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艺思潮

合集下载

明清实学思潮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明清实学思潮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32
• (三)考据学和子学的兴起和发展。 • 明中叶以后,随着实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在经学研究领域,出现了强调子学研究和" 通经致用"的新局面,虽然后来又被专事训 诂名物的汉学所代替,但其影响则是很深 远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杨慎、焦竑、陈第、 方以智、傅山、顾炎武、毛奇龄等等。
33
• 明清实学思潮如上所述是由其主流和支流 共同构成的多层次的社会思潮。
18
• 在土地制度上:他们已突破封建士大夫的" 均田"、"限田'说,公开反对封建土地所有 制。王源提出的"惟农为有田"的主张,开启 了近代"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先河。
19
• 在经济思想上:黄宗羲、唐甄、王源等人 反对"崇本抑末'的传统思想,主张"工商皆 本"。反映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地位的提高。
20
• 在政治上:他们以民本主义为武器,猛烈 地抨击封建君权,多方地限制封建君权, 甚至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主张。黄宗羲在 《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
2
• 此新思潮或称为早期启蒙思潮,或称为自 我批判思潮,或称为经世致用思潮,或称 为个性解放和人文主义思潮。
3
• 以“实学”概念,来涵盖此时的社会思潮, 更恰当地表达当时社会由虚返实的转向, 反映当时社会思潮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
4
崇实黜虚
• 明清实学思潮的基本特征是崇实黜虚。所 谓崇实黜虚.就是鄙弃理学末流的空谈心性, 而提倡崇实,如实体、实践、实行、实功、 实心、实念、实言、实才、实政、实效、 实事、实风等。
• "崇实黯虚",标志着一代学风的根本转变。
48
• 明清实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除了上述的 社会根源之外,尚有深远的文化思想渊源。 兹来自如下数端:

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学与文化兴盛

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学与文化兴盛

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学与文化兴盛在中国历史上,明清时期被视为是文化兴盛的时期。

自唐宋以来,中国文学和文化经历了一些起伏和变革,但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文将探讨明清时期中国文学和文化兴盛的原因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文学兴盛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的思潮引入中国。

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崇尚个人才华和创造力。

这一思潮的引入激发了中国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与创新。

在明代,有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如文徵明、唐寅等,他们以创新的思维和开拓的精神,将诗词、绘画等文化形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们的创作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题材,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为明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一个促使明清时期文学兴盛的重要因素是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在明代后期,中国社会出现了相对较长时间的稳定局面。

这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文化活动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而随着明朝统治的衰落,清朝的建立为社会带来了一段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也为文化事业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经济的繁荣使得人们对文学艺术的需求增加,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明清时期文学兴盛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明清时期的文人们不仅致力于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例如,明代的杨慎修继承了唐宋以来的诗歌传统,发展了“词”,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清代的曹雪芹则创作了《红楼梦》,这部以爱情为主题的长篇小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明清时期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清时期文学与文化兴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明清时期文学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观念的变革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学界的新思潮和技巧传递给了后来的文人,为他们提供了灵感和寻找创新方向的思路。

其次,明清时期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如诗词、戏曲、小说等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十明清文艺思潮

十明清文艺思潮

•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 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 不焚,殆有神护者。……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 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 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 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 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 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 亭亭如盖矣。
从感伤主义到批判现实主义
• 感伤文学的感伤源于对现实的不满,大 某些方面对社会生活面作了较为广泛的 接触、揭露和讽刺。 • 乾隆时期死气沉沉的封建统治,复古主 义,考据学,黑暗的现实导致了感伤主 义向批判现实主义的转变。
《红楼梦》
• • • • 爱情主题说 政治小说说 色空观念说 批判现实说
– ……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宝玉在繁华丰 厚中,且亦屡与“无常”觌面……悲凉之 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 玉而已。(《中国小说史略》)
感伤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 《桃花扇》 • 《长生殿》 • 《聊斋志异》
《桃花扇》
• 该剧剧情是:侯方域在南京旧院结识李香君, 共订婚约,阉党余孽阮大铖得知候方域手头 拮据,暗送妆奁用以拉拢。香君识破圈套, 阮大铖怀恨。南明王朝建立后,阮诬告侯方 域迫使他逃离南京。得势的阮大铖欲强迫香 君改嫁党羽田仰遭拒,香君血溅定情诗扇。 友人杨龙友将扇上迹点染成折枝桃花,故名 桃花扇。后,南明灭亡,侯、李重逢。但国 已破,何为家?他们撕破桃花扇,分别出家。
• 《桃花扇》表现了明末时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吴 次尾、陈定生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铖和马士英 为代表的权奸之间的斗争,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 的腐败和衰亡原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作 者的创作意图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 南明覆亡的历史,并总结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经 验,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桃花扇》 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形成了一个 完整的形象体系;在艺术结构上,以侯、李爱情 为线索,组织进多方面的社会矛盾,严整紧凑; 另外,其曲辞亦流畅优美,富于文采。作品通过 一姓的兴亡,表现出巨大的人生空幻感。

明朝时期文学的体裁和文艺思潮

明朝时期文学的体裁和文艺思潮

明朝时期文学的体裁和文艺思潮明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学体裁和文艺思潮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乃至现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明朝时期文学的体裁和文艺思潮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明朝时期的文学体裁明朝时期的文学体裁主要包括诗歌、散文、戏曲等。

