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美术 第16课 剪纸喜花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6 剪纸喜花》教学设计3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6 剪纸喜花》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剪纸喜花》是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通过设计制作剪纸喜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剪纸喜花的制作步骤、剪纸技巧、创作建议等,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剪纸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剪纸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剪纸技巧和创作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指导。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剪纸喜花的基本制作步骤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体验剪纸艺术的乐趣,增强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剪纸喜花的制作技巧。
2.创作具有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剪纸喜花。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剪纸喜花的基本制作步骤和技巧。
2.示范法:教师示范剪纸喜花的制作过程。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剪纸喜花。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六. 教学准备1.剪纸工具:剪刀、彩纸、铅笔、橡皮等。
2.参考资料:剪纸作品、剪纸技巧视频等。
3.教学课件:教材内容、剪纸喜花制作步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剪纸喜花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剪纸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剪纸喜花的制作过程,讲解基本步骤和技巧。
重点讲解折叠、剪切、刻画等环节。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制作剪纸喜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制作过程中的困难。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教师总结评价,强调剪纸喜花的制作技巧和创作要点。
5.拓展(5分钟)学生发挥创意,尝试制作不同题材的剪纸作品。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浙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 16 剪纸喜花》教学设计

浙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16 剪纸喜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剪纸喜花》是浙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材内容通过剪纸喜花的设计,使学生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在剪纸方面,学生可能接触较少,对于剪纸技巧和表现方法可能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剪纸技巧的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通过剪纸喜花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剪纸技巧的讲解和示范,如何运用剪刀和纸张进行剪纸创作。
2.学生对于剪纸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如何将剪纸艺术运用到实际作品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剪纸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剪纸技巧。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剪纸作品,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4.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剪刀、纸张、彩笔等手工制作工具。
2.剪纸作品示例和相关的剪纸艺术图片。
3.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剪纸作品和讲解剪纸技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剪纸作品和剪纸艺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剪纸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剪纸艺术的特点和魅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如折叠、剪切、刻画等,并结合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剪纸过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剪纸作品,提高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理解。
小学美术_剪纸中的吉祥纹样--剪纸喜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剪纸喜花》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喜事风俗,了解喜花纹样的色彩造型、用途及含义。
2.通过折剪法学会剪双喜字,并学会把双喜演变成简单的喜花纹样。
3.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喜事习俗,用折剪法剪一个双喜字。
难点:拓展双喜字,剪出一个有特点、有含义的喜花纹样。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红色手工纸、剪刀等。
(教师)课件、视频、展板、喜花作品等。
教学过程:一、今天马老师先要带你们去看一户人家,你们看看这户人家在准备干什么?(办喜事)你从什么地方发现了线索?1、双喜的由来。
你发现喜字了,对!婚礼上都要用喜字。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结婚为什么要贴喜字吗?师:传说王安石赴京赶考途中遇见一户人家对联招婿。
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对不出就记在了心中。
