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全文详细翻译

合集下载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赏析介子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①,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②,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③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④?”对曰:“尤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⑥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女⑦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⑧吾过,且旌⑨善人。

”注①禄:俸禄②祀者:原指掌管、主持祭祀的人,这里指代一国的国君③诬:荒谬④怼:怨恨,不满⑤尤:责备,谴责⑥文:装饰,美化⑦女:通“汝”,你⑧志:记住⑨旌:表彰,发扬1.解释文中划线词:①亡()②及()③盗()④盍()⑤偕()2.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身将隐,焉用文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3.补充省略内容:①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②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③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5.介子推为什么“不言禄”?6.概括介子推的性格。

参考答案1.逃亡到(达)小偷何不(为什么不)一起2.A3.①之(介子推)②其(他们)③此(这个)4.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5.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6.淡泊名利、居功不傲、坚守节操、言出必行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考试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介之推不言禄晋侯①赏从亡者。

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⑤!”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 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给文公食。

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子,是对人的美称。

⑤怼(duì):怨恨。

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市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⑦田:祭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尤.而效之,罪又甚焉尤:指责B.盍.亦求之盍:何不C.以志吾过,且旌.善人旌:表彰D.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义:正义【答案】D【解析】“义”,此处为动词,把……当作正义。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B.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C.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D.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答案】B【解析】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介之推不满于上下相蒙的现状,并在与其母的交流之后,隐居而死。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详细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详细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详细
1. 介之推不言禄: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介之推,晋国的大臣。

禄,俸禄,古代官员的薪水。

2. 惠公、怀公:晋国的两个国君。

3. 上下相蒙:上下互相欺瞒。

4. 不吊:不善,这里指上天不善。

5. 遗嗣:留下后代。

这里指晋文公的九个哥哥都死了,只有晋文公一人还活着。

6. 禄:俸禄。

这里指赏赐。

7. 以为道义:以之为道义,把罪当做道义。

8. 上之化也:上面的人(指国君)所教化(的结果)。

9. 子: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10. 不言禄:不求赏赐。

11. 不易体:不愿做官,不愿求取功名富贵。

12. 志与体违:心志和身体(都)不能做官。

13. 难与处:难以相处。

14. 吾子:您,表示尊敬的称呼。

15. 志之:记住这个道理。

16. 以死为息:一直到死为止。

17. 以死矢之:誓死坚守这个道理。

18. 以绵上为田:绵上,地名。

用它作为你的祭田。

这是晋文公对介之推的补偿。

19. 记过示贤:记下我的过错,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古文观止15:介之推不言禄

古文观止15:介之推不言禄

古文观止15:介之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1、从亡者:跟随晋侯一起逃亡的人;2、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今山西介休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深得世人推崇。

死后葬于介休绵山。

晋文公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清明节前一天) “寒食节”;3、禄:古代官吏的薪俸,这里指赏赐;4、及:到,指给予。

[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文公也没有给他赏赐。

介之推说:“献公有九个儿子,现在只剩文公一个人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晋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天没有灭绝晋国,晋国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文公又是谁呢?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1、置:拥立;2、二三子:那几个人,指“从亡者”;3、诬:欺骗;4、义:把……视为正义。

[译文]上天实际要拥立文公为君,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上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把罪过当做道义,上面的君王对这些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其母曰:“盍(hé)亦求之?以死,谁怼(duì)?”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1、怼:怨恨;2、尤:过错,罪过;3、效:效法,仿效;4、文:装饰。

[译文]他母亲说:“你为什么不去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责备这种行为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能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怎么样?”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高中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赏析

高中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赏析

高中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赏析高中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赏析【作品介绍】《介之推不言禄》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最后而死的故事。

【原文】《介之推不言禄①》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②;禄亦弗及③。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⑤。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⑥。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⑦?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⑧?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⑨?下义其罪,上赏其奸⑩;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⑾其母曰:“盍亦求之⑿?以死,谁怼?”⒀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⒁。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⒂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⒃?是求显也。