其中,诗歌是文艺的核心和精华,也是文人士大夫必学的一门技能。

明代的诗歌体裁主要包括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以发扬宋代的“气势磅礴”为主,代表作品有唐寅的《桃花庵歌》、文徵明的《山居吟》等;律诗以发扬元末明初的诗风为主,代表作品有于谦的《十二月廿五日夜泊牛渚怀古》、杨慎的《临江仙·滁州西涧》等。

此外,明代还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词。

词是一种以音乐为载体、以表现个人情感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形式,它的词牌、音乐、词意紧密结合,使得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代表作品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

散文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学形式,不受诗歌的限制,明代的散文以琴棋书画、历史志怪、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

代表作品有文徵明的《郊游旅行记》、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等。

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明代的戏曲则是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高峰。

在明代,戏曲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艺术成就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明代的戏曲分为文戏和武戏两大类,文戏以表现言情、描绘人物性格为主要特色,代表作品有汤显祖的《牡丹亭》、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武戏则以表现武打、讲述忠义为主要特色,代表作品有白朴的《朝天子》、郑光祖的《太平天国》等。

二、明朝时期文艺思潮明朝时期文艺思潮主要包括骈文派、白话派、真诚派等。

骈文派是明代文学的代表流派,其主张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格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意思。

代表作品有唐寅的《桃花扇》、袁宏道的《周易玄言》等。

白话派则是明朝文学的新兴力量,其主张用白话和口语写作,以更贴近生活、更便于理解为主要特色。

明清时期的美学思想

明清时期的美学思想

明清时期的美学思想唐杰羽佳明清是我国美学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

由于封建发展到了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出现并缓慢成长,落后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这种社会矛盾的不断加深,推动了明清时期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进步,从而使明清美学思想获得了深入的发展,并显示出新的特色。

明清两代,在酝酿一种新的美学思潮的同时,也总结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美学思想。

一、明代美学思想明清两代的美学思想在多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就其断代来说,明代美学思想又有自己的体系和特征。

明代,由于资本主义因素萌芽,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使得人文主义开始滋生。

与此相应,在美学思想上出现了世俗化的审美趣味,重视人的真实自然的情性,而这些情性的容已由文人士大夫的高雅之致逐渐变为市民阶级的市俗情趣。

这一美学思想的主潮促进了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

这一时代,除了绘画美学思想和意象论的发展比较明显之外,最突出的是以贽、汤显祖和袁氏三兄弟为代表的美学新思潮的出现,积极地推动着明清美学思想的健康发展。

(一)绘画美学与意象论明代是我国古代美学总结的准备时期,而出现较早的则是关于绘画美学和意象论的探讨。

在绘画领域,王履与祝允明的贡献比较突出,而意象论却以王廷相为代表。

1.王履的绘画美学思想王履(lǚ)是我国明代初期的美学思想家,在绘画美学方面贡献较大。

他擅长山水,笔墨秀劲,曾作《华山图》四十幅,并把创作体会和艺术见解写入《华山图序》。

这篇“序”是反映他美学思想的代表作。

文章虽然不长,但它反映了王履绘画美学的基本观点,在我国绘画美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王履的美学思想以“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为基本要领,统帅其整个美学思想体系。

从总体上包含着这样两个方面的容:首先,王履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科学地把握住艺术与生活的基本关系。

他说:“画物欲似物,岂可不识其面?古之人之中名世,果得于暗中摸索耶?彼务于转摹者,多以纸素之识具足,而不之外,故愈远愈伪,形尚失之,况意?苟非识华山之形,我其能图耶?”这段话的意思是,要想画出事物的真面貌,必须观察该事物,了解该事物,靠临摹是出不了好作品的。

元明清时期的文艺批评思潮与影响

元明清时期的文艺批评思潮与影响

元明清时期的文艺批评思潮与影响中国文学史上,元明清三个朝代都是辉煌的艺术繁荣时期。

在这三个朝代,中国文学经历了相对长达数百年的演进与发展。

同时,难免也会有批评思潮的出现。

这些批评思潮既推动了文学的进步和发展,也对当时的文学生态和文艺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元朝文艺批评思潮与影响元代文艺批评思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净世清言》思潮和宋元学派思潮。

《净世清言》思潮是元朝初期文学批评思潮的代表。

在世俗化、政治黑暗化、社会分裂化的元代,文学成为一种精神纽带和对生活的抗争,亦是统治者的娱乐才艺和政治工具,特别是官方的文学诗歌流派,过分奉承忽视批判、讲究技巧形式而失去人生关怀和品格追求。

《净世清言》便是在这样的时代亮丽的文学批评典型,强调文学批评的道德性起点、反对低级别功利化和主观性、强调文学批评对象的重要性,力求净化文学诗歌。

该思潮形成于元朝北京地区,代表人物为才子王国维、王孝通。

宋元学派思潮则是汲取唐宋之余的文艺遗产,对之进行批判与继承,在文学创作中融入了历代文化元素,并致力于将此转化为对当代社会的警示和启示,成就了多采多姿的文学画卷。

代表人物有元好问、马致远、李清照等。

二、明代文艺批评思潮与影响明代文学批评发展比元代更为成熟,其主要表现为《文心雕龙》思潮和饮鸩文学思潮。

《文心雕龙》是明代文艺批评思潮的代表作品之一,由明代学者刘勰所著,成书于南北朝时期。

它是中国文学批评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一部思辨性、智慧性较高的文学批评随笔集。

