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沿革

合集下载

中职教育历史和演变

中职教育历史和演变

中职教育历史和演变
中职教育是指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也称为中等职业教育。

它是高中和大学之间的一种教育形式,旨在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中职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那时,中国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初期阶段,迫切需要大量熟练工人和技术人才。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兴起,培养各种职业技能。

最早的中等职业学校包括工艺学校、农业学校、商业学校等。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职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1985年,国家开始实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标志着中职教育正式进入了全国性的招生体系。

1996年,国家进一步加强了中职教育改革,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2006年,国家开始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并行招生的政策,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职教育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中职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中职教育也逐渐摆脱了传统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总的来说,中职教育在我国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中,从最初的职业技
能培训到现在的全面发展,始终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与未来

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与未来
基础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第一小组
目录
一.中国职业教育的的发展历史与演进 二.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三.发达国家的典型职业教育模式 四.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 五.中国职业教育的未来之路

概述: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作为独立的体系,形成于1904年
清末的“癸卯学制”。在百余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 了借鉴与初创(1902-1912年)、承袭与探索(1912-1949 年)、改造与受挫(1949-1978年)和完善与创新(1978年 至今)四个阶段。在不同历史阶段中,中国职业教育体系 依据不同的时代要求,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逐步形成了 中国特色。 1.借鉴与初创(1902—1912年)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致使清政府内部掀起 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1866年,左宗棠奏设的福建船政 学堂创立,此后各地新式学堂纷纷建立。这些新式学堂基 本上规模很小,层次单一,还谈不上什么体系。但是,这 些新式学堂的建立,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又明确 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 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 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 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至此,在中央的大力提倡和政策支持下,1978-2008年的 30年里,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创新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高等教育
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08年3月,全国高职高专院 校已达1168所,占普通高校的 60%,有近880万的在校生,700 多种专业,涵盖一、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教育思路普遍 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 路”。 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在新型工业 化、劳动力转移与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职业教育的发展史

职业教育的发展史

职业教育的发展史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人们特定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史。

一、古代职业教育的初现古代职业教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手工业时期。

在古代社会,人们主要以农业和手工业为生,职业技能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师傅传徒的方式进行的。

年轻人从小就跟随师傅学习技艺,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逐渐掌握特定的职业技能。

二、现代职业教育的起步现代职业教育的起步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的到来带动了工业的迅猛发展,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各国纷纷开始建立职业学校,培养熟练的工人。

这些职业学校主要教授与工业相关的技能,如机械加工、电气维修等。

这标志着现代职业教育的起步。

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得到提升,从以培养技能工人为主转变为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

其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也日益多样化,涵盖了更多的行业和领域。

再次,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得到了创新,注重实践教学和产学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

各国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广泛推崇,许多国家都在借鉴德国的经验,改进自己的职业教育体系。

此外,国际间的职业教育交流和合作也促进了人才的跨国流动和职业技能的国际认证。

五、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未来职业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将更加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培训服务。

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的手工业时期到现代的工业革命时期,再到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前言高职教育是指为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一定专业基础和职业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的教育形式。

近年来,中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关注,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高职教育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展望等方面,探讨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起源与发展中国高职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由于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中国开始兴办技工学校,为培养技术工人提供了重要平台。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高职教育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

1983年,中国首次设立了高职院校的正式学历,标志着高职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此后,高职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迅猛发展。

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高职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

2010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成就中国高职教育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高职院校近2000所,覆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其次,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人数从1999年的约120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近800万人。

再次,高职教育的质量不断提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培养出的优秀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四、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高职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高职教育的地域不均衡问题突出。

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高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其次,高职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脱节仍然存在。

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较快,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与之保持同步。

此外,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特别是缺乏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

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者而提供的专业教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经历了多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职业教育起步阶段,主要以技工学校为主。

当时,国家为了满足工业化进程中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加强了技工学校的建设。

技工学校主要培养工人、农民和下岗职工,教授基础的手工技能。

这一阶段,虽然技工学校的招生规模逐渐增加,但与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地位和资源还相对较低。

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职业教育开始迅速发展。

国家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建立了职业教育体系,包括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

这一阶段,职业教育开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也逐渐扩大,更多的学生选择了职业教育作为自己的发展途径。

21世纪以来,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提出了“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

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从基础技能教育转向了建设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在这个阶段,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改革政策,包括加大学校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产教融合等。