”⒄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注释】①介之推:也作介子推、介推。

晋国贵族,曾跟晋文公流亡国外。

文公回国后赏赐随从臣属,没有赏到他,他就和母亲隐居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山中而死。

传说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他因不愿出来而被烧死。

文公把绵山作为他名义上的封田,后世就称绵山为介山。

禄:古代官吏的俸给。

②赏(shǎng):赏赐,奖赏。

从(cóng):跟从,跟随。

亡:逃亡。

③及:到。

这里有“给予”的意思。

④在:存在,生存。

⑤惠:晋惠公,即夷吾。

怀:晋惠公的儿子,名圉。

惠公死后,晋立子圉,是为怀公。

⑥绝:断绝。

⑦主:主持。

君:指晋文公。

⑧置:立。

二三子:诸位,几个人,这里指“从亡者”。

诬(w ū):欺骗。

⑨贪天之功:取天之功。

贪,同“探”,探取。

⑩义:正义。

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把……当作正义的行为。

奸:邪恶,诈伪。

⑾蒙:欺骗。

处(chǔ):相处。

⑿盍(hé):何不,为什么不。

表示反问。

之:指封赏。

⒀以:因为。

怼(duì):怨恨。

介之推不言禄的译文

介之推不言禄的译文

介之推不言禄的译文以下是《介之推不言禄》的译文:从前啊,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好多人跟着他。

介之推也在里头。

重耳饿惨了的时候,介之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可仗义啦!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

那些跟着他流亡的人啊,一个个都争着说自己功劳大,想要封赏。

晋文公呢,也挺大方,给了不少人好处。

介之推可没去凑这个热闹,他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就剩下国君您啦。

老天一直护着您,那些跟着您的人啊,把这功劳说成是自己的,这不是瞎扯嘛!偷人家的财物,都算是强盗,何况这些把上天的功劳当成自己功劳的人呢!臣子们把罪过当成是正义,国君您还赏赐他们,上下都这样乱来,我可看不下去。

”他老妈就问他:“那你咋不去跟国君说说呢,说不定也能得点好处。

”介之推说:“我都嫌跟他们争功丢人,咋还能去要赏赐呢?再说啦,我要是说了,那罪过就更大喽。

”老妈又说:“那要不咱也去显摆显摆,至少让大家知道知道。

”介之推回他老妈:“哎呀,老妈呀,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算了。

要是去显摆,那多丢人现眼啊。

再说了,我都打算归隐了,还在乎这些干啥。

”于是呢,介之推和他老妈就跑到山里藏起来了。

晋文公后来想起介之推,哎呀,这功臣咋没封赏呢!派人到处找,没找着。

有人出主意说:“介之推最孝顺了,放火烧山,他肯定会背着老妈出来的。

”晋文公这傻帽还真就听了,放火烧山。

可没想到啊,介之推和他老妈抱着棵大树,死也不出来,最后给烧死啦!晋文公那叫一个后悔哟,把那片山封给介之推,还起名叫“介山”,说:“就用这来记住我的过错,也表彰介之推的气节。

”这故事出自《左传》。

您瞧瞧,介之推这哥们,真是够硬气,不贪功,不图利,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让人又敬佩又惋惜啊!。

《古文观止·介之推不言禄》译文与赏析

《古文观止·介之推不言禄》译文与赏析

《古文观止·介之推不言禄》译文与赏析介之推不言禄介之推不言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题解】介之推是随从晋文公流亡国外的功臣,曾割股给晋文公充饥,备尝艰辛。

但晋文公登基后,封赏功臣,介之推没有向其他人那样向晋文公求取封赏,而是隐居绵山以终。

介之推认为皇帝上应天命,功臣不应徼功求赏,进而塑造了一个迷信天命、独善其身、安贫乐道的人物形象。

【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73];禄亦弗及。

【注释】[73]介之推:晋国贵族,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译文】晋文公赏赐曾经跟随他流亡国外的人,介之推不称功求赏,因此赏赐也没有他的份儿。

