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沿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解放区职业教育 • 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 直本着“干部教育第一”的原则 • 积极举办各种职业教育 •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 通过劳动补习学校、讲习所、短训班等 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举办职业教育 • 为战争服务,为提高人民群众生产能力 服务 • 经验:党的领导,紧密联系实际,艰苦 奋斗,依靠人民群众
二、职业教育学校化的兴起
• (一)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开端 1866年制造军舰的福建马尾船政局附设 的船政学堂 由绘事院、管轮学堂、驾驶 学堂、艺圃四部分组成 。 • 洋 务 派 创 办 的 1879 年 天 津 电 报 学 堂 , 1881年的天津水师水堂。 • 20 世 纪 初 , 公立 学 堂才 开 始 出 现 , 如 1900年福建蚕桑公学堂,1901年广东商 务学堂,1902年山西创办农技学堂,湖 北创办汉阳钢铁学堂等。
(三)独立研究与发展
• 1. 19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 成立 • 2.1922年 “壬戌学制 “六· 三· 三· 四制” 这一学制的最大特点是把中学分成为初中、高 中两段,变实业学校为职业学校。 把职业学校 与普通学校系统合二为一,形成“单轨制”学校 制度 ,综合中学 • 1933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职业学校法》 • 1935年6月,颁布了《修正职业学校规程》。规 定职业教育的宗旨是:锻炼强健体格、陶融公民 道德、养成劳动习惯、充实职业知能、增进职业 道德、启发创业精神。
三、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 (二)“一五”计划期间职业技术教育 制度的建立与事业的发展(1953—1957) • 1953年,政务院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总方 针是:“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 量、稳步前进”。基本要求是:建厂同 时建校 • 学习苏联三段式课程模式:公共基础 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三种实践形 式: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或
ຫໍສະໝຸດ Baidu
2.“壬子癸丑学制” • 1913年8月公布了“实业教育令”,规定 “实业教育以教授农、工、商必需之知 识与技能为宗旨。” • 将实业学堂改称为实业学校和专门学校。 • 它把实业教育分为三级:初级统称“乙 种实业学校”,中级统称“甲种实业学 校”,高级叫作“专门学校”。 • 1915年增设了“女子职业学校”。 • 要求实习时间在总授业时间2/5以上 。
引 言
古代,传统就是力量; 近代,知识就是力量;
现代,需要就是力量。
第二章 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沿革
• 职教的演变 古代 附属于生产、生活中进行—— 近代 以学校化的形式独立出现—— 现代 分级分类多样化
职业教育是社会分工和技术进步的产物
• 我国职教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非学校化职业教育的萌芽期 系统化职业教育的发展期 学校化职业教育的确立期
(二)职业教育的制度化
• 1.“壬寅癸卯学制” • 实业教育从学制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 在行政上,学部成立实业司,各省成立实业科。 • 实业学堂的共同宗旨是: “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 • 实业教育由初、中、高三级组成 • 科类分为工、农、商业、商船等。 • 设有“实业教员讲习所”,
三、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职业教育(1966— 1976) *开始批判和改革前17年的教育 *职业教育被批判为资产阶级的“双轨制”的化 身 *72年为缓解就业矛盾,有些工厂、企业办起了 技工学校或技工班 *职业学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上、管、改”
三、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的职业教 育(1976—)
一、非学校化时期的职业教育
• • • • • (二)古代的职业教育 工匠技术教育——最富特色 农业教育 商业教育 教育形式主要有:
官府中的工匠培训 家传工艺 师徒相传
一、非学校化时期的职业教育
• (三)实学思想和西学东渐 • 徐光启 • 颜元的分斋教学 “艺能斋”主修水学、火学、工学、 象数(数学)等科 • 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龚自珍、 魏源、林则徐,他们提出:“师夷之长 以制夷”的思想,主张积极学习西方先 进技术。 《海国图志》
•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中心,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 现代化教育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 1978年2月,技工学校的综合管理归国家劳动总局主管。1982年8 月,教育部将中专教育司改为职业技术教育司. •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提出 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方针。 • 1986年7月,第一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1991年1月, 第二次,评估,办好一批示范和骨干学校 • 1996年6月,第三次中职毕业可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 1999年6月,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实施
三、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职业教育教育事业的接 管和改造(1949—1952) • 建立起了中等专业教育制度和技工教育制度, • 经验与问题 (1)艰苦创业,积极性高,发展迅速。 (2)实行多功能办学,一校多能,短期、速成、 实用的特点。 (3)学校却有较大的自主权。 (4)问题:①教学不系统,以应急为主;②偏重 于理论教学;③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三、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 (三)“二五”计划期间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调整和发 展(1958—1965) •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 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积极探 索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大跃进” • 1961年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 1958年5、6月间,刘少奇完整地提出了两种劳动制度和 两种教育制度的主张,即全日制的劳动与教育制度和半 工半读、半农半读并举的劳动与教育制度。 •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过分强调勤工俭学 ,教学质量不高
一、非学校化时期的职业教育
• (一)原始的生存教育 • • 1.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 的 2.原始社会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

3.职业教育发韧于原始社会
生产教育及其以后的职业教育是教育之本
一、非学校化时期的职业教育
• (二)古代的职业教育 • 《周礼· 考工记》:“周有六职,坐而论道,谓 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直以饬 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异珍以资 之,谓之商旅;饬地力以长地材,谓之农夫; 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工。” •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素质教育,建立职业教育的“立交桥”,终身学习体系
三、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 • • •
重大的职业教育探索和实践 1979年2月,成立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 职教师资 1980 年,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大力兴办职 业高中 1980年 ,试办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大学) 1991年 开始,开展职业学校评估,建设重点职 业学校 1997年7月,国务院已发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民办职业教育的兴起
结 论

第一,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生产发展是促进 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 第二,政府鼓励、政策倾斜、依靠立法是职业 教育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和必由之路。 • 第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数量、质量适应 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 生命力。 • 第四,兴教基础的社会性、体系结构的系统性、 办学形式的多样化、育人宗旨的全面性、满足需 求的终身化,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应有的特点和 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