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易错题汇总(三)(附答案详解)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有理数难题汇编附解析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有理数难题汇编附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数轴上每相邻两点距离表示1个单位,点A,B互为相反数,则点C表示的数可能是()A.0 B.1 C.3 D.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在数轴上,一组相反数所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即可确定原点的位置,进而得出点C表示的数.【详解】∵点A,B互为相反数,∴AB的中点就是这条数轴的原点,∵数轴上每相邻两点距离表示1个单位,且点C在正半轴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点C表示的数为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和数轴的知识.利用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找出这条数轴的原点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ab>0 B.a﹣b>0 C.a+b>0 D.﹣b<a【答案】B【解析】解:A、由图可得:a>0,b<0,且﹣b>a,a>b∴ab<0,故本选项错误;B、由图可得:a>0,b<0,a﹣b>0,且a>b∴a+b<0,故本选项正确;C、由图可得:a>0,b<0,a﹣b>0,且﹣b>a∴a+b<0;D、由图可得:﹣b>a,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3.2019-的倒数是()A.2019 B.-2019 C.12019D.12019-【答案】C【解析】【分析】 先利用绝对值的定义求出2019-,再利用倒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2019-=2019,2019的倒数为12019故选C【点睛】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和倒数的定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4.已知a b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22a b -<-B .a b >C .22a b -<-D .22a b >【答案】C【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分别判断得出答案.【详解】A. ∵a>b ,∴a −2>b −2,故此选项错误;B. ∵a>b ,∴|a|与|b|无法确定大小关系,故此选项错误;C.∵a>b ,∴−2a<−2b ,故此选项正确;D. ∵a>b,∴a 2与b 2无法确定大小关系,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5.实效m ,n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子正确的是( )A .m n >B .n m ->C .m n ->D .m n <【答案】C【解析】【分析】从数轴上可以看出m 、n 都是负数,且m <n ,由此逐项分析得出结论即可.【详解】解:因为m 、n 都是负数,且m <n ,|m|<|n|,A 、m >n 是错误的;B 、-n >|m|是错误的;C 、-m >|n|是正确的;D 、|m|<|n|是错误的.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关键是根据绝对值的意义等知识解答.6.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是( )A .整数B .实数C .有理数D .无理数【答案】B【解析】∵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是实数.故选B.7.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 .a b >B .a c a c -=-C .a b c -<-<D .b c b c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数轴得出a <b <0<c ,|b |<|a |,|b |<|c |,再逐个判断即可.【详解】从数轴可知:a <b <0<c ,|b |<|a |,|b |<|c |.A .a <b ,故本选项错误;B .|a ﹣c |=c ﹣a ,故本选项错误;C .﹣a >﹣b ,故本选项错误;D .|b +c |=b +c ,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根据数轴得出a <b <0<c ,|b |<|a |,|b |<|c |,用了数形结合思想.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 a 与()2a -相等B ()2a -2a -C .3 a 3a -D .a 与a -互为相反数【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乘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绝对值,以及相反数的定义,分别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 、()2a -=2 a ,故A 正确;B 、()22a a -=,则()2a -与2a -互为相反数,故B 正确;C 、3 a 与3a -互为相反数,故C 正确;D 、a a -=,故D 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乘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绝对值,以及相反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定义进行解题.9.若x <2,化简()22x -+|3-x|的正确结果是( ) A .-1B .1C .2x -5D .5-2x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利用绝对值的化简和二次根式()2a a = 的化简得出即可. 解析:∵x <2,∴()22x -+|3﹣x|=2352x x x -+-=- .故选D.10.实数a ,b ,c ,d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若0b d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0b c +>B .1c a> C .ad bc > D .a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可得a <b <0<c <d ,根据有理数的运算,可得答案.【详解】由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得a <b <0<c <d ,A 、b+d =0,∴b+c <0,故A 不符合题意;B 、c a <0,故B 不符合题意;C 、ad <bc <0,故C 不符合题意;D 、|a|>|b|=|d|,故D 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得出a <b <0<c <d 是解题关键,又利用了有理数的运算.11.已知a 、b 、c 都是不等于0的数,求a b c abc a b c abc+++的所有可能的值有( )个.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a b c 、、的符号分情况讨论,再根据绝对值运算进行化简即可得.【详解】由题意,分以下四种情况:①当a b c 、、全为正数时,原式11114=+++=②当a b c 、、中两个正数、一个负数时,原式11110=+--=③当a b c 、、中一个正数、两个负数时,原式11110=--+=④当a b c 、、全为负数时,原式11114=----=-综上所述,所求式子的所有可能的值有3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运算,依据题意,正确分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12.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b |-2()b a -,其结果是( )A .2a -B .2aC .2bD .2b -【答案】A【解析】【分析】,再结合绝对值的性质去绝对值符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详解】解:由数轴知b<0<a,且|a|<|b|,则a+b<0,b-a<0,∴原式=-(a+b)+(b-a)=-a-b+b-a=-2a,故选A.【点睛】.13.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A.5B.-和(-C.D.﹣5和1 5【答案】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相反数以及绝对值、立方根的定义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A、5,两数相等,故此选项错误;B、和-()互为相反数,故此选项正确;C、=-2,两数相等,故此选项错误;D、-5和15,不互为相反数,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以及绝对值、立方根的定义,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14.如果a+b>0,ab>0,那么()A.a>0,b>0 B.a<0,b<0 C.a>0,b<0 D.a<0,b>0【答案】A【解析】解:因为ab>0,可知ab同号,又因为a+b>0,可知a>0,b>0.故选A.15.已知点P的坐标为(a,b)(a>0),点Q的坐标为(c,3),且|a﹣c|+7b-=0,将线段PQ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其扫过的面积为20,那么a+b+c的值为()A.12 B.15 C.17 D.20【答案】C【解析】【分析】由非负数的性质得到a=c,b=7,P(a,7),故有PQ∥y轴,PQ=7-3=4,由于其扫过的图形是矩形可求得a,代入即可求得结论.【详解】b-=0,∵且|a-c|++7∴a=c,b=7,∴P(a,7),PQ∥y轴,∴PQ=7-3=4,∴将线段PQ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其扫过的图形是边长为a和4的矩形,∴4a=20,∴a=5,∴c=5,∴a+b+c=5+7+5=17,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坐标的平移,矩形的性质,能根据点的坐标判断出PQ∥y 轴,进而求得PQ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将一刻度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刻度尺上的“0cm”和“6cm”分别对应数轴上表示﹣2和实数x的两点,那么x的值为()A.3 B.4 C.5 D.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数轴的定义进行分析即可.【详解】∵由图可知,﹣2到x之间的距离为6,∴x表示的数为:﹣2+6=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用数轴表示实数,题目较为简单,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如何根据一个已知点和两点的距离求另一个点.17.实数,a b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b <B .a b <C .0a b +>D .0a b ->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数轴得a<0<b ,且a b >,再根据实数的加法法则,减法法则依次判断即可.【详解】由数轴得a<0<b ,且a b >,∴a+b<0,a-b<0,故A 正确,B 、C 、D 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数轴,实数的大小比较,实数的绝对值的性质,加法法则,减法法则.18.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①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②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两个,是0和1;③0.01是0.1的算术平方根; ④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A .0个B .1个C .2个D .3个【答案】A【解析】【分析】开方开不尽的数为无理数;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有±1和0;算术平方根指的是正数;在同一平面内,过定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详解】仅当开方开不尽时,这个数才是无理数,①错误;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有:±1和0,②错误;19.如图,四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M ,P ,N ,Q ,若点M ,N 表示的有理数互为相反数,则图中表示绝对值最小的数的点是( )A .点MB .点NC .点PD .点Q【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点M ,N 表示的有理数互为相反数,∴原点的位置大约在O 点,∴绝对值最小的数的点是P 点,故选C .考点:有理数大小比较.20.已知235280x y x y +--+=则xy 的值是( )A .19B .-6C .9D .1-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非负数的应用,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出x 、y 的值,然后得到答案.【详解】 解:∵235280x y x y +--+=,∴2350280x y x y +-=⎧⎨-+=⎩, 解得:23x y =-⎧⎨=⎩, ∴236xy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应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求出x 、y 的值.。
中考数学—分式的易错题汇编附答案

一、选择题1.分式b ax ,3c bx -,35acx 的最简公分母是( )A .5cx 3B .15abcxC .15abcx 3D .15abcx 52.下列分式:24a 5b c ,23c 4a b ,25b2ac 中,最简公分母是 A .5abc B .2225a b cC .22220a b cD .22240a b c3.在式子:2x、5x y + 、12a - 、1x π-、21xx +中,分式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 4.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的是( ) A .221188a a a a ---=-++B .()()221a b a b -+=-C .22x y x y x y+=++ D .052520.11y yx x++=-++5.已知有理式:4x 、4a 、1x y -、34x 、12x 2、1a +4,其中分式有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6.分式a x ,22x y x y +-,2121a a a --+,+-x y x y中,最简分式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使分式293x x -+的值为0,那么x ( ).A .3x ≠-B .3x =C .3x =±D .3x ≠8.下列分式中,最简分式是( )A .x y y x--B .211x x +-C .2211x x -+D .2424x x -+9.人体中红细胞的直径约为0.000 007 7 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数据为 ( )A .7.7×106 B .7.7×107 C .7.7×10-6 D .7.7×10-7 10.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a x ab x b+=+ B .112a b a b+=+C .22()a a b b=D .11x y x y-=-+- 11.生物学家发现一种病毒的长度约为0.00 004mm ,0.00 00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 A .40.410-⨯B .5410-⨯C .54010-⨯D .5410⨯1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a m ab m b+=+ B .a b0a b+=+ C .ab 1b 1ac 1c 1--=-- D .22x y 1x y x y-=-+13.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10-9米,已知某种植物花粉的直径约为35000纳米,那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种花粉的直径为( ) A .43.510⨯米B .43.510-⨯米C .53.510-⨯米D .93.510-⨯米14.下列各式变形正确的是() A .x y x yx y x y -++=---B .22a b a bc d c d--=++ C .0.20.03230.40.0545a b a bc d c d--=++D .a b b ab c c b--=-- 15.已知12x y-=3,分式4322x xy y x xy y +-+-的值为( )A .32B .0C .23D .9416.