《文心雕龙》强调了文艺创作中的“内含”和“形式”问题,是为“养心、陶情”,更为重要的是其具有利于启迪和鼓励当代文艺创作的思想追求。

饮鸩文学思潮是明代末期形成的文艺批评思潮,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反叛性质的文艺形态。

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布局上,包括戏曲、传奇、小说中的很多形式元素,如议论文、杂剧、自传长篇小说等。

代表作品有《金瓶梅》、《儒林外史》等。

这种文学形态更为突出地表现了人性的欲望和不完美性,从而揭示了当时封建统治的种种弊端,给很多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中国文学批评史——明清时期

中国文学批评史——明清时期


明代文学批评的总体特征: 第一,文学理论批评的宗旨以复古为尚。文 学流派异常繁多,文人社团多达一百多个, 一大批文学总集应运而生。 第二,扬唐抑宋,把宋元以来的“唐宋诗之 争”推向极致。明人的诗学批评,秉承严羽 《沧浪诗话》扬唐抑宋之旨,形成一种尊唐 斥宋的文坛风气。
第一节 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复古和反复古
第一节 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复古和反复古


李贽的文艺思想正是建立在这样具有叛逆性的社 会政治思想基础上的,其核心是提倡“真情”, 反对“假理”,它集中反映在《童心说》一文中: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以为不可,是以 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 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 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三、公安三袁的“性灵”说 明代文艺新思潮在诗文方面的最突出代表是 公安三袁。三袁是湖北公安县人,习惯称公 安派。袁氏三兄弟是兄长袁宗道(1560- 1600),字伯修,其次是袁宏道(1568- 1610),字中郎,最小的是袁中道(1570 -1623),字小修。他们中以袁宏道成就 和影响最大。三袁都是李贽的学生。
第四章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和鼎盛 ——明清时期


第四,对中国传统审美特征和艺术表现方 法进行研究与总结,是这一时期理论批评 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也是成就最高、 最有价值的方面,尤其是清代。 第五,资料丰富,鱼龙混杂。还有相当一 部分躺在书架上无人问津。很有研究的空 间。
第一节 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复古和反复古
第一节 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复古和反复古



按李贽的看法: “化工”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即天工。它的特点 是:虽是人作,宛若造化。正是因为它宛若造化, 故虽有人工,人工之“工”不见了。 “画工”是次一等的艺术境界。它也是一种美。 它虽然“穷巧极工”,但未达到“夺天地之化工” 的地步。 体现化工艺术境界的代表作是《西厢记》、《拜 月记》,而当时名气很大,为理学家们吹捧不已 的《琵琶记》,李贽认为只达到“画工”的境界。

浅谈结合市民文艺对山水写意国画创作的思考

浅谈结合市民文艺对山水写意国画创作的思考

浅谈结合市民文艺对山水写意国画创作的思考一、引言(一)市民文艺的概念和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第十章第一节市民文艺中了解到,明清文艺思潮兴起的市民文艺最初主要体现在词曲,戏曲,讲唱艺术和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之中,以后逐渐占据了中国的大部分文学艺术门类;市民文艺在绘画表现中主要描绘的是社会风俗,所以又称为风俗画,体现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和普通老百姓的美好愿望,所以风俗画也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在明代以单纯视觉艺术为表现形式的主要是木刻版画,其版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表现了版画家的大胆想象力,大胆揭露社会的矛盾以及对人世悲苦的关怀;画面布局重视选择具有戏剧性情节不受时空限制,在一副不大的图板上表现出不同空间和不同时间的整个过程,充分显示了中国艺术的理性精神;在木刻版画构图特点上,画面不受任何视点所束缚,也不受时间在画面上的限制,创造性组织了不受空间局限的画面,收到了既简洁而又丰富的表现效果。

(二)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现状1、发展现状的形成路径中国山水画自六朝以来的开端和形成,历经了隋唐,宋元至今山,水画的形式和内容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尤其是近百年以来,随着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从西方带来的一切“新”事物都让我们眼前一亮,这些新事物也慢慢从生活和行为的方方面面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现代及当代人的认知和判断,甚至有部分国人开始怀疑或否定我们旧日的传统。

在整个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大潮中,文化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在碰撞和冲击中不断革旧立新。

2、现状形成的问题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山水画创作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不可避免伴随着许多新的问题,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对物质生活的不断追求,真正能静下心来做学问的人越来越少,而中国画的创作讲究“天人合一”的至高艺术境界,容不得半点杂念和浮躁,如果不能专其神、守其一,全身心地投入创造,那么作品难以产生对观众心灵上的震撼和感动;部分山水画家过于追求画面的完整性和工艺性而缺乏个性的表达,表现的内容和形式缺失自我情性的表现和时代特征。

李泽厚 美的历程 章节概括

李泽厚 美的历程 章节概括

李泽厚美的历程章节概括
《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创作的一本美学著作,以下是各章节的简要概括:
1. 龙飞凤舞:通过对远古图腾和原始歌舞的分析,探讨了原始时代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起源。

2. 青铜饕餮:讲述了青铜时代的礼乐文化和审美观念,以及青铜器上饕餮纹所蕴含的神秘、狞厉之美。

3. 先秦理性精神:分析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的思想对理性精神和人文意识的影响。