【原文】推曰:“献公之子九人[74],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75],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76]?以死谁怼[77]?”【注释】[74]献公:晋文公的父亲。

君:指晋文公。

惠:晋惠公。

怀:晋怀公。

惠公是文公的弟弟,怀公是惠公的儿子。

[75]二三子:相当于现在讲的“那几位”,指跟随晋文公逃亡国外的人。

[76]盍:何不。

[77]怼:埋怨,怨恨。

【译文】介之推说:“献公有九个儿子,现在只有文公还在世。

惠公、怀公还没有亲信,国外诸侯、国内子民都厌弃他们。

上天不灭绝晋国,就必定会有新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文公又会是谁呢?这实在是上天要立他为君,那些跟随他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欺君罔上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被称之为盗贼,何况是贪上天的功劳,而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呢?臣子将这种欺骗当做道义,君王却对欺骗者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我难以跟他们相处啊!”他母亲说:“你为何不去要赏赐呢,这样死了又能埋怨谁呢?”【原文】对曰:“尤而效之[78],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79]?是求显也。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及赏析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及赏析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及赏析介之推不言禄原文及赏析介之推不言禄朝代:先秦作者:左丘明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赏析:介之推偕母归隐的动机和心理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

介之推认为晋文公能够重登九五之位,是天命的体现,“二三子”据天功为己有,是贪的表现,无异于犯罪。

而晋文公不以此为“奸”,还理所当然地给予赏赐,这就成了上下蒙蔽,他是不屑于效仿的。

母亲和介之推有两次对话。

第一次是试探性的建议:“何不自己也去求得赏赐呢?否则,就这样默默地死去又能怨谁?”遭到介之推的.拒绝,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二三子”所做的不正确还去效仿,罪过更大。

而且已经说了晋文公的坏话,就不能再领取他的俸禄。

母亲再问说:就算不要赏赐,那么让他知道你有功怎么样呢?介之推又拒绝说,既然都要隐居了,又何必还要这样的名声呢?母亲明白了介之推的意志是坚定的,就表示要和儿子一起隐居。

这一段对话写得十分巧妙,既细致入微地剖析了介之推的心理,又不流于枯燥说理:介之推藐视富贵、正气凛然和母亲不动声色、旁敲侧击,都一一跃然纸上。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及赏析】。

介子推文言文及翻译

介子推文言文及翻译

《说苑·介子推不受禄》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文公即位,赏不及推。

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

”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

”至死不复见。

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

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

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

”文公出,见书曰:嗟!此介子推也。

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

”使人召之则亡,遂求其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

于是文公表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

【翻译】介子推说:“献公的儿子共有九个,只有公子您还健在。

天意并未断绝晋国的命运,晋国必将有新的君主。

主持晋国宗庙祭祀的人,不是您还能是谁呢?只是那些随从流亡的人,以为他们自己的力量成就了这一切,这不是在胡说吗?”文公即位后,赏赐功臣,却没有赏到介子推。

介子推的母亲说:“为什么不也去请求赏赐呢?”介子推回答道:“如果效法那些人的行为,我的罪过将会更大。

再说,我已经发出了怨言,决不吃他们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应该让国君知道你的心思。

”介子推说:“言语,是自身的装饰。

我打算隐居,哪里还需要装饰呢?”他的母亲说:“能够做到这样,我就和你一起隐居。

”从此,介子推母子再也没有出现过。

介子推的追随者们对此感到十分惋惜,于是在宫门前挂了一封信说:“曾经有一龙矫矫,突然失去了它的栖息之地,五条蛇跟随其后,周游天下。

龙饥饿无食,其中一条蛇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给龙吃,龙回到它的深渊,安顿下来。