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正朝着更高水平、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教育部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职业教育高地”的目标,加强与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

同时,职业教育也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相结合,培养适应新技术和新经济要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表明,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培训选择,培养了大量具备实用技能的劳动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未来,随着经济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职业教育还将继续适应新需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章 世界职业教育历史沿革

第二章 世界职业教育历史沿革


马尾船政学堂
船政学堂的学风极为严谨, 船政学堂的学风极为严谨,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 前学堂的学生到各船厂实习, 际,前学堂的学生到各船厂实习,而后学堂的学生则上练 船实习,船政为此专门制造和购买了数艘练船。 船实习,船政为此专门制造和购买了数艘练船。培养出了 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 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 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 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 李鸿章曾盛赞马尾船政学堂为“开山之祖” 李鸿章曾盛赞马尾船政学堂为“开山之祖”,作为中国近 代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学堂将永远彪炳史册。毕业生: 启 代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学堂将永远彪炳史册。毕业生:“启 蒙思想家”严复 严复、 中国铁路之父 詹天佑、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匡世良才” 蒙思想家 严复、“中国铁路之父 詹天佑、有“匡世良才 匡世良才 美誉的造船专家魏翰、设计中国第一架飞机的巴玉藻、 美誉的造船专家魏翰、设计中国第一架飞机的巴玉藻、著 名外交家陈季同,中法马江海战中的吕翰、许寿山、陈英, 名外交家陈季同,中法马江海战中的吕翰、许寿山、陈英, 中日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林永升等。 中日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林永升等。

(二)我国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清末始创实业教育) 我国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清末始创实业教育) 1.1840年鸦片战争后 国家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年鸦片战争后, 1.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家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国家的 不堪一击和弱势激起有识之士的思考, 不堪一击和弱势激起有识之士的思考,出现了近代爱国图强 的启蒙思潮。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提出了学习西方技艺, 的启蒙思潮。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提出了学习西方技艺,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开拓新学,培养实用人才。 “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开拓新学,培养实用人才。 2.19世纪60年代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 世纪60年代, 2.19世纪6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军工和造船业等 现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 现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为了培养现代工业 技术人才,出现实业教育。最早成立的是1866 1866年 技术人才,出现实业教育。最早成立的是1866年,左宗棠创 办的福建船政学堂,教授造船和驾驶技术。1867年 办的福建船政学堂,教授造船和驾驶技术。1867年,曾国藩 在上海江南制造局内设机器学堂。 在上海江南制造局内设机器学堂。

新中国70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

新中国70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

新中国70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新中国70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就业需求,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和职业能力,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就业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70年来,职业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从起步阶段到现代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战乱后的经济和建设国家。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发表了《关于职业教育的决议》,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了职业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开设了许多技术学校和职业学校,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有技术能力的劳动力。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198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进行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1985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工作的决定,明确了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实验学校相继建立,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技术人才。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006年,国家开始推行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的要求。

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发展,职业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培养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职业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2010年,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中心课程教学标准》,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核心素质和能力培养目标。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职业教育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等一系列重要任务。

职业教育改革也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的发展态势。

高职院校、技工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等不断涌现,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和职业人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能力出众的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一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一、背景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新的工业革命正在孕育,新型制造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中国劳动力市场迎来的需求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正逐渐加大。

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程1、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家开始在全国推行职业技术教育,由技工学校、职业中专、职业技术学校等组成,覆盖面逐渐扩大。

2、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学历教育改革将职业中专改制为“中等职业学校”,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制度的统一,同时启动了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设和改革。

3、21世纪初,随着中国参加WTO、推进全球化进程,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速了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进程,全国大力兴建职业技术教育设施,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随着政策不断加强,更多的青年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毕业之后,能够在高中职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中接受职业教育。

4、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举措,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向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5、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劳动教育,强化实践训练,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的作用,提高青年职业素质”等重要任务。

三、目前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有相应的职业技术院校,学科门类和专业种类不断扩充。

除了个别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紧缺外,大部分地区基本能够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同时,职业教育从学生到教师都有不断的提升。

学生群体中的绝大多数都有软实力,更具有实习经验,能够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

教师群体中,已有相当数量的具备资深教育、培训背景的专家,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知识和实践中探索并改善他们的职业发展方向。