4. 楚汉浪漫主义:阐述了楚汉时期的艺术风格,充满了奇幻、动态和浪漫色彩。

5. 魏晋风度:介绍了魏晋时期的文化氛围和名士们的生活态度,以及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表现。

6. 佛陀世容:讲述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以及佛像艺术所体现的审美理想。

7. 盛唐之音:探讨了唐代的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和恢弘气度。

8. 韵外之致:分析了中唐时期的文艺思潮,追求韵外之致的审美趣味。

9. 宋元山水意境:讲述了宋元时期山水画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意境和哲理。

10. 明清文艺思潮:阐述了明清时期的文艺思想和审美倾向,以及在小说、戏曲等方面的成就。

11. 结语:对全书进行总结,强调了美的历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这本书从宏观角度梳理了中国美学的发展脉络,展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独特审美风貌。

明清时期文学史与文艺思潮

明清时期文学史与文艺思潮

明清时期文学史与文艺思潮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较长的时期,这一时期与前数个时期相比,文学形式更加多元化,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文艺思潮。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论明清时期文学史和文艺思潮。

一、明清时期文学形式的多样性在明清时期,文学形式已经非常多元化,主要包括诗歌、小说、戏曲等。

其中,诗歌对于文学的发展仍有伟大的影响。

在明代,主要以浪漫主义的诗歌流派为主,成就了琼花诗、紫薇诗等富有错身之美的新诗体。

这些新的诗歌体裁破除了律制,它们讲述的是爱情、友情、自然景物等生活实际中的主题,表现了文人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明代的中兴诗人与“晚明文学洛阳派”一起,共同探索诗歌形式的新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诗文世界。

而在清代,以骈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学形式已经开始式微,而光武政治的繁荣和工商业经济基础的逐渐成熟,使小说和戏曲成为文学的主要流派。

此时,小说文体已经初具规模,散见于旧小说、新小说、刻本、传本、通俗报刊等各种载体中。

徐渭《金瓶梅》、曹雪芹《红楼梦》等都是小说史上的名篇。

而戏曲也成为了当时的主要文艺形式,以“破旧立新”的思想为标志,新戏盛行于几个世纪中。

二、明清时期文学思想的发展趋势在明清时期,文学思潮日渐多样,从对古典主义的批判,到提倡丰富多彩的写实流派等等,思想和创作都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实验性。

在明朝,以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运动的兴起,反思了儒学的禁锢和里通外国的问题,同时以吴自牧为代表的东林党运动,则让清新之士可以有一些表达的空间。

这些思想家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世界观探索文学思想领域,对于文学的价值、任务、理念,都有了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随着清代的到来,文学思想也随之转变。

清朝的崛起,让文学开始意识到对现实社会的关注。

在骈文的严肃和正统主义的影响下,小说及戏曲开始探讨现实问题,以自然、人文和社会变革等为主题,使文学成为了对时代和现实的反应与心声。

三、明清时期文学流派的兴起在明清时期,不同的文学流派陆续崛起,流派之间历经各种变化和冲突,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特点和思想体系。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美的历程》是由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撰写的一本美学著作,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艺的数千年历史进行了一次“匆匆巡礼”,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

第一章论述了远古图腾时代那些糅合着后世歌、舞、剧、画、神话的原始巫术礼仪活动和陶器有意味的文饰、造型形式。

第二章从充满狞厉美的青铜时代写到艺术由巫术宗教中解放出来了的青铜时代,与此同时,线条优美的汉字也开启了书法的艺术地位。

第三章从儒道互补、诗的赋比兴原则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论述了先秦理性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儒道互补是中国两千多年思想史的一条基本线索。

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论述了那种充满神秘图腾神话的楚文化,屈原----中国最早、最伟大的诗人是它的的代表。

“汉承秦制”的汉朝在文学艺术领域似乎脱离了先秦的理性,而保持了南楚文化的那种弥漫着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浪漫主义,呈现出“气势与古拙”基本美学风貌。

第五章论述了中国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魏晋时期,人们从两汉经学中解脱出来,冲破了旧的传统和价值体系,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有了巨变,对人自身的生命、意义和命运重新进行了思索和追求。

文学也进入自觉阶段,文学从广义学术中独立出来,比较细致的区分了文学的各种体裁和风格,最重要的是对审美特征的自觉追求。

阮籍与陶潜是这一个时期非常有个性的人物。

第六章分三小节论述了“佛陀世容”,佛教艺术从南北朝的“悲惨世界”到隋唐大统一时期的“虚幻颂歌”,再到趋近消亡的走向世俗。

第七章的“盛唐之音”由青春李白、音乐性的美和杜诗颜字韩文组成。

李白的诗歌奏出了盛唐艺术的最强音,这位具有天才美的酒中仙,蔑视权贵和世俗,饮酒赋诗纵情人生,秀口一吐就吐出了半个盛唐,让充满青春活力的盛唐艺术金碧辉煌。

他的诗歌集中体现了盛唐巅峰知识分子的无所拘束的心态,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诗的顶峰。

第八章是“韵外之致”,论述了规范化、格律化、百花齐放、充满忧伤的中唐文艺和审美内容与形式的内在矛盾以及苏轼的意义。

《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读后感暑假期间,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李泽厚先生的一部美学著作《美的历程》。