其余四条蛇找到了自己的洞穴,都有了自己的去处,而那条割股的蛇却没有洞穴,只能在野外呼号。

”文公外出时看到了这封信,感叹道:“哎呀!这是介子推啊。

我正为王室的事忧虑,还没有考虑过他的功绩。

”派人去召他,他却已经不在了。

于是文公派人寻找他的下落,听说他进入了绵上山中。

中考文言文阅读赏析_30 介之推不言禄

中考文言文阅读赏析_30 介之推不言禄

〖美文赏读〗介之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文章翻译〗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

”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

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作者介绍〗左丘明,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

《晋侯赏从亡者》原文及译文

《晋侯赏从亡者》原文及译文

《晋侯赏从亡者》原文及译文《晋侯赏从亡者》原文及翻译左传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译文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共九人,现在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就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九象,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注释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献公:重耳之父。

二三子:各位,几个人。

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介之推不言禄》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注释:1. 晋侯:指晋文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 从亡者: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3. 介之推:晋文公的臣子,曾割自己的肉给文公吃。

4. 献公: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

5. 惠、怀:指晋惠公和晋怀公,他们都是晋文公的兄弟。

6. 外内:指国外和国内。

7. 主:主持祭祀的人,这里指国君。

8. 天实置之:上天确实安排他做国君。

9. 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10. 诬:欺骗。

11. 下义其罪:下面的人认为有罪是正义的。

12. 上赏其奸:上面的人奖赏罪恶。

13. 怼:怨恨。

14. 尤:指责。

15. 文:修饰。

16. 显:宣扬。

17. 志:记载。

18. 旌:表彰。

翻译:晋文公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有提及自己的功劳,也没有得到禄赏。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国君还在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都抛弃了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祭祀,一定会有新的国君出现。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还会是谁呢?这其实是上天安排的,而那些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这不也是欺骗吗?盗窃别人的财物,尚且被称为盗贼,更何况是贪图上天的功劳,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认为有罪是正义的,上面的人奖赏罪恶,这样上下互相欺骗,很难和他们相处。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练习及答案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练习及答案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练习及答案《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阅读题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1)个亦诬乎诬:_________ (2)且旌善人旌:__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1)斋亦求之,以死谁怼?(2)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3.阅读短文,说说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

4.你对介之推的观点有何看法?《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阅读题答案1. (1)错误(2)表彰2. (1)为什么不也去请求他,这样苦哭至死又埋怨谁呢?(2)果真能如此吗?我和你一道去归隐。

3.有功不言,不重功名利禄。

4.介之推下重功名利禄的做法值得崇敬,但他把晋候登位归为天意的思想是不正确的。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古文赏析

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古文赏析

《介之推不言禄》古文赏析【作品介绍】《介之推不言禄》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最后而死的故事。

【原文】《介之推不言禄①》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②;禄亦弗及③。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⑤。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⑥。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⑦?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⑧?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⑨?下义其罪,上赏其奸⑩;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⑾其母曰:“盍亦求之⑿?以死,谁怼?”⒀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⒁。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⒂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⒃?是求显也。

”⒄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⒅【注释】①介之推:也作介子推、介推。

晋国贵族,曾跟晋文公流亡国外。

文公回国后赏赐随从臣属,没有赏到他,他就和母亲隐居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山中而死。