氢原子的半径约为0.000 000 000 05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5×10﹣10m B .5×10﹣11m C .0.5×10﹣10m D .﹣5×10﹣11m 1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 ﹣3÷a ﹣5=a 2B .(3a 2)3=9a 5C .(x ﹣1)(1﹣x)=x 2﹣1D .(a+b)2=a 2+b 218.计算(16)0×3﹣2的结果是( ) A .32 B .9C .19-D .1919.若(x -2016)x =1,则x 的值是( ) A .2017B .2015C .0D .2017或020.在12 ,2x y x - ,212x + ,m +13 ,-2x y - 中分式的个数有(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21.分式212xy 和214x y的最简公分母是( )A .2xyB .2x 2y 2C .4x 2y 2D .4x 3y 322.下列分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的是( )A .2=2x xy yB .22=x x y yC .22=x x xx D .515(2)2xx23.如果把代数式x yxy+中的x 与y 都扩大到原来的8倍,那么这个代数式的值( )A .不变B .扩大为原来的8倍C .缩小为原来的18D .扩大为原来的16倍24.下列关于分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无论x 为何值,231x +的值总为正数 B .无论x 为何值,31x +不可能是整数值 C .当x =2时,12x x +-的值为零 D .当x ≠3时3x x-,有意义 25.下列等式或不等式成立的是 ( ) A .2332<B .23(3)(2)---<-C .3491031030⨯÷⨯=D .2(0.1)1-->【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要求分式的最简公分母,即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字母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详解】最简公分母为3⨯5⨯a ⨯b ⨯c ⨯x 3=15abcx 3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最简公分母,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最简公分母.2.C解析:C 【解析】根据最简公分母的定义:“通常取各分母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各分母中所有字母因数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各分母的公分母,这个公分母叫做这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可知,分式:24a 5b c ,23c 4a b ,25b2ac 的最简公分母是:22220a b c . 故选C.3.B解析:B 【解析】解:分式有2x 、12a -、21x x +共3个.故选B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定义,正确把握分式的定义是解题关键.4.B解析:B 【解析】 解:A .原式=22(1)1(8)8a a a a -++=--- ,错误;B .原式=1,正确;C .原式为最简结果,错误;D .原式=520110yx+-+,错误.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5.B解析:B 【解析】4a 、、34x 、12x 2的分母中均不含有字母,因此它们是整式,而不是分式. 4x、、1x y -、1a +4的分母中含有字母,因此是分式.所以B 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概念,分式与整式的区别主要在于: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6.B解析:B 【解析】 试题解析:a x,+-x yx y 是最简分式, 221()()x y x y x y x y x y x y ++==-+--,2211121(1)1a a a a a a --==-+--.故选B.7.B解析:B 【解析】∵由题意可得:2903x x -=+,∴29030x x ⎧-=⎨+≠⎩, ∴3x =±且3x ≠-, ∴3x =. 故选B .点睛:分式中字母的取值使分式的值为0,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字母的取值使分子的值为0;(2)字母的取值使分母的值不为0.8.C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A 、x yy x--=-1,不是最简分式; B 、21111(1)(1)1x x x x x x ++==-+--,不是最简分式; C 、2211x x -+分子、分母不含公因式,是最简分式;D 、24(2)(2)2242(2)2x x x x x x -+--==++,不是最简分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最简分式,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最简分式的定义,即分子、分母不含公因式的分式.9.C解析:C【解析】绝对值小于1的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0.000 007 7=7.7×10-6, 故选C.10.D解析:D 【解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知A 不正确;根据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可知11a b +=b a a b ab ab ab ++=,故不正确;根据分式的乘方,可知2a b ⎛⎫= ⎪⎝⎭22a b ,故不正确;根据分式的性质,可知11x y x y-=-+-,故正确. 故选:D.11.B解析:B 【解析】解:0.00 004=5410-⨯.故选B .12.D解析:D 【解析】A.在分式的分子、分母上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非0的数或式子分式的值要改变,故A 错误;B.a ba b++=1,故B 错误; C.a 不是分子、分母的因式,故C 错误;D.22x y x y --=()()x y x y x y -+-=1x y+;故D 正确. 故选D.13.C解析:C 【解析】 【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 ,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详解】35000纳米=35000×10-9米=3.5×10-5米. 故选C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 ,其中1≤|a|<10,n 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14.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或者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可得答案. 【详解】 A 、原式x yx y-=+,所以A 选项错误;B、原式=2a bc d-+(),所以B选项错误;C、原式=203405a bc d-+,所以C选项错误;D、a b b ab c c b--=--,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或者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15.A解析:A【解析】【分析】先根据题意得出2x-y=-3xy,再代入原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12x y-=3,∴2x-y=-3xy,∴原式=()()2232x y xyx y xy-+-+,=633xy xyxy xy-+-+,=32xyxy --,=3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知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B解析:B【解析】【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详解】0.00000000005=5×10﹣1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17.A解析:A【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完全平方公式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详解】A.a﹣3÷a﹣5=a2,故此选项正确;B.(3a2)3=27a6,故此选项错误;C.(x﹣1)(1﹣x)=﹣x2+2x﹣1,故此选项错误;D.(a+b)2=a2+2ab+b2,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完全平方公式等知识,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8.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负指数幂的性质先进行化简,然后再进行乘法运算即可.【详解】(16)0×3﹣2=11199⨯=,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涉及了零指数幂、负指数幂的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19.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零指数幂:a0=1(a≠0)和1的任何次幂都是1可得x=0或x-2016=1,再解即可.【详解】由题意得:x=0或x-2016=1,解得:x=0或2017.【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零次幂和乘方,关键是掌握零指数幂:a 0=1(a≠0).20.A解析:A 【解析】 【分析】判断分式的依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如果含有字母则是分式,如果不含有字母则不是分式,找到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的个数即可. 【详解】 解:式子2x yx- ,-2x y -中都含有字母是分式.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概念,分式与整式的区别主要在于: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21.C解析:C 【解析】 【分析】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 (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单独出现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一个因式; (3)同底数幂取次数最高的,得到的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 【详解】 分式212xy 和214x y的最简公分母是4x 2y 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公分母的知识,通分的关键是准确求出各个分式中分母的最简公分母,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一定要掌握.22.D解析:D 【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逐项判断. 【详解】解:A 、当y=-2时,该等式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 B 、当x=-1,y=1时,该等式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 C.22=x x x x--+-,故本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基本性质,属于基础题型,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23.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x 与y 都扩大到原来的8倍,分别判断出x+y 、xy 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出这个代数式值的变化情况. 【详解】因为x 与y 都扩大到原来的8倍,所以x+y 扩大到原来的8倍,xy 扩大到原来的64倍,所以这个代数式的值缩小为原来的18.所以A 、B 、D 错误,C 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应用,要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分别判断出x+y 、xy 的变化情况.24.A解析:A 【解析】 【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值为0的条件、分式值是正负等逐一进行分析即可得. 【详解】A 、分母中x 2+1≥1,因而23x 1+的值总为正数,故A 选项正确; B 、当x+1=1或-1时,3x 1+的值是整数,故B 选项错误; C 、当x=2时,分母x-2=0,分式无意义,故C 选项错误; D 、当x=0时,分母x=0,分式无意义,故D 选项错误,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的定义,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注意分式的值是正数的条件是分子、分母同号,值是负数的条件是分子、分母异号.25.D解析:D 【分析】先进行指数计算,再通过比较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A 2339;28==,9>8 ,故A 错.B ()()2311;9832----==-,1198>-,故B 错. C 347910310=310⨯÷⨯⨯,故C 错. D ()20.1100--=,100>1, 故D 对. 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指数计算和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不大,细心做题是关键.。
九年级数学易错题整理及解析

九年级数学易错题整理及解析九年级是中学阶段的关键时期,数学学科的学习尤为重要。
在这个阶段,同学们容易在一些特定题型上犯错。
本文将针对九年级数学中的易错题进行整理和解析,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一、易错题整理1.分式运算- 忽视分母为零的情况- 混淆乘除法则2.一元二次方程- 解题过程中符号错误- 忽视判别式的符号3.函数图像- 弄错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 误判函数的增减性4.统计与概率- 概率计算不准确- 众数、平均数、中位数混淆5.解直角三角形- 错误使用三角函数- 忽视角度与边长的关系二、解析及注意事项1.分式运算- 解题前检查分母是否为零,避免无效计算。
- 掌握乘除法则,注意运算符号。
2.一元二次方程- 解题过程中注意符号的正确性,避免低级错误。
- 判别式大于零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等于零时,有一个实数根;小于零时,无实数根。
3.函数图像- 根据函数解析式,判断图像的开口方向和增减性。
- 注意掌握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
4.统计与概率- 概率问题要注意事件的总数和满足条件的事件数。
- 区分众数、平均数、中位数,注意定义和计算方法。
5.解直角三角形- 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 注意直角三角形中角度与边长的关系,避免错误使用三角函数。
总结:九年级数学易错题主要集中在分式运算、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图像、统计与概率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等方面。