他用十几万字、十个章节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从远古到明清的“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深刻却又回味无穷。

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是在并不深刻理解的情况之下,开始了这场匆匆的美学旅程。

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

第一章论述了远古图腾时代那些糅合着后世歌、舞、剧、画、神话的原始巫术礼仪活动和陶器有意味的文饰、造型形式。

第二章从充满狞厉美的青铜时代写到艺术由巫术宗教中解放出来了的青铜时代,与此同时,线条优美的汉字也开启了书法的艺术地位。

第三章从儒道互补、诗的赋比兴原则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论述了先秦理性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儒道互补是中国两千多年思想史的一条基本线索。

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论述了那种充满神秘图腾神话的楚文化,屈原,中国最早、最伟大的诗人是它的的代表。

“汉承秦制”的汉朝在文学艺术领域似乎脱离了先秦的理性,而保持了南楚文化的那种弥漫着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浪漫主义,呈现出“气势与古拙”基本美学风貌。

第五章论述了中国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魏晋时期,人们从两汉经学中解脱出来,冲破了旧的传统和价值体系,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有了巨变,对人自身的生命、意义和命运重新进行了思索和追求。

文学也进入自觉阶段,文学从广义学术中独立出来,比较细致的区分了文学的各种体裁和风格,最重要的是对审美特征的自觉追求。

阮籍与陶潜是这一个时期非常有个性的人物。

第六章分三小节论述了“佛陀世容”,佛教艺术从南北朝的“悲惨世界”到隋唐大统一时期的“虚幻颂歌”,再到趋近消亡的走向世俗。

第七章的“盛唐之音”由青春李白、音乐性的美和杜诗颜字韩文组成。

李白的诗歌奏出了盛唐艺术的最强音,他的诗歌集中体现了盛唐巅峰知识分子的无所拘束的心态,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诗的顶峰。

第八章是“韵外之致”,论述了规范化、格律化、百花齐放、充满忧伤的中唐文艺和审美内容与形式的内在矛盾以及苏轼的意义。

明清时期文艺思潮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研究

明清时期文艺思潮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研究

明清时期文艺思潮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研究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丰富多彩的阶段,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和艺术变革。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艺思潮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绘画、文学和戏剧等领域。

这篇文章将探讨明清时期文艺思潮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和意义。

第一部分: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对世界绘画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传统的绘画技巧与西方的视角技法相互融通,使得绘画艺术产生了新的风貌。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明代的文人画派和清代的工笔画派。

文人画派追求“气韵生动”,注重诗意和感受,具有很强的写意性和意境效果。

其画风以自然的意境、自由的笔触、深刻的内涵为特点,充分反映了中国文人的心态、情感和审美理念。

而清代的工笔画派则注重描绘细节,用丰富的色彩、精细的构图以及准确的细节表现来表现客观世界。

这种技法在西方绘画艺术中也引起了不少关注和借鉴。

第二部分:明清时期的文学明清时期的文学也是中国文化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学艺术风格多元,包括传统文学和新文学等不同类型。

明清两代的著名文学家如李时中、弘一等都是极有才华的人物,他们的作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文学主体是诗歌、戏曲、小说和散文等。

其中,诗歌是明清时期文学的重要方面,这个时期的诗歌形式极其丰富,风格多样,在传统诗歌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而戏曲则代表了明清文艺思潮中最为广泛的文艺形式,在戏曲中,不仅有精湛的表演和舞蹈技巧,而且还包涵了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性格。

除此之外,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散文也呈现出了很大的发展。

小说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说书口头相传的形式到用文字记录的历程,在明清时期已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小说体系。

散文则更多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学,其语言表达和深度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上很多的读者。

第三部分:明清时期的戏剧明清时期的戏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古典文学相辅相成,是明清文艺思潮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

Ju  ̄ 0  ̄s d ct nc 《 eS c Sine) o n / f m uE uai dl ( 。j c cs G o e
w l 8No 1 2 0 . 0 2
欧 洲 文 艺 复 兴 时期 文艺 思 潮 与 中 国 明清 之 际文 艺 思 潮 之 比较
申 利 锋
( 中师范大学 中文 系 , 华 蝴北 武汉 4 07 ) 3 0 9
【 中凰分类号 】 19 1 0
1 世纪 至 1 4 7七世 纪中叶 . 在长达三百多年的时 间里 . 欧洲 出现 了人 类历史 文化 蓬勃 发展 的文艺 复 兴吨动 。与之 相对 应 的. 我 国封 建 文化 和近代 思 是 想处于激烈交替之 际的明末清初 的 文艺运 动 (6世 1 纪 中叶至 1 7世纪 ) 。本文试 运用 比较的方法分析 该 时期东西两大 文艺思潮之间的异 同及 这些异 同产生
的原因 。
欧洲文 艺复兴运动时期 的文艺 思潮与明末清 初 的文艺思潮之 间有许多明显 的相似之处 。 首先 , 两大文 艺 思潮 都肯定 现 实世 界 的世俗 生 活, 歌颂友谊 、 爱情及人 间幸 福 , 对宗教禁欲 主义 、 反 来世 观念及封建 道德 被称 为“ 艺复兴之父 彼 文 的 特拉 克 , 作为文艺复兴最旱 的代表 人物 , 曾极力宣 就 扬现 实世界 的美好 , 为人 应该追 求尘世的幸 福、 认 爱 情和荣誉 :我 自己是凡人 , 只要求 凡 人 的幸 福 ” “ 我 , “ 凡人要先 关怀 世间的事”∞ 卜 。 伽丘则无情地揭露讽 刺了天主教 憎 侣 和封 建责 蕨 的腐 朽 生 活与 败坏 道 德, 并热情 赞美 了男女 青年之 间的纯 真爱 情。1 6世 纪法 国的人 文 主 义“ 巨人 怕 雷 , 拉 以其杰 作 《 巨人 传》 现了反 封建 、 表 反教 会 的严 肃 主题 , 颂 了新兴 歌 资产阶级 锐 不 可挡 的力 量 , “ 人 的灵 魂 充 满真 以 使 理、 知识 和学 闻” 作为贯 穿其作 品的思 想 , 表达 了人