没想到的是到了京城考题正好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马上以招亲联对出了对联,并被录取为进士。
返乡的途中,当王安石再次路过那户人家时,听说那个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他便又以考试的下联对了他们家的上联,结果被招为了女婿。
一次巧合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金榜题名、招亲娶妻,王安石喜上加喜,当场就写了两个并排的大喜字贴在了门上。
从此,便有了结婚贴红双喜字的习俗,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那你看到过婚礼中哪些地方会贴上喜字?(生答)2、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谈布置及色彩。
(让孩子从糕点、喜烛、婚房、酒席等了解传统婚俗礼仪)这些都是我们传统的婚俗礼仪。
哪种色彩最多?(红色)教师小结:对!我们中国人最喜欢大红色,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被称为中国红。
鲜艳、热烈的红色是喜庆、吉祥的象征,逢年过节、婚俗礼乐、开张奠基等等,凡是和喜庆有关的活动都会用上红色。
因为红色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二、新人来了!出示一对愁眉苦脸的卡通新郎新娘,说道:“哎,同学们,我们人手不够,缺少喜字,需要你们救援。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6剪纸喜花》说课稿1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6 剪纸喜花》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剪纸喜花》是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并运用剪纸方法创作出具有喜庆氛围的喜花作品。
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讲解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掌握剪纸的制作过程。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不同风格的喜花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剪纸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然而,由于年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剪纸喜花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技巧,感受剪纸艺术的美。
2.学习剪纸方法,创作出具有喜庆氛围的喜花作品。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具有喜庆氛围的喜花作品。
2.难点:运用剪纸方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喜花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运用示范法,直观展示剪纸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评价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剪纸喜花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剪纸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2.基本技巧学习: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切、刻画等,并示范制作过程。
3.创作实践:学生分组合作,根据个人兴趣和创意,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进行剪纸创作。
4.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剪纸艺术,课后尝试创作更多作品。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基本技巧:折叠、剪切、刻画2.创作步骤:选择表现形式、设计图案、剪纸制作3.喜庆氛围:色彩、图案、构图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评价自己的作品创意、技巧和喜庆氛围。
小学美术《剪纸中的吉祥纹样--剪纸喜花》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剪纸喜花》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喜事风俗,了解喜花纹样的色彩造型、用途及含义。
2. 通过折剪法学会剪双喜字,并学会把双喜演变成简单的喜花纹样。
3. 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喜事习俗,用折剪法剪一个双喜字。
难点:拓展双喜字,剪出一个有特点、有含义的喜花纹样。
教学课时:1 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红色手工纸、剪刀等。
(教师)课件、视频、展板、喜花作品等。
教学过程:一、今天马老师先要带你们去看一户人家,你们看看这户人家在准备干什么?(办喜事)你从什么地方发现了线索?1、双喜的由来。
你发现喜字了,对!婚礼上都要用喜字。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结婚为什么要贴喜字吗?师:传说王安石赴京赶考途中遇见一户人家对联招婿。
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对不出就记在了心中。
没想到的是到了京城考题正好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马上以招亲联对出了对联,并被录取为进士。
返乡的途中,当王安石再次路过那户人家时,听说那个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他便又以考试的下联对了他们家的上联,结果被招为了女婿。
一次巧合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金榜题名、招亲娶妻,王安石喜上加喜,当场就写了两个并排的大喜字贴在了门上。
从此,便有了结婚贴红双喜字的习俗,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那你看到过婚礼中哪些地方会贴上喜字?(生答)2、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谈布置及色彩。
(让孩子从糕点、喜烛、婚房、酒席等了解传统婚俗礼仪)这些都是我们传统的婚俗礼仪。
哪种色彩最多?(红色)教师小结:对!我们中国人最喜欢大红色,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被称为中国红。
鲜艳、热烈的红色是喜庆、吉祥的象征,逢年过节、婚俗礼乐、开张奠基等等,凡是和喜庆有关的活动都会用上红色。
因为红色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二、新人来了!出示一对愁眉苦脸的卡通新郎新娘,说道:“哎,同学们,我们人手不够,缺少喜字,需要你们救援。