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要细心、认真,注意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备战中考数学易错题精选-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数学易错题精选-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如图,在△ABC中,AB=7.5,AC=9,S△ABC=814.动点P从A点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动点Q从C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CA方向向A点匀速运动,当点P运动到B点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以PQ为边作正△PQM (P、Q、M按逆时针排序),以QC为边在AC上方作正△QCN,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求cosA的值;(2)当△PQM与△QCN的面积满足S△PQM=95S△QCN时,求t的值;(3)当t为何值时,△PQM的某个顶点(Q点除外)落在△QCN的边上.【答案】(1)coaA=45;(2)当t=35时,满足S△PQM=95S△QCN;(3)当t=273326-s或2733+s时,△PQM的某个顶点(Q点除外)落在△QCN的边上.【解析】分析:(1)如图1中,作BE⊥AC于E.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BE,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作PH⊥AC于H.利用S△PQM=95S△QCN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分两种情形①如图3中,当点M落在QN上时,作PH⊥AC于H.②如图4中,当点M在CQ上时,作PH⊥AC于H.分别构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如图1中,作BE⊥AC于E.∵S△ABC=12•AC•BE=814,∴BE=92, 在Rt △ABE 中,AE=22=6AB BE -, ∴coaA=647.55AE AB ==. (2)如图2中,作PH ⊥AC 于H .∵PA=5t ,PH=3t ,AH=4t ,HQ=AC-AH-CQ=9-9t ,∴PQ 2=PH 2+HQ 2=9t 2+(9-9t )2,∵S △PQM =95S △QCN , ∴3•PQ 2=935⨯•CQ 2, ∴9t 2+(9-9t )2=95×(5t )2, 整理得:5t 2-18t+9=0, 解得t=3(舍弃)或35. ∴当t=35时,满足S △PQM =95S △QCN . (3)①如图3中,当点M 落在QN 上时,作PH ⊥AC 于H .易知:PM ∥AC ,∴∠MPQ=∠PQH=60°,∴3,∴39-9t ),-.∴t=273326②如图4中,当点M在CQ上时,作PH⊥AC于H.同法可得PH=3QH,∴3t=3(9t-9),∴t=27+33,26-s或27+33s时,△PQM的某个顶点(Q点除外)落在△QCN 综上所述,当t=273326的边上.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6),点B(6,0).Rt△CDE中,∠CDE=90°,CD=4,DE=4,直角边CD在y轴上,且点C与点A重合.Rt△CDE沿y轴正方向平行移动,当点C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2),当Rt△CDE运动到点D与点O重合时,设CE交AB于点M,求∠BME 的度数.(2)如图(3),在Rt△CDE的运动过程中,当CE经过点B时,求BC的长.(3)在Rt△CDE的运动过程中,设AC=h,△OAB与△CDE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写出S与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面积S的最大值.【答案】(1)∠BME=15°;(2BC=4;(3)h≤2时,S=﹣h2+4h+8,当h≥2时,S=18﹣3h.【解析】试题分析:(1)如图2,由对顶角的定义知,∠BME=∠CMA,要求∠BME的度数,需先求出∠CMA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定理进行解答即可;(2)如图3,由已知可知∠OBC=∠DEC=30°,又OB=6,通过解直角△BOC就可求出BC的长度;(3)需要分类讨论:①h≤2时,如图4,作MN⊥y轴交y轴于点N,作MF⊥DE交DE于点F,S=S△EDC﹣S△EFM;②当h≥2时,如图3,S=S△OBC.试题解析:解:(1)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6),点B(6,0).∴OA=OB,∴∠OAB=45°,∵∠CDE=90°,CD=4,DE=4,∴∠OCE=60°,∴∠CMA=∠OCE﹣∠OAB=60°﹣45°=15°,∴∠BME=∠CMA=15°;如图3,∵∠CDE=90°,CD=4,DE=4,∴∠OBC=∠DEC=30°,∵OB=6,∴BC=4;(3)①h≤2时,如图4,作MN⊥y轴交y轴于点N,作MF⊥DE交DE于点F,∵CD=4,DE=4,AC=h,AN=NM,∴CN=4﹣FM,AN=MN=4+h﹣FM,∵△CMN∽△CED,∴,∴,解得FM=4﹣,∴S=S△EDC﹣S△EFM=×4×4﹣(44﹣h)×(4﹣)=﹣h2+4h+8,②如图3,当h≥2时,S=S△OBC=OC×OB=(6﹣h)×6=18﹣3h.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定理;2、相似;3、解直角三角形3.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形拼放在一起得到四边形ABCD,其中∠BAC=45°,∠ACD=30°,点E为CD边上的中点,连接AE,将△ADE沿AE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D′E,D′E交AC于F 点.若AB=6cm.(1)AE的长为 cm;(2)试在线段AC上确定一点P,使得DP+EP的值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3)求点D′到BC的距离.【答案】(1);(2)12cm;(3)cm.【解析】试题分析:(1)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C的长,进而求出CD的长,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进而得出答案:∵∠BAC=45°,∠B=90°,∴AB=BC=6cm,∴AC=12cm.∵∠ACD=30°,∠DAC=90°,AC=12cm,∴(cm).∵点E为CD边上的中点,∴AE=DC=cm.(2)首先得出△ADE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点E,D′关于直线AC对称,连接DD′交AC 于点P,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此时DP+EP值为最小,进而得出答案.(3)连接CD′,BD′,过点D′作D′G⊥BC于点G,进而得出△ABD′≌△CBD′(SSS),则∠D′BG=45°,D′G=GB,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点D′到BC边的距离.试题解析:解:(1).(2)∵Rt△ADC中,∠ACD=30°,∴∠ADC=60°,∵E为CD边上的中点,∴DE=AE.∴△ADE为等边三角形.∵将△ADE沿AE所在直线翻折得△AD′E,∴△AD′E为等边三角形,∠AED′=60°.∵∠EAC=∠DAC﹣∠EAD=30°,∴∠EFA=90°,即AC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ED′.∴点E,D′关于直线AC对称.如答图1,连接DD′交AC于点P,∴此时DP+EP值为最小,且DP+EP=DD′.∵△ADE是等边三角形,AD=AE=,∴,即DP+EP最小值为12cm.(3)如答图2,连接CD′,BD′,过点D′作D′G⊥BC于点G,∵AC垂直平分线ED′,∴AE=AD′,CE=CD′,∵AE=EC,∴AD′=CD′=.在△ABD′和△CBD′中,∵,∴△ABD′≌△CBD′(SSS).∴∠D′BG=∠D′BC=45°.∴D′G=GB.设D′G长为xcm,则CG长为cm,在Rt△GD′C中,由勾股定理得,解得:(不合题意舍去).∴点D′到BC边的距离为cm.考点:1.翻折和单动点问题;2.勾股定理;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4.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5.轴对称的应用(最短线路问题);6.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7.方程思想的应用.4.如图,抛物线y=﹣x2+3x+4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点D在抛物线上且横坐标为3.(1)求tan∠DBC的值;(2)点P为抛物线上一点,且∠DBP=45°,求点P的坐标.【答案】(1)tan∠DBC=;(2)P(﹣,).【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CD,过点D作DE⊥BC于点E.利用抛物线解析式可以求得点A、B、C、D的坐标,则可得CD//AB,OB=OC,所以∠BCO=∠BCD=∠ABC=45°.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和图中相关线段间的关系可得BC=4,BE=BC﹣DE=.由此可知tan∠DBC=;(2)过点P作PF⊥x轴于点F.由∠DBP=45°及∠ABC=45°可得∠PBF=∠DBC,利用(1)中的结果得到:tan∠PBF=.设P(x,﹣x2+3x+4),则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推知=,通过解方程求得点P的坐标为(﹣,).试题解析:(1)令y=0,则﹣x2+3x+4=﹣(x+1)(x﹣4)=0,解得 x1=﹣1,x2=4.∴A(﹣1,0),B(4,0).当x=3时,y=﹣32+3×3+4=4,∴D(3,4).如图,连接CD,过点D作DE⊥BC于点E.∵C(0,4),∴CD//AB,∴∠BCD=∠ABC=45°.在直角△OBC中,∵OC=OB=4,∴BC=4.在直角△CDE中,CD=3.∴CE=ED=,∴BE=BC﹣DE=.∴tan∠DBC=;(2)过点P作PF⊥x轴于点F.∵∠CBF=∠DBP=45°,∴∠PBF=∠DBC,∴tan∠PBF=.设P(x,﹣x2+3x+4),则=,解得 x1=﹣,x2=4(舍去),∴P(﹣,).考点:1、二次函数;2、勾股定理;3、三角函数5.如图,某公园内有一座古塔AB,在塔的北面有一栋建筑物,某日上午9时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2°,此时塔在建筑物的墙上留下了高3米的影子CD .中午12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此时塔尖A 在地面上的影子E 与墙角C 的距离为15米(B 、E 、C 在一条直线上),求塔AB 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01米)参考数据:sin32°≈0.5299,cos32°≈0.8480,tan32°≈0.6249,2 1.4142≈.【答案】塔高AB 约为32.99米.【解析】【分析】过点D 作DH ⊥AB ,垂足为点H ,设AB =x ,则 AH =x ﹣3,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过点D 作DH ⊥AB ,垂足为点H .由题意,得 HB = CD = 3,EC = 15,HD = BC ,∠ABC =∠AHD = 90°,∠ADH = 32°.设AB = x ,则 AH = x – 3.在Rt △ABE 中,由 ∠AEB = 45°,得 tan tan451AB AEB EB ∠=︒==. ∴ EB = AB = x .∴ HD = BC = BE + EC = x + 15.在Rt △AHD 中,由 ∠AHD = 90°,得 tan AH ADH HD ∠=. 即得 3tan3215x x -︒=+. 解得 15tan32332.991tan32x ⋅︒+=≈-︒. ∴ 塔高AB 约为32.99米.【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0,0O ,点()3,0A ,点()0,4C ,连接OB ,以点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矩形AOCB ,旋转角为()0360αα︒<<︒,得到矩形ADEF ,点,,O C B 的对应点分别为,,D E F .(Ⅰ)如图,当点D 落在对角线OB 上时,求点D 的坐标;(Ⅱ)在(Ⅰ)的情况下,AB 与DE 交于点H .①求证BDE DBA ∆≅∆;②求点H 的坐标.(Ⅲ)α为何值时,FB FA =.(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Ⅰ)点D 的坐标为5472(,)2525;(Ⅱ)①证明见解析;②点H 的坐标为(3,258);(Ⅲ)60α=︒或300︒.【解析】【分析】 (Ⅰ) 过A D 、分别作,AM OB DN OA ⊥⊥,根据点A 、点C 的坐标可得出OA 、OC 的长,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B 、OB 的长,在Rt △OAM 中,利用∠BOA 的余弦求出OM 的长,由旋转的性质可得OA=AD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D=2OM ,在Rt △ODN 中,利用∠BOA 的正弦和余弦可求出DN 和ON 的长,即可得答案;(Ⅱ)①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可得∠DOA=∠ODA ,根据锐角互余的关系可得ABD BDE ∠∠=,利用SAS 即可证明△DBA ≌△BDE ;②根据△DBA ≌△BDE 可得∠BEH=∠DAH ,BE=AD ,即可证明△BHE ≌△DHA ,可得DH=BH ,设AH=x ,在Rt △ADH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的值即可得答案;(Ⅲ)如图,过F 作FO ⊥AB ,由性质性质可得∠BAF=α,分别讨论0<α≤180°时和180°<α<360°时两种情况,根据FB=FA 可得OA=OB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O 的长,由余弦的定义即可求出∠BAF 的度数.【详解】(Ⅰ)∵点()30A ,,点()04C ,, ∴3,4OA OC ==.∵四边形OABC 是矩形,∴AB=OC=4,∵矩形DAFE 是由矩形AOBC 旋转得到的∴3AD AO ==.在Rt OAB ∆中,225OB OA AB =+=, 过A D 、分别作B,DN OA AM O ⊥⊥ 在Rt ΔOAM 中,OM OA 3cos BOA OA OB 5∠===, ∴9OM 5=∵AD=OA ,AM ⊥OB , ∴18OD 2OM 5==. 在Rt ΔODN 中:DN 4sin BOA OD 5∠==,cos ∠BOA=ON OD =35, ∴72DN 25=,54ON 25=. ∴点D 的坐标为5472,2525⎛⎫⎪⎝⎭.(Ⅱ)①∵矩形DAFE 是由矩形AOBC 旋转得到的, ∴OA AD 3,ADE 90,DE AB 4∠===︒==. ∴OD AD =.∴DOA ODA ∠∠=.又∵DOA OBA 90∠∠+=︒,BDH ADO 90∠∠+=︒ ∴ABD BDE ∠∠=.又∵BD BD =, ∴ΔBDE ΔDBA ≅.②由ΔBDE ΔDBA ≅,得BEH DAH ∠∠=,BE AD 3==, 又∵BHE DHA ∠∠=,∴ΔBHE ΔDHA ≅. ∴DH=BH ,设AH x =,则DH BH 4x ==-, 在Rt ΔADH 中,222AH AD DH =+,即()222x 34x =+-,得25x 8=, ∴25AH 8=. ∴点H 的坐标为253,8⎛⎫ ⎪⎝⎭. (Ⅲ)如图,过F 作FO ⊥AB , 当0<α≤180°时,∵点B 与点F 是对应点,A 为旋转中心, ∴∠BAF 为旋转角,即∠BAF=α,AB=AF=4, ∵FA=FB ,FO ⊥AB , ∴OA=12AB=2, ∴cos ∠BAF=OA AF =12, ∴∠BAF=60°,即α=60°, 当180°<α<360°时,同理解得:∠BAF′=60°, ∴旋转角α=360°-60°=300°.综上所述:α60=︒或300︒. 【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旋转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知识,正确找出对应边与旋转角并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关键.7.已知:如图,AB 为⊙O 的直径,AC 与⊙O 相切于点A ,连接BC 交圆于点D ,过点D 作⊙O 的切线交AC 于E . (1)求证:AE =CE(2)如图,在弧BD 上任取一点F 连接AF ,弦GF 与AB 交于H ,与BC 交于M ,求证:∠FAB +∠FBM =∠EDC .(3)如图,在(2)的条件下,当GH=FH,HM=MF时,tan∠ABC=34,DE=394时,N为圆上一点,连接FN交AB于L,满足∠NFH+∠CAF=∠AHG,求LN的长.【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401313 NL【解析】【分析】(1)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ADC=90°,由切线长定理得EA=ED,再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C=∠EDC,进而得证结论.(2)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BAD=∠C,再通过等量代换,角的加减进而得证结论.(3)先由条件得到AB=26,设HM=FM=a,GH=HF=2a,BH=43a,再由相交弦定理得到GH•HF=BH•AH,从而求出FH,BH,AH,再由角的关系得到△HFL∽△HAF,从而求出HL,AL,BL,FL,再由相交弦定理得到LN•LF=AL•BL,进而求出LN的长.【详解】解:(1)证明:如图1中,连接AD.∵AB是直径,∴∠ADB=∠ADC=90°,∵EA、ED是⊙O的切线,∴EA=ED,∴∠EAD=∠EDA,∵∠C+∠EAD=90°,∠EDC+∠EDA=90°,∴∠C=∠EDC,∴ED=EC,∴AE=EC.(2)证明:如图2中,连接AD.∵AC是切线,AB是直径,∴∠BAC=∠ADB=90°,∴∠BAD+∠CAD=90°,∠CAD+∠C=90°,∴∠BAD=∠C,∵∠EDC=∠C,∴∠BAD=∠EDC,∵∠DBF=∠DAF,∴∠FBM+∠FAB=∠FBM+∠DAF=∠BAD,∴∠FAB+∠FBM=∠EDC.(3)解:如图3中,由(1)可知,DE=AE=EC,∵DE=394,∴AC=392,∵tan∠ABC=34=ACAB,∴39 32 4AB ,∴AB=26,∵GH=FH,HM=FN,设HM=FM=a,GH=HF=2a,BH=43a,∵GH•HF=BH•AH,∴4a2=43a(26﹣43a),∴a=6,∴FH=12,BH=8,AH=18,∵GH=HF,∴AB⊥GF,∴∠AHG=90°,∵∠NFH+∠CAF=∠AHG,∴∠NFH+∠CAF=90°,∵∠NFH+∠HLF=90°,∴∠HLF=∠CAF,∵AC∥FG,∴∠CAF=∠AFH,∴∠HLF=∠AFH,∵∠FHL=∠AHF,∴△HFL∽△HAF,∴FH2=HL•HA,∴122=HL•18,∴HL=8,∴AL=10,BL=16,FL=22=413,FH HL∵LN•LF=AL•BL,∴413•LN=10•16,∴LN=4013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问题,涉及到的知识有: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圆周角定理;相交弦定理;相似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等,熟练掌握圆的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8.