四、展望未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程彰显了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早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中国早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中国早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中国早期职业教育起源于先秦时期,随着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职业教育逐渐形成,并逐步发展至今。

本文将简要回顾中国早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职业教育的萌芽先秦时期,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医药、农学和工艺等领域的知识开始逐渐形成。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传承,职业教育开始萌芽。

战国时期,职业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例如《管子》中明确提出:“君子学一业以为知,贱人学一业以为能。

”这标志着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一部分。

职业教育的发展清朝时期,职业教育得到了发展。

1881年清政府颁布了《蒙学大全》和《农学十二种》等职业教育法规,规定了农、医、工、商、纺、造等六种职业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制度。

此外,清朝还规定了“乡试”、“会试”、“殿试”等科举考试制度,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

同时期,各地政府和企业纷纷开设职业学院、工业学校、中等商业学校等职业教育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阶段。

1949年11月,中共中央成立了教育工作委员会,颁布了《教育纲要》和《教育法》,职业教育作为公共教育的一部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今天,随着新技术和新模式的不断出现,职业教育将迎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中国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职业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不可忽略。

首先,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各类职业技能人才的涌现和培养,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推动了就业市场的发展。

不断提高的技能水平,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广泛的竞争力,为各个行业提供了足够的人才储备,成为推动就业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最后,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个人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培养实用性、技能性较强的人才,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职业选择需求,为个人的成长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浅谈新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溯源

浅谈新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溯源

浅谈新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溯源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这一指导思想,用了短短六十多年的时问就实现了人人有学上的教育格局。

总体来看,伴随着基础教育从文自充斥到全面普及、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经济社会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正迈向现代化体系建设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职业教育1949年新中国成立,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明确了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并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加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注重技术教育的教育方针。

按照《共同纲领》的要求,把旧中国的职业教育统一改称技术教育。

1952年通过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实现工业化思想的指导卜,教育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整顿提高,改造旧教育。

把旧中国的职业教育改称技术教育,凸显了技术立国的意图。

同时,为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学习前苏联经验,我国开始探索建立支持工业化的技工教育,从此形成了技术教育和技工教育两种类型的职业教育。

总的来看,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教育落后,80%的人口为文盲,职业教育非常弱小。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要任务是普及文化教育,扫除文自。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的比例较低,从1949年的中等技术学校561所、在校生人数7.7万人,发展到1957年的728所、在校生人数48.2万人;技工学校数也从1949年的3所、在校生0.27万人,发展到1957年的144所、在校生6.66万人。

这一时期,为适应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构建了以工业为主的中等技术教育。

发展技术教育首先要普及文化教育,积极开展技术教育。

同时,调整、整顿职业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管理制度,为新中国城市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初期。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中国政府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职业学校的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1952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农村简易学校、工业职业学校和学徒工作的决定》,对职业教育的体制和内容进行了初步规划。

随后,政府开始加大对职业学校的投入和支持,建设了一批机电、农业、建筑等专业的职业学校。

1966年至1976年期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冲击。

由于职业学校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教育机构”的代表,大多数职业学校被关闭或停办。

这段时间的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丧失势头。

1978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职业教育也开始逐步恢复。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鼓励发展职业教育。

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1996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并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该决定提出了发展高技能人才、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教育体系等重要原则。

2006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要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

这一规划纲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职业教育兴国”战略目标。

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促进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步阶段、中断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需求变化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未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需求的变化,职业教育将继续发展壮大,培养更多的优秀技能型人才。

建国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建国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1950年代-1960年代
2、学校布局: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对职业教育学校进行布局调整,重点发 展工科类和技术类学校。这种布局为我国培养大批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1950年代-1960年代
3、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这一时期开始注重实用性,强调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同时,国家也开始统一规划教材,确保了教学质量。
结果与讨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未来的职业教育政策应更加注重与市场需求相 结合,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评估机制,以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建国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研究,梳理了政策演变的历 程和现状,分析了政策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在不同时 期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针对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形势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但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我们建议未来的职业教育政策应更加注重与 市场需求相结合,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评估机制,以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 实施效果。
建国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 程
目录
01 一、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
02
二、1950年代-1960 年代
03
三、1970年代-1980 年代
04 四、1980年代至今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 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建国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为以 下几个阶段,以深入探讨其发展背景、政策法规、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对建国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研究。目前,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 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师资力量和开展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中国职业教育的演变