论明清时期文艺复兴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影响

论明清时期文艺复兴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影响

论明清时期文艺复兴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影响一、引言随着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一场宏伟的文化运动。

而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东方,中国明清时期也迎来了一场名为“文艺复兴”的文化运动。

在这场文化运动中,艺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对中国古代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明清时期文艺复兴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影响。

二、文艺复兴的兴起文艺复兴是全面的文化运动,它在艺术、文学、哲学、社会思想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主要是由教会的强大政治机构所压抑了一段时间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产生的。

这个时期的社会,由于出现了一些疾病和战争,使得许多人对教会信仰失去了信心,他们开始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开始探究人、世界、真理等问题。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古代文化产生了兴趣,并且开始重视人本主义的思想,强调人的理智和个性的重要性。

这就为文艺复兴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三、明清时期的文艺复兴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衰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被传统观念所束缚,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中国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古代文化,也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将它们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这个时期就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

在文艺复兴的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文物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

在书法艺术方面,明清时期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黄金时代,许多出色的书法家如文征明、唐寅、杨慎等人都产生了。

在绘画艺术方面,明清时期绘画经历了一次变革,由“工笔画”变为了“写意画”,并发展出了“花鸟画”等多种新的绘画形式。

在音乐艺术方面,明清时期的音乐广泛吸收了外来音乐元素,形成了新的音乐形式。

四、明清时期文艺复兴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影响1. 对书法艺术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文艺复兴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影响非常深刻。

在这个时期,书法家们不仅借鉴了古代书法的精髓,还借鉴了西方书法的一些技巧,形成了一种新的书法风格。

《美的历程》导读

《美的历程》导读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张晓晓2015.9.8目录一. 本书简介二. 主要内容三. 阅读感悟四. 佳言赏析一、本书简介《美的历程》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冯友兰这样的著作能有多少呢?凤毛麟角吧,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且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该细密处细密,该留连处留连,丝丝入扣,顺理成章,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而不能为。

《美的历程》一书真是写得英姿勃发、才气逼人。

单是标题,便气度不凡:龙飞凤舞、青铜饕餮、魏晋风度、盛唐之音,更不用说每过几页就有一段华彩乐章了。

实际上,《美的历程》是可以当作艺术品来看待的。

它充分地表现着李泽厚的艺术魁力。

——易中天作者:李泽厚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类别:文艺理论出版年: 1981年(第一版)页数: 217李泽厚,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

李泽厚年少成名,当他还是个二十几岁的青年的时候,就参加了当时全国性的美学问题论战,以其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脱颖而出,卓成一家,奠定了其在中国美学界的重要地位。

进入新时期之后,他不断拓展和深化学术探索,在美学、哲学和思想史研究诸方面,迭出新作,对于美学、哲学、文学和文化诸领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新时期的美学、文学理论的更新与突破,其人其作已成为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引人瞩目的现象之一。

1981年成书的《美的历程》即是其新时期的重要著作。

其主要著作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我的哲学提纲》、《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走我自己的路》、《世纪新梦》、《论语今读》、《己卯五说》等。

2023年《美的历程》读后感12篇

2023年《美的历程》读后感12篇

2023年《美的历程》读后感12篇《美的历程》读后感1终于把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看完了,从上美学课以来,一直对美学这门学科懵懵懂懂,也不知道美学具体定义是什么,“美学是研究形象的人文社会科学”这是我对美学的初步理解,不知道是否把美学的定义理解的很透彻。

在美学课堂上一直听的迷迷糊糊,美学老师推荐了几本美学书,我选择了其中的《美的历程》来认真的读,希望能够加深对美学的认识。

看完这本书我领悟到很多,作者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做了概括描述。

虽然我并未完全读透《美的历程》,但只是丰富了很多,同时弥补了很多以前一知半解甚至遗忘了的文学知识。

《美的历程》的覆盖面很广,从远古图腾讲起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美学。

《美的历程》讲述了从古至今的美学。

全书一共分为十个章节,下面我把目录罗列一下,第一章龙飞凤舞,第二章青铜饕餮,第三章先秦理性精神,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第五章魏晋风度,第六章佛陀世容,第七章盛唐之音,第八章韵外之至,第九章宋元山水意境,第十章明清文艺思潮。

从远古时期的早期美学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美学,全书概括性的讲述了中华几千年的美学史。

第一章主要讲述了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原始歌舞艺术。

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主要是对自然图腾的崇拜,华夏族对自然鸟兽虫鱼的崇拜上升到一中信仰。

第二章是青铜时期的铜器文化在到后来讲到汉子的起源,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并一直应用到现代。