如图1,以点M(-1,0)为圆心的圆与y轴、x轴分别交于点A、B、C、D,直线y=-x-与⊙M相切于点H,交x轴于点E,交y轴于点F.(1)请直接写出OE、⊙M的半径r、CH的长;(2)如图2,弦HQ交x轴于点P,且DP:PH=3:2,求cos∠QHC的值;(3)如图3,点K为线段EC上一动点(不与E、C重合),连接BK交⊙M于点T,弦AT 交x轴于点N.是否存在一个常数a,始终满足MN·MK=a,如果存在,请求出a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OE=5,r=2,CH=2(2);(3)a=4【解析】【分析】(1)在直线y=-x-中,令y=0,可求得E的坐标,即可得到OE的长为5;连接MH,根据△EMH与△EFO相似即可求得半径为2;再由EC=MC=2,∠EHM=90°,可知CH 是RT△EHM斜边上的中线,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出CH的长;(2)连接DQ、CQ.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到△CHP∽△QPD,从而求得DQ的长,在直角三角形CDQ中,即可求得∠D的余弦值,即为cos∠QHC的值;(3)连接AK,AM,延长AM,与圆交于点G,连接TG,由圆周角定理可知,∠GTA=90°,∠3=∠4,故∠AKC=∠MAN,再由△AMK∽△NMA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OE=5,r=2,CH=2(2)如图1,连接QC、QD,则∠CQD =90°,∠QHC =∠QDC,易知△CHP∽△DQP,故,得DQ=3,由于CD=4,;(3)如图2,连接AK,AM,延长AM,与圆交于点G,连接TG,则,由于,故,;而,故在和中,;故△AMK∽△NMA;即:故存在常数,始终满足常数a="4"解法二:连结BM,证明∽得9.如图,在▱ABCD中,AC与BD交于点O,AC⊥BC于点C,将△ABC沿AC翻折得到△AEC,连接DE.(1)求证:四边形ACED是矩形;(2)若AC=4,BC=3,求sin∠ABD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613【解析】【分析】(1)根据▱ABCD中,AC⊥BC,而△ABC≌△AEC,不难证明;(2)依据已知条件,在△ABD或△AOC作垂线AF或OF,求出相应边的长度,即可求出∠ABD的正弦值.【详解】(1)证明:∵将△ABC沿AC翻折得到△AEC,∴BC=CE,AC⊥CE,∵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AD=CE,AD∥CE,∴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AC⊥CE,∴四边形ACED是矩形.(2)解:方法一、如图1所示,过点A作AF⊥BD于点F,∵BE=2BC=2×3=6,DE=AC=4,∴在Rt△BDE中,2222BD BE DE64213=+=+=∵S△BDE=12×DE•AD=12AF•BD,∴AF61313213=,∵Rt△ABC中,AB2234+5,∴Rt△ABF中,sin ∠ABF =sin ∠ABD =61361313655AF AB ==.方法二、如图2所示,过点O 作OF ⊥AB 于点F , 同理可得,OB =1132BD =, ∵S △AOB =11OF AB OA BC 22⋅=⋅, ∴OF =23655⨯=, ∵在Rt △BOF 中,sin ∠FBO =0613513F OB ==, ∴sin ∠ABD =613.【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翻折变化后所得图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求线段的长度,关键是正确添加辅助线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求出sin ∠ABD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 的边AB 在x 轴上,点B 坐标(﹣6,0),点C 在y 轴正半轴上,且cos B =35,动点P 从点C 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D 点移动(P 点到达D 点时停止运动),移动时间为t 秒,过点P 作平行于y 轴的直线l 与菱形的其它边交于点Q . (1)求点D 坐标;(2)求△OPQ 的面积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 (3)在直线l 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 值,使S=320ABCD S 菱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点D 的坐标为(10,8).(2)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为S =24(04)220(410)33t t t t t ⎧⎪⎨-+<⎪⎩剟…,S 的最大值为503.(3)3或7. 【解析】 【分析】(1)在Rt △BOC 中,求BC,OC,根据菱形性质再求D 的坐标;(2)分两种情况分析:①当0≤t ≤4时和②当4<t ≤10时,根据面积公式列出解析式,再求函数的最值;(3)分两种情况分析:当0≤t ≤4时,4t =12,;当4<t ≤10时,22201233t t -+= 【详解】解:(1)在Rt △BOC 中,∠BOC =90°,OB =6,cos B =35, 10cos OBBC B∴== 228OC BC OB ∴=-=∵四边形ABCD 为菱形,CD ∥x 轴,∴点D 的坐标为(10,8).(2)∵AB =BC =10,点B 的坐标为(﹣6,0), ∴点A 的坐标为(4,0). 分两种情况考虑,如图1所示. ①当0≤t ≤4时,PQ =OC =8,OQ =t ,∴S =12PQ •OQ =4t , ∵4>0,∴当t =4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6;②当4<t ≤10时,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 将A (4,0),D (10,8)代入y =kx +b ,得:4k b 010k b 8+=⎧⎨+=⎩,解得:4k 316b 3⎧=⎪⎪⎨⎪=-⎪⎩, ∴直线AD 的解析式为41633y x =-. 当x =t 时,41633y t =-, 41648(10)333PQ t t ⎛⎫∴=--=- ⎪⎝⎭ 21220233S PQ OP t t ∴=⋅=-+ 22202502(5),033333S t t t =-+=--+-<Q ∴当t =5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503. 综上所述: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为S =24(04)220(410)33t t t t t ⎧⎪⎨-+<⎪⎩剟…,S 的最大值为503. (3)S 菱形ABCD =AB •OC =80.当0≤t ≤4时,4t =12,解得:t =3;当4<t ≤10时,222033t t -+=12, 解得:t 1=5﹣7(舍去),t 2=5+ 7.综上所述:在直线l 移动过程中,存在t 值,使S =320ABCD S 菱形,t 的值为3或5+7.【点睛】考核知识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是关键.11.关于三角函数有如下的公式:sin (α+β)=sinαcosβ+cosαsinβ①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②tan(α+β)=③利用这些公式可将某些不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来求值,如:tan105°=tan(45°+60°)==﹣(2+).根据上面的知识,你可以选择适当的公式解决下面的实际问题:如图,直升飞机在一建筑物CD上方A点处测得建筑物顶端D点的俯角α=60°,底端C点的俯角β=75°,此时直升飞机与建筑物CD的水平距离BC为42m,求建筑物CD的高.【答案】建筑物CD的高为84米.【解析】分析:如图,过点D作DE⊥AB于点E,由题意易得∠ACB=75°,∠ABC=90°,DE=BC=42m,∠ADE=60°,这样在Rt△ABC和在Rt△ADE中,结合题中所给关系式分别求出AB和AE的长,即可由CD=BE=AB-AE求得结果了.详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点E,由题意可得∠ACB=75°,∠ABC=90°,DE=BC=42m,CD=BE,∠ADE=60°,∴在Rt△ABC和Rt△ADEAB=BC•tan75°=42tan75°=,AE=,∴CD=AB﹣AE=(米).答:建筑物CD的高为84米.睛:读懂题意,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转化到Rt△ABC和Rt△ADE中,这样利用直角三角形中边角间的关系结合题目中所给的“两角和的三角形函数公式”即可使问题得到解决.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0,1),点C(1,0),正方形AOCD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B,延长BD至点G,使DG=BD,延长BC至点E,使CE=BC,以BG,BE为邻边作正方形BEFG.(Ⅰ)如图①,求OD的长及ABBG的值;(Ⅱ)如图②,正方形AOCD固定,将正方形BEFG绕点B逆时针旋转,得正方形BE′F′G′,记旋转角为α(0°<α<360°),连接AG′.①在旋转过程中,当∠BAG′=90°时,求α的大小;②在旋转过程中,求AF′的长取最大值时,点F′的坐标及此时α的大小(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Ⅰ)12(Ⅱ)①α=30°或150°时,∠BAG′=90°②当α=315°时,A、B、F′在一条直线上时,AF′的长最大,最大值为22+2,此时α=315°,F′(122,122)【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①因为∠BAG′=90°,BG′=2AB,可知sin∠AG′B=12ABBG,推出∠AG′B=30°,推出旋转角α=30°,据对称性可知,当∠ABG″=60°时,∠BAG″=90°,也满足条件,此时旋转角α=150°,②当α=315°时,A、B、F′在一条直线上时,AF′的长最大.【详解】(Ⅰ)如图1中,∵A(0,1),∴OA=1,∵四边形OADC是正方形,∴∠OAD=90°,AD=OA=1,∴OD=AC==,∴AB=BC=BD=BO=,∵BD=DG,∴BG=,∴==.(Ⅱ)①如图2中,∵∠BAG′=90°,BG′=2AB,∴sin∠AG′B==,∴∠AG′B=30°,∴∠ABG′=60°,∴∠DBG′=30°,∴旋转角α=30°,根据对称性可知,当∠ABG″=60°时,∠BAG″=90°,也满足条件,此时旋转角α=150°,综上所述,旋转角α=30°或150°时,∠BAG′=90°.②如图3中,连接OF,∵四边形BE′F′G′是正方形的边长为∴BF′=2,∴当α=315°时,A、B、F′在一条直线上时,AF′的长最大,最大值为+2,此时α=315°,F′(+,﹣)【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旋转变换的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旋转变换的性质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应用.。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概率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概率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事件中,属于随机事件的是( ). A .凸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00︒ B .凸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C .四边形绕它的对角线交点旋转180︒能与它本身重合D .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都平行于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 【答案】C 【解析】 【分析】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根据随机事件的定义即可解答. 【详解】解:A 、凸n 多边形的内角和180(2)n =︒-,故不可能为500︒,所以凸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00︒是不可能事件;B 、所有凸多边形外角和为360︒,故凸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是必然事件;C 、四边形中,平行四边形绕它的对角线交点旋转180︒能与它本身重合,故四边形绕它的对角线交点旋转180︒能与它本身重合是随机事件;D 、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都平行于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即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故是必然事件.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解决本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2.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 .某彩票中奖率是1%,买100张一定会中奖B .长度分别是3,5,6cm cm cm 的三根木条能组成一个三角形C .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动画片D .2018年世界杯德国队一定能夺得冠军 【答案】B 【解析】 【分析】必然事件就是一定发生的事件,即发生的概率是1的事件. 【详解】A 、某彩票中奖率是1%,买100张一定会中奖,属于随机事件,不符合题意;B、由于6-5<3<5+6,所以长度分别是3cm,5cm,6cm的三根木条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属于必然事件,符合题意;C、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动画片,属于随机事件,不符合题意;D、2018年世界杯德国队可能夺得冠军,属于随机事件,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理解概念是解题关键.3.一个布袋里放有红色、黄色、黑色三种球,它们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红球、黄球、黑球的个数之比为5:3:1,则从布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是黄球的概率是()A.59B.13C.19D.38【答案】B【解析】分析:用黄球所占的份数除以所有份数的和即可求得是黄球的概率.详解:∵红球、黄球、黑球的个数之比为5:3:1,∴从布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是黄球的概率是31=5+3+13.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的应用.注意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4.根据规定,我市将垃圾分为了四类: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 现有投放这四类垃圾的垃圾桶各1个,若将用不透明垃圾袋分类打包好的两袋不同垃圾随机投进两个不同的垃圾桶,投放正确的概率是()A.16B.18C.112D.116【答案】C【解析】【分析】设投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桶分别为:A,B,C,D,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分别为:a,b,画出树状图,根据概率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设投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桶分别为:A,B,C,D,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分别为:a,b,∵将用不透明垃圾袋分类打包好的两袋不同垃圾随机投进两个不同的垃圾桶一共有12种可能,投放正确的只有一种可能,∴投放正确的概率是:1 12.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画树状图求简单事件的概率,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A.购买一张彩票,中奖B.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C.经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D.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180°【答案】D【解析】【分析】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详解】A.购买一张彩票中奖,属于随机事件,不合题意;B.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属于随机事件,不合题意;C.经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属于随机事件,不合题意;D.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180°,属于必然事件,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必然事件,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6.