中国职业教育的演变

1980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 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指出要改革中 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促进高中阶 段的教育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 的决定》,明确指出:“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 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 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50年里, 中国职业教育经历了调整、整顿、充实、改革、 完善、提高,不断发展壮大。五十年代为适应 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发展了上千所中等专 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六十年代加速培养各地各 业急需的人才,各地职业中学发展迅速。但在 后来,由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中国职业教育 的正常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1991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 育的决定》根据九十年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需要,明确了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任务。 到1994年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在校生总数已 占高中阶段的58.3%和56.1%,中等职业教育出 现了空前的良好局面。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 和发展纲要》,指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统 筹规划,积极发展的方针,充分调动各部门、企 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兴办 多形式、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 1996年,中国第一部《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和 实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法律保障。
2013-11-11
中国职业教育的演变

中国封建社会,轻视劳动和 专业教育,劳心和劳力有贵 贱之分。工商农业需要“父 子相传,子承父业”世代相 传进行 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以曾国藩、李鸿 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的部分官僚主张向西方学习, 掀起了洋务运动。开设了福 州船政学堂、上海机器学堂 等我国最早的职业技术学校。 各行各业专门的学堂应运而 生,中国开始出现学校职业 教育。

中国职教

中国职教
7
洋务学校主要有三类: (1)西文学校,以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 主。如北京同文馆(1862)、上海广方言 馆(1863)、广州同文馆(1864); (2)西艺学校,以学习专门技术为主。 如福建船政学堂(1866)、上海江南制造 局附设机器学堂(1867)、天津学报学堂 (1880)、南京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 堂等; (3)陆海军军事学堂。如天津水师学堂 (1880)、广东水陆师学堂、湖北武备学 堂(1895)等。
21
小结:
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 ,虽然当时学校数量少、规模小,教学内容主 要为军事服务,但它终于开启了我国现代教育 的先河。五四运动时期,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 较快的发展,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份额非 常有限。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受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不安、战争连年不断的影响,发展非 常缓慢,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因此,在中国近 代社会,尽管现代职业教育产生了近百年,但 仍然是非常落后的,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所 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
1.北洋军阀时期的职业教育(1912-1926)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 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中华民族是个 多灾多难的民族,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 很快被军阀窃取,清王朝的灭亡并未改 变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国内教 育界和实业界也由实业救国转向学习西 方教育理论。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为我国资本主义发 展提供了良机。五四运动前后的提倡国货、抵 制洋货的运动,也刺激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为了探求中国教育的出路,国内教育界和实业 界出现了学习西方教育理论的热潮。黄炎培于 1917 年 5 月联合教育界、实业界著名人士蔡元 培、张謇、宋汉章等48人在上海创建的中华职 业教育社,宣传、实验与推广职业教育,大大 促进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中华职教发展历程

中华职教发展历程

中华职教发展历程
中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
社会经历了先进的西方教育理念的引进和国内教育改革的推动。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对于素质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开始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1920年代,随着国内工贸学校、职业学校等职业教育机构的
建立,中国的职业教育开始起步。

然而,由于历史和制度的原因,职业教育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发展和重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教育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培养了大批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1985年,国家开始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及技术学院”的改革,对职业教育进行了体制、管理和课程的全面改革。

此后,通过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法规和政策,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

近年来,中国政府将职业教育的发展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

面对新时代的变革和挑战,职业教育不断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加强与产业融合,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效果。

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促进中华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

当前,中华职业教育正在朝着多层次、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
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与此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

只有这样,中华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作出贡献。

简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

简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

简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国职业教育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关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的概述。

1.古代职业教育在周代,便有了“乡饮大戒”的记载,这是古代中国职业教育的雏形。

这一时期的职业教育主要侧重于技艺的传承,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随后的各朝代,如汉、唐、宋、明等,都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如“书塾”、“艺塾”等。

2.近代职业教育近代中国的职业教育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和技术,并尝试通过兴办新式学堂来培养国家所需的专业人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学堂”和“电报学堂”,它们的出现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职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初期,政府主要通过兴办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等来发展职业教育。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尝试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提高技能人才的素质和数量。

这个时期,职业教育的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包括职业培训、职业高中、职业大学等。

4.改革开放后的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此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职业教育等。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质量,培养了大量的技能人才。