传说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他因不愿出来而被烧死。

文公把绵山作为他名义上的封田,后世就称绵山为介山。

禄:古代官吏的俸给。

②赏(shǎng):赏赐,奖赏。

从(cóng):跟从,跟随。

亡:逃亡。

③及:到。

这里有“给予”的意思。

④在:存在,生存。

⑤惠:晋惠公,即夷吾。

怀:晋惠公的儿子,名圉。

惠公死后,晋立子圉,是为怀公。

⑥绝:断绝。

⑦主:主持。

君:指晋文公。

⑧置:立。

二三子:诸位,几个人,这里指“从亡者”。

诬(wū):欺骗。

⑨贪天之功:取天之功。

贪,同“探”,探取。

⑩义:正义。

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把……当作正义的行为。

奸:邪恶,诈伪。

⑾蒙:欺骗。

处(chǔ):相处。

⑿盍(hé):何不,为什么不。

表示反问。

之:指封赏。

⒀以:因为。

怼(duì):怨恨。

⒁尤(yóu):罪过,过错。

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

【导语】《介之推不⾔禄》是春秋时期⽂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篇散⽂。

此⽂讲介之推跟着晋⽂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公酬劳功⾂,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和⽼母隐居绵上深⼭终⽼的故事,记叙了介之推在决定归隐时与母亲的对话,深刻批判了争功请赏、猎取名利的不齿⾏径,颂扬了介之推母⼦不贪求名利福禄的⾼洁品⾏。

下⾯是©⽆忧考⽹分享的⽂⾔⽂《介之推不⾔禄》原⽂译⽂及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介之推不⾔禄》 先秦:左丘明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禄,禄亦弗及。

推⽈:“献公之⼦九⼈,唯君在矣。

惠、怀⽆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君⽽谁?天实置之,⽽⼆三⼦以为⼰⼒,不亦诬乎?窃⼈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乎?下义其罪,上赏其*。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 其母⽈:“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尤⽽效之,罪⼜甚焉!且出怨⾔,不⾷其⾷。

” 其母⽈:“亦使知之,若何?” 对⽈:“⾔,⾝之⽂也。

⾝将隐,焉⽤⽂之?是求显也。

” 其母⽈:“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

⽈:“以志吾过,且旌善⼈。

” 【⽩话译⽂】 晋⽂公赏赐跟从他流亡的⼈,介之推不谈爵禄,因此爵禄也没有给他。

介之推说:“献公之⼦九⼈,只有君侯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近之⼈,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天不断绝晋国的后嗣,⼀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不是国君⼜是谁呢?实在是上天⽴的他,⽽那⼏个⼈以为是⾃⼰的⼒量,不是骗⼈吗?偷别⼈的财物,还被称为盗,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的功劳呢?下⾯的⼈赞同他们的罪过,上⾯的⼈奖赏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赏赐?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说:“明知是错误⽽效法它,罪过更⼤。

并且我发出过怨⾔,不可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答道:“⾔语,是⾝上的装饰品。

⾝⼦将要隐藏,哪⾥还要⽤⾔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了。

【作文】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作文】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他的母亲说:“能够象 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 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 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 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译译文
分类: 作文 > 国学精粹 > 文言文 > 文言文翻译 >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创作时间:2009-04-06 17:16:37
原文阅读: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 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 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 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翻译译文或注释: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 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这是一个历代流传很广的故事。

春秋时,晋国的公子重耳因为内乱出奔到国外,一路辛苦流离,饿得奄奄一息。

随行的介之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熟了给重耳吃,救了他一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介之推不言禄先秦:左丘明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见文公》)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古诗文、作文大全、教学资料、试题大全、条据书信、公文素材、方案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ncient poem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letter letters, official documents, project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翻译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翻译《介之推不言禄》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介子推不言禄》阅读答案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阅读答案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①,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②,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③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④?”对曰:“尤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⑥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女⑦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⑧吾过,且旌⑨善人。

”注①禄:俸禄②祀者:原指掌管、主持祭祀的人,这里指代一国的国君③诬:荒谬④怼:怨恨,不满⑤尤:责备,谴责⑥文:装饰,美化⑦女:通“汝”,你⑧志:记住⑨旌:表彰,发扬1. 解释文中划线词:①亡()②及()③盗()④盍()⑤偕()2. 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身将隐,焉用文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3. 补充省略内容:①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②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③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5. 介子推为什么“不言禄”?6. 概括介子推的性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全文详细翻译
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介之推不言禄
选自《左传》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象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
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