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若抛掷95次都是正面朝上,则抛掷第100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A.小于12B.等于12C.大于12D.无法确定【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概率的意义分析即可.【详解】解:∵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是随机事件,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 2∴抛掷第100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 2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意义,熟练掌握概率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7.从一副(54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正好为K的概率为()A.227B.14C.154D.12【答案】A【解析】【分析】用K的扑克张数除以一副扑克的总张数即可求得概率.【详解】解:∵一副扑克共54张,有4张K,∴正好为K的概率为454=227,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mn.8.动物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估计:某种动物活到20岁的概率为0.8,活到25岁的概率为0.5,活到30岁的概率为0.3,现在有一只20岁的动物,它活到30岁的概率是()A.35B.38C.58D.310【答案】B【解析】【分析】先设出所有动物的只数,根据动物活到各年龄阶段的概率求出相应的只数,再根据概率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设共有这种动物x只,则活到20岁的只数为0.8x,活到30岁的只数为0.3x,故现年20岁到这种动物活到30岁的概率为0.30.8xx=3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概率的简单应用,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9.将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掷两次,则两次点数之和等于9的概率为()A.13B.16C.19D.112【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解:画树状图为:共有3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点数之和是9的结果数为4,所以其点数之和是9的概率=436=19.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求概率:通过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求出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的结果数目m,则事件A的概率P(A)=mn.10.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前2次都正面朝上,第3次正面朝上的概率()A.大于12B.等于12C.小于12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概率的意义解答即可.【详解】∵硬币由正面朝上和朝下两种情况,并且是等可能,∴第3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概率的意义,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并明确硬币只有正反两个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已知实数0a <,则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 A .0a ≥ B .10a +>C .10a -<D .210a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判断相应事件的类型即可. 【详解】解:A 、∵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0a ≥是必然事件,不符合题意;B 、∵0a <,∴1a +的值可能大于零,可能小于零,可能等于零是随机事件,符合题意;C 、∵0a <,∴a-1<-1<0是必然事件,故C 不符合题意;D 、∵21a +>0,∴210a +<是不可能事件,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随机事件,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12.已知一个口袋中装有六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小球上分别标有1,2,5,7,8,13六个数,搅匀后一次从中摸出一个小球,将小球上的数记为m ,则使得一次函数y =(﹣m+1)x+11﹣m 经过一、二、四象限且关于x 的分式方程8x x π-=3x+88xx -的解为整数的概率是( ) A .12B .13C .14D .23【答案】B 【解析】 【分析】求出使得一次函数y=(-m+1)x+11-m 经过一、二、四象限且关于x 的分式方程8xx π-=3x+88xx -的解为整数的数,然后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解:∵一次函数y =(﹣m+1)x+11﹣m 经过一、二、四象限,﹣m+1<0,11﹣m >0, ∴1<m <11,∴符合条件的有:2,5,7,8, 把分式方程m 8x x -=3x+88xx -去分母,整理得:3x 2﹣16x ﹣mx =0, 解得:x =0,或x =163π+, ∵x ≠8,∴163π+≠8, ∴m ≠8,∵分式方程8mx x -=3x+88xx -的解为整数, ∴m =2,5,∴使得一次函数y =(﹣m+1)x+11﹣m 经过一、二、四象限且关于x 的分式方程8mxx -=3x+88xx -的解为整数的整数有2,5, ∴使得一次函数y =(﹣m+1)x+11﹣m 经过一、二、四象限且关于x 的分式方程8mxx -=3x+88x x -的解为整数的概率为26=13;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以及分式方程的解,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13.有三张正面分别写有数字﹣2,1,3的卡片,它们背面完全相同,现将这三张卡片背面朝上洗匀后随机抽取一张,以其正面数字作为a 的值,然后把这张放回去,再从三张卡片中随机抽一张,以其正面的数字作为b 的值,则点(a ,b )在第一象限的概率为( ) A .16B .13C .12D .49【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确定出总发生的可能数和符合条件的可能数,再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如下:一共有6种情况,在第二象限的点有(-1,1)(-1,2)共2个,以,P=21 = 6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第一象限点的坐标特征,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4.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A.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动画片B.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向上的次数为50C.车辆在下个路口将会遇到红灯D.在平面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180【答案】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随机事件以及必然事件的定义分别判断得出答案.【详解】A、打开电视机正在插放动画片为随机事件,故此选项错误;B、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向上的次数为50为随机事件,故此选项错误;C、“车辆在下个路口将会遇到红灯”为随机事件,故此选项错误;D、在平面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180°为必然事件,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随机事件以及必然事件,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15.由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如图所示的几个扇形、游戏者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如果一个转盘转出了红色,另一转盘转出了蓝色,游戏者就配成了紫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转盘转出蓝色的概率一样大B.如果A转盘转出了蓝色,那么B转盘转出蓝色的可能性变小了C.先转动A 转盘再转动B 转盘和同时转动两个转盘,游戏者配成紫色的概率不同D.游戏者配成紫色的概率为1 6【答案】D 【解析】A、A盘转出蓝色的概率为12、B盘转出蓝色的概率为13,此选项错误;B、如果A转盘转出了蓝色,那么B转盘转出蓝色的可能性不变,此选项错误;C、由于A、B两个转盘是相互独立的,先转动A 转盘再转动B 转盘和同时转动两个转盘,游戏者配成紫色的概率相同,此选项错误;D、画树状图如下:由于共有6种等可能结果,而出现红色和蓝色的只有1种,所以游戏者配成紫色的概率为16,故选D.16.某市公园的东、西、南、北方向上各有一个入口,周末佳佳和琪琪随机从一个入口进入该公园游玩,则佳佳和琪琪恰好从同一个入口进入该公园的概率是()A.12B.14C.16D.116【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可求得佳佳和琪琪恰好从同一个入口进入该公园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详解】画树状图如下:由树状图可知,共有16种等可能结果,其中佳佳和琪琪恰好从同一个入口进入该公园的有4种等可能结果,所以佳佳和琪琪恰好从同一个入口进入该公园的概率为41=164,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7.下列说法:①“明天降雨的概率是50%”表示明天有半天都在降雨; ②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③若a 为实数,则0a <是不可能事件; ④16的平方根是4±164=±;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答案】A 【解析】 【分析】①根据概率的定义即可判断;②根据无理数的概念即可判断;③根据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即可判断;④根据平方根的表示方法即可判断. 【详解】①“明天降雨的概率是50%”表示明天有50%的可能会降雨,而不是半天都在降雨,故错误;②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只包含开方开不尽的数,故错误; ③若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可知0a ≥,所以0a <是不可能事件,故正确; ④16的平方根是4±,用式子表示是164±±,故错误; 综上,正确的只有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概率,无理数的概念,绝对值的非负性,平方根的形式,掌握概率,无理数的概念,绝对值的非负性,平方根的形式是解题的关键.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B.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次,一定有5次正面向上C.如果有一组数据为5,3,6,4,2,那么它的中位数是6D.“用长分别为5cm、12cm、6cm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这一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数据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中位数的计算方法,不可能事件的定义依次判断即可.【详解】A.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该项错误;B. 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次,不一定有5次正面向上,故该项错误;C. 一组数据为5,3,6,4,2,它的中位数是4,故该项错误;D. “用长分别为5cm、12cm、6cm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 这一事件是不可能事件,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矩形的判定定理,数据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中位数的计算方法,不可能事件的定义,综合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19.下列事件中,属于不可能事件的是()A.某个数的绝对值大于0 B.某个数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C.任意一个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540° D.长分别为3,4,6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答案】C【解析】【分析】直接利用随机事件以及确定事件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详解】A、某个数的绝对值大于0,是随机事件,故此选项错误;B、某个数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是随机事件,故此选项错误;C、任意一个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540°,是不可能事件,故此选项正确;D、长分别为3,4,6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是必然事件,故此选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随机事件以及确定事件,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随机事件以及确定事件.20.下列说法:①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经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是必然事件;③若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3,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1,则甲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④圆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这个圆的半径,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去判断①;根据必然事件的定义去判断②;根据方差的意义去判断③;根据圆内接正多边形的相关角度去计算④.【详解】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也有可能是等腰梯形,①错误;必然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件,遇到红灯是随机事件,②错误;方差越大越不稳定,越小越稳定,乙比甲更稳定,③错误;正六边形的边所对的圆心角是60 ,所以构成等边三角形,④结论正确.所以正确1个,答案选A.【点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熟悉平行四边形的常见判定;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的区分;掌握方差的意义;会计算圆内接正多边形相关.。
全国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附答案

∠ B,∠ D 都不是直角,则当∠ B 与∠ D 满足等量关系
时,仍有 EF=BE+DF;
(3)联想拓展
如图 3,在△ ABC 中,∠ BAC=90°,AB=AC,点 D、E 均在边 BC 上,且∠ DAE=45°,猜想 BD、DE、EC
满足的等量关系,并写出推理过程。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详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把△ ABE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90°至△ ADG,可使 AB 与 AD 重合,证出 △ AFG≌ △ AF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EF=FG,即可得出答案; (2)把△ ABE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90°至△ ADG,可使 AB 与 AD 重合,证出△ AFE≌ △ AFG,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EF=FG,即可得出答案;
BCFD=3× 3
3=9
3
,S△
ACF=
1 2
×3× 3
3 = 9 3 ,S = 平行四边形 ADBC 27 3 .