四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16课 剪纸喜花丨浙美版(2012)

四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16课剪纸喜花丨浙美版(201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剪纸喜花的构成,并掌握其剪纸技巧;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手工能力和审美素养;
4.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
本课我们将学习剪纸喜花。
三、教学过程
1. 教师讲解
1.介绍剪纸的概念和历史渊源;
2.讲解剪纸喜花的构成和技法。
2. 学生动手实践
1.按照教师的示范,选取合适的纸张和剪刀,在纸上练习剪纸技巧;
2.根据教师提供的模板和样例,自由发挥,剪出自己的喜花作品。
3. 自评和互评
学生自评和互评自己的作品,欣赏和赞赏优秀作品。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剪纸技巧,灵活运用;
2.回顾剪纸的概念和历史渊源。
2. 教学难点
剪纸技法并不简单,需要学生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自评和互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从中得到启发和提高。
2. 教师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和表现,对学生的手工能力和创造力进行评价,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拓展延伸
1.到剪纸艺人的工作室进行亲身体验和学习;
2.学习不同地区的剪纸艺术,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
七、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学生对剪纸的认知和手工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学生的剪纸技巧还需要加强。
针对这一点,我们将在后续的课程中,加强综合训练和技能提升。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6 剪纸喜花》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6 剪纸喜花》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剪纸喜花》是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通过剪纸喜花的形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了解和热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剪纸喜花的历史、种类、制作技巧和创作步骤。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剪纸艺术有所了解,但剪纸技巧和创作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培养创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剪纸喜花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技巧。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
3.提高学生的剪纸技巧和创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剪纸喜花的制作技巧。
2.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剪纸喜花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剪纸喜花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技巧。
2.示范法:展示剪纸喜花的制作过程。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剪纸喜花。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六. 教学准备1.剪纸喜花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剪纸工具和材料(如剪刀、红纸、彩笔等)。
3.学生作品展示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剪纸喜花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技巧。
2.呈现(10分钟)展示剪纸喜花的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步骤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剪纸喜花的制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5.拓展(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讨论如何运用剪纸喜花创作出更具个性化的作品。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剪纸喜花的制作技巧和创作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技巧创作一幅剪纸喜花作品,下周上课时展示。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剪纸喜花的历史、种类、制作技巧和创作方法。
教学过程各环节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6剪纸喜花|浙美版(2014秋) (5)

了解“双喜”的由来。
以图片的形式给学生讲讲“双喜”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学剪喜花
(15分钟)
(1)师:喜花是人们结婚时最喜欢的剪纸纹样,可是这个“囍”字剪起来既不方便而且还会断掉,老师就给它做了个小小的改造,把双喜连接起来了,因为人们通常用剪纸的形式来表现双喜,剪纸要线线相连,所有我就把双喜连接起来了。变化之后的双喜有什么特点呢?
了解喜花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剪出一个有特点、有含义的喜花纹样。
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节课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交互
活动的设计,涉及到了师生、生生、学生游戏以及同桌合作等学习交互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信息技术在本节课上的突出作用是辅助教学,了解喜花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特点。
生:......
师:我们可以把喜花的笔画改成波浪形或者锯齿形,还可以在笔画里设计一些简单的纹样。除了在喜花上进行改变还可以在喜字的外部添加一些图案。(出示范作)