5.当前职业教育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同时,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社会认可度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学校正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职业教育从古代到现代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建国以来的中国职业教育资料 共64页

建国以来的中国职业教育资料 共64页

新中国前30年部分年份中等职教学生数增减情况统计表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单位:万人
54.86 10.16
1950
1957
57.5
1965
135.4
59.7
3.2
1969
1976
1979 年
资料来源:根据教育部计划财务司《中国教育成就——1949-1983统计资料》转录或计算
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发展 并保证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 形式的职业培训”。
全国中职“后20年” 招生人数变化情况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单位:万人
257.5
227.27
104.0
1980
1985
1990
368.95
333.35
2019
2000 年
新中国前30年部分年份中职生数(只含中专和技工学校) 和普通高中学生数增减情况比较示意表
1600
单位:万人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3.8 1950
90.4
1957
189.1 130.8
1965 1969
1483.6 1292.0
1976 1979
中职生 普高生
资料来源:根据教育部计划财务司《中国教育成就——1949-1983统计资料》转录
城镇劳动就业无法正常运转,导致毕业 生主要是上山下乡。
文革期间的教育-就业体制图
中等教育结构的严重失调
国有工业部门职工中,技术人员所占比例 由1965年的4.1%下降到1975年的2.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一提出了“普九”的奋斗目标:
约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一的城市、沿海各省 中的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发达地区 ,在 1990 年左右完成。
约占全国人口一半的中等发展程度的镇和 农村。在1995 年左右普及初中阶段的普通教育 或职业和技术教育
约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一的经济落后地区 , 没有具体时间目标
二是教育的责任下放
会议明确了“实行多层次、多种形式、大 家来办”的方针,又一次提出了在1990年前后 使全国大多数地区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的招 生数达到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大体相当”的数 量目标。
1991年1月,原国家教委、国家计委、 劳动部、人事部、财政部召开了第二次全 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
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会议突出地强调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 定“今后一个时期,适当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 重点是高等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
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颁布
为与宪法在名称上一致,从此开始改称 “职业技术教育”为“职业教育”,但其实际 内涵不变。
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然后由国家主席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定于当年 9 月1日开始实施。
3)各行各业举办职业(技术)学校,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还可 试办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4)积极发展和办好技工学校; 5)努力办好中专学校。
1982 年 8 月,教育部把原中等专业教育司改为职业 技术教育司,加强了对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综合 管理。
根据改革报告 1983年5月,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国家 计委发出了《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 技术教育的意见》,总结并充分肯定了此前的试点工 作,强调了进一步推进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的要求,同 时对有关经费、师资、教材等实际问题作出了支持性 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中心,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 现代化教育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 1978年2月,技工学校的综合管理归国家劳动总局主管。1982年8 月,教育部将中专教育司改为职业技术教育司. •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提出 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方针。 • 1986年7月,第一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1991年1月, 第二次,评估,办好一批示范和骨干学校 • 1996年6月,第三次中职毕业可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 1999年6月,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实施
一、非学校化时期的职业教育
• (一)原始的生存教育 • • 1.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 的 2.原始社会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