而汉字也有着自己的美学价值,这就是书法。

自产生汉字起便有了汉字的书法艺术。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线条艺术,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并且上升到美学的价值。

第三章主要讲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

包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精神和中国诗歌的“赋比兴”。

儒家的“仁”的思想,法家的“依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道家的“清静无为”,等这些百家争鸣的思想演绎了先秦时期的礼乐精神。

而《诗经》这部伟大的著作更是把中国的“赋比兴”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四章讲的是楚汉文化。

屈原的《离骚》是楚文化的代表,汉赋,壁画是汉代的代表。

中国各时代的人文成就

中国各时代的人文成就

中国各时代的人文成就摘要不知你有没有时间读李泽厚《美的历程》,它可以帮助你了解中国数千年的文学、艺术的特征和代表。

这些经典被积淀下来,仍在感染着我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

我斗胆把这些归纳为“人文成就”也不知是否妥当,希望作为语文和历史的一颗知识树供你参考。

一、龙飞凤舞——远古(原始社会):以图腾为代表。

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民族的象征“龙”的出现,再者是远古东部的图腾代表“凤”,“龙飞凤舞”可以讲是中国文艺的萌芽。

后来考古挖掘出那时代的一些陶器,“人面鱼纹彩陶盆”就是其中代表。

按年代先后这些陶器前期大都有展示优美的曲线纹饰(弧形、波纹等,生动、活泼、自由、舒畅、开放、流动),后期的大都是展示力量的直线纹饰(直线、三角等,僵硬、严峻、静止、封闭、惊畏、威吓)。

也代表社会发展由神农氏的相对和平稳定时期走向以残酷的战争、掠夺、杀戮为基本特征的黄帝、尧舜时代。

母系氏族社会让位于父系家长制,并日益向早期宗法制度(等级制)方向行进。

二、青铜饕餮(tāo tiè)——夏、商、周这段年代以青铜器为代表,特别是饕餮纹饰青铜器,如历史课本上说的“司母戊鼎”。

饕餮是传说中的吃人兽,有首无身,极为贪吃。

广泛的应用饕餮纹饰说明当时社会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中进展,而是通过“如火烈烈”般极其野蛮的手段,血与火的凶残、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

这是那个年代事实和必然,正因为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造就了那段年代的青铜艺术。

散发着一种严重的命运气氛,展示着一种神秘狞厉的风格。

但因为刚脱胎于原始社会,使这段年代的青铜器存留着某种稚气甚至妩媚的东西,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的童年气派的美,它们仍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这是后世那些表现出空虚的张牙舞爪的各类人、神造型或动物造型不能企及的境界。

这段年代出现了汉字。

甲骨文、金文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为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