③双喜字的外部变化
师:喜花一般是在喜字的形上进行变化或装饰的,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剪一个漂亮的喜花呢?
(6)作业要求
①用折剪法剪一个有特点、富有寓意的喜花。
基本信息
课题
四年级上册第16课剪纸喜花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剪纸喜花》是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四册第16课的内容。本课编写的目的就是通过设计制作喜花纹样,让孩子们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喜事风俗,激发孩子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出示有关传统喜庆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喜花与老师的喜花,让学生了解喜花的变化,进一步感受喜花的美。通过观察各种用折、画、剪制作的喜花,了解喜花的不同变化,掌握不同喜花图案设计的变化。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剪纸喜花丨浙美版

教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剪纸喜花丨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基本特点和技法,通过学习剪纸喜花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剪纸艺术的基本特点和技法,感受剪纸喜花的魅力。
2. 通过剪纸喜花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 剪纸艺术的基本特点和技法的理解与运用。
2. 剪纸喜花的设计和创新。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剪纸作品、剪纸工具(剪刀、刻刀)、彩纸、画笔、颜料等。
2. 学生准备彩纸、剪刀、刻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剪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让学生初步了解剪纸艺术的基本特点和技法。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教师讲解剪纸艺术的基本特点和技法,并进行示范。
讲解内容包括剪纸的刀法、折叠技巧、图案设计等。
示范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创作(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的内容,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剪纸喜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鼓励和评价。
4.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将完成的剪纸喜花展示给大家,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
评价内容包括剪纸喜花的创意、技法、美观度等。
六、板书设计1. 剪纸艺术的基本特点- 刀法:流畅、简洁- 折叠:巧妙、整齐- 图案:寓意、美观2. 剪纸喜花的制作步骤- 设计:确定主题、构图- 剪刻:按照设计进行剪刻- 完善:调整、修饰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剪纸喜花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剪纸喜花的创作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剪纸喜花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剪纸艺术的基本特点和技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创新设计。
在作业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6剪纸喜花|浙美版(2014秋) (2)

《剪纸喜花》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民间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2、了解双喜的含义,用图及造型色彩的特点3、掌握剪双喜字,并进行简单的变化(2)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剪简单的双喜字。
难点:拓展简单的双喜,剪出变化丰富的双喜字。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感受喜庆的氛围,及喜庆的日子里色彩的特点播放录像“看了刚才的婚礼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揭题:喜气洋洋(2)喜的含义及造型特点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剪两个喜字并在一起形成双喜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成双成对、双喜临门、喜上加喜……)介绍双喜的演变及造型特点。
(3)双喜的用途(二)学习剪一个简单的双喜刚刚老师说过我剪双喜可是很拿手哦我剪三片就能变出一个喜字。
现在老师就来露一手!(老师示范一边讲解一边快速的剪个双喜)4开大同学们你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剪双喜。
(1)出示剪双喜的步骤图。
有没有同学能看懂它并学会它呢?,教师从旁讲解虚线,箭头,以及影阴部分表示的意思,强调最后剪的部分。
(2)学生自己学(初步尝试)限时1、发现问题。
时间到,将学生剪好的双喜贴到白板上,从中发现出现有问题的作品,(如出现剪反的现象,笔画粗细不均匀等)2、小组讨论:1)开口的朝向与成败有什么关系?(必须找对开口边,开口边剪2片,封口边剪1片,方向不能搞错)2)评评哪个更美观?为什么?(笔画粗细不均匀)强调折过的部分不能留的太粗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折过的部分翻开就变成了两倍的大小。
找一找图上折过的部分。
3、启发要领解决问题,(同学们在有问题的作品上找一找原因,教师在有问题的作品上讲解)4、二次尝试(三)剪出变化丰富的双喜字现在同学们都会剪喜了,但老师觉得每个喜字都一样缺少了个性,我们能不能让它变一变,把它变的更有趣更漂亮。
(1)老师在原来的双喜口上快速变一个造型(贴上)(2)刚刚老师在双口的内部进行了变化,我们还可以在什么部位变呢?(笔画……)。
浙江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剪纸喜花》教案

《剪纸喜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双喜的基本结构及特征,掌握剪双喜的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对折的手法剪出双喜。
学会用剪纸符号装饰双喜。
3、情感与态度目标: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双喜,激发学生对剪纸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用剪纸符号装饰双喜