2
2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直
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
题型.
2.如图所示,矩形 ABCD 中,点 E 在 CB 的延长线上,使 CE=AC,连接 AE,点 F 是 AE 的 中点,连接 BF、DF,求证:BF⊥DF.
∠ BAD=60°,∴ ∠ BAD=∠ ABC=60°,∵ E 为 AB 的中点,∴ AE=BE,又∵ ∠ AEF=∠ BEC,
∴ △ AEF≌ △ BEC,在△ ABC 中,∠ ACB=90°,E 为 AB 的中点,∴ CE= 1 AB,BE= 1 AB,
(完整)初三数学易错题集锦及答案

初中数学选择、填空、简答题易错题集锦及答案一、选择题1、A 、B 是数轴上原点两旁的点,则它们表示的两个有理数是( C )A 、互为相反数B 、绝对值相等C 、是符号不同的数D 、都是负数 2、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是( A ) A 、2a B 、2b C 、2a-2b D 、2a+b3、轮船顺流航行时m 千米/小时,逆流航行时(m-6)千米/小时,则水流速度( B ) A 、2千米/小时 B 、3千米/小时 C 、6千米/小时 D 、不能确定4、方程2x+3y=20的正整数解有( B )A 、1个B 、3个C 、4个D 、无数个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C 、一条直线是一个平角D 、把线段向两边延长即是直线6、函数y=(m 2-1)x 2-(3m-1)x+2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是 ( C ) A 、当m ≠3时,有一个交点 B 、1±≠m 时,有两个交 C 、当1±=m 时,有一个交点 D 、不论m 为何值,均无交点7、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R>r ),圆心距为d ,且(d-r)2=R 2,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B ) A 、内切 B 、外切 C 、内切或外切 D 、不能确定8、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a 、b 、c 的小点分别是A 、B 、C 且b<a<c ,则下列图形正确的是( D )A B C D 9、有理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C ) A 、-1 B 、1 C 、0 D 、不存在 10、21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A )A 、-2B 、2C 、-21 D 、2111、若|x|=x ,则-x 一定是( B )A 、正数B 、非负数C 、负数D 、非正数12、两个有理数的和除以这两个有理数的积,其商为0,则这两个有理数为( C ) A 、互为相反数 B 、互为倒数 C 、互为相反数且不为0 D 、有一个为0 13、长方形的周长为x ,宽为2,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 C ) A 、2x B 、2(x-2) C 、x-4 D 、2·(x-2)/2 14、“比x 的相反数大3的数”可表示为( C ) A 、-x-3 B 、-(x+3) C 、3-x D 、x+3 15、如果0<a<1,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a 2比a 大 B 、a 2比a 小C 、a 2与a 相等D 、a 2与a 的大小不能确定16、数轴上,A 点表示-1,现在A 开始移动,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再向右移动9个单位,又向左移动5个单位,这时,A 点表示的数是( B )A 、-1B 、0C 、1D 、817、线段AB=4cm ,延长AB 到C ,使BC=AB 再延长BA 到D ,使AD=AB ,则线段CD 的长为( A )A 、12cmB 、10cmC 、8cmD 、4cm 18、21-的相反数是( B ) A 、21+B 、12- C 、21-- D 、12+-19、方程x(x-1)(x-2)=x 的根是( D )A 、x 1=1, x 2=2B 、x 1=0, x 2=1, x 3=2C 、x 1=253+, x 2=253-D 、x 1=0,x 2=353+, x 3=253-20、解方程04)1(5)1(322=-+++xx x x 时,若设yx x =+1,则原方程可化为( B )A 、3y 2+5y-4=0 B 、3y 2+5y-10=0 C 、3y 2+5y-2=0 D 、3y 2+5y+2=021、方程x 2+1=2|x|有( B )A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 、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 、没有实数根 22、一次函数y=2(x-4)在y 轴上的截距为( C ) A 、-4 B 、4 C 、-8 D 、823、解关于x 的不等式⎩⎨⎧-<>a x ax ,正确的结论是( C )A 、无解B 、解为全体实数C 、当a>0时无解D 、当a<0时无解 24、反比例函数xy 2=,当x ≤3时,y 的取值范围是( C ) A 、y ≤32 B 、y ≥32C 、y ≥32或y<0D 、0<y ≤3225、0.4的算术平方根是( C ) A 、0.2 B 、±0.2 C 、510D 、±51026、李明骑车上学,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驶,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车修理,车修好后,因怕耽误时间,于时就加快了车速,在下列给出的四个函数示意图象,符合以上情况的是( D )A B C D27、若一数组x 1, x 2, x 3, …, x n 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s 2,则另一数组kx 1, kx 2, kx 3, …, kx n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是( A )A 、k x , k 2s 2B 、x , s 2C 、k x , ks 2D 、k 2x , ks 228、若关于x 的方程21=+-ax x 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B ) A 、a ≠1 B 、a ≠-1 C 、a ≠2 D 、a ≠±129、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A 、线段B 、正三角形C 、平行四边形D 、等腰梯形30、已知dcb a =,下列各式中不成立的是( C ) A 、d c b a d c b a ++=-- B 、d b c a d c 33++= C 、bd ac b a 23++= D 、ad=bc 3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相等,则它的最小角不大于( D ) A 、300 B 、450 C 、550 D 、60032、已知三角形内的一个点到它的三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是( C )A 、三角形的外心B 、三角形的重心C 、三角形的内心D 、三角形的垂心 33、下列三角形中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B )①三边长分别为3:1:2的三角形 ②三边长之比为1:2:3的三角形 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3:4:5的三角形 ④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一半的三角形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4、如图,设AB=1,S △OAB =43cm 2,则弧AB 长为( A )A 、3πcm B 、32πcm C 、6πcm D 、2πcm 35、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5cm ,则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可以是( D )A 、4cm, 6cmB 、4cm, 3cmC 、2cm, 12cmD 、4cm, 8cm36、如图,△ABC 与△BDE 都是正三角形,且AB<BD ,若△ABC 不动,将△BDE 绕B 点旋转,则在旋转过程中,AE 与CD 的大小关系是( A )A 、AE=CDB 、AE>CDC 、AE>CD D 、无法确定37、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则原四边形必是( A ) A 、矩形 B 、梯形 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D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38、在圆O 中,弧AB=2CD ,那么弦AB 和弦CD 的关系是(C )A 、AB=2CDB 、AB>2CDC 、AB<2CD D 、AB 与CD 39、在等边三角形ABC 外有一点D ,满足AD=AC ,则∠BDC 的度数为( D ) A 、300 B 、600 C 、1500 D 、300或150040、△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a ≤b ≤c ,△ABC 的周长为18,则( C )A 、a ≤6B 、b<6C 、c>6D 、a 、b 、c 中有一个等于641、如图,在△ABC 中,∠ACB=Rt ∠,AC=1,BC=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B=300B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1C 、斜边上的高线长为552D 、该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142、如图,把直角三角形纸片沿过顶点B 的直线BE (BE 交CA 于E 直角顶点C 落在斜边AB 上,如果折叠后得到等腰三角形EBA ,那么下列结论中(1)∠A=300(2)点C 与AB 的中点重合 (3)点E 到AB 的距离等于CE 的长,正确的个数是( D ) A 、0 B 、1 C 、2 D 、343、不等式6322+>+x x 的解是( C )A 、x>2B 、x>-2C 、x<2D 、x<-244、已知一元二次方程(m-1)x 2-4mx+4m-2=0有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B ) A 、m ≤1 B 、m ≥31且m ≠1 C 、m ≥1 D 、-1<m ≤1 AB45、函数y=kx+b(b>0)和y=xk-(k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B ) A B C D46、在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上,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有( B )A 、1个B 、2个C 、3个D 、无数个 47、若点(-2,y 1)、(-1,y 2)、(1,y 3)在反比例函数xy 1=的图像上,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D )A 、y 1>y 2>y 3B 、y 1<y 2<y 3C 、y 2>y 1>y 3D 、y 3>y 1>y 2 48、下列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B ) A 、a 8 B 、22b a + C 、x 1.0 D 、5a49、下列计算哪个是正确的( D )A 、523=+B 、5252=+C 、b a b a +=+22D 、212221221+=-50、把aa 1--(a 不限定为正数)化简,结果为( B )A 、aB 、a- C 、-aD 、-a-51、若a+|a|=0,则22)2(a a +-等于( A ) A 、2-2a B 、2a-2 C 、-2 D 、252、已知02112=-+-x x ,则122+-x x 的值( C ) A 、1 B 、±21 C 、21D 、-2153、设a 、b 是方程x 2-12x+9=0的两个根,则b a +等于( C )A 、18B 、6C 、23D 、±235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B )①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②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③等腰三角形都相似④锐角三角形都相似 ⑤等腰三角形都全等 ⑥有一个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相似⑦有一个钝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⑧全等三角形相似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二、填空题1、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_____非正数____。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代数式真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代数式真题汇编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计算的值等于()A.1 B.C.D.【答案】C【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幂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将原式变形进而得出答案.【详解】原式===.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幂的乘方运算以及积的乘方运算,正确将原式变形是解题关键.2.若2m=5,4n=3,则43n﹣m的值是( )A.910B.2725C.2 D.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法则求解.【详解】∵2m=5,4n=3,∴43n﹣m=344nm=32(4)(2)nm=3235=272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3.计算3x2﹣x2的结果是()A .2B .2x 2C .2xD .4x 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详解】3x 2﹣x 2=(3-1)x 2=2x 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合并同类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a 3+a 3=4a 6B .(a+b )2=a 2+b 2C .5a ﹣3a =2aD .(﹣a )2•a 3=﹣a 6【答案】C【解析】【分析】依次运用合并同类型、完全平方公式、幂的乘法运算即可.【详解】A .3a 3+a 3=4a 3,故A 错误;B .(a +b )2=a 2+b 2+2ab ,故B 错误;C .5a ﹣3a =2a ,故C 正确;D .(﹣a )2•a 3=a 5,故D 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幂的运算与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幂运算法则与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A .()326m m =B .109a a a ÷=C .358⋅=x x xD .437a a a +=【答案】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单项式乘以单项式运算法则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化简求出即可.【详解】A 、(m 2)3=m 6,正确;B 、a 10÷a 9=a ,正确;C 、x 3•x 5=x 8,正确;D 、a 4+a 3=a 4+a 3,错误;【点睛】此题考查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单项式乘以单项式运算法则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等知识,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6.观察等式:232222+=-;23422222++=-;2345222222+++=-⋅⋅⋅已知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502、512、522、⋅⋅⋅、992、1002.