还草的实施。
农民可以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轮作和间作方式,在提高农田产量的同时减少土地的利用。
农民还可以采用有机农业的方式,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农民还可以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通过未耕种地的经营来增加收入。
最后,退耕还草实施方案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退耕还草的实施。
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农民需要积极参与和配合,社会各界需要加强对退耕还草的宣传和推广。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退耕还草的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退耕还草实施方案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牧还草的重大意义,草地在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草原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草地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和经济支柱。
草原是西、北部干旱地区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植被类型。
草原本身就属生态环境脆弱区,但是近代却在本身已很脆弱的环境里,相当程度上叠加了人类超阈值活动的强烈影响,特别是近几十年因人口的增加而引起草地超载、草地退化,沙漠化尤为明显。
西部六省区因各种因素造成的草地退化面积已达26 117.7万hm2超过草地总面积的60%,局部已威胁到原住民族的生存。
为了恢复草地生产力和改善草地的生态环境,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的若干意见,并提出要在牧区实行退牧还草政策。
这是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之后,国家在生态建设方面出台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这对加快牧区经济发展,提高广大牧民生活水平,维护生态安全,保持边疆安定和社会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团结,都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