2、教学难点:设计不同的双喜
教具:范作、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课
师言: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魔术,一张纸老师只剪两个口,就能使它变成一个字,
1、教师演示
2、提问:老师剪这个双喜用了什么方法?
师言:为什么通过折叠就能得到双喜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双喜。
3、出示双喜
4、指导学生观察双喜
5、总结:双喜是由两个喜字组成,每个喜字都是左右对称的,所以我们可以用折叠的手法来剪喜字。
师言:剪喜字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就用二方连续来剪双喜。
二、新课学习
1、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回忆二方连续的折法
3、指导学生观察折叠好的纸
4、总结剪双喜的方法和步骤
5、、教师演示构图、讲解构图
6、多媒体出示的喜字图片
师言:比较复杂的喜字我们无法在一节课里完成,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好看的喜字。
7、欣赏教师范作
三、实践创作
1、学生自由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
比一比谁设计的喜字新颖、独特。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6剪纸喜花|浙美版(2014秋) (4)

16剪纸喜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喜事风俗,了解喜欢纹样的造型,用途及含义。
2、剪简单的喜欢纹样。
3、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重难点重点,了解喜事风俗,用折剪法剪一个好看的喜花纹样。
难点:了解喜花的含义、用途和造型的特点,剪出一个有特点、有含义的喜欢纹样。
三、教学设计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2.听音看图,导入新课a看到什么颜色?生:红色b给你怎么样的感觉?生:c看到一个什么字?生:喜字d红双喜,你在图片的哪个地方发现了它?生:你还在生活的哪些器物上看到过呢?生:e红双喜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师讲述王安石传双喜的由来。
f双喜怎么剪?师帖喜字揭示课题3.分析喜字,巧剪双喜观察信封的喜字a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折纸的方法b通过观察发现剪的方法c老师也教你们一种方法,看大屏幕。
(老师边说边示范)ppt:红纸对折再对折,开口朝右,左手拿,从下往上剪苹果,右手不移,左手转。
一个苹果一叶子,一个苹果二叶子,苹果可以有大小,叶子一定要最长。
再加枝条挂枝头,落下红点请保留。
若要双喜最魅力,匀称光滑请谨记。
(神秘打开,观察)生:还要镂空!(师完成作品展示)d学生尝试(第一次作业),两首歌的时间,音乐完,剪刀停。
师找错误,帮助分析原因4.喜字变变,深入学习a观察分析喜字变化:第一组发现口字部分发生变化第二组发现线条部分发生变化第三组添加的变化最后一个形状变化b师示范变化的喜字c作业:剪一个与众不同的喜字5.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剪一个与众不同的喜字! (第二次作业)生作业,师辅导6.作品展示,评价分析7.作品再赏,人文提升再欣赏优秀喜字作品,感受剪纸魅力。
让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它,让我们的剪纸艺术走进世界。
浙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 16 剪纸喜花

浙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 16 剪纸喜花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剪纸艺术,主要围绕“喜花”这一主题展开。
学生将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包括折纸、剪刻、展开等,并创作出富有创意和个人风格的喜花剪纸作品。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艺术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能够独立完成剪纸作品的创作。
3. 通过剪纸艺术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剪纸技巧的掌握,特别是折纸和剪刻的技巧。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创新和个性化表达。
3. 学生对剪纸艺术背后文化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教具学具准备1. 剪刀、彩纸、胶水等剪纸基本工具和材料。
2. 喜花剪纸的样例和参考资料。
3. 教学PPT或视频,用于展示剪纸的基本技巧和作品示例。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剪纸作品和讲解剪纸艺术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剪纸的基本技巧,包括折纸、剪刻、展开等,并通过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练习: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剪纸技巧的练习,逐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
4. 创作:学生根据所学技巧,结合自己的创意和个性,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喜花剪纸作品。
5. 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互相欣赏和学习。
6.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剪纸艺术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板书设计1. 剪纸喜花2. 剪纸的基本技巧:折纸、剪刻、展开3. 喜花剪纸的创作步骤:构思、绘图、剪刻、展开、完善4. 剪纸艺术的文化意义和重要性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独立完成一幅喜花剪纸作品。
2. 学生可以参考课堂上的样例,但鼓励创新和个性化表达。
3. 作业完成后,学生需要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解释。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剪纸艺术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同时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展现个性和创新。
16、剪纸喜画

16、剪纸喜画一、教学目标1.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喜事风俗,了解喜花纹样的色彩造型、用途及含义。
2.剪简单的喜花纹样。