若502a =,用含a 的式子表示这组数的和是( )A .222a a -B .2222a a --C .22a a -D .22a a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一组数:502、512、522、⋅⋅⋅、992、1002的和为250+251+252+…+299+2100==a +(2+22+…+250)a ,进而根据所给等式的规律,可以发现2+22+…+250=251-2,由此即可求得答案.【详解】250+251+252+…+299+2100=a +2a +22a + (250)=a +(2+22+…+250)a ,∵232222+=-, 23422222++=-,2345222222+++=-,…,∴2+22+…+250=251-2,∴250+251+252+…+299+2100=a +(2+22+…+250)a=a +(251-2)a=a +(2 a -2)a=2a 2-a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题——数字的变化类,仔细观察,发现其中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 5﹣a 3=a 2B .6x 3y 2÷(﹣3x )2=2xy 2C .2212a 2a-= D .(﹣2a )3=﹣8a 3【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单项式除以单项式以及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负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详解】A 、a 5﹣a 3,无法计算,故此选项错误;B 、6x 3y 2÷(﹣3x )2=6x 3y 2÷9x 2=23xy 2,故此选项错误; C 、2a ﹣2=22a ,故此选项错误; D 、(﹣2a )3=﹣8a 3,正确.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单项式除以单项式以及积的乘方运算、负指数幂的性质,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8.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235a a a +=B .22224a b a b +=+()C .236a a a ⋅=D .2336()ab a b -=-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完全平方公式、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积的乘方法则逐一进行计算即可得.【详解】A. 235a a a +=,故A 选项错误;B. 222244a b a ab b +=++(),故B 选项错误;C. 235a a a ⋅=,故C 选项错误;D. 2336()ab a b -=-,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运算,涉及了合并同类项、完全平方公式、积的乘方等运算,熟练掌握各运算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9.在长方形内,若两张边长分别为和()的正方形纸片按图1,图2两种方式放置(图1,图2中两张正方形纸片均有部分重叠),长方形总未被这两张正方形纸片覆盖的部分用阴影表示,若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则关于,的大小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B.C.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面积的和差分别表示出,,利用整式的混合运算计算他们的差即可比较.【详解】=(AB-a)·a+(CD-b)(AD-a)=(AB-a)·a+(AD-a)(AB-b)=(AB-a)(AD-b)+(CD-b)(AD-a)=(AB-a)(AD-b)+(AB-b)(AD-a)∴-=(AB-a)(AD-b)+(AB-b)(AD-a)-(AB-a)·a-(AD-a)(AB-b)=(AB-a)(AD-a-b)∵AD<a+b,∴-<0,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此题主要考查整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整式的乘法法则.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x3+x5=x8 B.(y+1)(y-1)=y2-1 C.a10÷a2=a5 D.(-a2b)3=a6b3【答案】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积的乘方运算法则、整式的乘除运算分别计算得出答案.【详解】A、x3+x5,无法计算,故此选项错误;B、(y+1)(y-1)=y2-1,正确;C、a10÷a2=a8,故此选项错误;D、(-a2b)3=-a6b3,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以及积的乘方运算、整式的乘除运算,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1.若55+55+55+55+55=25n ,则n 的值为( )A .10B .6C .5D .3【答案】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提取公因式法以及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将原式变形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55+55+55+55+55=25n ,∴55×5=52n ,则56=52n ,解得:n =3.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幂的乘方运算,正确将原式变形是解题关键.1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a•a 2=a 2B .(a 2)2=a 4C .3a+2a =5a 2D .(a 2b )3=a 2•b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幂的运算.点拨:根据幂的运算法则.解答:2123a a a a +⋅== ()22224a a a ⨯== 325a a a += ()3263a b a b = 故选B .13.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五角星按照一定规律所组成的,按此规律排列下去,第n 个图形中五角星的个数为( )A .31n -B .3nC .31n +D .32n +【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前4个图形中五角星的个数得到规律,即可列式得到答案.【详解】观察图形可知:第1个图形中一共是4个五角星,即4311=⨯+,第2个图形中一共是7个五角星,即7321=⨯+,第3个图形中一共是10个五角星,即10331=⨯+,第4个图形中一共是13个五角星,即13341=⨯+,L ,按此规律排列下去,第n 个图形中一共有五角星的个数为31n +,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图形类规律的探究,观察图形得到五角星的个数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解题是关键.14.已知单项式2m 13a b -与n 7a b -互为同类项,则m n +为( )A .1B .2C .3D .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同类项的概念求解.【详解】解:Q 单项式2m 13a b -与7a b n -互为同类项, n 2∴=,m 11-=,n 2∴=,m 2=.则m n 4+=.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类项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1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3a a a ⋅=B .23a a a +=C .()325a a =D .23(1)1a a a +=+【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单项式乘多项式以及幂的乘方的知识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详解】A 、a•a 2=a 3,故A 选项正确;B 、a 和2a 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B 选项错误;C 、(a 2)3=a 6,故C 选项错误;D 、a 2(a+1)=a 3+a 2,故D 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单项式乘多项式以及幂的乘方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法则.16.已知多项式x -a 与x 2+2x -1的乘积中不含x 2项,则常数a 的值是( )A .-1B .1C .2D .-2【答案】C【解析】分析:先计算(x ﹣a )(x 2+2x ﹣1),然后将含x 2的项进行合并,最后令其系数为0即可求出a 的值.详解:(x ﹣a )(x 2+2x ﹣1)=x 3+2x 2﹣x ﹣ax 2﹣2ax +a=x 3+2x 2﹣ax 2﹣x ﹣2ax +a=x 3+(2﹣a )x 2﹣x ﹣2ax +a令2﹣a =0,∴a =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7.已知x=2y+3,则代数式9-8y+4x 的值是( )A .3B .21C .5D .-15【答案】B【解析】【分析】直接将已知变形进而代入原式求出答案.【详解】解:∵x=2y+3∴x-2y=3∴98494(2y x y x -+=--⨯)=9-4(-3)=21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加减以及代数式求值,正确将原式变形是解题关键.18.下面的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棋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①个图形有1颗棋子,第②个图形有6颗棋子,第③个图形有15颗棋子,第④个图中有28颗棋子,…,则第6个图形中棋子的颗数为( )A .63B .64C .65D .66【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图形中棋子的个数找到规律,从而利用规律解题.【详解】解:∵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第1个图形中棋子的个数为()11211=⨯⨯-;第2个图形中棋子的个数为()62221=⨯⨯-;第3个图形中棋子的个数为()153231=⨯⨯-;第4个图形中棋子的个数为()284241=⨯⨯-;L L第n 个图形中棋子的个数为()21n n -∴第6个图形中棋子的个数为()62616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变化规律的问题,能找出第n 个图形棋子的个数的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下列各三角形中的三个数之间均具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最后一个三角形中y与n之间的关系是()A.y=2n+1 B.y=2n+n C.y=2n+1+n D.y=2n+n+1【答案】B【解析】【详解】∵观察可知:左边三角形的数字规律为:1,2,…,n,右边三角形的数字规律为:2,,…,,下边三角形的数字规律为:1+2,,…,,∴最后一个三角形中y与n之间的关系式是y=2n+n.故选B.【点睛】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20.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有()①若 x2+kx+25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k 的值等于 10;②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构成的四边形是菱形;④黄金分割比的值为≈0.618.A.0 个B.1 个C.2 个D.3 个【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式的定义,黄金分割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即可一一判断;【详解】①错误.x2+kx+25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k 的值等于±10 ②正确.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可以推出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即可判断是平行四边形;③错误.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正确.黄金分割比的值为≈0.61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式的定义,黄金分割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题错题二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10•武汉)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BD⊥DC,BD=DC,CE平分∠BCD,交AB 于点E,交BD于点H,EN∥DC交BD于点N.下列结论:①BH=DH;②CH=;③.其中正确的是()有②③2.(2006•武汉)(北师大版)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G,E为AD的中点,连接BE交AC 于F,连接FD,若∠BFA=90°,则下列四对三角形:①△BEA与△ACD;②△FED与△DEB;③△CFD与△ABG;④△ADF与△CFB.其中相似的为()3.(2008•齐齐哈尔)如图,将△ABC沿DE折叠,使点A与BC边的中点F重合,下列结论中:①EF∥AB且EF=AB;②∠BAF=∠CAF;③S四边形ADFE=AF•DE;④∠BDF+∠FEC=2∠BAC,正确的个数是()4.(2007•黑龙江)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上,且BD=BC,CE=AC,BE、AD相交于点F,连接DE,则下列结论:①∠AFE=60°;②DE⊥AC;③CE2=DF•DA;④AF•BE=AE•AC,正确的结论有()5.(2000•山西)已知: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AC分别交BE、DF于C、H.请判断下列结论:(1)BE=DF;(2)AG=GH=HC;(3)EG=BG;(4)S△ABE=3S△AGE.其中正确的结论有()6.在课外活动课上,某同学做了一个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等腰梯形形状的风筝,其面积为450 cm2,则两条对角线共用的竹条至少需()7.(2011•兰州)如图,A、B、C三点在正方形网格线的交点处,若将△ABC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C′B′,则tanB′的值为().B.C..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的坐标为(1,0),点D的坐标为(0,2).延长CB 交x轴于点A1,作正方形A1B1C1C;延长C1B1交x轴于点A2,作正方形A2B2C2C1…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正方形A2011B2011C2011C2010的面积为()××××9.(2007•佳木斯)如图,已知▱ABCD中,∠BDE=45°,DE⊥BC于E,BF⊥CD于F,DE、BF相交于H,BF、AD 的延长线相交于G,下面结论:①DB=BE;②∠A=∠BHE;③AB=BH;④△BHD∽△BDG.其中正确的结论是()10.(2010•鸡西)在锐角△ABC中,∠BAC=60°,BD、CE为高,F是BC的中点,连接DE、EF、FD.则以下结论中一定正确的个数有()①EF=FD;②AD:AB=AE:AC;③△DEF是等边三角形;④BE+CD=BC;⑤当∠ABC=45°时,BE=DE.11.如图,ABCD、CEFG是正方形,E在CD上,直线BE、DG交于H,且HE•HB=,BD、AF交于M,当E在线段CD(不与C、D重合)上运动时,下列四个结论:①BE⊥GD;②AF、GD所夹的锐角为45°;③GD=;④若BE平分∠DBC,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二.填空题(共10小题)12.如图△ABC中,∠ACB=90°,BC=6cm,AC=8cm,动点P从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移动到B,则点P出发_________s时,△BCP为等腰三角形.13.