通过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这些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 板 桥 《 兰 竹 图 》
齐 白 石 《 墨 虾 图 》
明清的工艺
• • • • 明清彩瓷 铜质珐琅 明清家具 刺绣纺织
青花五彩鱼藻纹罐(明代)
青花缠枝黄蜀葵纹盘(明代)
斗彩鸡缸杯(明代)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明代)
粉 彩 九 桃 瓶 ( 清 代 )
珐琅彩鲤碗(清代)
黄 花 梨 圆 后 背 交 椅 ( 明 代 )
《 红 楼 梦 图 咏 黛 玉 》 清 代 版 画
·
四、绘画与工艺
明代中叶的绘画
• 以仇英为代表的青绿山水,吴派沈周和 文征明、唐寅等人表现出一种接近世俗 生活的倾向。 • 笔法风流潇洒,秀润纤细,相当于文学 中的市民文艺和浪漫主义阶段。
仇英《春夜宴桃李园图》
文征明《兰竹图》
《 孟 蜀 宫 伎 图 》 唐 寅
Hale Waihona Puke 从感伤主义到批判现实主义• 感伤文学的感伤源于对现实的不满,大 某些方面对社会生活面作了较为广泛的 接触、揭露和讽刺。 • 乾隆时期死气沉沉的封建统治,复古主 义,考据学,黑暗的现实导致了感伤主 义向批判现实主义的转变。
《红楼梦》
• • • • 爱情主题说 政治小说说 色空观念说 批判现实说
– ……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宝玉在繁华丰 厚中,且亦屡与“无常”觌面……悲凉之 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 玉而已。(《中国小说史略》)
• 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和权威
–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给于孔子而后 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而后足,则千古之前无 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答耿中丞》)
浪漫主义文艺流派一
• 公安派“三袁”描述日常,直抒胸臆, 反对做作,平易近人。
–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 流出, 不肯下笔……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 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 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袁中郎全集· 序小修诗》)
• 《桃花扇》表现了明末时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吴 次尾、陈定生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铖和马士英 为代表的权奸之间的斗争,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 的腐败和衰亡原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作 者的创作意图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 南明覆亡的历史,并总结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经 验,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桃花扇》 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形成了一个 完整的形象体系;在艺术结构上,以侯、李爱情 为线索,组织进多方面的社会矛盾,严整紧凑; 另外,其曲辞亦流畅优美,富于文采。作品通过 一姓的兴亡,表现出巨大的人生空幻感。
京 剧 人 物 ( 清 代 )
明代中叶以来的木刻版画
• 代表:明代画家陈洪 绶和徽刻 • 特点:重视选择有戏 剧性的情节,不受时 空限制,表现不同空 间和不同时间的整个 过程。
明代版画《闺居之秋》
• 版 画 《 水 浒 》 ( 明 代 )
总结
• 小说、戏曲、版画,相当全面地构成了 明代中叶以来的文艺的真正基础。
浪漫主义文艺流派二
• 吴承恩的《西游记》
– 神魔小说的代表 – 浪漫的艺术形象
• 汤显祖的《牡丹亭》
– 为“情”而创作 – 以“情”为线索,折射出当时整个社会要 求变易的心声。
《 西 游 记 》 插 图
三、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
清代的社会背景与社会氛围
• 保守的统治与历史的倒退 • 复古主义、伪古典主义、禁欲主义。
感伤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 《桃花扇》 • 《长生殿》 • 《聊斋志异》
《桃花扇》
• 该剧剧情是:侯方域在南京旧院结识李香君, 共订婚约,阉党余孽阮大铖得知候方域手头 拮据,暗送妆奁用以拉拢。香君识破圈套, 阮大铖怀恨。南明王朝建立后,阮诬告侯方 域迫使他逃离南京。得势的阮大铖欲强迫香 君改嫁党羽田仰遭拒,香君血溅定情诗扇。 友人杨龙友将扇上迹点染成折枝桃花,故名 桃花扇。后,南明灭亡,侯、李重逢。但国 已破,何为家?他们撕破桃花扇,分别出家。
明末清初画风的转变
• 国破家亡与社会苦难 • 以朱耷、石涛等为代表的绘画继承徐谓, 构图简练、造型突兀、画面奇特、笔法 刚健,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对应于感伤 文学阶段。 • 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内在激情和激动,其 中深藏着孤独、寂寞、伤感与悲哀。
朱 耷 《 春 山 微 云 图 》
石涛山水
感伤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扬州八怪
《长生殿》
• 描述李杨爱情故事。 • 关于主题的争议
– – – – 杨李爱情说 家国兴亡说 反清意识说 人生空幻说
《聊斋志异》
• 幻想狐鬼故事 • 因人世空幻而寄情狐鬼,厌倦现实而多 奇想。
纳兰词的人生空幻感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 园无此声。 •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捣碎;还睡还睡, 解道醒来无味。 •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醉也无聊,梦 也何曾到谢桥。 •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六曲屏山深院宇, 日日风风雨雨;雨余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 阳,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明清文艺思潮
一、市民文艺
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
• 宋代城市的繁 荣 • 元代的逆转与 明代中叶商业 经济的发达 • 清代的闭关锁 国与文字狱
元 代 壁 画 《 卖 鱼 图 》
明清哲学背景
• 传统儒学的异端,近代民主思想
– 陈亮、叶适:讲究事功 – 黄梨洲:工商皆本 – 戴震:反对“以理杀人”
• 儒学的正宗学派,带有哲理思辨的进步性
•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露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垒而歌者,红装而 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 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 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 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录)
• 话本小说
– 三言,二拍,《古今奇观》 – 趣味低级浅薄,但却充满了生活气息与生命活力
明代市民文艺的主题
• 由宋词发展而来的普通男女之间的性爱。 • 代表作:《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 娘怒沉百宝箱》、《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等。 • 以男女性爱为主线,展开的是世俗生活 的多方面,个人的际遇、前途与命运呈 现多样化的趋势,并得到空前关注。
• 唐寅、茅坤、唐顺之、归有光
满井游记——袁宏道
•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 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 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 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 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 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 倩女之撌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 •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 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 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 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 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 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 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 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 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 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 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 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 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 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 张载、罗钦顺、王夫之、颜元,具有某种历 史总结的意味
从平话到话本小说
• 宋代话本
– 题材生活化:烟粉、灵怪、传奇、公案、讲史等 – 说国贼怀奸从佞,遣愚夫等辈生嗔;说忠臣负屈 衔冤,铁心肠也须下泪。讲鬼怪,令羽士心寒胆 战;论闺怨,遣佳人绿惨红愁。说人头厮挺,令 羽士快心,言两阵对圆,使雄夫壮志。(新编醉翁谈
《秘本西厢· 双文小像》(局部)
《秘本西厢· 窥柬》明代版画
明代市民文艺的思想特点与艺术特点
• 近代现实性世俗性与腐朽庸俗的传统落 后意识渗透、交错与混杂。 • 重视情节的曲折和细节的丰富。
元明戏曲的发展
• 元代杂剧使戏曲定形为一种由说唱、表 演、音乐、舞蹈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创 造了中国民族特色的戏曲形式的艺术美。 • 戏曲是一种积演了内容的形式美。
•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 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 不焚,殆有神护者。……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 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 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 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 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 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 亭亭如盖矣。
黄花梨带托泥方台座 黄花梨木八足鼓墩(明代)
清内宫
圆明园西洋楼遗址
龙 袍 ( 清 代 )
项脊轩志——归有光
•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 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 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 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 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 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 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 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二、浪漫洪流
明代文艺的两大系统
• 市民文艺
– 小说 – 戏曲 – 版画
• 传统文艺
– 散文 – 诗歌 – ……
浪漫主义文艺思潮
• 李贽“童心说”,提倡讲真心话,反对一切 虚伪、矫饰,主张言私言利。
– 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 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 《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 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 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 么《语》《孟》乎?”(《焚书· 童心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