3.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鲜艳、热烈的红色是吉祥、喜庆、美丽的象征,在民间习俗的贺庆寿礼、婚礼中,均要用红色来点缀环境,渲染气氛,如生小孩要在门上挂红布;新娘要穿红衣;年节及喜庆送钱要用红包,凡此种种俗称“红喜事”。
新人结婚时要贴上红色的喜花,用于装点各种器物用具和室内陈设,具有生机盘然、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红红火火、天长地久之意。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掌握了剪纸的一些基本技法。
对于可以动手操作的剪纸课拥有较高的兴趣。
本课的教授的不是单纯的一个剪纸技法课,而是让学生了解喜事风俗,了解喜花的特点、含义,掌握简单地在双喜字字形上有变化和装饰的喜花纹样。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喜事习俗,用折剪法剪一个好看的喜花纹样。
难点:了解喜花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剪出一个有特点、有含义的喜花纹样。
三、课前准备(学生)红色手工纸、剪刀等。
(教师)课件或视频、喜花作品等。
四、教学过程1.谈话导人,引出课题。
(1)展示喜庆活动照片,提问:红色给你什么感觉?有什么寓意?(2)出示双喜字图片,提问:你知道双喜字的由来吗?揭示课题:《剪纸喜花》。
2.观察分析,讲授新知。
(1)欣赏喜花纹样,说一说喜花纹样美在哪里。
(2)观察双喜字,小组讨论:①双喜字和喜字有什么区别?②双喜字有什么结构特点?(3)师生共同总结双喜字的剪法,教师示范剪双喜字。
(4)学生初次尝试剪双喜字,教师巡回指导。
(5 )探索如何设计喜花纹样。
①双喜字的“口”字变化。
②双喜字的笔画变化。
③双喜字的外部变化。
④双喜字的其他变化。
(6)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学习其优秀之处。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用折剪法剪一个好看的喜花纹样。
(2)用折剪法剪一个有特点、有含义的喜花纹样。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剪纸喜花丨浙美版(2012)

教案:剪纸喜花丨浙美版(2012)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剪纸喜花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欣赏优秀的剪纸作品。
2. 引导学生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切、刻画等,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剪纸喜花作品。
3. 通过剪纸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剪纸喜花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 剪纸技巧的掌握,如折叠、剪切、刻画等。
2. 创作具有创意的剪纸喜花作品。
教具学具准备:1. 剪纸工具:剪刀、刻刀、蜡纸等。
2. 参考资料:剪纸喜花作品、相关书籍、图片等。
3. 绘画工具: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剪纸喜花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展示优秀的剪纸喜花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发表感想。
二、基本技巧学习(10分钟)1. 教授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切、刻画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剪纸技巧的心得。
三、创作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创作剪纸喜花作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喜花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板书设计:1. 剪纸喜花的起源、发展、特点。
2. 剪纸基本技巧:折叠、剪切、刻画。
3. 创作实践:发挥创意,创作剪纸喜花作品。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剪纸喜花的相关知识,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2. 完成一幅剪纸喜花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剪纸喜花的起源、发展、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剪纸基本技巧的运用情况。
3. 学生对创作剪纸喜花作品的兴趣和热情。
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次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同龄儿童的作品
欣赏同龄儿童的作品
学习建议:
1.用折剪法剪一个好看的喜花纹样; 2.用折剪法剪一个有特点、有含义的喜花纹样。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喜花纹样呢?
新婚用品
布艺
玉器
瓷器
挂饰
生活用具
生活中你会如何运用今天所学的喜花纹样呢?
你认为喜花纹样美在哪里呢?
造型美、色彩美、寓意美
让我们一起来剪囍字吧!
囍字发生了什么变化?
经过变化的双喜字字结构有什么特点?
剪双喜(儿歌) 剪双喜,不用愁, 关键剪好七道口, 先剪右边三道口, 再剪左边一道口,
绕回右边剪两口,
左边一剪喜成功。
双喜字的剪法
各 个 步 骤 展 先剪右边三道口 开 示 意 图
再剪左边一道口
绕回右边剪两口
左边一剪喜成功
如何把双喜字变成美观而富有含义的喜花呢?
1.双喜字的“口”的变化
还能想到双喜字哪些 “口” 的变化?
2.双喜字的笔画变化
你还能想到双喜字哪些笔画的变化?
3.双喜字的外部变化
你还能想到双喜字哪些外部的变化?
第16课
剪纸喜花
设计、制作:陈思敏
剪纸喜花
设计、制作:陈思敏
逢年过节
婚礼等喜庆活动中
都经常会用到红色。
这些红色给你什么感觉?
这些红色又有什么寓意呢?
大红色的喜花是新人结婚时最喜欢的剪纸纹样。
最简单的喜花纹样就是双喜字
你知道双喜字的由来吗?
传说王安石20岁那年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 碰巧遇见一个大户人家正在征集对联招女婿。上联:“走 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读后,一时对不出, 便记在了心中。到了京城,你说巧不巧,考题正好是: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马上以招亲联 对出了对联,并被录取为进士。返乡的途中,当王安石再 次路过那户人家时,听说那个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他便又 以考试的下联对了他们家的上联,结果被招为了女婿。 一次巧合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金榜题名、娶了 妻子,王安石喜上加喜,当场就写了两个并排的大喜字贴 在了门上。从此,便有了结婚贴红双喜字的习俗,并且一 直延续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