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E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且BE=BC,点P在EC上,PM⊥BD于M,PN⊥BC于N,则PM+PN=_________.14.(2010•眉山)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B=30°,∠C=60°,AD=4,AB=3,则下底BC的长为_________.15.在半径为5的⊙O中,有两平行弦AB.CD,且AB=6,CD=8,则弦AC的长为_____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个点P(1,0),点P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1(1,1),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动2个单位至点P2(﹣1,1),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4次向右跳动3个单位,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6次向左跳动4个单位,…,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P第100次跳动至点P100的坐标是_________.17.(2011•锦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点A(1,0),点A第一次跳动至点A1(﹣1,1),第四次向右跳动5个单位至点A4(3,2),…,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A第100次跳动至点A100的坐标是_________.18.(2010•牡丹江)开学初,小明到某商场购物,发现商场正在进行购物返券活动,活动规则如下:购物每满100元,返购物券50元,此购物券在本商场通用,且用购物券购买商品不再返券.小明只购买了单价分别为60元、80元和120元的书包、T恤、运动鞋,在使用购物券参与购买的情况下,他的实际花费为_________元.19.⊙O的弦AB的长等于半径,那么弦AB所对的圆周角等于_________度.20.如图,将△ABC沿DE折叠,使点A与BC边的中点F重合,下列结论中:①EF∥AB且;②∠BAF=∠CAF ;③;④∠BDF+∠FEC=2∠BAC,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 .21.(2008•江西)如图,已知点F的坐标为(3,0),点A,B分别是某函数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点P是此图象上的一动点.设点P的横坐标为x,PF的长为d,且d与x之间满足关系:d=5﹣x(0≤x≤5),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F=2;②BF=5;③OA=5;④OB=3.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三.解答题(共4小题)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x轴、y 轴上,线段OA、OB的长(OA<OB)是关于x的方程x2﹣(2m+6)x+2m2=0的两个实数根,C是线段AB的中点,OC=3,D在线段OC上,OD=2CD.(1)求OA、OB的长;(2)求直线AD的解析式;(3)P是直线AD上的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O、A、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2009•朝阳)如图①,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和(0,﹣4),将△A′B′O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ABO,点A′的对应点是点A,点B′的对应点是点B.(1)写出A,B两点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2)将△ABO沿着垂直于x轴的线段CD折叠,(点C在x轴上,点D在AB上,点D不与A,B重合)如图②,使点B落在x轴上,点B的对应点为点E.设点C的坐标为(x,0),△CDE与△ABO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①试求出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包括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②当x为何值时,S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C,使得△ADE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等腰梯形.BC∥OA,∠COA=60°,OA、AB(OA>AB)是方程x2﹣11x+28=0的两个根.(1)求点B的坐标;(2)求线段AC的长;(3)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以点P、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2010•山西)在直角梯形OABC中,CB∥OA,∠COA=90°,CB=3,OA=6,BA=.分别以OA、OC边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1)求点B的坐标;(2)已知D、E分别为线段OC、OB上的点,OD=5,OE=2EB,直线DE交x轴于点F,求直线DE的解析式;(3)点M是(2)中直线DE上的一个动点,在x轴上方的平面内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使以O、D、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13年5月29龙江易错题错题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10•武汉)如图,在直角梯形A BCD中,AD∥BC,∠ABC=90°,BD⊥DC,BD=DC,CE平分∠BCD,交AB 于点E,交BD于点H,EN∥DC交BD于点N.下列结论:①BH=DH;②CH=;③.其中正确的是()DCH∽△x=BE(=+1+12.(2006•武汉)(北师大版)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G,E为AD的中点,连接BE交AC 于F,连接FD,若∠BFA=90°,则下列四对三角形:①△BEA与△ACD;②△FED与△DEB;③△CFD与△ABG;④△ADF与△CFB.其中相似的为()=,∴B∠3.(2008•齐齐哈尔)如图,将△ABC沿DE折叠,使点A与BC边的中点F重合,下列结论中:①EF∥AB且EF=AB;②∠BAF=∠CAF;③S四边形ADFE=AF•DE;④∠BDF+∠FEC=2∠BAC,正确的个数是()正确的有两个,故选B.点评:翻折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4.(2007•黑龙江)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上,且BD=BC,CE=AC,BE、AD相交于点F,连接DE,则下列结论:①∠AFE=60°;②DE⊥AC;③CE2=DF•DA;④AF•BE=AE•AC,正确的结论有()BC CE=EC=∴④是正确的.5.(2000•山西)已知: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AC分别交BE、DF于C、H.请判断下列结论:(1)BE=DF;(2)AG=GH=HC;(3)EG=BG;(4)S△ABE=3S△AGE.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D=BC6.在课外活动课上,某同学做了一个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等腰梯形形状的风筝,其面积为450 cm2,则两条对角线共用,则x则面积是ab7.(2011•兰州)如图,A、B、C三点在正方形网格线的交点处,若将△ABC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C′B′,则tanB′的值为().B.C..tanB===tanB=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的坐标为(1,0),点D的坐标为(0,2).延长CB 交x轴于点A1,作正方形A1B1C1C;延长C1B1交x轴于点A2,作正方形A2B2C2C1…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正方形A2011B2011C2011C2010的面积为()××××边长的以此类推,后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前一个正方形的边长的然后即可求出第∵∴=2C=BC的边长的倍,)=,())9.(2007•佳木斯)如图,已知▱ABCD中,∠BDE=45°,DE⊥BC于E,BF⊥CD于F,DE、BF相交于H,BF、AD 的延长线相交于G,下面结论:①DB=BE;②∠A=∠BHE;③AB=BH;④△BHD∽△BDG.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10.(2010•鸡西)在锐角△ABC中,∠BAC=60°,BD、CE为高,F是BC的中点,连接DE、EF、FD.则以下结论中一定正确的个数有()①EF=FD;②AD:AB=AE:AC;③△DEF是等边三角形;④BE+CD=BC;⑤当∠ABC=45°时,BE=DE.EF=DF=BC∴=,即=BE=11.如图,ABCD、CEFG是正方形,E在CD上,直线BE、DG交于H,且HE•HB=,BD、AF交于M,当E在线段CD(不与C、D重合)上运动时,下列四个结论:①BE⊥GD;②AF、GD所夹的锐角为45°;③GD=;④若BE平分∠DBC,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BC:AM HN=x x(HN=22;DB•,BC,得:二.填空题(共10小题)12.如图△ABC中,∠ACB=90°,BC=6cm,AC=8cm,动点P从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移动到B,则点P出发2,2.5,1.4s时,△BCP为等腰三角形.==10=2s出发13.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E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且BE=BC,点P在EC上,PM⊥BD于M,PN⊥BC于N,则PM+PN=.EBF=BF=EF=BEsin45×,BE×PN=BC;故答案为:.14.(2010•眉山)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B=30°,∠C=60°,AD=4,AB=3,则下底BC的长为10.BAE=90°BE3(BE的长为或5.AC==AC==5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个点P(1,0),点P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1(1,1),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动2个单位至点P2(﹣1,1),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4次向右跳动3个单位,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6次向左跳动4个单位,…,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P第100次跳动至点P100的坐标是(26,50).n17.(2011•锦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点A(1,0),点A第一次跳动至点A1(﹣1,1),第四次向右跳动5个单位至点A4(3,2),…,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A第100次跳动至点A100的坐标是(51,50).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第18.(2010•牡丹江)开学初,小明到某商场购物,发现商场正在进行购物返券活动,活动规则如下:购物每满100元,返购物券50元,此购物券在本商场通用,且用购物券购买商品不再返券.小明只购买了单价分别为60元、80元和120元的就不用再掏20.如图,将△ABC沿DE折叠,使点A与BC边的中点F重合,下列结论中:①EF∥AB且;②∠BAF=∠CAF;③;④∠BDF+∠FEC=2∠BAC,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③④.21.(2008•江西)如图,已知点F的坐标为(3,0),点A,B分别是某函数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点P是此图象上的一动点.设点P的横坐标为x,PF的长为d,且d与x之间满足关系:d=5﹣x(0≤x≤5),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F=2;②BF=5;③OA=5;④OB=3.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③.三.解答题(共4小题)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x轴、y 轴上,线段OA、OB的长(OA<OB)是关于x的方程x2﹣(2m+6)x+2m2=0的两个实数根,C是线段AB的中点,OC=3,D在线段OC上,OD=2CD.(1)求OA、OB的长;(2)求直线AD的解析式;(3)P是直线AD上的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O、A、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B=2OC=63,=∴==,∴==,代入得:,∴直线,333)也可以.入P,)或(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知识点的运用,本题综合性比较强,难度偏△A′B′O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ABO,点A′的对应点是点A,点B′的对应点是点B.(1)写出A,B两点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2)将△ABO沿着垂直于x轴的线段CD折叠,(点C在x轴上,点D在AB上,点D不与A,B重合)如图②,使点B落在x轴上,点B的对应点为点E.设点C的坐标为(x,0),△CDE与△ABO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①试求出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包括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②当x为何值时,S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C,使得△ADE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根据函数的性质就可以得到面积的最值.,则有重合时,(综合①②得时,(时,时,有最大值为综合①②当(,)和(,,的坐标(,)和(2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等腰梯形.BC∥OA,∠COA=60°,OA、AB(OA>AB)是方程x2﹣11x+28=0的两个根.(1)求点B的坐标;(2)求线段AC的长;(3)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以点P、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OE=CE==2,)AC=BO==,,,,质等知识,第(25.(2010•山西)在直角梯形OABC中,CB∥OA,∠COA=90°,CB=3,OA=6,BA=.分别以OA、OC边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1)求点B的坐标;(2)已知D、E分别为线段OC、OB上的点,OD=5,OE=2EB,直线DE交x轴于点F,求直线DE的解析式;(3)点M是(2)中直线DE上的一个动点,在x轴上方的平面内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使以O、D、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MCN=,=4的坐标为(0,,﹣,时,﹣x+5=0==5MP=2PD=,),如图x+5a+5(﹣a+5=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