3.职业教育发韧于原始社会
生产教育及其以后的职业教育是教育之本
一、非学校化时期的职业教育
• (二)古代的职业教育 • 《周礼· 考工记》:“周有六职,坐而论道,谓 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直以饬 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异珍以资 之,谓之商旅;饬地力以长地材,谓之农夫; 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工。” •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素质教育,建立职业教育的“立交桥”,终身学习体系
三、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 • • •
重大的职业教育探索和实践 1979年2月,成立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 职教师资 1980 年,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大力兴办职 业高中 1980年 ,试办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大学) 1991年 开始,开展职业学校评估,建设重点职 业学校 1997年7月,国务院已发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民办职业教育的兴起
(三)独立研究与发展
• 1. 19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 成立 • 2.1922年 “壬戌学制 “六· 三· 三· 四制” 这一学制的最大特点是把中学分成为初中、高 中两段,变实业学校为职业学校。 把职业学校 与普通学校系统合二为一,形成“单轨制”学校 制度 ,综合中学 • 1933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职业学校法》 • 1935年6月,颁布了《修正职业学校规程》。规 定职业教育的宗旨是:锻炼强健体格、陶融公民 道德、养成劳动习惯、充实职业知能、增进职业 道德、启发创业精神。
三、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 (二)“一五”计划期间职业技术教育 制度的建立与事业的发展(1953—1957) • 1953年,政务院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总方 针是:“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 量、稳步前进”。基本要求是:建厂同 时建校 • 学习苏联三段式课程模式:公共基础 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三种实践形 式: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或
三、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职业教育(1966— 1976) *开始批判和改革前17年的教育 *职业教育被批判为资产阶级的“双轨制”的化 身 *72年为缓解就业矛盾,有些工厂、企业办起了 技工学校或技工班 *职业学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上、管、改”
三、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的职业教 育(1976—)
三、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职业教育教育事业的接 管和改造(1949—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2) • 建立起了中等专业教育制度和技工教育制度, • 经验与问题 (1)艰苦创业,积极性高,发展迅速。 (2)实行多功能办学,一校多能,短期、速成、 实用的特点。 (3)学校却有较大的自主权。 (4)问题:①教学不系统,以应急为主;②偏重 于理论教学;③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二、职业教育学校化的兴起
• (一)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开端 1866年制造军舰的福建马尾船政局附设 的船政学堂 由绘事院、管轮学堂、驾驶 学堂、艺圃四部分组成 。 • 洋 务 派 创 办 的 1879 年 天 津 电 报 学 堂 , 1881年的天津水师水堂。 • 20 世 纪 初 , 公立 学 堂才 开 始 出 现 , 如 1900年福建蚕桑公学堂,1901年广东商 务学堂,1902年山西创办农技学堂,湖 北创办汉阳钢铁学堂等。
(二)职业教育的制度化
• 1.“壬寅癸卯学制” • 实业教育从学制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 在行政上,学部成立实业司,各省成立实业科。 • 实业学堂的共同宗旨是: “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 • 实业教育由初、中、高三级组成 • 科类分为工、农、商业、商船等。 • 设有“实业教员讲习所”,
三、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 (三)“二五”计划期间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调整和发 展(1958—1965) •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 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积极探 索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大跃进” • 1961年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 1958年5、6月间,刘少奇完整地提出了两种劳动制度和 两种教育制度的主张,即全日制的劳动与教育制度和半 工半读、半农半读并举的劳动与教育制度。 •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过分强调勤工俭学 ,教学质量不高
2.“壬子癸丑学制” • 1913年8月公布了“实业教育令”,规定 “实业教育以教授农、工、商必需之知 识与技能为宗旨。” • 将实业学堂改称为实业学校和专门学校。 • 它把实业教育分为三级:初级统称“乙 种实业学校”,中级统称“甲种实业学 校”,高级叫作“专门学校”。 • 1915年增设了“女子职业学校”。 • 要求实习时间在总授业时间2/5以上 。
结 论

第一,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生产发展是促进 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 第二,政府鼓励、政策倾斜、依靠立法是职业 教育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和必由之路。 • 第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数量、质量适应 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 生命力。 • 第四,兴教基础的社会性、体系结构的系统性、 办学形式的多样化、育人宗旨的全面性、满足需 求的终身化,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应有的特点和 发展的必然趋势。
引 言
古代,传统就是力量; 近代,知识就是力量;
现代,需要就是力量。
第二章 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沿革
• 职教的演变 古代 附属于生产、生活中进行—— 近代 以学校化的形式独立出现—— 现代 分级分类多样化
职业教育是社会分工和技术进步的产物
• 我国职教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非学校化职业教育的萌芽期 系统化职业教育的发展期 学校化职业教育的确立期
• 4.解放区职业教育 • 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 直本着“干部教育第一”的原则 • 积极举办各种职业教育 •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 通过劳动补习学校、讲习所、短训班等 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举办职业教育 • 为战争服务,为提高人民群众生产能力 服务 • 经验:党的领导,紧密联系实际,艰苦 奋斗,依靠人民群众
一、非学校化时期的职业教育
• • • • • (二)古代的职业教育 工匠技术教育——最富特色 农业教育 商业教育 教育形式主要有:
官府中的工匠培训 家传工艺 师徒相传
一、非学校化时期的职业教育
• (三)实学思想和西学东渐 • 徐光启 • 颜元的分斋教学 “艺能斋”主修水学、火学、工学、 象数(数学)等科 • 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龚自珍、 魏源、林则徐,他们提出:“师夷之长 以制夷”的思想,主张积极学习西方先 进技术。 《海国图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